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為什麼諾貝爾文學得獎者是莫言(圖)
(2012-10-29 18:52:34)
轉載▼
標籤: 雜談 |
本文刊於第105期——專題
本刊記者 張偉
當地時間1 0 月1 1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常務秘書彼得·英格倫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 0 1 2年諾貝爾文學獎。
如果持續了226年的慣例沒有被打破,那麼可以確定,某個周四下午的5點鐘,18名瑞典學院院士圍坐在華麗琉璃吊燈下的白色長桌旁,通過了寫給莫言的頒獎詞。
但這段翻譯成中文一共24個字的話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得獎者是莫言。
「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這句話似乎什麼都說了,但又什麼都沒說。曾在瑞典任教、與評委過從甚密的中國作家萬之,將頒獎詞稱作「破解得獎頒獎之謎的最終要的暗碼」,但他也介紹說,院士們往往要對這句話千錘百鍊,因而篇幅壓縮到最低,變成十幾個字。
在頒獎前,18名院士已經花費整個夏天閱讀了5名作家的全部作品(這5個名字是嚴格保密的,院士們經常不得不為他們取一個秘密代碼,用來在公共場合討論),並用3周時間進行帶有火藥味的爭論。人們無從得知,每個院士用裝在銀杯里的鵝毛筆寫在投票紙並裝進銅罐子里的是哪個名字,但最終,2012年被多數人同意的名字是莫言。
在這間掛有淡黃色窗帘的會議室里發生的大多數事情都被視作秘密,因此,追問莫言得獎原因的人,只能從統計數據和其他蛛絲馬跡中尋找端倪。
獲得自己得獎消息的莫言表現出他一貫為人熟知的若干「中國式」特徵。他宣稱要吃餃子慶祝,這是一種典型的山東風俗,而他對家鄉風情的描寫是他獲得認可的重要原因。此外,他謝絕大多數記者登門要求,導致他居住的樓房單元門外聚集著大批中外接著,但隨後,他同意一名市領導上門送花祝賀的要求,這也符合人們對他體制內作家、作協副主席等身份的期許。
但在在歌德學院中國分院前院長、漢學家阿克曼看來,外國讀者通常對前一個莫言印象深刻,而對後一個莫言絲毫不感興趣。阿克曼與莫言認識了很多年,他告訴《博客天下》記者,莫言身上的「土味兒」為他在外國讀者心目中加了分,而對於官方身份、軍旅身份這樣的問題,外國讀者通常無從了解。
「外國讀者在這方面的無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他說,這讓人們專註於文學。
阿克曼是很多中國作家的朋友,並且將包括莫言短篇小說在內的許多作品翻譯成德文。他認為中國無疑有一批與莫言水平相當的作家,但在超脫具體的中國情境,也就是當讀者擴展到全世界時,莫言有比其他人明顯突出的地方。
「他的作品能夠讓不了解中國的人產生共鳴的感情,」他說,莫言的小說能引起普遍的興趣,曾有一名德國著名作家在剛讀完莫言一篇小說的譯本就評價說,他是一個大師級的作家,這是為什麼他而不是其他中國作家獲獎的原因。
與很多國內輿論不同,阿克曼認為此次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中幾乎感覺不到政治的因素。他舉出高行健的例子,認為那次獲獎中帶有明顯的政治因素(然後他立即補充說,高本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作家)。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的政治因素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任何試圖判斷莫言獲獎是否與此有關的努力都必然會失敗(除非評委會成員們親口承認或否認這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根據政治來決定獎金歸屬在歷史上有例可循,瑞典學院院士謝爾曾出版過《諾貝爾文學獎內幕》一書,記錄了院士們字討論易卜生或者是托爾斯泰是否該獲獎時對於政治的考量。
人們可以確定的是,排在諾貝爾文學獎大門外的作家能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其中不乏來自各個大洲、用不同語言寫作的鼎鼎大名之徒。瑞典學院院士謝爾在日前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透露,上屆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名字很早就出現在院士會議上,但因為他太有名,每次討論都要小心翼翼,因而拖了很久。
在今年博彩公司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的盤口裡,賠率一直佔據前兩名的莫言和村上春樹都是東方作家。這也延續了諾貝爾文學獎評選近年來越來越明顯的傾向,即不定時將獎項頒發給用各個語種寫作、獲獎之前在世界範圍內並沒有巨大名聲的作家。
諾貝爾獎的評委們也在各種場合承認過這一點:評選不能排除照顧國別和地區的因素。《諾貝爾文學獎內幕》記錄的比較早的例子發生在1922年,當時人們在葉芝和貝納文特之間「很難作出選擇」,最後選中後者,主要考慮到剛剛提到的「諾貝爾獎的地理分布的缺口」。1964年,院士們在對法國作家薩特與英國作家奧登作比較時,一個考慮就是「一連串的法國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僅在戰後就有四名」,而「英國的美文學已經被遺忘在角落裡」。另一個例子是1972年,把獎金授予伯爾據說是萬不得已的選擇——自1929年以來德國沒有獲得過一項諾貝爾文學獎。
