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T307-T308-義大利古典

T307A-Q036-01099格里高利聖詠-DL70-羅馬教皇-義大利公元6世紀末,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為了統一教會儀式中的音樂,將教會禮儀歌曲、讚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經歌曲》(即聖詠),共收集整理了三千多首歌曲,它後來就被人們稱做「格里高利聖詠」。格里高利聖詠只用人聲,歌詞採用拉丁文,不用器樂伴奏。格里高利聖詠沒有和聲和對位,旋律簡單,不用變化音和裝飾音,音域也很窄,一般不超過八度。雖然它的旋律沒有明顯的節奏重音,速度徐緩,但較好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詞的抑揚頓挫。格里高利聖詠原來是沒有記譜的,而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來傳播。後來,由於聖詠數目的增多而需要給演唱者提示不同旋律的輪廓,於是就逐漸產生了簡單的記譜。格里高利聖詠追求一種肅穆、超脫的氣氛,排斥人世的激情。格里高利聖詠在產生、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古希臘、希伯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音樂,因此,它使我們了解了已失傳的古代地中海地區的音樂文化。同音,格里高利聖詠也孕育了西方一千多年來的音樂藝術。DL70-Cantos Gregorianos, Responsórios das Matinas de Natal...etcMatinson Christmas 格林高利聖詠-古西班牙聖詠 &聖誕日馬丁的應答聖歌Coro de los Monjes del Monasterio de Santo / Domingo de Silos / Coro de losMonjes de la Abadia de Montserrat 01. Prolegendum-Dominius regnavit-02.Tractus-Vide, Domine et considera-03. Lauda (post Evangelium)-Laudate Dominum,quoniam bonus est psalmus-04. Preces-Ecclesiam sanctam catholicam-05. Nominaofferentium-Per misericordiam tuam, Deus noster-06. Antiphona-Pacem meam dovobis-07. Illatio-Introibo ad altare Dei mei-08. Sanctus-09. Post Sanctus-Veresanctus, vere benedictus-10. Credo-11. Pater noster-12. Ad confractionempanis-Gustate et videte-13. Hodie nobis caelorum rex-14. Hodie nobis de caelopax-15. Quem vidistis, pastores-16. Descendit de caelis-17. O magnummisterium-18. Beata Dei Genitrix-19. Sancta et immaculata virginitas-20.Angelus ad pastores ait-21. Ecce Agnus Dei-22. Beata viscera-23. In principioerat verbum-24. Verbum caro factum est.

T307B-Q025-00736傑蘇阿爾多-牧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在義大利出現以世俗生活為題材的牧歌不足為奇,因為義大利人不論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從來都是不安分的。早在哥特時期,但丁(1265-1321)就寫下了揮灑人類情感的偉大詩篇《神曲》,隨後,薄伽丘(1313-1375)又寫下了令基督教會感到惴惴不安的,以愛情、縱慾、諷刺為內容的名作《十日談》,在之後的一個世紀里,最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1452-1519)、米開朗基羅(1475-1564)、拉斐爾(1483-1520)等紛紛登場。牧歌誕生於十三世紀末期義大利的小型宮廷,最初先在貴族階層流行,所以從根本上說,它是一種貴族藝術。牧歌一般是多聲部的,通常無伴奏,但有些也被配以簡單的伴奏;牧歌被稱為配上音樂的詩篇,它的詞句極其優美,情感細膩,愛情與情慾的題材佔了相當的比重,當然,也有幽默諷刺、政治宗教等內容的牧歌。從這些牧歌中,我們可以得知一點,人們越來越注重現世的生活,不論是愛欲還是諧謔,都似乎與宗教格格不入。十六世紀是牧歌的鼎盛時期,唐·卡洛·傑蘇阿爾多Gesualdo(1560-1613)、盧卡·馬倫齊奧Marenzio(1553-1599)、亞各布·阿卡代爾特Arcadelt(1505-1560)、拉索斯Lassus(義大利人稱他為Lasso,1532-1594)等作曲家,創作了最傑出的義大利牧歌,它們往往有著很強的戲劇性,一首短小的牧歌就像是一個微型的戲劇,而隨後出現的英國牧歌,則更具抒情性。傑蘇阿爾多是最傑出的義大利牧歌創作者,他的音樂個性十足,極富想像力,最為奇特的是他的音樂已經形成了極度半音化的風格,遠遠超越了他所在的那個時代。瓦格納在《特利斯坦與伊索爾德》中也使用了極度半音化的音樂語彙,但比傑蘇阿爾多晚了三百多年。斯特拉文斯基對傑蘇阿爾多推崇備至,他的一些作品就是受其啟發而創作出來的。傑蘇阿爾多的牧歌特別善於描寫對立的衝突,諸如渴望與絕望、快樂與死亡等等,強烈的戲劇性就在其間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他的牧歌大多以愛情為主題,多表現痛苦、憂傷和期盼,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多愁善感,但卻非常符合當時的風氣。蒙特威爾第就是受到傑蘇阿爾多直接影響,他的音樂風格融合了傑蘇阿爾多的戲劇性和喬萬尼·加布里埃利的宏偉華麗。傑蘇阿爾多總共發表了六卷牧歌集,最重要的有:啊,令人絕望的生命、我心靈的嘆息、噢,嫉恨與惡毒的傳言、我不愛你、死亡遮住基督的面容、我心燃燒、你是我心靈與生命的雙眼、擦乾你美麗的雙眼、假如你想讓我死去、我離去我無話可說、專橫的小蟲、我為你而燃燒和惱人的刺等。傑蘇阿爾多牧歌的唱片主要有兩張,WilliamChristie指揮Les Arts Florissants的版本收錄了其第三、四、五、六卷牧歌集中的17首五聲部牧歌,新近再版的Anthony Rooley指揮The ConsortOf Musicke的版本,收錄了第五卷牧歌集的全部21首五聲部牧歌。兩個版本的風格差別很大,前者強調戲劇性因素多一些,色彩稍有華麗,後者注重抒情性多一些,色調也顯柔和,不過戲劇性並未因此而削減。二者不可相互替代,對比一下兩個版本同時選錄的《憐憫!我哭泣落淚Merce grido piangendo》,不同之處一目了然。下面特別介紹兩首傑蘇阿爾多著名的牧歌,分別出自兩張唱片:Christie版選錄的牧歌第四卷中的《清澈的、閃亮的雙眸》,它突出體現了傑蘇阿爾多所獨有的兩種對立情感的強烈衝突:清澈的、閃亮的雙眸;你燃燒了我!但是我的心;在烈焰中感受的唯有欣喜,而無痛楚。甜蜜的、親切的話語,你刺傷了我!但是我的心;在刺痛中感受的唯有快樂,而無痛楚。噢,愛的奇蹟啊!靈魂,全部的火與全部的血;不因痛苦而消損,不因死亡而衰竭。Rooley版的牧歌第五卷中的《你正在殺死我》,它所表達的情感極其強烈甚至極端,令人為之心中顫抖:啊,多麼殘忍,你正在殺死我,愛情啊,你這殘酷的兇手,你希望我沉默不語,不因死亡的降臨而呻吟呼喊?啊,一聲痛楚的嘶吼衝破死寂,死神抓住了我,我一定要放聲傾訴:啊,我死去了,為了愛情!http://hi.baidu.com/%CA%A9%CD%D0%BF%CB%BA%C0%C9%AD/

