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安全研究】林利民、續靜:當前東北亞安全困局及其「病灶」 探析

當前東北亞安全困局及其「病灶」 探析作者:林利民、續靜;本文來源:《國際安全研究》2016年第5期

【內容提要】 2016年以來,因朝鮮第四次核試驗及美韓宣布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東北亞固有的安全困境更加突出,並引起相關國家及國際社會的進一步密切關注。就當前而論,東北亞安全困境具體表現為朝鮮在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後,其核武器開發繼續「躍馬揚鞭」;美韓以朝核威脅為由加強駐韓美軍實力,包括不顧中俄強烈反對,決意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日本在進一步倚美的同時,趁勢拉攏韓國,強化對華敵視政策,致使中日關係頻現緊張;美國一方面以應對朝核威脅為由而加強其在東北亞的軍事力量和「前沿部署」,另一方面又極力拉緊美日韓同盟,其在東北亞遏制中俄的態勢更趨明朗。東北亞安全局勢持續緊張的深層次原因:一是由於東北亞國家間存在複雜的領土領海及歷史糾葛,二是朝鮮半島南北長期對立,三是日本在歷史認知及其與東北亞鄰國領土領海分歧等問題上長期採取頑固立場,四是美國搞「亞太再平衡」,利用東北亞國家間的固有矛盾從中漁利,企圖通過對華進行「局部遏制」而長期維持其在東北亞的同盟體系及霸權。未來東北亞安全困境是繼續加深、激化還是逐步淡化,取決於上述深層次原因的演變方向。

【關鍵詞】 東北亞;安全困境;朝核危機;薩德反導系統;新冷戰

【作者簡介】 林利民,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對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延邊大學協同創新中心特聘研究員(北京郵編:100081);續靜,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郵編:100081)。

當前東北亞安全困局及其「病灶」探析

當前東北亞安全環境可以說是戲中有戲,深層危機潛滋暗長。朝鮮在2016年年初進行了衝擊力極強的第四次核試驗;美國趁機把「薩德」反導系統(TeminalHighAttitude AirDefence,THAAD)引入韓國、加強其東北亞駐軍與前沿部署,並趁機調和日韓關係、拉緊美日韓同盟;日本則在朝鮮半島及東北亞緊張局勢升級的過程中坐收漁人之利,大有亂中取栗、借美日韓同盟之力向中國全面發難之勢。未來東北亞安全局勢如何演變?會不會導向新的同盟對立、引發美日韓與中俄之間的新冷戰?國際社會都在觀察、分析和思考。本文將就當前東北亞安全困境的種種表象、根源、本質及其未來走勢,略述一管之窺。

一、東北亞安全新態勢

當前東北亞安全態勢偏緊,這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及其引出的問題。2016年1月6日,朝鮮方面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進行了自2006年以來的第四次核武試驗。朝方宣稱此次核試驗是一次成功的「氫彈」試驗。FT Reporters, 「Maverick state put SinoUS patience to the test,」Financial Times, January 7, 2016.美國等國不但認可朝鮮第四次核武器試驗是在搞氫彈試驗,而且認為朝鮮第四次核試驗標誌其在核武器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FT Reporters, 「The intractable dilemma posed by North Korea,」Financial Times, January 7, 2016;Anna Fifield, 「Fears thatN.Korea can launch multiple rockets,」The Washington post, April 7, 2016. 朝鮮第四次核試驗既是當前東北亞安全形勢進入一個新的緊張周期的具體表現,也是東北亞安全形勢更緊張、更複雜的直接驅動因素。在朝鮮第四次核試驗的牽動下,朝韓、美朝關係出現新的緊張,中美之間出現新的分歧,中韓關係的「蜜月期」基本結束,日韓關係則出現鬆動,日韓可能搞「核跟進」之說更是甚囂塵上。尤其重要的是,前幾次朝鮮進行核試驗後,相關國家皆以舉行「六方會談」的方式應對危機,爭取朝核危機「軟著陸」,而此次朝核試後,「六方會談」機制遲遲未能啟動,美韓與朝鮮的關係進入完全以強硬對強硬的「牛牴角」狀態。美一方面趁機在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地區進行武裝示威、炫耀其軍力強大、加強其在東北亞地區的軍事力量與前沿部署、包括宣布將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另一方面又趁機拉韓、調和日韓矛盾、拉緊美日韓同盟。不僅如此,韓日甚至遷怒於中國,揚言要搞「核跟進」。表面看,是朝鮮第四次核試驗引起東北亞安全形勢出現新的緊張態勢,實際上,美韓日對朝鮮第四次核試驗一系列明顯的、誇張性的「過激反應」和小題大做,才是東北亞安全局勢進入一個新的緊張周期的深層次原因。

