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分權政治理論
法國分權政治理論
發帖人:黃慈清
見自 http://www.hexinnet.com/documents/200306/faguofen.htm
通常人們總認為孟德斯鳩對西方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影響重大,可他自己的祖國為何總是不斷陷入次序混亂.制度崩潰的不幸之中呢?孟德斯鳩對英國政體考察之後寫下了他的不朽名著<論法的精神>,可是英國人和美國人對孟德斯鳩其人和他的思想究竟如何評價呢?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法國人所說的英國狂時代開始了.孟德斯鳩稱讚過英國的成就,但是他誤解了它.表現在崇拜君主立憲形式中的英國狂,變成了點燃法國大革命火藥庫的導火線,現在大家都知道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全世界都熱烈的希望穿上一件議會制度的政治外衣."
<歷史研究>上.第300頁
麥考利在他的<馬基雅利論>中也說道:"在那個時代,一個法國人大談憲法的限制作用和根本法,這對英國人來說是件希奇古怪的事,好似看到一個有學問的無賴之徒或一個擅長音樂的嬰兒.這位院長根底不深.華而不實.故弄玄虛.漠視真理,他做事靈活,能象隨手用紙牌搭房子一樣,迅速拼出一套理論,出口成章,又立刻束之高閣,隨即忘的一乾二淨.孟德斯鳩提出錯誤主張,是因為他想說漂亮話,並且非說不可.如果他眼前的現象與他的目標不相適應.那就必須把整個歷史反一個底朝天.如果無法用歪曲或刪削有根有據的事實的方法來適應他那牽強附會的假設,他就求助於暹羅.矮腳雞或日本的荒謬故事.他在文字技巧上時而模仿預言家的嚴謹而神秘的筆法,時而又模仿巴黎花花公子輕佻浮華的語言,其實兩者都是為了掩飾他論點上的謬誤和陳腐.荒唐的思想以警句的形式出現,似乎可以為自己增添光彩,一些陳詞濫調經用曖昧的語言表述,似乎可以變的高深莫測.甚至最敏銳的讀者也被孟德斯鳩所寫的某些段落的光芒弄的眼花繚亂,難以透過文字上的障眼法看其內在的空洞無物."
美國的政治學者又對孟德斯鳩如何評價呢?
"孟德斯鳩雄心勃勃的宣稱英國的法律建立了這樣的自由,-------不管英國人民實際上享受到了這樣的自由與否.不過,他堅守著他所理解的自由的邏輯而不是18世紀中葉英國的現實.如果他沒有注意到人民的有限的不合常規的投票權和下院席位的不規則分配,那是因為他認為這些現實情況從自由的角度看是有缺陷的.同樣,如果他拒絕描述後來被稱為內閣政府的將行政權和立法權合而為一的那些傾向,也很可能是因為他認為那些傾向對自由來說是有害的."
<政治哲學史>
當今美國新保守主義之父:列奧施特勞斯
"但分權在這種發展中的作用是可疑的,並且直到今天都在政治分析中造成大量混淆.國家的不同職能應當由不同的部門履行這一觀念,本身並不是一種對抗性的學說.如果每個獨立的機構在他自己特定的領域被賦予絕對的權威,它們就不能在它們的管轄範圍內對彼此的權利進行限制.而且,不建立高於所有這些機構的一個協調性機構---------實質就是一種等級制模式,這種體系能否有效的運作根本就是值得懷疑的."
<西方憲政歷史>282頁
"孟德斯鳩將其分權學說很大部分建立在英國政治體系的研究上,他相信在那裡分權能被體現,這是政治學的一個諷刺.他忽視或沒充分認識到喬治一世和二世統治時期內閣的興起以及羅伯特烏爾浦爵士統治下首相作為內閣首腦的出現.正是內閣成為英國政府的權力中心並將權力融合,而不是分權作為核心原則."
<政治學的重大問題>
(唐中書.門下後也合為政事堂,聯合辦公,同時行政部門六部尚書也有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漢代也有錄尚書事)
英國的首相必定同時是下院多數黨領袖,英國內閣的決策下院不可能通不過,下院通過的議案同時就變成為內閣的政策,大家都認為英國是三權分立的制度,但在英國,行政權與立法權卻是合二為一的.
"實際上,立法與行政部門的傳統劃分適用於現代英國是值得懷疑的,因為立法功能在內閣那裡同樣有效.一個法案要成為法律必須經下院同意,但是所有的立法提案都是政府提出的."
"英國的公共政策是由內閣即下院的一小部分做出的.即便是把所有議會議員連同大臣看作是參與了立法功能,下院中的3/4仍被排除在外.議會議員在公共政策形成中的作用純粹是消極的,他們可以拒絕政府提議,但是不能自己制定法規.政府功能的傳統三分法是不充分的,它沒有明確認識到其職責是對政治權力加以限制並且維持權力行使者的公共責任的政府綜合體內部的機構.在英國,這才是下院的主要任務."
"否認英國下院是立法機構是令人奇怪的,但如果不加以歪曲,實際上它從來就不是!"
<西方憲政歷史>
那麼英國的司法機構呢?
弗蘭西斯培根曾擔任詹姆斯一世時期的大法官,他宣布:"法官應當牢記他們的職責是解釋法律而非立法,並且告誡他們要慎重,不可制約或反對主權中的如何部分!"
"上院的12名成員都是上院高級法官,包括大法官.他是政府行政部門的大臣,同時也是內閣的一名成員.實際上,通過大法官,在立法體系的高級法院和有效立法權威(內閣)以及重要行政部門之間建立了一種正式聯繫.作為上院的一名成員,大法官也在高級法院和議會之間構成了制度性聯繫."
