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寧的「存在之鏈」
蘇小和 /文
為劉軍寧先生的著作《保守主義》寫一篇書評,是一件危險的工作,理由在於,事關保守主義,我已經思考和正在思考的風景,他全部已經思考過了。這意味著我不太可能比劉軍寧說得更多、更遠。這樣的狀態,事實上也是我的當下的閱讀語境,必須驕傲地說出,《保守主義》這本著作里所呈現出來的觀念的世界,我也早就了解。所以,在閱讀這部書的時候,我前所未有的意識到,劉軍寧先生說出的每一種價值,我都無條件同意。這對於一個奉行「在不疑處有疑」原則的讀書人而言,是一個例外。
但我還是毅然決然地要寫出這篇文字。
「保守主義相信存在著獨立於人的知識和認識之外的客觀存在,其中包含著一些真實的、實在的、不可改變的和永恆的準繩與原理,即客觀的真理。對於人的行為和社會政治組織,都要通過這些準繩和原理來加以檢驗。保守主義是懷著這樣一種假定來觀察、判斷世界的。而這種客觀的秩序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任何想使這種客觀實在向人的主觀意志低頭的努力,都是僭妄的自負。換句話說,保守主義承認,有一套獨立於人的主觀意志之外的道德、價值規範。對於這些規範,人們只能尊重它,但不能超越它,更不能否定它。否則,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許多有基督教背景的人認為這種客觀秩序起源於神的創造,因此,否定這種秩序就是對神的挑戰。而沒有基督教背景的保守主義者,則認為這種客觀的道德秩序來自於事物的本質,或者說來自於『存在的構成』」。
劉軍寧先生的《保守主義》主要是在闡釋保守主義的價值譜系,以及保守主義在社會實踐中的效用。這樣的問題路徑當然價值連城,但我在劉先生的這段話中,隱約看到了他的另外一種努力,即試圖解釋保守主義的存在之鏈。或者我們可以表述為:保守主義如何成為可能。這是一個康德式的問題意識,純粹理性的任務,乃是要回答「先天的綜合判斷」,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又擴展了知識內容的真正的思想、科學和知識,是「如何可能』的問題。比如數學如何成為可能,自然科學如何成為可能,形而上學作為自然的傾向如何成為可能,形而上學作為科學如何可能,等等。
我的意思是說,面對劉軍寧關於保守主義的思考,在完全接受他的關於保守主義價值譜系和實踐效用的闡釋性思想之後,我的問題意識由此提出,思想史意義上的保守主義如何成為可能。中國語境下的保守主義如何成為可能。
提出這樣的問題意識,基於四點思考。
其一,劉軍寧先生已經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必須接過他的問題展開思考。這是一個認真的閱讀者應該有的姿態。在強調保守主義「有一套獨立於人的主觀意志之外的道德、價值規範」之後,劉軍寧把問題分成了兩種路徑:有基督信仰參與的保守主義、無基督信仰參與的保守主義。這樣的思考路徑將閱讀者和思考者帶到了一個更加開闊的地帶,讓我的想像力得以拓展。而在一個私人交流的場合,軍寧先生明確告訴我,他所闡釋的保守主義,有著明確的「faith based」,信仰的基礎。也就是說,他所理解的保守主義,就是建立在信仰根基之上的保守主義。
其二,面對保守主義如何成為可能的命題,我依然不放棄對人性的絕對懷疑。劉軍寧如此總結保守主義的人類理念:「保守主義對人類是熱愛的,對人性是不信任的」
。這是一個具有極高智慧的表述,對人類不可抑制的熱愛,對人性不妥協的懷疑,構成這個世界最偉大的方法論。要真正理解劉軍寧先生的這個表述,需要引用《聖經》里的話語: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
這是超驗意義上的上帝之愛,與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有關。上帝就是愛。愛我們的上帝,愛人如己。愛上帝,是人類的超驗之愛;愛人如己,是人和人之間愛的建設性原則。這是一個互文性質的表述,愛上帝是愛人如己的原因和動力,愛人如己是愛上帝的細節體現。正是這些啟示性的話語,構成了人類社會愛的源頭。
