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陽明的100句話......
1.明萬曆年間,內閣首輔王錫爵曾對東林書院的創始人顧憲成抱怨說:當今所最怪者,朝廷認為對的,外界一定認為不對;朝廷認為不對的,外界一定認為是對的。
一個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朵奇葩。
2.在這片廢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無邊際。從失望到絕望乃至無望的世人不禁想問: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3.其實,無論是在思想的影響還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國藩都稍遜其偶像王陽明一籌。
4.被成功學洗腦多年的中國人應該捫心自問一下:為什麼天天讀曾國藩還是仕途失意?為什麼日夜學胡雪岩仍然一貧如洗?
5.道理人人會講,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從心上用力,砥礪出不偏不倚、動轉得勢的強大心靈,即使做同樣的事,說同樣的話,動作也會走形。畢竟相由心生,情隨事遷。
6.陽明心學是煉心的學問,是「乾坤萬有基」。王陽明之所以將國人宏大而細膩的心理圖譜精確地描繪出來,就是要傳達一條真理:一切戰鬥都是心戰,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7.首先,「心即理」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傾聽內心,樹立起強大的主體意識。其次,煉心的目的也不是成為聖賢一了百了。陽明心學是一種信仰哲學,而信仰只有被實踐時才有意義。王陽明融三家之長,卻歸宗於儒家,提出振聾發聵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強調內聖外王,將心性之學轉化為卓越的事功。
8.一個人對了,一個國家就對了。你是什麼樣,社會就是什麼樣。
9.人的宿敵只有一個,便是他自己。
10.是非,不用從學者的講學中去區分,只需從自己的內心去辨別。
11.不能等別人為你鋪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錯,最後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12.書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價值觀,言之鑿鑿的「成功秘訣」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真實需求。
13.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沒有人可以引領你,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選的,真正能改變你的只有你自己。
14.一個真實的自我可以讓人有效地應對真實的世界,從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異。如欲改變命運,首先改變自己。如欲改變自己,首先磨鍊內心。
15.聖人這個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唯一達成共識的是,這是個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討好的職業,古往今來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可以算作聖人外,就剩下若干瘋子神經病自稱實現了這一理想。
16.文官帶兵怕就怕紙上談兵,懂兵法而不懂實戰,釀成袁崇煥式的悲劇。事實上兵部上下那麼多官員里,長期以來最不缺的就是高談闊論之徒。
17.專制政府的死穴就在於其治下民眾的情緒沒有一個宣洩口。對民主政府而言,你不喜歡執政黨沒關係,下次投票選在野黨就行了。而專制政府的執政黨承擔了民眾所有的不滿,發展到最後連某人家門口的路沒修好他也要罵上政府兩句,如何能夠避免社會的動蕩?
18.明廷面臨的就是這樣的困境。老百姓的觀念很樸素:作為政府,打劫是正常的,但趁火打劫就不對了。狼兵的所作所為就是趁火打劫,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民眾紛紛投入山賊的懷抱,成為山賊的密探。
19.周敦頤說,太極就是2.0版的無極,好比一款2D建模的電腦遊戲要向3D轉型了,開發系列中的一代過渡產品,有些體驗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緊接著開天闢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
20.心是宇宙的本體,萬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據,衡量是非的標準。天地間諸事諸物,舉凡綱常倫理,言行舉止,成敗榮辱,皆不出於我心。
21.讀史越多,越會悲哀地發現,以史為鑒幾乎是不可能的。技術變了,制度變了,表面那一層都變了,可裡面的內核永遠不變。魏忠賢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後還會有,換個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煥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後還會有,身邊那些不懂政治卻想玩政治的人最終都被政治玩得很慘。
22.一直以來,書都沒有錯,只是讀的人錯了。
23.懂得明哲保身不難,難的是懂得什麼時候挺身而出。
24.所有的人都站在一邊並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們都站在船的一邊,最後的結果就是船翻人亡。
25.官場的內耗,國家的虛耗終使社會積重難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榮也逐漸成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體積越來越龐大,而隨著肥皂水的張力到達極限,越來越脆弱,然後一觸即破。
