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之前才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期

ki媽

曾經資深的親子、教育記者

現在是執業兒童心理諮詢師

這是ki媽打造的原創育兒平台

專註0-12歲兒童的養育

健康育兒,從心理開始

ki媽私人微信:greenhousehz

ki媽說:

3歲之前才是關鍵期,

千萬別錯過。

1

曾經有個媽媽哭著跟我說:「寶寶6個多月了,幫忙帶寶寶的公公婆婆執意要帶寶寶回老家帶。我知道公婆在杭州住不習慣,也知道他們對寶寶很好會好好照顧寶寶。老公跟我說,寶寶3歲之前都沒有什麼記憶,帶回去養大家都輕鬆一點,這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公婆家在東北,我實在是捨不得才6個多月寶寶,帶回去了可能幾個月都見不了一面。一想到這事情,我看著寶寶就想哭,ki媽,我該怎麼辦?」

現實擺在那裡,似乎,讓公婆把寶寶帶回家養是最好的選擇,可是,明明媽媽是多麼的不願意。

如果一定要ki媽回答,那麼我的回答一定是不要讓寶寶離開媽媽,不管什麼樣的情況下,都不要輕易跟寶寶分離。

6個多月的寶寶,他是有多小,他才剛剛開始對這個世界有一點點認知,這個時候,如果和媽媽分離,而且是一分離就是幾個月,那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痛苦的體驗。

這個階段的寶寶和媽媽處於「共生」的階段,他們幾乎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個整體,媽媽就是寶寶,寶寶就是媽媽,媽媽必須要滿足寶寶的需求,他才會對這個世界有足夠的信任感。

2

有的人會說,爺爺奶奶也會對寶寶很好,會照顧他。沒錯,作為一個照顧者,爺爺奶奶確實可以給寶寶提供他所需的環境,讓他吃飽、穿暖,可是,寶寶需要的是跟媽媽之間的一種連接,他需要感知的是媽媽對他的愛,通過跟媽媽的互動來完成對自我的認知:媽媽是愛我的。

有的人會說,別低估了孩子的適應能力,離開媽媽他可能會哭鬧幾天,但是幾天之後就和沒事了一樣很乖。ki媽想問,才幾個月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被迫和媽媽分離,他又能怎麼辦?哭不動了,鬧不動了,只能選擇乖乖接受。可是,這樣的乖乖接受對孩子來說可能就是一種傷害,如果在日後和媽媽的相處中,這部分分離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和修復,對孩子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有的人會說,孩子3歲之前是沒有記憶的,所以,放在老家養沒什麼關係,大不了等3歲之後接回來再培養感情。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也不知道孩子3歲之前孩子沒有記憶的說法是從哪裡來的,肯定不是從心理學上來的。實際上,3歲之前的孩子,不僅有記憶,而且這些記憶會對他們的一生造成影響。0-3歲是孩子心理發展最關鍵的時期,孩子整個安全感的建立、行為模式、自我認知等等都在這個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個階段基礎沒打好,以後要補救就得花很大的力氣。

3

如果實在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把寶寶送回老家,又該怎麼辦?

其實,ki媽覺得吧,一定是有辦法跟寶寶在一起的,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時間段,與其之後患得患失,不如剛開始就克服困難。

如果孩子送回了老家,ki媽只能說,送回老家的時間盡量縮短,媽媽要儘可能多去看寶寶,每天要給寶寶打電話或者視頻,跟他說話,表達媽媽愛你,媽媽想你,讓寶寶感知到媽媽不在身邊可還是存在的。

有些媽媽會發現,一周或者一個月去看一次寶寶,剛開始的時候,寶寶看到媽媽要走了,還會哭一下,過了一陣子寶寶好像適應了,媽媽走了,他就開開心心揮揮手,好像並不在意。

媽媽一方面會覺得寶寶適應了新的生活環境,另外一方面又會覺得失落,寶寶好像沒那麼需要媽媽了呢。

實際上,這時候寶貝的狀態並不是不需要之前朝夕相處的媽媽了,而是他不能夠處理媽媽一會就出現了,一會兒又消失了的情況是怎麼回事情,他根本就不能理解媽媽為什麼回突然不見了,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因為對於2歲之前的嬰兒來說,他根本就沒有一周或者一個月的概念,他並不懂,媽媽一個星期之後會出現。

他對媽媽的渴望沒有辦法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只能夠壓抑自己對媽媽的渴望,因為不想媽媽,對媽媽在不在身邊無所謂的狀態,才能夠最好的保護自己。

