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百戰(五十四)—大唐朝鮮半島戰爭

唐滅高句麗

高句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唐太宗貞觀後期,大唐空前強盛,唐太宗開始著手收拾高句麗了。貞觀十八年—十九年,唐太宗御駕親征,但最終沒有達到徵佔高麗的預期目的,只得被迫班師還朝。

公元660年,唐滅百濟,高句麗失去盟國,陷入孤立境地。公元666年,高句麗內亂。唐高宗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諸軍,分道合擊高句麗。以後一年多時間,各戰場捷報頻傳:李績攻取高麗軍事重鎮新城(註:今遼寧撫順北高爾山城),並趁勢將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貴在金山擊破高句麗大軍,斬首5萬餘級,攻下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與泉男生軍會師;李績等攻佔扶余城,斬俘萬餘人,扶余川中40餘城亦望風歸降,再戰薛賀水斬俘3萬餘人,乘勝攻佔大行城(註:今遼寧丹東西南娘娘城)。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軍會師,推進至鴨綠柵。九月十二日,高句麗僧信誠打開城門,唐軍衝進城中,俘男建,高句麗全部平定。唐平高句麗後,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高句麗貴族及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被遷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國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遼東,成為渤海國的臣民,而其餘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羅。自此,高句麗國家不再存在於世。

唐滅百濟

唐高宗即位後,新羅聯唐的戰略意圖已經十分明顯,頻頻遣使入貢,或遣王子入衛。百濟恃高句麗之援,不但屢屢侵犯新羅,還斷絕了對唐的通貢。恰在此時,日本使節來唐朝貢將要回國。唐高宗便賜倭王璽書,要他援助新羅。高宗不了解,日本與百濟關係原本勝於新羅,自然不可能援助。660年,唐高宗見屢次勸諭無效,便決定一攬子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的方案,戰略方針是先滅百濟,然後形成南北合圍高句麗之勢。於是命令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率軍13萬討伐百濟。蘇定方引軍自山東成山渡海,從海路進逼百濟,新羅王也出兵助唐。很快唐羅聯軍就攻陷了百濟王城,百濟因此被滅。

中日歷史上第一次戰爭——白江口海戰

  百濟貴族一部分投降唐軍,另一部分不甘滅亡,企圖收復故國。百濟王室鬼室福信堅守周留城,抵抗唐軍。為進一步發動民眾,鬼室福信遣使赴日迎取在日本做人質的王子扶余豐回國即王位,同時向日本求援。當時正值日本執政的改革派遭遇政治危機,需要參戰來轉移危機;另,唐克百濟也使日本進入朝鮮半島的夢想可能永無實現之日。考慮到這兩點因素,日本決定接受百濟貴族的要求,遣師赴百濟。  

661年正月,倭王齊明帝率領數萬軍隊親征,西行至九州時卻突然病逝,太子中大兄回京即位。幾個月後,新即位的天智帝派阿曇比羅夫為前將軍,阿倍引田比羅夫為後將軍,統帥大軍開赴百濟。9月,倭王又派狹井檳榔率軍5000,護送百濟王子扶余豐回國即王位。在此之前,鬼室福信圍攻留守百濟王城的唐朝劉仁願的軍隊,唐將劉仁軌率唐軍與新羅聯軍聯合抵禦夾擊,鬼室福信退卻。高句麗擔心鬼室福信的失敗使它腹背受敵,便迫不及待地派使敦促倭軍迅速開赴戰場,與唐軍作戰。於是,倭軍於663年開始進攻新羅軍,很快奪取了沙鼻岐、奴江二城。日本的直接參戰,使得朝鮮半島出現了以唐朝與新羅為一方,對陣高句麗、百濟和倭國的局面。  