二是美韓以應對朝鮮核導威脅為由正式宣布將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2016年7月8日,美韓宣布雙方經過談判已經達成協議,決定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美韓計劃在18個月以內、即在2017年年終之前完成在韓「薩德」系統部署,使之能投入實戰,部署地點選在韓國南部城市星州(Seongju)。Seongju, 「Defending South Korea of missiles and melons,」The Economist, July 30, 2016, pp.1920.美韓正式宣布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首先引起了朝鮮方面的強烈反應。軍事上,朝鮮在美韓宣布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後,發誓將採取「物理性反擊措施」對付「薩德」反導系統,並進行了一系列導彈發射活動,包括進行潛射導彈試驗;外交上,朝以美決定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為由,完全切斷了朝美之間唯一的外交聯絡渠道——通過朝駐聯合國使團維持的「紐約渠道」。Choe SangHun, 「North KoreaCuts off only Diplomatic Channel With U.S.over New Sanctions,」The New Yorks Times(International), July 12, 2016.此外,朝鮮還加強了有意配合中俄的反美宣傳,稱美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是其圖謀建立「亞洲版北約」、遏制中俄、獲取東北亞軍事霸權並在軍事上支配韓國的總計劃的「一部分」。Choe SangHun, 「North KoreaCuts off only Kiplomayic Channel with U.S. over News Sanctions,」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July 12, 2016.在韓國,美韓決定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引起了韓國內動蕩和社會分裂,韓國星州郡尤其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薩德」運動,並提出「反對『薩德』,以命抗爭」的口號,決心抗爭到底,朴槿惠在韓政治聲望也一落千丈。Choe SangHun, 「South KoreaVillagers Protest U.S.Defense Plan,」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 July 14, 2016; Seongju, 「Defending South Korea of missilesand melons,」TheEconomist, July 30, 2016, pp. 1920.美韓宣布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也引起了中俄強烈反應。中國認為美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其真正意圖不是為了應對朝鮮核導威脅,而是為了遏制中國,勢必會對中國構成軍事威脅、加劇地區局勢緊張狀態並使中國更難說服朝鮮棄核。Choe SangHun, 「South KoreaVillagers Protest U.S.Defense Plan,」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 July 14, 2016.俄羅斯則從維護全球「戰略穩定」視角分析,把美在韓部署「薩德」與美在波蘭、羅馬尼亞部署反導系統及在東歐加強軍力部署聯繫在一起,認為美是要奪取戰略優勢,直接破壞全球「戰略穩定」。在中國,也有戰略界人士從「戰略平衡」的視角分析「薩德」反導系統入韓的戰略後果。例如,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任鄭繼永就認為韓國接受部署「薩德」系統將「打破中美俄之間的『戰略平衡』,引發東亞秩序重新布局」,並有可能把東亞帶入「大國對決」的悲劇。鄭繼永、吳心伯等:《因為「薩德」,中國應如何報復韓國》,載《環球時報》,2016年8月1日。顯然,如果美韓不改變其在韓部署「薩德」系統的決定,中俄一定會在戰略上採取反制措施。若如此,則由朝搞核武器試驗而產生的東北亞核擴散問題就會升級、變質,演變為威脅中美俄「戰略穩定」的全球性戰略危機、進而有可能引發美與中俄之間的新冷戰。

三是美以朝第四次核試驗威脅東北亞和平與安全為由,大力加強其在東北亞的軍力與前沿部署。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後的第四天,即2016年1月10日,美便派出B52轟炸機到朝鮮半島上空巡航、示威;3月7日,美又根據其「5015作戰計劃」精神,擺出不惜刺激朝鮮的姿態,與韓舉行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美韓聯合軍演,參演美軍數達17萬人,參演韓軍更是達到創記錄的30萬人,軍演內容甚至包括對朝領導人及朝核武基地搞「先發制人的打擊」。美最先進的B2隱形轟炸機以及最新式的航空母艦「約翰·斯坦尼斯號」(CVN74)也參加了此次軍演。Reuben F Johnson, 「Analysts remain skeptical of North Korea』s nuclear strike claims,」IHS Jane』s Defence Weekly, March 16, 2016,p. 4; Sebastien Falletti, 「US/ROK drills include tareting of NK leadership,」IHS Jane』s Defence Weekly, March 16, p. 4.不僅如此,美還趁機大力加強其在東北亞的前沿軍事部署。朝鮮第四次核試後不久,美「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在其提交給奧巴馬政府的研究報告中就明確要求美「維持並擴大其在亞太的軍事存在,進一步加強其盟友和夥伴的能力」。Simon Denyer, 「Balance of military power in AsiaPacific region tilting against U.S., study says,」The Washington Post, January 21,2016.2016年2月17日,美4架F22第五代戰機奉命進駐韓國。Gareth Jennings, 「US deploys four F22s to South Korea,」IHS Jane』s Defence Weekly, February 24, 2016, p.18.也正是根據這樣的思路,美才會不顧中俄朝堅決反對,以應對朝鮮核威脅為由,促韓同意在韓部署「薩德」系統。美這些活動,正在加劇東北亞業已存在的軍事形勢緊張和軍備競賽。

