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診療的一場革命
——論韋以宗開創脊柱診療椎曲論新時代
副秘書長田新宇
(中華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
2015年7月29日<< span=""><< span="">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大典>>發布,中醫整脊科醫師列入中醫職業行列,吹響了脊柱診療革命的號角,也迎來了「椎曲論」時代的曙光!
本文將從開創脊柱診療椎曲論新時代的時代背景形成與發展成熟的脈絡,進行簡單梳理和論述韋教授創建椎曲論的歷程,以及對現代脊柱醫學診療的巨大影響進行簡述,管窺之見,以饗讀者。
一、韋以宗開創椎曲論時代背景
自1934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Mixter和Barr合寫的「累及椎管的椎間盤破裂」一文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將19名腰背痛病人歸因於髓核疝並經手術證實和命名「椎間盤破裂」以後,被人譽為開創了所謂的「椎間盤時代(dynastyofthedisc)」,半個多世紀以來,椎間盤突出引起腰腿痛成為「金科玉律」般的病因病例學說。隨之而起的手術切除療法風靡全球。在國外已有專家認識到椎間盤手術缺點,據2001年美國骨科醫師協會報導,其成功率分別是45%和54%,其中有35%需再次手術。
在中國,這一療法已普及到縣一級醫院。據一些資料報道,國內對椎間盤突出症手術率達80%以上,出現了「三級瘋狂」,乃至「濫殺無辜」(施杞語)。此外,還有人盲目的為了對付椎間盤,在國內引進一些被外國人已經放棄了的「洋療法」,肆無忌憚的吹捧其療效,欺騙傷病員,例如:什麼溶核術、切吸術、射頻消融術、摘除術等等。但現實告訴我們的是椎間盤手術後,由於椎間盤摘除或者消融,椎間隙變窄,椎體塌陷;另一方面,椎間盤突出症引起的結構力學紊亂,如腰椎側彎,椎曲變直未能糾正,繼發多個椎間盤突出、退變;手術創傷及出血引起的椎管內瘢痕組織增生及粘連;手術破壞了脊柱的穩定性,引起脊柱滑移;手術破壞了脊柱的生物力學,從而繼發創傷性骨、纖維結構增生;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後,後方軟組織突入椎管並與硬膜粘連;脊柱融合術後引起的椎板增厚;手術不慎,椎管內遺留碎骨塊。這一系列手術併發症、後遺症已經不斷出現在報刊報導及學術期刊的論文中。
現實生活中有些醫生受到經濟利益驅動,積極動員病人做手術,椎間盤手術後,手術醫生會告訴你:「你的椎間盤切除手術非常成功,下面康復與否是你自己的事。」還有些人自吹祖傳靈丹妙藥讓病人卧床,宣揚椎間盤縮小或回復是自己功勞,來蒙蔽病人,豈不知突出的椎間盤本身就有吸納和複位的功能。
毋容置疑,椎間盤學說為很多傷病員解除了痛苦,但其導致諸多併發症、後遺症的最嚴重缺失,正如美國骨科醫師學會會長Jamcs.H.Beaty指出:「切除椎間盤是為了緩解坐骨神經痛,但卻不能恢復腰椎的正常力學問題。」(1)
二、韋以宗開創脊柱診療椎曲論的基礎
韋以宗教授從醫五十年,上世紀70年代,在廣西醫科大學進修骨科後,就開展了椎間盤的手術,並熟讀葛寶豐院士的《椎間盤及其周圍組織損傷》一書。70年代末,又參加了馮天有新醫正骨學習班。同時,他研究中國骨科技術史,並精通曆代中醫骨科文獻。80年代初,又在天津醫院進修骨科和脊柱外科。可以這樣說,他已熟悉乃至精通中西兩家對脊柱傷病診療的理論和臨床技能。因而在臨床中,無論西醫手術療法或是中醫正骨推拿、針灸療法,都無法完全解決脊柱的傷病問題。葛寶豐院士曾指出:「脊柱傷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力學問題。」為此,他深入研究人類脊柱椎曲的形成機理,從生物學角度一個一個解開脊柱運動力學未知之謎。
