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1980年美國從中東營救外交官的「阿爾戈行動」的相關情況?
1979年11月4日,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門外,上千名伊朗學生正聚集在那裡舉行抗議活動。對此,美國使館工作人員已習以為常,因為自當年1月伊朗爆發革命以來,這樣的遊行示威已成家常便飯。
突然,幾名伊朗僱員神色慌張地跑進來高喊:「大門那邊出事了!」美方外交官才感到事情不妙,但為時已晚。不一會兒,情緒激動的伊朗學生就如潮水般湧入使館,很快佔領了使館主辦公樓。
保衛使館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為爭取時間銷毀密碼和文件,進行了象徵性抵抗,而大部分使館工作人員還沒回過神就成了階下囚。或許是因為局面比較混亂,在副樓辦公的美國領事鮑勃·安德斯、約瑟夫·斯塔福德夫婦及里傑克夫婦,偷偷從後門溜到了街上,躲進了安德斯的寓所。
驚魂未定的安德斯馬上向他的朋友、加拿大駐伊朗副大使約翰·謝爾頓求助。在請示大使肯·泰勒後,謝爾頓答應幫忙。於是,斯塔福德夫婦被安排在泰勒的大使官邸,其餘3人則住在謝爾頓家中。幾天後,僥倖逃脫的美國農業參贊李·沙茲也偷偷住進謝爾頓家。
很快,美國國務院得到消息:除66名美國駐伊朗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為人質外,另有6名外交人員成功逃脫,並得到加拿大外交官的庇護。1979年12月下旬,由於同伊朗政府的談判毫無進展,加之加拿大政府正考慮關閉駐德黑蘭使館,設法將6名外交人員帶出伊朗,便成為中情局的最優先行動。
解救人質的方法,無非是「武力營救」和「秘密越境」兩種。當時為防敵對勢力潛入,駐防德黑蘭的伊朗革命衛隊一直處於高度戰備狀態。一旦營救失敗,其他被扣的美國人質的處境將更加危險,因此,武力營救方案很快被否決。
那麼,秘密越境靠譜嗎?中情局考慮,可以在伊朗邊境找一條進入土耳其的走私線路,然後安排特工接應。當時,中情局在伊朗的3名特工已在使館人質危機中被「連窩端」,重新派遣特工潛入伊朗探路需要一段時間。而德黑蘭到處都是伊朗革命衛隊的密探,要把6個大活人秘密帶出城簡直是異想天開。更何況,從德黑蘭到土耳其邊境路途遙遠,保密行蹤難如登天。
秘密越境不成,中情局技術部門又提出,可以偽造身份材料,把6名美國外交官公開帶出伊朗。有情報顯示,雖然伊朗與美國交惡,但並未禁止美國公民進出該國境內。但這個辦法也有缺點,最大的問題在於德黑蘭邁赫拉巴德機場的出入境管理制度。當時伊朗規定,外國人在機場入境時須填寫黃、白兩張表格。其中,外國人保留黃表並在出境時出示,海關人員則保留白表以備核對。
這其實是條國際通行規則,只是各國一般很少嚴格貫徹罷了。但如果伊朗海關人員「較真」,嚴格按程序辦事,那6名美國外交官可就「露餡」了。再三權衡後,中情局決定採用加拿大護照。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編一個有說服力的「掩護故事」。
為確保行動成功,中情局委派安東尼奧·門德斯主抓這項工作。新官上任,門德斯決意大幹一場,而當務之急依然是趕緊編「故事」。美國國務院建議,可以讓6名美國外交官假扮成前往伊朗求職的失業教師,但當時伊朗英語學校都已關閉,這招肯定露餡。加拿大政府則建議他們扮作考察農作物的營養師,但門德斯卻潑了冷水:「你們1月份去過德黑蘭嗎?到處白雪皚皚,哪來的莊稼?」一席話說得大家啞口無言。
