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筆記

http://www.zikao.sh.cn/bbs/simple/index.php?t1848.html

第一章

針孔成像原理最早記錄在戰國時期的科學家、哲學家墨子所著的《墨經》中。

針孔成像與鏡頭成像有三點差別:

1) 攝影感光需要一量的光線,2) 針孔大,3) 影像變虛,4) 針孔小,5) 無法獲得充足光線;6) 鏡頭利用光的折射原理,7) 把鏡頭製成一個具有凸透鏡效果的能聚光的光學透鏡,8) 通過聚光,9) 獲取攝影感光所需要的光線的量;10) 照相機鏡頭能使得景物影像匯聚於焦點平面,11) 形成清晰影像。

鏡頭的作用:讓景物在焦點平面位置形成清晰的影像,也就是彙集來自外界景物的反光或都自發光體的光線,並使被攝景物在感光片上形成清晰的潛影。

物距:在鏡頭成像中,從被攝物體到鏡頭中心的距離,稱為物距;

像距:從鏡頭中心到所成影像間的距離,稱像距;

焦距:來自無限遠處的平等光線經過鏡頭的折射在鏡頭主軸上會聚成一個清晰的點,這個清晰的點,就是焦點,由焦點到鏡頭中心的距離就是焦距。

鏡頭焦距長短影響成像大小。距離相等時,焦距長成像大,焦距小成像小。

共軛關係決定了定焦距鏡頭在不同距離拍攝時,物距大,像距小,影像也小;物距小,像距大,影像也大。

鏡頭通光量與鏡頭通光口徑的大小成正比。鏡頭感光能力=光束直徑/鏡頭焦距。該公式說明數值越小,孔徑越大,感光能力越強。

相對口徑用光圈係數來表示,也稱f係數:f係數=焦距:相對口徑。f係數的標法為:1.2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64  這種標法的特點有3點:1)數字大小與相對口徑大小成反比;2)每相鄰兩極光圈係數之間的通光量相關一倍;3)每相應兩極光圈係數之間是[根2]倍的關係。

鏡頭焦距與視角的關係:焦距長,視角小;焦距越短,視角越大。

鏡頭的分類:

1) 標2) 准鏡頭:鏡頭焦距與底片對角線基本相等,3) 視角接近人眼的視角,4) 大約在50度,5) 135相機底片畫幅為24*36毫米,6) 對角線為43毫米,7) 焦距在42-55毫米的均屬標8) 准鏡頭;120相機畫幅為60*60毫米時,9) 其對角線為79.2毫米,10) 焦距在80毫米左右為標11) 准鏡頭,12) 其它畫幅另行計算。13) 短焦距鏡頭(廣角鏡頭):鏡頭焦距小於底片對角線的鏡頭,14) 其視角大於人眼視角。15) 長焦距鏡頭(望遠鏡頭):鏡頭焦距大於底片對角線的鏡頭,16) 其視角小於人眼視角。

快門的作用是控制光線在感光片上停留時間的長短。對於動體攝影而言,可用抓取動態、使動體在膠片上開成清晰的影像。

快門的標法為:1 2 4 8 15 30 60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實際速度為所標數字的倒數。相信兩級快門速度的日光量相關一倍。「B」門或「T」門為慢門;「A」門為光圈優先;「S」門為速度優先;「P」門為程序快門。

1) 鏡間快門(葉片式快門)位於鏡頭的中間,2) 光圈之前,3) 一般由3片至5片薄鋼片組成,4) 可同5) 時開合,6) 通過開合的快慢來控制曝光的時間。優點是:在使用任何一級快門速度時都能使整個膠片畫面同7) 時曝光,8) 在使用閃光燈拍攝時,9) 不10) 受閃光同11) 步的限制,12) 不13) 會產生變形現象。缺點是:當使用大光圈、高速度的組合時,14) 其實際通光量減少。15) 焦平快門(簾幕式快門)位於焦點平面的位置,16) 緊挨在感光片的前面。由不17) 透光的帘布或金屬簾片組成,18) 通過簾片間裂口的大小變化來控制曝光的時間。優點是:一是可以達到較高的快門速度,19) 二是因其快門速度高,20) 可以用來抓拍極高速的動體的運動。缺點是:在使用高速快門時,21) 動體的影像會變形,而22) 且動體運動速度越快,23) 影像變形的程度越重。

測距方式有4種:1)連動式測距(重影式、截影式);2)反光式(微稜鏡式);3)磨沙玻璃式;4)自動測距式(電子視測、超聲波、紅外線、眼控自動式)。

取景器的三個作用:1)觀察被攝景物;2)界定拍攝景物的範圍;3)決定對景物的取捨和安排畫面的布局。

旁軸取景相機的視差問題P44

現代相機取景器的種類有4種:1)單鏡頭反光俯視取景器;2)單鏡頭反光平視取景器;3)框式平視取景器;4)光學直透式取景器。

135相機的優點:

1) 體積較小,2) 分量較輕,3) 便於攜帶;4) 所有膠捲為畫幅36mm*24mm的135底片,5) 常見的有24張、36張,6) 適合新聞攝影無暇換膠捲的特點;7) 有多種可轉換鏡頭,8) 符合新聞攝影的特點;9) 有效口徑大,10) 感光力強,11) 對不同12) 光線適應能力強;13) 多採用焦平快門,14) 最高快門速度可達數千分之一秒,15) 能滿足新聞攝影拍攝高速動體的特殊需要。

缺點:一是焦平快門所帶來的閃光同步速度的限制,在使用閃光燈時,不能達到很高的快門速度;二是在拍攝高速動體時,如所用的快門速度過高,會出現影像變形現象。

120相機的優點:

1) 單鏡頭,2) 即用作取景、測距,3) 又用作拍攝,4) 所以沒有視差現象;5) 也有各種不同6) 焦距的鏡頭,7) 以適應各種不同8) 的拍攝需要;9) 有可置換後背的特點;

缺點:機身和鏡頭體積都比較大,分量也重,攜帶不方便,此外,快門震動大。

數碼攝影與傳統攝影的不同:

1) 存儲影像的介質不同2) ;傳統(化學方法)數碼(數字方式)3) 圖像的呈現方式不同4) ;傳統(沖洗、印放) 數碼(輸入計算機)5) 圖像質量上的差異;傳統高於數碼 6) 傳遞方式不同7) ;數碼方便快捷、保真度高。

影響數碼相機和數碼影像質量的因素:CCD辨析率、影像辨析率、色彩還原性、鏡頭質量、像質調節。

APS攝影系統(先進攝影系統):ASP膠片是一種比135還要小巧、表面塗有可以記錄拍攝資料的磁性物質的感光片,磁性物質可以用來記錄打拍攝時的有關數據。現由日本富士、佳能、美能達、尼康和美國柯達五家大公司聯合研製而成。最大優越性在於操作簡便,具有安全性,沖印方便、便於攜帶。

廣角鏡頭的視角在70度至90度;超廣角鏡頭的視角在100度至135度;視角超過135度的稱魚眼鏡頭。135相機標準鏡頭焦距為50mm左右;廣角鏡頭焦距有35mm、28mm、24mm、20mm;超廣角鏡頭焦距有17mm、14mm;魚眼鏡頭焦距有9mm、7.5mm、(視角約為180度)。

廣角鏡頭優點:視角大、拍攝範圍方,可以在較近距離內拍攝大場面,還能誇張究竟縱深感。缺點是拍攝時,景物的近大遠小現象會有所誇張,變形也嚴重。

135相機中焦距鏡頭有焦距為75mm、90mm、100mm、135mmR ;長焦距鏡頭有焦距為200mm、300mm的,望遠(超長焦距)鏡頭有焦距為500mm、1000mm的。上述鏡頭的視角從30度至8度不等。

中焦的作用:拍攝人像,看上去比例最符合人體的比例,常被用來拍攝人像,故又稱人像鏡頭

長焦的作用:一是用於遠距離拍攝,另外在新聞攝影「偷拍」或抓拍時,和被拍攝對象可以保持較遠距離,以免驚動被拍攝者,能抓取自然、生動的形象。

望遠鏡頭的作用:

變焦距鏡頭:鏡頭的焦距可根據拍攝需要,在一範圍內變動。原理是在鏡頭中間裝有一組能活動的鏡片,用變焦環來控制。一般就先調焦後變焦。

微距鏡頭:就近距離拍攝小物體的需要面設計的,可以拍出與原物大小或比原物還大些的影像。用於翻拍小物體或小影像,或拍局部細節。

TS鏡頭:可沿著與鏡頭軸線垂直的左右或上下移動,還可作360度的旋轉,作用主要在於消除水平線和垂直線條的畸變。

EF鏡頭:電子對焦鏡頭,內置自動對焦和電磁光圈馬達,操作時聲音輕微、對焦效能準確。

照相機的基本使用常識:

1) 在使用前,2) 應詳細閱讀廠家提供的說明書;3) 就遵循人平視的視覺特點;4) 拍攝時應保持相機的穩定;5) 需要精確對焦;6) 鏡頭成像有近界線,7) 拍攝距離不8) 宜過近;9) 要關於利用各種附件為拍攝服務;11) 有些相機取器與拍攝鏡頭是分開的,12) 拍攝時應注意取下鏡頭蓋。

