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融化對地球洋陸漩渦及颱風演化的迷你催化作用!

北冰洋作為地球天體南北極之一的存在,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吸引著人類好奇的目光。除了嚴酷的環境,對人類而言,北冰洋還蘊藏著大量未開發的資源與能源。

隨著人類瘋狂的開採及工業化活動,北冰洋已經顯現出可觀的變化,那就是在全球變暖的壓倒性態勢下,北冰洋海冰的面積大幅度萎縮。在專業的權威數據支撐下,據科學家推算,北冰洋徹底融化而消失已經為期不遠,或許就在未來的5到10年,至少北半球夏季將難覓北冰洋的蹤影。

毋庸置疑,地球天體是個既特殊又普通的行星。特殊性在於其表面被恰到好處的海洋包裹著,普通性在於她僅僅是一顆太陽系內的岩石類行星,比起火星、金星,除了海洋和人類,似乎沒有太多的不同。

當人類貪婪的慾望開始聚焦北冰洋豐富的資源的時候,北冰洋海冰的大面積融化引起了全球科學家的擔憂,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隨著全球變暖,溫室效應加劇,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以及沿海低地的國家,開始承受無法逆轉的海洋災害。曾經美麗的海岸線不復存在,曾經平靜的海面變得暴虐不安。

如果用下棋來比喻海洋的變化,上述對海洋的認識或許只是看到第一、二步棋,要想對海洋變化有更深入的認識,正如邵本仙的小品說的那樣,走兩步,繼續走兩步,因為海洋的內涵深邃而浩瀚。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人類不能僅僅滿足於看看熱鬧,因為海洋是生命之源,事關人類未來的發展與前途。

地球外殼的大氣、海洋與陸地形成了一個閉合的系統,而且是一個多米諾連鎖的系統。對其中任何一個組成因素的改變,必將導致其它因素的連鎖反應。所以,我們應該清楚,海洋在這個系統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現在正值入夏的季節,南方的颱風已然來襲,至少狂風暴雨是少不了的。對於年年夏季司空見慣的颱風,人們更多的是口口相傳的議論,僅此而已。科學界對颱風似乎也沒有太深入的研究,除了報道它的風力和移動路徑,對於它的成因和變化,好像還沒有頭緒。

當我們把颱風和星系旋渦對比來看,不難得出,它們外形和機理灰常酷似,它們具有逆時針自旋的特徵,明顯的核心特徵,還有漂移的特徵。不同點是它們的規模和體量,當然,有人會說,成份不同。其實,從宏觀角度來講,颱風也是一個漩渦系統,某種程度而言,颱風漩渦是星系漩渦的迷你現身。同類相比,可以借鑒的內容很多。

經歷過颱風的人都有體會,除了流動的風和雨水,沒有其它東西了,直觀的感覺告訴我們,颱風是由空氣和水汽雲團形成的二元漩渦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空氣為輕組份,而水汽雲團為重組份,正是由於它們的密度(比重)不同,恰好能形成颱風這種漩渦系統,當然,離不開地球廣袤海洋的底盤存在。

毫無疑問,水汽雲團是由赤道海洋大面積蒸發而形成,所以,海洋面積的變化也影響著颱風水汽雲團的變化。當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積擴大後,必然導致颱風系統中重組份水汽雲團的增加。所以,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颱風相比,現在的颱風體型越來越大,越來越豐滿,攜帶的能量越來越嗨(high),而移動的速度變慢,給氣象部門預測其移動路徑增加困擾。

旋渦體的兩大特徵就是自旋和漂移,當颱風因體量增大而移動緩慢之際,我們看到新聞報道說,颱風中心的風力達16、17級,和以往二十年前的颱風相比(中心風力13、14級),中心自旋的風力顯著增強。

