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少數民族女作家簡介
(西南大學)張凌波 搜集整理
曾平瀾(1896—1943),女,永康州城南街(今中東鎮)人,壯族。父曾文鵬,前清拔貢。平瀾七歲就讀,十二歲到南寧第一女子小學插班。她天資聰穎,個性潑辣,富於反抗精神,酷愛詩詞書畫。十六歲那年,為反抗包辦買賣婚姻,毅然離開家庭,到廣東肇慶一所小學任教。後受「五四,,運動影響,追求進步,到北京考入私立國民大學文學系深造,學習一年多。國共第一次合作時,她接觸了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女士,追隨何香凝到上海、廣州等地從事婦女解放運動。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經作家張資平介紹,東渡日本,進東京美術學院攻讀美術。1932年回到上海,參加革命活動。次年因白色恐怖,難於在上海立足,便回到扶綏老家。1934年下半年,由雷榮甲介紹到雷沛鴻創辦的廣西普及國民基礎教育研究院執教,兼該院《日刊》主編。在「日刊勢先後發表了二十多篇有關政治時事和文化教育的評論文章,宣傳愛國主義思想,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軍閥統治;傳播先進教育思想,評擊封建法西斯教育;並大力宣傳婦女解放,爭取女權獨立。同時寫作小說、散文、戲劇、雜文,尤長新詩。1935年夏,收集十餘年來所寫的部分詩作,整理成《平瀾詩集》,由南寧三管圖書局出版發行。此外,還搜集整理民間文學,編輯出版了《邕寧童謠集》(已佚)。1936年9月,教育研究院停辦,她至平樂省中任教。半年後回扶綏老家,辦波瀾學園,主張普及國民基礎教育,提倡女子入學、半工半讀,受到鄉親父老讚揚。但只辦了一個學期,就被當局勒令停辦。1939年冬,日寇入侵廣西,家鄉淪陷,她在戰亂中流亡南洋,在新加坡育英中學任教,著有《新加坡之前夕》(已佚)。1941年初,又重回家鄉,在同正縣立國民中學任教,經常向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思想,宣傳抗日救國,深受廣大師生敬佩。作品有詩集《平瀾詩集》、散文集《謫仙記》和小說戲劇集。1943年12月病逝。
趙銀棠(1904—1993),女,納西族,又名趙玉生,出生於麗江一個納西家庭,麗江古城區人。為第一代納西族女知識分子,第一個對納西族東巴經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整理的詩人、作家、民間文藝家。建國前即開始寫作。1939年,趙銀棠著手翻譯《創世紀》《卜筮術的故事》《高楞趣》《教主釋里》等東巴神話。1943年至1949年,她搜集翻譯的民間詩歌有《柏雪會》《合歡》《伐箏》《蜂與花》《情死》《輓歌》《獵歌》《夢》等。建國後,從事文化、教育工作,收集研究民間文學。奠定趙銀棠在納西族作家文學史上「第一位女作家、女詩人」地位的,是她於1947年出版的介紹納西族歷史淵源、風物名勝及納西族文學的著作《玉龍舊話》。1955年,撰寫《雞足山之行漫記》。1956年至1957年,翻譯東巴經《東巴術岩黑白鬥爭故事》。1957年,翻譯發表《魯般魯饒》。1965年,撰寫《納西族青年的殉情悲劇及其時代背景》《石牌坊的故事》等論文。這是一本系統地介紹納西族歷史淵源、風物名勝及納西族文學的著作,而且出自一名女作家之手。1984年,整理出版《玉龍舊話新編》,除收入1947年的《玉龍舊話》大部分作品之外,還增選了作者後期的多篇著作。1985年10月,趙銀棠輯注的《納西族詩選》由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自明代起到解放初61位納西族詩人的近500首詩作。趙銀棠還創作並發表了散文作品多篇。主要作品有《玉龍舊話新編》《雪影心聲》《納西族詩選》《歷程實錄》等。曾獲1980年雲南省首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1993年9月9日趙銀棠在麗江逝世,享年90歲。
顏一煙(1912—1997),女,滿族,現代著名作家、劇作家。北京人。中共黨員。顏一煙1912年生於北京,出身於滿族貴族家庭。早年曾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小和附中讀書,後又轉到山西溫泉女子中學讀書,在中學期間便開始文學創作。1928年,寫出第一個兩幕話劇《黃花崗》,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菊》。1930年,顏一煙考入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1932年,她與同學一起創辦「未名小社」,並編輯《破曉》、《霜宮》等文藝雜誌。1933年,顏一煙轉到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1934年,又赴日本繼續求學。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學習期間,曾擔任中華留日戲劇協會幹事、《東流》雜誌編委、中華留日左翼文化團體聯合會執行委員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以後,顏一煙回國後任上海留日同學救亡會理事,並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積极參加抗日救亡的宣傳工作。1938年,輾轉來到延安,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顏一煙擔任魯迅藝術學院藝術指導科教員。1945年調東北文藝工作團做編劇工作。1948年,調東北電影製片廠任編劇。同年,她創作描述東北抗日聯軍八女投江事迹的電影文學劇本《中華女兒》,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鬥爭獎」,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1950年,調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任編劇。話劇劇本《上當》獲1951年抗美援朝徵文一等獎。1956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任編劇。顏一煙創作領域廣泛,涉及話劇劇本、電影劇本、小說、散文等,數量頗豐著。主要作品有電影文學劇本《中華女兒》、《一貫害人道》、《陳秀華》、《祁建華》、《烽火少年》(均已拍攝發行)等,話劇劇本《黃花崗》、《九一八以來》、《軍民一家》、《渡黃河》、《飛將軍》、《先鋒》、《秋瑾》,秧歌劇劇本《反巫婆》、《農家樂》、《血淚仇》,散文集《烽火明星》、《大海的女兒》,小說《我的童年》、《初夏》、《老鼠的尾巴》、《一個蒼蠅的夢》、《弟弟》、《活路》,譯著《歌德論》、《飢餓的人們》、《劇作法》、《給青年導演》,短篇小說集《保衛江山》等。1980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說本書《小馬倌和大皮靴叔叔》1980年獲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其自傳體長篇小說《鹽丁兒》,獲1988年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1990年全國優秀少年兒童讀物一等獎。1994年,散文《毛澤東文藝思想哺育我成長》獲1994年毛澤東與影視徵文一等獎。
李宜晴(1919—1977),女,土族,詩人(詞人),西夏皇族後裔,青海民和縣人,被著名學者章士釗先生譽為「少數民族難得的女才」,李宜晴一生道路坎坷,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引起文學界的重視,縱觀她的詩,清新婉麗,音調和諧,對仗工整;詞或豪放激越,或凄清哀婉。其作品感情真摯,情韻纏綿,生動感人,有很高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是土族文學成就的一個里程碑。《土族女詩人李宜晴詩詞注釋》,收錄了詩40首,詞79闋,另有殘片6首(闋)。(另一說其現存詩40首,詞70闋,殘篇斷章10餘首)
李納(1920—),女,彝族,原名李淑源,筆名那裡、菽元,1920年5月22日生,雲南路南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30年代初在昆明昆華女中讀書。抗戰爆發後到雲南大學附中圖書館任管理員。1940年迢迢萬里奔赴延安,入中國女子大學學習。1942年考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1943年結業後任延安中學語文教員兼年級主任。抗戰勝利後到東北,先後在《東北日報》、《東北畫報》任編輯、記者。1948年開始在《東北日報》副刊發表第一篇小說《煤》,描寫一個小偷經過勞動教育成為新人的故事,頗得好評。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50年代初在中央文學研究所學習和工作,後來在青島、天津棉紡廠和安徽農村兼職體驗生活。歷任作家協會作家支部駐會作家,安徽文聯專業作家,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中國作家協會作家出版社編審,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第五屆名譽委員,少數民族作家協會常務理事。曾和女作家菡子合作寫了劇本《江南一葉》。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煤》(1951年,工人出版社),短篇小說集《明凈的水》(1963年,百花文藝出版社),長篇小說《刺繡者的花》(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中短篇小說集《李納小說選》,散文集《弱光下的留影》等。《刺繡者的花》出版後曾獲1977—1984年首屆《人民文學》長篇小說獎。李納是新中國第一個彝族女作家,也是當代有影響的女作家。
崔賢淑(1924—),女,朝鮮族。1924年生於吉林省延吉市。1944年畢業於龍井明信女子高中。歷任《人民新報》、《民主日報》及《延邊日報》記者、編輯、副刊部副主任,《延邊文學》小說組組長,《新農村》雜誌主編,牡丹江朝鮮族女性同盟宣傳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延邊分會副主席,延邊婦女聯合會副主任,延邊政協常委、吉林省政協委員。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195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小說《遷移》、《勝利》、《我的愛情》、《新郎》、《提筆三十年》,電影文學劇本《春雷》(合作),報告文學《金順姬》、《園藝家的妻子》、《西葫蘆花開的時候》,編輯故事集《長白山女鬥士》等。其中短篇小說《我的愛情》榮獲延邊自治州成立三十周年文學獎。崔賢淑市20世紀50年代活躍在朝鮮族文壇上的唯一的女作家。
益希卓瑪 (1925—),女,藏族,漢名王哲。甘南藏族自治州人。中共黨員。1938年起參加小學、中學、大學的學生運動。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48年肄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社會系。1938年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中學、大學時期皆積极參加學生運動,1949年後歷任中央民委政策研究幹部、編輯、記者。1952年秋,從北京到西北文聯,任《西北文藝》編輯。1953年至1963年,先後任甘肅省婦聯常委、第二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代表、《甘肅日報》記者、《甘肅文藝》、《工農文藝》、《甘肅歌謠》編輯,並開始了文學創作。1954年她到中央地質部641隊深入生活,在《新觀察》雜誌上發表了紀實散文《山谷里的變化》。毛主席看了,受到重視。以後荒原上出現了銅城白銀。1956年她深入天祝草原生活,創作了電影劇本《在遙遠的牧場上》,1957年獲文化部和中國作家協會舉辦的全國電影劇本徵文獎。1963年回到故鄉,從事專業文學創作,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局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兒童長篇小說《清晨》,兒童短篇小說《娜珍走向太陽房》,散文《山谷里的變化》,報告文學《日喀則的時代脈博》、《青藏高原上的太陽房》等。其短篇小說《美與丑》,曾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及首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榮譽獎。長篇兒童小說《清晨》,1981年在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這是藏族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兒童小說,榮獲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二等獎。益希卓瑪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藏族女作家。
奧登娃(1925—),女,達斡爾族,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人。1953年再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藝處工作,後調到民族語文處。1959年至1964年,深入達斡爾族村落,搜集了上百篇「舞春」體民歌,並對反映農民起義英雄事迹的長篇「舞春」《少郎與岱夫》進行了記錄、整理、翻譯。1981年,她與呼思樂合編的《達斡爾族民間故事集》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44篇故事。1983年,她創作的兒童文學散文集《莫力達瓦山下》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書內的15篇故事,包含了對達斡爾族歷史的回顧、風情的描寫,是對兒童進行熱愛民族、熱愛祖國教育的好教材。1991年12月,她與呼思樂合譯的《達斡爾族傳統詩歌選》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選入了19世紀達斡爾族著名詩人敖拉昌興河20世紀初著名詩人欽同善等5名詩人的烏欽體詩歌68首。
柯岩(1929—2011),女,滿族,本名馮愷,當代著名女作家、詩人。原籍廣東南海,1929年7月14日生於河南鄭州。1949年起,先後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任專職編劇,曾任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委員會全委;中國文聯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書記處書記,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專職駐會作家,兼任北京關心青少年教育協會副會長及多種刊物編委及顧問,並被應聘人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山東大學等多所高等學院的客座教授。 1947年在湖北希理達中學校校刊上發表第一篇小說《我的同窗》,195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小兵的故事》。1965年以前,主要從事兒童文學創作。1976年以來,創作大量詩歌、小說、報告文學,多次獲全國各地的文學獎。已出書五十餘部,主要有詩集《「小迷糊」 阿姨》《周總理,你在哪裡》,報告文學《船長》《最美的畫冊》《奇異的書簡》《相親記》《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選》《柯岩兒童詩選》《癌症≠死亡》,長篇小說及同名電視連續劇《尋找回來的世界》,電視連續劇《僅次於上帝的人》(又名《紅蜻蜓》)等。有些作品被譯為英、法、俄、德等多種外國文字,還收入大、中、小學教材。其中的詩歌《周總理,你在哪裡》,以真摯的情感,表達了人民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懷念,打動了無數人的心。長篇小說《尋找回來的世界》,及據此改編的同名電視連續劇,因第一次涉及青少年犯罪這一問題,被譽為中國詩的「教育詩」。其作品充滿生活情趣,構思精巧,富有詩意和哲理,身受廣大讀者歡迎。2011年12月11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2歲。
樂黛雲(1931—),女,苗族,貴州貴陽市人。中國當代著名比較文學理論家、散文家、翻譯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52年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留校任教。曾到美國哈佛大學做博士後訪問學者。1990年獲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06年又獲日本關西大學科學與文化榮譽博士學位。歷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副主席等職。出版散文集《面向風暴》《透過歷史的煙塵》《絕色霜楓》,多部散文集被譯成英、日、德等文在國外出版;主編大學教材《比較文學原理》等多部,被譽為中國比較文學理論大師。
斯琴高娃(1933—),女,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科左中旗人,1933年9月1日出生,離休前曾任內蒙古作家協會秘書長,二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理事。1959年9月入內蒙古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深造。從小愛好文學,特別是與作家敖德斯爾結婚後,對文學興趣倍增。夫妻二人共同研究創作問題,她主要是把丈夫的蒙文作品如《新春曲》、《「老車夫」》、《含淚的笑聲》、《風,在草原上吹過》等大量作品譯成漢文發表在文學刊物上。其中她翻譯的兒童文學《小鋼蘇和》在建國30周年兒童文學評獎中獲三等獎。多年來,夫妻倆合作創作了許多長、中、短篇小說,其中長篇小說《騎兵之歌》獲全國首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評獎中獲優秀作品獎。
齊·敖特根其木格(1938—),女,蒙古族,1938年3月7日生,內蒙古巴林右旗人。1957年畢業於內蒙古師大蒙古語文專業,並開始文學創作,處女作小說《新的家庭》,在1957年《花的原野》期刊11期發表,同時在其它報刊上發表散文、小說、詩歌多篇。1957~1996年先後在伊盟二中、烏拉特中旗宣傳部、巴盟政校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衝擊,後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一年,又下放到「人民公社」三年。1971年開始從事文學編輯工作,歷任巴盟文聯文學部主任,《青年作家》編輯部主編,盟文聯副主席,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名譽委員,中國民族文學學會理事,1987年評任副編審,1996年出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她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巍巍罕山》、中篇小說《沙日淖海的故事》和《血淚》、短篇小說集《阿爾查河畔》。1988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阿爾查河畔》榮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獎。1993年獲自治區第四屆文學創作「索龍嘎」榮譽獎。長篇小說《巍巍罕山》1988~1989年在《潮洛濛》期刊連載,1990年被評為第二屆「索龍嘎」長篇小說二等獎。1994年灕江出版社出版《巍巍罕山》(郭永明先生漢譯),1998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巍巍罕山》蒙文版。1989年小說《寶格達山腳》改編電視劇《金色的毫如格》(上、下集)拍攝,1989~1990年內蒙古電視台蒙漢語播放,1991年中央台播放。
金英今 (1938—),女,朝鮮族,原名金英錦,筆名金錦、默人。吉林琿春人。中共黨員。1961年畢業於延邊大學。先後任《延邊日報》、《中國朝鮮族少年報》編輯、主任編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員。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7年,中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授予她「優秀少年兒童新聞工作者」稱號,吉林省共青團授予她「忠誠少年兒童新聞專業」榮譽證書。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報告文學集《晚秋的楓葉》、《誘惑的世界》、《像青山、像蒼空》、《時代驕子》、《中國朝鮮族自然科學家風采錄》(上、下冊)等,隨筆集《碧海紅霞》、《踏上征途》、《歐洲之行》、《回顧歷史》等,中短篇小說集《在海邊遇到的女人》等,童話《金英今童話集》等,作品集《艱難歲月落葉繽紛》等。曾獲1999年東北三省朝文優秀圖書一等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1995年全國青年報刊優秀文藝作品二等獎,韓國KBS廣播公司第十屆徵文大獎賽海外部金獎,韓國第三屆白頭兒童文學獎二等獎,2005年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金達萊文藝獎,遼寧出版社優秀作品二等獎等。1987年由延邊自治州州委授予優秀少年兒童新聞工作者稱號,同年共青團吉林省委授予忠誠少年兒童新聞事業榮譽證書。-
夏木西巴努·哈木扎耶娃 (1940—),女,哈薩克族。新疆塔城人。中共黨員。1959年畢業於新疆大學中文系。歷任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編輯,精河縣五七中學、烏魯木齊市第十四中學教師,新疆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副教授。烏魯木齊市政協第七屆委員,中國寫作學會常務理事,新疆寫作學會副會長、副秘書長。1956年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小草》、《母親之歌》、《心裡的春天》、《英雄小夥子》,長詩《兩隻小羊羔的爭執》、《遭遇》、《光輝七十年》及《小學語文手冊》、《文學概論大綱》等。《中學語文手冊》獲新疆寫作學會優秀科研二等獎,《中學生實用文手冊》獲新疆科研成果三等獎,《阿拜論婦女權》、《論文學作品的創作方法》分獲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高等院校科研成果一等獎、三等獎。
馬瑞芳(1942—),女,回族,1942年5月14日出生,山東省青州市人。學者、教授、作家。196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先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研究所、淄博日報社工作。1978年回母校任教,1980年任講師,1985年任副教授,1992年任教授,1995年任博士研究生導師。曾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赴敘利亞、巴基斯坦訪問,應美國狄肯森學院之邀做訪問學者。現為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山東省政協常委。兼任中國紅學會常務理事、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基地學術委員。主要著作有:學術專著《蒲松齡評傳》《聊齋志異創作論》《幽冥人生》《神鬼狐妖的世界——聊齋人物論》《從〈聊齋志異〉到〈紅樓夢〉》等;「新儒林系列」長篇小說《藍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隨筆集《學海見聞錄》《假如我很有錢》《野狐禪》《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條》等;主編《中國古代書信名作賞析》、《聊齋選讀》、《全本文白對照聊齋志異》、《跨世紀的美麗—20世紀散文精品賞讀》、《名家解讀〈紅樓夢〉》叢書等。曾多次獲國家、省文學創作、科研獎。如《藍眼睛黑眼睛》獲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作家協會「85」優秀長篇小說獎;《天眼》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佳長篇小說獎;《感受四季》評為山東省1999年文學創作精品;《蒲松齡評傳》、《聊齋志異創作論》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煎餅花兒》、《祖父》、《面對外國青年的眼睛》、《余修老伯》、《唐伯刺棗紅燈籠》等十餘篇散文獲全國及山東省散文獎。1997年獲全國首屆「女性文學創作獎」。馬瑞芳的創作被評論界稱為「教授文學」,她也因此擁有了「教授作家」的美譽。曾應邀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授《聊齋志異》,與易中天、于丹等一起引起全國觀眾關注。
娜仁高娃(1942—),女,蒙古族,1942年出生於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右旗,1956—1966年在昭烏達盟文工團、內蒙古歌舞台當演員,「文革」中當工人數年,1980年調到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工作,後又調到內蒙古電視台任編導。1982年開始用蒙漢兩種文字進行創作,先後在《內蒙古日報》、《花的原野》、《啟明星》、《民族文學》等報刊上發表了不少作品,作品有《她在瞬間幸福中睡著了》、《草原上的山丹丹花》、《責任》、《女人們》等電影劇本和中短篇小說。系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
烏雲其木格 (1942—),女,蒙古族。遼寧北票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64年畢業於內蒙古黨校政治經濟學專業。歷任包頭市委黨校教師,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內蒙古自治區婦聯主任,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代主席、主席。2003年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十四、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六屆中央委員。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人類沒有長大》、詩集《烏雲其木格詩集》等。
阿衣夏·木·艾合買提(1942—),女。維吾爾族。新疆哈密人。1958年畢業於新疆學院維吾爾語文系。歷任哈密地區第一中學教師,《哈密文學》編輯部主任、主編,副編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新疆分會第二屆理事。196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主要作品著有《不滅的足跡》,《天宮上也會被受審》、《慚愧》、《領導的眼色》、《八大石花朵》、《黑皮箱》、《大路上》、《蒙面女人》、《在火車上》、《痛苦》、《淘金人》、《阿爾塔木》、《美熱克巴努親王》、《死胡同》、《憂愁》、《山果》、《艾里扎提老師》、《影子》、《牙其拜克》,歷史話劇劇本《米哈熱力巴熱王》等。作品獲首屆、第二屆汗騰格里文學獎天山杯獎,第三、四、五屆汗騰格里文學獎,新疆人民廣播電台二等獎等。
