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
在癌症患者中,60%以上是老年人,因此有人把癌症說成是老年病也有一定道理,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大,癌的發病率也上升。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外因分析:在癌症的病因中有80%來自外界致癌因素,其中大部分是化學性致癌因素,人生活和工作在這種有致癌因素的環境中,或多或少地接觸了致癌因子,而年齡愈大,接觸時間愈長的人,導致癌症的機會愈大。而致癌因素引起細胞損傷到轉化引起惡變形成腫瘤也是需要一個較長發展過程,可能青年時代接受致癌物質刺激,到中、老年時才表現出癌症來,如:經常與煤焦油、瀝青接觸的工人,發生皮膚癌的「潛伏期」,一般為20年,所以癌症的發病率隨年齡的遞增而上升。還有隨著傳染病的控制,人類壽命大大延長,在過去還沒有等到發生腫瘤就被傳染病奪去了生命,而現在是癌症成為老年人的主要殺手。從內因分析: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人體內T淋巴細胞減少,對腫瘤起抵抗和防禦作用的免疫力逐漸降低,對癌變細胞的免疫監測作用減弱,不能把癌細胞扼殺在萌芽狀態,以致癌症發生機率提高。(許沈華)為什麼癌症發病「重男輕女」?
絕大部分癌症「重男輕女」(婦科癌症除外)。發病率的男女性別比從2:1到10:1不等。癌症發病「重男輕女」傾向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因素造成的?癌症實際上是一種不良生活方式作為誘因引起的基因性疾病,很多公認的致癌因素源自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吸煙、過度喝酒,煎炸食品……這些不良習慣也是男人比女人多。大多數煙民是男人,煙草使用造成肺、喉、肝、腎和其它類型的癌症,環境煙草煙霧(被動吸煙)引起肺癌;過度喝酒可引起食管癌、咽喉癌、胃癌、肝癌;不良的飲食構成也會致癌,如缺乏水果蔬菜、嗜好煎炸食品和高鹽飲食、缺乏身體活動等,這些壞習慣又是男人更多。男性是社會的頂樑柱、家庭的主要勞動力,由於社會壓力大,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神經內分泌系統的紊亂可以引起基因突變;外因加上內因共同作用造成了絕大部分癌症傾向「重男輕女」的現象。(許沈華)為什麼癌症專門盯上胖子?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通過多年的臨床研究於2009年初公布一項最新結論:有六種癌症會專門盯上胖子。分別是:食管癌、胰腺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和乳腺癌。此外,小腸癌、膽囊癌、喉癌、膀胱癌、宮頸癌、卵巢癌、腦瘤、淋巴瘤等與肥胖也有一定關係。據統計,33%的癌症發生在肥胖人群中,其中肥胖女性比肥胖男性患癌症的危險更大。人們的腰圍每增加1英寸,得癌症的風險就會增加8倍以上。其原因是:肥胖者身上脂肪過多,就會刺激體內激素水平升高,如脂肪細胞能釋放雌激素,女性肥胖者常常伴有體內雌激素增加,長期刺激乳房和子宮內膜,使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發生率明顯增加,為正常人群的3~4倍。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以往我們都是依據亞太地區肥胖防治指南診斷的建議,體重指數《BMI,即體重(公斤)/身高(米)2 》大於23為超重,大於25為肥胖。現在中國人的肥胖診斷有了新標準:BMI大於24為超重,大於28為肥胖;男性正常腰圍應在85厘米內,女性正常腰圍應在80厘米以下,否則也算肥胖;BMI小於18.5為體重過低。更值得注意的是,兒童肥胖也會給日後患癌症埋下「定時炸彈」。相對於正常體重的兒童,越胖的孩子日後患胰腺癌、膀胱癌、肺癌、呼吸道癌和口腔癌等的幾率會越高。因此從小就要注意飲食習慣,少吃洋快餐、膨化食品、甜食和碳酸飲料,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運動,保持良好的體重。據報道,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可以明顯降低癌症發生風險,可使癌症總體發生率降低大約50%,每天各類水果最好能吃到400克,對預防胃癌、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喉癌的發生更有幫助。(許沈華)為什麼吸煙會得肺癌?