在這種背景下,對諾貝爾文學獎歸屬有重大影響的世界各大出版商開始在各個非英語國家選定自己中意的作家並竭力推廣。而《紐約時報》記者發現,莫言是過去10年里出版商偏愛的三名作家之一,而這三名作家正是可以打破歐洲作家把持諾貝爾文學獎現狀的人選。
這一狀況也意味著莫言的作品可以被以較高的質量翻譯成各種文字(包括三本翻譯成挪威語的小說)。當然,阿克曼說,一個共識是,莫言的小說翻譯難度很大,由於他喜歡講述寓言式的故事,這導致他的小說翻譯水平並未達到頂級——看起來,起碼這一次他沒有受此影響。
與莫言相比,多年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一直被冠以「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人」的稱號,多次處於各大博彩公司賠率表前三名,卻至今未得獎。
此外,村上春樹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較大,他在美國是「最受歡迎的外國作家之一」,在德國有「日本的卡夫卡」之譽,在英國被譽為「世界文學的原聲」,在中國也有最廣大的讀者,作品在世界各地已有30餘種語言的譯本。有評論稱,得獎熱門作家往往最終得不了獎,評委會認為,既然這個作家已經被這麼多人關注了,那就沒必要再給一個文學獎了。
同樣的故事也有不少。在謝爾看來,儘管如此,選擇方式、組織機構、候選人必須是在世者等多方面的條件,決定了諾貝爾文學獎不是在寫文學史,尤其不是在寫最傑出者的文學史,而是根據評委們隨歷史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新理解,選出當時最優秀的,或他們認為有必要推向世界的作家。
比如,《諾貝爾文學獎內幕》一書記錄,當有人問及格林為何未獲獎時,一位評委就坦白地說過:「格林的名氣已經夠大的了,他不需要這筆獎金。」弦外之音是,這筆巨額獎金應授予那些需要錢的和擁有新讀者的作家。
一種觀點認為,商業成功的作家往往不會最終得到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的頒獎詞,而村上春樹在商業上的成功要遠遠超過莫言(儘管後者在十年間通過寫作也賺取了超過300萬元收入)。這種說法很難得到確證,但它符合人們對整體偏向保守的諾貝爾獎評委會的想像。
有趣的是,儘管在今年的博彩網站賠率榜上,村上春樹又一次成為得獎熱門,他本人卻延續了一直以來的態度,對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感冒。他曾表示,諾貝爾文學獎政治性比較強,我不想攪和進去,此外,得獎還會干擾生活的私密性。而村上春樹在中國最重要的譯者林少華告訴《博客天下》,他此前與村上春樹又見過一面,後者的態度並沒有改變。
莫言獲獎後,有兩個人先前的表態格外引人關注。一個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他在2002年曾對莫言做過一個極為精準的判斷,認為「如果繼我之後還有亞洲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話,我看好莫言」,而他判斷可能的時間是10年後。
另一個是諾貝爾獎終身評委馬悅然。他以熱愛中國文化著稱,中國報刊上也曾反覆出現過他努力推薦中國作家的未經證實的故事。但有一個故事由他親口講出,高行健獲獎與他的推薦有直接關係,對此,馬悅然曾說,他希望趁自己還在的時候推出一個中國作家,如果將來退休了,這機會將更加渺茫。
諾貝爾獎的產生方式,決定著評委的個人偏好對獎項歸屬意義重大。每年諾貝爾文學獎,初評委員會都由5名院士組成,他們負責從200名被提名的作家中挑選5個決選名額。
謝爾說,瑞典學院的院士亞德·隆德奎斯特對亞洲國家的文學評價不高,認為「全球文學創作進程中,亞洲國家有些落後」。但謝爾說,自己「對豐富的中國文學,遠自《道德經》、唐代大師乃至當代詩人,一直懷有敬慕之意。」
如今,人們很難求證馬悅然是否在莫言獲獎中起到關鍵作用。但可能性是存在的:報道稱,10月5日,馬悅然已經到中國與莫言會面,儘管兩人談論了什麼,外界無從知曉。
坐在會議室18把扶手上鑲金的藍椅子上,院士們為什麼決定讓莫言領取800萬瑞郎諾貝爾文學獎獎金,是一件無從解開的秘密。但阿克曼表示,儘管人們圍繞著諾貝爾文學獎如何評選進行了大量的猜測,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因素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評委們喜歡誰。
這名常跟莫言「談論做愛、吃飯,很少聊寫作」的德國人說,莫言此次能獲獎,政治、翻譯這樣的因素其實「很無聊」,因為原因可能只是評委裡面有幾個人覺得他的作品不錯。
推薦閱讀:
※【百年諾貝爾文學獎漫話(11)】行走在斯普累河的隧道上
※王寧:重訪諾貝爾文學獎
※國外評論莫言獲得諾貝爾獎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們是舉世公認的大文豪,為何卻與諾貝爾獎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