所以,海洋的變化對颱風的影響越來越清晰了,其實,海洋就是颱風的催化劑,它本身不會有太多變化,僅僅面積變大而已,然而,對颱風的改變卻立竿現影,使得颱風的自旋加強而漂移變弱,體型增大而積聚吸收的能量更多。颱風眼也更加清晰明了。

同樣,海洋的變化不會隻影響東半球,我們可以看到新聞,西半球的颶風能量也在有增無減,因為颶風也是一個漩渦系統,在海洋的迷你催化作用下,或許更加暴虐,更加兇悍。在邵本仙的小品中一個橋段說道,高爾基在他的作品《海燕》中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現在看來,既成事實且不可逆轉。

全球海冰、冰川融化改變了海洋的面積,海洋又影響了大氣的演化,這已經是踏雪留痕的事情了。我們更關心的是,海洋的變化對大陸有何影響?

其實,海洋與大陸(古陸板塊)也形成了一個二元漩渦系統——洋陸漩渦,同樣,由雙組份構成,與颱風漩渦不同的是,洋陸漩渦中輕組份為海洋,而重組份為大陸板塊。在這個系統中,輕組份發生變化,面積變大,相當於重組份面積變小,所以,與颱風漩渦的變化恰好相反,洋陸漩渦的逆時針自旋變弱,而漂移在增強。由於洋陸漩渦的全球性分布特徵,在地球上沒有參照物可選,對洋陸漩渦的漂移我們沒有深切的體會,燃鵝,科學界局部的觀測可以影射變化的端倪,那就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板塊與南美洲板塊明顯地向北半球漂移。

洋陸漩渦的變化也體現在全球性的地質活動上,如近期的地震、火山噴發,從夏威夷火山,到瓜地馬拉火山,到日本火山,冰島火山、印尼火山、南美智利火山等。

如果僅僅把颱風和洋陸漩渦看作自然現象,有可能會把我們的思維局限在受限空間內而無法自拔。

眾所周知,我們所處的太陽系,行星天體都有自轉和公轉,地球自轉一圈要24小時,公轉太陽一圈要一年光景。而太陽系行星天體的自轉和公轉存在灰常強的規律性,由內而外,從岩石類行星到氣態類巨行星,自轉變快,而公轉變慢。地球自轉24小時,而木星自轉只有11小時;地球公轉速度為30公里/秒,木星公轉卻只有13.06公里/秒。

對於旋渦系統而言,存在著自旋和漂移,某種程度而言,旋渦系統的自旋和漂移對應著行星天體的自轉和公轉,換句話說,旋渦系統其實就是一個天體。星系旋渦是一個宏大的天體,颱風、颶風和洋陸漩渦同樣是一個天體。與太陽系明確的核心相比,漩渦系統漂移的核心不易確定,所以,我們無法定性其為公轉。不過,它們存在相似的機理。

對照太陽系行星天體,對於自旋加快而體型變大、漂移遲緩的颱風漩渦而言,它正在向著氣態類巨行星的行為模式演變(自轉快、公轉慢);而對於漂移加快的洋陸漩渦而言,它正向著岩石類行星的行為模式演變(自轉慢、公轉快)。

這就是天地合一的奇妙世界,我們人類的活動可以導致兩個自然天體現象朝著相反的方向演化,不論哪個方向,現在看來,對人類都是不利的。

海洋對颱風、颶風和洋陸漩渦的演化形成了迷你的催化作用,而海洋的變化來自於人類的活動,所以,確切地說,人類的活動對地球海、陸、空的演化形成了催化作用。

古語說,有得必有失,這是事物的兩面性決定的。今天人類的獲得必然以未來的損失為代價,是否值得,現在已無法逆轉,只能慣性逐流罷了。

備註: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衰老與壽命的演化
《白蛇傳》的故事為何經歷上千年的演化?
女性智人及其後代的命運 | 母親節談談女人的起源與演化
推想引力波存在及其在天體演化中的作用

TAG:地球 | 作用 | 颱風 | 北冰洋 | 漩渦 | 演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