說到0-3歲孩子的發展,理論很多說法也各不相同。ki媽整理了一下0-3歲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從這裡,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也知道該怎麼去順應每個發展階段。

4

可以說,孩子心理發展最重要的階段是3歲之前,越早出現的缺失和問題,就越難以彌補。

來看看3歲之前寶寶的心理發展。

出生到2個月:這個時候孩子還處於懵懂狀態,正在努力適應子宮外的生活。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在半睡半醒之間。有研究發現,這時候的嬰兒對於光線、顏色、移動和聲音又反應,此外,對味道、氣味和觸摸也有反應。然而嬰兒卻無法分辨人與非人的刺激。他們好像生活在一個光線和顏色、溫暖和寒冷、痛苦和舒適、精緻和移動的世界中。

2-6個月:嬰兒處於跟媽媽共生的階段,他覺得自己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那些擁有和父母適當互動的嬰兒,能力逐漸增加,諸如對刺激的覺知、處理、記憶和反應。媽媽的缺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打擊。

6-24個月進入了分離個體化的階段,也就是說孩子們開始要慢慢獨立了。孩子被抱著的時候,似乎要從媽媽身上掙脫開,因為這樣可以有一個更好的視角能夠看清楚母親。搖擺學步的小孩努力探索這個世界所有的面相,從母親身邊爬開或者搖搖擺擺走開,時不時還回頭查看一下母親。他們開始變得「陶醉於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世界之廣大,自戀在此達到頂峰」。

大家一定記得有個階段,孩子們特別喜歡玩的躲貓貓遊戲,遮著眼睛的手一拿開,媽媽便出現了,他們樂此不疲。為什麼他們這麼愛玩這個簡單的遊戲?在他們看來,他們是「全能」的,瞧,我手一遮住眼睛,媽媽就不見了,我手一拿開,媽媽就出現了,媽媽的出現不出現,就跟我手遮不遮眼睛有關,我多麼的厲害!

這個階段開始,孩子會進入全能感階段。我們家小朋友,在很長一段時間,直到現在,都特別喜歡各種俠,蜘蛛俠、鋼鐵俠、綠燈俠、閃電俠……搞得非常清楚。他經常會自己跟這些俠玩,有時候我看他玩,他嘴巴里常常會蹦出來:我是宇宙無敵超級閃電蜘蛛俠……對的,他就是那個最厲害的。

孩子這種全能感,我們是要去滿足的,比如他要玩躲貓貓,我們總不回去跟他說,這個有什麼好玩的,好無聊,比如孩子喜歡超級英雄,總不能去戳穿他說,這些都是假的。實際上,從他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他有正常的功能,他就會知道自己不是無所不能的。這個階段,打擊孩子或者極力鼓勵他的全能感,都不是好的做法,我們需要做的是了解這個特徵,然後就能夠泰然處之。

24-36個月以及以後:這個時候,在我看來,已經是養育初見成效的時候了,孩子的獨立性進一步增強,他們能開始進行獨立的活動,然後開始上幼兒園。父母的重要性在此時開始稍微減少,孩子可以去上幼兒園,爸爸越來越重要,他們越來越投入孩子的遊戲中。

5

上一次,ki媽給大家提了一個問題,如果時間會倒流,我絕對不會……這樣養孩子。好多爸爸媽媽給ki媽發來了信息,最多的就是,如果時間會倒流,我絕對不會讓寶寶小時候離開會,不會讓老人帶他回老家,不會放手給別人帶……過去的無法改變,但是我們能夠在現在多做一些。有個媽媽在孩子2歲的時候讓老人把孩子帶回了老家,一年之後,她克服了重重困難,把孩子接了回來,孩子的社交能力跟一年前沒什麼兩樣,但是我覺得我能夠陪著她,她一定會好起來的。還有的媽媽說,小時候孩子都是外公外婆在老家帶的,現在看起來孩子也挺好的呢,活潑開朗,學習也很不錯。這並不是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徵,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和老人對待他們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並不能說小時候和媽媽的分離一定會給孩子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我們能做的只是盡量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順應這樣的規律讓孩子得到他們該有的發展。


推薦閱讀:

特首:不要政治化東北發展 擬引入港人港地政策
規範教學促進電子琴的發展
加強管理才是治本之道——對發展集郵事業的幾點建議
利用八字預測兩人婚姻發展結果!
篆刻藝術發展簡史連載 (八)

TAG:孩子 | 心理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