T307C-Q024-00730-雷斯皮基-羅馬三部曲-A-RC74-B萊納-RL35羅馬節日、羅馬之泉、羅馬之松-全貌呈現義大利新生代指揮家丹尼爾·加提首張錄音,首演作品的義大利首席樂團再次輝煌演繹。這張唱片有兩個重要的意義:對於義大利最年輕的指揮家而言,這是丹尼爾·加提開啟指揮錄音生涯的全新創舉;對於義大利最年老的樂團而言,這是羅馬聖切契里亞音樂學院樂團超越當初自身首演的良好契機。他們的這次合作,向自己發出了挑戰。如今身任三大團體音樂總監的丹尼爾·加提當年可謂年輕有為,魄力驚人,雖是首次錄音,卻一點不顯生澀緊張,在樂團的默契配合下,將雷斯皮基三首浪漫動聽的管弦樂名作,處理得情景交融、色彩絢爛。此版本是1996年錄製的新錄音,以20Bit的技術完成,其藝術價值和音質效果一點也不亞於單聲道時期托斯卡尼尼指揮NBC的版本。《留聲機》、《企鵝唱片指南》高評 《日本唱片藝術》特選。羅馬的噴泉,交響詩,創作於1924年,是作者描繪羅馬景色的三首著名交響詩之一(羅馬的松樹和羅馬的節日),這些交響詩不像一般的交響詩那樣採用單樂章形式,而是分為四個「樂章」,但又連在一起演奏。《羅馬的噴泉》是洋溢著詩意的抒情性優秀范作。在作品的管弦樂色彩、和聲的特殊組合、暗示手法的運用等方面,均可看出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影響;而作為一個描寫自然界的詩人,他的這種構思又接近於印象主義音樂,只是抒情時的感傷色彩很濃,因此尚難以歸入純粹的印象主義作品之列。在這首交響詩的總譜上有一段描寫性文字「黎明時分朱麗亞峽谷街的噴泉;早晨的特里頓噴泉;中午的特萊維噴泉;黃昏時的梅迪契別墅的噴泉。」這就是雷斯庇基在不同的時間,以四個不同的噴泉及其周圍的景色為對象所描繪的四幅帶有印象主義色彩的大自然畫面。此情此景,不禁使人聯想到法國印象派繪畫大師莫奈在不同時辰的不同光線下描繪出的一個個乾草垛。作品共分四個樂章:1.黎明時分朱麗亞峽谷街的噴泉。如作曲家所說明的那樣,這一樂章描繪的是畜群「在黎明時分羅馬潮濕的朝霧中經過並消失」的景象。羅馬朱麗亞峽谷街的噴泉是很有名的,雷斯庇基從這個噴泉獲得靈感,描畫出一幅具有田園風味的風景畫。2.早晨的特里頓噴泉。這裡籠罩著極其歡騰明快的氣氛:在喧鬧聲中,半人半魚的海神特里頓和水中仙女娜雅德相互追逐,打鬧嬉戲,他們跳著狂亂的舞蹈,然後又踏著瘋狂的舞步消失在噴泉的雨霧中。3.中午的特萊維噴泉。這一樂章的主題思想是端莊肅穆的。特萊維噴泉在羅馬市內算得上是最壯麗的一座雕像,它由一隊海神的群像組成,氣勢頗為壯觀。4.黃昏時梅迪契別墅的噴泉。這一樂章的音樂帶有特別溫和而感傷的情調。樂章開始時的背景音樂是泉水叮咚的絕妙寫照,在這種富有詩意的氛圍之中,升起了一支憂傷的旋律,這就是代表落日時思鄉情感的主題。

CH18. Ottorino Respighi: Belkis, Queen of Sheba |Metamorphoseon-雷斯皮基:貝京,示巴女王 | 變形 XII-本盤為西蒙指揮愛樂樂團版,《企鵝》評介三星並獲留聲機獎。PhilharmoniaOrchestra-Geoffrey SimonRecorded in All Saints Church, Tooting, London /21, 22 January 1985-Producer(s): Brian Couzens / Sound Engineer(s): RalphCouzens, Bill Todd (Assistant)Belkis, Queen of Sheba(Suite for Orchestra from theComplete Ballet)-1. The Dream of Solomon (Il sogno di Salomone)-2. War Dance(Danza guerresca)-3. The Dance of Belkis at Dawn (La Danza di Belkis all"aurora)-4.Orgiastic Dance (Danza orgiastica)Metamorphoseon (Modi XII)(Theme and TwelveVariations for Orchestra)-Theme (Andante moderato)-Modus 1.Moderato nontroppo)-2. Allegretto-3.Lento-4.Lento espressivo-5.Moltovivace-6.Vivo-7.Cadenza-8.Andantino mosso-9.Lento non troppo-10.Moltoallegro-11.Molto allegro-12.Vivo non troppo)