照相機的維護:

1) 相機是一種精密儀器,結構複雜,不易強烈的震動及擠、壓、摔、碰;7) 注意相機上嚴禁用手接觸的部位;8) 應放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高溫高濕度;9) 應防水;10) 避免在直射陽光下打開後蓋或鏡頭,也不能把鏡頭對著強光;13) 停止使用時,不要上快門弦;16) 在相機不用時,應將焦距調在∞;19) 自動相機應常檢查電力是否充足,長期不用時應取下電池。

第二章

黑白感光片主要由:片基(是塗布乳和其他各層篺的支持體。無色透明、有韌性、耐撕裂、易展平、耐水;)、結合層、乳劑層(主要成分是鹵化銀和明膠)、保護層、防光暈層組成,共有5層。

彩色負片主要有9層組成:底層、防光暈層、感紅乳劑層、隔層、感綠乳劑層、隔層、黃色濾色層、感藍乳劑層、保護層。(利用「加色」原理)

從感色性能上黑白感光片可分為:色盲片(只能感受可見光中的藍、紫短波片,感光度低,寬容度小,優點是顆粒細,解像力高,反差大,主要用於翻拍)、分色片(能感受藍、紫、黃、綠光,但不感受紅光,用於特殊用途,現幾乎沒有生產)、全色片(能感受全部七種可見光,可正確記錄全部可見光譜,使被攝對你得到全面呈現)三種。

彩色片有彩色負片(經感光及沖洗處理後,得到的是彩色底片,再經印相、放大或擴印在彩色相紙上,才能成為彩色照片,呈現出被攝景物的正常色彩)和彩色反轉片(經拍攝、反轉沖洗後得到的是和景物色彩相同的彩色正片,可直接用來觀賞、放映幻燈或用於印刷製版)兩種,有日光型(適合在陽光下拍攝,能使日光下的景物色彩得到正確記錄,≈5500K色溫,如在燈光下使用,片子會偏紅橙色)和燈光型(適合在火光、燭光及普通燈光下拍攝,能正確記錄燈光下景物的色彩,≈3200K色溫,如在日光下使用,片子會偏藍)之分。

黑白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包括感光度、反差、寬容度、顆粒性和分析力、灰霧度、感光特性曲線。

感光度是指感光片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標定的及換算P90、選用原則(不能簡單地認為感光度超高的膠片越好或感光度越低的膠片越好,主要應根據拍攝條件和目的來決定選用哪種速度的感光片。感光度高的膠片,能在光線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拍攝,但拍出的底片顆粒較粗;感光度低的膠片,需要良好的照明和理想的光線,拍出的底片則細膩且層次豐富。)。

反差性是指畫面中不同影像部分的明暗差別的程度。明亮部分與陰暗部分的亮度差別程度大,就叫反差大;反之,就是反差小。底片影像的反差,是因密度不同而形成的。影響密度大小的因素有三個:景物本身的反差;膠片本身的反差性能;顯影控制的影響,包括配方的選擇、顯影時間、溫度、攪動的方式等。

寬容度表示感光片正確紀錄景物反差的能力。

分析力是指膠片對景物細微部的分辨能力,也稱解析度,越大越好。

感光片的選用應注意三點:1)片速的選擇;2)反差的選擇;3)顆粒性的選擇。

第三章 曝光控制

曝光量與通過鏡頭的光線的多少和光線在底片上停留的時間(即快門控制)的乘積成正比。

曝光不足不能正確紀錄景物暗的部位的影紋;曝光過渡不能正確紀錄景物明亮部位的影紋。

曝光公式:E(曝光量)=I(光照度)*t(停留時間)[I值可以用光圈f來代替運算] 可以看出光照度和時間的量值可以互換,只要曝光量相同,感覺片上得到的曝光是一致的。在光線亮度和感光片速度不變的情況下,若光圈有變化,相應高速快門速度,則感光的結果不變。這種相互作用的關係,就叫做倒易律(原理即光圈、快門可以相互置換的一時理論依據)。

在光線極亮的情況下作極短時間的曝光(快門速度高)或在光線極暗的情況下作極長時間的曝光(快門速度低),都會造成倒易律失效,應考慮適當增加曝光量。

倒易率失效的原因。倒易率只在一定的範圍內有效,超出一定的範圍,則倒易失效。原因是:感光片對光線的反應有一定的惰性。當曝光時間極短或光線結弱時,光線不能有效地穿入感光乳劑的內層,這樣就不能有效地發生光化學效應,因而無法達到正確的曝光量。在具體拍攝時,如遇上述極端的情況,應考慮適當增加感光,以獲得的曝光量。

影響感光的因素有4點:1)感光片的感光度(首要因素,感光度是感光片對光線敏感程度的標定);2)光線變化(包括5點:光線的照射方向、一天中時間的變化、天氣的變化、季節的變化、地域的變化);3)景物本身的反射能力;4)濾光鏡的因數;5)倒易率的影響。

獨立式測光表的測光方式有入射式、反射式和兩用型、光點讀數測光。

內置測光(TTL)系統的測光方式有5種(優點缺點):1)平均測光式(將取景範圍內的景物亮度進行平均,不分主次。在景物亮度平均時或相關不大時,這種測光方式能保證曝光正確,如主體與背景間亮度差異太大,則會使主體曝光出現誤差。在順光拍攝時,曝光一般不會出現問題,因為整個景物受光均勻。但在側光和逆光時,由於背景亮度增強,主體的一些部位或主要部位處在陰影中,這時平均下來,主體會曝光不足,應採取補光措施或增加感光量);2)重點測光式(對主體的主要部位進行測光,保證不管在何種光線條件下或無論主體與背景亮度差異如何,主體能獲得正確曝光);3)中央重點測光式(在取景器中央部位有一圓圈,但範圍較大,能保證主體的正確曝光,但應注意取景的變化,避免總是把主體放在畫面的正中央的機械均衡式的構圖);4)矩陣測光式(又稱分區測光式);5)多點測光式。

自動曝光模式有3種:光圈優先式――A;速度優先式――S;程序自動式――P。

曝光補償裝置有3種:1)AE(自動曝光)鎖定裝置;2)曝光補償鈕;3)自動曝光概括裝置(括弧曝光法)。

曝光與黑白攝影的影調錶現。曝光與彩色攝影的色彩再現。

曝光:來自被攝物體的光線,通過照相機的鏡頭,會聚成影像,落在膠片的感光乳劑層上,引起光化學效應,生成潛影,這就是攝影的感光,也叫曝光。

光源的照射方向(晴天自然光):順光(指光線來自景物的正面情況下,景物被攝面全部受光,受光面積大,光線照射均勻,利於質感的表現,缺點是缺乏表現力)、側光(來自景物側面,景物自然分受光面和陰影面,易於增加物體的立體感及三維的表現)、逆光(光線來自被攝景物的背面)、頂光(光線照在被攝景物的頂端,景物中凸出的部位有受光,凹處則為陰影)及晴天陰影(景物的照明光線是來自天空的反射光和周圍景物的反射光,不是直接受到陽光的照射)。

一天中時間的變化:中午;日出後2小時和日落前2小時左右(正午光線亮度的1/2);日出、日落時(正午光線亮度的1/10)。

地域的變化:地理緯度每增加15度,應增半級至一級曝光量;海拔每升高1000米,則應減少1/4級曝光量。

第四章  各種光線條件下的攝影

從光源的來看,可將其分為自然光(來自太陽和月亮、星星的光線以及廣闊的蒼穹反射來的陽光、月光和星光)和人造光(火光、燈光等)。

特點與表現方法:

1> 順光:光線來自景物正前方,景物的受光面積最大,受光均勻。優點是:1)被攝景物受光均勻,曝光比較容易把握,採用平均測光的方法即能使被攝物體正確感光;2)利用順溜拍攝的景物最接近於其原型,比較有利於質感的表現;3)利用順光拍攝的彩色片,色彩能得到正確還原,飽和度高,色彩鮮艷。缺點:從專業角度來講,順光缺乏表現力,拍出的片子多屬於兩維平面,缺乏三維空間感。側光:光線來自被攝景物的側面,一側受光,另一側處在陰影之中。是最常採用的光線,優點:一是有利於表現立體感和空間深度感,二是有利於表現出被攝景物的清晰輪廓,三是有利於和反差層次的表現。缺點是不利於表現景物細部的質感及影紋。

逆光。光線來自被攝景物的側後方或後方。能生動強烈地表現出究竟深度感和立體感,但不利於對景物層次的表現。

陰天攝影:是指烏雲這日子遮日,整個天空和地面景物都很暗淡的天氣。陰天不宜拍攝人像,因為光線平淡,拍出的人像也會因平淡而推動光彩和魅力。陰天拍彩色片,會出現偏色,宜用鮮艷地色彩來裝點畫面,增強畫面的活力。

