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圈子文化」值得警惕
06-22
社會上流傳著一句話:進了班子還要進圈子,進班子不進圈子等於沒進班子,進了班子不如進圈子,進了圈子不進班子等於進了班子。入圍的幹部爭寵,不入圍的幹部被剔除,這種示範效果迫使大多數幹部去遵從新的遊戲規則。(據6月25日《京華時報》) 以上這段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與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二部副主任辛向陽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的部分內容,讓人深思,發人深省。這段話的意思,說簡單點就是做官要學會積極融入所謂的「圈子」,不然就得靠邊站,什麼都輪不到。 中國社會自古以來就十分看重「人情」,總而言之,做什麼事情都要把「人情關係」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在當下的中國官場中,看重「人情關係」的現象也是十分突出。正如上面已經提到,「進了班子還要進圈子,進班子不進圈子等於沒進班子,進了班子不如進圈子,進了圈子不進班子等於進了班子」。「入圈」就能得到提拔和重用,不「入圈」就要受到冷落甚至打壓。幹部能否得到提拔和重用,不是看群眾的口碑和工作實績,而是看和領導尤其是「一把手」的「關係」和「親疏」。這樣的現象在一定範圍內還突出地存在。 「圈子文化」,實乃官場之大毒瘤。其惡劣的示範效應在於:幹部能否得到重用和提拔,不是看群眾的口碑和工作實績,全靠「關係」親疏來論,從而迫使幹部遵從所謂的「遊戲規則」,「競相爭寵」。於是乎「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現象就蔓延開來。具體表現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靠邊站」。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黨的性質和黨的宗旨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從這個意義出發,黨的各級幹部包括領導幹部都是服務人民的公僕,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因此,諸如「圈子文化」這樣的怪相,在黨內是絕對不能被容許的。「圈子文化」的實質就是搞小團體,就是以小部分的私利損害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就是將權力看做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的私有財產。這種亂象,與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宗旨相違背,擾亂的是正常的組織秩序,損害的是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割裂的是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遏制「圈子文化」當用重典,出實招!有效的途徑是:要在加強和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上狠下功夫,在堅持黨的領導前提下,推動黨委和政府工作、議事、決策的民主化、公開化、透明化。讓權力永遠在制度框架下運作、永遠在陽光下運行才是防止腐敗發生的有效良方。同時,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幹部選拔方針,積極推動幹部「公推公選」制度的落實。 「圈子文化」現象值得持續關注和重視! 【本文選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七一社區」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畢業後,你怎麼認識新朋友?
※你該換個圈子了,真的
※圈子,一種新興的生活方式
※「圈子」不是庇護所 組織才是依靠
※莫讓職場小圈子變成大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