<英憲精義>作者戴西說:"法院立法是一種次要立法,必須徵得議會同意,並且在其監督下實施."
孟德斯鳩的祖國始終未能建立良好的政治制度,法國的政治制度仍然是西方大國中抗震能力最小的,隨著法國國內穆斯林人口的增加,法國仍然是歐洲最容易發生動亂的國家,法國的青年仍然是西方青年中最容易狂熱的(法國青年人所受的教育就是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歷史中最偉大的革命).戴高樂說:"我熱愛法蘭西,可是不喜歡法國人."戴高樂設計了一個古怪的制度,它同時擁有一個實權總統和實權總理,如果兩人分屬不同政黨,那就很可能出現政治僵局.法國人理想如此之高,氣魄如此之大,政治改革如此激進,反傳統如此徹底,法國人夢想的烏托邦制度是否實現了呢?近幾百年來法國人的遭遇又如何呢?
有自由主義傾向的托克維爾曾同昂佩爾爭論一個問題:"革命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他們大聲吵嚷一通後,最後兩人一致同意還是讓未來判斷.幾年後,托克維爾寫到,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深信1848年的革命是件壞事."
"1830年7月30日清晨,我在凡爾賽外街遇到了國王查理十世的車隊.車隊掛著擦的雪亮的紋章,象出殯似的列隊緩行,看到這一景象,我禁不住流下了熱淚.這一次(1848年)我的印象就不同了,便更為強烈.這是17年里我親眼看到它完成的第二次革命.(還有1789年呢)這兩次革命都讓我感到痛苦,但後一次給我的印象更為心酸.我感到自己的事業也失去了.在一個不到60年里經歷了7次大革命(不包括其中許多小的,不太重要的動亂,其後緊接著,普法戰爭.一次大戰.二次大戰)的變幻不定的社會裡的所有東西,包括機構.思想.風尚以及人的可變性,這些都是二月革命的一般原因,沒有這些原因就沒有這個革命."
托克維爾認為:(1)1789年革命初期的一個特殊現象,就是法國各特權階級在治理國家的方式上不能取得一致意見,這也說明了制度為什麼會經常發生變化.
(2)大革命不是在情況不好,而是在情況較好的時候爆發的.<舊制度與大革命>第3卷第4章標題為<路易16時期是舊君主政權的極盛時期,為什麼這種繁榮昌盛反而加速了革命到來>.馬蒂埃也這樣說:"革命不是在一個國力衰竭的國家裡爆發的,恰恰相反,它是在一個蒸蒸日上,繁榮昌盛的國家裡爆發的.貧困有時會導致騷亂,但不會引起社會大動亂,社會動蕩常常源自階級的不平衡."<法國革命>第1卷<君主政體的覆滅>.
(二戰中,美國空軍軍官相對海軍和陸軍,官職晉陞最快.人數最多,但不滿也最多,抗爭也最多)
(3)"大革命正是在於支配作家們寫出許多治理國家的抽象的書本相同的意圖支配下進行的,對一般理論,完整的立法制度和法律中準備的對稱性有同樣愛好,對於現有的東西同樣藐視,又同樣相信理論,同樣喜歡(機構中有獨特.新奇.富有創造力的東西,同樣也希望既按照邏輯規則又按照獨特的計劃重組政府,而不是局部調整,這種景象真令人吃驚!)因為作家身上的優點有時就是政治家身上的缺點,這些相同之點常可使人寫出許多漂亮文章,也可導致偉大的革命!"
雷蒙阿隆這樣評價托克維爾的研究成果:"我認為對法國政治特點的這種分析是十分透徹的,可以適用於19世紀和20世紀全部法國政治史,這樣人們就懂得了在19世紀乃至20世紀近期"法國是西歐國家中經濟和社會變化最小,而政治上波動最多的國家這一奇怪現象了."
1848年1月27日托克維爾在議會發表演說:"憑你們的不可分析的,但又確定無疑的本能直覺,難道你們沒有感到歐洲大陸又在顫動了嗎?難道你們沒有感到-------我怎麼說好呢?空氣中有一種革命的風暴?人們不知道這種風暴產生於何方.來自何方.而且也不知它將捲走何物.在這樣的時候,面對公共道德的墮落,你們卻保持沉默,因為這個詞並不過分."
"我認為我們目前正睡在火山上!"
中國人和法國人是多麼相似啊!你們沒有看到貧富的急劇分化嗎?你們沒有看到社會公德的飛速喪失嗎?你們沒有看到文化上的種種自絕嗎?你們沒有看到有人鼓吹全盤的.激進的改革嗎?你們沒有看到改革不是手段而變成了目的本身嗎?你們沒有看到中國的領袖和知識分子是如此熱中於玩弄抽象概念嗎?你們沒有看到這個社會已經沒有任何倫理標準了嗎?
你們沒有看到知識階層激進和分裂到何種程度了嗎?你們沒有看到經濟的基本面已被抽空了嗎?你們沒有看到對西方經濟學和政治學的種種誤解嗎?你們沒有看到五四以來的非理性反傳統狂潮嗎?你們沒有發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妓女大國嗎?因為這個詞並不過分.我認為我們現在正睡在火山上!你們沒有聞到席捲一切.毀滅一切的狂風暴雨的氣息嗎?
孟德斯鳩祖國的遭遇無疑是對偉大政治學家孟德斯鳩的絕大諷刺!
推薦閱讀:
※批判性國際關係理論:挑戰普遍性|城與邦
※關於分權的西方政治理論
※周少來(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政治理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日報稱俄興起第四政治理論 將走獨特道路
※關凱|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一種新的文化政治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