26.心學是教會了很多人使用權術,但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們什麼時候不用,這才是它之於這個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最根本的意義。
27.戰爭總是異常血腥和殘酷,不要說士兵,便是身居高位的將軍也很容易驚慌失措。東晉成帝朝的左將軍司馬流,參戰前就非常驚恐,以至於吃烤肉的時候都找不到自己的嘴在哪兒,結果打仗時被殺身亡。
28.人世間所有的戰鬥,剝除了各種外衣之後,都是心戰。
29.強者和弱者的唯一區別在於,信念夠不夠堅定。如果交戰雙方都是強者,那就看誰的信念更堅定。戰場之上,求死者生。
30.政治上可以犯罪但絕不能犯錯。眼看伍符就要鑄成大錯,江彬急中生智,假裝醉酒,將伍符撲倒在地,咬著他的耳朵小聲道:「書獃子,該輸了!」
31.按照常理,即使是同等品級的宦官,地方官也不敢得罪,這一點從《大明王朝1566》中江南織造局總管楊金水(宦官)和浙江巡撫、布政使之間的尊卑關係就能看出。
32.世上之事,了猶未了,終以不了了之,得過且過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絕望的死水。
33.自三皇以降,先秦諸子,漢唐經學,宋明理學,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題最終都在這三字上歸宗。三字一出,洞見全體,既包含了本體又包含了功夫,任憑你考三王、叩天地、質鬼神、俟後聖,無有如此簡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34.無論學術還是事功,王陽明都已成為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即使輿論尚有非議,即使朝中權貴刻意排擠,也不能改變他被莘莘學子頂禮膜拜的事實。
35.想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想在仕途上有所作為,不想渾渾噩噩白過一生者,唯一的途徑、不二的法門就是去紹興,去找王陽明——這是那個年代幾乎所有人的共識。
36.良知之心就是君子之心,淵默之心,臨危不亂之心。君子的權術是高超實用的藝術,小人的權術是滑稽可笑的表演。怎樣成為君子?擁有光明之心。如何擁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說服自身,內心平靜。
37.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找不到一雙合腳的鞋,從這一點發散開來,王守仁進一步得出「心外無物」的結論——真正的生活在內心,只有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38.多少個不眠之夜,當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時,他的腦袋裡總是充滿疑問。人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人生彈指一瞬間,譬如朝露,生若蜉蝣,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每當這個時候,死亡的恐懼總是會湧上他的心頭,使他不敢繼續想下去。
39.人,是要有些信仰才能支撐著活下去的。沒有了大義可以選擇蒼生,如果連蒼生的代言人于謙都落個鳥盡弓藏的結局,那麼路在何方?像莊子那樣身如不系之舟,脫離這「曳尾於塗中」的苦海?兩千年來,無數的人都這麼做過,劉伶醉酒,阮籍狂狷,他們真的快樂嗎?
40.生命就是在這喋喋不休的追問中慢慢成熟的,每一個人,無論智商高低,相貌美醜,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環境,詢問最多的問題終究是「我要做什麼樣的人?」
41.王守仁和小錢倆人對著竹子,神色凝重地坐了下來,從早到晚,四目圓睜,望穿秋水,盡心竭力地去格其中之理。
42.在神州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鬥爭,揚才露己向來招人忌恨。
43.沒有一勞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質期的,只有不斷地修補、革新,才能保證社會機器的良好運轉。改革固然會傷及既得利益團體,固然會出現波折動蕩,但不改則必死無疑。
44.的確,生命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拒絕庸俗,能夠燦爛奔放,但也可以在隨波逐流中喪失任何意義,成為行屍走肉。
45.一言以蔽之,理學與心學的區別就是「為學」和「為道」的區別。
46.當程朱理學成為官方意識形態之後,這種趨勢就更加明顯。最終的結果便是否定人心,肯定道心。性統治了情,理主宰了心,人悲哀地淪落為理的載體,存在於世的意義與山川草木無異。說難聽點,就是植物人。
47.陽明頓悟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所謂的天理,聖人之道,全在我心中,全在我與生俱來的秉性中,為聖之道,只需向自己內心深處去挖掘和尋找。歷經風雨如晦的朝廷,亂象紛呈的輿論,光怪陸離的一切,時代終於選擇了王陽明,喊出了振聾發聵的聲音:眾神已死,我是上帝!
48.不要被歷史故事所欺騙,伯樂相馬這樣的美談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正是因為它極其少見,
事實的真相只有一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49.讀一讀蘇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體會一下他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的措辭就能明白,一個有才華的人,想要得到大人物的賞識,甚至是接見,都是一件多麼難的事!
50.可恨之縣必有可憐之處,廬陵縣天天上演山寨版《一號法庭》,終於激起了江西政壇的官憤:告狀對我省而言實屬正常,但不事生產,全民告狀,這也欺官太甚了吧!