上海市胸科醫院等在上海某區調查分析有關肺癌資料發現,80%的肺癌與吸煙有關,男性45歲以上者,吸煙指數大於400 [吸煙指數=吸煙年數(如20年)X每日吸煙支數(如20支)=400],其肺癌發病率為同性別、同年齡的非吸煙者的9.9倍。肺癌發病率與開始吸煙的年齡也有關係,未滿20歲即開始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占肺癌總發病率的1/3,可見開始吸煙的年齡越小,患肺癌的危險性越大。肺癌中65%的人有被動吸煙史。根據美國防癌協會的統計,吸煙的男性肺癌死亡率是一輩子從不吸煙人的23倍。吸煙佔了所有癌症死亡的30%,因此,控制吸煙可減少大約 80%以上的肺癌和30%總的癌症死亡。吸煙不僅引起肺癌,而且還可引起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胰腺癌、胃癌、肝癌、子宮癌、腎癌等。據統計,每天吸20支煙者,發生口腔癌的風險比不吸煙的高12倍、咽喉癌高17倍、食管癌高5倍、膀胱癌高3倍、肝癌高2.5倍。吸煙為什麼會生癌?香煙在燃燒中產生煙霧,煙霧中存在3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有40多種則是化學致癌物質,如尼古丁(煙鹼)、煙焦油、氰化氫、一氧化碳,其中煙焦油是致肺癌的元兇。煙焦油含有以多環芳烴和亞硝胺2類為主的多種致癌物及酚類促癌物。特別是3,4苯並芘,它是環境中三大強致癌物(亞硝胺、黃曲霉毒素、3,4苯並芘)之一。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吸煙就是在吸致癌物質。香煙含有的一些致癌物質可直接攻擊人體的DNA 引起基因損傷,另一些致癌物如多環芳烴類和亞硝胺類化合物,則是在代謝激活後才能損傷DNA。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人體正常細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異常改變,失去對細胞調控的平衡能力即可發生肺癌。(許沈華)為什麼不吸煙也會得肺癌?
吸煙可以說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空氣污染,致癌物質在煙霧當中,即使不吸煙的人,吸了空氣中的煙霧也是受害不淺。據日本報道,對91540名40歲以上不吸煙的已婚婦女進行連續14年的觀察發現,雖然妻子不吸煙,但丈夫吸煙。妻子長期生活在一個有煙霧的環境中成為「被動吸煙者」,因而其發生肺癌的相對危險性明顯高於那些丈夫不吸煙者。同樣道理,在一個辦公室內有1~2人吸煙,如果通風不良,其他人也可能是「被動吸煙者」。因此希望置身於煙霧繚繞之中的朋友,不要貪圖一時吞雲吐霧的「樂趣」,而積累了隱患,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趕快下決心與香煙決裂吧!據報道,50歲前停止吸煙,10年後,患肺癌的風險會減少一半,也可大量減少患喉、食管、口腔、胰腺、膀胱和子宮部位癌症的危險性。除了香煙煙霧污染空氣外,城市空氣污染主要來源於機動車輛的廢氣、採暖及工業燃燒廢物等,從污染大氣中已查明的致癌物有多環芳烴、 脂肪族琉基化合物和一些鎳化合物等。據我國部分縣、市惡性腫瘤死亡抽樣調查顯示:大城市居民肺癌死亡率為39.1/10萬,而中小城市和農村分別為22.1/10萬和15.8/10萬,這說明城市污染與肺癌發生有關。還有上海市對女性肺癌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烹調時室內油煙瀰漫的女性肺癌危險度比室內無或少油煙霧的女性高約60%。由此可見保持環境清潔是多麼重要。(許沈華)為什麼喜歡吃燙食者易得食管癌?
一些喜歡吃燙食的朋友酷愛火鍋,無論春夏秋冬,都喜歡將各種食料放到火鍋里燙一下,然後撈出來就吃。越是燙的越覺得有味道,還覺得燙的食物細菌被燙死了,對身體有益處呢。還有的人喜歡早上起來喝上一杯「燙心」的早茶,覺得是一種享受。其實這都是不科學的飲食習慣,對口腔、食管和胃都有害無益。在食管癌高發區調查發現,90%以上的患者有愛吃燙食的習慣。這些人的食物或飲料的溫度平均為71℃~74℃,個別達88℃。據實驗發現,進食80℃左右的食物或飲料,食管黏膜上皮會出現燙傷壞死、不典型性增生。如果每天進食燙食一次,連續25天,就會出現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性增生。人的口腔、食管和胃均覆蓋又薄又軟的粘膜上皮,這些黏膜上皮的耐受溫度為50℃~60℃。太燙的湯飯除了會使口腔和舌粘膜燙傷外,有時還會造成食管黏膜燙傷。損傷的食管黏膜壞死,形成假膜,脫落後就成為潰瘍。雖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復的功能,很快會將破損、潰爛、出血的部位恢復如初。但如果這種損害經常發生,就會出現一些「變異」細胞,這種「變異」細胞多了,變異嚴重了就會逐漸形成癌細胞,直接誘發口腔、喉和食管癌。當然,除了吃燙食與食管癌發生有關外,也與每日飲酒、抽煙的量呈正比。而嗜煙又嗜酒者的發病危險性比單純嗜煙或嗜酒者的危險性又高出數倍。可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多麼重要!(許沈華)為什麼吃霉花生會致癌?
