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聖賢雅隱圖 賞析 2

2010-01-14 19:01 中國歷代聖賢雅隱圖 賞析 2

宋末元初 錢選 王羲之觀鵝圖 卷,紙本,設色,縱23.2厘米,橫92.7厘米。(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傳說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生性喜鵝,曾見一道士有白鵝甚可愛,因書《黃庭經》以換之。此圖即據傳說附會而成。近景樹木蓊鬱,竹林茂密,亭台掩映,白鵝戲水, 羲之憑欄觀望。遠山蒼翠,村莊隱現於霧靄山林間。境界秀雅明潤,風格古拙高逸。青綠設色,畫法直追唐人。

元 劉貫道 夢蝶圖 卷 絹本水墨設色縱30厘米 橫65厘米(美)私人藏 此圖取材於「莊周夢蝶」的典故,將此場景置於炎夏樹蔭。童子抵樹根而眠,莊周坦胸仰卧石榻,鼾聲醉人,其上一對蝴蝶翩然而樂,點明畫題。筆法細利削 勁,暈染有致,雖略似畫家的《消夏圖》,但其人物面貌、神情、衣紋及木石器物法與《消夏圖》頗異,且文獻著錄中不見此畫,是否劉氏所作尚存疑問。

元 劉貫道 消夏圖 卷 墨淡設色縱29.3厘米 橫71.2厘米(美)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藏 劉貫道,生卒年不詳,元代畫家。字仲賢,中山(今河北定縣)人。至元十六年(1279)寫《裕宗像》,補御衣局使。畫道釋人物悉宗晉、唐,尤擅畫應真 神佛,為一時高手。山水則師法郭熙,佳處逼真。花竹鳥獸,亦能集諸家之長,傳世作品有《忽必烈出獵圖》《消夏圖》。此圖畫一士大夫倚阮獨卧榻上,手執麈 尾,微鎖雙眉,嘴緊閉作凝思狀,從卧者衣著神態及坦胸露腹之狀看,大約是一個超脫飄逸之士。人物背景為蕉蔭屏風,屏風上畫幾個童子在侍御仕者,後有山水屏 風,此即重屏。畫面布局緊湊,筆法凝練堅實,人物意態舒暢,風格頗近宋代院畫。在芭蕉竹枝空隙處用小字書寫「貫道」二字。構圖與周文矩《重屏會棋圖》、王 齊翰《勘書圖》略近。而卷中所繪人物,據推測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

元 倪瓚 王繹 楊竹西小像 卷 紙本墨筆縱27.7厘米 橫86.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繹,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元至正年間。字思善,號痴絕生,其先為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後遷居杭州。長於畫像。此圖由王繹畫楊謙小像,倪瓚補畫松石平 坡。圖中楊謙策杖緩行,他頭戴烏帽,身穿長袍,面留須髯,兩眼前視,略帶微笑,形象慈祥。楊為松江人,號竹西居士,宋亡後不仕。畫家用細筆勾描人物面部五 官鬚眉,略烘淡墨,使形神畢現,衣紋以中鋒運筆,簡練遒勁。倪瓚所畫松石,筆間意賅,與人物相烘托,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體現出特定時代文人雅士「抗簡孤 潔,辟處窮居」的境遇。

元 盛懋 秋舸清嘯圖 立軸 絹本 設色縱167.5厘米 橫102.4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圖繪遠景山巒平緩,近岸陂陀上樹木列植,枝葉茂盛。一艘篷舟緩緩駛來,舟首一位逸士正仰天長嘯,身前置放酒皿瓷碗,身後古玩橫陳,船尾一童子搖櫓。從 此逸士的形象看,可能是魏晉時「嗜酒能嘯」並善鼓琴的「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寫照。圖中樹石、遠岸畫法學董源、巨然,人物設色取唐人法,描線細勁。畫風與 盛氏至正辛卯(1351年)所作的《滄江橫琴圖》頗為一致。

