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張維迎
06-22
他是一位經濟學家,但他的知名度卻像影視明星一樣家喻戶曉;在經濟學界,他以直面社會、敢說真話而為人稱道,他以他的真知灼見影響著中國的改革進程;入選CCTV"2002十大經濟年度人物",使他再一次名聲大振……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2/view-514820.htm 採訪張維迎先生,頗費周折。3月初的一個晚上,我們終於撥通了他的電話。 電話那邊是一個溫和的略帶陝北腔調的男中音。告訴他我們的意圖,他用非常友好和惋惜的聲音說:"對不起,沒有時間呀。"他說過兩天要去美國出差,這幾天很忙的。 儘管我們沒能如願約到當面採訪的時間,但是,張教授還是很耐心地在電話裡面回答了我們提出的一些問題。 隨後,在他就職的北京大學,以及他的母校西北大學,記者又找到了他的同事、同學和老師,於是,對這位當今國內經濟學界的箭頭人物,我們有了更多的了解。 《為錢正名》的前前後後 張維迎出生在陝北農村一個貧窮的家庭。1978年,他背著一摞燒餅去參加高考,考一門,他吃一個燒餅,考試完了,燒餅也吃完了。最後這位燒餅考生考進了陝西省的重點學府--西北大學。 1983年的一天,也就是改革開放的第四個年頭,《中國青年報》以編者按刊發了一篇題為《為錢正名》的署名文章,從而引發了經濟學界乃至整個學術界一場異常激烈的大辯論。一時之間,這篇文章的作者,正在西北大學攻讀研究生的張維迎成了眾矢之的。那時理論界正在進行一場全國性的精神污染問題的討論,"向錢看"的思想還屬於被批判的對象,於是,《為錢正名》自然成了反面典型。張維迎不止一次的在各種會上做檢討,甚至連他的導師何煉成教授都受到牽連。那段難熬的日子給張維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也正是因為這篇文章,張維迎在經濟學界嶄露頭角。 張維迎曾經笑稱自己從事經濟學純屬偶然。他本來喜歡數學,無奈高中時正搞開門辦學,數理化學得很膚淺,所以高考時報考了中文系。誰知陰差陽錯,竟被"擴招"進了經濟系(當時叫政理系)。該班的49名學生是何煉成教授的開山弟子,而今一批全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企業家,如魏傑、劉世錦、馮侖等都出自這個班。張維迎便是這個班年齡最小的學生之一。 在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張維迎的經濟理念進入創新階段。他發起組織了一個讀書班並擔任主講,專門學習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談一些在當時看來是離經叛道的觀點。差不多是在那個時候,他已經意識到數學對於經濟研究的重要性,因此會經常溜進數學系或物理系的教室,認真地聽上一節課。 3年期間,他共完成論文7篇,幾乎都在國家一級刊物上發表。當時許多讀到張維迎論文的同行都以為他是一位資深老學者,怎麼也想不到竟出自這樣一位年輕後生之手。 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的張維迎進入國家體改委,從事改革理論與政策的研究工作。 研究中國企業的,不可能不知道張維迎 張維迎最初的研究工作並不順利,他發現由於理論知識不夠,常常使自己被一些問題痛苦地纏繞著,而這些問題又是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和急需解決的。出於一個經濟學者的責任和使命,1990年,他選擇了去英國牛津大學,投身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莫里斯教授的門下,攻讀博士。 5年後張維迎回國,到北京大學參與創辦了培養中國職業經理人的搖籃--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伴隨著一批批人才的成長,張維迎也憑著自己的實力和研究成果,完成了從一個學者到經濟學家的跨越。他的主要著作《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等,不是被譽為暢銷書,而是長銷書。有些已成為大學相關專業學生的必讀書目。 張維迎在國內最早提出並系統論證了雙軌制價格改革。近年來,他關於中國企業理論的研究,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經濟學界企業理論的權威人士。今天且不說在經濟領域內,但凡是日常關心國內經濟動態的普通民眾,說起張維迎,幾乎沒有不知曉他大名的。 採訪之前,我們就曾就此做過一個隨機調查。 問一位研究汽車理論的朋友,你知道張維迎嗎?他說:知道,幾年前我在業餘時間關注著股票市場的形勢,當時天天看財經電視和相關報紙,記得吳敬璉作了中國證券市場是黑暗的評論時,張維迎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他說中國的證券市場還是有希望的。當時我就記下了他的名字,並一直注意著他的言論。 再問一位經常在新加坡和國內來回走動的某跨國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對張維迎是否有所了解?