席慕蓉(1943—),女,蒙古族。席慕蓉全名是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倫」的諧譯。1943年農曆10月15日生於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9年遷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過,後隨家飄落台灣,13歲時在日記中寫詩,1956年入台北師範藝術科,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攻油畫,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1968年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及1987年台灣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1969年以蕭瑞為筆名,在台灣《中央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1970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作品多為散文。1977年10月在皇冠雜誌上開設《詩的畫,畫的詩》專欄。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七里香》,還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1987年元月詩集《時光九篇》由爾雅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散文集《我的家鄉在高原上》由圓神出版社出版,同時亦出版編選之蒙古現代詩選《遠處的星光》。1997年個人自選集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先後出版有詩集、畫冊、散文集及選本五十餘種。現為專業畫家,並為內蒙古大學、南開大學、寧夏大學、南通工學院、呼倫貝爾學院、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等六校的名譽(或客座)教授。亦是內蒙古博物院榮譽館員及鄂溫克族、鄂倫春族榮譽公民。詩作被譯成多國文字,在蒙古國、美國及日本都已有單行本出版發行。她是台灣知名畫家,更是著名散文家與詩人。
阿提凱穆·扎米爾(1943—),女,塔吉克族,又名阿提克姆·則米爾。新疆塔什庫爾幹人。中共黨員。1959年畢業於新疆學院藝術系。1959年後歷任新疆塔什庫爾干自治縣文工團及塔吉克中學教師,喀什市第四中學教師,1983年後在喀什地區群眾藝術館工作,任文藝部主任。副研究員。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她從1962年開始從事寫作。她從1962年直現在在各種報刊雜誌上曾發表過300篇詩、詩歌,40多篇中短篇小說。「冰山之心」、「啊!尼噶熱」、「則日娜」短篇小說翻譯成漢語俄語等語言,在國內知名報刊雜誌上發表。「冰山之心」之短篇小說集曾獲得1999年全國少數民族「駿馬獎」。2002年7月,塔什庫爾干縣縣委、縣政府為她舉行了「獻長袍禮」(民間的一種學者學術研究的認可方式,在新疆少數民族中較普遍),給於她很高的榮譽——塔吉克族之母。她的第一篇長篇小說《離太陽最近的人們》的出版,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2004年10月,她獲得了新疆作家協會頒發的「女性文學貢獻者獎」。她不僅從事文學寫作工作,還從事塔吉克族文學研究,塔吉克族、維吾爾族舞蹈藝術研究等工作。因此,她被列入為《中國科技專家辭書》、《世界中國籍著名文藝工作者辭書》、《中國著名教育家辭書》、《20世紀人才辭書》。1990年,曾獲得中國舞蹈家協會的榮譽獎章。連續兩次被評為自治區《優秀科技人員獎》。她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7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阿瓦斯汗(1943—),女,哈薩克族,原名阿瓦斯漢·奴爾霍加,新疆烏魯木齊人,中共黨員。1965年畢業於新疆大學中文系。1959年參加工作,歷任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印刷廠校對,新疆青年出版社編輯,中央民族出版社哈文編輯部編譯,新疆文聯《曙光》編輯部編輯,副編審。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殘雪》、《鮮血》,中篇小說《母親的願望》、《心連心》、《回顧》、《愛與恨》,中篇小說集《母親的心愿》、《故事全集》、《回憶》等。
霍達(1945—),女,回族,國家一級作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著有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約800萬字,並榮獲多種獎項。其中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補天裂》獲第七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和電視劇兩個獎項,並被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廣播電視總局、中國文聯、中國作協評為建國50周年全國十部優秀長篇小說獎;作品《紅塵》獲第四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與第二屆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獎,報告文學《萬家憂樂》獲第四屆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報告文學《國殤》獲首屆中國潮報告文學獎;電視劇《鵲橋仙》獲首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電影劇本《我不是獵人》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少年兒童讀物獎,電影劇本《龍駒》獲建國四十周年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此外,還曾多次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以及多種獎項,2009年獲國務院頒發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優秀個人獎。曾應邀開羅電影節國際評委、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代表等,其生平及成就載入《中國當代名人錄》和英、美版《世界名人錄》。作品有英、法、俄、日、阿拉伯、烏爾都等多種文版。
吉慧明(1945—),女,彝族,彝名阿喆依卓,生於1945年,中國作家協會四川分會會員。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先後在《民族文學》、《成都晚報》、《涼山日報》、《涼山文藝》、《金沙江文藝》等報刊上發表詩歌200餘首。其詩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中《涼山拾零(六首)》曾獲涼山州首屆優秀文學創作獎;《采山珍的姑娘》被譜成曲,獲四川省1984年蓉城之秋第二屆音樂會比賽獨唱歌曲創作一等獎。
邢莉(1945—),女,蒙古族,祖籍內蒙古蒙昭盟喀喇沁人,1945年11月12日出生於北京市。曾任中央民族學院副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理事。196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爾後任中學教員。1978年調入北京中央民族學院漢語語言文學系。1980年在北京大學研修,後在民族民間文學教研室從事少數民族文學、民俗文化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曾發表論文30餘篇。參加了馬學良先生主編的第一部《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的撰寫工作。參加了《中國蒙古族文學史》的撰寫工作。另著有《游牧文化》依書。
李榮貞(1945—)女,苗族,1945年12月生,廣西隆林縣人。廣西民俗文化藝術研究院國家二級編劇。廣西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詩集《白楓葉》《笙歌陣陣》,長篇小說《早春的浮沉》(獲廣西第三屆文藝創作「銅鼓獎」和廣西第三屆少數民族文學「花山獎」),學術專著《瑤族歌堂詩述論》(獲廣西民間文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吐爾遜·娜依·玉賽因(1945—),女,維吾爾族,又名吐爾孫阿依·玉賽因,新疆喀什人。1962年畢業於新疆師範學院中國文學專業。歷任喀什、和田中學及中專學校文學教師,《塔里木》文學月刊編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二級。新疆第七屆政協委員。195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詩集《劼尼哈爾》,詩集《櫻桃花》、《小路》、《布谷鳥之聲》、《農村之歌》,詩歌《故鄉的夜晚》、《小路》、《老年人》、《靈芝草》,童話小說集《黑麻雀》等。長詩《九張照片》獲新時期10年優秀文學作品獎,《靈芝草》獲1980年新疆優秀文學作品獎,長詩《旅途之歌》獲新疆少數民族30年優秀文學作品獎,《農村之歌》獲塔里木第一屆文學獎。
娜日斯(1946—),女,達斡爾族,1946年生於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祖籍黑龍江省訥河市。二級創作(副編審)。1966年高中畢業於海拉爾二中,1982年本科畢業牡丹江師範學院中文系。1971年在大興安嶺師範學院語文班就讀一年;作為知青曾下鄉於阿榮旗,任教、任幹部於鄂倫春旗,1982年至今在呼盟文聯,歷任《呼倫貝爾文學》、《藝叢》報、《駿馬》文學編輯、副主任。 1974年起從事達斡爾族文學研究、創作,發表文學評論,報告文學等60餘篇,如《可觀的達斡爾族作家群》、《建國27年達斡爾作家作品概述》,《新時期的達斡爾小說創作》、《談達斡爾民間故事人物形象》、《興安嶺上育苗人》等;1992年起出版個人著作三部:文學評論集、散文報告文學集《文學奇葩》(一、二)、《達斡爾民間故事百篇》《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諺語精選》,以上均由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1977年起責任編輯出版文學等編著多部,主要有達斡爾、鄂溫克建自治旗30周年《文學專集》各一部、《敖拉?昌興詩文研究集》(兼主編),《達斡爾學會會刊》(兼副主編)、呼盟《報告文學選集》等。文學評論集《文學奇葩》(一)1998年獲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研究佳作獎,《達斡爾民間故事百篇》1995年獲中國北方民間文學一等獎、1996年獲內蒙古文學創作索龍嘎獎,文學評論《論達斡爾「柳蒿芽文化」及其文學》2000年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評比二等獎,評論、報告文學《拳拳愛國心》、《故土文化苦行者》、《璀璨明珠》等10餘篇,分獲中國農民報協會、中國廣電學會、中國記協、北京改革出版社等優秀作品獎;1991、1999年先後被文化部全國藝術領導小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評為先進工作者、德藝雙馨會員。1996年呼盟文聯舉辦了「娜日斯文學作品討論會」,專家們對其國內首次較全面評論、介紹達斡爾作家文學的評論集《文學奇葩》(一),及其文學研究、編輯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內蒙古日報》等11家報刊予以報道。現為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民間文藝家協會兼職秘書長、內蒙古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員等。
阿彩(1946—)女,苗族,原名吳通美,貴州施秉縣人。20世紀60年代初就讀於雲南藝術學院,90年代就讀於貴州社會主義學院,曾在歌舞台當過演員。在全國數十家報刊發表論文、詩歌、散文、民間文學等數百篇,詩作曾獲過廣電部和國家民委嘉獎。阿彩對苗族民間文學搜集整理頗有成就,以她為主搜集翻譯的《苗族開親歌》和《苗族巫歌巫詞》規模都較大,前者長7280行,後者長2080行。1993年在灕江出版社出版了題名《清水一滴》的詩集,書中以「宏願」、「愛的長河」、「我的出生處」3輯收錄作者創作的短詩共106(一說116)首。
張杏蓮(1946—),女,回族。自幼酷愛文學的張杏蓮與文學結下了濃厚的情緣,1965年開始在《甘肅文藝》上發表處女作《車間迎新曲》,使她閃亮登場於詩壇,並沿路姍姍走來,文學成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坐標。隨後,她在國內多種報刊雜誌上發表詩歌、散文、文學評論和經濟論文數百篇。其中,詩歌創作成就蔚為可觀,蜚聲金城,譽滿隴原。1997年結集出版詩集《星月下的穆斯林》,原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慨然為本書題寫書名,這是「我省民族文苑中又綻放的一朵新蕾」,也是獻給隴原乃至整個中國文壇的一份厚禮。
邊玲玲(1947—),女,滿族,1947年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一說遼寧錦州人)。「文革」中下鄉當知青,1978年考入遼寧大學中文系,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畢業後任遼寧省作協《鴨綠江》文學月刊編輯,1985年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遼寧省分會理事。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愛在人間》、長篇小說《女性沒有地平線》等。其中短篇小說《丹頂鶴的故事》曾榮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評獎優秀小說獎、長篇小說《女性沒有地平線》獲全國首屆滿族文學評獎優秀作品獎。
葉廣芩(1948—),女,滿族,北京人。中學就讀於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陝西,當過護士、記者、編輯。1990年在日本千葉大學法經學部學習。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5年調入西安市文聯,歷任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西安市文聯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政協委員,陝西省人大代表。一級作家。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陝西省作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本是同根生》、《狗熊淑娟》、《黃連厚朴》,以及長篇小說《採桑子》、《青木川》合記事〈琢玉記〉等。其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如〈紅燈停綠燈行〉、中篇小說《黃連厚朴》、《誰說我不在乎》等。文學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短篇小說《本是同根生》獲1995年陝西省作家協會「雙五文學獎」,中篇小說《祖墳》獲1995年《小說選刊》獎,《黃連厚朴》獲1979年《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小說選刊》獎;中篇小說《夢也何曾到謝橋》獲北京解放50周年優秀中篇小說獎及第二屆魯迅文學獎;2003年中篇小說《猴子村長》獲「新世紀第二屆《北京文學》獎;長篇小說《沒有日記的羅敷河》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等等。被評為西安市優秀女作家,獲得陝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德藝雙馨」稱號和國務院授予的「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何雙及 (1948—) ,女,滿族,筆名積極、仁可,遼寧瓦房店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72年畢業於大連師範學院文學系。曾任中學教師,1983年至1991年分別在北京聯合大學和北京服裝學院任宣傳幹事,編輯校刊,講過寫作課和美學課。1991年至今先後在幾家報社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主任記者、主任編輯。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皮大將進京記》、《挑戰》,報告文學《金狂潮》,文選《叩問人生情歸何處》,雜文集《人生張力》,理論著作《命運的奧秘》、《智慧的碰撞》、《創造性思維漫談》,電視劇劇本《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電影劇本《煙雨一平生》,話劇劇本《西部女孩》。共發表出版作品500餘萬字。多篇作品獲獎。
張順瓊 (1948—),女,布依族。原名張曉琴,筆名白雪。貴州安順人。民盟成員。中專畢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2年參加工作,歷任安順包裝廠車間主任,《安順晚報》記者,安順地區文聯《安順文藝》詩歌編輯。1991年開始發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詩集《月戀》,詩集《綠夢》等。其中詩集《綠夢》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詩集《古井》獲貴州民族民間文學獎。
董秀英(1949—1996),女,佤族,生於1949年2月,雲南瀾滄(滄源)人。1975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歷任雲南人民廣播電台民語(拉祜族語)播音員、新聞編輯、文藝編輯。1981年開始文學創作。其作品有《遠處,高高的阿佤山寨》、《最後的微笑》等數十篇中短篇小說。著有長篇小說《攝魂之地》,中短篇小說集《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等。作品多次獲全國性和地方性文學獎,有的作品被譯介到國外。她是佤族文學史上第一位書面文學作家。彭荊風先生稱她的處女作《木鼓聲聲》「是佤族文藝寫作上敲響的第一聲木鼓」。董秀英最受關注的作品是中篇小說《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和長篇小說《攝魂之地》。其中小說《最後的微笑》獲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優秀短篇小說二等獎、中短篇小說集《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評獎優秀作品獎,報告文學《姆朵秘海·天崩地裂——瀾滄大地震紀實》獲昆明新時期10年文學藝術評獎報告文學獎。董秀英是建國後湧現出的第一位佤族女作家。
薩仁圖婭(1949—),女,蒙古族,漢名傅月華,1949年生於遼寧省朝陽市,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當過工人、教師、編輯、機關幹部,遼寧省人大常委會第八、第九、第十屆委員。歷任朝陽市文聯主席,朝陽市作家協會主席,中國蒙古文學學會秘書長,《作家天地》主編。著有詩集《當暮色漸藍》、《心水七重彩》、《快樂如菊》、《夢月》、《天地之間》、《夢魂依舊》,散文詩集《第三根琴弦》,蒙文詩集《薩仁圖婭詩選》,另有文論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人物傳記等十餘種。其詩歌曾多次獲全國性和地方性文學獎。其中報告文學《尹湛納希》獲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匡文留(1949—),女,滿族,遼寧蓋縣人, 1949年12月生於北京,長於大西北。中共黨員。主任編輯、記者。現居北京寫作。1985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1968年赴甘肅天水地區清水縣旺興公社插隊務農,後歷任蘭州市安寧機電廠職工,蘭州大學中文系學員,甘肅人民廣播電台文學編輯、文學科長。甘肅省作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愛的河》、《女性的沙漠》、《西部女性》、《情人泊》、《第二性迷宮》、《女孩日記》、《匡文留抒情詩》、《愛獄》、《靈魂在舞蹈》,詩論集《匡文留與詩》等9部,散文詩集《走過寂寞》,散文集《姐妹散文》、《詩人筆記》、《圍城內外》,長篇自傳《少女隱情》,組詩《記憶里的小村》、《切割》等。2002年始定居北京。任出版社、期刊兼職審稿編輯;讀書,寫作,旅遊。一部長篇與一部長詩在創作中。詩集《情人泊》、《匡文留抒情詩》獲中國第一、二屆滿族文學獎,詩專題《西部之戀》、《生命之水禮讚》分別獲中國第一、四屆廣播文藝政府獎、甘肅省第二屆「敦煌文藝獎」,詩《孩子的臉龐和眼睛》獲中國第六屆人口文化獎,詩專題《一個女詩人眼中的西部》獲2001年度中國廣播文藝獎,其作品還獲甘肅省第二、三、四屆優秀文學獎等。
王雅麗(1949—),女,回族,筆名若雅,北京人。中共黨員。1984年畢業於北京職大中文系。1995年畢業於中央黨校經濟管理系。1969年參加工作。歷任北京鐵路分局、北京鐵路局宣傳部幹事,宣傳委員。中國鐵路文聯副秘書長,中國鐵路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二級。著有散文集《銀杏集》,詩集《雅麗詩選》,報告文學集《綠燈·黃燈·紅燈》、《在黨的旗幟下》、《會戰風雲錄》、《神州大動脈》,故事集《鐵路會戰英雄傳故事集》及5部鐵路文學獲獎作品選。主編鐵路系統10餘部文學作品集。
於秀蘭(1950—),女,回族,筆名雨晶、蘭溪,祖籍陝西省高陵縣,1950年11月18日出生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一個阿訇家庭。歷任銀川市文聯《黃河文學》副主編、寧夏區婦聯常委。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理事,寧夏作家協會會員。70年代後期開始文學創作,已發表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通訊等多種體裁作品100多萬字,部分作品被選入多種選集。小說《疙瘩溝的喜事》、散文《系在鑰匙上的銅鈴》、《那片閃光的黃土地》、詩歌《我愛……》等篇榮獲自治區優秀文學獎,《那片閃光的黃土地》又獲1992中外文學藝術作品大展文學類優秀作品一等獎。代表作有散文集《蘭亭心雨》、小說集《流逝》。主要生平事迹已被收入《回族當代文藝人物大辭典》和《中國當代文藝群星辭典》。
賀曉彤(1950—)女,苗族,祖籍湖南邵東縣,生於湖南芷江縣。1979年於北京科技大學金屬材料本科專業畢業後分配到湖南省機械設計院工作,同年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笛笛》。1981年調湖南省《年輕人》雜誌社任編輯和記者。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6年又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深造4年。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004年當選為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小說、兒童作品、散文等1000多萬字,是當前文學湘軍重鎮之一。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愛,充滿著這顆心》《美麗的丑小丫》《樟樹下的小樂園》,新夥伴》《愛的折磨》,長篇小說《美女如雲》《鋼鐵是這樣煉成的》等。小說《新夥伴》獲1982年《兒童文學》優秀作品獎;兒童文學作品《笛笛》湖南省首屆青年文學創作一等獎;兒童小說集《美麗的丑小丫》獲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獎;中短篇小說集《愛的折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電視劇劇本《我真想……》獲第十七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少兒短劇三等獎;電視劇劇本《永久的蓓蕾》獲1996年湖南省政府「五個一工程」獎;第一屆張天翼兒童文學特別榮譽獎;還曾獲1988年全國第一屆莊重文文學獎等。20世紀末21世紀初苗族最傑出的女作家。
黃夏斯榕(1950—),女,壯族,廣西扶綏人。歷任《廣西人口報》編輯,《家庭時報》副總編輯,著有散文集《朗讀高原》(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中短篇小說集《持燈女郎》(廣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黃夏斯榕90年代中期以來創作的《玉佩褲帶》《廢井》被認為是壯族女性主義小說的代表之作。
吳秀春(1951—),女,滿族,筆名春子、蕪村,遼寧北鎮人。魯迅文學院第十三屆畢業生。中學畢業後務農。歷任錦州市作協副主席,錦州市第十屆政協委員,現任北鎮市作協主席,閭山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閭山》文學期刊主編。1978年從事文學創作。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共發表文學作品300多萬字。著有中篇小說集《山女野情》,長篇小說《半路夫妻》、《浮情》、《宦海沉浮》、《風塵歲月》、《都市祭壇》、《生命部落》,系列長篇小說《隱情》、《世情》、《鄉情》,詩集《別夢依依》、《星期三的玫瑰》以及《吳秀春文集》(上、下卷)等。《半路夫妻》由瀋陽電視台改編成17集同名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台及國內外播出,並獲東北三省電視劇金虎杯二等獎。其中1993年出版的《半路夫妻》,是吳秀春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她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石尚竹(1951—),女,水族,貴州省三都人,新中國成立以來水族的第一代女作家。早在初中一年級時,她就在《中國少年報》上發表處女作散文《故鄉泉水清又甜》。1984年創作的詩歌《竹葉聲聲》,在對竹山竹海的深情吟唱中,描繪了水寨生活的迷人場景。散文《織》《花》《金色的端節》,寫的是農村實行新的經濟政策後發生的巨大變化。詩歌《淡藍色的野葫蘆花開了》獲貴州省1981年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竹葉聲聲》獲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評獎短詩二等獎。
馬春(1952—),女,回族,1952年出生於杭州,山東青州人,大專學歷,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1988年獲文化部第四部委先進工作者及寧夏黨委宣傳部等十大文藝集成志書先進工作者稱號。出版長篇紀實小說《插隊的故事》,散文集《北方的心》,作品在第五、六次寧夏文藝作品評獎中獲獎。
