網路經濟與邊際效用遞增
邊際效用遞減
傳統經濟學認為,隨著消費數量的增加,單位商品或服務給人們帶來的滿足程度會逐步下降。如消費者吃的越多,對食品的興趣就越小。即使面對滿桌佳肴,也難以產生食慾。人們手中擁有的某種產品越多,其邊際效用就越低。這就是著名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福利經濟學派由此推出,只有適當轉移富人的財富給窮人,才能實現社會財富整體效用增加。但是,這樣雖然公平了,又會因為缺少激勵而影響生產率的提高。這使得長期以來,人們在效率與公平之間處於兩難境地。
一個窮人家徒四壁,只得頭頂著一隻舊木碗四處流浪。一天,窮人上一隻漁船去幫工。不幸的是,漁船在航行中遇到了特大風浪,被大海吞沒了。船上的人幾乎都淹死了。窮人抱著一根大木頭,才得幸免於難。窮人被海水衝到一個小島上,島上的酋長看見窮人頭頂的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寶石換走了木碗,還派人把窮人送回了家。一個富翁聽到了窮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隻木碗都能換回這麼多寶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品,該換回多少寶貝!」富翁裝了滿滿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窮人去過的小島。酋長接受了富人送來的禮物,品嘗之後讚不絕口,聲稱要送給他最珍貴的東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一抬頭,富人猛然看見酋長雙手捧著的「珍貴禮物」,不由得楞住了:它居然是窮人用過的那隻舊木碗!
這個民間故事提出了一個重大問題:商品的價格究竟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為什麼一顆非常珍貴的鑽石,在某個海島上卻受到了輕視,其價值甚至遠遠抵不上一個木碗的價值?邊際效用價值論回答了這個問題。邊際效用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或價格取決於商品邊際效用的大小。按照這種觀點,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下,數量多的商品因其邊際效用小,消費者只願出低價;數量少的商品因其邊際效用大,消費者情願出高價。一般情況下,鑽石極其稀少,而木碗卻比比皆是,故鑽石的價值或價格遠遠高於木碗。而在故事中的海島上,情況卻完全相反:鑽石數量極多,木碗卻從未見過。因此,海島上木碗的價值或價格遠遠高於鑽石。古人將這種經濟現象概括為「物以稀為貴」。
序數效用論者認為,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之所以存在,是由於下述兩個原因:
第一,按照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觀點,隨著同一種消費品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人們從單位消費品中感受到的滿足程度和對重複刺激的反應程度是遞減的。
第二,一種商品具有幾種用途時,消費者總是將第一單位的消費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單位的消費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例如,當水非常短缺時,只能用於飲用。如果水略多一點,可用於洗臉。如果再多一點,可用於澆花。於是,消費品的邊際效用便隨著消費品用途重要性的遞減而遞減。
邊際效用遞增
在網路經濟中,情況恰好相反,消費者對某種商品使用得越多,增加該商品消費量的慾望就越強,出現了邊際效用遞增規律。之所以如此,是由於網路經濟有著與傳統經濟大相徑庭的發展規律。具體說來,主要原因如下:
——鎖定。顧客鎖定是網路經濟的規律:因為信息是在一個由多種硬體和軟體組成的系統中存儲、控制和流通的,還因為使用特定的系統需要專門的訓練。從蘋果轉移到英特爾計算機不但要牽涉到新硬體,還要牽涉到新軟體。不僅如此,你和你的僱員為了能使用軟體和硬體而建立的知識也需要更新。更新計算機系統的轉移成本可能會達到天文數字。微軟公司的用戶一旦使用了該公司的產品,就像吸毒上癮一樣,對其具有越來越大的依賴性。這是由於軟體用戶已被鎖定在某一個文字處理系統或排版系統上。他們不願學習使用新系統,於是不斷購買原系統的新版本。根據美國學者申農的定義,「信息是不確定性的消除量」,認為信息具有使不確定性減少的能力,信息量就是不確定性減少的程度。不被受體理解的信息沒有使不確定性減少,也就不稱其為信息。而要想理解這些信息,用戶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進行再學習。因此,軟體用戶被其最熟悉的微軟體視窗鎖定。
——增值。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使網路經濟成了以信息為主導的經濟。互聯網與舊傳媒共同組成龐大的信息網路,為交換和市場活動提供了廣闊的信息平台。在這種經濟中,對信息與知識的獲取、創造、傳遞、運用和管理成了社會的中心工作。這意味著,知識存量的多少,將決定一個社會經濟效率的高低、交易成本的大小,將決定一個企業或一個國家是否具有競爭力。知識含量的高低,將決定一種產品或技術有沒有生命力,將決定一個企業經營模式的成功或失敗。