因為發霉花生含有黃曲霉毒素,其中黃曲霉素Bl是迄今所知的最強的動物致癌劑之一,其毒性要比「敵敵畏」強100倍。動物實驗證明,用霉花生和霉玉米喂小動物,經過幾個月到一年,不少動物發生肝癌。若在飼料中混入15/100萬的黃曲霉素Bl,可在68周內使實驗動物100%出現肝癌。還有趣地看到,對動物的致癌作用是有性別差異的,雄性發病率高。黃曲霉菌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只要溫度在30oC左右,相對濕度80%以上,幾乎可在所有農產品上生長和產生毒素。黃曲霉菌一般在花生、玉米、棉籽上最多,麥類、薯干、大米及豆類中較少。黃曲霉毒素性質穩定,強酸都很難使它破壞,要加熱到280oC才開始分解。霉玉米在自然條件下存放8年,黃曲霉毒素依然存在。糧食從收穫、運輸、加工直到製成食品的各個程序,要特別注意避免霉變,以防止黃曲霉素的污染。因此,糧食貯藏時應乾燥、通風、溫度要低,花生最好帶殼貯存;火腿、香腸、鹹肉等保存也要放在乾燥、通風處,避免長霉。糧食一旦長霉,可用1%碳酸氫鈉(蘇打)溶液浸泡,將毒素去除。還可採用挑選法和搓洗法去毒:花生、豆類,可撿出長霉的顆粒;稻穀的黃曲霉毒素主要分布在米糠層內,在淘米時反覆加水搓洗直到水清為止,可除去大部分黃曲霉毒素。另外,如煮飯時加適量的鹼(以米飯不黃為宜)或使用高壓鍋煮飯,去毒效果更好。為什麼飲水不潔會得癌?
據報道,冰島有個小島上居民胃癌發病率特別高,後來發現與飲油煙污染的水有關。這裡居民飲水均從屋頂收集天落水,而室內用煤和油生火取暖,油煙從屋頂上被沖刷進人飲水桶,造成了飲水污染而致癌。美國也報道過,該國10個水源的自來水中,有8種微量元素含量與當地居民的各種癌症死亡率有關。水中含鈹量高的地方,男性骨癌的死亡率特別高,與婦女乳腺癌、宮頸癌、骨癌的死亡率也有關。水中砷的含量與喉癌、白血病的死亡率有關。呼吸道癌的發病率,隨著接觸砷的工作年限而增加。水中鎘的含量與直腸癌、食管癌等死亡率密切相關。水源中的微量元素為什麼能致癌呢?因為這些致癌微量元素,均可降低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DNA)複製的準確性,複製不準確可產生有缺陷的酶,從而使細胞突變而演變為癌細胞。水源中的致癌物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工業「三廢」是水源污染的「罪魁禍首」。各工廠每天向江河湖泊排放大量污水,工廠的煙囪冒出滾滾的濃煙,地面上堆積大量的廢渣垃圾,都被風雨澆淋,會聚於江河湖泊,污染了水源。其次是濫用農藥、化肥,既污染環境,又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從城市下水道排出的污水,也污染了水源。自然界中的致癌物質通過條條渠道彙集到飲用水中,最終積聚到人體中,成為人類的禍害。由此可見,保護自然水源的純凈就等於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是一件不容忽視的大事。(許沈華)為什麼多喝豆漿能預防乳腺癌?