他說:儘管沒有見過面,但應該說比較熟悉,我最近一直在注意著內地一家企業,我們有收購它的意向,研究中國企業的,不可能不知道張維迎,我讀過他的《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和《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等作品,觀點很新,可以說獲益匪淺。 2001年的寒冬尚未過去,張維迎發表了論述"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文章,引來了一場熱烈的討論,緊接著他又陸續拋出"中國為什麼能做大國家卻做不大企業"、"重建中國的信譽機制"等觀點。這三大問題,成為2002年度學術界、政府部門、企業界空前關注和討論的問題。他由此也無可爭議地入選CCTV"2002十大經濟年度人物"。 口無遮攔,以真服人 在很多人的眼中,張維迎是那種口無遮攔的人,而且經常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兩年前一幫房地產商攢了一個"新住宅運動",張維迎開壇發言就石破天驚,因為他作了一個著名的論斷,那就是中國90%的開發商是騙子,結果害得在他後面登台的老闆都紛紛聲明自己屬於那個10%的少數派。 後來他又將互聯網經濟比喻為"耍猴經濟",他說,"小時候,我覺得天底下最讓人羨慕的職業是醫生,因為人總是要生病的,看病就得交錢;而天底下最可憐的職業是耍猴的,他表演的時候大家看得高興,可一到收錢的時候大家又一轟而散。"在他看來,那些互聯網公司就象是耍猴的,開業之初,敲鑼打鼓吸引眼球,免費服務滿天飛揚,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小老二給各位有禮了。到後來,發現忙活一天換不來個饅頭錢,急了,試探著搞些部分收費服務,結果先是嚇走了一半看客,剩下的呢,不是想接著享受免費服務的,就是準備隨時開溜的。有人說,這張維迎的嘴夠損的,可細一琢磨,他說的還真像。 其實,張維迎的許多觀點都是通過這種精妙而充滿智慧的描述而被人們接受和信服的。 不過,張維迎也有遇到尷尬的時候,從小到大,"蘋果該不該削皮?"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竟讓這位精英學者數次改變觀點。他說,"我記得我原來在農村吃蘋果的時候不削皮的,進城以後,人家說我太土了,吃蘋果一定要削皮,到了英國以後我削皮,人家又批我說,你也太土了,蘋果怎麼能削皮啊。"張維迎由此談到了企業的信譽問題,"因為英國水果都是沒有農藥的,而且他們認為蘋果皮很有營養。而生活在中國大城市的人認為蘋果是打了農藥的,但中國蘋果到底打沒有打農藥,產銷商沒有誰會告訴你。所以,我剛從英國回來不削皮,現在又開始削皮。我在國外待了好多年,沒有看到英國的哪一個商店櫥窗上貼著信譽第一、客戶第一;但是我們中國到處貼的都是信譽第一、客戶第一。而經驗往往告訴我們,最標榜信譽的企業通常也是最不講信譽的企業。所有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 "一個人只要對社會作出貢獻,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同。" 除研究工作外,現在張維迎還擔任著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副院長、北大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和牛津大學現代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等工作。雖然他只有43歲,但卻有了一頭花白的頭髮。他說,這幾年他實在是太忙了,惟一愧疚的就是對不起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張維迎說,父母有時能在電視上看到他,就是他對父母最大的孝心和安慰了。 張維迎平日里喜歡爬山,有時也會吼上幾嗓子陝北民歌:"提起個家來家有名,家住在綏德三十里鋪村……"唱到動情處,張維迎的眼中總會隱隱閃出淚花,讓人彷彿看見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和那原上勤勞的人們。 張維迎說,他會一直專註於國內經濟的發展,"我沒有辦法。因為現在很多的事情不完全由我自己來控制。中國經濟脈搏怎麼跳動,它隨時在牽動著我的心,有好多的問題需要去研究。"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在國內外的學術界、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界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盡到一個學者應盡的義務。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精彩回顧】資中筠、張維迎:財富的責任與力量
※【取財有道】張維迎和林毅夫在爭論什麼?有關係國運那麼重要嗎?
※張維迎:大使館裡的中英關係
TAG:張維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