當時,唐軍在朝鮮半島南北皆用兵,北方的唐軍主力在蘇定方的率領下正圍攻平壤城,久攻不下,呈膠著狀態。南方由於日軍的介入,勝負的天平頓時向日軍和百濟軍方面傾斜。這引起了南方唐軍將士的恐慌。恰逢此時唐高宗詔令劉仁軌與新羅協商,儘快先解決北部與高句麗的戰事,然後再揮師南下解決百濟與日本的聯軍。然而劉仁軌卻不這麼認為,一則南部唐軍本來人數就不多,北上對高句麗不會增加多大的威脅,況且後面有鬼室福信追擊,恐怕一撤即潰;二則他當時已看出鬼室福信飛揚跋扈,功高震主,扶余豐不會容忍,預言百濟將有內訌發生,此時應該靜觀其變。後來事件的發展,也正如劉仁軌所料,百濟確實發生了變亂,國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  

日本為了增加在朝鮮半島南部的對抗的力量,在發動對新羅軍隊的進攻後不久,遣往百濟的水軍也跟著從海路趕來參戰。百濟王扶余豐聽到此消息後,非常高興,讓王子和先前到達的倭軍一同守衛周留城,自己則率軍親赴白江口迎接日本水軍。正巧此時劉仁軌向高宗請求的唐朝援軍也到了,唐軍士氣因此大振。諸將商討攻擊重點,最後決定唐羅聯軍兵分兩路,由劉仁願等率軍自陸路進發,劉仁軌等則率水軍從白江口溯江而上,夾擊周留城。  

663年9月,劉仁軌所率唐軍170餘艘戰艦準備從白江口溯江而上時,遭遇了已經先期來到江口的日本水軍。當時日本水軍雖有船隻千餘艘,卻船小不利於攻堅,而唐軍戰艦數量雖然不多,卻高大結實。結果一個回合下來,日軍便敗退了。  

唐軍沒有追擊,而是擺下陣勢,繼續嚴陣以待。日軍諸將計議,只要充分利用他們船多勢眾,一擁而上,全力進攻,便一定能迫使唐軍後撤,然後再乘勝追擊。於是,日本水軍也不講究戰鬥隊形,便蜂擁沖向陣形齊整的唐朝水軍。唐艦八字擺開,布下口袋陣,任由日軍沖向本方腹部。須臾之際,唐艦馬上左右合攏,將日戰船圍困其中,居高臨下,展開攻擊。日本水軍被困於狹窄區域,艫舳相撞不得迴旋,只得引頸就戮,軍士落入水中溺死者不計其數。  

此後,唐日水軍又數次交戰,但日軍每戰皆敗。白江口之戰,唐軍一共焚毀日本戰船400餘艘,殺敵不計其數,海水盡皆染紅。日本水軍慘敗消息傳至周留城,守城的百濟王子率軍投降,百濟自此徹底滅亡。日本陸軍趕忙從周留城及其他地區撤退回本國。

  唐日白江口海戰後,既徹底滅亡了百濟,又打擊了日本的擴張野心。自此次日本失敗,直至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日本未曾再向朝鮮半島用兵。

唐朝新羅戰爭

唐朝新羅戰爭(670~676年),是唐朝與新羅兩國為爭奪對百濟和高句麗故地的統治權而爆發的戰爭。

660年和668年,在唐朝聯合新羅滅亡百濟與高句麗之後,唐朝在百濟故地設立熊津都督府,在高句麗故地設立安西都護府,並以新羅其地為雞林州都督府。唐朝意圖在高句麗和百濟故地實行羈縻統治政策,新羅則意圖爭奪百濟和高句麗故地由其直接統治。為爭奪對百濟和高句麗故地的統治權,唐朝新羅戰爭爆發。唐朝由於受西北吐蕃局勢的影響而對朝鮮半島採取退守政策,唐朝新羅最終以大同江為界劃分勢力範圍。唐朝鞏固了大同江以北、特別是遼東地區的統治;新羅實現對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的統治,進入統一新羅時代,東北亞也進入了和平穩定發展的新時期。

推薦閱讀:

唐朝公主們「拼爹坑爹」後果很嚴重
8年4次政變,這些唐朝女人都是狠角兒
唐朝公主很難嫁出去,原因是太難滿足,駙馬撐不住公主折騰
唐朝詩人們那些拉風的稱號和來歷
揭秘唐朝風流公主之死引起了怎樣的軒然大波

TAG:戰爭 | 朝鮮 | 朝鮮半島 | 唐朝 | 大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