龍超雲(1952—),女,侗族,1952年8月生,貴州錦屏人。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貴州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文學學士,研究生學歷。現任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貴州省總工會主席、貴州大學黨委書記。龍超雲同志自1991以來,曾擔任過共青團貴州省委書記、省青聯主席、遵義地委副書記(正地級)、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等職務。龍超雲同志是貴州省七屆、八屆、九屆省委委員、八屆省人大常委委員、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龍超雲同志是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員、貴州省比較文學學會會員、貴州省作協理事。龍超雲同志因實施希望工程成績卓著,曾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第二屆希望工程建設獎"。20世紀80年代開始創作,先後在《民族文學》、《萌芽》、《山花》、《花溪》等報刊上發表詩歌、散文、民族理論文章、學術論文多篇,著有《中國少數民族女詩人詩選》、《青年美育教程》等著作。
哈麗旦木·伊斯熱依力(1952—),女,維吾爾族,又名哈麗黛·伊斯拉依、哈麗達·依斯拉依、哈里達·斯拉因。1952年生於新疆喀什市。1972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語文系,1975年畢業後在《新疆日報》社維編部從事編輯工作。1987(一說1985)年開始文學創作。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短篇小說《啊!生活》、《最美好的記憶》、《石頭城》、《溫泉》、《城裡沒有牛》,中篇小說《沙漠之夢》、《那些眼睛》、《多彩的雲》、《他們的眼睛》、《春天裡的雪》、《魔鏡》、《軌道》、《靜謐的城市》(又名《沉默的城市》)、《阿爾曼》、《春息》、《多雪的冬天》,紀實文學作品《尋找母親河》、《遙遠的足跡》,散文《喀什葛爾人的眼睛》、《聖之曲》、《作家與玫瑰》、《有一條河》、《胡楊頌》、《饢》等作品。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城市沒有牛》、中短篇小說集《靜謐的城市》、中篇小說集《沙漠之夢》等。其中篇小說《多彩的雲》(又名《彩色旋風》)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評獎新人新作獎,中短篇小說集《靜謐的城市》獲維吾爾文學花壇獎、新世紀優秀文學作品獎、《沙漠之夢》獲新疆作協的《塔里木》文學獎。哈麗黛·伊斯拉依爾是當代維吾爾族女性寫作的開拓者。
嚴亭亭(1952—),女,白族,雲南昆明人。197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編劇進修班。1969年赴雲南德宏景頗族傣族自治州農村插隊務農,1970年應徵入伍,歷任戰士,昆明電影製片廠出納員、編輯、編劇。現在國外旅居。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1978年入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編劇進修班學習。後為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專業作家。 1980年,嚴亭亭與唐麗雯合作,編劇了兒童片《苗苗》,這部影片反映了在老師們辛勤培育下孩子們的生活和進步,成為新時期兒童片的代表作,青年教師韓苗苗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片榮獲了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 1982年,嚴亭亭又編寫了《應聲阿哥》,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譜寫出一麵糰結友愛的頌歌。她較為熟悉地描繪出秀美的景頗山區的風光和淳厚的山寨風情,她從兒童的生活出發,準確地把握兒童特點,充分提示兒童的內心感情,成功地塑造出京京和一群景頗族的孩子們。該片榮獲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此後嚴亭亭又創作了《九月》、《走進象群》、《白房子》等電影劇本。1987年出版了《嚴亭亭電影劇本集》。嚴亭亭一直從事專業創作,不僅寫出大量優秀的電影劇本,還一直堅持小說創作,著有數部長篇小說及大量中、短篇小說,如《一代人的情歌》、《格朗朗河上的濃霧》、《山色》、《世界》(合著)等。
葉梅(1953—),女,土家族,出生於湖北巴東,籍貫山東東阿。曾任湖北省文聯《藝術與時代》雜誌主編、省作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省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一級編劇。現任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委會委員、《民族文學》雜誌主編、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副會長。曾擔任茅質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評委。著有小說集《花燈,像她那雙眼睛》、《撒憂的龍船河》、《五月飛蛾》、《最後的土司》、《九種聲音》、《第一種愛》、《回到恩施》、《妹娃要過河》,散文集《我的西蘭卡普》、《朝發蒼梧》,電影劇本《男人河》,電視連續劇本《飯碗》、《永遠的媽媽》、《皇上二大爺》(合作),評論研究《葉梅研究專集》等。作品《撒憂的龍船河》獲《中國作家》優秀小說獎、小說集《五月飛蛾》獲全國第八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第十二屆中國人口文化獎銀獎,電影《山鄉書記》(合作)獲第十二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等。多部作品被轉載,譯為英、法等文字在國外出版。
薩仁托婭 (1953—),女,蒙古族。內蒙古赤峰人。中共黨員。1976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6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中文系。1971年插隊。1982年後歷任《北國影劇》雜誌編輯部主任、副主編。中國劇協會員,內蒙古影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翻譯家協會會員。曾獲「全國少數民族駿馬獎電視劇最佳編劇獎」、「中國戲劇文學學會銀獎」、「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創新獎」等。長篇小說《靜靜的艾敏河》;十六集電視連續劇《靜靜的艾敏河》(與人合作);長篇報告文學《草原之子——廷·巴特爾》(與人合作);紀實文學《牛玉儒——一個人和他熱愛的土地》;劇本集《牧野無歌》。她的長篇報告文學《草原之子廷·巴特爾》和改編後的電視連續劇《靜靜的艾敏河》雙雙獲2003年度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阿蕾 (1953—),女,彝族,原名楊阿洛,彝名阿列阿洛。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53年生在西昌市大箐鄉卧九壩一個名叫波黑格克的小山村。1975年從西昌師範畢業後回鄉任小學教師,1981年任《涼山文藝》彝文編輯,被選到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第六期民族班學習,1984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彝文干專班學習,1986年畢業後回《涼山文藝》工作。為四川省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委會委員。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1981年在《涼山文藝》彝文版第1期發表處女作《山茶花》。接著又發表了小說《根與花》、《威古家兩口》等彝文作品。用漢文創作出了一些作品。從此筆耕不輟,利用業餘時間讀書、寫作,用彝漢雙語寫了近百篇小說、散文,翻譯了一些民間故事,出版了漢文短篇小說集《嫂子》、散文集《春雨瀟瀟》、彝文短篇小說集《根與花》。其中短篇小說《根與花》1985年獲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優秀短篇小說獎,並於1995年被日本作家翻譯介紹到日本;短篇小說集《嫂子》1999年獲涼山州第一屆文學藝術山鷹獎,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彝文短篇小說集《根與花》2001年獲涼山州第二屆文學藝術山鷹獎,四川省民族文學獎。
白玉芳(1953—),女,滿族,筆名尼楊尼雅·那丹珠。黑龍江雙城人。1957年與父母隨軍廣西,1969年進桂林市郵電局工作,1978年調柳州市郵電局,1984年調上海市長途電話局,1999年到上海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工作。1997年開始發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秋霄落雁女兒情》、《神妻》。
陳玉霞(1953—),女,回族,1953年生,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人。1980年發表處女作《含著眼淚的微笑》。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她的中篇小說《愛之彷徨》、《酸甜苦辣都是詩》發表後,引起文學界的關注。著有系列長篇「女性心靈探索三部曲」——《心約》、《心祭》、《心齋》,是其代表作。其中長篇小說《心約》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發行後,也產生較大影響。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愛之彷徨》等。《愛之彷徨》獲1987—1989年《當代小說》優秀小說獎。長篇小說《心約》獲臨沂市首屆最佳長篇小說獎及臨沂市委頒發的「精品工程」獎。長篇小說《心祭》獲山東省第四屆「精品工程」獎。小說《大觀園酒店怡紅廳》獲《山東文學》優秀作品獎。
張心翠(1953—),女,土家族,1953年生於吉首市。她的創作始於70年代中期,涉獵過多種文學體裁,除發表散文《深深的故園情》、《楚南勝跡芙蓉鎮》、《京華三章》、《矮寨風情》等作品外,還以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手法,於1984年發表了報告文學《吉祥鳥》,這是一篇歌頌苗族女醫生的優秀作品,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其作品純樸自然,毫不粉飾,通過清晰的層次、流暢的語言,將人物形象勾勒得活靈活現。
安娜(1954—),女,鄂溫克族。1981年開始文學創作。1984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文研班。歷任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研究會會員、《鄂溫克研究》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在《哈爾濱文藝》《呼倫貝爾文學》《草原》《民族文學》等文學刊物上發表用漢文創作的小說、散文等作品。1984年,短篇小說《金霞和銀霞》獲呼倫貝爾盟首屆「駿馬」文學獎,短篇小說《牧野上,她發現一顆星》收進中國少數民族青年女作者小說集《異卉奇花》一書中。安娜的作品突出地反映了草原上鄂溫克族的現代生活,她善於在草原環境中開掘出民族和諧交融的生活所固有的真實美。
張華(1954—),女,達斡爾族,筆名昳嵐,黑龍江人。中共黨員。畢業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主任藥師職稱。曾就讀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少數民族高級研討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9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並先後於《駿馬》《草原》《民族文學》《廣州文藝》《青春》《麗江》《散文世界》《散文百家》《散文選刊》《海燕都市美文》《文藝報》《美文》《鐘山》《中國作家通訊》等報刊雜誌發表作品。著有散文集《走出方格》《追尋你的蹤跡》《哀鴻阿穆爾》,小說集《初春的夜晚寒涼》等部,長篇小說一部。散文曾入選幾種版本。散文《情縈蒼穹》,獲1993年鴨綠江文學月刊社主辦的「全國散文徵文大獎賽」優秀獎。散文《生命如花》,獲1998年《中國作家雜誌》社和《小說月報》社第二屆全國青年文學大獎賽「二等獎」。散文《生命如花》獲2002年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屆「索龍嘎」獎。散文《救贖》獲2006年中國當代文學會、散文世界雜誌社、中國當代散文論壇等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散文評選「二等獎」。散文《從外公的太陽說起》獲2007年中國散文學會第三屆「最佳新人獎」。小說《上帝不是耶和華》獲呼倫貝爾第二屆文學創作「駿馬獎」。中篇小說《母親家族》獲呼倫貝爾第三屆文學創作「駿馬獎」。小說集《初春的夜晚寒涼》獲呼倫貝爾第四屆文學創作「駿馬獎」。散文集《追尋你的蹤跡》獲呼倫貝爾第五屆文學創作「駿馬獎」。散文《我的河流》獲呼倫貝爾市「和諧自然」徵文二等獎。散文《我的鄉村》獲呼倫貝爾文聯《駿馬》編輯部「和諧自然」徵文「二等獎」。小說《霍日里河啊,霍日里山》獲《中國作家》雜誌社2008「綿山杯」筆會評獎「二等獎」。
梁琴 (1954—),女,回族。祖籍安徽懷寧,生於南昌。中共黨員。畢業於江西師大中文系、魯迅文學院第二屆高級研討班。曾任工廠檢驗員,團市委宣傳部幹部、部長,江西省文聯《創作評譚》副主編、主編。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散文集《回眸》、《難以訴說》、《葉影》四部,以及長篇報告文學《馨香》等。散文集《回眸》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散文詩《樹下》獲江西省首屆「廬山杯」新詩大賽三等獎,詩歌《雨中》獲中國女子首屆詩歌大賽優秀作品獎,報告文學《火》、散文分別獲第一、二屆江西省《穀雨》文學獎,另有作品獲《民族文學》雜誌獎。散文《在你心靈的一角》、《古驛道上》、《白鹿洞書院》、《回眸》、《螢》被收入新高中語文教材,《南方女人南方的雨》收入《百年美文》。
敖繼紅(1954—),女,達斡爾族, 1954年9月24日出生於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祖籍黑龍江流域。畢業於內蒙古扎蘭屯師範學校美術專業、人民日報智力函授中心新聞專業、內蒙古大學新聞專業本科(自考)。現任呼倫貝爾日報社記者,呼倫貝爾作家協會理事,呼倫貝爾美術家協會會員。呼倫貝爾市殘聯副主席,內蒙古肢殘人協會副主席。
敖繼紅在文革中因父母遭迫害而慘遭株連,身心受到嚴重傷害。1972年師範學校畢業後參加工作,1976年起調入呼倫貝爾日報社,從事新聞工作至今。1984年脊髓血管再次出血,困坐輪椅近20年,但一直堅持博覽群書和採訪寫作,發表新聞、文學作品近百萬字。1997年10月由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28萬字散文、隨筆集《心之虹》,被譽為草原上的「青春之歌、拼搏之歌、奉獻之歌」。2000年,她的散文《那時,我們還年輕》獲「中國青年暢想新世紀」徵文三等獎。文章以幻想筆法寫出了21世紀中葉時幸福生活的理想。2002年7月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25萬字長篇紀實作品《界河軍魂》,真實反映出邊防軍人的戍邊生活和精神風貌,塑造了當代邊防軍人群像,被譽為「邊關軍人的美麗素描」。其作品20餘次榮獲國家、省、地級獎勵。
敖繼紅1994年9月為呼籲「無障礙」,自費從邊疆獨自坐輪椅飛往北京,採訪遠南殘疾人運動會,用自己發表的作品、見解和行動感動了大會組委會,成為正式註冊記者,期間採訪寫作的兩件新聞作品獲得省級獎勵。1996年9月以《奇蹟是人創造的》一文榮獲中國新聞社和《中華英才》半月刊社共同舉辦的「南湖杯」世界華人「我的一天」徵文三等獎。文章濃縮了自己的一生,表明雖然殘疾,坐著輪椅,但是體殘志不殘,照樣能創造奇蹟。到北京領獎期間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家領導人陳慕華等同志接見。1998年3月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巾幗建功標兵。1999年至2002年,四次深入邊防某巡邏艇大隊體驗生活,寫作了長篇紀實文學《界河軍魂》。2003年8月在內蒙古自治區第4次殘疾人代表大會上當選自治區肢殘人協會副主席。2000年至2003年參加十幾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以良好學風和頑強毅力榮獲全國自學成才獎勵基金優秀自考生榮譽證書。2003年12月,在第七屆「中國殘疾人事業好新聞」評選中,敖繼紅的《坡道,人道主義的昭示》一文獲得言論類三等獎。
趙玫(1954—),女,滿族,1954年生於天津,畢業於男開打學中文系,現任天津市文聯創作室主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一級作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系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文學創作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委。1986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已出版《我們家族的女人》、《朗園》、《武則天》、《高陽公主》、《上官婉兒》、《秋天死於冬季》等長篇小說20部,《太陽峽谷》、《歲月如歌》、《逍遙津》、《我的靈魂不起舞》、《尋找伊索爾德》等中短篇小說集7部,《一本打開的書》、《從這裡到永恆》、《慾望旅程》、《左岸左岸》、《戴著鐐銬的舞蹈》等散文隨筆集18部,《趙玫文集》、《趙玫作品集》8部,《阮玲玉》等電視劇本80餘集,計800餘萬字。曾獲第四、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1993年獲中國作家協會「莊重文文學獎」、1998年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2002年天津市首屆青年作家創作獎、第三屆中國女性文學獎。1994年應美國政府邀請赴美參加「國際訪問者計劃」。
戴宇立(1954—)女,苗族,湖北來鳳人。湖北民族學院文學院教授。在恩施州大山的懷抱里成長,當過知青,站過櫃檯。自1988年以來,在《光明日報》、《民族文學》、《芳草》等30多家報刊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文學評論、新聞報道與新聞論文200多篇。與人合作完成六集電視連續劇《鄉魂》文學腳本創作,編導並參與制作電視散文專題片《苦竹溪》。出版有報告文學集《酉水之歌》。現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恩施州作協理事,恩施州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
金蓮蘭(1954—),女,朝鮮族,吉林延吉人。1982年畢業於延邊大學漢語專業。1982年參加工作。歷任延邊電視台編輯、譯制部主任,1995年至今任延邊遠航實業有限公司職員。200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譯著長篇小說《青澀雨季》《裸木》、《洪魚》、《未選擇的路》、《九刺魚》,譯著詩集《佇立曠野》,譯著傳記《智慧人生》,譯著《成功者的語言藝術》、《走向成功的方略》,翻譯電視劇劇本《戰地金達萊》(15集)、《愛情是什麼》(12集)、《林巨正》(5集)、《黃金時代》(20集)。1993年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翻譯獎。
蘇雅(1954—),女,達斡爾族。1954年出生,高中文化。1979年參加工作。在莫旗一糧店任付糧員。1981年調入莫旗地方病辦公室歷任打字員、現金員、會計。1989年調入莫旗扶貧辦工作,任會計、兼項目員、秘書。1999年調入莫旗古籍辦公室,任主任,兼任《達斡爾族資料集》編輯室副主任;《達斡爾百科辭典》編輯部副主任;《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達斡爾族分卷》副主編。發表作品情況:1996年開始發表作品。先後發表散文、隨筆、小說十幾篇:1999年在《民族文學》1期發隨筆「閑話家譜」;1999年在《鄂倫春》1期發散文「一日游散記」;2001年在《民族文學》11期發散文「小舅」;2003年在《美文》發散文「柳蒿芽新吃」;2005年在《納文慕仁》12期合刊發散文「多想把你們留得更久遠」;2005年正《納文慕仁》4期期發散文「正在悄悄流失著的痕迹」;2006年在《民族文學》3期發散文「不要緊張,還是笑著看將來吧」;2008年在《民族文學》6期發短篇小說「波斯菊」。其他一些作品散見於《呼倫貝爾報》和《莫力達瓦報》。散文《不要緊張,還是笑著看將來吧》2008年獲呼倫貝爾市第五屆文學藝術創作駿馬獎,2009年獲莫旗政府的同步獎勵;短篇小說《波斯菊》獲第六屆呼倫爾市文學藝術創作駿馬獎與莫旗政府同步獎。
蘇雅、蘇華、蘇莉系達斡爾族作家三姐妹。
丘陵(1955—1996)女,苗族,湖南鳳凰縣人。原名邱曉玲。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大專學歷。曾任營業員、出納員、記者、編輯。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說《靜靜的密改朵》,電影文學劇本《山城低處》,長篇小說《野女》《野盤儺》等100餘萬字。
趙星姬(1955—),女,朝鮮族,吉林延吉人。1982畢業於延邊大學朝文專業。歷任延邊人民出版社《延邊文學》編輯部小說編輯、副總編輯。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找到的照片》、《我的世界》,小說集《好詞好句好段好文·狀物》,小說《蛤蜊料理》、《空房》、《鏡子》、《X文件》、《離脫》、《食物鏈》、《光的彼岸》。迄今發表作品共計百萬字。作品獲第六次延邊作協《延邊文學》獎,吉林省延邊金達萊文學獎,長白山夢都美文學獎。
阿拉騰其木格(1955—),女,蒙古族,1955年生於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內蒙古師範大學蒙語系畢業。發表過80餘篇中短篇小說、散文和戲劇作品。1993年出版個人作品集《艾日格》,1996年短篇小說《兩個單身女人》獲內蒙古文學創作最高獎「索龍嘎」獎。現任內蒙古戲劇家協會理事、鄂爾多斯市政協委員。
岑獻青 (1955—),女,壯族,筆名平常。廣西龍州人。歷任中央宣傳部文藝局幹部,中國作協《民族文學》雜誌社編輯室主任,副編審。1974(一說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秋螢》,中篇小說集《裂紋》,散文《永遠的魂靈》等。《秋螢》獲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裂紋》獲第三屆壯族文學創作獎。
布饒依露(1955—),女,佤族,又名吳萌,出生於雲那聲滄源縣。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文系。1986年開始文學創作。著有報告文學、散文、詩歌多篇。詩歌《天一會兒陰一會兒晴的時候》入選《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經典文庫》詩歌卷。
景宜(1956—),女,白族,1956年生,雲南鶴慶人。1981年畢業於魯迅文學院少數民族作家班,1998年又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1981年參加工作,歷任雲南省大理州民族歌舞團演員、編劇,北京民族文化宮影視部編導,現任中國民族音像出版社副社長,中國民族報社社長助理,中國社科院少數民族婦女文學交流中心主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製片委員會委員。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中短篇小說集《誰有美麗的紅指甲》,中篇小說《古代傳說和十四歲的孩子》,短篇小說《雪》、《騎魚的女人》、《岸上的秋天》、《白菱花手鐲》。長篇報告文學《金色喜瑪拉雅》、《節日與生存》、《東方大峽谷》,電視劇本《茶馬古道》、《茶王》、《茶馬古道和一個白族女人》,長篇小說《白族世家》。中篇小說《誰有美麗的紅指甲》獲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優秀中篇小說一等獎,並被譯成英、日、印、泰、羅等幾種文字出版。同名小說集獲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文學優秀一等獎。電視劇《金鳳花開》編劇 2009年12月2日CCTV-1首播.大型民族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金鳳花開》首映式2009年11月26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將於2009年12月2日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時段播出。作為2009年央視壓軸大戲,該劇以民族史詩般的恢弘氣勢,震撼心靈的精彩故事,成為近年來優秀電視劇中的扛鼎之作。也是近年來第一部登陸央視黃金時段的雲南大片。
白山(1956—),女,回族,有寫為白珊,1956(一說1955)年生於雲南騰衝,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作家班。1972年參加工作,曾當過汽車工人、音樂教師,現為《雲南交通報》編輯,雲南省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79年開始文學創作,以寫小說和報告文學為主,著有長篇報告(紀實)文學《血線—滇緬公路紀實》,長篇小說《冷月》,長篇兒童文學《猩猩語錄》,中短篇小說集《會唱歌的老屋》等。其中長篇小說《冷月》是白山的代表作。《血線—滇緬公路紀實》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小說《房客》獲雲南省政府1981—1982年小說獎。
趙慧(1956—),女,回族,1956年11月出生於山東濟南,河北滄州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現任寧夏大學回族文化研究所書記、所長,副研究員。1982年至1984年,任寧夏大學中文系助教,1984年至1989年,任寧夏大學團委副書記、外語系總支副書記。1989年任寧夏大學回族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書記。系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員、寧夏作家協會會員、寧夏婦女研究會常務理事、寧夏回族研究會副秘書長、寧夏社科聯常委、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七屆政協委員。任《中國回族大辭典》編委、民俗分科主編;《回族文學論叢》副主編;《中亞東幹人歷史與文化》叢書編委;參加《回族文學史》編寫,發表論文46篇、散文隨筆10餘篇,計38萬字。近年來對當代回族女作家創作研究的成果已成系列,論文《當代回族女作家簡論》、《霍達創作簡論》、《馬瑞芳創作簡論》等均為該領域研究的首批成果,其中多篇被國內重要期刊轉載。論文《中國回族食文化》被選入1993年環日本海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1998年獲第四屆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評獎優秀評論獎、《文學與生活》、《論回族婦女教育》分別獲寧夏社科優秀成果獎、寧夏自治區文聯、寧夏社科院評獎優秀論文獎。