韋教授主要從二個方面對脊柱椎間盤進行了剖析和研究:
(一)椎間盤自身有否動力結構生物力學研究表明[1],在脊柱運動過程中是靠肌肉和神經的協同作用,椎間盤以複雜的方式承擔負荷,腰椎的屈曲伸展及側屈可對椎間盤產生拉伸和壓縮應力,而腰椎旋轉椎間盤的受力主要為剪切應力。椎間盤作為富含水的組織,在整個運動階段中像一個墊子一樣墊在椎體間,椎間盤只是具有流體靜力學的功能,起到儲存和傳遞負荷的作用。
韋以宗教授研究表明[2][3][4]:椎間盤流體靜力源自椎曲的形成。椎間盤的生長發育源自脊索,當體節形成後,脊索細胞殘留形成髓核,在整個脊柱發育過程中,均穩定於椎體之間至出生後6個月。在這個生長發育階段,所有的髓核均是靜態狀態。當兒童6個月開始坐立,腰曲出現,至一周歲站立行走,頸曲出現,頸腰曲的出現,椎間隙出現前寬後窄,髓核在椎體應力作用下,被推向前方,如此,椎間隙出現原來新生兒時髓核的空間,此空間逐漸充盈水份,髓核開始具備在椎體運動下產生流體靜力。由此可見椎間盤自身沒有動力結構。
(二)椎間盤為什麼能「突出」,韋以宗的研究再次證實(5)椎體運動是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動力。髓核及其連接上下椎體的纖維環組成的椎間盤是緊密連接上下椎體的,因此,椎體的任何運動都可帶動椎間盤的運動,也就是說,沒有椎體的移動,椎間盤是不能自主突出的。
一旦椎間盤突出,椎間隙變窄,椎體塌陷、旋轉,關節突關節必成角狀交鎖,並影響到上下關節突的交鎖,椎體傾斜、旋轉,出現扭曲性側彎,這就是椎間盤突出、椎間隙變窄後,幾乎都出現椎曲變直,上段腰椎旋轉、側彎、傾斜的影像學改變的機制。另一方面,由於椎曲紊亂,腰椎側彎、傾斜,腰椎在縱軸載荷應力下,縱軸力線位移,不僅加重椎間盤突出部位的關節應力壓迫,也可繼發上一個椎間盤由於傾向性壓應力作用下而突出。這就是臨床上往往腰5骶1椎間盤突出後,又繼發腰4、5,腰3、4椎間盤突出的機制所在。總之,椎間盤突出是椎間盤退化和脊柱不協調運動共同造成結果。
三、韋以宗開創脊柱診療椎曲論形成
韋以宗教授帶領專家團隊運用屍體解剖、動物實驗、X線照片動態觀察和臨床分析,進行系列手法的運動力學、生物力學研究,如在骨盆牽引和側板下各個腰椎間盤負壓的動態測試;過伸牽引對腰大肌的作用與腰椎結構力學、運動力學的影響;頸椎、腰椎旋轉法、側扳法X線動態研究等等系列實驗;同時,吸取既往經驗教訓,掌握嚴格的適應症、禁忌症和操作注意事項。提出著名的椎曲論這個治病又治人的科學道理,使脊柱診療治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002年9月16日,中國中醫藥報記者白曉芸以「揭開中醫整術的神秘面紗」,首次報導韋以宗教授提出的椎曲論。2004年6月,在德國美因茲召開的「第四屆世界中醫骨科學術交流大會」上,韋以宗教授的「中國整脊學的椎曲論」學術演講,引起國際醫療同仁的巨大轟動。應德國學者的要求,在會後舉辦的「中國整脊學」學習班,韋以宗教授向歐洲同行科學的闡述了中國整脊學的椎曲論。首次在國際論壇上,向椎間盤王朝公開挑戰。2012年7月,第九屆世界中醫骨科學術交流大會在美國芝加哥召開,韋以宗的中國整脊學椎曲論引起100多名美國醫師的極大興趣,2013年12月,美國政府「針灸及東方醫學認證機構(NCCAOM),將中國整脊學椎曲論為主的基本理論和手法批准列入美國紐約衛生職業大學繼續教育課程,開辦學習班。隨著2010年《中國整脊學》英文版全國發行,韋以宗的椎曲論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知。