元 唐棣 松蔭聚飲圖 立軸 絹本 設色縱141.4厘米 橫97.1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唐棣(1296—1364)元代畫家。字子華,湖州(今屬浙江)人。「以茂才異等起家」。官至吳江知州。早熟稱「神童」。工畫山水,「嘗游翰林公之門 」,得趙孟順指授,並師法李成、郭熙,善於布置景物,點綴人物尤佳,筆力堅硬,畫風清森華潤,猶存宋人遺法。曾參與集慶(今江蘇南京)龍翔寺及元宮嘉熙殿 作壁畫。傳世作品有《霜浦歸漁圖》《林蔭聚飲圖》《雪港捕漁圖》。此圖近景畫河畔數棵長松高聳,樹後露出數間茅屋。松蔭下四位長者席地而坐,正舉杯暢飲。 旁有兩人手捧壺盤侍候,一人抱矮案前來。對岸中景是古樹茅舍。遠景群山蜿蜒。圖中描繪對飲者解衣盤礴,不拘禮儀,生動地表現出村民野老酒酣興豪的生活樂 趣。作者曾隨趙孟順學畫,此圖崗巒坡石筆墨圓潤婉和,存有趙氏遺法。長松勾勒蒼勁精巧,細枝似蟹爪,則從郭熙法中得之。

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圖 立軸,紙本,設色,縱:58厘米,橫:139厘米。故宮博物院藏。葛稚川,名洪,自號抱朴子,東晉時人,著有《抱朴子》、 《神仙傳》等書傳世。此圖畫葛洪攜子侄徙家於羅浮山煉丹的故事。畫卷取全景式構圖,但又不像宋畫那樣突出一主峰,而是強調眾多山形所造成的一種整體氣勢和 氣氛。除畫面左角空出一小塊水面外,其餘各處都布滿了山石樹木,使景緻顯得格外豐茂華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疊嶂式。然而此圖又與他大部分作品風貌相異,如 樹葉全用雙鉤填色,樹榦精勾細描,樹形複雜多變,設色五彩斑斕,不同於他慣用的寫意或兼工帶寫。山石用小筆細寫,並用墨、青、赭等色反覆渲染,墨彩相彰, 畫斷崖用斧劈、刮鐵、折帶諸皴法,與他常用的披麻皴與解索皴迥異。畫中人物的描法簡潔中見精工,造型頭大身小,古拙可愛。全畫中左下方溪水最亮,烘託了葛 稚川的形象。畫面山岩重重,樹木茂密,加上迴環的流泉,曲折的山徑,造成一個幽深寧靜、遠離塵世的境地,反映了當時士人對於隱居的希求。

元 王蒙 夏山高隱圖 立軸 紙本 設色 橫63.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蒙,生年不詳,卒於1385年元末畫家。宇叔明,號香光居士,湖州(今屬浙江)人。趙孟順甥。元末官理問,嗣棄官隱居臨平(今浙江餘杭)黃鶴山,自 號黃鶴山樵。明初出任泰安(今屬山東)知州廳事,嘗與郭傳、知聰觀畫於胡惟庸家,洪武十八年(1385)坐胡案累,死獄中。強記力學,善詩文、書法。工人 物,尤擅山水,得外祖趙孟順法,更參酌唐宋諸家,以董源、巨然為宗,縱逸多姿,逾越松雪規格,變古創法,自立門戶。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元四家」對 明清及近代山水畫影響甚大。設色畫重山疊翠,瀑布孤懸,林蔭繁薈,流泉下注。山中梵宇茅舍錯落,屋堂內有高士侍童。筆墨濕潤,山巒披麻皴、解索皴並用,濃 墨點苔,繁複厚重。樹木用積墨法,局部以焦墨皴擦,蒼鬱煙潤。構圖雖繁密,但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實中求虛、疏密對比之法,畫面雄奇蒼渾,無迫塞之感。畫風仿 董巨而有所創新,為王蒙山水畫之精品。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 卷 絹本水墨 縱31.4厘米 橫9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振鵬,生卒年不詳,元代畫家。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因畫藝受知於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賜號孤雲處士。官至漕運千戶;曾入秘書監,遍觀古今 圖書,臨摹古人名跡。用筆細勁,氣勢飛動,不為法拘。傳世作品有《伯牙鼓琴圖》《金明池龍舟競渡圖》等。此圖以春秋時期俞伯牙、鍾子期因一曲《高山流水》 而引為知音的故事為題,表現了鍾子期正凝神細品琴音時的情景。作者通過生動的畫筆、準確的造型,刻畫了人物的外形特徵和內心活動。彈琴者的專註、聽琴者的 入神,都惟妙惟肖,躍然紙上。此圖用筆細勁輕利,筆法嚴謹,造形準確,起伏偃仰,穿插隱現,都做到脈絡清晰,線條圓轉流暢。大石用淡墨輕擦,輕淡秀潤,與 人物互為映襯,賦於人物高雅秀潤之氣。全卷有濃厚的超脫塵世的情感色彩和將現實隱逸化、理想化的追求傾向。