李甜芬(1956—),女,壯族,廣西扶綏人。歷任憑祥市文化館館員、憑祥市文聯主席、防城港市文聯副主席。現在廣西藝術創作中心工作。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二級作家。著有散文集《普通的女人》(廣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邊城情結》(作家出版社1999年),詩集《四葉草》。其中《邊城情結》獲第四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
黃瓊柳(1956—),女,壯族,筆名瓊柳,1956(一說1959年9月)年出生於廣西柳州市一個有濃郁藝術氣氛的家庭中。曾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經濟管理專業,後又畢業於廣西師範學院中文系。歷任廣西《三月三》雜誌社編輯等。其父黃勇剎是廣西著名的濤人、民間文藝家;壯族人民喜愛的歌手。在父親藝術氣質的熏陶下,黃瓊柳早早地就以詩的眼光探視著周圍的世界。1974年,當她高中畢業來到農場務農,走「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之路時,就開始寫作和發表詩作了。黃瓊柳大量寫詩並取得較火影響與成就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至今,她已在《人民日報》、《詩刊》《中國作家》、《北京文藝》、《當代》、《詩歌報》等報刊發表詩作100多首,有作品被收入《中國女青年詩人詩選》等多種詩集,有的在國外發表和出版。1985年開始,她先後出版了詩集《望月》、《蝴蝶,蝴蝶》等。
李惠善 (1956—),女,朝鮮族。吉林延吉人。中共黨員。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1982年畢業於延邊大學語言文學系漢語專業。1974年赴延邊龍井果樹農場插隊務農,後歷任延邊日報社編輯,《吉林新聞》副主任,魯迅文學院進修班學員,延邊作協創作室主任,專業作家。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紅影》、《紅蝴蝶》、《生命》,小說集《飄落的綠葉》、《走進夜景的女人》,兒童小說《爆竹聲聲》,長篇報告文學《中國朝鮮族在韓國》、《豆滿江忠清道阿里朗》、《彷徨與希望的報告書》等。部分作品譯有日、韓、英等外文版本。小說集《飄落的綠葉》獲全國第五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長篇小說《紅蝴蝶》獲全國第七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另有作品獲吉林省少數民族文學獎、《天池》文學獎、《長白山》文學獎等十餘項獎。
哈依霞·塔巴熱克(1957—),女,哈薩克族,1957年出生於新疆呼圖壁縣。高中畢業後,在伊犁州的一個翻譯培訓班學習,之後從事翻譯工作。後來畢業於職工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長期在新疆昌吉州政府當翻譯兼秘書。1983開始用哈薩克語創作詩歌、散文、短篇小說。同時翻譯哈薩克民間文學作品。90年代初,運用漢語言創作了中篇小說「魂系列」———《魂在人間》、《魂在草原》、《魂在大地》等,她因中篇小說《魂在人間》而榮獲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文學新人獎;因翻譯蘇丹、江波拉托夫的長篇歷史小說《獵驕昆彌》榮獲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翻譯獎。2004年榮獲首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文藝獎」榮譽獎和翻譯獎。
魏光焰(1957—),女,回族,武漢人。當過知青、鄉村教師。返城後在銀行工作。198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後分配至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工作至今。198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從事小說創作,迄今已發表長、中、短篇小說及散文、是個、評論、報告文學等百餘萬字。中篇小說《街衢巷陌》曾在《人民文學》發表,並被中央電視台改編為電視劇《平凡女人》。作品多次被《作品與爭鳴》、《中篇小說選刊》等轉載,併入選中國小說精選。《輕魂》是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品獲《人民文學》好作品獎、湖北省第一、二屆少數民族文學獎等。曾參加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班培訓。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理事。
蘇華(1957—),女,達斡爾族,筆名娜迪雅。1957年1月出生於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1973年6月參加工作,在旗廣播站任達斡爾語播音員。1984年加入內蒙古作家協會。1986年10月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藝術理論研究班,分配到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文化局工作。1993年考入莫旗稅務局,1994年稅收機構分設時到莫旗地稅局工作。1982年開始文學創作,多年來發表小說、散文、隨筆、報告文學、民間故事、民間傳說、論文、通訊等近百萬字。1997年她曾出席全國青年作家創作座談會。1998年被選為內蒙古作家協會理事。著有短篇小說集《牧歌》(內蒙古遠方出版社出版,1995年)、散文隨筆集《母鹿·蘇娃》(作家出版社出版,2005年)。曾獲如下獎項:小說《母牛莫庫沁的故事》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屆文學創作「索龍嘎」小說獎;小說《綴滿秋香的山坡》獲呼盟第二屆文學創作「駿馬」獎;散文隨筆集《母鹿·蘇娃》獲呼盟第三屆文學創作「駿馬」獎;1997年創作的話劇小品《街頭相遇》榮獲國家稅務總局頒發的「全國稅務系統文藝調演紀念獎」;2004年散文隨筆集《母鹿·蘇娃》獲內蒙古達斡爾學會第三屆優秀文學作品一等獎;2004年獲國家圖書館頒發的《國家圖書館圖書收藏證書》;2008年短篇小說《小鎮舞會》獲呼倫貝爾市第五屆文學藝術創作駿馬獎;此處還獲得過一些徵文獎項,作品入選過多種文集。蘇華同志的業績被收入《內蒙古當代作家傳略》、《達斡爾族文學史略》、《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志》《達斡爾族百科詞典》《達斡爾族文學與研究資源總目及提要》《呼倫貝爾作家研究》等書中。蘇雅、蘇華、蘇莉系達斡爾族作家三姐妹。
符玉珍(1957—),女,黎族,1957年生,海南白沙縣人,1976年畢業於廣州體育學院。曾當過教師,後在海南自治州人事局、五指山市政府工作。主要從事小說及散文創作。先後在《五指山》、《廣東婦女》、《中國農民報》、《民族文學》發表《沒有想到的榮譽》、《拜妮》、《大表姐》等作品。散文《年飯》曾獲1981年全國首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1982年被收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獲獎作品叢書》。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後轉入海南作家協會。個人小傳被編入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當代女作家》一書。業績被收入《中國黎族大辭典》。
迪麗達爾(1957),女,維吾爾族,新疆和田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新疆分會會員。1978年畢業於新疆喀什師範學院中文系。現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文史資料編輯部編輯。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散文和短篇小說《節日的快樂》《山花的自述》《棄嬰的乞求》《苦戀》《首長的兒子》《未能表達的愛》,中篇小說《生命的交響曲》,報告文學《維納斯肖像前的沉思》《活著的焦裕祿》等。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啊,青春》、《啊,藍色的海》,報告文學集《維納斯肖像前的沉思》。
劉之鳳(1958—),女,侗族,1958年生,湖南新晃縣人。歷任中共懷化市委黨史辦公室副主任,湖南省懷化市市黨委中央聯絡辦公室主任。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長期從事文學創作和民間文學、民俗文化研究。1979年至今共發表小說、散文、電視劇本以及理論專著等共一百餘萬字。其中散文集《娜耶的愛》,1994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後,在侗族文學界產生一定的影響。2000年5月,長篇小說《歲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四集電視劇《風滿吊腳樓》1993年先後在中央電視台及十多個省市電視台播出。短篇小說《志同道合》1979年獲湖南省首屆青年文學獎。短篇小說《山那邊嫁過來的新媳婦》獲得全國少數民族首屆侗族文學一等獎。另有散文《砂洲上》及《家鄉有條青石巷》、報告文學《黨員衛士》等評上國家級、省級獎勵。1998年學術專著《中國侗族民俗與稻作文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補了考古學、歷史學對「物」和「人」 的淵源研究的空白。
司仙華(1958—),女,傈僳族。1958年生,雲南福貢縣(原碧江縣)人。1989年開始文學創作。在全國、省、地州市等各級刊物發表小說、散文、詩歌、民間文學作品30餘萬字。其中短篇小說《鋩鑼的黃昏》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新人新作獎,《鬼祭凶兆》獲首屆怒江州文學創作獎小說二等獎。她的小說構思新穎,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故事情節耐人尋味,語言樸實且有生活氣息。
瑪波(1959—),女,景頗族,原名沙紅英,雲南盈江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1978年參加工作,1981年開始文學創作。多年來一直用雙語寫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大學本科。歷任德宏團結報社記者、報社景頗文組副組長,德宏州文聯《文蚌》雜誌主編,德宏州作協主席。著有長篇小說《諾仁》、《羅孔札定》,小說《落難的僱傭軍》、《紅岸別墅》、《幽幽香草》、《鴿血紅》等,紀實文學《在另一個世界》。短篇小說《瑞麗江之淚》(景頗文)獲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長篇小說《諾仁》(景頗文)獲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特別獎、短篇小說《鴿血紅》2005年獲邊疆文學獎、長篇小說《羅孔札定》2007年獲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2003年12月和景頗族女作家穆貝瑪途合作出版了長篇小說《江岸別墅》。
黃玲(1959—),女,彝族,筆名黃凰。雲南昭通人。民進成員。1982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1976年下鄉插隊,1977年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曾做過宣傳幹事,1984年進入高校工作,現為雲南民族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1990年開始發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李喬評傳》,長篇小說《孽紅》及《逃離校園》《紙房子》《母性土地》《情之惑》《尋找隴三娘》《芙蓉花開》《蒼天有淚》等中短篇小說作品100餘萬字。其中《李喬評傳》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文學理論評論集《高原女性的精神詠嘆》獲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曾獲第三屆全國女性文學獎。
鄭春華(1959—),女,回族,1959年出生,浙江淳安人,中共黨員,198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77年參加工作,歷任上海崇明農場、上海國棉廠職工,少兒出版社、文藝室編輯。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集《甜甜的託兒所》《圓圓和圈圈》《小豆芽芽》《鄭春華詩歌》《鄭春華兒歌》,故事集《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貝加的櫻桃班》,童話集《鄭春華童話》《寶寶開心果》等。《圓圓和圈圈》獲上海市第一屆兒童園丁獎大獎,《貝加的櫻桃班》獲亞洲地區首屆「小松鼠獎」,《紫羅蘭幼兒園》獲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獲全國第三屆兒童文學獎。
納鶯萍 女,回族,五十年代末生於銀川市。大學文化、就讀於大學漢語言專業、後深造法律專業。曾做過企業職工、中學教師。現為銀川市檢察院高級檢察官。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在國內外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千餘篇、系銀川市作家協會會員、寧夏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精短文學特約編輯。納鶯萍的寫作動機,是在法律與文學之間,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並通過文字表達對社會的責任感,使心境保持寧靜,超脫,雅緻;讓自己與他人的精神世界五彩繽紛。
鍾晶晶(1960—),女,滿族,1960年2月生,遼寧海城人。1978~1982:西北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讀書; 1982~1989:中共陝西省委黨史辦《革命英烈》編輯部任記者、編輯; 1989~1991:陝西旅遊出版社任圖書編輯;1991~2001: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圖書編輯;2001~至今:從事自由創作。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簽約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昆陽血騎》、《李陵》、《黃羊堡故事》,中短篇小說集《戰爭童謠》32集電視連續劇本《曹操與蔡文姬》(拍攝稿)。並在《十月》、《花城》、《人民文學》、《收穫》、《上海文學》、《解放軍文藝》等刊物發表中短篇小說數十萬字,多篇作品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北京文學》《新華文摘》《中華文學選刊》等轉載。小說《戰爭童謠》(短篇三題),原載《解放軍文藝》1997-2期,《小說月報》1997-5期、《新華文摘》1997-4期轉載,被收入中國作家協會主編《1997年中國短篇小說精選》,獲1997-1998年度「解放軍文藝獎」;《蒺藜之子》獲北京市建國五十周年文藝作品佳作獎;《我的左手》入選2005年中國小說排行榜,並獲第二屆「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獎」、第八屆十月文學獎。
葛根圖婭(1960—)女,蒙古族,又名韓霞,內蒙古興安盟人,1960年1月生於內蒙古額濟納旗。當過知青。曾任《西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理事。1978年3月考入西北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1982年畢業並留校任《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1981年開始文學創作,已在《詩刊。、《飛天》、《星星詩刊》、《上海文學》等幾十家報刊雜誌上發表詩歌300餘首。其中許多作品被編入《她們的抒情詩》、《中國當代女詩人詩選》、《中國女青年詩人詩選》、《青年詩選》、《青年愛情詩抄》、《中國當代西部詩選》等10多種選集。還有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法文、英文的《中國女詩人詩選》也均收入了她的作品。曾與唐祈先生合編過《中國現代新詩選》,並在他主編的《中國新詩名篇鑒賞辭典》中擔任編委。著有詩集《五瓣梅》(與人合著)、《初狩的獵物》、《紅棕馬為我留下的天空》。曾獲過1982—1983年《星星》詩歌創作獎、《飛天》優秀文學創作獎、甘肅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甘肅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二等獎獎等多種獎勵。
譚文靜(1960—),女,毛南族,民間文藝家,廣西環江縣上南鄉吉台村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1978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廣西民族學院中文系任教。1985年調到廣西民族出版社工作至今。曾任文教室主任,副編審。有散文《清潔工和夜》、《墓地里的孤獨者》等。
雪靜(1960—),女,滿族,本名高晶,筆名高雪靜,河北承德人。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現居南京,任南京市《青春》雜誌社副主編。1986年畢業於河北廊坊師專中文系文學班,2005年畢業於魯迅文學院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中青年作家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半杯紅酒》、《旗袍》、《夢屋》、《紅肚兜》、《帶警犬的女探長》、《從白天到夜晚》、《空白》等多部長篇小說,並出版小說集兩本,另創作和發表了近百篇中短篇小說,有作品被《小說選刊》、《作品與爭鳴》、《短篇小說選刊版》等雜誌轉載,著名評論家雷達、陳遼、王愚均為作者寫過書評。其長篇小說《夢屋》榮獲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入圍獎、金陵文學獎,另獲南京市政府文藝獎、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
阿鳳(1960—),女,達斡爾族,1960年生,出生於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大莫日登屯。1988年畢業於齊齊哈爾師範學院中文系。1981年,調入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文化館從事專業文學創作。1983年加入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後轉入甘肅省作家協會)。1981年開始在《草原》、《鹿鳴》、《民族作家》、《三月三》、《民族文學》等報刊上發表作品,主要創作小說,有時也寫點散文。1987年,出席全國10萬人口一下少數民族作家會議。1988年,從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師範學院中文系本科畢業。1988年,小說集《木輪悠悠》由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收入其18篇小說。2000年,散文集《木刻本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0年,她的短篇小說《咳,女人》榮獲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評獎特別獎,1999年,短篇小說集《木輪悠悠》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小說集獎。1999年11月《木輪悠悠》獲甘肅少數民族文學「銅奔馬」獎——榮譽獎,2004年《木輪悠悠》獲甘肅省黃河文學獎——榮譽獎。2008年《我與奧運為鄰》獲由《民族文學》等單位舉辦的全國「我與奧運」徵文——散文二等獎,2009年11月10日《書寫本色》獲甘肅省第五屆少數民族文學獎三等獎,2009年12月《我與奧運為鄰》獲甘肅省第三屆黃河杯文學評獎優秀獎。
薩娜(1960—),女,達斡爾族,1960年出生於大興安嶺牙克石,達斡爾族,敖拉姓氏。現在內蒙古莫力達瓦旗生活。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05年當選為內蒙古自治區作家協會副主席。自1977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莫力達瓦旗從事教學工作。1993年開始文學創作,至今發表小說壹佰多萬字。中短篇小說曾在《中國作家》、《人民文學》、《青年文學》、《紅岩》、《當代》、《十月》、《民族文學》、《草原》、《小說家》、《作家》、《江南》、《大家》、《萌芽》、《芙蓉》、《百花洲》、《青海湖》、《綠洲》、《作品》、《花城》、《鐘山》、《山花》、《上海文學》、《北方文學》、《天涯》、上發表。有小說集《你臉上有把刀》。代表作《有關薩滿的傳說與紀實》、《幻想的河流》受到好評並有專家的評論在《作家報》、《當代》刊登。短篇小說《結局》獲1999年《中國作家》優秀小說獎。小說《你臉上有把刀》獲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作品被多家選本選載。2002年參加「魯迅文學院全國首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2003年參加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創作會議。
愛民(1960—),女,鄂倫春族,筆名空特樂。黑龍江海拉爾人。中共黨員。1992—1994年在內蒙古師大文學研究班學習,大專學歷。1977年任鄂倫春旗印刷廠工人,1980年在內蒙古51161部隊服役,1987年任鄂倫春文聯編輯,搶救鄂倫春語言及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倡導人。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鄂倫春風情剪畫》、《鄂倫春女人》,發表詩歌、散文300首(篇)。曾獲黃河詩歌二等獎、呼倫貝爾駿馬獎等多項獎項。
楊打鐵(1961—),女,布依族,原名楊洲穎,貴州獨山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82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漢語系。歷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計量局《新疆計量與測試》編輯,貴州省社會主義學院辦公室秘書,貴州省文聯《山花》月刊編輯部編輯,副編審。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短篇小說《遠望博格達》、《全家光榮》、《無人落水》、《碎麥草》、《鐵皮屋頂》、《小說五題》、《老狼來了》、《桑塔·露琪亞》,小說集《碎麥草》。廣播劇《烏蒙杜鵑紅》(合作)1999年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第七屆入選作品獎,貴州省委宣傳部1997—1998年度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小說《碎麥草》獲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千華(1961—),女,朝鮮族,1961年生,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她當過下鄉知識青年、工人、演員、記者。1987年畢業於延邊大學中文系,1991年畢業於北京魯迅文學院,並獲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世宗智能優先公司總經理。曾在《民族文學》等文學刊物上發表了《海上無帆》、《沒有你的日子裡》、《媽媽的吻》、《飄蓬》等不少作品,並著有長篇小說《人在大飯店》、小說集《高麗女人》等。
保冬妮(1961—),女,回族,出生於北京。1983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家庭角色》、《耳語情人》,遊記散文《風雪俄羅斯一百天》,兒童小說冬妮故事系列《丑妞兒馬麗》《木瓜多多》《反斗嬌娃》《一年級的「小豆包」》《水珠里的丫丫》,冬妮夢幻童話系列《北極公主》《米蘭小遊星》《狐仙妮妮》《魔法少女》《小狗巴羅》等。出版著作20餘部,100餘萬字。劇本《北極公主》獲1996年全國兒童電影電視動畫片劇本獎、優秀兒童動畫片劇本二等獎,《屎殼郎先生波比拉》獲199年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篇童話《餅乾武士》獲1998年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大獎賽二等獎。
龍寧英(女,1962—) 作家。苗族,1962年出生於湖南省花垣縣龍潭鎮張匹馬村。高中學歷。國家一級作家,湖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委員、湘西自治州作協副主席、花垣縣文聯主席。1983起從事文學作品創作,先後在《中國作家》、《文學界》、《紅豆》、《民族文學》、《鄉土》、《楚風》、《南風》等國家、省、州各級報刊雜誌上發表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學作品。著有短篇小說《挑灰人》、《苗妹妹》、《寨子的精神》等,散文《苗山鼓舞》、《邊城儺》、《從故鄉走向故鄉》、《到熱河去看雲》等,中短篇小說集《女兒橋》,散文集《湘西之魅》(又名《疼痛的河流》)、《山水的距離》,長篇小說《蚩尤傳奇》,劇本《至尊情懷》等。其中,《山水的距離》獲湖南省首屆文學藝術獎,散文長篇《春光情懷》曾獲《中國作家》徵文二等獎,苗劇《貴來貴長》、苗族曲藝《抱已嘎》、廣播劇《遲到的布谷鳥》等先後榮獲全國和省、州獎。另獲沈從文文學獎、文學藝術創作突出貢獻獎等多種獎項。
馮岩(1962—),女,東鄉族,筆名延楓、曉楓等, 1962年8月生於甘肅省臨夏市。現任《西北民族大學校報》主編,系中國散文學會、西部散文家學會、,甘肅省作家協會、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甘肅省攝影家協會,甘肅穆斯林書畫學會會員,兼任省少數民族作家協會理事、省高校新聞會副會長等,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第十二屆中青年高研班學員。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創作,擅長抒情與哲理散文、散文詩、隨筆等多種體裁的創作。曾在《人民日報》《文藝報》《民族文學》、《飛天》、《時代文學》、《山東文學》、《回族文學》等國家及省級文學刊物發表作品300多萬字,並有百餘篇佳作入選幾十部作品集,與他人合著專著5部。2002年春出版散文集《小城之戀》;2009年出版散文集《西部之戀》,榮獲甘肅少數民族文學一等獎。馮岩是東鄉族歷史上的第一位女作家。作為甘肅省人口較少民族東鄉族的第一位女作家,馮岩不僅對民族文化情有獨鍾,還對中國「花兒」格外關注,同時對「辦報育人」傾心傾力。馮岩的文學成就曾得到省內外許多知名評論家、文學前輩們的褒獎和肯定,她與汪玉良、馬自祥三人一起被稱為「東鄉族文學的三駕馬車」。