四是朝鮮半島南北對立加劇,擦槍走火的危險性急劇增大。朝鮮第四次核試後,韓國總統朴槿惠及韓國朝野反應極其強烈,明確提出要以促朝「政權更迭」為其今後對朝主要目標。2016年2月16日,朴槿惠發表公開談話,宣稱朝開發核武只能「加速其垮台」,並表示將採取有效措施「促朝政權變更」;Anna Fifield, 「South Korea vows to punish Korea for provocations,」Th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17,2016.3月24日,針對朝方宣稱要將韓總統府青瓦台「化為灰燼」的威脅,朴槿惠再次宣稱,「如果朝鮮政權不更迭,就要採取措施促其早日滅亡」。Anna Fifield, 「North Korea says it can fit nuclear warheads on missiles,」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9,2016.4月19日,當有情報顯示朝將進行第五次核試驗後,朴又一次發誓要促朝早日「崩潰」。AnnaFifield, 「S.Korea:Northmay be readying 5th nuclear test,」The Washington Post, April 19, 2016.在此同時,朴槿惠政府還採取了一系列與其誓言相一致的強硬對策。朝第四次核試後的次日,韓即與美日一起要求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推動聯合國對朝搞「無情制裁」。Choe SanHun, 「North KoreaRocket Launch Called 『Provocation』 ,」The New YorkTimes(International), Feburary 7,2016.朴並下令韓方對朝啟動高音喇叭廣播、關閉開城工業園區。聯合國啟動對朝制裁措施後,韓除嚴格執行聯合國制裁規定外,又追加不少單邊制裁措施,包括切斷除嬰兒和孕婦用品之外的一切人道主義援助、禁止在海外旅行的韓國人到朝鮮開辦的餐館用餐等。Anna Fifield, 「South Korea vows to punish Korea for provocations,」The Washington Post, February 17,2016; Anna Fifield, 「North Korea says it can fit nuclear warheads on missiles,」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9, 2016.韓甚至採取一系列行動,大規模策動朝方人員批量「脫北」。Choe SangHun, 「North Korean Defectors In a New Legal Tussle,」The New Yorks Times(International), June 22, 2016. 韓出動30萬大軍參與美韓軍演,以求保持對朝高強度的軍事壓力,尤其對朝有刺激作用。Simon Mundy and Charles Clover, 「Missile talks reframe Seojl』s link with Beijing,」Financial Times, March 3, 2016.面對韓對朝以「政權更迭」為指向的僵硬政策,朝鮮自然要做出針鋒相對的強硬反應,包括不斷提高反韓宣傳調門、連續進行導彈發射活動等。Choe SangHun, 「Misskle Trstby North Fails, South Korea Says,」The New Yorks Times (International), June 22, 2016; Choe SangHun, 「North Korea』s Successful Missile Test Shows Program』s Progress, Analysts Say,」The New Yorks Times(International), June 23, 2016. 朝韓雙方隔著三八線進行高強度對峙,不僅使朝鮮半島增加了火藥味以及使東北亞局勢更緊張,也迫使相關國家再次面臨是否要在朝韓之間搞「選邊站」的戰略兩難。

五是美日韓同盟、尤其是美日同盟出現全面加強勢頭,其以中國為戰略指向的態勢也更加突出。促韓日和解、使美日同盟與美韓同盟實現「無縫連接」一直是美貫徹「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重要環節。自從朴槿惠上台以來,儘管美一直努力推動美日韓同盟沿強化路線變化,但因日本安倍政府在歷史認知問題上拒絕承認侵略歷史、在領土領海爭端中對韓持強硬立場以及韓積極推進中韓「特殊關係」,Simon Mundy and Charles Clover, 「Missle talks reframes Seoul』s link with Beijing,」Financial Times, March 3, 2016.韓日矛盾激化,韓對美依賴也有一定下降,美促韓日和解、進而推進美日韓同盟的努力因而成效不大。朝第四次核試後,美以朝核威脅增大為由,誘迫韓日和解,從而在推進美日韓同盟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而韓國對於美日同盟與美韓同盟對接的立場也在朝搞第四次核試後出現逆轉。韓國總統朴槿惠針對朝第四次核試於2016年2月16日在韓國會發表的演說中就明確宣布韓國「不但要與美國加強同盟合作,也要加強韓美日三國間的合作」。由此,韓對日政策出現急劇調整,從而迎合了美在東北亞對華搞「局部遏制」的戰略需求。[韓]朴槿惠:《朴槿惠總統國會演說》,載 《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122頁。早在朝搞第四次核試前夕,韓日已就「慰安婦」問題上的韓日爭議達成諒解,為雙方進一步和解創造了條件。Editorials, 「Saying sorry for sex slavery,」The Economist, January 2, 2016, p.17; Editorials, 「South Korea and wartimes sexslaves: Kindred spirits,」The Economist, March 26, 2016,p.29. 朝第四次核試後,在韓對日政策出現明顯調整的戰略背景下,韓日在對朝核威脅認知、對朝搞「政權更迭」等問題上有了新的共識,兩國在情報交流、人員互動等方面有不少新動作。Mark Landler, 「North Korea Nuclear Effort Seen as a Top Threat to the U.S., 」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February 10, 2016.韓日和解又為美日韓同盟的加強掃清了障礙。朝第四次核試以來,美日韓在對朝搞「無情制裁」及搞「政權更迭」方面立場一致,並採取了不少聯合行動,包括一起提議案促聯合國對朝搞制裁、在對朝制裁方面保持行動一致Choe SangHun, 「Advance SeenIn Rocket Fired By North Korea,」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0, 2016; Anna Fifield, 「N. Korea fires six projectiles intosea」, TheWashington Post, March 4, 2016.以及在建設「區域導彈防禦系統」(BMD)方面加強合作等。PeterFelstead, 「Norty Korea』s rocket launch reveals use of 『cloaking』 measures,」HIS Jane』s Defence, February 17, 2016, p.6.2016年6月28日,韓一改過去的消極態度,出動海軍戰艦參與了在夏威夷舉行歷時9天的、名為「太平洋蛟龍」的美日韓三邊聯合軍演。Gabriel Dominguez, 「Japan, US, South Korea Conduct Joint MissileTracking Exercise,」IHS Jane』s Defence Weekly, July 6, 2016, p.5.這表明朴槿惠政府已經基本掃除對日「心結」,從而掃除了美日韓同盟沿繼續強化路線演變的主要障礙。