51.曾經,我羨慕杜麗娘和柳夢梅之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愛情,迷戀賈寶玉和林黛玉桃花樹下讀西廂的意境,然而現在我明白了,男人之間那種拋卻一切私心雜念,心靈契合,相互欣賞,相互提攜,並肩共進的友情更顯彌足珍貴,更值得激賞。
52.那個月明星稀的夜晚,透過昏黃的紙窗,我彷彿看見陽明和徐愛二人正在促膝長談,沒有名韁利鎖,盡棄一切俗欲,時而激烈辯論,時而撫掌大笑。往來古今,四極八荒似乎都已凝滯在此時此地,寰宇之間,只有他師徒二人的交談之聲,討論著世間最樸素、最純粹的道理,不知東方之既白……
53.就在夫子廟旁,陽明的學說開始走俏,以至於秦淮河上的妓女在完成了本職工作後也能和顧客探討一下「朱陸異同」。然而,酒逢千杯知己少,在這個平庸的時代,人皆以奇談怪論吸引眼球,外在的信息不辨真假,但以獵奇為樂,誰又能真懂陽明之心?
54.最不爽的當然是文官集團,想想也是,這些人十年寒窗,懸樑刺股,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對月長嘆,把別人泡美眉、打網遊的時間都投入到對聖人經典的咬文嚼字、窮思冥想之中,不就圖個一朝為官,享受人生嗎?結果朱重八太不地道了,定了個奇低無比的工資標準噁心人,上傳到網上去都沒人信,還被罵為五毛黨,天理何在?
55.看過《移魂都市》、《異次元駭客》等科幻電影就會明白,人類集體感知到的這個世界有可能只是一套製作精密的程序,你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罷了。唯一靠譜的是回歸內心。
56.所有的經典都不過是對「我心」的記載,是各人的心路歷程。因此對它不能當作教條來頂禮膜拜,而是取其益者用之。
57.對比心學和理學,心學的方向由心指向物,心馭萬物,自尊無畏,使人始終對外部世界保持濃厚的興趣和積極性;理學由物指向心,填鴨灌輸,使人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黑白不分,喪失對社會家庭乃至自身的責任感,膽小怕事碌碌無為。
58.唯有通過實踐,你才能夠對良知逐漸獲得認同感與親切感,並使之轉化為自覺的理性意識,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路歧之險夷必待身親履歷而後知,豈有不待身親履歷而已知路歧之險夷者?)。
59.真知即所以行,不行不足以謂之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60.龍場的磨難使他意識到,環境的存在是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要想建功立業,首先必須尊重環境,順應環境,任何事業都是從處理好與眼前環境的關係開始的。並且,這種順應不是違心的、偽裝的,而是調整與糾偏之後此心與環境的逐步契合。
61.這些用程朱理學包裝起來的禽獸,四面竟出,前瞻後顧,追名逐利,應接不遑。記誦之廣不過用來長其傲,知識之多不過用來行其惡,見聞之博不過用來肆其辯,辭章之富不過用來飾其偽。
62.知識和理論,其最終目的是讓更多的人活得更好(物質的富足,精神的享受),如果與這個初衷背道而馳,將之變為利益集團的工具、喉舌、遮羞布,致使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社會矛盾越積越多。這樣的知識和理論,要之何用?
63.沒有人因為你會背牛頓三大定律而認為你有多了不起。同理,懂得心學也不是什麼值得炫耀之事,讓它融入你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用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周圍的人才是它真正的作用。
64.四百多年後的中華大地,那些豐臣秀吉的後代,手捧著《王文成公全集》的日本軍官,用同樣的方法對待手無寸鐵的炎黃子孫時,同胞們用空洞的眼神告訴世人,他們早已忘記此法的創始人就是四百年前的王陽明。
65.古代食鹽就是黃金,鹽商就是今天的房地產商,准入門檻很高,需持「鹽引」方能向政府買鹽,再運到偏遠地區販賣。「鹽引」相當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不是所有人都能搞到的。
66.戰爭不是傳奇,不是織田信長帶著兩千人就能冒雨在桶狹間砍翻今川義元的兩萬大軍;不是《三國演義》里每當某人快不行時就「斜刺里殺出一員大將」來解圍。
67.人生一場虛空大夢,韶華白首,不過轉瞬。池仲容,不是我要殺你,而是你不願善終,自取滅亡,以至天要殺你,你認命吧。
68.一串鈴音,漾起了悠揚的旋律,淙淙的流水聲夾雜在嗚咽的洞簫里,有些低沉,有些沉寂,帶著些微的傷感。是懷念嗎?這片炎黃的浩土之上,神話的遺迹已然湮沒,女媧離去了自己的孩子,唯有五帝還挂念著留下自己的魂靈。在這片沒有神的土地上,祈禱已是惘然。每一個人,每一個生靈,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爭得宿命之外的幸福。
69.歷來的賭徒,下注的那一刻,臉上的表情無不是容光煥發,緊張興奮的。曾幾何時,這些山賊還未落草為寇,他們在田間辛勤勞作,所得僅能糊口,還要飽受大戶的盤剝,官府的欺凌。一天,有人跑來告訴他們,放下那沉重的鋤頭吧,跟我上山,你就能擺脫這無盡的痛苦。
70.當像狗一樣活著都成為一種奢望時,反抗便是唯一的出路。或許他們當中大部分人反抗意識並不那麼強烈,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任何一種選擇都要強於繼續忍受剝削,更何況來人的說辭那麼具有誘惑力和煽動性,不走何為?