阿日坤(1962—),女,鄂溫克族,原名勇力。曾任呼倫貝爾文化局幹部。1982年以來,在《呼倫貝爾文學》《鴻雁》《草原》等文學刊物上發表散文、短篇小說。其中《讓我再想一想》是一篇哲理性較強的小小說。這篇小說描述了現代鄂溫克族青年男女在愛情、婚姻、生活等方面存在的複雜矛盾的心態。
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1962—),女,哈薩克族,1962年出生於新疆木壘縣北塔山牧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北塔山牧場)。80年代初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曾任《民族作家》《西部》等雜誌編輯。現任新疆作家協會副主席、新疆作協文藝理論研究室主任。80年代中期開始創作小說, 1984年發表小說處女作《額爾齊斯河小調》,後來相當一段時間做文學翻譯工作,1991年榮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翻譯獎。90年代末期開始用漢語言發表散文作品,《永生羊》是其散文代表作品。另一散文集《母性的草原》也即將出版。她的作品多次獲獎。小說《額爾齊斯小調》1987年獲自治區第二屆兒童文學優秀獎;小說《隨意撿來的故事》1988年獲自治區新時期優秀文學作品獎;2004年散文獲首屆「天山文藝獎」優秀作品獎。中短篇小說集《黑馬歸去》獲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深刻的意蘊,精緻的構思,優美的語言,是葉爾克西小說創作的突出特徵。
馬忠靜(1962—),女,回族,生於1962年,湖南谷城人,無黨派,畢業於湖南大學中文系,於1989年開始發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04年加入湖南省作協,文學作品以小說、散文為主,小說集《夏天沒有誘惑》入選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主辦的「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1999—2000卷,短篇小說《植物—動物—人》獲得2003年《上海文學》短篇小說三等獎,2004年被收入獲獎作品集《新稅十人》。
黃雁(1962—),女,哈尼族,出生於雲南思茅墨江縣。自幼在無量山裡長大。20世紀80年代考入西南民族學院中文系,畢業後曾任職於普洱市委黨校,現供職于思茅文聯。主要從事小說、散文創作,代表性作品有散文《野櫻花》、小說《胯門》以及紀實文學《阿佤山的孩子們》等。著有小說集《無量的大山》,收入其1988—1998年間創作的中短篇小說13篇,是哈尼族歷史上第一本由女作家創作的小說集。其中小說《無量的大山》獲雲南省1989—1990年優秀文學創作獎,《奶鹿》獲滇東南八地州文學創作優秀文學獎。
伍秋明(1962—),女,布依族,貴州省六枝特區人。現供職於六盤水日報社,任《涼都印象》編輯部副主任、責任編輯。20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筆耕三十年,有小說、詩歌、散文及報告文學發表於《民族文學》、《貴州作家》等,入選《中外華文散文詩作家大詞典》,著有散文集《穿越生命的樂章》、報告文學集《歷經坎坷的歲月(一)(二)》(作家出版社出版)。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理事、貴州省散文詩學會副秘書長、貴州省網路文學學會副秘書長,貴州省散文學會理事、六盤水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完瑪央金(1962—),女,藏族,甘肅卓尼人。1962年生,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詩及散文被選入多種選集。現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協會員,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文聯《格桑花》雜誌主編。著有詩集《日影·星星》、《完瑪央金詩選》、散文集《觸摸紫色的草穗》。曾獲甘肅省優秀作品獎、甘肅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銅奔馬」獎等多種獎項。
馮良(1963—),女,彝族,筆名吉胡什妮,1963年生於四川涼山喜德。1984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同年進藏,在西藏人民出版社工作。1998年調到北京,就職於民族出版社。1986(一說1987)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情緒》,長篇小說《西藏物語》,散文《老家》、《在西藏寫小說》,評論《西藏新小說》等。其作品曾獲西藏1985—1995年10年文學成就獎、1997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珠穆朗瑪峰文學藝術獎」。
古文鳳(1963—),女,苗族,雲南永勝縣人。1985年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歷任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雲南省民族學會苗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著有散文集《民族文化的織手》《漂泊的家庭》,學術專著《雲南苗族婦女研究》等。
田金鳳(1963—),女,苗族,湖南瀘溪縣人。1984年開始文學創作,到2006年共發表小說、詩歌等作品100多萬字。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詩集《故鄉戀》,散文集《小背簍·湘西女》等。
杜梅(1963—),女,鄂溫克族,1963年生於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高中畢業後,在鄂倫春自治旗廣播站工作。1984年考入內蒙古師範大學文藝研究班,畢業後調入內蒙古文聯工作。內蒙古自治區作家協會會員。曾在內蒙古自治區文聯工作。1980年代開始用漢文進行文學創作,在《草原》、《民族文學》、《青年文學》、《駿馬》、《呼倫貝爾文學》等文學刊物上發表不少小說、散文等作品。代表作品有《木垛上的童話》、《小站,上來一個獵人》、《銀白的山帶》等。其中短篇小說《木垛上的童話》、《風》、《厭惡在升騰》較為成功,分別獲得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特別獎、內蒙古第二屆索隆嘎二等獎、第三屆索隆嘎二等獎。1989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收集整理的民間故事集《鄂溫克族民間故事》一書。
央珍 (1963—),女,藏族。1963年生,西藏拉薩人。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西藏文聯幹部,《西藏文學》副主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藏學出版社編輯,西藏作家協會理事,西藏青聯常委。短篇小說《萬字的邊緣》獲中國作協第三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部分作品收入《中國當代藏族作家優秀作品集》、《西藏新小說》、《聆聽西藏》等文集,並被譯為英文在美國出版。 1994年《無性別的神》列入中國青年出版社20世紀90年代長篇小說系列叢書出版,是藏族文學史上第一部由女性創作的長篇小說,獲中國作協第五屆少數民族文學長篇小說獎,並被改編為20集電視劇《拉薩往事》。
姚筱瓊(1963—),女,苗族,湖南沅陵縣人。當過中學教師、商店營業員。從1984年起,先後在《湖南文學》《北京文學》《文學月報》《安徽文學》等國內有影響的文學刊物發表文學作品。歷任湖南懷化市《邊城晚報》社記者、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南懷化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發表和出版短篇小說《黃昏霧、白蒙蒙》,中篇小說《金色就是溫暖》《遭遇吉祥》《瘋狂的麥草》《杜撰美麗》,散文《激情浪花》》《五月的鄉愁》《永遠的記憶》《雪趣二題》,中短篇小說集《芭蕉雨》,散文集《遠山陽光》,長篇小說《罪名成立》、《失手》、《吉祥遭遇》《五魁首》等200多萬字。其中,《罪名成立》(原書名《殺人動機》)獲2008年度《安徽文學》獎。 20世紀末21世紀初苗族最優秀的女作家之一。
王雪瑩(1963—),女,滿族。1963年出生於遼寧省開原市,多年生活於哈爾濱,2008年後定居於河北廊坊。1983年開始詩歌創作。作品400餘首散見於《詩刊》、《人民文學》等報刊,出版有詩集三部,其中《我的靈魂寫在臉上》獲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員。
覃國平(1963—),女,土家族,生於湖北宣恩。現任職於宣恩縣第一高級中學,中學高級教師,中學特級教師。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有小說、散文、是個、報告文學等數十萬字作品散見於《民族文學》、《長江文藝》等報刊,散文《為母親點一盞燈》被《散文選刊》轉載。出版有詩集《映山紅》、散文詩集《捧起我如詩的年華交給風》、寫作專著《中學生作文訓練新體系》等書。曾獲湖北省少數民族文學獎、恩施州「五個一工程」獎。現為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恩施州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宣恩縣作家協會主席、縣文聯副主席。
陸少平(1963—),女,壯族, 1963(1963?)年出生,黑龍江省哈爾濱人。先後畢業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一中學、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曾經在《山泉》、《哈爾濱文藝》、《人民日報》、《人民文學》、《民族文學》、《詩歌報》等報刊發表詩歌作品,是八十年代校園詩人中的代表人物。詩作《愛的回聲》被收入《中國女青年詩人詩選》等選集。著有《初戀的回聲-----致by》系列詩作、詩集《一個女大學生的情思》以及隨筆集《經緯小品》等。其中詩集《一個女大學生的情思》初版獲首屆壯族文學獎。
蔡曉齡(1963—),女,納西族,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80年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1984年畢業後到雲南省麗江教育學院任教。1997年當選「麗江十大傑出青年」。曾任麗江教育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學科帶頭人、學報主編。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系教師。北京電影學員訪問學者。魯迅文學院第十二期少數民族作家高級研修班學員。已出版詩集《誰能向後飛翔》,長篇小說《天邊女兒國》、《愛不說痛》,長篇文化散文《古城在玉龍雪山下》、《季節的舞蹈》等。
藍焱(1963—),女,壯族,本名黃鳳英,1963年生。曾在全國各種報刊發表詩作百餘首。曾任職於廣西柳州市飛翔實業公司。歷任中國作協廣西分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柳州市詩歌學會副秘書長。詩作《似水流年》、《那一輪太陽》被收入《中國女青年詩人詩選》等選集。
娜夜(1964—),女,滿族,生於遼寧興城。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一級作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詩歌創作。現任蘭州晚報社首席編輯,蘭州市作協副主席,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甘肅省文學院榮譽作家。著有詩集《回味愛情》、《冰唇》、《娜夜詩選》等。詩歌作品被國內各類報刊雜誌轉載。有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日,義大利等文字。曾獲甘肅省第三、四、五屆優秀文學作品獎(詩歌)、中國當代傑出民族詩人詩歌獎。2005年榮獲國家最高文學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詩歌獎」,被評為「甘肅省文化系統拔尖創新人才」。2006年榮獲「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稱號。《娜夜詩選》獲「甘肅省第五屆敦煌文藝獎,特別貢獻獎」。參加中國作協「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著名作家採風活動及中國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2007年榮獲《人民文學》獎詩歌大獎。應邀參加首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作為特邀代表出席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2011年11月7日,娜夜憑藉《大自然:人類最好的教堂》獲第二屆中國報人散文獎。
娜朵 (1964—),女,拉祜族。雲南孟連人。民革成員。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曾在孟連文化館工作,現供職於廣州某文化單位,系廣州市越秀區政協常委,廣州市少數民族知識分子聯誼會副秘書長,雲南拉祜族學會副秘書長。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二級。著有長篇小說《母槍》、《麻石街的女人》、《騎樓里的女人》,中短篇小說集《瘋蘭》、《綠夢》,紀實文學集《綠滿拉祜山》、《邊地民族花》等,已出版文學作品十餘部。短篇小說《蕨蕨草》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新人新作獎。其出版於2003年的長篇小說《母槍》是拉祜族歷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
冉冉(1964—)女,土家族,重慶酉陽人。1985年畢業於涪陵師院中文系,1999年西南師大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結業。先後在涪陵師院圖書館、涪陵文聯《烏江》文學雜誌、重慶《紅岩》文學雜誌工作。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紅岩》文學雜誌副總編輯,副編審。重慶市政協第二屆委員。2000年被聘為重慶文學院合同制專業作家,2003年參加魯迅文學院首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習。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主要作品有詩集《暗處的梨花》、《從秋天到冬天》、《空隙之地》先後獲1997年台灣薛林懷鄉詩獎、獲2002年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2004年首屆艾青詩歌獎。
巴莫曲布嫫(1964—),女,彝族。1964年出生於四川涼山州昭覺縣,全名「巴莫阿尕曲布嫫」。1980年7月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附中;1984年7月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8年7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史哲部,獲法學碩士學位;2000年9月─2002年1月年哈佛大學文理學院訪問博士研究生;2003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俗學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曾在《民族文學》等報刊上發表《水的過去和現在(外五首)》、《巴莫曲布嫫詩選(12首)》等詩歌作品。有詩入選詩刊社1982年編選的《詩選》和福建人民出版社的《她們的抒情詩》等集子。著有詩集《圖案的原始》。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民族文學理論研究室主任,口頭傳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民族文學網」學術策劃,數字網路工作室負責(2003-2009);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理事(2002-2008)、特約研究員。此外,兼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美姑彝族畢摩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巴莫姊妹彝學小組成員;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2010- ),分管「中國民俗學網」建站、改版、系統升級與日常更新和維護工作;國際民俗學者組織(FF)通訊會員;歐美同學會會員;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節日誌》編輯部副主編;《民族藝術》、《古典研究》(香港)編委;文化部外聯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組成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專家(2008— );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
額魯特·姍丹(1964),女,蒙古族,其漢名譯為「月亮里的檀香樹」。 1964年出生,現居吉林松原。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松原市作家協會理事。其漢式姓——劉,來自新疆準噶爾蒙古姓氏「額魯特」。自幼愛好文學,創作從散文起步。出版有長篇傳記小說《宮廷情獵》、《大野芳菲——丹麥探險家與蒙古王女》;《查干湖的傳說及其郭爾羅斯史話》、《蒙古秘史·文學本》及中篇小說、散文詩數十篇。長篇小說《宮廷情獵》2000年1月出版,同月再版,進入全國二十八部暢銷書之列。長篇傳記小說《大野芳菲——丹麥探險家與蒙古王女》獲吉林省政府「長白山文藝獎」,現被譯成丹麥文,被丹麥國家第一博物館、丹麥皇家圖書館收藏。
格致(1964—),女,滿族,原名趙艷萍。姓愛新覺羅,原名趙艷平,祖籍瀋陽,20世紀六十年代生於東北吉林烏拉,吉林永吉人。民革成員。文化程度大專。1985年畢業於吉林地區師範學校。曾做過教師、公務員,歷任吉林市船營區團委組織、宣傳部長,吉林市船營區城建局科員。2000年開始寫作並發表作品。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十月》、《民族文學》、《作家》、《布老虎散文》、《天涯》等多家文學刊物。200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轉身》、《從容起舞》、《七個人的背叛》(合著)、《陰性之痛》,中篇小說《千萬別讓她說話》等。作為當代優秀的青年散文作家,格致引起了創作和研究界的普遍關注。散文《轉身》2003年獲春風文藝出版社布老虎散文獎,長篇散文《減法》2004年獲《人民文學》茅台杯獎,2006年獲第二屆吉林文學獎。散文集《從容起舞》曾獲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龐天舒(1964—),女,滿族,1964年12月生,遼寧瀋陽人。著名軍旅女作家。1989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78年應徵入伍,歷任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舞蹈學員,現為瀋陽軍區政治部創作室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二級。中國滿學文化研究委員會理事,中國地質科學院客座研究員。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在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中,龐天舒以發表作品最早、創作題材最廣而傲立於當代文壇。龐天舒從十五歲就開始發表作品,其創作從初期的清純,走向對戰爭中生與死的深刻理解,走進滿族的歷史深處,走近人與地球等科學問題的人文關懷。在軍事文學、民族文學、女性文學、科普文學等多個領域留下了這位美麗女作家的足跡,顯露了作家豐富的才情與靚麗的風采。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大海對我說》、《星彩藍寶石》,中篇小說集《少女眼中的戰爭》、《藍旗兵巴圖魯》,詩集《天舒和她的諸神》,散文集《乘上那輛金馬車》,長篇小說《落日之戰》、《生命河》、《王昭君·出塞曲》、《最後的家園》、《吉祥花園》、《兩匹老馬的回憶》、《白樺樹小屋》、《紅舞鞋》等,另有長篇紀實文學《探險神秘之地——一位軍中女作家穿越羅布泊的手記》、《1949——最後的角逐》,科學人文著作《最深的顏色》、《凝看海洋》、《觸摸山脈》等。長篇小說《落日之戰》榮獲「八一」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全國少數民族「駿馬」獎、全國滿族文學一等獎、遼寧省長篇小說獎,《生命河》獲解放軍總政治部新作品一等獎,《王昭君·出塞曲》獲東北文學優秀作品獎,中篇小說集《少女眼中的戰爭》獲全國滿族文學三等獎。短篇小說集《大海對我說》獲香港圖書節優秀讀物獎。散文《仰望森林》獲「心繫中華」聯合徵文優秀作品獎。中篇小說《藍旗兵巴圖魯》獲「崑崙獎」、東北文學佳作獎。主要成就收入《中國當代青年作家名典》《中國當代女作家評傳》《中國藝術家傳略》《英國劍橋世界婦女界名人》等。
阿孜亞·馬合別爾(1964—),女,哈薩克族,1964年出生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一個叫哈勒屯的村莊。1992年開始創作詩歌,在國內外發表了大量哈薩克文作品,曾獲新疆第七屆哈薩克、柯爾克孜文學藝術「飛馬獎」等獎項。新疆作家協會會員。
王靜(1964—),女,蒙古族,筆名梓煜,遼寧阜新縣人,1964年12月出生。1989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民族語言文學系。做過報紙編輯、記者,現為廣電媒體管理幹部。系阜蒙縣作協副主席、阜蒙縣瑪拉沁夫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阜新市作協會員、遼寧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藝術家協會會員,世界作家協會蒙文分會主席。大學期間便開始愛好文學,從事寫作,多年來在國內各家報刊雜誌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多篇,著有人物通訊集《闖開一片新天地》、傳記體報告文學集《紅燭人生》、譯著《科爾沁安代文化》等。
亞依(1964—),女,珞巴族, 1964年5月生於米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2年北京舞蹈學校畢業到西藏自治區歌舞團當演員,1999年選為中國中國舞蹈協會西藏分會副主席,2000年《珞巴人的刀》在全國第十屆少數民族舞蹈大賽中榮獲創作一等獎,並榮獲珠穆朗瑪文學藝術優秀作品獎,2003年評選為西藏自治區政協常委,多次擔任《黨的陽光照雪域》、《9.16平安西藏》藏曆電視晚會、《和諧西藏》總導演以及藝術總監。2006年被評為文化部優秀專家。u3P中國散文家網《時代文學》、《詩刊》、《邊疆文學》等刊物陸續發表了散文及詩。
祿琴(1965—),女,彝族,彝名阿卓瑪瑋,1965年生,貴州威寧人。現為貴州省畢節市文聯《高原》文學季刊主編。著有詩集《面向陽光》、《山色夢境》,另有不少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發表。其中詩集《面向陽光》曾榮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羅蓮(1965—),女,布依族,筆名慧蓮、雪妹。貴州貴陽人。農工民主黨成員。1985年中文系大專畢業。歷任工人、教師、編輯、創作員等。現任貴州省安順市文化局創作室創作員。貴州省安順市政協常委。1985年始發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二級。著有詩集《另一種禪悟》及其他文學作品三部,迄今已在海內外發表詩作300餘首。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協會會員。她的組詩《年年花開》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新人新作獎,詩集《另一種禪悟》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貴州省首屆文藝獎文學榮譽獎。2011年,羅蓮的詩歌作品《桃花(外二首)》在四川省作家協會舉辦的「成都·清白江桃花詩會詩歌大賽」中獲得一等獎。部分作品譯成英文。2009年獲得「貴州十大影響力詩人」稱號。
韓靜慧(1965—),女,蒙古族,1965年1月15日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90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300多篇作品已公開出版文學作品近十餘部。作品有:長篇小說《黑色證據》《十五歲才見到爸爸的女孩》《從延安到莫斯科》《M4青春事》《我是個棒孩子》,中篇小說選《額吉和罌粟花》,長篇童話《河馬狗卡拉和他的一家》《笨女孩合子和小水人們》,小說集《恐怖地帶101》《呸!我不想作》《綠草青青》《陰差陽錯》、《一盒空了的火柴》,散文集《慢慢長大》,》、以及《羅比這樣長大》系列、《神秘女生》系列等。曾獲首屆冰心兒童文學圖書新作獎、《恐怖地帶101》獲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上海《巨人》雜誌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品獎、上海《故事大王》好作品獎、遼寧新少年雜誌社小葵花獎、《中國兒童報》優秀作品獎等。系著名兒童文學家。
李美玲(1965—),女,黎族,1965年出生,海南省三亞市人,三亞市文化館幹部。李美玲的文學創作種類較多,有散文、小說、特寫、報告文學等,同時還搜集不少民間故事。她先後整理的民間故事共13篇 :《落筆洞》、《椰子的傳說》、《鹿回頭嶺的由來》、《大小玳瑁洲的傳說》、《海神島》、《馬出角石開花的傳說》、《狗和豬的傳說》、《土地公廟的由來》、《帕拉亥和帕拉漢》、《蘇東坡和老和尚軼事》、《窮秀才巧對對聯》、《冤家轉世結好友》、《三個聾子告狀》等 ,分別發表在《五指山文藝》、《天涯行》等刊物上,其中《落筆洞》榮獲1983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藝作品三等獎。散文作品有:《鹿回頭的一天》、《石碌之夜》、《一塊小黑布》、《天涯,月窗里的歌聲》、《同醉黎家歌舞》、《半個男人》、《心愿》等;小說:《信》、《懲罰》等;特寫:《路是人走出來的》;報告文學:《開拓者的情懷》、《一掬情思》、《黎德娥,凈化「靈魂」的女稅官》、《「有媽」的孩子像根草... ...》等。其中,《開拓者的情懷》、《一掬情思》於1988年獲三亞市報告文學徵文三等獎;《路是人走出來的》獲1993年海南農墾杯.特區人肖像徵文三等獎。