韋以宗教授以人類脊柱的功能解剖作切入點,研究人類頸腰曲形成的機制,發現了腰大肌對腰曲形成的重要作用,得出了「腰椎不僅是整個脊柱結構力學的基礎,也是運動力學的基礎」的結論。
椎曲決定了椎管大小、神經根孔的大小、方位以及頸椎椎動脈的走向。椎曲紊亂起源於主要維持腰椎椎曲的四維肌力(以腰椎體前部左右各一的腰大肌為前二維,以腰椎體後部左右各一的豎脊肌為後二維)不平衡。脊椎損傷的病理核心是椎體位移、椎曲改變,並發椎間孔和椎管變形。椎曲的力學紊亂是產生脊柱病症的主要原因,所以整脊調椎曲使椎曲恢復是治療脊柱病的關鍵。運用接骨的治療觀,即要對位、對線、對軸,引申到脊柱勞損病治療上,使調曲成為《中國整脊學》的主要治療目標,「椎曲論」就成為解決脊柱力學的核心理論。為此而研究闡明的一圓、一說和四邊形平衡理論,都是為「椎曲論」服務的。據此,他提出「頸椎病所致頸椎骨關節紊亂病因不在頸椎」、「腰椎間盤突出症所致疼痛不僅僅是椎間盤壓迫神經」、「腰椎滑脫症主要誘因是椎曲紊亂」、「退變性椎管狹窄症是動態狹窄」等等新的病因病理學理論。
針對脊柱病的病因病理學,韋教授研究發明,並且獲國家專利的「掛壁式四維整脊牽引床」,採取過伸懸吊牽引法是以牽引雙下肢為主的過伸牽引法,充分調動了腰大肌對脊柱的伸展應力。通過四維懸吊牽引使位移的椎體得到複位,達到「筋柔骨正」,從而使紊亂的椎曲得到恢復或改善。達到臨床滿意療效。
椎曲一旦發生變異,是因椎體及關節突關節產生位移。如此帶動椎間盤纖維環的扭曲或撕裂,椎間盤突出,神經根、椎動脈受損,嚴重的椎管狹窄壓迫脊髓[8]。觀察頸腰椎曲已成為臨床診斷的客觀指標。在治療上,如果能調整椎曲恢復,癥狀體征隨之消失,而且,複發率也低。頸腰椎曲既是生理的表現,也是病理的基礎,診斷的依據和治療目標。惟椎曲論,明確了整脊學的治療原則是以調曲為主。椎曲論的發現和應用,使整脊臨床產生質的變化,審因論治,整體提高了整脊臨床的診斷水平和治療效果,為非手術療法提供影像學的診斷和療效評定的客觀指標。改變了整個世界骨科屆在非手術治療脊柱勞損病及脊柱相關疾病沒有療效評定的客觀指標的混亂局面。
四、韋以宗開創脊柱診療「椎曲論時代「的形成
韋以宗教授2006年專著《中國整脊學》的出版標誌著現代中醫整脊學的形成。與此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科協和民政部批准中華中醫藥學會成立整脊分會,中國整脊有了自己的學術團體。短短6年里,中醫整脊學在中華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主任委員韋以宗教授的帶領下先後出版《整脊學系列高校教材》,《韋以宗教授整脊圖譜》,《中國整脊學·第二版》,2009年9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司正式立項下達建立《中醫整脊常見病診療指南》標準化任務,分別於2009年9月和2010年4月召開二次專家論證會,形成初稿,並征資深專家論證,修訂、定稿,於2010年12月全國中醫藥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召開論證會,原則上通過。於2011年6月在潮州市召開的「第七屆中醫整脊學術年會」,在學會內部開始推廣,2012年9月再次終審,於2012年10月13日正式向社會發布。使整脊技術成為全國治療脊柱疾病的推廣實施標準。
把整脊脊柱保健師納入其內的國家職業大典修訂,並已完成整脊職業的調研和評審工作。
2003年至2014年6月止,一共舉辦過五十二期的全國整脊學高級研修班,已接受培訓的中國整脊師超過5000多人偏布全國各地及海外。
這樣就形成了有高校教材、整脊學科標準、學科人才建設體系、臨床運用等,形成了完備的學科體系。
五、韋以宗開創脊柱診療椎曲論時代的現實意義