豆漿香甜可口,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被稱為中國人的牛奶,每天喝豆漿還可預防乳腺癌呢!已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發生、發展與女性體內雌性素的濃度過高有關。有實驗發現,讓婦女每天喝約1000 ml的豆漿, 連續五個月, 結果喝豆漿的婦女體內的雌性素濃度比不喝豆漿者低了30%~40%。其原因是黃豆中有一種天然的植物激素(異黃酮類化合物), 它與人體的雌性素很相像, 有趣的是, 實驗發現它具有雙重的功效, 不但能夠佔據乳癌的雌性素受體,讓人體的雌性素無法刺激乳癌細胞, 因為乳癌細胞酷愛雌性素,得到雌性素「滋養」的乳癌細胞可以如魚得水,「茁壯」生長。另一方面也能夠像人體的雌性素一樣防止骨質疏鬆症。黃豆中的植物激素可以協調人體的內分泌功能,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黃豆中除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齊全外,還富含鉀、磷、鈣、鐵等微量元素。喝豆漿除了預防乳腺癌外,還降低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因此中老年人要多喝豆漿,多食用豆腐、豆腐乾等豆製品,不僅可補充人體所需蛋白質,而且還有防癌健身之功效。為什麼常吃玉米可防癌?
玉米的營養價值超過麵粉、大米。據分析,玉米中的纖維含量比精米、精面高出4~10倍。纖維素能加速胃腸的蠕動,促進排便,減少腸道對致癌物質的吸收,因而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玉米中富含抗氧化物維生素E和硒、鎂等微量元量。硒是一種抗癌物質,它在體內起到一個清道夫的作用。硒有助於吸收維生素E,當硒與維生素E聯合作用時,能防止10多種癌瘤發生,尤其是最常見的乳房癌和直腸癌。鎂與玉米中所含的維生素A互相合作,也能抑制癌症的發展。還能加強腸壁蠕動,促使體內廢物排出體外。玉米中富含谷胱甘酞,它能以其化學作用使致癌物質失去毒性,排出體外。谷胱甘肽還被稱為長壽因子,它在硒的參與下,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復青春、延緩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有大量賴氨酸,不僅可抑制和減輕抗癌藥物的毒副作用,而且還能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玉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它和維生素E協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並防止其沉積於血管壁,因此,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維生素E和硒含量最多的是新鮮的、熟透了的甜玉米,而最簡便的做法是將玉米棒放到開水裡煮10~15分鐘即可。為什麼多吃蒜蔥可防胃腸道癌?
實驗證實,大蒜含有豐富的大蒜素,它能有效阻斷在體內亞硝胺的形成,避免細胞受損,有助防癌。大蒜素不僅能抑制癌細胞生長,而且還可降低血液里的膽固醇,幫助避免血液凝結成塊,對預防心臟病和中風有重要作用。大蒜富含微量元素硒、鍺。硒被稱為人體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研究發現,血硒水平的高低與癌的發生息息相關。大量的調查資料說明,一個地區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與癌症的發病率有直接關係。在江蘇啟東縣居民中進行補硒預防癌症實驗,補硒可使肝癌發生比例下降,使有肝癌家史者發病率下降。鍺能激活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報道,不管是生吃或是熟煮的大蒜,每周吃大約是六瓣大蒜,可降低50%的胃癌風險,也可減少2/3的患結腸癌機率。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蔥的辛辣氣味主要來自一種有機硫化物(硫化丙烯),這種成分可以促使酵素活性增加以排除體內致癌物質。蔥的含硫化合物,可抑制腸胃道細菌將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進而阻斷了後續的致癌過程。另外,蔥葉中含有多醣體及纖維素。多醣體可以與癌細胞凝集,從而達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進而預防癌症的發生。蔥還有解毒的功效,如果因為吃蝦蟹而過敏,趕快把菜里的蔥都吃掉,可以解除體內的毒素;把蔥白搗爛,加入蜂蜜,可以外敷治療皮膚的瘡癰疔結。為什麼捲心菜和西蘭花排在抗癌蔬菜之首?