RA74-膾炙人口的「羅馬三部曲」——《羅馬節日》、《羅馬之泉》、《羅馬之松》全貌呈現義大利新生代指揮家丹尼爾·加提首張錄音,首演作品的義大利首席樂團再次輝煌演繹《留聲機》、《企鵝唱片指南》高評 《日本唱片藝術》特選。這張唱片有兩個重要的意義,對於義大利最年輕的指揮家而言,這是丹尼爾·加提開啟指揮錄音生涯的全新創舉;對於義大利最年老的樂團而言,這是羅馬聖切契里亞音樂學院樂團超越當初自身首演的良好契機。他們的這次合作,向自己發出了挑戰。如今身任三大團體音樂總監的丹尼爾·加提當年可謂年輕有為,魄力驚人,雖是首次錄音,卻一點不顯生澀緊張,在樂團的默契配合下,將雷斯皮基三首浪漫動聽的管弦樂名作,處理得情景交融、色彩絢爛。此版本是1996年錄製的新錄音,以20Bit的技術完成,其藝術價值和音質效果一點也不亞於單聲道時期托斯卡尼尼指揮NBC的版本。Feste Romane羅馬節日-1.Circenses競技場-2.Il giubileo大赦節-3.L』ottobrata十月收穫節-4.La Befana主顯節Fontanedi Roma羅馬之泉-1.La fontanadi Valle Giulia all』alba黎明時玖麗亞山谷的噴泉-2.La fontana del Tritone al mattino早晨的特利東噴泉-3.La fontana di Trevi al meriggio中午的特瑞維噴泉-4.La fontana di Villa Medici al tramonto傍晚時梅迪契別墅的噴泉Pini diRoma羅馬之松-1.I pini diVilla Borghese波爾斯格別墅的松樹-2.Pini pressouna catacomba墓地的松樹-3.I pini delGianicolo雅尼古倫山的松樹-4.I pina dellaVia Appia羅馬大道上的松樹錄音-1996年

RL35:雷斯皮基:羅馬之松、羅馬噴泉&德彪西:大海(Respighi: Pines Of Rome; Fountains Of Rome &Debussy: La Mer,Fritz Reiner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Debussy:大海La mer-1. From Dawn Till Noon on the Sea-2. Play ofthe Waves-3. Dialogue of the Wind and the SeaRespighi:羅馬噴泉Fountains of Rome-1.The Fountain of Valle Giulia atDawn-2.The Triton Fountain at Morning-3.The Fountain of Trevi at Midday-4.TheVilla Medici Fountain at Sunset羅馬之松Pines of Rome-1.The pines of the VillaBorghese-2.Pines Near a Catacomb-3.The Pines of the Janiculum-4.The Pines ofthe Appian Way

雷斯皮基 貝京,示巴女王Belkis, Queen of Sheba是一部根據歷史傳說寫成的音樂。據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傳說,大約在公元前10世紀,阿拉伯半島西南產生了一個示巴王國。據《舊約》記載:猶太所羅門王在位期間,示巴女王親自率領駝隊,滿載金銀珠寶和香料去會見所羅門王。這個故事說明了在古代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半島之間,已經存在著重要的商業關係。而示巴女王訪問的目的,是請所羅門王解謎,以此測試這位偉大的國王的智慧。又據衣索比亞的傳說,最後示巴嫁給了所羅門王。其子曼涅里克一世創建了衣索比亞的所羅門王朝。再據《古蘭經》記載,這個故事裡還有不少精彩生動的情節。如示巴女王會見所羅門王時,看見王宮裡晶瑩光潔的地面,誤以為是水池,竟撩起衣裙準備涉水。作曲家盡可根據這些記載和傳說,用音樂語言去描述優美動聽的故事。雷斯庇基的這部芭蕾組曲可算是一個成功的嘗試。這部組曲作於 1930~1931年,共分四個樂章:1、所羅門之夢;2、戰爭之舞;3、示巴女王貝京黎明之舞;4、狂歡之舞。第一樂章有如故事開始前的引子,在弦樂的輕聲伴襯下,長笛的悠長旋律揭開了這個古老傳說的序幕。在行進般均勻的節奏音型開始後,富有東方色彩的旋律由弱漸強地展開。聽得出,有些樂段與里姆斯基- 科薩科夫的《天方夜譚》較相似,閉上眼睛,彷佛能聽出,伴隨著駝鈴聲和隊伍的腳步聲,示巴女王的駝隊踏上了令人神往的所羅門王國之路。雷斯庇基曾師從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他不愧為這位交響大師的弟子,能承襲師道,又融入自己的風格和新的內容,這在以後幾個樂章中仍有體現。後三個樂章的標題都圍繞「舞」字展開,但它們不是一般的為舞蹈伴奏的樂曲,而實際上是借這些「舞曲」的名稱而發展衍生出來的、音樂內涵更為豐富的交響詩。第二樂章開始在定音鼓的敲擊下,長號吹出了緊張單調的戰爭音型,樂隊加入後,交響色彩漸趨濃厚,直至金鼓齊鳴、刀光劍影。銅管樂器在這裡才始得發揮出巨大的威力,整個樂章可算是對樂隊演奏水平的綜合考驗。第三樂章黎明之舞仍然用長笛奏出悠遠抒情的引子樂段,在其他木管樂器和弦樂相繼加入後,音樂趨於輕快熱烈,最後的樂段似乎展示出女王的隊伍已到達所羅門王國,示巴女王也走進了金碧輝煌的王宮,以「涉水」的姿態翩翩起舞。第四樂章極富大團圓式的熱鬧氣氛,樂曲結束段,讓人感受得到示巴女王與所羅門王共結秦晉之好的歡愉場景。

波提切利的三幅畫Tritticobotticelliano,開始構思於1927年。長期以來,雷斯皮基不斷地從中世紀到巴洛克的藝術風格中吸收營養,當他在佛洛倫薩看到文藝復興時代畫家波提切利的三幅繪畫作品《春》、《三聖朝拜》和《維納斯的誕生》時,便被深深地吸引了,觸發了他創作的靈感,於是創作了這套為小樂隊的《波提切利的三幅畫》。第一曲《春》會讓人聯想到鳥兒的歌唱,和新發嫩葉摩挲的瑟瑟聲響;第二曲《三聖朝拜》隱含了一個典型的主顯節讚美詩曲調「哦來吧,哦來吧埃瑪紐爾Emmanuel」;第三曲《維納斯的誕生》是一支嫵媚的樂曲,伴隨柔和輕搖的樂聲,彷彿喚起了蕩漾的波浪,和輕柔的海風。

