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語:「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06-22
一個社會動蕩的時代,是一個道德淪喪的時代,也是一個泛道德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意思是,如果在盛德之世,人皆有仁義,仁 義就看不出來,也就沒有倡導仁義的必要。所以,一個崇尚道德品行的社會,同時也必然是一個風氣頹廢的社會,是一個道德瀕現危機的社會。如老子所言:「失道 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老子看來,社會偏離了大道,才有了提倡道德的必要,但這時的「德」已不是「 上德」,而只能是「下德」。因為「上德不德」,其德在內而不在外,完全是出於內心之自然,而非自恃有德而表露於外。「下德」產生的仁已不是無心的自然流 露,而是有心如此,是人為的結果,這就是「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是「上德」的進一步喪失,仁與義相比,前者重在內在觀念,後者重在外在行為。仁義忠信雖然已經背離了自然道德的基本精神,但他們畢竟還是一些道德原則和觀念,禮則不同,它是一些已經制度化了的行為規範,當人們自覺的道德觀念不足以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時,統治者便制定出一系列客觀具體的行為標 准——故曰「失義而後禮」。而禮的出現,則標誌著仁義忠信等道德觀念的失敗,故曰「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薄」即不足、衰竭之義。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老子《道德經》知天下:是以聖人 不行而知 不見而名 不為而成
※郭彧:邵雍為什麼說「老子知易之體者也」?(《易學百問》之七)
※孔子見老子,提了兩個請求?
※嚴遵老子指歸本(2)
※老子「十守」
TAG: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