李美玲在繁忙的文化館工作之餘,還組織編輯出版了《我與三亞》、《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三亞市資料本》二本書。
楊榴紅(1965—),女,滿族。筆名榴火。旅美詩人。祖籍江蘇無錫,1965年榴紅時節生於北京。1982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系,1986年畢業並留校任社會學系教師,歷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1988年赴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後又前往美國繼續攻讀學位。現居美國加州北部。系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員。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詩人。1986年末,出席全國青年文學創作會議。1988年春,應印度政府之遙,赴博帕爾參加「亞洲詩歌節」,作為最年輕的詩人,用英語朗誦了她的代表作及詩論。1981年春發表第一首詩,此後曾多次在校刊、《詩刊》、《星星詩刊》、《詩潮》、《青年詩人》、《詩神》、《詩選刊》以及各種綜合性文學刊物上發表詩作,組織過詩社,並親自參與了20世紀80年代初「第三代」或「新生代」詩潮的發軔。1985年5月與好友蘇歷銘的詩歌合集《白沙島》在北京出版社出版。留美之後,也多次在電視台、電台、網站、期刊、雜誌上發表文章或從事詩歌創作活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中國》(日文版)等曾對其詩其人予以評介。其詩作《沒有實現的預感》、《門》、《迷失的女人》、《草鞋》等被被大量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等編輯出版的《詩選》、《青年愛情詩選》、《中國女青年詩人詩選》、《中國當代大學生散文詩選》等詩的選集。其詩作曾由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翻譯家萊諾爾·梅修譯為英文在美出版。近年又出版了新詩集《來世》等。
陸曉霜(1965—)女,苗族,廣西人。廣西南寧市文聯第一屆簽約作家,原《廣西工人報》記者。主要作品有電影劇本《玩家》,長篇小說《我要離開你》,30集電視連續劇《永遠愛你》等。
阿慧(1965—),女,回族,原名李智慧,1965年生於河南沈丘。創作以散文為主,作品散見《民族文學》《散文百家》《美文》《散文世界》《回族文學》《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等報刊。散文《羊來羊去》獲第四屆全國冰心散文獎,《十一個孩娃一個媽》獲首屆「漂母杯」母愛主題徵文大賽二等獎,《我爸我媽的美麗愛情》獲全國「最浪漫感人愛情徵文」三等獎等。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周口市散文學會副秘書長。
帕蒂古麗(1965—),女,維吾爾族,1965年8月11日出生在新疆沙灣縣老沙灣鎮大梁坡村。浙江作家協會會員。1996年5月至今,在寧波日報報業集團《餘姚日報》工作。1987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先後在《上海文學》、《黃河文學》、《西部》、《民族文學》、《天涯》、《海外文摘》、《散文選刊》、《紅豆》、《散文?海外版》等刊物發表散文作品15萬字,部分作品被《新華文摘》《散文·海外版》等選刊轉載。2008年出版報告文學集《筆蘸姚江》,2010年出版散文集《跟羊兒分享的秘密》,2012年出版散文集《混血的村莊》。1990年報告文學《僅次於上帝的人》獲首屆「開發建設新疆文學獎」一等獎。散文《我們在稻穀上睡了一個冬天》入選《中國散文2012年度佳作》、《2012中國散文年選》。散文《模仿者的生活》獲得2012年《民族文學》年度獎;散文《模仿者的生活》獲得2012年度《散文選刊》華文最佳散文獎。散文《模仿者的生活》獲得2012第四屆在場主義散文獎新銳獎。其散文《模仿者的生活》等作品,被翻譯成維吾爾、哈薩克、蒙古、藏、韓等文字。浙江作家協會會員。
田平(1966—),女,土家族,作家田開林之女,生於湖北恩施,祖籍湖北長陽。1986年畢業於中南民族大學中文系,1998年開始文學創作,在《民族文學》發表中篇小說《冬兒》等數十篇,著有中篇小說集《小城市真是的》、長篇小說《人跡》等,近年創作大量電視劇,有電視劇投拍。系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協文學院第五屆、第六屆合同製作家。現為恩施州作家協會主席。
唯色(1966—),女,藏族,全名為茨仁唯色,又名仁增旺姆。1966年生於拉薩。籍貫為藏東康地德格。曾在今四川康巴藏區及漢地生活、學習二十年。1988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學院漢語文系。1990年春天回到拉薩。目前供職於《西藏文學》編輯部。曾出版詩集《西藏在上》,並獲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阿霞(1966—),女,土族,1966年生於青海湟水之濱。1985年開始發表詩歌、散文作品。詩選集《我的河流》曾獲青海省政府文藝創作獎。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青海省作協主席團成員、青海省詩歌學會副會長。
劉蕭(1966—)女,苗族,1966年7月生,湖南鳳凰縣人。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短篇小說集《憂鬱村落》,長篇紀實文學《挺進美利堅》等。代表作有短篇小說《河的兒子》《鄉嫁》,散文《一生牽掛》等。系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梅卓(1966—),女,藏族,1966年夏天出生於青藏高原,青海化隆人。1986年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歷任《青海湖》編輯,青海省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副主席,青海省文聯委員,全國九屆青聯委員,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青海省作家協會主席,《青海湖》文學月刊主編,一級作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鐘山》、《詩刊》等發表文學作品兩百餘萬字,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太陽部落》、《月亮營地》、《藏地秘史》,中篇小說《佛子》、《青稞地》、《莊園》、《極地》、《月亮下的銅扣腰刀》,散文詩集《梅卓散文詩選》、《土伯特香草》,小說集《人在高處》、《麝香之愛》,散文集《藏地芬芳》、《吉祥玉樹》、《走馬安多》等。作品入選多種選集,《太陽部落》是她的長篇處女作和代表作,曾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及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會新人新作獎、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還曾獲第十屆莊重文文學獎、青海省首屆青年文學獎、青海省第四、五、六屆省政府文學作品優秀獎等多種獎項。同時本人榮獲青海省拔尖人才獎、青海省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李炬(1966—),女,羌族,1966年6月出生,四川省茂汶縣人,1986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大學數學系。著有詩集《夏天的速度》等作品,曾獲四川省第五屆少數民族文學獎。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瑪爾簡(1966—),女,裕固族,筆名瑪爾簡,1966年11月生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甘肅省張掖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現為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文聯常務副主席、文藝刊物《牧笛》雜誌主編。1989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先後在中國《文藝報》、《民族文學》、《詩刊》、《中國民族》、《飛天》、《青海湖》、《西北軍事文學》、《新一代》、《甘肅日報》、《旅遊天地》、《旅遊博覽》、《新疆文史報》、《駝鈴》、《中國科學時報》等報刊雜誌發表散文、散文詩、詩歌、歌詞、小說及人物傳記500多(篇)首,作品入選多種選本。出版有散文集《我的家園》、詩歌集《寂遠的牧歌》、小說集《海子湖邊沙棗情》。其中散文集《我的家園》曾獲甘肅省第五屆少數民族文學獎二等獎。另獲「金張掖文藝獎」等獎項。
馮俐(1966—),女,回族,出生於江蘇徐州。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電視劇劇本《影后胡蝶》《北京夏天》《家有小丑》等十多部共百餘集,中短篇小說及散文《走進外界的世界》《夢兒》等百餘篇,還有話劇兩部及廣播劇、舞台小品等多種。話劇劇本《高山巨人》獲義大利「皮蘭·德婁獎」,《人跟人不一樣》獲第四屆「烏金獎」一等獎,微型音樂劇《天長地久》獲1997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春蘭杯」一等獎,《新龜兔賽跑》獲199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非常可樂杯」二等獎,電視連續劇劇本《家有小丑》獲中國第十八屆電視劇「飛天獎」三等獎,廣播劇劇本《油燈下的報告》獲1996年「政府獎」三等獎,電視短劇《性本善良》獲第九屆北京電視藝術「春燕獎」最佳短劇獎,喜劇小品《錦囊妙計》獲陝西省第五屆喜劇小品大獎賽專業組一等獎。
袁智中(1967—),女,佤族,1967年出生於雲南省滄源縣。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1989年畢業於雲南民族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1990年開始文學創作。曾於《臨滄日報》從事新聞工作多年。1991年在《邊疆文學》發表小說處女作《那個沒有人的地方》。此後相繼創作發表了《最後一封情書》、《女人心》、《木鼓魂》、《夫妻之間、《守護愛情》等以反映女性生活為主的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跨世紀農耕》以及《掛在崖壁上的文化》、《失落的木鼓》、《牛的葬禮》等文化散文。近年來還先後寫作了《佤族婚姻的演變歷程》、《佤族木鼓舞溯源》、《佤族節日中的文化內涵》等10多篇民族文化理論研究方面的論文。1997年,其短篇小說《最後一封情書》榮獲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新人新作獎,成為了繼董秀英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佤族作家。著有小說集《最後的魔巴》、報告文學集《遠古部落的訪問》等。2008年報告文學集《遠古部落的訪問》獲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彭愫英(1967—),女,白族,曾用筆名霞衣。1967年12月生,雲南省怒江人。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怒江州作家協會理事。出版有遊記散文集《鹽馬古道》、《蘭馨一瓣為你開》,長篇小說《棗紅》,中短篇小說集《古道碎花》等。曾獲怒江州文藝創作獎。
羅曉燕(1967—),女,土家族,又名雨燕,湖北利川人。大專文化。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恩施州作家協會理事,利川市文聯副主席。現任職於湖北省利川市委宣傳部。198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文學作品與新聞作品近百萬字。曾出版散文集《孤獨的感覺》(2011年)、長篇小說《這方涼水長青苔》等作品。
白瑪娜珍(1967—),女,藏族,1967年生於拉薩。畢業於北京中國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國新聞學院,結業於北京廣播學院、北京魯迅文學院等。曾在《天涯》、《芳草》、《散文·海外版》、《散文月刊》、《西藏文學》、《民族文學》、《青春》、《詩選刊》等雜誌發表詩歌、散文及短篇小說。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藏作家協會副主席,《西藏文學》編輯,國家二級作家。曾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有個人詩集《在心靈的天際》,西藏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生命的顏色》,長篇小說《拉薩紅塵》;中國作家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復活的度母》。另有隨筆集《西藏的月光》。散文《請伸開手臂》榮獲《散文》和《散文百家》頒發的中華精短散文大賽優秀獎,獲得西藏作協頒發的「西藏文學十年成就獎」;長篇小說《拉薩紅塵》獲得中國第三屆女性文學獎「萊蒂菲杯」入圍獎;長篇小說《復活的度母》獲得西藏第五屆珠穆朗瑪文學藝術基金長篇小說銅獎。
王華(1968—),女,仡佬族,,貴州道真人。魯迅文學院第七屆青年作家班學員,貴州文學院專業作家。現為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副主席。2001年開始發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在《當代》、《人民文學》、《中國作家》、《山花》等期刊發表作品200餘萬字。著有長篇小說《橋溪庄》、《儺賜》、《家園》,小說集《天上沒有雲朵》,多數作品被《小說選刊》、《新華文摘》、《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等選刊和各種年度選本轉載。長篇小說《雪豆》(《橋溪庄》改名出版)獲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橋溪庄》獲《當代》文學拉力賽冠軍、貴州省政府文藝獎一等獎,中篇小說《紫色泥偶》獲鄂爾多斯文學獎。
薛 梅(1968—),女,滿族,河北承德人。文學碩士、國內訪問學者、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民族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教授。作品散見於《詩林》《詩歌月刊》《文藝報》《人民日報》等。出版《承德詩歌簡論》(獨著)、《中國網路詩歌前沿佳作品賞·下》(合著)、《中國現當代文學精品解讀》(上下冊)(合著)、《承德滿族》(合著)等。
孟暉(1968—),女,1968年生於北京,達斡爾族。1987年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本科學習,1990年肄業;1990年—1993年至法國留學;1994年—1998年在北京藝術博物館保管陳列部工作;曾在北京三聯書店做編輯工作,現為自由撰稿人。作品有長篇小說《盂蘭變》、隨筆集《維納斯的明鏡》、《潘金蓮的髮型》、《花間十六聲》、《畫堂香事》、《貴妃的紅汗》及學術作品《中原女子服飾史稿》、譯作《西方古董欣賞》(與人合譯)等。長篇小說《盂蘭變》獲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蘇莉(1968—),女,達斡爾族,1968年出生於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在二姐蘇華(著名達斡爾族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影響下開始文學創作。1987年6月她以為二姐照看不滿周歲女兒的保姆身份,前往鄂倫春族自治旗參加筆會,筆會結束前夕,在二姐的慫恿下,她拿出了早已寫好的短篇小說《紅鳥》怯生生地交給了編輯老師。出人意料的是那次筆會只有她這位「編外」人員的作品被《上海文學》選中,小說《紅鳥》發表後榮獲了自治區第三屆「索龍嘎」文學獎。1988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第二期作家班。1990年加入內蒙古自治區作家協會。1991年南京大學第二期作家班畢業後,蘇莉致力於散文創作,作品散見於《美文》、《青春》、《山西文學》、《天涯》、《天津文學》、《東海》等刊物,並有多篇優秀作品入選多種散文權威選本,如《1991散文年鑒》、《生命的眼光》、《個人的活著》等,《文藝報》、《內蒙古日報》、《南方文壇》等刊也多次發表對其作品的評論。蘇莉的散文《早春紀事》曾獲《美文》雜誌徵文獎;散文集《舊屋》獲全國第七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因創作實績突出2002年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屆「索龍嘎」文學特別榮譽獎及2003年通遼市第六屆「科爾沁」文藝特別大獎。蘇莉現在通遼市文化局創編室從事專業創作,系全國九屆青聯委員、內蒙古青聯常委、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通遼市二屆政協委員。蘇雅、蘇華、蘇莉系達斡爾族作家三姐妹。
王俏梅(1968—),女,回族,1968年7月生,大學學歷。現任齊齊哈爾市博物館工會主席,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齊齊哈爾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王俏梅以散文創作為主,1992年開始發表作品,有近百篇散文見於各級各類報刊。多次在《齊齊哈爾日報》、《鶴城晚報》開設專欄,多次在省、市級徵文活動中獲獎。鑒於其在創作中取得的成就, 2002年,齊齊哈爾市文聯、市作家協會及《齊齊哈爾日報》為其舉辦了作品研討會,2005年,黑龍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她與趙欣郁合著的散文集《好好藏著》;2007年,先後兩次在《民族文學》上發表散文三篇;同年,《好好藏著》獲得省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獎三等獎。2008年,她與趙欣郁共同創作了系列散文《話說鶴城》在《鶴城晚報》連載。
石繼麗(1968—),女,苗族,湖南沅陵縣人。1990年畢業於中南民族大學外語系英語本科專業,同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歷任湖南張家界市婦女聯合會副主席,張家界市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家界文聯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作家。出版散文集《跟往事乾杯》,中短篇小說集《清清的五溪水》《狗尾巴草上的青春》《庸城筆跡》,詩集《我是一片飄零的葉兒》等。
鮑金枝(1968—),女,苗族,貴州天柱縣人。童年時代患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癱瘓,從小不能上學,靠姐姐教她讀書識字長大。1991年12月遠嫁湖北大冶市。1998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從事中短篇小說以及長篇小說創作。鮑金枝在艱苦的環境下在輪椅上堅持文學創作,被評為大冶市「十大自強模範」,譽為大冶的「張海迪」。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辛酸的故事》《新娘淚》,中篇小說《防線》等。
薩黛特(1968—),女,柯爾克孜族,原名薩黛特·加馬力。1968年11月28日出生於新疆阿克蘇地區一個幹部家庭。1977年考入阿克蘇地區文工團成為舞蹈小學員,由於從小體弱多病,後痴迷於大提琴。1978年小小年紀遠赴西安陝西樂團學習大提琴演奏,被保送到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學習大提琴專業,於1981年考入西北民族學院預科,1982年轉入藝術系大提琴專業。1986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藝術系大提琴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現為中國大提琴家協會會員、新疆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12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上世紀80年代以來發表詩歌作品數百首,並有作品譯成柯、維、哈、俄等文字。在《飛天》、《西部交響曲》、《民族文學》、《羌族文學》、《邊疆文學》、《時代文學》《詩刊》、《新疆新時期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詩歌卷》、《綠風》《詩人》、《民族作家》、《中國西部》、《西域文化》、《西域文化》、《人民日報》、《甘肅日報》、《新疆日報》、《馬頭琴報》、《克孜勒蘇報》、《吉爾吉斯報》等國內外報刊發表了300多首詩歌作品。1999年出版了個人詩集《尋覓》。作品入選《新中國成立60周年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詩歌卷)》《西部交響曲》《老榆樹下的風景》《大地向西》等各類詩歌從書中。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曾用十四種語言向國內外介紹其詩作。
1991年,在《民族文學》發表的《在庫爾勒草原》被中國作家協會評為優秀作品;作品《柯爾克孜的男人們》1988年獲新疆青年首屆 「作家搖籃」詩歌大賽優秀獎;《祈禱者》1989年在《民族作家》新星徵文大賽中獲詩歌二等獎。作品《誰向我吹來牧笛》獲民族文學1999年建國五十周年徵文優秀作品獎。
金點順(1968—),女,朝鮮族,1968年生於吉林省敦化市,畢業於延邊大學朝鮮語系,現為延吉市十中教師。已出版散文集《偷圍牆外的花》等。曾獲尹東柱文學獎散文大獎、中國朝鮮族散文文學獎等獎項。延邊作家協會會員。
托乎提汗·吾肉孜(1968—1990),女,柯爾克孜族,又名阿爾曼諾娃,新疆烏恰縣人。一生中出左了50餘首詩歌、十餘部短篇小說、3部中篇小說,並有作品集出版。短篇小說《悲涼的心》於1989年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二等獎。
古麗娜爾·胡安別爾克(1969—),女,哈薩克族,生於1969年,出版有詩集《良心》、《火星》等,新疆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哈薩克文化協會常務理事。
鐵梅(1969—),女,有滿族血統。1969年出生於黑龍江,1994年流浪到新疆。現居烏魯木齊。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和遼寧文學院作家班,曾就學於北京大學。從事新聞工作10年。「將鄉音帶到流浪地,在放牧心靈的生活現場,你用雕塑身體的泥土和瘋狂的記憶鑄造你的詩歌軌跡」。自1990年起發表過百餘首詩作,詩作散見於《詩刊》《詩選刊》《星星》《詩歌報月刊》《紅岩》《中國詩壇》《詩神》《詩潮》《詩林》以及港台《創世紀》《詩雙月刊》等雜誌,詩作曾入選《2000年中國最佳詩歌》、《最新當代大學生詩選——紅鑰匙以愛情的名義——中國當代女詩人100家》等書籍。出版有詩集《果實與野獸》。得全國詩歌獎若干。
禾素(1969—),女,傣族,本名方思人,1969年生於雲南芒市。2005年開始文學創作,以散文創作為主,其中《消逝的馬纓花》獲「中國當代散文獎」,《讓生命不再沉重》獲「盛世民族情」有獎徵文活動優秀散文獎。
馬麗芳 女,回族,20世紀60年代生,雲南普洱人。1988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在《邊疆文學》、《民族文學》、《星星詩刊》、《詩林》、《詩刊》、《十月》和台灣《創世紀詩刊》、《世界詩葉》、《笠詩刊》以及美國的《新大陸詩刊、菲律賓的《萬象詩刊》,泰國、馬來西亞的報紙副刊發表詩作500餘首。其中大型組詩《龍的妹妹》(共111首)前8首1994年6月發表於《星星詩刊》,並被評為最佳作品。著有詩集《南國女兒的夢》、《窗外已是春天》、《歲月的變奏》和《紙房間》等。現為思茅某學校教師。
祖兒(Jewel) 女,滿族,60年代初出生,本名祖艷鳳,筆名鐵錚、祖兒等。曾就讀於延邊大學,東北師大,吉林大學,曾做過敦化實驗中學和延邊二中語文教師,現從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吉林省散文學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延邊作家協會會員。8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在國內外報刊雜誌上發表小說、散文、詩歌若干篇(部),獲過國省州多項文學創作獎。出版有散文集《魚樣年華》、《疏簾漫卷》等,部分作品被譯成俄文,韓文發表,在韓國出版詩文合集《做夢的釘子》、《愛之橋》。
金仁順(1970—),女,朝鮮族,吉林省白山人,1970年出生,1995年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戲劇系。1995—2003年任《春風》文學月刊文學編輯,副編審,2004年至今任長春市文聯專業作家。現就職於長春某雜誌社。全國青聯委員,吉林省青聯副主席。1996年開始發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愛情冷氣流》、《月光啊月光》、《彼此》、《玻璃咖啡館》,散文集《彷彿一場白日夢》、《美人有毒》,影視作品集《綠茶》、《媽媽的醬湯館》等。電影《綠茶》原著、編劇,電影《時尚先生》編劇,舞台劇《他人》、《力》編劇。迄今為止已完成小說、散文約一百萬字。部分作品被翻譯成日文、英文、德文、韓文。其中小說《水邊的阿狄麗雅》2002年獲首屆吉林文學獎,話劇《他人》2004年獲全國第八屆戲劇節劇目獎,個人2004年獲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獎,2005年獲長春首屆文學獎金獎。2008年小說《彼此》獲「春申原創文學作品獎」、小說《松樹鎮》獲得小說選刊雙年獎。還曾獲莊重文文學獎、春申原創文學獎等獎項。2012年長篇小說《春香》榮獲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謳陽北方(1970—),女,回族,原名姬淑喆。河北黃驊人。1991年畢業於滄州師專中文系。現為河北文學院合同製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04年被錄為魯迅文學院第四屆少數民族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大學期間開始發表詩歌,有詩作400多首刊發於《詩刊》、《星星》、《詩選刊》、《詩歌月刊》、《中西詩歌》等國內外多家詩歌專刊,並選入多種選本。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天鵝的情歌》,長篇小說《無人處落下淚雨》,中短篇小說集《桃花盛開》等。《風中蘆葦》獲第十屆河北省文藝振興獎、2002年度十佳作品獎、「全國青年文學大賽」優秀小說獎,《無人處落下淚雨》獲河北作協2006年度十佳作品獎,《天鵝的情歌》三次獲全國性詩賽大獎。