T307D-Q024-00724-Caccini-義大利-DHM16朱里奧·卡契尼GiulioCaccini(1550~1618),文藝復興晚期的義大利歌唱家、琉特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當他於1579年在佛羅倫薩亮相時,是以歌唱家的身份為弗朗切斯卡·德·美第奇與比安卡·卡佩洛的婚慶典禮獻唱。由此可以推斷,他在當時的演唱技藝應該是首屈一指的。作為作曲家,他是最早創作歌劇的人之一,在佩里Peri(1561-1633)完成《尤麗狄茜》的同一年,卡契尼也創作了同名歌劇與之相競爭,那是1600年,恰好一個新世紀的開端。那一年,他還為法國亨利四世與瑪麗婭·德·美第奇的婚禮創作了歌劇《切法羅的誘惑》。他的歌劇作品與佩里不同,強調的是器樂部分,強調的是音樂化,只可惜他的音樂作品很少流傳到現在。而卡契尼最著名的、歷史地位最高的作品,是坎佐納與牧歌集《新藝術》,它發展了一種帶伴奏的單旋律風格,成為對音樂發展的一項獨特貢獻。發表於1602年的牧歌與小坎佐納作品集《新藝術》。卡契尼在《新藝術》中發展了一種與復調風格相對立的單旋律音樂風格(又稱單聲部),曲集中收入的牧歌均為以樂器伴奏的獨唱形式,確切地說是以數字低音伴奏的宣敘調,這也正是單旋律音樂的主要特徵,而那時的歌劇實際上就是類似於單旋律音樂式的作品。 DHM16-Caccini:Le NuoveMusiche-卡契尼:新音樂-Jordi Savall約第·沙瓦爾-蒙賽拉·菲格拉斯Montserrat Figueras-Schola CantorumBasiliensis卡契尼的Ave Maria是聖母頌中最經典的版本-Libera有唱,Les PetitsChanteurs De St-Marc也唱過。//v.youku.com/v_show/id_XMzA2NTc3NjA=_rss.html-白俄羅斯高音Slava已下載。

T307E-Q024-00725-克萊門蒂Clementi-義大利穆齊奧·克萊門蒂MuzioClementi(1752~1832),義大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鋼琴樂器的開發者和製造商、音樂出版商和鋼琴教師。克萊門蒂1752年1月23日生於義大利羅馬,1832年3月10日卒於英國伊夫舍姆。音樂史上很少有人能像克萊門蒂那樣在一生中跨越從巴洛克主義到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三個偉大時代。在世的大部份時候,他與莫扎特齊名。他曾與莫扎特鋼琴競技,與貝多芬簽訂出版合約、借鑒海頓的音樂風格。但他屬於古董的浪漫主義樂派:以非凡的天賦把逝去的巴洛克對位法的活力與浪漫派和諧法新苗相結合,來修鍊精製音樂的古典規範形式。他由年輕時一出作品來不及的發表,到後期強迫性的對作品一改再改,甚至許多都自己深藏不露,後經世人研究整理才得以重見天日。克萊門蒂作有約110多首鋼琴奏鳴曲,此外還有四手聯彈、雙鋼琴曲、變奏曲、隨想曲及其它短小鍵盤樂曲,他的音樂風格令人愉悅快樂,旋律大多自由不受拘束,可愛天真,活潑流暢,優美而充滿活力與朝氣。Clementi-The Complete PianoSonatas-Howard Shelley-奏鳴曲2CD-Hyperion-2008年06月

T307F-Q024-00731-羅拉-義大利:3首小提琴和大提琴二重奏3Duos for Violin & CelloAlessandro Rolla (22 April 1757 – 15September 1841) -Italian viola and violin virtuoso在19世紀最初的十年里,歐洲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的名單中還輪不到帕格尼尼,畢竟出生於1782年的他還年輕,而羅拉和克魯采爾則絕對可以算是巨星,就是更年輕的斯波爾也比帕格尼尼早出名。羅拉、斯波爾、克魯采爾三個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斯波爾是德國人,克魯采爾是法國人。羅拉最早也最直接面臨帕格尼尼的強力衝擊。1795年帕格尼尼曾到帕爾馬拜羅拉為師,但羅拉將帕格尼尼介紹給了自己的老師Ferdinando Paer。羅拉將興趣轉向了中提琴,這也是他不教帕格尼尼的最主要原因,他和帕成為摯友,帕仍稱羅拉為老師,並和羅拉兒子關係密切。有許多後來被帕格尼尼發展到令人瞠目的小提琴技巧都是羅拉首創。真正嫉妒帕格尼尼的反而是斯波爾和克魯采爾,他們倆在1815年前後分別造訪過羅拉,那時帕格尼尼已經聲名鵲起,但兩人仍異口同聲把羅拉稱為義大利小提琴演奏家第一人,絕口不提帕格尼尼的名字。羅拉一生所著甚豐,除了大量中提琴和小提琴協奏曲之外,最受稱道的是他的室內樂作品。與帕格尼尼不同,他不關注吉它,而是對弦樂情有獨鍾。貝多芬專註於弦樂四重奏,羅拉則將精力投向弦樂三重奏和二重奏,以拓展樂器的獨奏歌唱功能,表現旋律的美,四重奏則更重視整體。羅拉一生寫過211首弦樂二重奏,是同類作品寫得最多的,莫扎特一共只寫了兩首,帕格尼尼三首,克魯采爾45首,維奧蒂57首。第二多產的人叫Cambini,也不過是120首。羅拉比莫扎特晚出生一年,比帕格尼尼晚去世一年,可以說見證了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改朝換代的整個過程,所以他的音樂風格可以從莫扎特一直到門德爾松身上找到。

T307F-Q089-02765-路易茲·丹查-纜車FuniculiFunicula-義大利路易茲·丹查1846年生在那不勒斯附近的一個海灣。他從小受到民間音樂的薰陶,熱愛音樂。從那不勒斯音樂學院畢業後,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任教。1879年起定居英國倫敦。丹查一生共創作了六百多首歌曲,大都帶有那不勒斯民歌風格,這些歌曲的共同特點是活潑、歡快,明朗和即興。其中以《纜車》、《你知道嗎?》和《電話》這三首歌流傳最廣。《纜車》又名《弗尼古利--弗尼古拉》,這是纜車在鋼絲繩索上發出的聲音,如同我國「吱溜溜」之類的象聲詞。這首歌創作於1880年,19世紀末,義大利名城那不勒斯裝上了纜車,為兜攬生意,纜車公司老闆請當時頗有名氣的作曲家丹查創作此曲。隨著歌曲的傳播,乘坐纜車的人也越來越多。前一部分有兩段歌詞,後一部分是副歌,常由合唱隊演唱,更能突出熱鬧的氣氛。是典型的二部曲式。作者採用快速的六拍子,增強了歌曲的律動感,生動地刻畫出纜車上的人們興奮得意的表情。