雨天拍攝:光線變化複雜多變,應不斷根據光線變化來調整曝光量,才能保證正確感光。雨天有以下特點:1)自然景物層次豐富,色彩濃淡有致;2)景物影像朦朧,若隱若現,生動而富於變化;3)光線柔和,景物反差小;4)增強環境的亮度,也能造成景物的倒影,從而增強了畫面的趣味性。雨天拍攝應注意:1)正下雨時快門速度不宜過高,以免把雨凝結成水滴;2)自然景物,應選擇有遠中近對比的景物來加強空間深度感;3)彩色片應多攝取紅、黃等艷麗的色彩;4)應注意地面雨水的反射光對曝光的影響;5)應注意好相機,鏡頭戴上遮光罩。

雪景拍攝:一種是在下雪的天氣里拍雪景,雪景光線散漫而柔和,能見度較差。應找准曝光參照點,選擇深色背景,襯托雪花。一種是在雪過天晴之時拍雪景。潔白的雪反光律極高,有雪覆蓋的地方和沒有雪的地方比起來,反差往往極大,需採用補光措施才能縮小反差,得到適當的對比效果。

霧景拍攝:有陰天時的霧,晴天清晨的薄霧,山區的雲霧。霧能亂成柔和的光線效果,能隱去一些景物,而使另一些景物呈現出豐富的層次使前、中、背景在霧氣中遙遙相對,有強烈的空間深度感。應注意選擇好前、中、背景的位置,以加強空間深度感的表現。前景、中景應為深暗色調的景物,才能形成強烈的遠近對比。另外,亮麗的色彩能增強霧景畫面的活力。可用濾光器來增強(霧鏡)或減弱(黃、橙)霧感(綠濾光鏡消除城市中的褐色霧)。

日出、日落的特點:1)光線變化極大,日出、日落過程中的太陽亮度變化瞬息萬變;2)光譜成分以紅為主;3)伴有美麗的霞光和多彩的雲景;4)光線較柔和,不刺目。拍攝方法及注意事項:1)曝光控制應不斷,才能獲得正確的曝光量,最好是採用測光的方法來控制曝光。2)太陽看上去不刺眼時,可將太陽直接攝入畫面;如刺眼,則可能在相機鏡頭表面產生反光,會對整體畫面效果起破壞作用。3)為了造成空間深度感,應以選擇適當的前景的辦法來造成遠、近對比,形成縱深感。4)如欲表現太陽光芒四射的效果,凡應採用小光圈,如採用f/16或f/11。5)應注意霞光和彩雲對日出日落景色的裝點作用,

夜景攝影:主要光源是月光、星光以及火光、燈光等人造光。由於光線較暗且不均勻,應多用長時間曝光的方法,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用B門做長時間曝光。還應充分利用相機的二次曝光或多次曝光功能來拍夜景。

室內自然光的特點:1)光線柔和但照明不均勻。2)光比差別大;3)亮度變化大。拍攝注意事項1)應有效地控制景物的反差,常採用的辦法是利用反光板來補陰影部位的光,或者閃光燈作輔助光。2)室內自然光的亮度與外界光線相比相關懸殊,最好地測光在確定曝光量,無測光設備時,本著寧多勿少的曝光原則,使感光片獲得充分的感光。3)拍表態景物時,應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利用慢門作長時間感光,以記錄室內自然光的強烈現場氣氛。4)避免直射陽光透過門窗照射在被攝物體上。

第五章  人造光攝影

從色溫的角度看,燈光型彩色片適於在3200K的色溫條件下使用;日光型彩色片適於在5600K的色溫條件下使用。燈光片在日光下使用會偏藍(綠),日光片在燈光下使用會嚴重偏紅。

燈光攝影所用燈光主要有4種:主光(用來照亮景物的主體或景物重要部分的光線,是日光控制的主要依據,是燈光攝影最主要的光線。其作用是照亮被攝體的被攝面,只有一個)、輔助光(作用是照亮畫面中的陰影部分,沖淡主光造成的投影,從而使陰影部位也能出現影紋,亮度低於主光)、背景光(作用是把被攝對你和背景拉開或使主體與背景發生某種聯繫,以增強環境氣氛,亮度低於主光)、裝飾光(重點表現某一部位或對某一部位作細節描繪,亮度不高,照明範圍較小)。

影響燈光攝影感光的因素有5點:燈光的強度(取決於燈泡本身的瓦數的大小,主要依據是主光燈的光線強度);燈與被攝體之間的距離(遵循光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即距離增加至2倍時,光的亮度減弱1/4);燈光的顏色;被攝體的表面結構、色澤及其對光線的吸收、反射能力;拍攝環境對感光的影響。

電子閃光燈的發光特點有3點:發光持續時間極短(瞬間光源);發光強度極強;色溫接近日光(約5500K)。

閃光同步(連動):在快門完全打開的同時閃光燈閃光,使整個底片全部感光。焦平快門須使用同步檔,鏡間快門任何一檔均可同步。閃光指數越大,閃光亮度越大。

影響閃光攝影感光的主要因素有6點:1)閃光燈的閃光能力――閃光指數(是指閃光在瞬間內發出的光線的強度,在閃光燈生產時就標定,等於f係數*閃光距離);2)膠片感光度(感光片速度提高一倍時,縮小一級光圈;感光片速度減慢一倍時,開大一級光圈);3)閃光距離(是影響閃光攝影感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變化規律是「平方反比」);4)閃光角度範圍(可調整的依據是所用鏡頭的視角大小,也就是鏡頭的焦距長短);5)被攝物體的表面結構、反光能力;6)被攝物所處環境的反光能力。

閃光指數是指閃光燈在瞬間內發出的光線的強度。

單燈使用方法有4種:

1) 機位閃光法:技術上最簡便的一種方法,2) 缺點:光線平淡,3) 缺乏層次和立體感;當主體背景較近時,4) 會出現明顯的投影。

5) 閃光燈遠離相機閃光法:因燈光位置不同,6) 造成不同7) 的光線效果。

8) 反射閃光法:又叫間接閃光法,9) 利用反光屏,10) 得到的光線較為柔和,11) 但反射過程會損失光線,12) 應增加感光量。

13) 慢門閃光法:B門,14) 在夜晚或全黑的環境中,15) 利用一盞燈來進行多角度閃光或多次閃光,16) 以造成多燈閃光效果。

17) 加紗法:避免閃光燈光線過硬,18) 加蓋紗布,19) 可使光線柔和,20) 但要加大發光亮度,21) 為幼兒攝影時,22) 可保護視網膜。

多燈閃光法一是在拍攝大場面時用多燈平均照亮場內重要部位;二是用多燈布光獲得理想的造型效果,必須分清主光與輔助光的關係。

輔助光的種類有4種:副光、輪廓光、背景光、裝飾光。

閃光攝影應注意4點:

1) 閃光燈濾光器的作用:

2) 克服3) 「紅眼效應」:一是不4) 要直接從正面照射人物,5) 以避免直接反光,6) 二是請被拍攝對象先看一看明亮事物,7) 使瞳孔收縮;

8) 注意閃光攝影與顯影處理;

9) 注意用閃光燈作輔助光時的攝影方法。

第六章 動體攝影

拍攝動體確定快門速度的依據有4點:

1) 動體本身的運動速度;動體運動速度越高,2) 快門速度越高。

3) 拍攝者與動體間的距離;距離越近,4) 快門速度越高,5) 因為相對移速度快。

6) 所用鏡頭的焦距;焦距越近,7) 快門速度越高。

8) 拍攝者與動體間的角度變化。動體運動方向和相機鏡頭形成的角度越大,9) 快門速度相應提高。

動感的表現方法常採用虛實對比(模糊表現動感法,使運動部位變模糊,運動慢的部位保持清晰,快門不宜太高,必須使運動快的部位因移動而虛化)和動靜對比的方法。

追隨法(虛實對比):隨動體的運動方向移動相機,主體清晰、背景及相反方面的運動物體被拉成虛線、移動模糊的畫面,強化動體移動的速度感,不能用高速快門,在採用長焦距鏡頭時,可用三腳架來幫助保持相機的穩定。

閃光燈連閃拍攝法:利用閃光燈的高速頻閃功能,可以將運動物體運動中的不同瞬間動感記錄下來。

第7章 景深與超焦距

景深:調焦過程中,對焦物體前後形成了一個清晰區域,這個清晰區域的範圍就是景深範圍,這種現象叫景深現象。

影響景深的主要因素有3點:

1) 鏡頭焦距:焦距長、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2) 光圈口徑:光圈口徑大、景深小;光圈口徑小,3) 景深大(改變光圈大小是最常用也是最為方便的一種控制景深的方法);

4) 拍攝距離(物距):物距大、景深大;物距小,5) 景深小。

獲得最大景深的方法:短焦距鏡頭小光圈+遠距離拍攝;

  獲得最小景深的方法:長焦距鏡頭+大光圈+近距離拍攝。

超焦距:指當調焦在無限遠時,從相機鏡頭到最近清晰物之間的距離。

超焦距與景深是反比關係,即超焦距越大、景深越小;超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決定超焦距的因素有2個:1)鏡頭焦距;2)光圈口徑。

