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世,公益當先_

當代台灣佛教作為當今世界佛教最活躍的地區,無論其現代化的轉型,還是其商業化的運作模式,都眾所公認地走到了整個華人地區佛教的前列。其經驗很好的解釋了佛教團體對待商業化的態度:不排斥甚至主動利用現代化的組織和商業化的運作,但本質和最終的目的是弘揚佛法勸人行善。

證嚴法師的慈濟功德會和星雲法師的佛光山都是非營利組織(NPO)證嚴法師的慈濟功德會和基金會是非營利組織,慈濟基金會財務透明,賬目清楚。所得營利也不向投資人捐助人分配,而是重新注入慈濟基金會中。慈濟人員的費用,是不從善款中支付的。而每一筆捐款的去向,都會做詳細的披露,以建立社會公信力。而星雲法師的佛光山道場雖然在全球擁有數十個別分院,組織遍布世界各大洲,也仍然是一家非營利組織。[詳細]寺院不排斥商業運作,但經營權和弘法事務分離目前台灣寺院的經營模式絕大多數採用將弘法與經營分離的原則,即將將寺院的經營權和弘法事務由不同人主持,弘法的管弘法,經營的規經營:把寺院的經營權交給在家居士經營,所賺取的利潤除了支付經營過程中的相關費用外,經營者可留一半,剩餘的作為經營權的回報交給寺院。寺院取得這部分利潤可自主支配,開展弘法利生等事務。台灣的寺院已將經營權和所有權徹底分離,令各方都可以各司其職,使寺院避免了過度世俗化的侵擾,又能有可觀的收入維持運作。如星雲大師的佛光山宗委會,就是此模式的典範。[詳細]

對慈善的不懈努力,證嚴法師入選時代周刊2011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她本人也幾乎成為了台灣形象的一位重要「代言人」資金來源並非來自手機開光,而是來自善款募捐慈濟是台灣最著名的佛教團體之一,擁有廣闊的資金來源,但並非來自於"手機號開光"。而是來自於普通信眾一元兩元的捐款。慈濟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種:長期捐款和緊急捐款。前者主要靠會員,後者主要靠榮譽董事。願意長期捐款者,就可以成為是慈濟的"會員"。捐贈數目"隨心",但無論多少慈濟都會清楚地告訴會員所捐款項的用途,這是它能獲得大眾信賴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在有緊急情況有重大動員事項時(如1991年內地賑災),就會動員捐出榮譽董事即時的大額捐款,數目通常在百萬台幣左右。[詳細]

"四大產業,四大項目",慈濟產業涉及慈善、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慈濟擁有慈善、醫療、教育等"四大產業",大愛電視台無廣告、慈濟醫院屬台灣一流慈濟的資金主要投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中,即慈善、醫療(如慈濟醫院:證嚴法師創辦的慈濟醫院擁有一流的醫療條件和僱員薪酬。)、教育(如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慈濟小學、慈濟中學)、人文(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大愛電視:該電視台1/3的經費來自垃圾回收,並且不賣商業廣告)四項, 統稱為"四大志業"。另投入國際賑災(如援助川緬)、骨髓捐贈(慈濟骨髓資料庫)、社區志願者(慈濟各分支會所)、環保(如慈濟環保站),加上上述"四大志業",此八項同時推動,稱之為"一步八腳印"。[詳細]

災後三年,慈濟的義工依然在汶川災區服務。"產業"雖大,但都不離"公益"二字台灣佛教團體嚴格遵守著佛教功能的"三大救命環"和"兩大定盤針"之說。"三大救命環"即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功能的發揮,是佛教正視所面臨的衝擊和挑戰,改變自身社會形象的應變的治標手段,一般而言見效較快。"兩大定盤針"即佛教心理、倫理功能見效雖慢,卻系根本。以證嚴法師的慈濟功德會為例,它參與的會員達台灣2300萬人口的400餘萬人之多,設有本身的大學、電視台、大型現代化醫院多所、遍布全球的急救團隊等。而它也因此曾獲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塞獎"。而另一個佛教重鎮佛光山數十年陸續成立各種社團,和資金投入的領域也與慈善、文化與教育事業有關。[詳細]慈濟"四大產業"經營收入全部捐贈給慈濟基金會經營慈濟"四大產業"所獲得的利潤,將捐贈給慈濟基金會,作為基金會統籌各個項目之用。如果有虧損或需要緊急資金注入,慈濟基金會也會做全盤的統籌。慈濟基金會就好像一個統籌資金的蓄水池,為"四大產業"的各個項目提供源源不絕的資金支持。