T308A-Q023-00700-呂利-嬉遊曲集-法國DHM26:呂利Lully:Divertissements-嬉遊曲集-奇異的隨想曲樂團CapriccioStravagante-古鍵琴:賽佩Skip Sempé呂利Jean-BaptisteLully(1632—1687年),原名喬萬尼·巴蒂斯塔·呂利Giovanni Battista Lulli,義大利籍法國作曲家。1632年11月28日生於佛羅倫薩,1687年3月22日卒於巴黎。呂利於1661年加入法國籍,因一個偶然的機會青雲直上,從宮廷芭蕾舞團的演員成長為皇家音樂舞蹈學校的首任校長。他與大劇作家莫里哀Molière相識,又受到盧梭思想的影響,創作了許多用法語演唱的歌劇,成為法國歌劇的創始者。代表作有《阿爾西斯特》、《愛神與酒神的節日》等。讓·費里·雷貝爾即是他的學生。

T308B-Q089-02760-蒙蒂-查爾達什-愛的晨曲-義大利小提琴作曲家蒙蒂最著名的兩首小提琴曲,後曾被改編為手風琴等各種樂器的獨奏曲和合奏曲,常見的有長笛、小號、單簧管獨奏版本,甚至還有口哨版本。這裡選用的是小提琴獨奏,樂隊伴奏的版本。查爾達什為匈牙利的一種民間舞蹈,其音樂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稱"拉紹",速度徐緩而富於歌唱性;第二部分稱"弗里斯",速度迅急,情緒熱烈。本曲即以這一舞曲的典型特點寫成。樂曲一開始先呈示出充滿激情的引子,然後奏出深沉而略含憂愁的主題,並由這一主題組成了查爾達什舞曲特有的"拉紹"段落。在這一小調色彩的抒情旋律發展之後,又出現另一支流暢而華麗的小調旋律。這兩支旋律都具有鮮明的匈牙利及吉普賽音樂的特點。接著,樂曲轉入查爾達什舞曲快速而活潑的"弗里斯"段落 ,形成歡快而奔放的氣氛。這段舞曲音樂越來越熱烈,由十六分音符組成的樂句頻繁出現,使樂曲趨向高潮。接著,音樂突然平靜下來,緩緩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性主題旋律。這一純樸甜美的旋律經過小提琴泛音再現,形成一種幽谷回聲的動人效果。樂曲再現十六分音符組成的樂句,並用切分節奏的處理,將樂曲推向熱烈的高潮後結束全曲。樂曲先是d小調,後半部分轉D大調,2/4拍,復三部曲式。樂曲一開始由小提琴在低音區奏充滿激情,節奏自由引子,進入舞曲節奏之後,奏出深沉而略含憂愁的主題,並由這一主題組成了查爾達什舞曲特有的"拉紹"段落。樂曲速度徐緩而富有歌唱性,在這一小調色彩的抒情旋律發展之後,轉換成另一支流暢而華麗的旋律,好似舞男出場時的音樂。這兩支旋律都具有鮮明的匈牙利及吉卜賽音樂的特點。隨後,樂曲轉為D大調,查爾達斯舞曲快速而活潑的"弗里斯"段落,這段舞曲節奏鮮明,速度迅速而情緒熱烈,用來伴奏男女雙人舞。由於是在大調上進行的,所以顯得十分明朗、舒展。和上面那段「拉紹」段落形成強烈的對比,充滿歡快而奔放的氛圍。舞曲音樂越來越熱烈,由十六分音符組成的樂句頻繁出現,使樂曲趨向高潮。然後重複第一部分旋律,在它之後,出現一個明朗的曲調,是從第一部分演變過來的,原來是小調,而這裡變成了大調,緩緩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性主題旋律。這一純樸甜美的旋律經過小提琴泛音再現,形成一種幽谷回聲的動人效果。最後快速的走句再次現身,它反覆一遍之後接尾聲,並用切分的節奏處理,將樂曲推向熱烈的高潮後,樂曲結束在明朗的大調上。整個樂曲就彷彿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一幅匈牙利人民生活的民俗畫面。演奏:中國愛樂樂團;指揮:夏小湯維多里奧·蒙蒂(VittorioMonti)1868年1月8日生於那不勒斯,1922年6月20日逝世。蒙蒂從小熱愛音樂,後來,他到那不勒斯音樂學院和巴黎學習小提琴和作曲。1886年,當蒙蒂18歲時,他已經成為拉穆勒管弦樂團的一名小提琴手了。1900~,蒙蒂擔任某音樂廳管弦樂隊指揮,以後,他進行小提琴和曼陀林教學,並繼續作曲。蒙蒂的作品有一部芭蕾音樂、幾部小歌劇和一些小品,但是,只有這首為小提琴和樂隊寫的《查爾達斯舞曲》,使蒙蒂的名字在世界上享有聲譽。