捲心菜和西蘭花同屬於十字花科的植物。研究顯示,含有多種吲哚衍生物,能增強機體對苯並芘的抵抗能力,還含有能分解亞硝胺的酶和含有萊服子硫,幫助清除致癌物質,能中和毒物並促進機體排泄,所以多食捲心菜和西蘭花可減少胃癌、乳癌、腸癌、肺癌、食道癌的威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09年初在著名雜誌《癌症發生》上報道:十字花科蔬菜的抗癌機制是在這類蔬菜中,含有一種抗癌活性的化學物質硫氰酸鹽。在綠色和黃白色花椰菜中,這類物質的含量最高。硫氰酸鹽有較強的抗癌能力,可降低實驗動物的癌症發生率,在體外能抑制人類乳癌細胞生長,甚至殺死癌細胞。有研究顯示,每周吃兩份以上綠花椰菜的男性,比起那些一周吃少於一份的人,罹患膀胱癌的幾率要低44%。此外,捲心菜和西蘭花營養十分豐富,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以及維生素如VitB1、VitB2、VitC、VitA,還有鈣、鐵、磷、銅、錳等多種礦物質,長吃菜花可增加肝臟的解毒能力,並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防止感冒和壞血病的發生。除了捲心菜和西蘭花外,熟紅薯、生紅薯、蘆筍、芹菜、茄子皮、甜椒、胡蘿蔔、金針菜、薺菜、番茄、大蔥、大蒜、黃瓜和白菜都是很好的防癌蔬菜。紅薯預防結腸癌、乳腺癌;番茄預防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肺癌;胡蘿蔔能降低肺癌患病率。儘管不同蔬菜抗癌能力和抗癌功效有所不同,最重要的還是營養搭配、均衡飲食。每天要吃5種以上的蔬菜或水果,這樣才能起到長期預防癌症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十字花科的蔬菜,只有在經過充分咀嚼後,其中的抗癌物質才能夠釋放出來。因此,慢嚼細咽真是防癌的好習慣。為什麼菌類食物能防癌抗癌?
蘑菇滋味鮮美而名聞中外,自古以來就被當做珍貴佳肴,而且還一直被用來防病治病。美國蘭伯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深入巴西山區發現巴西蘑菇中富含一種能夠提高免疫力的物質「β-葡聚糖」,其機理是通過調節免疫功能而發揮防癌與抗癌效應。若把蘑菇比喻成金礦石,那麼β-葡聚糖就是提純出來的黃金。我國科學家在分析東北桑黃蘑菇有效成分時發現,其β-葡聚糖含量是巴西蘑菇的2倍。日本研究人員證實,桑黃蘑菇對癌細胞的抑制率高達96.7%。蘑菇中還含有一種毒蛋白,能有效地阻止癌細胞的蛋白合成。目前已發現有50餘種菌類食物具有抗癌作用,其中主要是蘑菇類、松菇對移植4周的「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達90%左右;中藥茯苓中所含茯苓聚糖,經人工轉化後變成茯苓多糖,抑制率可達96%以上;滑菇抑制率接近86%;白木耳中的多糖BC, 抑制率達80%。因此,多吃些蘑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不僅能增加全面營養,增進身體健康,還能增強抗癌能力,對消化道癌症,如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等有防癌、抗癌效果,並能促進致癌物質的分解及排泄。菌類食物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還有鈣、銅以及磷等微量元素。如每100克鮮香菇中,含有蛋白質12克以上 ,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有18種,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它就含有7種。因此,菌類食物是營養豐富、老少咸宜的食品,建議最好購買新鮮的蘑菇吃,正確的儲藏方法是將新鮮蘑菇放在陰涼處保存,而不是放在冰箱內。(許沈華)為什麼多吃水果可降低患癌症風險?
美國癌症研究院指出,每天至少攝取5份蔬菜、水果,就可以降低20%的患癌症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推薦每天吃100g~200g水果。這些水果包括草莓、柑橘類水果(橙子、橘子、檸檬、葡萄柚)、獼猴桃、蘋果、杏、人蔘果、西瓜、梨、紅棗、無花果、香蕉、山楂、葡萄、百合、哈密瓜、菠蘿等。草莓中所含的鞣華酸能保護人體組織不受致癌物的傷害,從而對防治癌症有利;柑橘類水果和獼猴桃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阻止強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富含黃酮類物質,有抵抗乳腺癌、肺癌及黑色素瘤的功效;蘋果中因含有豐富的果膠,果膠能破壞致癌污染物——放射性氣體,從而減少癌症的形成,蘋果多酚能降低結腸癌的發病率;杏和杏仁中含有維生素B17,有較強的抑癌作用;人蔘果含高維生素、高蛋白、低糖脂,富含鈣、鐵、硒、鋅、鉬、鈷等微量元素。它所含的硒、鉬、鋅等對各種癌症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西瓜含有番茄紅素,已證實血清番茄紅素能降低消化道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危險。大棗中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和豐富的環磷酸腺苷,具有抗癌作用;山楂能活血化淤、化滯消積、開胃消食,又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尤其對消化道和婦女生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兼有食欲不振時更為適宜;葡萄中含有的花青素和白藜蘆醇都是天然抗氧化劑,可防止正常細胞癌變,並能抑制已惡變細胞的擴散;香蕉提取物對黃曲霉素B1、苯並芘、亞硝胺等三種強致癌物有明顯抑制作用,香蕉越成熟,其抗癌效能就越高;百合含有一種特殊的有效成分——秋水仙鹼,具有較好的抗腫瘤效果,對多種癌症有效。哈密瓜、菠蘿中含有較多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劑,能起到抗癌作用。以上水果中的一些特殊成分在預防癌症上具有其他食品難以替代的效果。(許沈華)為什麼吃水果要合理安排時間?
