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翁歲除夜 對酒思悠然——白居易詠除夕詩賞析

衰翁歲除夜對酒思悠然

——白居易詠除夕詩賞析

川 雪

除夕守歲是春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除夕夜是回首舊歲、展望新春的序幕。除夕守歲,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習俗。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以守歲為題,即興賦詩作詞,留下了眾多的名篇佳句。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留下了十多首詠除夕的詩篇。

白居易貞元十六年(800年)29歲時中進士,先後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6年),詩人因率先上書請急捕刺殺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的兇手,被掌權者污為「僭越」而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貶官江州給白居易以沉重的打擊,他說自己是「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儘是非心」,思想上的消極情緒在詩中也多有表現。先看作於元和十二年(818年)除夕的《除夜》: 

薄晚支頤坐,中宵枕臂眠。

一從身去國,再見日周天。

老度江南歲,春拋渭北田。

潯陽來早晚,明日是三年。

此詩作於詩人被貶江州的第二年除夕,時46歲。

詩一開始,寫詩人除夕夜孤獨、百無聊賴的清形:一到晚上就用手支撐著頭坐在那兒,到了半夜枕著胳膊睡著了。守夜本是高興的事,詩人由於被貶,心情不好,適逢佳節,倍感凄涼。接下來寫自己的凄涼境遇:離開長安後,再也難於回去;到老在江南度日,只好拋棄家鄉渭北的田地了。結尾感嘆自己從早到晚困在潯陽,到明天就是三年了。

詩中描寫的詩人在除夕夜孤苦凄清的情狀,與《琵笆行》中「天涯淪落人」的感嘆是一致的,是當時詩人境況的真實寫照。

元和十三年,白居易改任忠州(現重慶忠縣)刺史,第二年的除夕,遠離家鄉的詩人,寫了《除夜》詩,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

老添新甲子,病減舊容輝。

鄉國仍留念,功名已息機。

明朝四十九,應轉悟前非。

歲暮指的是一年將要結束的時候,這裡是指除夕之夜。此刻,詩人身在天涯之處不能歸家,思鄉之情不由得紛沓而至。除夕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詩人卻無法回去;馬上要過新年了,卻身在異鄉。詩一開始就表現了詩人思鄉思親的濃濃傷感之情。接著詩人感嘆自己年歲漸老,疾病消減肌容。心中充滿著對家鄉的懷念,再也無功名之心了。詩的最後說自己翻年就到四十九歲了,已經感悟到前半生做的都是錯的。這一激憤之語道出了詩人內心的極度苦悶、無奈之情。

再看《除夜寄弟妹》:

感時思弟妹,不寐百憂生。

萬里經年別,孤燈此夜情。

病容非舊日,歸思逼新正。

早晚重歡會,羈離各長成。

白居易與其弟妹同胞情深,關係融洽。除夕之夜想到弟妹,整夜睡不著,多種憂思湧上心頭。頷聯說與弟妹多年分離,各在萬里之外。在此除夜,一人對著孤燈,思念之情不能自禁。這兩句儼然一幅孤燈夜坐圖,十分傳神。頸聯寫自己長期疾病纏身,臨近新年思歸情濃。尾聯期望早日與弟妹重聚,祝願弟妹們在顛沛流離中長大成人。表現了詩人對弟妹的深切思念與美好祝福。

白居易與元稹是摯友,除夕之夜,自然想念他,寫下了《除夜寄微之》: 

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

共惜盛時辭闕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尋常憶,世路風波子細諳。

老校於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此詩作於824年除夕,當時詩人52歲,任杭州刺史。元稹時任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

詩一開始,詩人感嘆自己的鬢毛不知不覺中已經變得白而細長,想到至今自己一事無成,真覺不堪。接下來回憶自己與元稹的情誼:一起在國運昌盛的時候辭別長安外任,同樣嗟嘆在江南過除夕。時常回憶起家鄉的山石泉水,漸漸明白生活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最後詩人感嘆道:我年級比你大當先行退休(白居易比元稹大七歲),到了明天新年我就53歲了。

詩人回憶與好友的共同經歷,嗟嘆世事變遷,感嘆人生的坎坷與艱辛,充滿了對生活的感悟和對朋友情誼的珍惜。

太和三年(829年),白居易57歲,罷刑部侍郎,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四月到洛陽,長期住在洛陽龍門東山香山寺。

請看他六十六歲除夕寫的《歲除夜對酒》:

衰翁歲除夜,對酒思悠然。

草白經霜地,雲黃欲雪天。

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爐眠。

洛下閑來久,明朝是十年。

詩的意思是:年老體衰的我在除夕之夜,獨自悠然飲酒。經霜的野草已由綠變白,天上飄著昏黃的雲彩快要下雪了。我喝醉酒依枕而坐,慵懶地靠著暖爐睡著了。賦閑在洛陽已經很久了,屈指算來到明天就是十年了。

詩中寫的是詩人晚年在洛陽的賦閑生活,筆調輕鬆自然,富有生活氣息。雖然寫的是悠閑的晚年生活,但字裡行間似乎也透露出詩人對自己一生遭遇的感嘆。

此後一年的除夕,詩人寫了《三年除夜》,表現了家庭的和諧與歡樂:

晰晰燎火光,氳氳臘酒香。

嗤嗤童稚戲,迢迢歲夜長。

堂上書賬前,長幼合成行。

以我年最長,次弟來稱觴。

七十期漸近,萬緣心已忘。

不唯少歡樂,兼已無悲傷。

素屏應居士,青衣侍孟光。

夫妻老相對,各坐一繩床。

詩題中的「三年」指開成(唐文宗李昂的年號)三年(公元838年)。是時詩人67歲,居於洛陽,任太子少傅,所任乃副職閑差。詩人選取除夜這一特定的生活場景,通過描繪除夜的節日氣氛、禮俗、生活細節,敘寫了詩人的晚年心境。

全詩分兩大部分,前一部分寫除夕夜的節日氣氛和家庭和諧歡樂、共慶佳節的場景,後一部分寫自己年高心淡,無欲無求,清心寡志,歸於本真的恬淡心境。寫法上,使用襯托手法,以第一部分的「濃」襯托第二部分的「淡」。

詩的前四句,濃墨重彩描寫除夜的濃濃節日氣象:用於祭祀和照明的火炬點燃了,發出了明亮的光;祀祭的酒擺上了祭台,飄出的香氣彌滿了周圍的空氣;孩童們喧擾的嬉戲聲縈繞耳畔,人們都沉浸在歲末除夕這歡樂的夜裡。詩人連用了四組疊詞,分別從視覺、嗅覺、聽覺和總體的感覺上寫濃濃的「年味」,選取了燎火、臘酒、童稚、歲夜四個「特寫」鏡頭突出年夜的氛圍。這些都為後文抒寫詩人的心境伏下了反襯之筆。

在濃郁的年節氣氛里,闔家團聚,祭祀之後,行長幼之禮。「稱觴」乃稱壽之謂,祝人長壽。詩人家乃官宦詩禮之家,尊禮重俗,故長幼有序,集於書賬,合成行列,禮敬尊長。至此,除夜的節日情景描繪全部完成,轉入抒寫詩人心境。

詩人的心境隨年齡和身體狀況的變化而發生很大的變化。隨著年齡漸老,詩人產生了閱盡世情冷暖,飽歷政治滄桑,身心交瘁,暮氣橫陳,哀傷愁苦的心境。這種心境在詩中「萬緣心已忘」一句達到了頂點。這「忘」字不僅包含著塵緣俗事,更包含了詩人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和信念。這一點詩人自己給出了解釋:「不唯少歡樂,兼已無悲傷。」世事了無牽掛,悲喜不縈於心,其心何其平靜,其境何其淡泊!「歡樂」一般指生活中令人高興、悅心怡神之事,一個「少」字,點出了他晚年對於歡樂的無欲無求,節制淡然的態度。人至暮年,悲傷多積,不請自至,人無所避,但詩人能夠做到「無悲傷」,實乃心境淡然所致。

詩人的晚景在這種無悲無傷,無愁無憂,無欲無求的心況之下過得是不是很寂寞呢?並非如此。他還有「少歡樂」之處,請看他的日常生活——「素屏應居士,青衣侍孟光」。「居士」當為自稱,「青衣」借指婢女,「孟光」用舉案齊眉之典,借代自己的妻子。看來詩人此時過著恬淡坦然,物我皆忘,夫婦和諧的家庭生活。詩的最後二句直接落筆於夫妻生活,一個「老「字,道出了無限往事,是經歷人生坎坷、挫折甚至磨難後的平淡。讓我們看到多少人生苦難,都付平淡之中。這二句極寫夫妻生活之平淡,反顯出詩人體悟了生活的本真、人生的真諦、生命的意義,這才是詩人心中真正的「歡樂」,乃是人生之本真。


推薦閱讀:

這句話我特意等到今天跟你說
有關除夕快樂祝詞
原來舊中國闊氣人家這樣過除夕,以前的年味你還記得嗎?
【生活】古寺中的除夕-龍泉寺
歷代除夕詠懷50首

TAG:除夕 | 白居易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