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牛人的區別:只因為這個致命缺陷,你有而他沒有!--任何時間都能高效行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道理一堆精簡起來就那麼幾條;人和人的差別,研究起來也就那麼關鍵幾點;一個人能否成功,最不能有的缺陷就那麼幾處。

今天,我們聊聊其中一個方面——拖延症。

拖延者常見的工作狀態有這些,看看你中了幾條?

自測

1、工作必須找到狀態,工作的環境必須近乎於理想

2、我只有在自己想工作的時候才能工作3、要麼不做,要做就必須做到最好

4、我必須領先於他人,把一切事情都納入掌控中,不能有瑕疵,否則我就會失去所有機會

這些信念會導致我們工作時,滿腦子都是這個想法:「我以後/明天再干會更好」。它們的呈現形式則是多種多樣的:

1、太累了(歇會兒吧歇會兒吧歇會兒吧……)

2、時間嘛...仍然還有不少(歇會兒吧歇會兒吧歇會兒吧……)

3、我不知道從哪兒開始4、我不想做...首先我要打掃房間

5、在壓力下我會做得更好,所以我以後再做6、為什麼我會有那麼多任務?不公平……

什麼是拖延?

拖延用一句話來概括:個人選擇而已——每時每刻,面臨辛苦的選項與逃避的選項時,傾向於選擇更安逸的那一個。一而再再而三,就成了拖延。

拖延分為兩種:

?一是因焦慮而引起的拖延。這些任務通常是對自己非常重要的,不得不完成的。具有繁雜或困難,不知道從何入手,對能力有高要求等特點。

自動引發「任務——焦慮」的反射聯結因人而異,就拿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有的人認為打掃房間是一種消遣,有的人卻視之如虎寧願花錢僱人。

?另一種情況是因憤怒而引起的拖延,過程類似,只不過任務會觸發出不滿的感受(比如這件事根本不是我想做的,我只是不得不答應下來)。

無論是焦慮還是憤怒,這些被任務引發負性的情緒體驗,往往能帶來心理的(甚至軀體的)痛苦。面對這種痛苦,選擇暫時逃避的,就是下面這個視頻中,大腦里時常有猴子搗亂的拖延症患者。

這位嚴肅的外國學者是怎麼研究這個猴子的?他用深刻的理論解釋了這個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這個視頻的確是難得的深刻和嚴肅吧(認真臉)。

這個只知道fun and easy 的猴子,就是在前文中由於焦慮和憤怒而引起的逃避行為。

有過這種經歷的想必有同感,在逃避行為中,喜歡網路遊戲的覺得今天的遊戲玩得格外暢快,喜歡網購的覺得今天的衣物格外精美,喜歡看電影網劇的覺得今天的情節格外刺激——可以稱之為末路前的狂歡。

但越接近deadline,憤怒/挫敗/沮喪/內疚/羞恥、比爽痛苦一百倍的自我懲罰就蘇醒了,於是感覺就像被「拖入黑暗之中」。

拖延的天敵

拖延實際是我們面臨某些抵觸情境時的逃避行為,抵觸原因的產生,大致有一下幾種:

?固有環境方面,比如任務的合理性、薪酬、包括大眾文化的影響;

?缺乏情緒管理的技巧,不太能忍受某種情緒,如焦慮、憤怒、沮喪、羞恥,於是沒法接受在伴隨這種情緒的狀態下工作;

?完美主義特質,過高的自我要求,這會導致原本普通的任務也會喚起強烈的焦慮感;

?始終當好好先生,內心裡卻敢怒而不敢言,拖延成為發泄憤怒的一道出口。

無論是哪一種原因,實際上都出於我們的懼怕感!我們會因為吃一頓飯而拖延和懼怕嗎?不會! 因為這是一件我們完全自信能夠掌握的事情。

而需要完成其他任務時,為什麼會產生懼怕感?原因在於:實力跟不上。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對結果的預估沒有百分百的掌控。由此產生了種種情緒和抵觸,進而第一反應是逃避。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儘可能克服拖延,規避拖延產生的不良後果和心理壓力呢?

?制定合理的目標。任何有積極影響的事情都不會是輕而易舉的,也就是說必然會壓力、焦慮、痛苦等,要了解自己能夠承受的心理極限,容納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拖延症的好基友就是強迫症或完美主義,拖延的問題是無法開始。追求所謂高效,最後一刻完成任務的快感;追求完美,一次成功是最最害人的兩種思維方式。

結語

每次做事之前就幻想一次做到最好,總想以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每次就糾結到死,結果就是什麼也沒做!所以,開始做才是最實在的。

當不去想怎麼要做的自以為最好,而是「湊合完成」的時候,就不知不覺已經做了好多事。

克服拖延

從做一個不懂方法論的傻子開始


推薦閱讀:

這些地名外地人一讀就錯,能讀對一半的就是牛人
牛人為什麼那麼牛?
歷史上突然消失的五大牛人,至今迷霧重重,無人能解!
催化大牛——Graham J. Hutchings

TAG:時間 | 牛人 | 缺陷 | 行動 | 沒有 | 高效 | 這個 | 和牛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