吃水果的正確時間是飯前一個小時和飯後兩個小時左右(柿子等不宜在飯前吃的水果除外)。因為水果中許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飯前吃有利於身體必需營養素的吸收。許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先吃水果可縮短它在胃中的停留時間。如果飯後馬上吃水果,其中的有機酸會與其他食物中的礦物質結合,影響身體消化吸收,會加重胃的負擔。水果是低熱量食物,先吃低熱量食物,比較容易把握一頓飯里總的熱量攝入。最近,韓國研究人員報道,飯後吃個梨或喝杯熱梨汁,積存在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可以大量排出。調查結果顯示,吸煙或者吃烤肉等在體內聚集的強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在吃梨後會顯著降低,特別是喝了加熱過的梨汁。中老年人多吃些梨,可以幫助人體凈化器官,軟化血管。吃梨還對厭食、消化不良、腸炎、慢性咽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輔助療效。不過,專家提醒,梨雖然是佳果,也不宜多食,風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虛便溏者以及產婦都要慎食。雖然水果的抗癌作用明顯,但在食用時,仍然要根據個人的特點進行選擇和適當搭配。如患尿路結石、腎功能不好的病人不宜多吃草莓,因為它含草酸鈣較多,過食會加重病情。胃酸較多的人,也不可多食梨,梨還有利尿作用,夜尿頻者睡前要少吃梨。(許沈華)為什麼說胃癌是吃出來的病?如何預防?
胃癌的發病率雖然近二三十年來有所下降,但仍列於男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三位。發生胃癌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了進食含亞硝胺食物、高鹽食物和霉變食物等。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報道吸煙和飲白酒可分別增加胃癌相對危險性48%和82%。長期大量飲白酒,酒精含量高,刺激胃粘膜,使粘膜細胞發生改變,造成各型胃炎,促進了致癌物亞硝胺類的合成,從而導致胃癌發生。加上不良飲食習慣,比如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進食快、喜燙食等都與胃癌的發生存在一定關聯。其他原因還有胃部疾患(據文獻報道,6%~18%的胃潰瘍可以發生癌變)、幽門螺桿菌感染、家庭患癌史、精神創傷及性格抑鬱等。所以說胃癌是吃出來的病並不為過。由此看來,要預防胃癌,首先得管好自己的嘴巴,比如不吃霉變食品,少吃腌、熏魚肉,避免高鹽飲食,不抽煙,不酗酒,要多吃豆製品、牛奶及鮮魚肉、含巰基類的大蒜、蔥及綠茶等。新鮮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綠葉蔬菜和柑橘富含維生素C,黃綠色蔬菜,如菠菜和甘藍以及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富含胡蘿蔔素,也要多吃。其中維生素C可使亞硝酸還原為氧化氮,從而阻斷胺的硝基反應;而胡蘿蔔素具有去除活性氧的抗酸作用,醫學研究得知活性氧是導致罹患癌症的原因之一。改變某些不良飲食方式如不吃燙食、不暴飲暴食、不生氣進食、進食慢嚼細咽等顯然更是眾所周知的保健真理。還有要養成良好習慣,如把剩菜或某些新鮮食物放入冰箱、買肉食時注意添加劑的成分,盡量不要有亞硝酸鹽,燒菜時少放鹽等可以說都是未病先防的好辦法。(許沈華)為什麼多吃粗纖維食物可以預防大腸癌?