T308C-Q024-00729-帕萊斯特里納-復調-無伴奏合唱形式-義大利A、DHM34:帕萊斯特里納-升天彌撒LamentationsDu Samedi Saint&百合彌撒Missa In Duplicibus-Ensemble Gilles Binchois吉利斯班舒瓦協奏團-ScholaCantorum Basiliensis巴塞爾聲樂學院樂團-指揮:多米尼克·維拉爾德Dominique VellardB、DL75-古藝術合唱團-圖爾納Bruno Turner指揮莫拉雷斯:聖母頌Magnificat五首經文歌-1.Emendemusin melius-2.Andreas Christi famulus-3.Jubilate Deo omnis terra-4.LamentabaturJacob-5.Pastores, dicite, quidnam vidistis帕萊斯特里納-永生的基督彌撒MissaAeterna Christi munera-1.Kyrie-2.Gloria-3.Credo-4.Sanctus-5.Agnus Dei莫拉雷斯Cristóbalde Morales(1500-1553),西班牙人,義大利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期作曲家。拉索斯Lassus是佛蘭德作曲家,與帕萊斯特里納和維多利亞齊名,為16世紀復調藝術的一代宗師。帕萊斯特里納Palestrina,約1525年生於羅馬,1594年卒於羅馬。義大利作曲家,以出生地為名。1537年參加羅馬聖馬麗亞·馬焦雷教堂唱詩班。1540年赴羅馬學習。1544年任故鄉地區的管風琴師和唱詩班指揮。1550年主教升為教皇尤利烏斯三世,1551年召帕萊斯特里納到羅馬任朱利亞聖樂隊隊長,該隊是為西斯廷大教堂唱詩班培養人才的組織。次年,帕萊斯特里納出版了他的第一卷彌撒曲。1555年,新教皇保羅四世以莫須有的理由撤消帕萊斯特里納和另外兩個人在西斯廷唱詩班的職務。一種推測說是因為帕萊斯特里納曾經寫了些世俗性的牧歌。1555年他繼拉索斯之後任聖約翰·拉特蘭大教堂樂隊長。他為這個教堂寫了《耶利米哀歌Lamentations》。1560年由於對歌唱隊員的伙食不滿辭職,1561年任聖瑪麗亞馬焦雷大教堂唱詩班指揮。兩年後出版他的第一卷經文歌。1567年辭職,開始為紅衣主教伊波利托·德斯特服務。紅衣主教在蒂沃利宮廷埃斯特別墅專設了一個音樂機構。1571年帕萊斯特里納任朱利亞大教堂聖樂隊指揮。但由於他的兩首彌撒曲內有與彌撒無關的詞句,並且他把諸如《武士歌L Homme arme》這樣的世俗歌曲包括進另外一些彌撒曲,因此教皇改革教堂音樂時他的兩首彌撒曲不被宗教儀式採用。此後他的妻子和兒子死於傳染病蔓延,他決心出家當神父。但幾周後改變主意而與皮貨商富有的遺孀結婚。帕萊斯特里納靠與商人合夥獲得一筆財富,因而能夠在他生命最後13年里出版了16本創作曲集。帕萊斯特里納的音樂特色是旋律線條流暢,多聲部相互配合襯托音響豐富而美妙。他既不象伯德和拉索斯那樣知識淵博,也不具備他們那樣的創造能力,但他以世俗牧歌為基礎創作宗教作品的技巧,使他的音樂自成一格,博得了後世的高度崇敬。這套《帕萊斯特里納:基督降生日彌撒》收錄了帕萊斯特里納的《基督降生日彌撒》、《基督降生日經文歌》、《聖母悼歌》以及拉索斯的《安菲特利特彌撒》。帕萊斯特里納作有大量的多聲部彌撒曲、經文歌、聖母頌歌、宗教牧歌和世俗牧歌,開創了莊嚴明凈的無伴奏合唱風格,世稱帕萊斯特里納風格。他的作品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傾向,充滿了濃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後期的帕萊斯特里納簡化複雜錯綜的復調織體,採用輪廓清晰的和弦式寫法,使歌詞易於聽清,帕萊斯特里納的後繼者又把羅馬風格的無伴奏合唱和威尼斯風格的分組合唱組合起來,使合唱效果此起彼伏、交相輝映。匯合成了音的洪流,啟迪了巴羅克時期演唱風格。他的作品節奏簡潔,歌詞清晰,注重感情表現,風格清新流暢。帕萊斯特里納創立了專業創作中的無伴奏合唱形式。帕萊斯特里納創作的聲樂作品中彌撒曲、牧歌等尤為著名,他最著名的《馬塞勒斯教宗彌撒》曾被後人認為是為了勸說教會放棄對復調音樂的限制而作的。帕萊斯特里納的創作對天主教教堂音樂的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復調音樂的集大成者。