「你們的心裡固然願意,但是肉體卻常常軟弱了」
。
這句話正是對人性絕對的懷疑。人性的格局大致是這樣的,在事關價值譜系的諸多觀念上,人們是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比如幾乎所有的人都深知謊言的危害性,人生應該以誠實為基本原則之一;比如人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生命和一頭豬的生命完全不一樣,殺死一頭豬是平常之事,而殺死一個人,則直接觸犯了人類的法律底線。但人性的遺憾就在這裡,我們都了解常識,但我們卻時常背離常識,謊言成為相當多的人們生活的智慧與方法,殺人這種殘酷的事實總是出現在我們面前。有人甚至以殺人為職業,有人在一個人的死亡面前總是麻木不仁,似乎殺死的不是一個上帝所創造之人,只是偶然殺死了一顆沒有名字的稗草。
回到關於保守主義的理解與建設的維度,我的觀點依然是懷疑的。人們很有可能將保守主義僅僅理解為一套系統的觀念,而不是一種建立在個體生命基礎上的生活方式。有心的人能夠讀到,劉軍寧先生已經說得非常明白,相比古典自由主義、蘇格蘭啟蒙哲學和古典經濟學理論,「保守主義是一個十分鬆散的思想體系,沒有嚴密一致的學說系統」
。由此,我們可以謹慎地總結:保守主義並不是一套清晰的理論文本,也不是一套強制性的意識形態,它可能是一種思想的自發秩序演化出來的行為方式,一套從基督信仰而來的生活準則。這意味著,保守主義並不是一場思想的辯論,而是行為的方法與結果。
其三,如果這樣的思考足夠縝密,那麼我的第三個問題意識就呈現出來了:我們有足夠的熱情研究保守主義,但很有可能我們的生活依然與保守主義無關。人們的確有能力理解保守主義的價值譜系,但人們很有可能無法抵達保守主義。
這是一個巨大的悖論:只對保守主義的觀念有興趣,但對於這些觀念如何成為生活的基本方式則沒有興趣。由此我想起大陸的知識人閱讀洛克《政府論》
的一個奇怪現象,人們通常只對洛克《政府論》的下冊有興趣,卻不去認真閱讀上冊。很有意思,洛克的這本書並不厚,為什麼商務印書館要分兩冊印刷,或許編輯也認為上冊一直都在闡釋聖經,這對沒有基督信仰的中國人可能並不重要。看編者的話,果不其然,「一般公認,下篇更富有理論價值,所以我們於六十年代先行出版了下篇的譯本,現在,再將上篇翻譯出版,以竟全書」
。有趣的是,去實體書店或者網上書店查找這本書的信息,發現下冊已經基本缺貨,而上冊則基本無人問津。
這是個巨大的問題,知識界這些年通常都止於觀念的更新,而對觀念背後的動因無動於衷。這意味著中國的知識階層,即使在觀念的建設方面,都存在著韋伯所批評的單向度的工具理性,這與今天中國經濟單向度強調發展,忽略與經濟密切相關的自由建設,其實是同一種錯誤。知識階層的短視與政府行為的短視,竟然在同一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其四,思想史的梳理成為我思考保守主義如何成為可能的重要路徑,或者說是思考保守主義的「存在之鏈」的重要路徑。為什麼保守主義會出現在18世紀的英國,而不是出現在傳統文化更為悠久的中國或者埃及;為什麼劉軍寧反覆強調,「如果沒有宗教之維,如果沒有基督信仰的思想源流,在柏克這裡就不可能匯聚成保守主義的活水」
。而在關於宗教之維的陳述中,劉軍寧更是直接將問題意識帶進基督信仰,「保守主義賦予自己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支持與維護宗教生活,捍衛宗教自由。在英國,《聖經》《新約全書》所揭示的道德教義就是英國保守黨的道德立場」。
這樣的問題意識再次把我拉回到對保守主義的概念辨析之中。所謂保守主義,方法論的核心要點是迴轉、回到,即回到基督信仰,回到個人。在思想史的流變上,這樣的方法乃是得益於偉大的宗教改革傳統。馬丁路德和加爾文,正是以「回到聖經」為方法論,將整個歐洲的基督信仰秩序從中世紀的教皇和教廷秩序拉回到了新教秩序下的以聖經為中心的秩序,重建人與上帝獨立且惟一的關係。人人都是祭司,世界就是修道院,勞動就是禱告,由此開啟了上帝秩序下每個個體生命的建設之路。英國以約翰·洛克、大衛·休謨和喬治·貝克萊為代表人物的經驗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想體系,正是源自這裡。而比柏克早大約30年的約翰·洛克,就是在經驗主義的邏輯之下,構成了對柏克的影響。