鏡頭焦距長、超焦距大;鏡頭焦距短、越焦距小;

光圈大、越焦距大;光圈小、越焦距小;

每相鄰兩級光圈之間的超焦距相差(根2)倍。

超焦距的確定方法。

由於超焦距和景深之間是反比關係,在拍攝中就可以採用控制超焦距的方法來擴大景深範圍。常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1) 先選定光圈係數,2) 查出景深近界限的方法

3) 先確定景深範圍以確定景深近界限的方法P172

第八章 攝影濾光器

可見光的波長範圍為390-760納米,根據波長不同,其中包括了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單色光,白色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複合光。

光譜濾光鏡的濾光特點有兩點:允許與自身顏色相同的色光通過;允許與自身顏色接近的色光少量通過。光學濾光鏡則是在光線通過時改變其傳播特性,使其產生折射或反射,從而產生特殊的光芒效果。

濾光鏡的因數(加用濾光鏡後需要增加感光的倍數)主要取決於濾光鏡本身的顏色、深淺和光源的性質。P176

大多數情況下使用濾色鏡後應增加曝光量,用濾色鏡因數乘以使用濾色鏡前所採用的快門速度的值,同時保持原光圈值是確定曝光補償後日光組合的簡單方法。如果不宜改變快門速度,可以根據倒易律原則相應改變光圈值。如果同時使用兩個以上濾光鏡,其因數計算方法為濾光鏡因數的乘積。

黑白攝影中使用濾光鏡的目的有5個:P179

1) 壓低天空影調:用紅、橙、黃濾光鏡來藍紫短波光,2) 最常用的是黃濾光鏡,3) 紅色可以拍出「模擬夜景」效果;

4) 改變空氣透視:為使空氣透視效果得到真實的再現;

5) 突出主體:是新聞攝影圖片的重要表現法則之一,6) 也是攝影創作的重要原則之一;

7) 利用光學透鏡拍出特殊效果:光學透鏡一般無色或灰色;

8) 提高翻拍效果:使字跡與圖像更加清晰,9) 去除污斑或偏色。

彩色濾光鏡主要有4類(特點和效果):用來解決色溫的問題

1) 膠片換型濾光鏡:為方便彩色負片和彩色反轉片的燈/日光型在日/燈光下使用,2) 一種為琥珀色:供燈光片在日光下拍攝,3) 可將日光的色溫降到3200-3400K,4) 另一種是淡藍色,5) 供日光片在燈光下拍攝使用,6) 可將燈光色溫升至5400-5600K;

7) 光線平衡濾光鏡:作用是通過濾光鏡使光線色溫和感光片色溫達到平衡;

8) 顏色補償濾光鏡:也叫色彩補償濾光鏡,9) 用CC代表,10) 作用一是用以改變彩色片總的色彩效果。二是在印、彩色照片時用以校色;

11) 特殊效果濾光鏡:主要有半色鏡、雙色鏡。半色鏡又稱關彩色濾光鏡,12) 一半有色一半無色,13) 雙色鏡是濾光鏡成兩種不同14) 的顏色。

黑白、彩色通用型濾光鏡多為光學濾光鏡,不影響光的著色和光譜成分。常用的濾光鏡有:

偏光鏡(偏振鏡):作用是防止偏振光,也就是非金屬物體光滑的表面所反射的光線,還能削弱天空的強度,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根據所用偏光鏡的因數來適當增加感光,另外還能消除自然風景中的藍色霧靄,增強畫面反差和影像清晰度。

UV鏡(紫外線濾鏡):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濾光鏡,能吸收光譜中人眼看不到但對會起破壞作用的紫外線,能澄清霧氣,提高遠景及至整個影像的清晰度,還原色彩,防止偏色,還可用來保護鏡頭。

減光鏡(灰鏡):作用是等量得減阻各種色光,使到達感光片上的光線減弱,同降低感光片感光度的作用是一樣的。

常用的特殊效果濾鏡有:

柔光鏡:對射入光線起折射作用,使景物光線變得柔和,拍成的影像也會呈現出特殊的柔和效果。作用一是使影像柔和,二是降低反差,三是使遠景霧化成特殊的霧狀效果。

星光鏡:又叫光芒鏡,使用所拍攝景物中的發光點放射出光芒,像是來自星星的閃光。有十字形星光鏡、米字形、雪花形、可變十字鏡。尤其在夜景攝影時能增強夜間燈火的表現力。

多影鏡:多稱多稜鏡,有三稜鏡、五稜鏡、六稜鏡等多種。能在一張感光片上拍出多個影像是。

中心清晰濾光鏡:四周經過特殊處理,只有中心部位是正常的光學玻璃,能結成清晰的影像是,畫面四周景物均模糊不清,又叫暈化鏡。

第九章 彩色攝影的基本理論

從攝影角度,我們通常把日常叫做白光,這種白光可以通過紅、綠、藍三色混合而成。

三原色與三補色。紅色光、綠色光、藍色光等量相加可產生白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幾乎可以產生任何一種色光,在攝影中稱紅、綠、藍三種色光為三源色。

任何兩種色光相加後若能產生白色光,這兩種色光互稱補色光。實驗證明:

紅色光(R)+青色光(C)=白色光;

綠色光(G)+品色光(M)=白色光;

藍色光(B)+黃色光(Y)=白色光;

攝影中稱青、品、黃三種色光為三補色。彩色攝影的減色法原理:

黃色光=白色光-藍色光(減藍)                       紅

品色光=白色光-綠色光(減綠)

青色光=白色光-紅色光(減紅)                  品          黃

獲取彩色影像的原理有減色法和加色法兩種。

加色法是利用紅、綠、藍三種原色光相加來產生的彩色影像。

減色法是利用青、品、黃三種顏色的單色影像來合成各種色彩的景物。

藍          綠

                                       青 

三源色與三補色之間的關係有兩點:1)從白色光中減去某一原色,即可得到與其對應的補色光;2)每種補色光都是由兩種原色光組成的,每種原色光都是由兩種補色光組成的。

自然景物反射了哪種色光,它就成為它反射的色光的顏色,而其餘的光線,則被它吸收掉了。

色彩的5種特性:冷與暖、輕與重、快與慢、進與退、脹與縮。

色彩三要素:色別(又稱色相,指不同顏色之間的差別,也就是不同顏色的表象和名稱)、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飽和度(指同一的純凈度和鮮明度的變化)。

由於一定的溫度和色光之間有對應關係,這種利用溫度的數值來說明光源的色成分,就是色溫,「K」為標示符號,其度量標準是:把一個絕對黑體在絕對零度(-273C)下進行加熱,溫度每升高1C稱為1K,因為色溫的溫度標準起點0K是-273C,所以當加熱至0C時,色溫即為273K。色溫越低,紅色成分越多;色溫越高,藍色成分越多。

矯正色溫的三種濾光鏡:1)膠片換型濾光鏡;2)光線平衡濾光鏡;3)顏色補償濾光鏡。

色彩的基調是指畫面色彩的基本色調,也就是畫面色彩的基本傾向及其所給與人的總體印象,主要有暖色調和冷色調。

色彩的對比就是色彩的多樣性、差異與矛盾。主要有三種對比:1)明暗對比;2)色相對比;3)互補色對比。

色彩的和諧是指整個的色彩配置即統一、和諧,又完美悅目。主要有同類色和諧;類似色和諧;消色和諧;色彩的呼應。

影響照片色彩的因素有5點:1)被攝體本身的色彩(景物呈現不同的色彩,是因為物體對光線具有選擇吸收、反射的特點);2)光源的色彩(不同波長的光線呈現不同的流顏色,不同光源的色成分不同,從而呈現不同的色彩);3)環境的色彩(映襯被攝對象);4)膠片的色彩還原性(要選擇還原性能好的彩色感光片);5)濾光鏡的影響(加上何種顏色的濾光器,照片畫面就呈現出何種顏色)。

同一照片,在燈光下看和在日光下看,色彩不同,正確判斷色彩的光線條件應為日光。

第十章 拍攝取景的基本常識

繪畫是加法的藝術,攝影是減法的藝術。攝影就是取景的藝術。

取景時應考慮的基本問題有6點:

1) 拍攝點的選擇:拍攝點指2) 拍攝者所處的位置,3) 嚴格地講應是相機的機位,4) 也是受眾的位置。

5) 橫豎畫面的選擇:充分利用好感光片,6) 避免放大時作過多的剪裁從而7) 造成對底片的浪費。

8) 畫面結構中心(視覺中心點):畫面結構中心應是明視中心的位置,而9) 不10) 是畫面的幾何中心。

11) 突出主體::主體是藝術創作中的主題思想的體現者,12) 是新聞攝影圖片中最主要的新聞信息的載體,13) 應在中佔據突出的地位。

14) 前景與背景的運用

15) 陪體的運用:是相對於主體而16) 言的畫面構成部分,17) 作用在於和主體配合,18) 構成一定情節。

景別是被攝對象在中呈現的範圍,是新聞攝影畫面造型元素之一。根據表現內容的需要,恰當選擇和運用景別,是採訪拍攝基本功的重要方面,常用的景別有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定四種,它們可以帶給受眾不同的視覺感受。調整、轉換景別主要有兩種方面:改變攝影機與被攝物體的距離,改變鏡頭的焦距。 