元 佚名 扁舟傲睨圖 立軸 絹本 設色縱166厘米 橫111.9厘米遼寧省博物館藏 遠山青峰疊嶂,古寺掩映,近岸陂陀老松,水邊泊一扁舟。舟船之上置一長方矮几,一位白髯老翁左手撫琴,右手輕搖羽扇,背倚書卷。舟前一人執棹而立,一童子弓腰烹茶。構圖簡潔,意境深遠,寫實而生動。圖上方有元張雨、張翥、魯葳三人題跋。

元 佚名 東山絲竹圖 立軸 絹本 設色縱187.5厘米橫43.7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圖表現晉朝謝安隱居東山的故事。一座精緻的莊院坐落山谷中,主人在侍從的簇擁下正從外歸來,堂前一群女樂已在演奏。背景處山勢巍峨,雲霧繚繞。畫面氣魄宏大,濃重的青綠設色顯得莊重華麗。筆法嚴整精謹,近似盛懋一派。

元 張觀 疏林茅屋圖 卷 紙本 墨筆縱25.8厘米 橫59.6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湖濱陂陀,秋樹掩映一庭院,有人於茅堂內伏案獨坐,石橋處一侍童抱琴歸來。空曠浩渺的湖面泛一葉輕舟,意境幽靜清遠。圖中近樹用筆蒼勁秀潤,樹葉或雙鉤,或點染,遠樹虛淡簡略;山石先用濕筆勾出輪廓,再以濃淡墨稍加皴染。

元 趙孟頫 謝幼輿丘壑圖 絹本設色縱27.4厘米 橫116.3厘米 (美)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此圖繪東晉謝鯤故事。鯤字幼輿,好老莊,善奏琴,寄跡山林。圖繪茫茫山川,蔭蔭松林,幼輿獨坐水畔丘壑,觀水流潺潺,聽松濤陣陣,意態悠閑,神性超脫。圖卷布局甚奇,繪法古拙,學晉、唐風格,一洗宋人舊習。

元 趙雍 高峰原妙禪師像 絹本設色縱114.7厘米 橫46.7厘米(美)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高峰原妙是元代禪宗的領袖,趙孟煩、管道畀夫婦與之過從甚密,曾拜他為師。此像是在高峰圓寂後所繪。其面部結構以令人驚絕的墨線描繪而出。黑髮既長且 厚,間雜灰發,非常吻合五十八歲去世的高峰的年齡。衣紋線條遒勁老辣,綿延有致,充溢著書法線條的質感和力度。與十四世紀的的人物畫相比,此圖更為精緻嚴 謹。但此畫是否趙雍真跡,尚有爭論。

元 趙原 陸羽烹茶圖 紙本水墨,縱27厘米,橫7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繪遠山起伏,山水清遠,水面遼闊,臨溪築有草閣,叢樹掩映。閣內一人坐於榻上,當為陸羽,一童子擁爐烹茶。陸羽為唐代學者,閉門著畫,不願為官,以嗜茶 聞名,有《茶經》傳世。此圖表現了文人隱居閑適的生活。遠山近坡用披麻皴,皴筆圓轉虯曲,頗多側鋒,樹法疏落,學董巨而有變化。本幅有作者自題:「陸羽烹茶圖」。畫面圖文並茂,鑄造了士大夫煙霞痼疾與泉石膏肓的精神世界,從一個側面折射了元代的社會思潮。此圖山石皴法的側鋒圓轉, 樹點墨法的粗重厚實,無不著意經營,缺少空靈虛曠、自然無為的韻致,特別是濕筆淡墨的運用,還未能打破宋人的陳式。本幅有窺斑詩題,還有乾隆皇帝的御題 詩。