粗纖維能預防大腸癌的功績,是在腫瘤的流行病學調查時發現的。在歐美經濟發達國家及大城市中,大腸癌發病率日益增高,而非洲黑人中大腸癌十分少見,腫瘤研究人員反覆分析比較,發現是食物纖維從中起了神秘的作用。非洲黑人的飲食,以含纖維素的玉米和蔬菜等食物為主,而歐美大腸癌發病率高的地區的居民食物過於精細,每天纖維素吃入量只有非洲人的1/6。歐美人飲食中脂肪含量高達41.8%,蛋白質和熱量的平均水平也高,對糖、肉、蛋、奶和脂肪的食用量較多,而對穀類和豆類食用量則較少。這些含纖維少、蛋白多、脂肪多的食物,一般都含有豐富的膽固醇,能刺激人體內膽汁分泌,使腸道內膽酸含量增多(比吃低脂肪食物時高4倍),使腸道內膽固醇含量增高,而腸內厭氧菌的數量增多。膽固醇等在厭氧菌代謝的作用下,可產生新的膽鹽類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是致癌或間接致癌因素。有人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一組人吃高纖維素食物,另一組人吃低纖維素食物,同時,兩組人都吃裝有胭脂紅的膠囊,用以觀察紅色顏料在大便中出現的時間。結果,發現吃高纖維素食物的人,顏料的平均出現時間是14.5小時,每天大便量約460克;而吃低纖維素食物的人,顏料平均出現時間是28.4 小時,每天大便量是115克左右。由此可見,高纖維素飲食使大便從腸道排出較快,大便量多;而飲食中纖維素含量低,大便時間延遲,往往可以幾天不大便。經常便秘的人,常常為大便排出困難所苦惱,而且還引起頭痛,吃東西不香,全身不適等癥狀,這是由於腸道內的有害物質不能及時外排而被吸收的緣故。這種慢性體內毒素中毒還可能是人體衰老的原因之一。而纖維素食用量高時,通過纖維吸附水分,從而稀釋腸道中致癌物或促癌物。纖維素還可縮短大便排空時間,使腸粘膜接觸致癌物質的時間縮短。由於纖維素能增加糞便中揮發性脂肪酸的濃度,從而降低大腸中遊離氨的水平,減少致癌物質的產生,誘發大腸癌的機會也就減少了。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在日常食物構成中,不能忽視這個似是廢物,卻是寶貨的粗纖維。特別是目前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後,肉類、脂肪等食品增加了,更要適當多吃含有纖維素的粗糧、蔬菜,如蘿蔔、胡蘿蔔、葉菜類、地瓜、黃瓜、番茄、青椒、萵苣和水果等。(許沈華)為什麼大腸息肉會癌變?那些息肉要切除?
目前認為80%以上的大腸癌是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從腺瘤演變成癌短者需2年,長者10多年。大腸粘膜內腫瘤樣隆起性病變,不論其大小、形狀及組織學類型均稱為息肉。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非腫瘤性息肉,例如炎性息肉,不用切除可隨著治療即自行消失。還有一類腺瘤性息肉,雖屬良性,但有發生癌變的可能,總癌變率為10%~20%。事實上,即使是可能發生癌變的腺瘤,也有容易變癌和不容易變癌的區別。我們可以把腺瘤性息肉比喻像蘑菇,那些蘑菇根部粗大的就比根部細小的容易癌變,生長在結腸的息肉要比長在直腸的息肉易惡變。腺瘤癌變率也與大小有關,小於1厘米為1%~2%,1~2厘米為10%,大於2厘米為40%。從病理組織學分析,絨毛狀腺瘤最容易癌變,癌變率可達50%以上;其次是混合性腺瘤,癌變率為20%;管狀腺瘤的癌變率最低,約佔5%左右。因此發現腺瘤性息肉,即使是很小,也應及時摘除,並要做病理檢查,以確定有無癌變。大腸腺瘤複發概率為30%~50%,因此,大腸腺瘤摘除後並非一勞永逸,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通常頭一年檢查1次,以後每2-3年檢查1次。需要警惕的是家族性息肉病,它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全結腸與直腸均可有多發性腺瘤,直徑可為黃豆大小至數厘米,數目可從100左右到數千個不等,平均為300個左右,多數腺瘤有蒂,部分呈基底較寬的結節狀或斑塊狀隆起。該病患者40歲以上癌變率為100%。所以儘管發現的腺瘤小亦應視為癌前病變,應儘早切除,以消除隱患。患者的家族也應檢查,以便能早期發現病變。所幸的是該病發展而來的癌僅佔全部大腸癌的1%左右。(許沈華) 為什麼夫妻雙方會同時或先後患癌症?