拍攝點的選擇包括2點:

1) 拍攝距離:決定了5種景別:

遠景:拍攝到的最大場面,距離最遠,表現重點是場面的浩大、視野的廣闊,沒有十分具體的主體、陪體的區別,表現的是一種總體的效果。

全景:範圍比遠景小,用於描述事物的全貌,被表現的景物充滿了畫面,主、次難以區別,用以介紹總體和環境為主。

中景:以人物作為參照,中景拍攝的是人的半身,重點表現對你是主體本身,說明主體和環境之間的關係,主體表現明確,環境為次,對主體註解、說明、陪襯。應分清主次,適合表現動作、情節。

近景:表現對象是主體本身,作用是描述和表現主體本身,讓人產生對主體的強烈印象,拍攝的是人的面部和頭部。

特寫:表現的是景物的局部和細節,是最近距離上的拍攝,有助於加強新聞攝影的揭示性,具有特殊的視覺效果,能給讀者造成強烈的心理感受,使讀者產生強烈印象。

2) 拍攝角度。有3種:水平視角(是人們最常採用的視角,3) 不4) 會有任何變形現象,5) 看到的景物最自然)、仰角(景物高大的形象被進一步誇大,而6) 且會出現近大遠小和傾斜畸變現象,7) 主要用來表現人物高視闊步的心理狀態或誇張跳躍的動作)、俯角(將景物壓縮得看起來更加矮小,8) 常用來拍攝大的場面,9) 這是因為可以最得較大的取景範圍)。

橫豎的選擇主要應考慮3點:1)被攝景物的形狀;2)畫面中主線條給予視覺刺激力的強弱;3)主體移動的方向。

攝影中常採用的突出主體的方法有4種:利用畫面結構中心的方法;利用對比的方法;利用透視規律;利用景深原理。

常採用的對比方法有4種:

1) 形態的對比:一是讓主體本身的形態在畫面中佔據突出的地位,2) 從而3) 突出主體,4) 二是用主體形態與陪體形態顯著不同5) 的方法來突出主體;

6) 大小的對比:佛主體和陪體的畫面中的面積和何種大小的對比,7) 一是讓主體佔據畫面中大面積的空間,8) 讓陪體居於次要地位,9) 二是採用以大襯小的辦法來突出主體;

10) 動靜的對比(虛、實對比);

11) 影調、色調的對比:指12) 利用明暗的差別來使主體突出。

透視規律的運用主要有2點:

1) 線條透視規律:近大遠小;景物的輪廓線越遠越焦距;視平線以上的線條越向遠處延伸則愈往低處走,2) 視平線以下的線條越遠則越向高處走;視線右邊線條向左焦距,3) 視線左邊的線條向右集中;

4) 階調透視規律:距離近的景物低,5) 輪廓清晰,6) 反差大,7) 色純度高;距離遠的景物明度高,8) 輪廓越來越模糊,9) 反差變小,10) 色純度變低。

前景的作用有5點:2)襯托主體;2)增強畫面縱深感;3)說明主體,交待環境;4)平衡畫面;5)交待環境。前景的形式可分為畫框式、垂枝式、突筍式。

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係是對比和照應的關係。背景的作用有4點:1)說明主體;2)交待環境特點;3)增強現場氣氛;4)襯托主體。運用背景應注意2點:避免背景與主體遊離;避免將背景與主體作等同處理。

陪體的作用有4點:1)幫助主體展示情節;2)補充、豐富主體的內涵;3)襯托主體,加強主體的表現;4)對主體的注釋、說明作用。

攝影用光的目的有2個:使感光片感光,記錄被攝景物的影像;起描繪、刻畫和塑造視覺形象的作用。

線在造型方面的作用有6點:1)勾畫被攝體輪廓;2)表現被攝體的立體形態和空間深度;3)表現被攝體質感;4)表現色彩和環境氣氛;5)吸引觀眾注意力,突出主體;6)造成特殊效果。

攝影的形式法則主要有4點:

1) 多樣統一與照應:多樣是指2) 應讓畫面中的內容豐富、富於變化,3) 統一是指4) 畫面中的內容之間應相互協調、一致,5) 照應指6) 主體與陪體以及前景、背景之間,7) 應有內在聯繫,8) 形式上也應彼此呼應;

9) 均衡與對照:均衡是人的一種視覺生理和視覺心理現象,10) 可帶給讀者、觀眾穩定的視覺效果,11) 對稱是均衡最簡單的結構形式,12) 對照指13) 景物的形體、影調、線條不14) 應太單一,而15) 應具有多樣性,16) 互相襯托;

17) 節奏與韻律:指18) 有規律的起伏、變化及有序的律動;

19) 簡化原則:要儘可能少的結構特徵來表現儘可能多的思想內容。

keepkeep 2006-07-07 16:45

第十一章  感光片的沖洗

顯影的原理是:經過顯影中的化學處理,使感過光的鹵化銀還原成金屬銀顆粒,由這些顆粒構成影像。

黑白感光片的沖洗過程主要有顯影、停顯、定影、水洗、乾燥等步驟。

黑白顯影液是由作為溶劑的水(水質最好採用純凈水,水溫應在52攝氏度左右)和顯影劑、保護劑、促進劑和抑製劑按一定配製而成的最重要的成份是顯影劑和保護劑。

黑白顯影液的主要成份有4種:1)顯影劑:功能是使感光片中已感光的鹵化銀還原成為金屬銀顆粒,所以它也是一種還原劑。常用的有米吐爾(顯影速度快、底片反差較小)、對苯二酚(顯影速度較慢,底片反差較大,受溫度影響較大)、菲尼酮(恨不能與米吐爾接近,影像更加柔和)。2)保護劑:功能是防止顯影劑不被氧化。常用的有無水亞硫酸鈉(硫氧);3)促進劑:功能是中和顯影過程中由顯影液的水和銀的鹵化物中分解出的溴離子結合而生成的溴氫酸,同是使顯影液鹼性。常用的有鵬砂、碳酸納、苛性鹼等;4)抑製劑:作用是防止顯影過程中產生灰霧現像。常用的有溴化鉀(還能控制顯影速度,提高顯影質量)。

米吐爾與對苯二酚配合使用組成的顯影液稱M-Q顯影液;菲尼酮與對苯二酚配合使用組成的顯影液稱P-Q顯影液。

常用顯影液有D-76、D-23、D-96、PQ-FGF等,性能。

控制顯影效果要注意3點:1)溫度控制(溫度高顯影速度快、反差和密度增長快,溫度低顯影速度慢,反差和密度增長慢;高溫顯影會造成顆粒粗使影像粗糙、灰霧度增加)2)時間控制(適當延長顯影時間可以提高膠片感光度。延長或縮短顯影時間可以使膠片密度增加或減少,但會使反差和層次受到損失)3)攪動控制(攪動次數多,顯影速度快、反差大、顆粒粗;攪動次數少則相反)

停顯的目的是利用顯液的酸性與顯影液的鹼性中和作用,破壞顯影液的顯影能力,使用顯影立即終止。

定影作用是去掉未感光的銀鹽,保留下由已還原的金屬銀顆粒組成的影象。定影劑通常為硫代硫酸納,也又海波,俗稱大蘇打。

定影液的成份有4種:1)定影劑(硫代硫酸鈉)2)保護劑(無水亞硫酸鈉)3)酸性物質(冰醋酸)4)堅膜劑(鉀礬)。常用定影液有柯達F-5酸性堅膜定影液。

水洗的作用是去掉底片上的殘留藥液和其它沒必要的物質,使底片無污染,便於長期保存。

乾燥可用烘乾箱或者在乾淨的環境下自然晾乾。

正常底片質量鑒別:景物中的明亮部位和陰影部位都有影紋,反差適中,影像清晰,層次分明,密度知中,清潔乾淨,沒有污漬斑點。

底片常出現的問題和原因。P238

彩色顯影液的成份有:顯影劑、保護劑、促進劑、防灰霧劑、軟水劑。

彩色負片的沖洗工藝流程:彩顯、漂白(較黑白負片多的一道程序,作用是漂除銀鹽結成的影像,使彩色底片上只留下彩色染料影像)、水洗、定影、水洗、穩定、晾乾或烘乾。

彩色反轉片的沖洗工藝流程:首顯、水洗、反轉、彩顯、調節、漂白、定影、水洗、穩定、晾乾。主要程序有五步:一是首次顯影;二是二次曝光或反轉處理;是彩色顯影;四是漂白;五是定影。

第十二章 照片的製作

印相是將底版和印相紙緊緊地疊合在一起,經曝光、顯影、停顯和定影而負責制出與底片影像同樣大小的照片。*作程序:曝光、顯影、水洗、定影(溫度18-20,時間10-15分鐘)、水洗、上光(烘乾)或晾乾。印想機的主要結構有燈室、印相框、曝光定時按鈕、燈光調節按鈕等。