71.真正的賊在專制制度中,專制制度有賊性才使賊與專制制度同生共長,滔滔不絕。既然歷史的治亂興替嚴絲合縫地遵循「血酬定律」,通過暴力革命奪取的政權不具備足以服眾的合法性,那麼你能革他的命,我為什麼不能革你的命?
72.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一句話說了兩千年,大小制度改了無數次,終有今日之民主共識。當民主政治在全球攻城奪池,遍地開花時,有人認為人類歷史已經終結。在他們看來,自由民主制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後一種統治形式。然而,即便如此,誰也不能打包票說,人類可以坐享民主之成,從此一勞永逸。因為人性沒有終結,因為任何制度都不如人性古老,但都比人性更早消亡。制度不是重點,無論獨裁還是民主,抑或其他形式,皆出自人性。
73.歷史發展到今天,生產力高度發達,糧食產量早已能夠將全球之人免於饑荒,可仍然有人在挨餓,學者將此稱之「制度性貧困」。不是資源匱乏,而是分配不公,有人寧願將糧食倒進海里也不願拿去給災民紓解饑荒,為什麼?因為人的優越感只有在貧富對比之中才能體現,為了保持這種快感,一部分人制訂各種政策、條款,收買專家學者為其搖旗吶喊,文過飾非,越來越多的人被這種遊戲規則所蠱惑,入其彀中,不能自拔,離良知越來越遠,為那些人為預設的「夢想」消磨一生,樂此不疲……
74.多少人一輩子都活在白做工的日子裡,靠著微薄的薪資撫慰自身的苦難,猶如在迷宮裡東奔西跑的困獸,永遠無法擺脫苦難的牢籠。商業社會每天都在播放催眠曲:努力工作,努力消費。似乎不工作就是廢人,只能選擇工作到退休,拿著僅夠糊口的養老金,等待死神的降臨。
75.說白了,法就是明確獎懲的律令,什麼該獎,什麼當罰,嚴格執行,利用人性的趨利避害,驅動其自私自利的特性來為君主服務。勢立威,術馭臣,法制民,由此整個國家成為一台高速運轉的、君主的個人電腦。
76.誰也不想生活在一個毫無底線的比壞型社會裡。獨裁者沒有資格以道德和文化來迴避法治建設、政治改革,而每一個公民,亦沒有權利因制度之惡,便縱容姑息人性中的殘酷和冷漠。
77.人的價值是至高無上的,故有「人類社會」一詞。而現實情況卻是,人要為錢服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貨幣化,人成了錢的工具。當所有事物都商品化後,人本身就喪失了價值,整個社會將會被衝垮。
78.在官員知法犯法不是新聞、依法治國才是新聞的時代,拋開制度變革不談,每個人都應捫心自問:如果體制有毒,個人在其中的罪孽就可以赦免么?
79.畢竟,賣豬肉的人用自己夾著瘦肉精的豬肉掙來的錢,興高采烈地出來買饅頭,沒想到被別人染了色;賣染色饅頭的人給孩子買奶粉,詎料裡面有三聚氰胺。每個人都在傷害別人,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80.如果民眾意識到幾乎所有的政府官員和部門都只為私利打算,又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地忍受被剝奪、被壓制的命運?於是,在這個不義的世界裡,盡自己最大的可能獲取最大的利益,成為天然正當的選擇。
81.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坍塌後,每個人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來捍衛各自的權益。然而,人們並不知道私權的邊界何在,也不清楚何種方式恰當,最終便只能演變為弱肉強食的叢林遊戲。
推薦閱讀:
※明代大儒王陽明悟「道」
※淺論王陽明及其「心學」
※讓我來告訴你王陽明的心學在生活中能幹什麼
※簡單了解一下明朝的儒學大家王陽明的心學思想
※品讀王陽明:何為真理?心即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