韋以宗教授創立的解決脊柱勞損性疾病的創新診療體系,近10年來經全國15家科研協作醫院應用,使6萬餘例嚴重頸腰椎病、椎間盤突出症、腰椎滑脫症、椎管狹窄症、青少年脊柱側彎症等疑難脊柱診療患者獲得康復,避免了手術痛苦或致殘,目前已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立為「全國中醫脊柱診療整脊診療指南」核心療法。
自2006年推廣以來至2013年統計,全國有200多家醫院實施椎曲論的整脊療法,北京光明骨傷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和甘肅省中醫院等15家醫院,多年來用《指南》的整脊療法治療既往需手術治療的椎間盤突出症33577例、頸椎管狹窄症345例、腰椎管狹窄症11037例、腰椎滑脫症541例、青少年脊柱側彎症460例,合計45960例。這些病例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費是整脊療法的3倍,青少年脊柱側彎症手術治療費是整脊治療的10倍,其它各病是5倍。據此計算僅
上述15個單位幾年來治療5個脊柱疑難病就節省幾十個億的醫療費用,且使病人免一刀之苦,為中醫診療開闢新天地。
韋以宗教授依據中國元素的《易經》宇宙運動圓道規律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觀,運用整體思考代替片段思考,系統思考代替機械思考,用動態思考代替靜止思考。通過科學驗證,揭示了人類頸腰椎曲形成的機理及其相互關係,創立了「椎曲論「。
諾貝爾獎得住、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說過:「科學是多數服從少數,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以後,科學才能向前發展。因此,專家評審並不是絕對有用的,因為專家評審是依靠現有的知識,而科學的進展是推翻現有的知識。」[7]
歷史上有不少的科學發明創造不被同時代人認同而為後世所公認。韋以宗開創的椎曲論時代已經到來,最終必將成為人類醫學診療脊柱傷病的追求目標。
參考文獻:
[1]鄺適存郭霞主譯.肌肉骨骼系統基礎生物力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北京:171-191
[2]韋以宗.中國整脊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北京:43-96,142-175,410-427
[3]韋以宗,趙敏生,湯耿民,等.脊柱運動樞紐的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誌,2003,11(1):5-9.
[4]韋以宗.中國整脊學的椎曲論.世界中醫骨科雜誌,2004,6(1):1
[5]彭裕文.局部解剖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北京:189-190
[6]田新宇,牛曉磊.學習中國整脊學心得和體會[J].世界中醫骨科雜誌,2009,10(2):11-13.
[7]肖先福,馬彥茹,張立紅.高端醫學期刊論文寫作指南[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北京:34
[8]戴力揚.脊柱手術的常見併發症[J].中國矯形外科雜誌,2002,9(4):378-380
推薦閱讀:
※破解脊柱疾病認識的誤區
※哪些食物可減輕強直性脊柱炎
※頸椎病自查小貼士
※關於脊柱(十)
※脊柱輪廓平行四邊形平衡理論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