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x馬思純:金馬把獎頒給了可能性
周冬雨、馬思純金馬獎領獎感言
不管這個雙黃蛋影后是否實至名歸,周冬雨、馬思純的這段領獎感言都應該會收進金馬獎獲獎感言集錦。
頒獎嘉賓馮小剛念出周冬雨的名字,周冬雨愣了三秒鐘才站起來,馬思純也隨之起身擁抱、鼓掌、祝賀。台下一片混亂時,馮小剛又念出了馬思純的名字。這下場子徹底炸了,兩個姑娘的尖叫聲差點把國父紀念館的房頂掀翻。兩人又激動又忐忑地相互攙扶著上台領獎,一度險些跌倒。
一直以來,頒獎台都是頒獎嘉賓嘮家常、說相聲的地方,這次或許是金馬獎設立以來,觀眾第一次有機會看到領獎者在台上扯閑篇兒。
馬思純要調整下情緒,讓身邊明顯情緒更激動的周冬雨先說。後者一邊傻笑,一邊吐槽頒獎現場的冷氣開太大。磕磕絆絆地背出一堆張藝謀、陳可辛、曾國祥等需要感謝的名字,話一段就憨乎乎地說「我先給大家鞠個躬」。謙虛不下去了,就舉起獎盃驕傲一下:「我們家沒有一個人是做電影的,我覺得特別光宗耀祖。」
相比周冬雨的傻裡傻氣,調整情緒後的馬思純就成熟、淡定很多,總算說了一番領獎台上該有的客套話。但也禁不住周冬雨亂摻和,幾輪你來我往,台上就進入了「反正如果沒有你的話可能我不會站在這兒,當然沒有我的話可能你也不會站在這兒」的逗哏捧哏模式。
從領獎台上的個性就能看出,兩個人在《七月與安生》里的表演是接近真實性情的。馬思純和七月一樣,懂規矩、沉穩、內斂,而周冬雨很像安生,自由、熱情,不修邊幅。當初選角色時,導演曾國祥曾希望馬思純演安生,因為在此之前,她曾在《左耳》中飾演敢愛敢恨的剛烈女孩黎吧啦。馬思純拒絕了安生,選了七月,因為覺得七月和自己的性格更像,演起來更輕鬆自在。
電影《七月與安生》劇照
和馬思純對自己的了解相比,周冬雨似乎都不知道自己的性格更像安生。處女作是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演那個純得如白雪的靜秋,此後的角色也大多如此,偶爾出挑,演一個《心花路放》里的撒馬特,也幾乎是玩票性質的。在不久前播出的《麻雀》里,周冬雨演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角色,木訥、僵硬,有小孩穿大人衣服的感覺。她的外形條件相對局限,需要碰到適合的角色才能有所發揮。導演曾國祥年紀不大,但識人的功夫不小,他選擇周冬雨來演安生,的確是充滿想像力的大膽之舉。
事實證明,曾國祥的選擇是對的。當初去影院看這部《七月與安生》時,我未抱任何期待,甚至內心有一點排斥。畢竟,小時候看過安妮寶貝的書,實在是一個有點丟人的梗。再回想起原著中那些過度矯情之處,就很怕在影院里看到又一版青春疼痛的狗血故事。但電影比我預想中好很多,導演去掉了一些過分做作的段落,又準確地拿捏了小女孩之間的情感。儘管也有矯情,有青春疼痛,有第三者,有懷孕,有死人,但這些元素竟然被安排得很合理,情緒的把控也恰到好處。
周冬雨和馬思純的表演不能說演技爆棚,她們只是足夠幸運,在合適的年齡遇到了合適的角色,又碰到了懂得調教演員的導演,所有因素聚在一起,成就了她們的表演。
范偉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這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范偉上台領獎時說,「我跟導演說過,這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電影,拍得很淡,演得也很淡。特別感謝評審有耐心看到它的妙處。」
范偉的表演顯然是在塑造,不著痕迹地塑造角色,這是高級的表演。馬思純和周冬雨的表演恰巧是相反的。她們是用力的、熱鬧的,她們展現了屬於這個年齡段的爆發力,甚至有些魯莽,但放在《七月與安生》的劇情下就剛剛好。換一部電影,或許她們的表演都算不上出色。如果說范偉得獎是實至名歸,那評委把最佳女主角頒給周冬雨和馬思純就是頒給了青春,也頒給了未來的可能性。
這個說法大概讓很多人無法信服。憑什麼劉德華等了那麼多年,張學友等了那麼多年,張曼玉也等了那麼多年,周冬雨和馬思純就能仰仗著年輕得獎?