元 朱德潤 林下鳴琴圖 立軸 絹本 設色縱120.8厘米 橫58厘米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德潤(1294—1365),元代畫家。字澤民,號睢陽散人,原籍睢陽(今河南商丘),居崑山(今屬江蘇)。早年,得高克恭賞識,經趙孟順推薦,知 遇英宗碩德八刺(1321—1323),官至鎮東行中書省儒提舉。英宗死,回家閑居近30年。一度出仕,不久又「以疾免歸」。善詩文,工書法,格調遒麗。 擅山水,初學許道寧,後法郭熙,多作溪山平遠、林木清森之景,重視觀察自然,當北游居庸關時,嘗作「畫筆記行稿」。傳世作品有《林下鳴琴圖》《秀野軒圖》 等。圖繪天曠氣清,樹葉盡落,群雁低徊。三位高士坐長松下,一人撫琴,二人談論正濃,松風琴韻,表現了文人的逸興。坡石的形狀與皴法以及蟹爪般的枯枝,顯 然從郭熙的畫法中來。此圖雖借鑒宋人,用筆卻簡括了許多,且畫面的格調已屬元人。

元 庄麟 翠雨軒圖 卷 紙本 墨筆 縱26.2厘米 橫65.4厘米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庄麟,生卒年不詳,元代畫家。字文昭,淮南人,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善畫山水,筆墨清潤可愛。當時與郭熙齊名。此圖為元人集錦卷之一,亦是庄麟傳世 的唯一作品。繪臨溪的坡岸上設茅屋一間,樹木環繞,溪水淺灘,極為渺遠。一叟曳杖度橋而來。境界蕭疏淡遠,靜寂清幽。畫家以淡墨為基調,用筆清逸流暢。將 翠雨軒置於特定的環境中。使觀者也似乎感受到遠離喧囂的靜謐。卷尾章草自題:「持敬以翠雨名其軒,諸名公為詩文題卷。余因隨牒京師,與持敬會於朝天宮,出 此卷索拙作。余嘗觀僧巨然《蓮社圖》,意度仿此,遂想像摹之,兼賦詩云:小徑春陰合,方床午睡醒。坐憐苔錦綠,吟愛竹書青。煮茗仍聯句,籠鵝可換經。人間 塵土隔,莫望少微星。江表庄麟。」

明 陳洪綬 南生魯四樂圖 長卷,絹本設色,縱30.8厘米,橫289.5厘米。(瑞士)蘇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館。《南生魯四樂圖》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四樂圖》詩意,故分為四段:一、解嫗,畫南生魯居士坐於石案後,一老嫗扶杖立於前,表現白居易作詩通俗,老嫗可解; 二、醉吟,畫居士頭飾野花,執杖雲遊,追慕白居易被貶後半仕半隱的歲月;三、講音,畫居士沉醉音樂,使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四、逃禪,畫居士盤坐蕉葉 上,後有佛像和蓮花,憶念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龍門石窟旁,忘情山水,棲心釋氏。畫後有款:「李龍眠畫白香山四圖,道君題日白老四樂,洪綬以香山曾官杭州,風 雅恬淡,道氣佛心,與人合體,千古神交,為生翁居士取其意寫之屬門人嚴湛、兒子陳名儒設色。時己丑仲冬也。山民洪綬。」從中可看出,此圖為清順治六年 (1469)陳洪綬與弟子嚴湛、兒子陳字三人合作。四段畫面皆以構圖簡潔明快取勝。配物簡單,人物突出。白居易面容有肖像寫實之風,髯須濃密,多以正面示 人,笑容親和動人,以顯其之「樂」意。線描流暢飄逸,有唐宋之風,設色清雅雋秀。每段皆有獨立的題跋。書畫相應,自顯一股清新脫俗、與眾不同之風範。陳洪 綬之所以畫此圖,是從側面反映出他晚年苦悶的心情。


推薦閱讀: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女大學之禍,父母必看!
古之聖賢語錄隨選
酒喻聖賢
凈空法師:聖賢教誨是安心的妙法,因果道理是定心的妙法
凈土聖賢錄

TAG:中國 | 賞析 | 聖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