我的方法由此開始轉變,與其花大精力思考保守主義的價值譜系,不如思考洛克、柏克、阿克頓、斯密、哈耶克這些人如何找到並堅守著保守主義。
柏克是保守主義的集大成者,他堅定地認為,「自然法則乃是不假思索而又超乎思索之上的智慧」,「歷史是上帝意志的不斷展開」。而阿克頓勛爵的名言,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就來自於保守主義對人性的絕對懷疑。亞當斯密無論是思考經濟學秩序,還是思考道德秩序,都必須以上帝的存在作為基準。看不見的手、無偏差的旁觀者,都是準確地指向了上帝信仰。至於哈耶克,他在晚年一直堅稱自己是一名保守主義者,一名真正意義上的老輝格黨人。
約翰·洛克是一個值得展開的人物,當他思考自然法秩序,他提出的每個問題都與《聖經》有關,「有指定給我們的道德規則或自然法則嗎?當然有」,「每個人的自身利益是自然法的基礎嗎?不是」,「自然法的約束力是永恆的和普遍的嗎?是的」。洛克和奧古斯丁一樣,直接從《聖經·創世記》中展開思考:
「上帝掌管著這個世界,正是由於他的命令,蒼穹旋轉,大地靜立,群星閃爍。正是上帝,為狂暴的海洋劃定了界限,為物種制定了萌發生長的方式和周期。也正是遵從上帝的意志,所有的生物獲得了誕生成長的法則。在事物的整個構成中,沒有什麼比不承認有適合其本性的、穩定有效的運行規律更加不可理喻的了」。[10]
洛克的這段話值得深度辨析。我們所理解的自然,事實上是上帝意志的結果,而不是上帝本身。這是一個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上帝創造自然,上帝是終極的道,不是道法自然,而是自然法道,上帝是一切,是一切的原因和起點。所以,在洛克看來,一個不相信上帝之道的人,是不可理喻的。
托克維爾也這麼說過,對於一個人而言,有明確的上帝信仰,是一個常態。言下之意,如果一個人沒有明確的上帝信仰,那麼這個人就不在人類的常態之中。而在談及美國的民主如何成為可能時,托克維爾給出的答案,就是美國社會以基督信仰為根基的「民情秩序」。很有意思,在劉軍寧的分析框架里,托克維爾也是一個標準意義上的保守主義者。
行文至此,我想我的結論是清晰的,劉軍寧先生所思考的「存在之鏈」,就是基督信仰。「自由的傳統確立在先,保守的思想形成在後」,這句話讓我想起以色列著名的格言,「沒有律法就沒有自由」,從上帝律法到自由精神,再到保守主義,這構成了劉軍寧的思想脈絡。「人類從來沒有黃金時代,過去不曾有,未來也不會有」,這讓我想起耶穌基督的話,「我的國不屬這世界」[11]。保守主義堅定否認任何烏托邦主義,它是一種比希臘哲學中的經驗主義更加具有建設性意義的經驗主義。「人人是平等的,因為沒有人是至善的」,看見這句話我就會立即想起保羅的話,「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12],當我們有意或者無意製造出一個完美的人,事實上我們已經走上了人人不平等的奴役之路。
劉軍寧《保守主義》,第三版,東方出版社,第33頁。
劉軍寧《保守主義》,第三版,東方出版社,第62頁。
馬太福音,11.28。
馬太福音,26.41。
劉軍寧《保守主義》,第三版,東方出版社,第1頁。
洛克,《政府論》上下冊,商務印書館,1982年.
同上。
劉軍寧《保守主義》,第三版,東方出版社,第5頁。
同上,第176頁。
[10]約翰·洛克《自然法論文集》,上海三聯書店,劉時工翻譯,第114頁。
[11]約翰福音,18.36。
[12]羅馬書,3.10。
推薦閱讀:
※Science:揭示記憶儲存在印跡神經元突觸中
※文學評論《個體生命存在的藝術呈現》收錄於《三省堂遊藝》
※幸福,只不過是想讓快樂有一個存在下去的理由
※儒雅的禪意中式,非一般的存在
※小額農戶貸款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