最後,還是門德斯琢磨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以好萊塢攝製組到伊朗實地考察為名,實施解救行動呢?說干就干,門德斯找到馬上老朋友、好萊塢知名化妝師傑羅米·卡洛威(註:為保護當事人,此處系化名)幫忙。卡洛威告訴門德斯,電影場地勘察組通常需要8名成員:製片人、副製片人、導演、攝影師、美編、編劇、財務經理、車輛調度,正好可將6人一次性帶出。門德斯向加拿大和中情局彙報後,很快得到批複:同意行動方案。圖為門德斯(左)與飾演自己的本·阿弗萊克合影。
1980年1月初,營救計劃全面啟動。門德斯帶著1萬美金活動經費,前往洛杉磯與卡洛威會面。在後者幫助下,僅用4天,他們就組建了一家子虛烏有的好萊塢電影公司「第6工作室」。為假戲真做,他們在當地報紙上刊登整版廣告,稱首部影片將於當年3月完成拍攝。廣告登出後反響強烈,詢問電影細節的電話幾乎要把「第6工作室」的熱線打爆,當地媒體也對拍片計划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
前期工作進展神速,但門德斯還需要一部劇本。他希望劇本帶點「科幻」和「中東神話色彩」,並且要對當地文化信仰持正面立場。恰巧,卡洛威手頭就有個根據科幻小說改編的劇本《阿爾戈號》(ARGO),而且伊朗的地理風貌也很符合該片的外景要求。
與此同時,中情局技術部門也備好了各種材料:劇本、護照、機票、行程單,樣樣周全,連行李箱上的標籤都特意選用了加拿大國旗的楓葉形狀。為配合美方行動,加拿大議會准許美方使用該國護照,並通過外交途徑,幫中情局把材料寄到了加拿大駐德黑蘭使館。
1980年1月23日上午,萬事俱備的門德斯得到總部來電:美國總統卡特批准實施營救行動。2天後,門德斯與隊友朱利奧抵達邁赫拉巴德機場,所幸一切順利。當晚,門德斯見到了6名被困的美國外交官。他將計劃和盤托出。接下來的2天里,門德斯一面繼續準備出境材料,一面要求6人儘快熟悉新身份、行程安排等細節。為讓6人做好充分心理準備,出發前一天晚上,門德斯還假扮成伊朗海關人員,對6人進行了嚴格「盤問」。圖為安東尼奧·門德斯的近照(左)與舊照。
28日凌晨,每一位受困的美國外交官都早早起床,開始精心裝扮。凌晨4點,他們動身前往機場。因為航班起飛時間是上午7點30分,越早通關,就越可能趁安檢人員睡眼惺忪、大部分革命衛隊成員呼呼大睡之際「矇混過關」。
門德斯帶著6名惴惴不安的美國外交官,經過瑞航登記處和機場海關。伊朗海關人員看也不看,就在出境表上蓋了章。接著,他們來到安檢處。門德斯出示護照,其他人則在旁邊假裝閑聊。當看到移民局官員拿著他們的護照突然不見時,大家緊張的心幾乎要蹦出嗓門!過了一會兒,這位心不在焉的官員端著茶杯,慢騰騰地走回來,擺手示意他們可以去候機大廳了,原來是虛驚一場!圖為卡特總統接見6名獲救的美國外交官。
在候機大廳等待的時間異常難挨,好不容易聽到瑞航廣播通知登機。此時,他們已能看到停機坪上的飛機,而坐上機場擺渡不到2分鐘,便可登機。誰料,機場廣播突然又宣布:因機械故障,瑞航363次航班晚點!抓狂的門德斯一面詢問晚點時間,一面考慮是否應換乘航班。渡過無比緊張的1個小時後,眾人終於再次聽到登機廣播。飛機騰空的那一刻,門德斯心想:謝天謝地,總算完成任務了。圖為卡特總統會見門德斯。
1980年3月12日,在中情局局長陪同下,門德斯受到卡特總統的接見和稱讚,兩人還合影留念。出於保密需要,中情局要求所有知情者(包括泰勒大使)對行動過程守口如瓶。直到1997年,中情局成立50周年慶典期間,真相才公之於眾,門德斯也被評為中情局「50位開拓者」之一。而這個故事的結尾還有個小插曲,直到「第6工作室」關閉數周后,門德斯還收到了26個電影劇本,其中一個就來自當時年僅34歲的青年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推薦閱讀:
※車之道,為大眾——關於大眾車型的介紹
※十字繡起針、收針,背面等一些綉法介紹(圖解)
※?最全的石斛花系列介紹第四節
※給您詳細介紹中國農歷的由來
※滬港通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