阿拉旦·淖爾(1970—),女,裕固族,20世紀70年代生於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魯迅文學院第四屆少數民族高級作家班學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文學院榮譽作家,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理事。發表了《薩日朗》、《江格爾》、《葉爾江》、《青草地》等散文作品,作品在《新華文摘》、《作家文摘》、《青年文摘》、《讀者》、《南方周末》、《作品與爭鳴》、《中華文學選刊》、《散文·海外版》等多家刊物轉載,併入選年度散文排行榜及多種選本。出版散文集《薩日朗》,曾獲第二屆冰心散文獎,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廣東省全國青年女作家散文大賽一等獎,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新人創作獎,甘肅第四屆敦煌文藝一等獎,首屆黃河文學獎等。其中敘事散文《薩日朗》已應邀簽約改編為電影劇本。
嚴英秀(1970—),女,藏族,1970年11月生,甘肅省舟曲縣人。曾以「菂兒」為筆名發表詩歌散文百餘篇,近年來主要從事文學評論和小說創作。在《文藝爭鳴》、《文學自由談》、《南方文壇》等刊物上發表評論30餘萬字,在《中國作家》、《民族文學》、《青年文學》等刊物上發表多部中篇小說。《紙飛機》等多部中篇小說被《小說選刊》等刊轉載。現任教於甘肅聯合大學人文學院。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理事。
艾傈木諾(1970—),原名唐潔,女,德昂族,1970年出生。1988年開始文學創作,有詩歌、散文發表於《邊疆文學》、《中國民族報》、《文藝報》、《民族文學》、《詩刊》、《詩歌月刊》等。出版詩集《以我命名》。2008年獲全國第九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二期少數民族作家高研班學員。
雷耀瓊(1970—),女,羌族,筆名雷子。四川汶川人。大學文化。1989年至今,任四川阿壩州茂縣財政局科員。四川省茂縣文聯、作協主席,縣羌族文學社秘書長。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雪灼》。作品曾獲1998年阿壩州首屆電信杯文學大賽詩歌一等獎,2003年四川省首屆冰雪瀑節文學大賽詩歌一等獎,2003年阿壩州首屆金葉杯文學大賽詩歌二等獎,2008年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平原(1970—),女,回族,曾用筆名木妮,1970年生。1992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系。1999年發表小說處女作。2004年就讀於魯迅文學院全國少數民族作家研修班。已在《十月》、《中國作家》、《青年文學》、《朔方》、《佛山文藝》、《香港文學》等雜誌發表小說約二十萬字。2008年出版短篇小說集《鏡子裡面的舞蹈》。現為銀川市作協副主席、寧夏文學院簽約作家、《黃河文學》簽約作家。
娜仁琪琪格(1971—)女,蒙古族,本名席奎芳1971年代生於遼寧朝陽,現居北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在《人民文學》《詩刊》《詩歌月刊》《詩選刊》《星星》《詩潮》《詩林》《北京文學》《青年文學》《十月》等發表作品,入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最佳詩歌》《中國詩歌精選》《中國年度詩歌》《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年度選》《中國詩歌排行榜》《中國年度優秀詩歌》《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詩歌》《中國新詩年鑒》《中國最佳兒童散文和詩歌》《中國兒童文學年選》《中國初中生閱讀年選》《世界華語文學作品精選》等年選及《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女詩人詩選》《21世紀詩歌排行榜》《新世紀中國詩典》等多種選本。詩集《在時光的鱗片上》入選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2010年卷。參加詩刊社第22屆「青春詩會」。
阿舍(1971—)女,維吾爾族,1971年生於新疆尉犁。作品散見於《青年文學》、《朔方》、《黃河文學》、《西湖》、《大家》、《百花洲》等刊。現居銀川,寧夏作家協會會員。
尼瑪潘多(1971—),女,藏族,1971年生,1992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散見於《民族文學》、《文藝報》、《西藏文學》等報刊。著有散文集《雲中錦書》(合著)、長篇小說《紫青稞》。有作品選入《<民族文學>30周年精品選》等選本。
蘇蘭朵(1971—),女,滿族,1971年出生於吉林松原,2005年開始詩歌、散文創作,2009年開始小說創作,作品散見於《美文》、《詩刊》、《民族文學》等雜誌。有中短篇作品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等雜誌轉載。曾獲第五屆遼寧文學獎詩歌獎、第六屆遼寧文學獎散文獎、第七屆遼寧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出版有詩集《碎·碎金》、散文集《曳航船》、長篇小說《聲色》。現供職於鞍山廣播電視台。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協理事、簽約作家。
聶惠霞(女,1972—)當代苗族優秀的女作家。筆名天藍。湖南懷化人。大專學歷。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現居廣東珠海市。1996年開始中、短篇小說創作。1996年首部中篇小說《天堂里沒有你的位置》發表於《中國鐵路文學》。自此,中、短篇小說創作進入一個豐產時期,先後在《人民文學》《上海文學》《作品》等國內有影響的文學雜誌發表中篇小說《破網》、《綠肥紅瘦》、《炒你沒商量》(此小說被《澳門日報》轉載)、《陰謀兌現》、《都市漂泊者》、《海上花》、《網路貓》、《有一種土匪很美麗》、《幸福說來就來》、《蠱女》等作品。已出版小說集《魅惑》、《魔幻香薰》、《天堂里沒有你的位置》三本文學作品集。現完成長篇小說《香誘》(15萬字);散文隨筆集《好女孩愛別人,壞女孩有人愛》(10萬字);《性感味道》(15萬字)。2000年獲國家文化部與魯迅文學院聯手舉辦「新世紀曙光行」散文大賽一等獎;2003年,廣東省作協舉辦「全國女作家短篇小說大賽」,其作品《幸福說來就來》獲得好評。2005年,中短篇小說集《天堂里沒有你的位置》獲廣東新人新作入圍作品。
格央(1972—),女,藏族。大學學歷。1996—1997年在北京魯迅文學院學習。1994年後在西藏自治區氣象台工作。1996年開始發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主要作品有《小鎮故事》、《一個老尼的自述》、《夢開始的地方》、《夢在天空流浪》、《讓愛慢慢永恆》、《靈魂穿洞》、《天意指引》、《天葬師》、《人物專訪——廖勤》、《鐵匠的女兒》、《女降神者》、長篇小說《西藏情人》,作品集《西藏的女兒》。《小鎮故事》獲首屆新世紀文學獎漢文獎,另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研究新人獎,春天文學獎入圍獎,作品入選《聆聽西藏——以小說的方式》、《瑪尼石藏地文叢——散文卷》、《瑪尼石藏地文叢——中篇小說卷》、《瑪尼石藏地文叢——短篇小說卷》等文選中。
沈明珠(1972—),女,朝鮮族,1972年生,記者,發表詩歌散文等數百篇,出版詩集《昨夜飄花香》,並多次獲獎。
李夢薇(1972—),女,拉祜族,1972年生,1991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有小說《第十三號病房》、《紅欲》,散文《風雨中的思索》、《獵虎的民族》,報告文學《大山的脊樑》、《為邊疆保平安》等。散文《我的故鄉》獲全國55個少數民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城裡六十周年「祖國頌」有獎徵文優秀獎。
夏雨 (1972—),女,滿族,原名李艷傑。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遼寧阜新人。1992年畢業於瀋陽電力專科學校。1992年參加工作,歷任遼寧清河電力檢修公司職工,鐵嶺市清河區作協副主席,鐵嶺市清河區政協委員,現任鐵嶺市作協副主席。2003年開始發表作品,先後在《詩刊》、《星星詩刊》《詩選刊》等發表大量詩歌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夏之書》、《平衡術》、《處境》(合集),組詩《我和小鎮》、《天空下》、《在小鎮》、《小鎮之憶》,詩歌《一個人的小鎮》等。2008年組詩《突如其來的幸福》獲《詩歌月刊》徵文優秀獎,2003年散文《清河之戀》獲遼寧省散文比賽奔馬獎。2007年組詩《要一隻好聽的曲子》獲天津市第十六屆文化杯全國詩歌比賽二等獎。2006年獲《女子詩報》全國年度女詩人提名獎,2008年獲遼寧省鐵嶺市首屆傑出青年藝術家獎。
岳霞麗(1972—),女,彝族,1972年12月生,雲南彌勒人,工作於開遠市解華集團公司。現為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雲南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紅河州作協會員。1992年開始文學創作。有小說、散文、詩歌等發表。1995年作品入選開遠市地區文學作品選集《心靈的彩虹》,2001年評論《紅河彝族文學的現狀及思考》登載於《紅河彝學研究》。2003年4月散文詩《寄給遠山》獲《開遠日報》稅收徵文一等獎。2003年8月在開遠市宣傳部主辦的「紅河行電視詩歌散文創作」比賽中,散文《小巷歲月》獲優秀獎,由開遠市電視台拍攝成電視散文,在紅河州電視台播出。2004年散文《走近綠水河》亦被箇舊市電視台拍攝成電視散文於箇舊電視台播出。散文《愛如琥珀》入選雲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當代一組作家作品選》。2000年二十餘篇作品呢收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紅河彝族文學叢書》之女作家合集《布穀聲聲》。
楊瑛(1973—),女,蒙古族,1973年出生於內蒙古巴林右旗,祖籍遼寧省瀋陽市。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曾在《散文》、《美文》、《散文選刊》、《民族文學》、《黃河文學》、《中華散文》、《文藝報》、美國《僑報》、《亞美時報》等國內外40多家報刊發表文學作品。2003年,以網名「動態童話」在「榕樹下」網站發表散文《螞蟻的選擇》,受到讀者熱評,引起出版社的關注並邀稿,繼而於2004年4月由現代出版社出版《城市森林的等待》一書。該書被中國國家圖書館等100多家圖書館館藏,大陸版遠銷港台地區和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一花一世界》。其中,散文《似水流年》、《與書俱老》等入選新課標語文讀本等選本。散文《春光里的老人》榮登2010年中國散文排行榜。散文《繁華,不過是一掬細沙》獲內蒙古文學最高獎「索龍嘎」文學獎。
寧楚格(1973—),女,滿族,本名楚歌。1973年生於北京。喜歡寫作,現為自由職業者。
達拉(1973—),女,達斡爾族,本名娜恩達拉,1973年生於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作品散見於《民族文學》、《青年作家》、《芳草》等報刊。著有小說《白手帕紅了》、《冷河》、《嘴銜的傳說》等。其中小說《等待被贖的黑羊》被改編成電影《哈布庫的羔羊》。系魯迅文學院第十二期少數民族作家高研班學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
羅蘭(1973—),女,苗族,原名羅冰香,湖南會同縣人。現旅居北京。自幼患小兒麻痹症導致肢殘,高中時被迫停學。做過教師、會計、縫紉。後於湖南嶽陽市科技進修大學中專部畢業。1990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城市的聲音》(2004年出版)《指尖上的舞蹈》(獲搜狐文學原創優秀獎);散文《在候車室》《超越距離》《一根拐杖支撐女孩的夢》等。
龍艷(1974—),女,苗族,筆名龍硯、冰凌,貴州施秉縣人。198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至今已在《民族文學》、《中國民族報》、《山花》、《黔東南日報》等報刊雜誌發表小說、散文100多篇。著有散文集《回鄉下老家》。系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貴州黔東南自治州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楊彥華(1974—),女,苗族,湖北恩施市人。1994年考入湖北大學中文系,1998年大學本科畢業;2003年再次考入湖北大學攻讀文學碩士研究生,2006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山日報》記者。著有短篇小說《嫁接愛情》,中篇小說《女神之死》、《天堂鳥》等。
馬璇(1974—),女,回族,出生於雲南昆明,祖籍安徽合肥。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作文集《青春的夢》,童話集《美麗的花環》、《聰明的小白兔》,作品集《小作家馬璇的作品及評析》,另外在省內外上百家報刊發表了《兩隻小燕子》《狗的悲劇》《驕傲的眼睛》《最珍貴的禮物》《甜甜的蜂蜜》《選代表》《這是為什麼》《我也要作敘片奧》等童話、散文、小說、寓言、詩歌、作文300餘篇(首)。其作品曾獲《少年報》《少年文藝》《中學生閱讀》《紅蕾》《童話報》好作品獎及全國、雲南省、昆明市中學生作文競賽獎。
蕭虹(1979—),女,苗族,湖南沅陵縣人。1997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2001年大學本科畢業。現為自由撰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意外》《偷情》《雙喜臨門》;長篇小說《告別無恥歲月》《美蛇》《北京樂園》《絕唱》等。
段海珍(1974—),女,彝族,生於1974年,雲南姚安人。19雖開始發飆作品,先後有百餘篇作品在《邊疆文學》、《金沙江文藝》等刊物發表。已出版小說集《鬼蝴蝶》、散文集《到梅葛的故鄉去》等。系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鍾紅英(1974—),女,畲族,福建上杭人。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現供職於福建省文聯。創作散文、評論60餘萬字。專著《宋省予圖傳》(作家出版社)獲福建省優秀文學作品獎,專著《南山畲韻》由中國人口出版社出版。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藝術評論委員會委員。文學創作二級(副高)。魯迅文學院第十七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
阿依努爾·毛吾力提(1974—),女,哈薩克族,筆名啞歌。新疆大學民俗學專業碩士,魯迅文學院第十六屆少數民族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七十年代生於烏魯木齊市,童年生活於烏魯木齊南郊紅柳泉。詩作收入《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女詩人詩選》《大地向西》《哈薩克中
青年詩人作品選》等選本。現居新疆烏魯木齊市,主要從事漢語文學創作及哈薩克語文學作品的漢譯工作。
楊玉梅(1974—),女,侗族,1974年生於湖南省通道縣,文學博士,現為《民族文學》雜誌社編輯,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青年評論家。
李俊玲(1974—),女,布朗族,1974年生,現就職於雲南省施甸縣文化館。2000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詩歌、散文、小品60餘篇(首)。方言小品《記者來訪布朗山》在第二屆「中華頌」全國小品小戲大賽中獲三等獎。
朱香淑(1975—),女,朝鮮族,1975年生,小學教師,已發表散文、詩歌百餘篇。
朴草蘭(1975—),女,朝鮮族,1975年生,吉林省龍井市開山屯人。已發表中短篇小說二十餘篇、長篇小說一部,曾獲延邊「華林文學獎」等獎項。
黃芳(1975—),女,壯族,1975年生於廣西貴港,出版有詩集《是藍,是一切》,曾參加第二十六屆「青春詩會」
許雪萍(1976—),女,壯族,1976年生。組詩在《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民族文學》、《青年文學》、《廣西文學》等刊物發表,詩歌入選中國年度詩歌最佳選本及《新世紀五年詩選》、《青年文摘》等,曾獲廣西青年文學獎、廣西少數民族花山創作文藝獎。魯迅文學院第十一屆高級研討班學員。
肖勤(1976—),女,仡佬族,1976年生,貴州遵義人。魯迅文學院第十二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貴州省文學院簽約作家貴州省宣傳文化系統第三批「四個一批」人才。現就職於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任湄潭縣人民政府縣長。多部小說刊發於《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十月》、《民族文學》、《山花》、《貴州作家》等。代表作有中篇小說《暖》、《我叫瑪麗蓮》、《潘朵拉》,短篇小說《霜晨月》、《丹砂的味道》等。多篇小說詩歌散文作品入選各類年度選本。中短篇小說集《丹砂》入選2011年度《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叢書》。小說曾獲第二屆「茅台杯」 《小說選刊》年度大獎,2010年《民族文學》年度小說大獎。 2012年中短篇小說集《丹砂》獲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和曉梅(1976—),女,納西族,1998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同年就職於雲南麗江市一中,從事教師職業。大學期間開始文學創作,現已有多篇小說發表,其中篇小說《深深古井巷》和《女人是「蜜」》被《小說選刊》轉載,《深深古井巷》還入選了《中國2000年度最佳小說中篇卷》。曾獲2004年「春天文學獎」提名獎;多次獲雲南省「邊疆文學獎」。現為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左中美(1976—),女,彝族,1976年生於雲南漾濞,現在雲南省大理州漾濞縣文聯工作。出版有散文集《不見秋天》等。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大理州作家協會理事。
南澤仁(1977—),女,藏族,1977年生,四川九龍縣人。《甘孜日報》社記者,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2008年開始文學創作,作品散見《四川文學》等刊。
德純燕(1977—),女,鄂溫克族,1977年生於內蒙古,黑龍江大學英語專業畢業。2009年進入輪訓文學院第十二期少數民族作家高級研修班學習。先後在《芳草》、《民族文學》、《西湖》、《時代文學》、《西藏文學》、《草原》、《駿馬》等雜誌發表小說作品。現居北京。
熱沙來提·買爾旦(1977—),女,維吾爾族,女,1977年出生於新疆哈密,1995年開始創作,2007年畢業於新疆大學人文學院維吾爾現當代文學碩士研究生,現在在新疆且末縣任教。
朗妹喊(1977—),女,傣族,傣族,1977年生於雲南德宏,現就職於德宏州文聯《勇罕》傣文編輯部,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
查文瑾(1978—),女,回族,筆名吟秋,1978年生。1997年開始文學創作,作品入選《寧夏文學作品精選》、《寧夏青年作家作品精選》等。現為寧夏作家協會會員。
何思源(1978一),女,京族,廣西寧明人,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語言研究所講師,博士。
陶麗群(1979—),女,壯族,1979年出生於廣西田陽。曾在邊境小鎮當過中學英語教師,應聘過記者、秘書等職業。2005年開始小說創作,有小說、散文小小說發表在《民族文學》、《廣西文學》、《北京文學》等文學期刊,有散文轉載於《散文選刊》、《青年文摘》、《讀者》等。出版有小說集《一個夜晚》。魯迅文學院第十五屆高研班學員。曾獲第三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花山獎,第五屆廣西青年文學獎。2009年發表在《民族文學》的小說《起舞的蝴蝶》被改編成同名電影。
金錦姬(1979—),女,朝鮮族,1979年出生,自由撰稿人,魯迅文學院第13期學員,發表《混球兒》、《黃沙飛揚的冬日》等短篇小說,並多次獲獎。
柴棚 女,侗族。70後,出生於湖南古鎮黔城。有作品在《中國詩歌》《詩刊》《民族文學》《星星詩刊》《詩歌月刊》《詩選刊》《綠風》《詩潮》《詩林》《西北軍事文學》《文學界》《安徽文學》等文學刊物發表。併入選詩歌年鑒多種選本。
龍仙艷(1981—),女,苗族,貴州松桃縣人。2007年以論文《苗族女性婚戀的美學審視》獲貴州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現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系貴州省寫作學會會員。在《綠風》《民族文學》等刊物發表詩歌《啼血杜鵑(外一首)》《趕邊邊場(外二首)》等;2007年出版詩集《鬧市裡的白玉蘭》。著有論文《從難題求婚透視苗族女性的婚戀觀》等多篇。
宋春華(197 —),女,苗族,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生於湘西盤瓠故園———沅水中游西岸瀘溪縣辛女岩下的辛女潭村。現為北京《意林》雜誌少年版執行主編。先後在《貴州工人報》、《貴州民族報》、《散文詩》、貴州《苗嶺文學》、《湖南作家》、《鹿鳴》、《牡丹》、《黃河》等文學雜誌發表《人狼傳說》、《同居時代》、《修鞋攤》等中短篇小說與散文若干部(篇)。她創作的中篇小說《城市符號》在《民族文學》雜誌上發表後,入選《小說月報》2002年12月優秀選目,榮獲該刊「新人文學獎」。
唐亞瓊 女,藏族,70年代末生於甘肅甘南,作品散見於《詩刊》、《飛天》、《民族文學》、《中國詩歌》等期刊。
舍顰 女,土家族,70年代生於湖北巴東,著有詩歌合集《挑戰者》等。
周靜(1980—),女,蒙古族,1980年生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後旗。內蒙古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曾做過電視台記者、編導、欄目製片人,現為《通遼日報·晨刊》記者。
何延華(1980—),女,藏族,生於1980年2月,甘肅省積石山縣人。從教五年。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畢業,現為蘭州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在讀博士。近年開始文學創作,作品以小說為主,喜古體詩寫作。作品見於《飛天》、《文化博覽》、《小說選刊》等刊物。作品多次被《小說選刊》轉載,併入選由中國作協創研部、《小說選刊》等編選的多個年度選本。獲甘肅省第五屆「少數民族文學獎」一等獎,臨夏回族自治州第一屆「花兒」文學藝術獎一等獎等獎項。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
趙吉雅(1980—),女,蒙古族,別名包茶倫,1980年生於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法律人士。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主攻小說創作。作品散見於《愛人力》《民族文學》等刊物。中篇小說《找個好人嫁了吧》榮獲2008年興安盟第二屆小說徵文大賽一等獎。2012年又獲內蒙古興安盟文學藝術政府獎。
肖仕芬(1981—),女,苗族,筆名(網名)紫丁香、紫雲肖,貴州安順人。貴州省散文學會會員,安順市作家協會會員,紫雲詩詞學會會員,新婉約詩群成員,中國新紀元詩人協會會員。現為貴州省安順市某小學教師。2009年初,開始詩歌創作,作品散見於《民族文學》、《世界詩人》、《黃河詩報》等各種文學刊物及報紙,作品收錄於《中國網路詩歌精選》等選本。出版詩歌合集《十面傾城》。詩觀:與詩對話,給心靈長一雙翅膀。阿娜爾古麗(1981—),女,維吾爾族,筆名水果,1981年出生,新疆鹽湖人。十大80後作家之一。1994年開始發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任中國林業作協副主席、《生態文化》雜誌責任編輯。迄今已在各類刊物發表作品300餘萬字。出版和刊發了中短篇小說集《小縣愚人》、《大山無語》,長篇小說《守林世家》、《吃飽穿暖娶老婆》、《壓寨夫人》、《官場中的女人》等。還在美國、新加坡等國及中國台灣報刊上連續發表小說《魚刺的故事》、《冷梅》、《僵硬的微笑》、《大爺看你不想活了》、《望宣化》等。她的多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其中中篇小說《秋夜星辰》已被改編成電影《莊園軼事》,中篇小說《秋嬋的嫁衣》被改編為30集電視連續劇。特別是她的小說《秋夜星辰》被改編為《莊園秩事》搬上銀幕後,引起較大反響,令觀眾不由得讚歎作者放飛心靈的洒脫和守望精神家園的可貴品質。著名作家畢淑敏看了阿娜爾古麗的《守林世家》後評價說:「太感動了,古麗的作品太讓人感動了!」年輕的維族女作家阿娜爾古麗,她的作品以獨特的西部風情、凝重而富有哲理的文學語言打動了無數讀者。2005年長篇小說《守林世家》在《生態文化》上連載,次年獲「綠我中華」全國徵文大賽一等獎。中篇小說《帽兒》在美國獲「國際文學金手指獎」。
龍仙艷(1981—),女,苗族,貴州松桃縣人。2007年以論文《苗族女性婚戀的美學審視》獲貴州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現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系貴州省寫作學會會員。在《綠風》《民族文學》等刊物發表詩歌《啼血杜鵑(外一首)》《趕邊邊場(外二首)》等;2007年出版詩集《鬧市裡的白玉蘭》。著有論文《從難題求婚透視苗族女性的婚戀觀》等多篇。
魯娟(1982—),女,彝族,彝名阿堵阿喜,1982年5月18日生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系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先後從事過醫學檢驗士、法院書記員等工作,現任共青團雷波縣委副書記。有作品陸續在《詩刊》、《星星》、《詩歌與人》、《詩選刊》、《上海文學》、《詩歌月刊》、《中西詩歌》、等刊物發表,2004年曾獲第二屆「中國民間詩歌新人獎」,作品被譯成英文入選成都首屆「詩歌翻譯展示會」。有作品入選《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女詩人詩選》、《2006-2007中國最佳詩歌》《中國詩庫2007卷》《第三座慕俄格----21世紀彝人詩歌精選》等,出版有詩集《五月的藍》和詩歌紀念冊《禮物》。魯娟詩歌創作成就突出,國內眾多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對其詩歌創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用眼睛和文字抒寫地方的民族風采和民族個性的風情畫史,在詩與現實的關係上,魯娟用心靈記錄精神感受和發現詩歌高貴的品格及優雅的氣質」。青年詩人周星發稱其為「大涼山近10年本土最優秀的年輕女詩人」;詩人、詩歌評論家譚五昌博士評論魯娟的詩歌為:「在新世紀現代漢語詩界的初露鋒芒,無疑在很大程度上為彝族
詩歌贏取了一份新的驕傲和榮譽。」
陳丹玲(1982—),女,土家族,1982年生,貴州省印江自治縣人。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系首屆魯迅文學院西南六省市青年作家班學員。2006年開始,在《山花》、《天涯》、《海燕·都市美文》、《西部散文家》、《貴州作家》、《歲月》等刊物發表散文作品。著有散文集《露水的表情》,有作品入選《2009年度中國精短美文選》等。