放大機有聚光式和散光式兩種。放大機是通過負片至鏡頭的距離和感光紙至鏡頭的距離的變化,來控制廣大影像的大小的。主要結構有:燈光室、聚光鏡(或反光玻璃)、鏡頭和支架。

黑白照片放大*作程序:1>放置底片;2>調節尺寸和焦點;3>感光與顯影:影響放大感覺的因素有:光源的亮度、底片的厚薄、放大尺寸的大小、光圈的大小及放大紙的感覺度。曝光、顯影、水洗、定影、水洗、上光或晾乾。

黑白照片放大照片的加工:畫面剪裁、反差控制、局部曝光處理。

彩色照片放大*作程序:校色(目的是為了被攝對象色彩能得到正確還原,從而得到色彩正確還原的照片,加色法用紅綠藍,減色法用黃品青)―曝光-顯影-漂定-水洗-乾燥。

擴印系統的組成:膠片沖洗機、擴印機、沖紙機和裁切機。

擴印原理及方法:自動校色原理、自動曝光控制、

根據減色法成色的基本原理,校色的基本規律有三點:1>樣片偏向何種顏色,就加用何種顏色的濾光片;2>樣片偏向何種顏色,應減少該顏色的補色濾光片;3>不能同時使用三種顏色的濾光片。

照片色彩的鑒別有二種方法:一是直接觀察法;二是利用校色卡進行鑒別。直接觀察法鑒別照片偏色情況時應考慮6個因素:曝光是否準確;第一眼印象;利用照片畫面中的灰調來判斷色彩的還原情況;以照片中的中間密度部位為依據來判斷偏色的情況;注意人物皮膚顏色的還原;考慮表現的特殊需要。

彩色照片沖洗中應注意四個問題:恆溫問題(溫差不要超過正負0.3攝氏度);定時攪動(目的一方面可以保持藥液滲透的均勻,另一方面可以不斷使新鮮藥液補充到照片上來,方法:照片剛放入藥液後,連續攪動30秒,然後每隔15稍攪動5秒);加用補充液(每增一張30CM*25CM照片,加入顯影補充液50ML);質量控制(方法是採用測量藥液PH值的方法)。

第十三章  數碼攝影系統

數碼攝影系統由數碼影像輸入系統、數碼影像處理系統、數碼影像輸出系統組成。

數碼化或數字化是數碼攝影的根本特點。數碼影像輸入系統是對攝影影像進行數字化處理的系統。常用 的是相機(已經是數字化的影像,無須再作數字化處理,便可直接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和掃描儀(底片、照片、正片、反轉片等必須經過將模擬影像轉化為數字影像,才能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

數碼影像處理系統包括電腦(容量大、速度快、彩色顯示能力強,具有色彩控制、校正的功能)和圖像處理軟體。

數碼影像輸出系統包括用於輸出膠片的數碼膠片記錄儀;數碼印表機(彩色噴墨印表機、激光印表機、熱升華數碼印表機);照片光碟。

數碼膠片儀工作原理:1>將圖像文件置換成特定的模擬電信號;2>將模擬電信號置換成光信號;3>將光信號投射到攝影用感光片上記錄下來,從而成為負片或正片。

影響掃描儀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解析度、色彩還原性、掃描速度。

第十四章 新聞攝影的定義與特性

廣義的新聞攝影泛指一切用攝影手段報道新聞的活動,包括三大類:1>用照相機拍攝圖片;2>用攝像機拍攝新聞電視片;3>用攝影機拍攝新聞電影片。狹義的新聞攝影則專指以照相機為工具,以攝影圖片為手段,以印刷品為媒介的新聞攝影報道活動。

新聞攝影的定義是:作為一種視覺新聞,新聞攝影是新聞的現場攝影,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傳遞新聞信息。

新聞攝影定義的含義有五點:1>新聞攝影是一種視覺新聞,主要作用於人的視覺系統;2>新聞攝影的重要特性之一是現場的紀實性;3>新聞攝影的視覺傳達目的是新聞信息。4>新聞攝影的拍攝形象是新聞形象,不是藝術典型。5>文字說明是新聞攝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聞攝影的特性是:新聞性、真實性、形象性。

新聞攝影報道應從以下四個方面把握其新聞性:1>重視重大題材;2>多拍獨家新聞;3>敢於攻難度大的題材;4>重視報道的時效性。

新聞攝影真實性的基本要求有四點:1>拍攝對象必須真實,事實真實;2>攝形象應為能夠反映事物本質特徵的典型瞬間,總體真實;3>所攝對象應自然真實,不能導演擺布被攝對象;4>文字說明應準確真實。

新聞攝影報道失實的原因有六點:1>不懂得新聞攝影的基本原則是真實地傳遞新聞信息,將新聞與宣傳混為一談;2>工作作風不踏實,憑想當然主觀臆斷;3>將新聞攝影與藝術創作混為一談;4>道德品質有問題;5>政治問題;6>惡作劇。

新聞與宣傳有六點不同:1>新聞生在報道事實、傳遞信息,宣傳在於讓人想念某種觀念,二者目的不同;2>新聞不能重複,宣傳可以不斷重複;3>新聞不具有強制性,宣傳具有強制性;4>新聞有真實和失實的根本原則問題,宣傳只有可信與不可信的差別;5>客觀、公正,宣傳具有強烈的主觀性;6>新聞報道必須尊重事實,宣傳為達到止的可以採取多種手段。

形象衝擊力主要指以下四點:1>吸引力;2>感染力;3>說服力;4>震撼人心的效果。

新聞攝影的優勢在於:1>視覺直觀性P292.296;2>現場可證性;3>瞬間永久性。

新聞攝影是「圖文結合的信息傳播方式」:

1> 圖文結合,2> 不3> 是簡單的圖文凍死,而4> 是兩要素有機完美的結合,5> 是信息問題的劇增;

6> 是一種平等的互相結合,7> 圖片和文字具有同8> 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9> 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0> 豐富了人類視覺傳播的內容,11> 氣勢磅礴了新聞信息的傳播範圍,12> 增加了新聞信息傳播的效果;

13> 增加了新聞的可信性;

14> 最終體現在書、報、刊片面上的結合,同15> 時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新聞攝影記者把握新聞性的方法:1>重視重大題材的新聞攝影報道。2>多拍獨家新聞。3>敢於攻難度大的題材,一方面指艱難的程度,另一方面指拍攝的技術艱難。

第十五章 新聞攝影的地位與功能

新聞攝影除了具有圖文結合,有效傳播信息的基本功能外,還具有4點重要作用:作題圖;作插圖;美化版面;作封面或導讀圖片。

「銀川會議」後新聞攝影工作出現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主要表現以以下四個方面:1>相當一部分報社領導層的觀念發生了很大轉變,由不重視新聞攝影到逐步樹立起「圖文並重、兩翼齊飛」的思想;2>報社領導注意用新聞照片獨立地報道新聞,使許多報紙採用圖片的數量大幅上升;3>攝影專刊蜂擁而起;4>湧現出一些深度的攝影報道。

面對電視新聞的挑戰,報紙採用兩種做法揚長避短,發揮本身的優勢:一是增大報紙信息量,增加文字報道的深度,與電視的時效性、現場性競爭;二是盡量使報紙圖像化,幅大量多地刊登新聞照片,讓讀者看到與電視畫面不同的獨具特色的照片,使電視新聞成為看報的導讀。

報刊上圖片幅大量多的優勢有四點:1>增加吸引力;2>增加感染力;3>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4>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

幅大量多的刊用原則:幅大量多是指報刊版面採用照片應不惜版面,即要保證篇幅大,還要儘可能地採用各種攝影圖片為報紙編排和新聞報道服務。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幅大量多,還應根據報道需要和圖片質量適度選用的原則。

新聞攝影的社會功能有三點:傳播形象新聞(是新聞攝影的基本的、第一位的功能);指導社會生活(主要作用是:引導社會輿論、進行輿論監督、推動兩個文明建設。要做到生動形象、有理有力);審美教育功能(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不拘一格,不斷推陳出新。其美學特徵具有:新鮮感、真實感、瞬間感、現場感)。

新聞攝影在傳播形象新聞方面具有三個特點:客觀性;普及化;群眾性。

新聞攝影的特徵是:新聞性、真實性、形象性。

第十六章 新聞攝影的體裁及文字說明

1.報刊上刊登是以報道新聞為主要目的的新聞攝影報道的體裁主要有4種:1>圖片新聞;2>特定性新聞攝影報道;3>專題新聞攝影報道;4>插圖。

圖片新聞多由一兩貼畫圖片配以標題及簡短的說明性文字組成。其英武我處是簡潔、率直。圖片的拍攝應注意3點:1>抓住典型場景、情節和細節;2>要使新聞形象突出、直觀;3>要善於抓典型瞬間。

