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析歷史糾葛讓俄羅斯人難喜歡美國

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道俄羅斯《導報》4月25日刊發題為《我們為何不喜歡美國》的署名文章,作者俄羅斯列瓦達中心社會學家丹尼斯·沃爾科夫在文章中稱,俄羅斯列瓦達中心定期民調結果表明,2015年初達到的反西方情緒高點已經結束。當時有81%的俄羅斯人敵視美國,還有71%的人不喜歡歐洲——均創歷年之最。此後,相關數據開始平穩下滑,目前分別為64%和60%。持積極情緒的公民人數緩慢增長,主要是那些特別年輕、受過教育、衣食無憂的大城市居民。俄羅斯民眾對西方的態度或積極或消極,這一指標最為跌宕起伏。

曾對西方「神魂顛倒」

文章稱,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發生公開衝突時,例如1999年的南斯拉夫問題、2003年的伊拉克問題以及2008年的喬治亞問題,俄羅斯的社會輿論總是會由正面急劇轉為負面,而在衝突的尖銳階段過去後,輿論又會迅速恢復至穩定的正面評價。可以說,社會情緒隨著國家電視台新聞報道的定調變化而波動。但更具體的調查結果顯示,長期以來,即使在俄輿論最積極評價美國和歐盟的時候,俄羅斯人對西方也一貫抱有成見。這種情緒是在上世紀90年代緩慢出現,並在普京上台前就已經形成了。

要弄清現有的反西方情緒的邏輯,就得追溯到25年前。這在今天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在上世紀80、90年代的時候,俄羅斯為西方神魂顛倒,尤其是對美國。後者是俄羅斯想要與之看齊的榜樣,也是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的主要盟國。親近西方變得比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開展合作更加重要。葉利欽、科濟列夫的外交政策不是像人們現在所認為的那樣受到外部脅迫,而是反映了當時親近西方並加入世界主要大國俱樂部的廣泛社會訴求。如果說曾經出現過建設「統一歐洲大廈」的機會,那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但這種情緒只持續了兩三年。

隨著俄羅斯逐步陷入深層次的經濟危機,多數俄民眾意識到了與西方之間的明顯鴻溝。西方對俄羅斯人來說至今仍是富足生活的象徵。從另一方面來講,西方對想要獲得特殊待遇的俄羅斯不抱期待。1993年,俄羅斯與西方精英對外交事件的看法出現明顯分歧。民調也記錄了俄民眾對美國空軍轟炸伊拉克的負面評價,儘管當時多數受訪者曾認為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友好甚至結盟政策。俄羅斯精英惱怒美國單方面決定收拾前蘇聯附庸國(一些俄羅斯政治家與薩達姆·海珊私交甚篤,直至他被北約軍隊趕下台)也會影響社會情緒。換言之,俄羅斯很快就發現了想要快速且無犧牲地融入國際社會這一願望無力實現,並開始惱怒這個過去曾令自己垂涎的東西「華而不實」。

負面評價急轉直下

文章稱,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俄羅斯民眾對西方的負面評價出現明顯增長。例如,如果1996年只有6%的俄羅斯人把美國看做眾多敵人之一,那1999年美國已闖進前三(當時有19%的受訪者這麼認為),僅次於「國際恐怖分子」和「車臣人」。自2008年起,美國在俄羅斯的敵人排名中穩坐頭把交椅,35%的受訪者一直持這種觀點。2014年,反美主義達到高峰——這個數字再創新高,共有65%的受訪者這麼認為。而現在還有46%的民眾持這種觀點,且在俄羅斯敵人名單上,美國與「伊斯蘭國」組織並列第一。早在1998年5月,就有約75%的人認為,美國試圖削弱俄羅斯並要把其變為自己的原料附庸。而現在持相似觀點的人數佔到80%。2001年,美國在俄羅斯社會意識里的形象存在兩面性。肯定的態度佔上風(61%的受訪者認為美國富有,51%的人認為它是軍事強國,18%的民眾支持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但負面評價也同樣不少:51%的俄羅斯人認為美國隨便干涉別國內政,40%的人認為,美國試圖攫取全球財富。從此以後,有關美國形象的評價開始從平衡狀態略微向負面看法傾斜。

1999年看來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突然爆發了許多事件,它們對俄羅斯人如何認知西方產生了影響。北約東擴,美國宣布可能會退出反導條約,北約軍隊繞過聯合國且不顧俄羅斯的反對執意在南斯拉夫開展行動導致了俄美第一次發生公開衝突。其標誌性事件是葉夫根尼·普里馬科夫訪美途中在「大西洋上空掉頭」折返莫斯科,以及俄軍隊從天而降搶佔普里什蒂納機場以故意刺激北約軍隊。但這些行為並未對西方的政策產生影響:他們繼續在南斯拉夫開展行動,前南總統米洛舍維奇政權也在幾年後垮台了。但俄羅斯當局應該能感受到反美主義在國內起到的動員效果:普里馬科夫的支持率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從穩定保持的56%增長至64%,民眾與精英層也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樂觀與自信(這一切在2014年再次上演且強度更大)。

長期不信任難改變

文章稱,如果上世紀90年代反西方情緒高漲是自發形成的,那麼本世紀前十年,俄羅斯當局則是有目的地利用這一情緒來解讀發生的國際事件,並把俄羅斯的外交野心辯解為被迫應對美國及其北約盟國的侵略行動。在烏克蘭第一次獨立廣場運動時期,俄羅斯民調結果顯示,只有五分之一的俄羅斯居民傾向於把烏克蘭衝突歸咎於西方的陰謀詭計。但俄居民2014年卻已把這種解釋認定為獨立廣場運動的主要原因。針對喬治亞和敘利亞事件的解讀與之類似——都是西方教唆的結果,在俄民眾看來,這又為俄干涉這些衝突提供了合法的解釋。

分析俄社會輿論的長期趨勢有助於我們做出一些有關俄羅斯人近年來對西方態度的預測。只要撤銷制裁,社會上的積極情緒很可能馬上就恢復。但對西方暗中與俄羅斯為敵的懷疑以及對美國、歐盟的不信任還將長期存在。部分原因是莫斯科與華盛頓、布魯塞爾在外交利益以及對現有問題的立場分歧。俄羅斯加入歐洲安全機制本可以避免或是減輕這種分歧,但這個機會已經在上世紀90年代初被錯過了。

國內現有的政治體系也阻礙俄羅斯拉近與西方的外交立場,最高權力集中在強力部門人士手中,他們對和平的態度形成在蘇聯軍隊服役或安全部門工作的時候。他們在蘇聯時期參與並輸掉了冷戰,所以他們因俄羅斯在後蘇聯時期地緣政治影響力被削弱以及北約擴張備受煎熬。看來,當年的那次失敗對於他們來說是無法承受的,以至於他們不惜代價想要扳回一城。

用另外一種觀點看世界、看國家利益的人在政治體系中處於聽受命令的地位,他們被邊緣化,自身難保。維護西方的負面形象有助於向俄羅斯民眾證明國家外交政策的正確性。這一切都說明,只要俄羅斯精英不能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加自由,俄民眾對西方基本的負面印象就不會改變。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

推薦閱讀:

美俄專家談美國人權問題的惡劣與虛偽 // 人民日報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與輕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4年)
婦科專家: 一看二模自檢乳腺癌, 只要這個地方硬了, 就很危險!
不談法,何談稅?——「稅法專家型」專業人士才能擁抱未來!
左旋肉鹼產品真相揭秘 專家駁斥西木博士說法-搜狐新聞

TAG:歷史 | 美國 | 俄羅斯 | 俄羅斯人 | 專家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