陳薩日娜(1982—),女,蒙古族,1982年11月15日生於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現為北方工業大學學生。在校期間曾在區、市級刊物上用蒙語發表第一篇蒙語中篇小說《雪在飛》,後先後用蒙語發表了《草原戀》、《愛在噴香》、《灰姑娘》等中篇小說。
馬金蓮(1982—),女,回族,寧夏西吉縣人,1982年出生。現為寧夏作家協會會員,《黃河文學》簽約作家。2000年開始文學創作,以短篇小說為主。先後在《黃河文學》、《回族文學》、《朔方》、《十月》等刊物發表小說三十餘萬字,《掌燈猴》、《春風》、《老倆口》燈多篇作品多次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選載獲入選全國性年度文學選本。著有中短篇小說集《父親的雪》、《碎媳婦。小說《賽麥的院子》獲2010《民族文學》年度獎。
紅娘子(1982—),女,苗族,原名姚笛,湖南辰溪縣浦市人。21歲到深圳,經歷了打工、自由撰稿、網路寫作到簽約出版社的過程。現居深圳,射手座。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2004年開始文學創作,迄今發表短篇小說《不歸鳥》《戲服》《紅靈》等多篇;出版長篇小說《紅緞》《青絲》《綠門》《橙子》《紫宅》《迷藏》《穿越公主我最大》《烏龍公主私奔記》《七步橋》《補天》《杜若流年》等16多部,散文集、合集7本,總發行量在200萬冊以上,是當前文學作品最暢銷的中國作家之一。特別是「紅娘子七色恐怖小說」,已經成為中國恐怖小說讀者的必讀之物。其中《青絲》入選「2008年十大懸疑小說」,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午夜節目分期播放過「紅娘子七色恐怖小說」的《紅緞》《青絲》《綠門》。部分作品譯成義大利文、韓文等在國外出版,遠銷至義大利、韓國、越南,受到國外讀者的歡迎。其文風詭異,善構思,風格百變,功底紮實,總能讓人驚喜,更因為在驚怵界成績令人矚目,被稱為「驚怵女皇」。21世紀初苗族最優秀的女作家之一。
鮑爾金娜(1984—),女,蒙古族,1984年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成長於瀋陽,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現居北京。第八屆魯迅文學院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紫茗紅菱》等長篇小說,《成人不宜》等散文集,小說散文合集《用野貓一樣漆黑髮亮的眼睛注視人間》。小說和散文作品發表於《人民文學》、《十月》、《作家》等文學雜誌。曾獲第三屆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散文組冠軍;第六屆遼寧文學獎。2012年短篇小說集《摸黑記》獲第二屆朵日納文學獎。著名作家余光中評價她的散文「真誠、大氣、有很好的諧趣」;著名詩人席慕容說她的小說「在幽默中投擲憤怒,在悲憫中保衛正直,才華難得」。
楚辭歌(1986—),女,滿族,1986年生,遼寧撫順人。出版有現代詩集《雲外天風》、舊體詩詞集《洗硯集》。曾任出版社編輯、國學教師,現居湖南祁東萬福寺。
木琮爾(1986—),女,蒙古族,原名陳璐,曾用筆名陳路。1986年出生,南開大學法學院畢業。現就職於北京某機關。曾在《少年文藝》、《冒險大王》、《孩子》、《民族文學》等刊物上發表《雛鳳清聲》《笨鳥的世界》《織夢人》《窄門》《孤兒》等若干作品。著有長篇小說《為天馬行空那些年》、《為誰活著》(與韓靜慧合著)。有作品入選《兒童文學閱讀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發表,並被收入多種文集和選刊。其中短篇小說集《天馬行空那些年》曾獲2012年朵日娜文學新銳獎。
晶達(1986—),女,達斡爾族,1986年生,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畢業。魯迅文學院首屆青年作家英語培訓學員。曾在通遼電視台「都市之窗」欄目工作兩個月。組詩《閏土》曾獲第六屆呼倫貝爾市文學藝術創作政府獎。處女作散文「腳步」發表在《內蒙古日報》2003年8月28日「北國風光」專欄;2008年在《草原》7期發表組詩「潤土」;2009年《民族文學》3期發組詩「海的女兒」;散文「以翱翔的方式訴說」入選《人民文學》、《民族文學》聯合舉辦的「我與奧運」徵文集《我和你》;組詩「潤土」;2009年獲第六屆呼倫貝爾文學「駿馬」獎和中共莫旗委宣傳部同步獎;2011年在《星星》詩刊第十期發表詩歌「我是一顆熟了的核桃(外一首)」;其他作品散見於《內蒙古日報》、《駿馬》、《呼倫貝爾報》、《伊犁晚報》、《鄂倫春》、《納文慕仁》等報刊雜誌。長篇小說《迷之弦之——青刺》於2011年9月30日與北京鳳凰壹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譯林出版社)簽訂商業出書合同。長篇小說《迷之弦之——青刺》於2011年11月11日與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簽署數字版閱書合同。《中國詩歌》2012年3期發表詩歌「瓶子」外一首。《民族文學》2012年4期發表組詩「木偶」。 2012年7月長篇小說《青刺》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李冰(1986—),女,壯族,1986年生於廣西南寧,出版有詩集《一棵白菜的陰謀》等,曾獲第五屆廣西青年文學獎。
薩如拉(1987—),女,蒙古族,1987年生於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作品散見於《花的原野》等。
全春花(1987—),女,朝鮮族,1987年出生,延邊大學2007級朝文系學生。發表過短篇小說《九尾狐外傳》、《紅綠燈》,散文《另類媽媽》、《灰姑娘,平江公主與第三類女性》等作品。
劉靜(1988—),女,瑤族,1988年生於桂林。曾在《散文詩》等刊物上發表作品。
蘇·阿拉騰圖力古爾(1989—),女,蒙古族,1989年冬天生於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現就讀於西北民族大學蒙古語言文化學院。作品散見於《花的原野》、《阿拉騰甘德爾》等。
周燊(1991—),女,滿族,1991年生。90後代表作家。7歲開始寫詩並發表作品,10歲出版詩集《彩色的孩子》,此書獲長白山優秀圖書獎,並有十餘首詩歌被編入小學《語文》教材、新課標小學《語文》讀本《香港小學普通話課本》。13歲出版長篇奇幻小說《多麥家族》,同年8月,此書在台灣地區改名為《尼爾與多麥家族》出版。16歲完成校園青春小說《愛在八點半》。曾在《詩刊》上海《小朋友》香港《大公報》《語文報》《中學生博覽》《中學生閱讀世界》《童話王國》《吉林日報》《長春晚報》《中國童詩》等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或詩歌專版、童話。著有長篇童話奇幻小說《多麥家族》、長篇青春校園小說《愛在八點半》、長篇童話《月亮的鼻子》。《吉林日報》《長春日報》《福州日報》《東亞經貿報》《新文化報》《中學生博覽》《中學生閱讀》吉林人民廣播電台、新浪網等媒體曾多次對她作過專訪和專題報導。曾被評為長春市十佳少年。
蘇笑嫣(1992—),女,蒙古族,生於1992年11月。是作家娜仁琪琪格之女。北京工商大學學生。作品曾在《人民文學》《詩刊》《星星》《詩選刊》《詩歌月刊》《詩林》《詩潮》《青年文學》《民族文學》《上海詩人》《中國詩歌》《中華文學選刊》《美文》《飛天》《廣西文學》等報刊發表。入選《中國詩歌年選》《中國最佳詩歌》《中國詩歌精選》《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詩歌》《中國年度優秀詩歌》《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年度選》《中國兒童文學年選》《中國青春文學精選》《中國最佳兒童散文和詩歌》《中國高校文學作品排行榜》等年選及《盛開·90後天才少年作家作品範本》《橫空出世90後》《閃開,90後來了》等多種選本。《青少年文學殿堂》小說卷主編。著有長篇小說《外省娃娃》,長篇童話《紫貝天葵》,出版有個人文集《藍色的,是海》。獲第六屆「雨花杯」全國十佳文學少年稱號。曾獲《詩選刊》2010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西北軍事文學》2011年度優秀詩人獎、《人民文學》「包商銀行杯」全國高校徵文散文「二等獎」、《詩歌月刊》「霧裡青茶」華語詩歌大賽「二等獎、第四屆(2011年度)張堅詩歌獎新銳獎」等多種獎項。曾代表90後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 小小少年愛文學節目,北京電視台舉辦的「心中的圓明園」大型主題晚會,並朗誦自己創作的詩歌作品。
康琬欣(1994—),女,滿族,1994年生,現就讀於北京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曾在《中華活頁文選》等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
扎西措 ,女,藏族,筆名阿蘭。1999年在《草地雜誌》發表第一篇小說《搖曳的格桑花》,並成為阿壩州作家協會會員。後於《阿壩報》、《草地雜誌》、《羌族文學》、《四川文學》等報刊發表有《野妹》、《新娘饃》、《雲朵上的夢》、《啟明星》、《走進中國最美濕地》等小說、散文、遊記作品。
虹玲( ),女,苗族,雲南紅河州作協會員,代表作有《情殤》《市長紅顏》等,《情殤》曾在新浪讀書網創下連續三天點擊突破百萬點的紀錄,並因此竄紅於各大小讀書網站,作品感動上千萬讀者,成就了其網路金牌作家身份,是異軍突起的少數民族青年女作家。網路當紅作家。
沙·莫日根 女,蒙古族,內蒙古赤峰市人,出版有詩集《美麗的一切源於此》等,2011年獲首屆朵日納文學獎。
桑丹 女,藏族,全名扎西桑丹,生於四川康定。寫作多年,有小說、散文、詩歌散見於《人民文學》、《民族文學》、《詩刊》等。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散文集《幻美之旅》。
馬存梅 女,回族,寧夏同心縣人。2002年開始詩歌創作,作品《塬上情思》、《家》、《回族三原色》、《春天敘事》等散見於各類報刊。
張毅靜 女,蒙古族,70後。魯迅文學院第十四屆高研班學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寧夏作家協會會員,《讀者》簽約作家。迄今在《延河》、《朔方》、《草原》、《青海湖》、《散文選刊》、《民族文學》、《散文》等報刊發表作品100多萬字,有作品入選《當代精短文學作品選》等。出版長篇系列散文《枉凝眉—妙談紅樓人物》。
陳曉燕 女,回族,筆名夢西,寧夏銀川市人。迄今已在《詩刊》、《民族文學》、《朔方》、《黃河文學》等報刊發表詩歌、散文、童話等五百多篇,並多次獲獎。著有兒童文學《寶寶睡前故事》,詩集《西部的太陽》、《靈魂的岸》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閔建嵐 女,景頗族,作品散見於《詩刊》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紀塵 女,瑤族,廣西人。2000年開始文學創作,現供職於廣西賀州文聯。廣西文學院第三屆簽約作家。有作品在《大家》、《鐘山》、《芙蓉》、《中華文學選刊》、《上海文學》、《作品》等刊發表,已出版散文集《喬麗盼行疆記》、《寵物記》《遠方,一無所有,應有盡有》。
馬瑞翎 女,回族,曾用名馬瑞玲,雲南麗江人。2003年離開熟悉的文化環境,到怒江大峽谷工作,開始研究怒江少數民族文學史,並從事文學創作。代表作有小說集《最後的樂園》;長篇小說《怒江往事》等。2010年獲雲南省政府文學基金獎;2011年獲雲南省《百家》文學獎。
夏花 女,蒙古族,本名王昱華。2009年春夏開始詩歌創作,詩作散見於《詩刊》、《青年文學》、《中國詩歌》、等刊物。2009年出版中國詩歌學會系列叢書個人單行本詩集,2010年底出版自繪插圖詩集《夏娃之夏》。現任職於北京電影學院,系北京市青聯委員。
柏樺 女,傣族,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政治系哲學專業。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刊載於《民族文學》雜誌的詩作《夢裡水鄉》在中央電視台首屆電視詩歌散文大賽中獲獎並在中央電視台多次播出。詩歌作品入選《女十人詩》、《五十六顆星座》、《散文詩精選》、《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女詩人詩選》等詩集。
何秀萍 女,壯族,筆名透透,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人。廣西作家協會會員、南寧市作家協會理事。作品發表於《廣西文學》、《紅豆》、《詩歌月刊》、《青春》、《西部散文家》、《安徽文學》、《飛天》、《廣西日報》、《廣西民族報》等報刊雜誌,2006年獲得第四屆廣西青年文學獎散文獎。
潘小樓 女,壯族,80後,廣西百色人,畢業於廣西民族大學中文系,2010年起,先後在《芳草》、《廣西文學》、《紅豆》、《民族文學》上發表《端午》、《秘密渡口》、《罌粟園》、《小滿》。現進修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梁志玲 女,壯族,生於七十年代,廣西崇左縣市人。獲廣西第三、第四、第五屆青年文學獎。廣西作家協會簽約作家。
伊蒙紅木 女,佤族,原名劉玉紅, 20世紀70年代初生於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1995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現供職於《佤山文化》編輯部。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羅榮芬 女,獨龍族,筆名羅孟、阿羅。雲南貢山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1985年至今在雲南省社科院民族學研究所工作。助理研究員。1996—2000年曾任香港樂施會中國西南項目辦項目官員。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調查筆記《自然懷抱中的紋面女》,隨筆《生死之間——獨龍族對靈魂的話題》、《阿婻的故事》、《遙遠的阿S》、《我的故鄉河》。
韓莉 女,撒拉族,筆名寒慄。為撒拉族文學第一人秋夫先生的女兒,是近年湧現出來的撒拉族最年輕的詩人。參加全國青年文學創作會後,又在魯迅文學院深造學習,出版有詩集《尋找柏拉圖》。從整體上看,寒慄的詩歌呈現出一種晶瑩剔透的感性印象,全然不同於時下青海以至於西部詩壇流行的晦澀。寒慄的詩不沉醉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對瞳孔之外的定義域從不缺乏心平氣和的關照,她的詩歌擁有廣角的視線,所涉及的絕大多數意象都是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實物,這些意象之間的變換與銜接也很少給人奇峰死立之感,而這些溫潤平時的意象一經組合為整體,卻可以散發出新鮮而清澈的靈感,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才華。
劉永娟 女,壯族,廣西桂林人。桂林文學院第一、第二屆簽約作家。2004年開始寫小說,有作品在《紅豆》、《廣西文學》、《黃河文學》、《南方文學》、《芳草》等刊發表。
李雲華 女,彝族。80年代開始詩歌和小說創作,出版過詩集《山魂》、《一個滴落的雨滴》等。
瞿臘阿娜 女,彝族。現居昆明,從事媒體工作。主要從事散文寫作。近年先後出版《大理三月好風光》《星星草》《生命丫口的廢都》《被大理俘虜》等散文集。
從容(1965—),女,回族。生於長春,長於成都。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國家一級編劇,深圳市戲劇家協會主席。其話劇《愛的構思》是新時期先鋒話劇代表作品之一。曾獲國家級多種獎項。出版有詩集《我心從容》、《隱秘的蓮花》、劇作《從容劇作選》等。
丁朝君 女,回族,寧夏人,曾用名丁超君,副研究員,歷任某刊物編輯部副主任、某研究所副所長,1998年被國家民委、全國婦聯授予「優秀婦女」稱號。論文曾多次獲自治區級一、二、三等獎。系中國圖書評論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寧夏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著作有:《愛我所愛》《記憶中的綠葉》等。她的《記憶中的綠葉》和《當代寧夏作家論》兩部著作在2008年昆明首屆中國回族學優秀成果獎表彰大會上分獲「文學藝術類」二、三等獎。
方雲琴 女,傣族,生於雲南,著有長篇小說《南國情天》。
單增曲措 女,藏族,生於雲南。迄今為止在省內外報刊上發表各類作品百餘篇(首)。
帕罕 女,傣族,生於雲南,創作有長篇小說《玉城來世》、《未了情》等。
召罕嫩 女,傣族,生於雲南,發表過中篇小說《金蕉雨》、長篇紀實文學《娜允傣王秘史》等作品。
娜海 女,拉祜族,生於雲南,曾獲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
盤留妹 女,瑤族,生於雲南,曾獲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
楊翠玉 女,苗族,生於雲南,曾獲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
安欣 女,瑤族,湖南江永縣人。著有散文集《靈韻江永——我美麗的小城》。
敖文華 女,達斡爾族。六六屆老知青,畢業於尼爾基一中。原名蒙恭其木格,出生在內蒙莫力達瓦旗博榮鄉,祖籍黑龍江訥河縣奎里淺村,曾工作在前旗躍進馬場、莫旗生產資料公司。寫過詩歌、散文、小說、通訊、報告文學和有關民族資料,約三十萬字。現為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
敖蓉 女,鄂溫克族,2000年開始嘗試文學創作,迄今為止共發表散文、小說、詩歌等作品二十餘萬字,分別發表於《青年文學》、《民族文學》、《當代作家文粹》、《人民文學》副刊、《文藝報》、《草原》、《駿馬》、《鹿鳴》、《呼倫貝爾報》等報刊,其中散文:《草原深深處》榮獲全國二等獎。中短篇小說集「神奇部落」正在出版之中。現為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
葉多多 女,回族。已發表文學作品100多萬字。多篇作品分別被《新華文摘》、,散文選刊》等轉載,同時被多家出版社收入年選。出版有散文集4部,其中《我的心在高原》獲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蘇曉英 女,達斡爾族,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長期從事政法工作,一級警督。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於八十年代初涉足業餘文學創作。陸續在《草原》、《駿馬》、《美文》、《鄂倫春》、《民族文學》等報刊雜誌上發表報告文學、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散文《今夜無眠》入選2007年中國詩文優秀作品集;《吃魚》榮獲呼倫貝爾市第六屆文學藝術創作駿馬獎。小說《為誰辯護》發表在2007年第4期《民族文學》首篇。還曾獲得過一些其它徵文獎項。
羅彩惠 女,布朗族,大學文化,世界作家協會會員,雲南作家協會會員,思茅作家協會副主席,發表詩歌、散文、小說多篇,出版過小說集《紅鈔票》等。小說《香樟花盛開的時候》被改編成電影,已通過國家廣電電影電視總局審查通過,近期隆重開機。這是一部本土作家宣傳妙曼普洱人文風情的影視作品,國內第一部反映雲南普洱風情文化的立體3D電影故事片。
熱孜莞古麗·玉蘇甫 ,女,小說集《紅遍鄉村》(維吾爾文)獲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林華 女,高山族,祖籍台灣省台東縣信義里,現供職於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曾有多篇散文發表於《台聲》和《兩岸關係》等刊物。
多吉卓嘎 女,筆名羽芊,網名沙草。曾遊走內地,擺弄過攝像機,玩過攝影,操持文字經年不歇。著有長篇小說《瑪尼石上》、《金城公主》、《大藏北》、《藏婚》等。
顏玫 女,土家族,《中國煙草》雜誌特約記者,熱情直爽,喜歡挑戰,從事行業新聞宣傳工作十餘年,主任編輯,現任湖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經濟信息中心主任。
陳多 女,壯族。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創作的小說《莊稼理》《大嬸》被譯成了日文,小說中刻畫的壯族老隊長和壯族大嬸的形象,深受日本讀者的喜愛。80年代中後期陳多的小說創作逐漸走向成熟,《落紅巷》《「非洲村」皇后》等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在她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壯族人民淳樸、正直、善良、寬厚、堅忍不拔的優美品格。
米拉 女,俄羅斯族,散文作品《基孜河——雨季》獲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評獎特別獎。
烏仁高娃 女,蒙古族,散文集《天痕》(蒙古文)獲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次仁央吉 女,藏族,2008年,中短篇小說集《山峰雲朵》(藏文)獲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其曼古麗·阿吾提 女,維吾爾族,2008年,詩集《其曼古麗詩選》(維吾爾文)獲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李善姬 女,朝鮮族,散文集《母愛》(朝鮮文)獲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孫維坤 女,阿昌族
熊素蘭 女,普米族
張雁 女,俄羅斯族
金丹 女,朝鮮族
田瑛 女,土家族
雨馨 女,蒙古族
雷志芬 女,錫伯族
楊先葵 女,傈僳族
安紅 女,彝族
李夢 女,彝族
韋銀芳 女,壯族
……
主要參考文獻和網路:
1、絕大部分主要根據全國各少數民族作家提供給相關報刊的第一手資料以及本人著作中的簡介。
2、百度、搜狐、新浪、網易等網站。
3、余樹森、牛運清主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辭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12月。
4、馬良春、李福田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1—8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5、潘旭瀾主編,《新中國文學詞典》,江蘇文藝出版社,1992年3月。
6、王景山主編,《台港澳暨海外華文作家辭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5月。
7、特·賽音巴雅爾主編,《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史》,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9年8月。。
8、未央、譚淡主編,《湖南當代作家小傳》,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年4月。
9、王慶生主編,《中國當代文學辭典》,武漢出版社,1996年2月。
10、李新河主編,《中國當代文藝界人名大辭典》,團結出版社,1997年2月。
11、伊伯生等主編,《貴州新文學大系·史料卷》,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12、秦牧、饒芃子等主編,《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大辭典》,花城出版社,1998年10月。
13、楊匡漢、孟繁華主編,《共和國文學5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8月。
14、彭繼寬主編,《湖南少數民族文學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15、吳道毅著,《當代湖北民族作家文學研究》,學苑出版社,2009年12月。
16、蘇曉星著,《苗族文學史》,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17、趙志忠主編,《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百家評傳》,遼寧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
18、楊春著,《中國少數民族現代散文概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19、安尚育著,《20世紀貴州詩歌史》,貴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3月。
20、李鴻然著,《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論》,雲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21、李力主編,《彝族文學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1月。
22、蔣 往,庹純雙主編,《中國文藝家傳集》(第二部),四川辭書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8月。
23、徐治平主編,《廣西散文百年》,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12月。
24、黃玲著,《高原女性的精神詠嘆:雲南當代女性文學綜論》,雲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25、左玉堂著,《傈僳族文學簡史》,雲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12月
26、王紅旗著,《愛與夢的講述——著名女作家心靈對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3月
27、老愚,馬朝陽編,《再見,20世紀——當代中國大陸學院詩選(1979—1988)》,北方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
28、郭良原編,《 當代女青年詩人詩選》,長江文藝出版社,1988年2月。
29、楊川慶,楊錦編,《中國當代大學生散文詩選》,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5月。
30、耿予方著,《西藏50年(文學卷)》,民族出版社,2001年5月。
31、丁帆主編,《中國西部現代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32、何青志主編,《東北文學六十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33、何銳主編,《把脈70後——新銳作家小說評析》,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9月。
34、何銳主編,《把脈70後——新銳作家再評析》,江蘇文藝出版社,2011年11月。
35、趙志忠主編,《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編年》,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年12月。
36、王銳著,《裕固族當代文學創作論》,甘肅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
推薦閱讀:
※中國56個民族中有哪些民族已經基本與漢族融合?
※纵观蓝星古今上下,战争禀赋最高的民族是哪个?
※為什麼要保護少數民族獨有文化?
※同樣是少數民族坐天下,為什麼清朝比元朝統治中國的時間久?
※高雄市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祭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