二、東北亞安全「病灶」剖析

為什麼冷戰結束已經超過1/4世紀,世界上大多數當年的衝突熱點地區都走出了冷戰困局,唯有東北亞地區在冷戰結束後的二十多年來一直維持「半冷戰」狀態,且緊張局勢持續加劇,大有回復冷戰狀態之勢?其中原因,有些帶有「普世性」、普遍性,如領土領海爭端會引起地區安全形勢緊張,世界各地區莫不如此;有些則具有「特殊性」,如地區國家對二戰歷史的不同認知就是引起東北亞國家間安全互信嚴重缺失、進而導致地區安全形勢緊張的特殊原因。朝鮮半島的分裂狀態以及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未能實現統一也是影響東北亞安全形勢的特殊因素。綜合起來,導致東北亞地區安全形勢持續緊張的主要根源中,如下五個問題最值得關注。

其一,東北亞國家間存在不少極為複雜的領土領海爭端,解決難度極大。就目前而論,東北亞國家間浮在水面、為世人所知的公開領土領海爭端主要有日俄之間所謂「北方四島」主權歸屬之爭、日韓之間的獨島(日本稱竹島)主權歸屬之爭、中日之間的釣魚島主權歸屬之爭、中韓之間的蘇岩礁主權及相關海域劃界之爭以及中日之間圍繞日佔沖鳥礁究竟「是島還是礁」及其相關權益之爭。這些爭端牽涉歷史、地理、法理、國民感情及地緣政治因素,背景複雜,關聯性強,很難就事論事、就爭端而解決爭端。例如,日俄圍繞解決「北方四島」主權爭端對立半個多世紀,不僅涉及領土領海權益本身,也涉及諸多歷史糾葛,尤其是涉及對二戰歷史的認知以及國家威望等,雙方立場時進時退,時而談判、時而對峙,曾一度有過先妥協解決其中兩島之議,後又倒退回原點。又如中日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爭端,中國方面曾一度主張擱置爭端,留待「下一代人」解決。謝益顯主編:《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2009)》,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253頁。但2012年以來,因日本無視中方主權訴求、搞所謂釣魚島官民之間的「買賣遊戲」,引發中日間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爭端矛盾激化,也惡化了東北亞安全局勢。

其二,東北亞國家間存在不少歷史積怨,其中最主要的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東北亞中、韓、朝、俄等實行侵略政策,相繼通過征服戰爭把韓、朝變為其殖民地;發動甲午戰爭侵佔中國台灣,又發動「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全面侵華,在中國實施殘酷的燒、殺、搶、掠政策;為奪佔蘇聯遠東地區而在1904年發動日俄戰爭、後又在二戰期間發動張鼓峰、諾門坎之戰,等等。二戰結束迄今已歷半個多世紀,曾與日本一道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依據戰爭結束時所承諾的義務對其戰爭罪行進行了真誠的「認罪」和賠償,獲得了受害國人民及世人諒解,但日本迄今仍以各種借口迴避其承諾、拒絕承擔《波茨坦公告》所規定的義務、拒絕就其在二戰時期及其殖民統治時期的戰爭罪行向東北亞相關受害國中、韓、朝、俄等真誠認罪、補償。且日本政府在其戰爭罪行問題上的立場時進時退,田中角榮政府與村山富市政府一個樣,安倍晉三政府及小泉政府是另一個樣,而同一個安倍,其在2006年擔任日本首相與其目前擔任首相期間的立場也不一樣。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尤其以否認「侵略歷史」的右翼立場而著稱。這必然要引起中、韓、朝、俄等在政治及戰略上不信任日本,並成為東北亞國家間缺乏戰略與政治互信的主要原因。謝益顯主編:《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2009)》,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529頁。這種歷史積怨及由此產生的戰略互信缺失一旦與固有的領土領海爭端結合、發酵,其所產生的化學「毒素」對東北亞安全局勢必然要產生「1+1>2」的消極影響。