特定性新聞攝影報道是指對重大新聞事件中的局部典型事物的「特寫鏡頭」式的表現或從富於修改特徵的角度進行揭示的攝影報道。特定性新聞圖片用典型細節來表現和概括新聞事件。與圖片新聞相比其時效性要求較弱,但需有比圖片新聞理強烈的深刻性、揭示性和典型性。從新聞要素的表現方面看,圖片新聞主要交待的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特定性新聞圖片生在交待何故、如何。

專題新聞攝影報道是指用多幅圖片和文字相結合,全面深刻的介紹、表現和介紹新聞事件和新聞事物的各種新聞攝影體裁,其基本特徵有6點:1>整組圖片圍繞同一個主題展開;2>通過組織和編排有關一個事物的全面、完整的信息,講述一個故事,單幅圖片難以做到;3>圖片的選擇和編排對專題新聞攝影報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決定其成敗;4>成功的專題新聞攝影報道通過各單幅圖片的有機結合,形成一種整體的、集合的優勢,其意義遠大於單幅圖片的機械相加;5>專題新聞攝影報道具有比任何單幅圖片更豐富的內涵,能提供更豐富的內容,信息量更豐富;6>專題新聞攝影報道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充分體現了圖文的完美結合。

專題新聞攝影報道的特點有6點:1>專題新聞攝影報道是圖片新聞和特定性新聞圖片的極機結合,通過多幅圖片的有序組合,形成有頭有尾有情節的完整故事;2>專題新聞攝影報道是圖片主文字的完美結合;3>圖片是多時空狀態下的多個瞬間形象的「集合」,其效果是「集合優勢」,有助於主題深化;4>專題新聞攝影報道具有「情節性」,通過情節聯繫達到完整性;5>專題新聞攝影報道可佔據較大版面空間,可充分發揮版面語言的作用;6>專題新聞攝影報道是一種深度報道的形式,改變了人們認為新聞攝影的看法。

專題新聞攝影報道的構成沒有固定的格式,往往是綜合構成,為了理解方便,將其構成分解為4點:1>同一空間,多個時間;2>同一時間,多個空間;3>多個瞬間;4>多個側面。

專題新聞攝影的圖片選編原則有兩方面的依據:一是從專題新聞攝影報道表現主題的需要,即全面性、代表性、典型性多樣性和深刻性出發,力求內容的豐富多彩和集中統一的結合;二是從版式設計的需要考慮,要考慮畫面形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使整個版式符合均衡、和諧、合乎比例、井然有序的基本要求。具體體現為7點:大小結合;形狀的結合;景別的結合;內容上的結合;色彩的結合;合適的數量;圖片的布置形勢富於變化。

造成專題新聞攝影報道多,單幅新聞攝影圖片少的原因有4點:1>受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的影響;2>誤認為專題新聞攝影報道比圖片新聞和特定性新聞攝影報道容易成功;3>誤認為無論題材大小都可運用專題新聞攝影報道的形式;4>誤認為專題新聞攝影報道就是多幅圖片的簡單拼湊。

插圖照片是指在整個報道中唱的是配角,其作用不是單獨報道一則新聞,而是配合新聞、通訊等文字報道的照片。有直接配合、間接配合兩種方式。

新聞攝影的文字說明由標題和解釋性文字說明共同組成。標題主要在於「點題」,寫作上要求做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開門見山、簡潔明了。

揭示性文字說明的作用有兩點:一是提供圖片難以交待的新聞要素;二是交待背景材料,指出事件的來龍去脈,分析事件發生髮展的原因,增強報道的立體感和深度。語言上應做到以下4點:1>語言準確;2>語言精美;3>語言通俗;4>語言生動。多用具有形象價值的詞。

圖片新聞文字寫作應簡短、直接、明了、具體。主要用於交待新聞要素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什麼事、為新聞圖片做註腳。

特寫性新聞攝影報道文字說明寫作應顯示出其深刻性、揭示性。

專題新聞攝影報道文字說明寫作可以是相對完整的一篇散文、記敘文或議論文。

第十七章 新聞攝影的主題與題材

新聞攝影的主題是指畫面形象所揭示的新聞事實的社會意義,以及作者對所拍新聞事實的認識與評價。新聞攝影主題具有新聞性、真實性、直接性、紀實性、傾向性等主要特點和要求。

新聞攝影報道在表現主題時的基本要求有兩點:一是應做到主題的具體性與創建性的統一;二是新聞攝影報道的主要思想要寓於新聞形象之中。

如何深化新聞攝影報道的主題?4點:1>採用特定性新聞照片形式,揭示為什麼和怎麼樣。2>採用專題新聞攝影報道的形式,從縱、橫兩方面拓展主題,力求全面、深刻;3>小題材展示大主題,以小見大。4>新聞攝影思維的整體性原則應當成為當代攝影記者的方式之一。

荷賽將新聞攝影分為八類:一般新聞;突發現場新聞;新聞人物;日常生活;體育;藝術;科技;自然與環境。

新聞攝影題材的劃分,根據新聞事物發生、發展的性質,可分為事件性新聞和非事件性新聞兩大類,事件性新聞又可為預知事件新聞和突發事件新聞兩類。

中國新聞獎將新聞攝影分為10類:1>重大新聞與突發性新聞;2>經濟改革建設新聞;3>體育新聞;4>新聞人物現場肖像;5>物質新聞;6>文化教育新聞;7>法制軍事新聞;8>日常生活新聞;9>批評性報道新聞;10>環境保護及大自然新聞。

評理與題材的關係是:題材對主題的制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重大題材往往體現重大主題,小題材也可以展示大主題,關鍵在於記者挖掘的深度和報道的角度。

紀實攝影、社會紀實攝影和新聞攝影的共性有3點:1>二者均是對客觀存在的事物、人物在特定時空狀態下的形象記錄;2>二者均運用了「精確記錄的方法」;3>二者均通過所拍圖片來表達一種認識和理解,傳達一種信息。二者顯著的不同是新聞攝影十分注重新聞性和時效性,而紀實攝影則沒有這種強烈的新聞性和時效性的要求和限制。

新聞攝影題材的發掘與開拓包含著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挖掘老題材,向深度開發;二是開拓新聞攝影題材新領域。

keepkeep 2006-07-07 16:45

第十八章 新聞攝影的評價標準

編輯選稿的標準有3點:1>根據本報的編輯方針和特點,結合不同時期的報道重點選稿;2>具體標準包括:有新意,有獨創性;有較高的圖像質量;圖文結合的好;3>根據當天報刊的總體情況和版面空間的總體設計思想選稿。

圖片編輯的主要任務是負責選攝影報道及其它攝影圖片,也負責根據版面和文字記者的需要安排攝影記者去有目的地進行拍攝。版面編輯的主要任務是為自己負責的版面挑選、處理種類稿件和編排報刊版面。

新聞圖片的評價原則有3點:瞬間的張力、強烈的現場氣氛、人物的情感與性格。

通常將新聞攝影抓取的瞬間概括和區分為4點:瞬間的黃金點、高潮瞬間、高潮後的瞬間、情節瞬間。

目前我國新聞攝影作品評選標準主要有6點:1>新聞性;2>真實性,並強調本質真實;3>瞬間精華;4>發表及時;5>文字說明新聞要素齊全、準確、簡潔、有標題;6>圖像清晰,製作精良。

國外新聞攝影的評選標準有5點:1>題材重大;2>瞬間動人;3>技藝完美;4>拍攝艱難;5>社會效果顯著。

第十九章 形象採訪與現場抓拍

形象採訪包括採訪前的、深入選擇的採訪路線、形象積累與形象觀察。

新聞攝影的觀察特點有4點:1>從新聞事件的全局和新聞人物的總體著眼,從典型細節入手;2>現場觀察要善於分析比較;3>現場觀察要注意「神」;4>善於把握新聞事件發展的高潮和人物情感的高潮。

新聞攝影採訪是形象採訪,其特點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通過形象積累和形象觀察發現線索,用形象思維進行判斷、推理、抓取最富於特點的典型瞬間形象報道新聞。

現場抓拍就是:在新聞現場觀察新聞主體的規律和特點,選擇適當的角度,在適當的時機揮動快門。

現場抓拍是新聞攝影的主要技法,其特點有4點:1>抓拍的瞬間形象自然、真切;2>不干涉對象抓拍的瞬間形象信息含量大;3>抓拍是新聞事件和新聞規律自身的要求;4>提倡抓拍,有助於新聞攝影記者自身素質的提高。

新聞報道的事件大體可分為兩種:預知事件和突發事件。在預知事件的採訪拍攝中一是要思維方式的多元化和全方位;二是要跨出記錄階段,走向見證階段;三是要多拍出乎意料的情節;四是要提倡抓取趣味性瞬間。