T308D-Q036-01078-佩戈萊西-女僕作夫人-DHM35-義大利DHM35:Pergolesi:La Serva Padrona-佩戈萊西:女僕作夫人-演唱:Maddalena Bonifaccio&SiegmundNimsgern樂團:黃金協會合奏團Collegium Aureum義大利喜歌劇最著名的作曲家喬瓦尼·巴萊斯塔·佩爾戈萊西GiovanniBattista Pergolesi(1710-1736年)。1733年8月28日,在那不勒斯上演他的正歌劇《傲慢的囚徒》時加上了一個幕間劇《女傭作主婦》,將機智聰明的女僕賽爾皮娜刻畫得十分詼諧生動。此劇標誌著義大利喜歌劇的誕生。《女傭作主婦》全劇只有男、女歌唱演員和不說話的角色共3人,用一個小型弦樂隊伴奏;旋律輕鬆活潑,具有主調和聲的特點,音樂動機十分豐富,幾乎有多少情緒就有多少樂思,有的歌曲甚至就像順口溜;劇情節生動,結構緊湊,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是義大利喜歌劇的代表作品。 在義大利,繼佩爾戈萊西而起的作曲家還有尼古拉·皮吉尼(l728-1800年),他出身於音樂家庭,畢業於那不勒斯聖奧諾夫廖音樂學院。他創作的喜歌劇《惡作劇的女人》(1754年)為他奠定了歌劇作曲家的地位。1760年,皮吉尼的代表作《好女兒》在那不勒斯上演,引起轟動。這部喜歌劇在喜劇性的生活場景中,強調了音樂形象的抒情性,其中女主角契金娜的詠嘆調十分優秀,是皮吉尼抒情喜歌劇中最受歡迎的聲樂作品。1776年,他應法國瑪麗·安東內特王后的邀請,前往巴黎擔任她的聲樂教師。皮吉尼是一位高產作家,一生曾創作了140多部喜歌劇和歌劇。 安東尼奧·馬里亞·加斯帕羅·薩基尼(1730-1786年),是義大利第一位受格魯克影響的歌劇作曲家。他早期的喜歌劇《為愛情裝瘋》(1765年)、《愛情島》(1766年)等,使他揚名歐洲。1781年,薩基尼結束了在義大利、德國和英國的歌劇創作活動來到法國,創作了他最著名的《俄狄浦斯在科隆》(1786年)。他一生共創作了40多部歌劇和喜歌劇。 喬瓦尼·帕伊謝洛(1740-1816年),是18世紀末義大利重要的歌劇作曲家。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是清唱劇、彌撒曲等宗教音樂。1763年起,由創作幕間劇而轉向喜歌劇的創作。1764年,帕伊謝洛的第一部喜歌劇《女學生》上演,此後他在義大利各地連續上演了大量的喜歌劇。他最著名的歌劇作品是根據博馬舍小說改編的《塞維利亞的理髮師》(1784年)。 多梅尼科·奇馬羅薩(1749-1801年),他也是18世紀義大利重要的歌劇作曲家之一。奇馬羅薩在義大利期間,以歌劇《伯爵的詭秘》(1772年)而名震歐洲。1789年應邀擔任俄國女皇捷卡葉琳娜二世的宮廷作曲家。1791年到維也納出任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二世的宮廷樂長,此間,他創作了著名的喜歌劇《秘婚記》(1792年)。奇馬羅薩共寫有近70部歌劇,以喜歌劇最出色。 作曲家羅西尼、唐尼采蒂的代表作《愛之甘醇》及《唐·帕斯誇萊》、沃夫費拉里的《蘇桑娜的秘密》、梅諾第的《阿梅利亞赴舞會》等喜歌劇的佳作,把喜歌劇帶進了20世紀。《女傭作主婦》 ,二幕歌劇,內利編劇,佩戈萊西譜曲。18世紀初葉在拿坡里樂派歌劇興盛時代,出現被稱作《幕間劇》的短小喜歌劇。是在具有喜劇內容的正歌劇的幕間上演的,後來它就獨立並稱作《喜歌劇》。 佩戈萊西在他短促的26年生涯中,寫出不少正歌劇和幕間劇,他重視革新式的主調音樂,展現出纖細的感情與豐富的感傷味。今天,他的名字之所以還沒有被世人忘記,是因為他去世前不久譜出傑出的喜歌劇代表作《女傭作主婦》。 佩戈萊西的初期歌劇並不很成功,所以有一段期間就專心器樂曲的創作。1731年,拿坡里大地震時因市政當局委託的《彌撒曲》大獲好評,1733年就連同正歌劇《高傲的囚徒》,同時寫作這部《女傭作主婦》。這時的佩戈萊西只有23歲。 此劇於1733年8月28日,在拿波里巴托洛麥奧劇院,為拿坡里王卡羅六世王妃伊麗莎白·克麗絲汀娜慶祝生日的宴會上,當作《高傲的囚徒》的幕間劇首次公演。結果大獲好評,次日又再演,不久便傳遍義大利各地,1752年8月1日又在巴黎歌劇院演出。 當時的法國,以拉莫為首的法國宮廷樂派,和以盧梭們為中心支持義大利風格喜歌劇的啟蒙主義者彼此對立。爭辯激烈,這部《女傭作主婦》的上演為契機爆發了全國性的辯論。即《喜歌劇論戰》成為法國音樂史上的一大轉機。 劇中人物:烏貝托 單身漢 男低音;賽皮娜 女傭 女高音;韋斯波內 男僕 不出聲;故事發生於18世紀,地點在那不勒斯。第一幕:烏貝托的居室。賽皮娜一直沒有送來早餐的熱咖啡,主人烏貝托等急了,對男僕韋斯波內怒吼說:「叫她趕快送來!」男僕催促賽皮娜時,她說這個急性鬼真令人討厭,並打了他一個巴掌。烏貝托看見了也嚇一跳,想責備她,但他知道這種悍婦個性是改變不了的。等他親口催促咖啡時,賽皮娜居然任性地說:「現在都快中午了,您就當作已經喝過了罷!」 烏貝托聽後目瞪口呆:「我們的想法總是不一致」,他又說:「你們雖然希望我早一點死,但別忘了我是主人。」 為了使動怒的主人平靜下來,賽皮娜任他擺布。烏貝托生氣地想把賽皮娜趕出門,但她卻嬌媚地唱出曲調很美的詠嘆調:《愛發脾氣的人哪》:「你如果能安靜點兒,我就會更喜歡你。」女傭的無理取鬧,使烏貝托感到家裡不能沒有女主人。當烏貝托想出去散心時,癲癇症複發了,但他還頑強地說:「我就要結婚了,你給我滾出去!」可賽皮娜卻不慌不忙地說:「如果要結婚就娶我吧!你嘴巴儘管說討厭我,但我知道你內心是愛我的。」自此進入愉快的二重唱,烏貝托說:「這個女人想引誘我,我可不能太大意。」 第二幕 同一房間,當日下午。賽皮娜決意施展策略使烏貝托就範,先把韋斯波內拉到自己這邊,請他助自己一臂之力。賽皮娜要他喬裝成軍人,戴上大鬍子,穿上軍服,假稱是她的未婚夫,藉此激起老頭子的嫉妒心。賽皮娜到烏貝托房間說:「長久以來承蒙你的照顧,由於我即將結婚,特地向你告別。」然後唱出詠嘆調:《請你不要忘了賽皮娜》。唱完後她說:「我現在必須去和未婚夫赴約了,」便轉身離開了。賽皮娜走後,烏貝托陷入寂寞中,唱出詠嘆調:《我的頭腦不知怎麼回事》,他不明白自己為什麼無法定下心來。賽皮娜帶著未婚夫再度出現,她告訴主人說:「他是外國人。他要求我嫁給他的時候,必須陪嫁一大筆錢,如果不能,他就要……」說著說著,大鬍子便怒目以視,拔出大刀要砍殺賽皮娜。她又說:「這凶暴的莽漢說,拿不出陪嫁金,那只有兩個解決辦法,一是把我殺掉,一是要我嫁給你。」 烏貝托看這軍人實在凶暴,怕鬧出命案,但又不肯白白犧牲一筆陪嫁金,於是便答應和賽皮娜結婚。這時賽皮娜馬上一本正經地要老頭子把手放在聖經上發誓,接著韋斯波內就脫下軍服摘下假鬍子。烏貝托雖因上當而慍怒,但很快臣服於她的可愛魅力,她很嬌嗔地喊著:「現在起我是妻子了!」 這部喜劇的終曲是一段愉快的二重唱。賽皮娜唱:「由於你,愛的小槌在敲打我的心」,烏貝托答說:「在我心底有大鼓在猛敲著。」最後全劇在大家的慶祝聲中結束! 01 Aspettare, e non venire (Uberto)02 Recitativo03 Sempre in contrasti (Uberto)04 Recitativo05 Stizzoso, mio stizzoso (Serpina)06 Recitativo07 La conosco a quegl* occhietti (Duet)08 Recitativo09 A Serpina penserete (Serpina)10 Recitativo11 Son imbrogliato io gia (Uberto)12 Recitativo13 Per te io ho nel core (Duet)