其三,朝鮮半島的分裂狀態始終是東北亞安全形勢緊張的「潰瘍」,是東北亞「病灶」中的「病灶」。朝鮮半島分裂成南北兩個國家是美蘇冷戰的產物,更確切地說,是二戰結束之際美蘇因在東北亞劃分軍事行動範圍分割線所需而由一名美國陸軍上校以一種「漫不經心的方式」在地圖上「武斷地」劃一條鉛筆線所致。[美]小克萊·布萊爾著:《麥克阿瑟》,翟志海等譯,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3年版,第315頁。自那時以來的半個多世紀,三八線南北的兩個朝鮮人國家雖然在政治制度、發展模式、外交選擇、意識形態、生活水平和發展階段等方面南轅北轍,差異極大甚至嚴重對立,但是在爭取半島統一方面卻有一致性,雙方各自都沒有放棄統一對方、建立一個統一的朝鮮人國家的政治訴求。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肇始於朝鮮半島南北內戰,源於南北方各自都謀求以武力吞併對方,實現半島統一。雖然後來因美國、中國及「聯合國軍」介入,半島內戰擴大為一場國際戰爭,但是其內戰本質沒有變。從這個意義上說,美中及「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爭不過是分別為朝鮮半島南北兩方「幫場子」!朝鮮戰爭軍事行動結束後一直未簽訂結束戰爭的和平協定,而只有一個臨時性的《停戰協定》,則表明這是一場政治上沒有結束的內戰,而南北雙方也都按內戰並未結束、武力統一進程並未完成的邏輯安排各自的經濟、政治、外交及軍事安全政策。二者一方面根據自己的統一需求選擇支持己方政策的國際盟友,同時又反對其對手的盟友介入朝鮮半島事務。但這樣一來,相關大國介入半島事務就有了來自半島的「內應」,因而各有其一定的「政治依據」。冷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南部發展較快、實力較強的韓國選擇了帶有「招安」式的和平統一政策,例如其「陽光政策」,企圖藉助美國在韓強大駐軍及冷戰後美國及西方的綜合實力與政治話語優勢,貫徹其統一訴求;而發展遲緩、實力較弱的朝鮮就選擇了軍事優先的「先軍政治」及開發核武來保障自己的生存安全,於是就有了朝鮮核問題、所謂的「朝鮮問題」以及大國介入半島事務問題。而所有這些問題,都與朝鮮半島的長期分裂狀態、朝鮮內戰在法理上尚未結束以及半島南北雙方都不放棄統一訴求、又無力獨立實現統一訴求直接相關聯。其結果是,朝鮮半島不但成為冷戰後全球核擴散的淵藪,也是冷戰後全球軍備競賽和軍力集結程度最高的地區。在朝鮮半島總面積不過二十多萬平方公里的一隅之地,竟然集結了150餘萬大軍、約6 000輛坦克和30 000餘門大炮。其中朝鮮大約擁有100萬大軍、3 500輛坦克和21 100門大炮,而韓國也擁有50餘萬大軍、2 414輛坦克和11 000門大炮。HB Warimann, 「Asia Defence Expenditure Continuesto Rise,」Asia DefenceJournal, 2015 Asia Defence Yearbook, 2015, pp. 6265.另外,朝鮮半島還駐有數達28500人、堪稱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JulianRyall, 「US mullingdeployment of more THAAD units to South Korea,」IHS Janes』 Defence Weekly, July 27, 2016, p. 16.這樣一來,不但朝鮮半島安全形勢長期高度緊張,也導致東北亞安全局勢長期高度緊張,並使東北亞地區面臨嚴峻的大國地緣政治競爭、軍備競賽和核擴散壓力。

其四,日本成為東北亞真正的「問題國家」和「攪局者」是導致該地區安全形勢趨於緊張的一個新因素。在分析東北亞安全形勢緊張的根源時,人們很容易聚焦於朝鮮的內政外交及其堅持開發核武器政策,掌握國際話語霸權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尤其如此。然而,朝鮮目前奉行某些與全球化脫節的政策、尤其是其堅持「擁核」,與其說是東北亞安全形勢緊張的根源,還不如說是東北亞安全形勢長期緊張的戰略後果及朝鮮對這種緊張局勢所作的戰略反應。相比之下,冷戰結束以來日本內政外交的一系列變化對東北亞安全形勢的消極影響更大、更發人深省。在東北亞國家間的領土領海爭端中,日本首當其衝,是與俄、韓、中等東北亞主要國家都存在領土領海爭端的唯一國家,且日本對這些領土領海爭端長期採取毫不妥協、且帶有強烈「攻擊性」的頑固立場,並不時主動挑起爭端,如2012年主動挑起中日之間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爭端。東北亞國家間在日本侵略歷史認知問題上的分歧,從根本上說,是由於日本對二戰歷史、尤其是二戰時期日本侵略東北亞各國的歷史長期採取不真誠「認罪」立場,例如,其在「靖國神社」供奉日本甲級戰犯、日本首相不時參拜;在諸如慰安婦、南京大屠殺、對朝韓殖民統治、對華戰爭是「侵略」還是「進入」等歷史問題上,日本避重就輕,總想解脫侵略「罪責」;The Economic, 「Japan, South Korea and their History wars: Saying sorry for sexslavery,」TheEconomist, January 2, 2016, p. 17.日本迄今仍未與朝鮮簽署《和平條約》從而結束二者間的「戰爭狀態」,也不主動考慮對朝予以巨額戰爭賠償,這在戰敗的「軸心國」集團中是獨一無二的。2015年以來,日本在東北亞的「問題國家」身份表現更為突出。一是2015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紀念,日本如何真誠對其二戰歷史進行反省、認識的問題再次浮上檯面,這也是歷史給予日本的一次政治機會。但安倍政府仍然避重就輕,拒不正面反省其侵略歷史。最令東北亞國家不滿意的是,安倍對美反省是一套說辭,對受害最深的東北亞國家又是一套說辭。二是在「修憲」和「安保法」問題上,日本不顧東北亞各國的反對,處心積慮企圖廢除制約日本再度發動侵略戰爭的「憲法第九條」,爭取所謂「集體自衛權」和「正常國家化」,為其擴充軍備和向海外派兵鬆綁。Adam P. Liff, 「 Japan』s DefensePolicy:Abe the Evolutionary,」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38, No.2 (Summer 2015), pp. 7789.三是日本軍費開支人均水平在東北亞已經最高,但安倍政府仍然繼續增加軍費開支、增加軍購。從2015年4月開始的新財年,日本軍費開支為4113億美元,較上年有明顯增加。而從2014到2019年的五年間,日本軍費開支總額為2 0396億美元。HB Warimann, 「Asia Defence Expenditure Continues to Rise,」Asia Defence Journal, 2015 AsiaDefence Yearbook, 2015, pp. 6061.日本並不時放話要搞核武裝。KanaInagaki, 「Abe』 nuclear ambitions knocked as courtprevents restarting of reactors,」Financial Times, April 15, 2015.不僅如此,日本還積極推動美國修訂以朝鮮、中國為指向的「美日防衛合作新指針」,拉美為其助威。Geoff Dyer, 「USJapam defencepact aims to check China,」Financial Times, April 28, 2015.四是在對外活動中,日本不惜把打擊矛頭對準東北亞崛起勢頭最猛、主導能力最強的中國。東北亞各國對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和「一帶一路」計劃都採取積極姿態,但日本卻扮演「攪局者」角色,包括拒不參加亞投行;以向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開行」)注資1 100億美元用於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的方式直接與亞投行競爭、對抗;以安倍出訪南亞、中亞、東南亞等地的形式直接攪局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等等。日本甚至主動跳起來「攪局」南海問題,以牽制中國。Aadam p. Liff, 「Japan』s DefensePolicy: Abe the Evolutionary,」The Washing Quarterly, Vol.38, No.2 (Summer 2015), pp. 7989.日本之所以成為東北亞安全形勢的「攪局者」和「問題國家」,其原因固然與其民族性格及其歷史文化有關聯,但更與近年東北亞地區國際政治力量對比和格局變化有關聯。自明治維新以來的一百多年間直到21世紀初,日本在經濟、政治、軍事上一直走在東北亞各國前列,一度成為東北亞霸權國家,並對東北亞各國懷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但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韓發展迅猛,中國貿易總量、經濟總量先後超過日本;韓國在經濟、貿易及科技水平方面則開始追平日本;朝鮮開始擁有核武。這樣一來,日本就失去了昔日面對東北亞各國時的優越感,戰略心理由此而出現失衡。在此情形下,日本一方面越來越「自外」於東北亞國家的身份認同,越來越把自己定位為西方國家、太平洋國家和太平洋島嶼國家,另一方面又對東北亞各國、尤其是對中國崛起並導致其在東北亞的優越感蕩然無存而無可奈何,進而在情感上產生「羨慕妒忌恨」。於是,對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發展與穩定,日本不是以建設者的姿態出現,而是常以「攪局者」的姿態出現。例如,在歷次解決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中,日本每每在即將達成妥協的關鍵時刻,總要祭出「被綁架日本人」的議題攪局。日本在美軍長期駐日及拉緊美日同盟方面的積極姿態也與韓國不同,同樣顯示日本沒有特別在意其東北亞國家的身份。南海仲裁案發生後,東北亞相關國家都對中國的立場表示理解,唯有日本在南海仲裁案問題上與中國直接對立、跳得最高,企圖借南海問題尋找中國的「出血點」和針對中國的「壓力點」。但這並不能解脫日本在東北亞的「問題國家」身份,反而因其故意找機會加劇中日間的對立情緒而受到譴責,也無助於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