當然,這雙黃蛋下得也有它所必須的客觀條件。如果放在張曼玉、張艾嘉的時代,別說是周冬雨、馬思純兩個人,再加兩個人怕是也敵不過。放過香港、台灣的電影黃金期不說,2009年,周迅和李冰冰憑藉《風聲》雙雙入圍最佳女主角,最終李冰冰勝了周迅,兩人在電影中那場攤牌飈戲我至今記憶猶新,論演技,她們都比周冬雨和馬思純厲害太多,但也沒分到雙黃蛋。
但最近幾年,整個華語圈的電影質量江河日下,今年又尤其是金馬獎的小年,入圍影片整體偏弱。當所有入圍影片都強大時,把獎給誰都有道理,就像1995年同時入圍奧斯卡的《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和《低俗小說》。當所有入圍影片都偏弱時,把獎項給誰也都說得過去,就像今年的金馬獎。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劇照
在金馬獎頒獎之前,最佳女主角的熱門人選是范冰冰,畢竟,《我不是潘金蓮》電影質量過關,畢竟范爺已經摘得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畢竟范爺想拿金馬影后的野心像萊昂納多想拿小金人一樣人盡皆知。但情況通常是這樣,你越是在乎的東西,就越不給你,除非你天賦異稟或真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除了這宿命論的推測,更實際的原因是,范冰冰一個人在《我是潘金蓮》里的演技真的不比周冬雨、馬思純聯合起來的演技好。在一個幾乎沒有近景和特寫的電影里表演,基本要靠肢體語言和台詞飆演技。范爺肢體語言還說得過去,但一口時而普通話,時而方言的台詞實在不過關。倒是和范爺配戲的張嘉譯、張譯、趙立新、郭濤等28個男演員個個演技爆棚,擔得起最佳男配的稱號。
金馬獎主席許鞍華的解釋也證實了我的推測:最佳女主角的爭奪確實集中在周冬雨、馬思純還有范冰冰身上,周冬雨稍稍領先,但不足以單獨取勝。於是,她提出「周冬雨+馬思純」的選項,最終評委們都同意了,評委對周冬雨、馬思純的評價是「缺一不可」。
而范冰冰輸掉的原因在於,「很多鏡頭是側面和中景,不是以演員的毛孔表演為主的戲。而《七月與安生》的喜怒哀樂都能看到,演戲的要求不一樣。」由此可見,馮小剛要好好感謝范冰冰,但范冰冰也沒什麼好委屈,好演員都有這樣的自覺——演員永遠是為導演服務的,犧牲總是難免的。
縱觀本屆金馬獎的得獎名單,演員、導演和各技術類獎項中,年輕人佔了大多數。以侯孝賢、張艾嘉、許鞍華為首的這批港台電影人一向以情懷著稱,也喜歡提拔新人。在這個電影的浮躁年代,鼓勵年輕人就成了本屆金馬獎的主題。
編劇張永祥獲終身成就獎
就像獲得終身成就獎的編劇張永祥在台上說的:「金馬獎53年,但看起來比當年年輕了,這匹馬更年輕了,各個方面都比我得獎的時候年輕多了,有一股子生命力,有一股熱情。未來會有更多年輕、有創意的朋友參與這個行業。」
不管金馬獎的年輕化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奈之舉,年輕總是充滿希望的。周冬雨、馬思純也一定清楚,她們的演技還需要磨練,拿到這匹金馬,幸運大於努力。但願這匹馬能幫她們卸下包袱,也把她們領向正途,而不是像今天演藝圈的主流風氣一樣,在假街拍、熱搜、緋聞和粉絲電影中消耗青春。
推薦閱讀:
※馬思純都出席過哪些活動?
※關曉彤追不到歐豪就對馬思純做這事,兩人真是仇人?看稱呼就能證明
※馬思純早年經歷?
※《奇葩朵朵》馬思純的影后是蹭周冬雨的嗎?
※馬思純現身機場,穿背帶褲顯胖十斤,網友:歐豪的飯都給你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