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關於頸椎病(椎動脈型)與腦血管病關係的認識

【原創】關於頸椎病(椎動脈型)與腦血管病關係的認識yangcefei79
——腦血管病患者實有攝四位頸椎平片之必要一、頸椎病基礎(一)概述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症,系頸椎軟骨退行性變及其繼發的失穩或骨關節增生肥大,壓迫臨近組織,而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典型者往往有椎間孔狹窄、骨質增生、頸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等一系列症侯群。主要臨床表現為頸部頭痛不適、頭暈、肩關節酸痛、手指麻木等運動障礙。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緩慢起病,根據受壓部位可分為三種類型:①神經根型:主要是頸肩部疼痛和上肢放射性痛、指尖麻木感,常有落枕史,頸部活動受限、僵硬。②脊髓型:早期下肢軟弱無力和遠端麻木感,繼而上肢麻木無力。③椎動脈型:主要表現為體位性頭昏、伴噁心、耳鳴、聽力下降。臨床癥狀和體征是頸椎病的必備條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癥狀可同時存在。(二)輔助檢查X線表現:平片首選,椎間盤空氣現象,椎間隙和小骨突關節及鉤椎關節間隙變窄,是軟骨變性的徵象,為頸椎病必備的條件,椎體前後緣骨質增生、鉤椎關節增生及小關節突增生,椎間孔變窄,椎管狹窄是軟骨變性的繼發性改變,是診斷頸椎病的重要條件。如需證實是否合併椎間盤突出,觀察脊髓受壓部位及程度,或需要考慮外科手術等則需做脊髓造影。CT:於頸椎病診斷更具優越性,能直接顯是椎間盤變性或突出情況,能清楚顯示頸髓形態大小及椎旁韌帶肥厚鈣化,可測量椎管大小,椎管矢狀徑若小於10mm者為椎管狹窄。還能明確骨質增生的部位、大小及椎間孔改變。尤其對脊髓型和神經根型的定位診斷和鑒別有重要意義。MRI:有很大價值。①能明確椎間盤突出及椎管狹窄情況觀察突出的椎間盤對脊髓的壓迫。②可完整地顯示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和黃韌帶肥厚。③對脊髓形態大小和結構能清楚顯示。(三)鑒別診斷需與急性椎間盤突出,先天性椎管狹窄,單純的椎旁纖維組織退變(瀰漫性特發性骨質增長症,後縱韌帶骨化等)鑒別。二、椎動脈型頸椎病椎動脈型約佔10-15%。此大多是由於椎動脈受壓或刺激而引起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從而引起頭痛、頭暈、頭昏、頸部後仰時加重伴噁心、耳聾、看東西不清楚甚至昏倒等癥狀,但昏倒後可因頸部位置改變而立即清醒並可自已起來行走。(一)發病機理①解剖:椎動脈發自鎖骨下動脈,首先進第六頸椎橫突孔由寰椎橫突孔上方穿出再轉向後方,自枕骨大孔外側緣入顱。供應大腦半球後1/3、部門間腦、腦幹和小腦。②機理:當頭向兩側轉動時可使椎動脈扭曲,導致血管變窄,甚至完全阻塞,另一方面,由於中老年人退行性變,椎間盤狹窄,椎體橫突之間距離變小,同樣可使椎動脈產生扭曲,當頸後伸時,椎後小關節移位,椎間孔變小,椎動脈受壓更甚。第三是由於第六頸椎以上鉤椎關節可向側方長骨刺,於是刺激或壓迫椎動動脈而產生痙攣、管腔細小,甚至完全阻塞,由於椎動脈供血不足,結果造成頭昏、頭暈、眩暈甚至昏倒等癥狀。(二)鑒別引起的癥狀是頸部位置有明顯關係,即頭向後仰或側向彎曲或後旋時發病,頭昏、眩暈加重,昏倒但倒地後由於頸部位置發生改變即清醒。需與美尼爾綜合症和體位性眩暈鑒別。(三)治療分保守治療和手術兩大類。非手術治療包括頸椎牽引、理療、頸領、藥物等治療等治療方法。三、關於頸椎病的X線診斷診斷頸椎病,要攝頸椎X線平片,更重要的是攝頸椎X線片還可以排除其他頸脊柱疾病,如骨關節結核、強直性脊柱炎、頸椎腫瘤,以及頸椎先天性畸形等疾病。一般要攝頸椎正側位片,必要時還要攝左右兩側斜位片,側位、過屈、過伸位片,共要攝6張X線片。頸椎正位片觀察側後方的鉤椎關節骨刺生長的情況,可估計是否壓迫到椎動脈,同時還可以了解椎間隙有無增寬或狹窄,側位X線片主要看頸椎向彎曲改變的程度,即頸椎生理性彎曲的程度(彎曲可能變直,或相反方向彎曲),椎間隙的大小,以及椎體前後緣的骨刺外,還可測量頸椎前後徑,了解有無脊髓壓迫症的情況。如小於12毫米應考慮脊骨壓迫,如小於10毫米可定為脊髓型頸椎病。側位過屈位、過伸位X線片主要是看頸椎椎體之間有無滑移現象,也可以明確頸椎不穩定的部位。以上4張X線還不能了解神經要根是否受壓迫,因此必須加攝左右斜位片,方可知道兩側椎間孔即神經根通道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刺生長的情況。通常在正常的情況下,兩側椎間孔大小是相等的,自上而下的逐漸變小,假如小關節有明顯的骨刺生長,椎間孔明顯變小,表示神經根有刺激或者壓迫。四、與頸椎病相關的幾個問題(一)建議疑為椎動脈型者、脊髓型頸椎病者至少攝正側位,疑神經根型者需攝側位及雙斜位片。(二)頸椎攝片並非完全顯示1-7椎,第3-7頸椎椎體及附件提供信息較多,而寰樞椎需另攝張口位片顯示寰樞關節(屬骨傷科病)。(三)頸椎有骨刺,並不能診斷為頸椎病,有的人攝片發現有非常明顯的骨質增長,但是卻沒有頸痛;而有的人攝片骨刺不大明顯,頸痛卻反而顯著,這與骨刺生長的部位有明顯的關係。如果骨刺生長在椎體的前面,儘管看上去非常明顯,往往卻沒有疼痛發生,但骨刺長在椎體後緣,或椎體側後方的關節突輕度增長肥大,卻易造成椎管和椎間孔變小,刺激或壓迫脊髓或神經根,從而產生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出現頸痛、手麻、下肢行走困難等癥狀。(四)防治建議:對長期從事低頭工作的人們,如打字員、書寫員、會計、教師、科研工作者、外科醫師、護士及從事各種低頭工作職業的人們要注意,長期低頭工作容易引起頸椎椎間盤內壓力的升高,促進變性退變而形成骨刺,使頸部肌肉平衡失調。所以在工作過程中要提倡經常地、適當地、有節奏地調節頸部的位置,定期做頸部的運動和遠視前方。衡山縣中醫院放射科楊春輝謹識2005年7月15日887679非常贊同樓主的論點,我科頸椎四位片列為常規位(頸椎正側位,左右斜位),只是頸椎過伸、過屈位較少應用,主要是臨床醫師無這方面的認識。madrad0147

添加一張來自於DXY的圖片

1.jpg(64.64 KB, 下載次數: 24)

推薦閱讀:

【原創】婚姻最大的看點是什麼?
春天情事(外兩首)【原創】
一個很牛婆婆與媳婦的對信(非原創)
6款明星大廚原創菜品,吸睛又吸金!

TAG:原創 | 頸椎 | 頸椎病 | 血管 | 關係 | 認識 | 腦血管 | 動脈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