其五,美在「亞太再平衡」的旗號下,在東北亞日益增強對中國和平發展的遏制力度,導致中美在東北亞的合作面下降、對立面上升。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九一一事件以後的近十年時間,美國對華奉行以「接觸」為主的政策,中美經濟、政治、安全與外交合作關係有較大發展。在東北亞,儘管從2002年秋起,朝核問題開始浮上檯面,但中美採取合作政策,共同應對危機,推動多次「六方會談」,從而有效管控了因朝鮮堅持開發核武器而引起的戰略危機。其間中美關係總體穩定、中韓關係有長足發展、中日關係也保持相對穩定狀態。但是,近年來,因中國相繼超過日本成長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以及超過美國成長為世界頭號貿易大國,美國對華政策基調由以「接觸」為主轉向以「防範、遏制」為主。正是在此背景下,美國推出了以「防範、遏制」中國為主要內容的所謂「重返亞太」「轉身亞太」「亞太再平衡」戰略。在東北亞,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核心內容,一是扶持日本,驅使日本直接挑戰中國,包括支持日本增加軍費、加強軍備、修改憲法、更積極地參加聯合軍演,甚至拉其參加海外軍事行動,包括派艦機巡航南海,在實際行動中解禁「集體自衛權」等。Aadam S. Liff, 「Japan』s DefensePolicy: Abe the Evolutionary,」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38, No.2 (Summer 2015), pp.7989.美尤其改變其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問題上不「選邊站」的立場,暗中支持日本向中國「叫板」。美在中國宣布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後立即派B52轟炸機飛越中國宣布的防空識別區,其實質就是要為日本「打氣」。二是拉攏韓國,離間中韓關係,促韓日和解。正是在美國撮合下,日韓於2015年末圍繞慰安婦問題的爭論暫時達成妥協。Choe Sanghun, 「South Koreaand Japan reach deal on sex slaves,」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December 29, 2015.美國在拉韓國參加《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談判的同時,卻公開阻止韓國參加中國倡導的亞投行及阻止韓國參加中國舉辦的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9·3」大閱兵活動。Simon Mundy and Charles, 「Missle talks reframes Seoul』s link with Beijing,」Financial Times, March 3, 2016. 三是加大對朝鮮遏制力度,謀求對朝鮮搞「政權更迭」,並挑撥中朝關係,孤立中國。第四次朝核危機爆發後,美沒有選擇與中國合作共同推動「六方會談」的固有反危機戰略,爭取朝核危機「軟著陸」,而是對朝奉行以搞「政權更迭」為主要內容的僵硬制裁政策,並不斷對中國施壓,要求中國參加對朝「無情制裁」。Carol Morello and Simon Denyer, 「China back U.N. move to denounce N.Korea, Hesitant on strongerrebuke,」TheWashington Post, January 28, 2016.四是加大對華軍事防範的力度與部署。美加強在朝鮮半島的軍力部署,尤其是宣布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明顯是「項莊舞劍」,意在加強對中國的軍事威逼。美國在東北亞奉行日益明朗化的對華「局部遏制」政策,是東北亞安全形勢趨於緊張的總根源。