要突發事件的採訪拍攝中一是要重視對突發事件的連貫報道;二是要不只著眼於突發事件本身瞬間的抓取,還應重視對因突發事件引起的種種反應的抓拍。

非事件性新聞的特點有3點:1>沒有明確的時間性;2>不象事件性新聞那樣典型、突出;3>不象事件性新聞那樣有強烈的時效性要求。

搞好非事件性新聞攝影報道的要素有4點:1>關注生活,善抓熱點;2>小處著手,大處著眼;3>深層思考,形象表現;4>專題攝影報道形式全面展示新聞主題。

運用專題新聞攝影報道體裁報道非事件性新聞時要做到2點:1>站在人類和社會的高度把握對小題材的處理;2>敢於通過小題材展現重大主題。

第二十章  圖片編輯

優秀的圖片編輯1>是一位優秀的新聞理論工作者,對新聞攝影有明確的認識;2>懂得新聞采編業務,善於識別新聞題材;3>懂得圖像處理和傳遞,善於編輯、處理新聞圖片;4>擅長報道的組織和策劃,善於協調各方面的關係;5>具有強烈的受眾意識,能為讀者著想。

新聞工作者的共同修養有8點:1>具有馬克思廣義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辯證唯物讒言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和方法;政策水平高,即胸懷全局,又能聯繫實際;2>具有豐富的新聞理論、新聞業務知識,有熟練的新聞工作技能,新聞采編經驗豐富;3>文化水平高,並注意及時掌握新知識,不斷學習,知識面廣;4>文字水平高,寫作能力強;5>具有強烈的「新聞欲」、好奇心強,新聞嗅覺敏銳,有很強有新聞敏感力;6>身體健康,適應能力強,智慧、敏捷,善於應變;7>有強烈的獻身精神,不怕艱苦,敬業、勤奮、多思;8>遵守新聞職業首先和法律規範。

作為圖片編輯的特殊素質有8點:1>具有較高的造型藝術知識和修養,有較高的圖片鑒賞能力;2>掌握攝影技術技法,有熟練的拍攝技術和暗房製作技術,掌握數碼影像處理技術;3>有組織攝影記者進行報道的能力;4>有策劃能力。善於制定拍攝計劃,策划具體的攝影拍攝活動;5>具有豐富的編輯知識和實踐經驗,有較強的編輯、加工能力;6>有的版面設計、編排能力,能將圖片充分有效地用於版面的編排;7>受眾意思強,心中時刻為讀者著想;8>協調能力強,善於協調各方面的關係。

報道的組織包括報道主題的確定、記者的派遣、新聞圖片稿的編輯、發稿時機的選擇等。

新聞策劃就是對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新聞事件如何進行報道,進行分析、構思,經過反覆醞釀、調整,從多個報道方案中優選出最佳報道方案來加以實施,以達到一定的報道目標,實現預定的傳播效果的過程。新聞報道的策劃可分為選題策劃、實施方案策劃、版面策劃等幾個階段。策劃方案實施過程中要根據事件發展及時調整原設計方案,注意協調好各方面關係,要有宏觀意識和全局意識,要重視通訊員的作用。

稿件的處理包括稿件的選擇、加工、質量關的把握及其他處理方法。

稿件處理的技術環節有5點:1>稿件的技術質量;2>圖片的剪裁;3>稿件大小的標定;4>標題和文字說明處理;5>對不採用稿件的處理。

通訊社圖片編輯工作與報刊編輯工作不同有4點:1>通訊社的圖片編輯在編髮稿件時視野寬闊,發出的圖片適應面廣,具有很強的全局觀念;報刊圖片編輯則更重視圖片是否適合本報、刊上採用;2>通訊社的圖片編輯在編髮稿件時不用考慮具體尺寸、位置等編排因素;報刊圖片編輯則必須認真考慮圖片的形狀、大小、位置以及與版面上其他稿件之間的關係等具體版面設計因素;3>通訊社向用戶發送新聞照片時,受用戶訂稿數量、訂稿內容的制約;報刊使用新聞圖片則沒有制約,可酌情而定;4>通訊社在向報刊發稿時須對圖片寫出矮小的、新聞五要素齊全的文字稿,或像消息、特寫、通訊那樣文字較長、內容詳盡的文字稿;報刊編輯在使用時可以在尊重新聞事實和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下,根據本報特點和版面編排的需要,進行必要的處理。報刊編輯在處理稿件時,更注重的是稿件的適用性、針對性、目的性,處理方法更加務實並具有靈活性。

現代報紙上由文字和圖像兩個部分組成。

版面語言包括字元、圖像、線條、色彩、空間、布局結構、版面變化等因素。

版面設計原則之一是一版只有一個視覺中心。

圖片編輯在獨步一時與攝影記者的關係時一要善於協調、調動攝影記者的積極性;二要給記者以發言權。

真正優秀的圖片編輯應具備以下3種能力:1>懂得新聞攝影規律,熟練把握新聞攝影語言,善於選擇好新聞攝影報道;2>精通版面語言,善於合理編排、適當安排新聞攝影報道,使新聞攝影報道的價值和形象價值能通過版面語言得到最完美的體現;3>有比較高的文字功底和文字表達能力,能使文字和圖片達到最佳配合。

第二十一章 新聞攝影記者的修養

新聞工作者的基本素養包括以下3 點:1>馬列主義基礎理論修養;2>具有社會責任感及遵紀守法、真誠熱情、公正、負責、鮮明的立場;3>具有廣博的知識、敏銳的觀察力、社會活動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新聞攝影記者的特殊能力包括以下3點:1>熟練的攝影技術;2>完美判斷能力;3>不畏艱難、深入現場的拼搏精神。

新聞攝影記者工作的特點包括以下4點:1>依賴於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2>攝影採訪拍攝具有很強的現場規定性;3>獨立完成現場採訪拍攝任務;4>具有較大的職業危險性。

當代新聞攝影記者的我特徵包括以下6點:主體意識、參與意識、競爭能力、發現能力、獨立行動能力、創造能力。

第二十二章 新聞攝影與道德法律問題

新聞道德是人類信息傳播活動的基本行為規範。同所有的社會道德一樣,它是一種社會意識現象。

社會主義新聞道德的基本原則有兩點:1>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原則;2>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的原則。

新聞攝影工作者進行道德選擇的過程中,常面臨的難題有6點:1>選擇哪種拍攝題材;2>選擇哪種報道、表現的角度和時機;3>選擇哪種報道、表現的內容;4>選擇哪種報道、表現的方法;5>選擇哪種拍攝方法;6>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攝影記者應該道德幹什麼。

新聞攝影的道德評價,主要是指對新聞攝影採訪、拍攝、發表等傳播行為的善惡作出價值判斷,從而確定新聞攝影工作者的道德責任。無產階級的道德評價標準必須以是否與會代表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價值尺度和唯一標準。新聞攝影的道德選擇與評價還應注意:1>攝影記者應支持創新,不斷探索,不應盲目模仿甚至抄襲;2>圖片編輯在選稿、用稿時應嚴格把關;3>圖片編輯在選擇、編輯、剪裁時,不得隨意篡改圖片和文字說明,以免造成新聞失實。

在涉及新聞攝影的相關法規中,最直接的是有關公民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及著作權等方面的法律規定。

新聞攝影分割公民名譽權的行為方式主要有誹謗、侮辱和宣揚他人隱私三種。造成新聞攝影分割公民名譽權行為的主要原因有8種:1>未經深入採訪,憑主觀想像隨意拍攝,從而對事實認定有誤;2>記者不經採訪,任意編造文字說明,尤其是使用批評性文字和貶義詞;3>縮回在採用圖片時隨意為圖片編造說明,或對圖中形象、事實隨意加以註解;4>配發插圖時不慎重,任意配發照片;5>在批評性攝影畫面中包括了與事實無關者,從而在拍攝的圖片或撰寫的文字說明中公布他人的隱私,從而分割其名譽權;6>以圖片或文字醜化新聞人物,從而分割其名譽權;7>未經他人同意而在拍攝的圖片或撰寫的文字說明中公布他人的隱私,從而分割其名譽權;8>一些特殊身份人的名譽權。

攝影中的肖像是指真實再現公民個人形體、容貌等基本特徵的照片。肖像權是指肖像主體對自己的肖像的支配與控制權。在新聞活動中,侵犯公民肖像權的情況主要有2種:1>未經被攝者同意,以盈利為目的的用其肖像做廣告、商標、櫥窗裝飾等;2>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權。

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秘密不受侵犯的權利。新聞攝影侵犯隱私權的情況有3種:1>干涉、影響私人活動;2>「越界」(未經被攝對你允許進入私人場所),從而造成侵犯他人隱私權;3>擅自使用屬於個人隱私的圖片或在圖片說明中公布他人隱私。

為保護攝影記者的報道權,在涉及隱私權方面人們達成了兩點共識:1>在公共場所之公眾視野範圍內拍攝、採訪不侵犯個人隱私;2>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範圍要小於普通人。

著作權兇手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

目前在我國攝影作品著作權的情況主要有5點:1>侵犯著作權人的署名權;2>侵犯著作權人的獲得報酬權;3>侵犯著作權人的作品完整權;4>侵犯著作權人的作品修改權;5>使用圖片未經作者同意。


推薦閱讀:

超級病菌尚無治療藥物 可能傳染至全球-搜狐新聞
3月11日新聞匯總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將何去何從
弗里和會|終點前的衝刺
3月6日新聞匯總

TAG:攝影 | 新聞 | 新聞攝影 | 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