T308E-Q024-00726-斯卡拉蒂父子-義大利DHM43:Cantates-康塔塔-演唱:丹尼爾斯David Daniels-指揮:尼古拉斯·麥克吉根NicholasMcgeganDHM44:Passion Selon St Jean聖約翰受難曲-指揮:René Jacobs雅各布斯-樂團:ScholaCantorum Basiliensis巴塞爾聲樂學院樂團左:亞歷山大·斯卡拉蒂AlessandroScarlatti(1660-1725)是那不勒斯樂派歌劇的創始人,共寫了115部歌劇、約700首康塔塔,以及清唱劇、彌撒曲、經文歌等,總計不下千餘首。斯卡拉蒂的歌劇大都取材於生活喜劇與歷史傳說。他強調歌劇是用音樂表現的戲劇,反對威尼斯歌劇的浮華膚淺,充分發揮了音樂的抒情作用,聲樂占絕對優勢。他發展並固定了歌劇序曲、反始詠嘆調、配伴奏的朗誦調等形式。他對半音音階、和聲、旋律、節奏的處理,樂隊的編製,聲樂的花腔等因素的運用,使他的歌劇具有鮮明的巴洛克風格。右:多梅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Scarlatti(1685-1757),1685年10月26日出生於那不勒斯,是亞歷山大·斯卡拉蒂的第六個孩子。16歲即任那不勒斯宮廷禮拜堂的管風琴師和樂師。兩年後隨父親移居羅馬,曾以樂師的身份服務于波蘭女王瑪利亞·卡西米、豐特斯侯爵Marquis de Fontes和聖彼得大教堂。1719年移居葡萄牙,擔任里斯本貴族教堂的樂師,以及國王約翰五世King John V的公主瑪利亞·巴巴拉Maria Barbara的教師。1757年7月23日逝世於馬德里。

文藝復興時期,在義大利出現以世俗生活為題材的牧歌不足為奇,因為義大利人不論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從來都是不安分的。早在哥特時期,但丁(1265-1321)就寫下了揮灑人類情感的偉大詩篇《神曲》,隨後,薄伽丘(1313-1375)又寫下了令基督教會感到惴惴不安的,以愛情、縱慾、諷刺為內容的名作《十日談》,在之後的一個世紀里,最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1452-1519)、米開朗基羅(1475-1564)、拉斐爾(1483-1520)等紛紛登場。牧歌誕生於十三世紀末期義大利的小型宮廷,最初先在貴族階層流行,所以從根本上說,它是一種貴族藝術。牧歌一般是多聲部的,通常無伴奏,但有些也被配以簡單的伴奏;牧歌被稱為配上音樂的詩篇,它的詞句極其優美,情感細膩,愛情與情慾的題材佔了相當的比重,當然,也有幽默諷刺、政治宗教等內容的牧歌。從這些牧歌中,我們可以得知一點,人們越來越注重現世的生活,不論是愛欲還是諧謔,都似乎與宗教格格不入。十六世紀是牧歌的鼎盛時期,唐·卡洛·傑蘇阿爾多Gesualdo(1560-1613)、盧卡·馬倫齊奧Marenzio(1553-1599)、亞各布·阿卡代爾特Arcadelt(1505-1560)、拉索斯Lassus(義大利人稱他為Lasso,1532-1594)等作曲家,創作了最傑出的義大利牧歌,它們往往有著很強的戲劇性,一首短小的牧歌就像是一個微型的戲劇,而隨後出現的英國牧歌,則更具抒情性。傑蘇阿爾多是最傑出的義大利牧歌創作者,他的音樂個性十足,極富想像力,最為奇特的是他的音樂已經形成了極度半音化的風格,遠遠超越了他所在的那個時代。瓦格納在《特利斯坦與伊索爾德》中也使用了極度半音化的音樂語彙,但比傑蘇阿爾多晚了三百多年。斯特拉文斯基對傑蘇阿爾多推崇備至,他的一些作品就是受其啟發而創作出來的。傑蘇阿爾多的牧歌特別善於描寫對立的衝突,諸如渴望與絕望、快樂與死亡等等,強烈的戲劇性就在其間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他的牧歌大多以愛情為主題,多表現痛苦、憂傷和期盼,在今天看來似乎有些多愁善感,但卻非常符合當時的風氣。蒙特威爾第就是受到傑蘇阿爾多直接影響,他的音樂風格融合了傑蘇阿爾多的戲劇性和喬萬尼·加布里埃利的宏偉華麗。傑蘇阿爾多總共發表了六卷牧歌集,最重要的有:啊,令人絕望的生命、我心靈的嘆息、噢,嫉恨與惡毒的傳言、我不愛你、死亡遮住基督的面容、我心燃燒、你是我心靈與生命的雙眼、擦乾你美麗的雙眼、假如你想讓我死去、我離去我無話可說、專橫的小蟲、我為你而燃燒和惱人的刺等。傑蘇阿爾多牧歌的唱片主要有兩張,WilliamChristie指揮Les Arts Florissants的版本收錄了其第三、四、五、六卷牧歌集中的17首五聲部牧歌,新近再版的Anthony Rooley指揮The ConsortOf Musicke的版本,收錄了第五卷牧歌集的全部21首五聲部牧歌。兩個版本的風格差別很大,前者強調戲劇性因素多一些,色彩稍有華麗,後者注重抒情性多一些,色調也顯柔和,不過戲劇性並未因此而削減。二者不可相互替代,對比一下兩個版本同時選錄的《憐憫!我哭泣落淚Merce grido piangendo》,不同之處一目了然。下面特別介紹兩首傑蘇阿爾多著名的牧歌,分別出自兩張唱片:Christie版選錄的牧歌第四卷中的《清澈的、閃亮的雙眸》,它突出體現了傑蘇阿爾多所獨有的兩種對立情感的強烈衝突:清澈的、閃亮的雙眸;你燃燒了我!但是我的心;在烈焰中感受的唯有欣喜,而無痛楚。甜蜜的、親切的話語,你刺傷了我!但是我的心;在刺痛中感受的唯有快樂,而無痛楚。噢,愛的奇蹟啊!靈魂,全部的火與全部的血;不因痛苦而消損,不因死亡而衰竭。Rooley版的牧歌第五卷中的《你正在殺死我》,它所表達的情感極其強烈甚至極端,令人為之心中顫抖:啊,多麼殘忍,你正在殺死我,愛情啊,你這殘酷的兇手,你希望我沉默不語,不因死亡的降臨而呻吟呼喊?啊,一聲痛楚的嘶吼衝破死寂,死神抓住了我,我一定要放聲傾訴:啊,我死去了,為了愛情!http://hi.baidu.com/%CA%A9%CD%D0%BF%CB%BA%C0%C9%AD/


推薦閱讀:

美文朗誦:古典的月亮
古典開辦的新精英培訓課程怎麼樣?除此之外還有那家職業規劃諮詢比較好的個人或機構?
2017年古典好聽的男孩名字大全
探中國古典傢具中的「佛」與「禪」
精美古典木雕畫

TAG:義大利 | 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