國際上有人判斷,2017年「若希拉里上台,很可能將以經濟、貿易、金融秩序為基礎,推行套牢(entrap)中國的政策。因為再晚一步,美國就會錯失中國崛起的最好時機」;而「若特朗普上台,美國的外交政策將回歸到相對傳統的現實主義,在南海與朝核問題上,會採取比奧巴馬政府更加強硬的立場」。[韓]李熙玉:《亞太再平衡的未來與中美關係及韓半島》,載《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3期,第9頁。值得注意的是,做出這一判斷的是在韓國有一定聲望的成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熙玉,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釋為什麼在朝第四次核試後朴槿惠領導下的韓國的對美、對華政策出現「急轉彎」,包括改變政策、轉向同意美在韓部署「薩德」系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什麼美如在東北亞奉行對華「局部遏制」政策將如何深刻影響東北亞國際格局及安全態勢。

三、未來變數與變局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七十餘年間,東北亞國際安全形勢經歷過三個緊張周期。第一個緊張周期出現在戰後初期,其起點是美蘇劃分三八線、分區佔領朝鮮半島並在各自佔領區扶持一個按己方意識形態和經濟政治模式建立的獨立政權、造成半島政治分裂,其高潮是朝鮮戰爭;第二個緊張周期是20世紀70-80年代,其起點是蘇聯在東北亞軍力急劇膨脹、全面挑戰朝鮮戰爭以後美在東北亞確立的軍事優勢,其高潮事件則是蘇軍飛行員為保護蘇聯在鄂霍茨克海的「軍事機密」而誤擊韓國客機、導致韓國客機機毀人亡。目前則可認為東北亞國際安全形勢有可能步入第三個緊張周期,如果這一「概然性」判斷最終成為事實,其起點與其說是朝鮮進行第四次核武器試驗,還不如說是美韓宣布將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從東北亞先後經歷的幾次安全形勢緊張周期的歷史經驗與教訓看,東北亞之所以周期性出現安全形勢緊張局面,其根源在於大國之間在東北亞形成戰略對抗關係。東北亞第一次國際安全緊張周期形成的背景及其戰略競爭主線是美蘇冷戰全面展開,朝鮮內戰、中國介入朝鮮戰爭、甚至朝鮮戰爭結束的時機與方式,都無不從屬於美蘇冷戰這一大背景與戰略競爭主線;東北亞第二次國際安全緊張周期形成的背景與戰略競爭主線是美蘇在東北亞的軍事力量對比出現轉折,蘇聯方面在太平洋方向轉取攻勢,而美國力求保住其在東北亞的地位,此間無論是日蘇間的「北方四島」爭端、抑或是中蘇邊界衝突、中日關係正常化以及韓國客機被誤擊的善後事宜等,也無不從屬於美蘇在東北亞形成軍事對抗局面這一大背景與戰略主線。時下如果東北亞進入第三次周期性安全形勢緊張局面不可逆轉的話,則其大背景及其戰略競爭主線一定是美國在東北亞奉行對華「局部遏制」政策、或者說中美在東北亞形成直接戰略對抗。在此情形下,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及「修憲」活動、中日釣魚島之爭、朝核問題、朝鮮半島的南北對峙問題以及中韓關係與「薩德」問題,等等,都將從屬於美國在東北亞奉行對華「局部遏制」政策、或者說從屬於中美在東北亞形成戰略對抗這一大背景與戰略競爭主線。

當前,確實有不少跡象表明美國有可能奉行對華「局部遏制」政策、或者說中美在東北亞有可能形成局部戰略對抗局面,其中最突出的跡象是美國不顧中國的安全感受而決意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以及拉緊美日韓同盟等。美國戰略界以及日本不少戰略精英也紛紛力主美在東北亞採取類似對蘇冷戰的對華「局部遏制」政策。但是,美國決策者是否最終下決心在東北亞對華搞「局部遏制」、中美之間在東北亞是否最終形成類似當年美蘇關係的冷戰對峙局面,還沒有最後定論,還要受美國2016年大選結果、韓國政策調整及韓國民眾反「薩德」運動的效果、日本安倍政府的政策選項、朝鮮內政外交如何調整等變數影響,更要受中國以及俄羅斯對美國東北亞戰略及相關變數戰略反應的影響。