慈濟400萬會員只有七八百人領工資,證嚴法師堅持一生不受信徒供養慈濟倡導自力更生,號稱擁有400萬會員的組織,其領取薪水的職工不過七八百人,絕大部分的工作人員都是志工。因此,其運營費用才佔總慈善基金的2%,運營效率遠高於一般慈善機構。又因證嚴法師堅持一生不受信徒供養,故而她對信眾損獻的錢財,處理得清清白白,讓人找不到操守上的缺憾。舉凡涉及大宗經費的使用,她都交由董事會來共同決定,如此更加提升慈濟功德會的公信力 [詳細]佛光山由於世俗化過度和介入政治,主動宣布"封山"5年在台灣,越來越多的人對佛教的過分世俗化產生不滿,而涌動著一股厭棄世俗化,向傳統修證道路復歸的潛流。而佛光山由於成為著名旅遊勝地,煙火氣過重而保守爭議。同時在1996年由於佛光山捲入了台灣選舉,使其遭受了嚴重的非議。1996年夏天,一直以來與世俗社會保持緊密聯繫的佛光山突然宣布"封山",對此,星雲法師曾解釋封山是"先縮小自己,以後再擴大自己",以潛沉下來充實內部,直到2001年才重開山門。從這一系列跡象中,不難看出台灣佛教界的自持和修正能力。

佛光山是台灣最大的佛教道場,創辦人星雲法師為提倡"人間佛教"之道建設而成,今天成為台灣最負盛名的佛教聖地之一。

商業是手段弘法勸善才是目的,台灣佛教是大眾化而非世俗化台灣佛教界所倡導的人間佛教大眾化就是將佛教教義普及化,讓更多人知道人間佛教,實踐人間佛教,並從人間佛教的修習中去行善去愛人。為達此目的,商業化之路必不可少,但商業化本身並不是目的,台灣佛教界並不排斥商業化,並且充分利用了商業化來達到他們弘法勸善的終極目的。實際上,"商業化""流行"、"普及"不等於"世俗化"。簡言之,人間佛教大眾化不是將其世俗化,而是佛教聖道、品德以及精神的普及化。 [詳細]大眾化、"商業化"的佛教為台灣培養了公民社會和「台灣氣質」台灣佛教"四大山頭"是全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社會團體之一。佛教組織興盛和大眾化商業化的普及是台灣民間團體興盛的一部分,本身就反應出社會開放後,台灣民間社會力的活躍。而在台灣從威權主義轉型的過程中很好的彌補了轉型社會中的信仰缺失,通過積極的實踐成為一個傳統價值與普世價值的"守護者",成為台灣公民社會的溫床。據統計,台灣近435億新台幣的民間捐款中,有一半捐給了"慈濟基金會"。正是由於優秀的大眾化和商業操作,台灣佛教才會有今天如此的繁榮。但繁榮的最重要原因,其實是他們並沒有把商業本身當做終極目的。[詳細]

佛教在台灣的影響力,「總統」也不能小覷

雖然證嚴、星雲法師也都是出色的佛門"CEO",但他們更讓公眾信服的是弘法行善的功德。
推薦閱讀:

佛教的基本教義固然不承認靈魂。但中國人所接受的通俗觀念則是靈魂輪迴。這如何理解?
【表格】藕益大師約四教各論三皈依
西藏佛教飾品
道教和佛教對待妖怪的態度和處理方法有哪些同與不同?
入佛門要交錢,心裡不是很好受,請問大家怎麼看待?

TAG:公益 | 佛教 | 入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