——網路。邊際效用遞增現象還因網路的作用而增強。產品或服務有其自身的價值,可稱之為孤立價值。這是指沒有其他用戶,或用戶的消費相互之間沒有多大關聯時,產品或服務對某個用戶的價值。這種情況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是孤立的,無需或只需低配套要求。與此同時,產品和服務還有著網路價值,這是指存在其他用戶,且用戶的消費相互關聯時,產品或服務對某個用戶的價值。這種情況下的產品通常是一種系統產品,需要其他用戶的配合才能體現或增強其價值,這就是所謂的網路效應。
在網路經濟時代,產品或服務的網路價值比其自身的價值更加重要。由於互聯,尤其是實時的、超越了空間限制的互聯,產生了非常奇妙的結果。根據麥特卡夫定律,網路價值同網路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個聯結能創造N2的效益。換句話說,隨著網路中節點數以算術級數增長,網路的價值以指數方式增長。增加幾個成員,可以使所有成員的價值明顯增大。如果你有一個電話網路,有100個客戶,他們每天相互通話一次,每天通話10000次(100的平方)。如果增加了10個客戶,你的客戶總數增加了10%,你的客戶相互之間的通話量會增加到每天12100(110的平方),你的收入會增加21%。在所有的經濟網路中,都會產生這種收益遞增。收益遞增可使加入網路的價值增加,從而使塑造平台的經濟驅動力越發強大,吸引更多的公司加入網路,導致網路價值滾雪球般地增大。因此,在網路經濟中,較小的努力會得到巨大的結果,產生令人震撼的「蝴蝶效應」。
邊際效用遞增規律與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區別
邊際效用遞增規律與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所適用的產品或服務,存在著以下區別:
質量和性能上的區別。邊際效用遞減涉及的產品或服務,在質量和性能上沒有變化,簡單重複性的消費很容易達到飽和狀態。這對於大批量生產、技術變化速度比較小的傳統經濟來說,是一件難以避免的事情。邊際效用遞增涉及的產品或服務,在質量和性能上不斷改進,在消費數量增加的同時,也不斷給人們以新的刺激、從而能不斷提高人們的滿足程度。例如,微軟公司每隔6個月就發行文字處理系統的一個新版本,使顧客始終有著濃郁的新鮮感。
需要層次上的區別。邊際效用遞減所涉及的滿足,一般是針對人們的生理需要或物質生活需要,如食慾等。這種需要總有一個限度。因此,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達到一定數量後,它帶給人們的滿足程度就會下降。但是,邊際效用遞增所涉及的滿足,是針對人們的社會需要或精神生活需要,這種需要幾乎是無限的。因此,人們的滿足程度就不會隨著商品或服務數量的增加而下降,而是恰恰相反。
知識含量上的區別。邊際效用遞減涉及的,多是比較簡單的物質產品。邊際效用遞增涉及的,多是知識含量較高的產品。如果消費者擁有的食品越多,他對食品的需要就越小,因為已有的食品對增加的食品起著排斥作用。反之,如果消費者擁有的知識越多,他對知識、信息的需要就越多。因為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定的知識作為基礎。而擁有一定的知識以後,就會對掌握更多的知識產生更加迫切的需要,形成知識的累積效應。
在網路經濟中,並非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服從邊際效用遞增規律。凡是缺少差別、僅僅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或知識含量較少的產品和服務,其消費仍然體現出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例如,目前關於電子信箱的收費問題爭論頗多。263收費之後,其用戶數量隨之銳減。對此,263的有關負責人很不理解。其實,問題並不在於互聯網服務是否應該收費,而在於其中的哪些服務可以收費。有一些公司提供的互聯網服務一直在收費,其用戶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在不斷增加,如網上金融服務、數字圖書館的讀書卡、聯眾遊戲的會員費等。其秘訣在於,這些公司提供的服務是獨特的、有差別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壟斷特點。隨著質量和性能的不斷提高,用戶消費時的邊際效用在上升。為了獲得更大程度的滿足,他們甚至願意付出更高的費用。
電子郵件服務就不同了。當前很多公司都能提供電子信箱,而且幾乎所有的電子信箱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用戶消費時遵循的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當用戶只能擁有一個電子信箱時,其邊際效用最高,他願意為之付出較高的費用,正如人們使用普通的郵局一樣。當用戶可以擁有2個、3個甚至N個電子信箱時,邊際效用就會不斷下降。當N趨於無窮大時,邊際效用就會為零了。這時,消費者根本不願意為電子信箱付費,人們只願意使用免費信箱。廠商要想變免費電子信箱為收費電子信箱,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為用戶提供具有特色的、有差別的電子信箱。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廠商對電子信箱收費就無異於自殺,不但電子信箱的用戶會大大減少,人們對該公司網站的關注也會大大減少,該公司提供的其他產品和服務就會陷入無人問津的困境。為什麼大多數公司在虧損的情況下堅持提供免費電子信箱,其要害就在這裡。不是廠商大發慈悲,不想要利潤,而是這種利潤根本無法得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