從地緣政治觀點看,東北亞地區對於中國的戰略安全及和平發展大局具有關鍵意義。從地理看,涵蓋中國的東北亞地區,縱橫各有數千公里,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從經濟實力看,東北亞地區總人口超過3億,國內生產總值總量超過7萬億美元,外貿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例如,2014年日本貿易額約為15 000億美元、韓國貿易額約為11 000億美元;中國東北遼吉黑三省2014年貿易額約為1 700億美元;再加上朝、蒙及俄遠東地區、內蒙古東部地區貿易額,東北亞地區的年額外總額當在3萬億美元以上。參見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編撰:《國際經濟情勢雙周報》,第1841期,2015年10月29日,第9293頁;中國海關統計:《中國內地進出口商品境內目的地/貨源總值統計》,載《國際貿易》,2014年第2期,第72頁。從其與中國的經貿關聯看,東北亞所有國家都以中國為頭號貿易夥伴,其中朝、蒙對華貿易額分別占其外貿總額的2/3以上,韓國對華貿易額超過其對日、美貿易額之和,東北亞各國與中國的貿易額之和約達7 000億美元,佔中國外貿總額的1/6。即是說,東北亞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區,中國與東北亞國家的貿易額已超過中國與歐盟、北美以及與東南亞、拉美等貿易集團的貿易額。例如,2014年中國與東北亞國家的貿易額達7119億美元,超過與歐盟(6151億美元)、北美(6 105億美元)、東盟(4 803億美元)及拉美(2 634億美元),佔中國外貿總額的1/6;2015年中國外貿總額下滑8%,仍達6 335億美元,在中國的各大貿易區中仍保持第一。參見中國海關統計:《中國內地進出口商品境內目的地/貨源總值統計》,載《國際貿易》,2015年第2期,第70頁;2016年第2期,第70頁。以中國為聯繫平台和中心,東北亞各國的經濟、貿易與資源的互補程度和相互依賴程度已經相當高。最後,從文化上看,東北亞地區的蒙古曾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朝韓在歷史上曾是中國的「蕃屬」、日本也長期使用漢字並受儒家文化影響,中國因而與東北亞國家在地理、人種及文化價值觀上有天然的「親近感」。因此,中國要實現和平發展,實現打造「和諧周邊」、進而打造「和諧世界」之夢以及時下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能否順利推進「一帶一路」設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爭取實現東北亞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以及爭取中美兩大國在東北亞和平共處及合作共贏,避免在東北亞與美國形成類似美蘇冷戰的戰略對抗關係、或者說要儘可能阻止美在東北亞對華搞「局部遏制」的危險性變成東北亞地緣政治現實。

中國的東北亞安全戰略應立足現實,儘可能爭取目前直接影響東北亞安全形勢變局的幾大變數朝有利於東北亞實現和平與穩定的方向轉化,儘可能阻止中美在東北亞的合作與競爭關係轉化為冷戰對抗關係。為此,中國目前一是要盡全力阻止美韓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如果「薩德」部署到位,東北亞戰略穩定將受到嚴重破壞,中俄一定會採取戰略反制措施,則東北亞軍事安全形勢的緊張度就會升級。二是在反「薩德」的同時,要爭取韓國不完全倒向美日同盟。韓國不少民眾及精英在反「薩德」問題上與中國有一定共識。韓國以中國為頭號貿易夥伴,中國也是韓國重要投資場所及海外遊客的主要來源地。因此,中國有作韓國工作的不少空間。三是對安倍領導下的日本倚美反華要有準備,對日戰略可採取類似美國對華「接觸加防範」的方針,在釣魚島及相關領土領海權益問題上堅持不妥協的同時,對日本在歷史認知問題上「開倒車」、搞「修憲」以及「解禁集體自衛權」等活動,要從捍衛二戰成果的政治高度堅決鬥爭,但在經貿、投資等問題上仍要堅持合作政策。四是對朝政策在堅持反對朝搞核武開發及堅持參與聯合國對朝「有限制裁」的同時,也要顧及朝鮮及朝鮮民眾的合理生存權益,對與朝鮮國計民生有關的經貿關係要繼續維持。五是對美在東北亞搞霸權主義,如其堅持在韓部署「薩德」系統、推進美日韓同盟、以朝鮮威脅為由大舉增強其東北亞軍力等,要堅持鬥爭,但鬥爭要注意策略。與此同時,在可合作的領域,如爭取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等,也要繼續堅持與美合作。六是「一帶一路」規劃在東南亞、南亞及中亞方向都取得了不少進展,在東北亞方向則相對滯後。鑒於在東北亞推進「一帶一路」規劃符合相關各國利益,也有利於促進東北亞和平與穩定,目前俄、蒙已積极參与其中,韓、朝也有一定期待,因而應採取積極措施在東北亞地區推進「一帶一路」規劃,爭取朝韓參與其中,並使之最終在促進東北亞和平與穩定的過程中發揮「功能性」作用。最後,戰略上要有底線思維,在儘可能爭取中美關係不在東北亞滑入局部冷戰軌道的同時,也要做必要的戰略準備。例如,如果美在韓「薩德」反導系統部署到位並列裝,則中國就有必要考慮在維持東北亞戰略穩定方面與俄羅斯加強戰略合作,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如美決意在東北亞全面貫徹其對華「局部遏制」戰略,則中國就有必要從地緣政治的觀點全面調整東北亞安全戰略。

責任編輯:蘇娟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ID:sinozhuge


推薦閱讀:

廖鍾慶:《佛性與般若》之研究
六爻測病的卦案的研究(續篇)
噬菌體: 開啟生物宇宙暗物質研究大門
法典編纂視野下的請求權體系研究
最新研究表明很多人生病是因為沒有愛

TAG:安全 | 東北 | 國際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