臨床上,有時可見夫妻雙方同時或先後患癌症的現象,被稱為「夫妻癌」。有些人馬上會懷疑癌症是否傳染的?就癌症本身來說,是不會傳染的。雖然通過血清學調查,證明某些癌症和病毒感染有一定聯繫,例如,乙型肝炎病毒與原發性肝癌關係密切,乙型肝炎可以通過密切接觸感染,如吸附在餐具上的乙肝病毒可通過破損的口腔粘膜進入血液循環;與鼻咽癌有關的EB病毒,可通過密切接觸、相同的生活環境或生活方式傳播;與宮頸癌有關的乳頭狀瘤病毒是性傳染病毒,可由包皮垢攜帶,通過性行為傳播,感染宮頸。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任何一種人類的癌症是由病毒這單一因素引起的,因此也就談不上癌症的接觸傳染了。世界上從未聽說過腫瘤醫院的工作人員有成群受染癌症的事例,即使在今天世界上科學最發達的國家裡,也沒有為癌症病人特設隔離門診和安排隔離病房。人們用不著過多地考慮癌症會不會傳染這個問題。那麼夫妻癌的現象,是內在的聯繫還是偶然的巧合呢?研究者們認為,癌症的發生與環境因素、生活方式有密切關係。作為夫妻,生活在同一環境中,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可能潛在著相同的致病或致癌因素,久而久之,共同患癌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如吸煙與被動吸煙易致肺癌,當夫妻一方長期吸煙,另一方必然長期被動吸煙,這樣雙方共同患肺癌的機會就會增多。家庭環境中存在的某些化合物、金屬等,都可能成為「夫妻癌」發生的物質基礎。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腫瘤中心的密勒教授觀察了 1400對配偶中的腫瘤發病情況,他認為,除了考慮共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外,情緒應激常為主要的誘因,因配偶的一方患腫瘤或死於腫瘤的情緒應激可引起另一方患腫瘤。因此,當夫妻一方患有癌症,另一方發生癌症的危險性也增大。所以,另一方應及時尋找致癌原因,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增強自我保健意識,盡量避免或減少致癌物質的接觸,保持樂觀的精神,定期做健康檢查。這樣才可能避免發生或及早發現癌症。(許沈華)為什麼有些黑痣會惡變?那些黑痣需要預防性切除?
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惡性黑色素瘤是由皮膚的黑痣惡變而來。黑痣人皆有之。可以說我有,你有,他也有。據估計每個成年人均有10~20個黑痣。也許有些人聽了會感到朝夕自危了,這也沒有必要。根據醫學上推測,大約在幾十萬顆痣中才有一顆會發展為惡性黑色素瘤。在病理學上把黑痣分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內痣。痣細胞也和人體的其他細胞一樣,經歷著一個生長、成熟和衰老的過程。人在出生時就有的痣大多為交界痣,兒童時期交界痣可達98%,交界痣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變為混合痣到皮內痣。到成年時期交界痣只有12%。一般來說出現在兒童時期的痣,以及出現在成人四肢遠側端,如手掌、腳掌等處的多屬交界痣。其外觀扁平或微凸起,大小在2~5毫米之間,無毛髮,有淺褐、淺棕、淺黑、青灰到藍黑等不同顏色。而那些有毛的,外觀呈乳頭狀帶蒂的大多屬於混合痣和皮內痣。兒童的交界痣,隨著年齡的增加,可變為混合痣及皮內痣,惡變的機會極少,因此幼年時期見到的交界痣是無足輕重的。由此看來。只有成人在四肢遠側端,特別在足底部易受摩擦的交界痣容易惡變。其惡變大多由於不適當的物理、化學刺激,如外傷、摩擦、搔、抓、挑刺、拔毛、挖、電燒、修剪、腐蝕所引起。極個別的黑痣,真可謂是個「馬蜂窩」,一捅即發,這不得不嚴加防範,否則會帶來禍患無窮。當發現黑痣迅速增大,色素加深(有時是一部分色素加深)隆起、變硬、脫毛、有炎症的紅暈,四周產生衛星樣的黑色斑點或放射狀條紋,局部有疼痛,癢、或感覺過敏,破潰出血,這些都是惡變的象徵,應立即找醫生檢查。對於經常要受到摩擦部位,如手掌、足底、外生殖器、肛門、指間的黑痣,可請醫生作預防性切除。(許沈華)為什麼過度日晒會得皮膚癌?
太陽光里的紫外線,能使人體皮膚里的麥角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吸收氧化鈣和磷質,使骨頭長得結實,所以常曬太陽的孩子一般就不會得佝僂病。紫外線還能刺激血液再生。增強機體免疫,改善糖代謝和使血糖含量正常的作用。陽光中的紅外線可使深部組織溫度增高,血管擴張充血。促進新陳代激和細胞增生,故有消炎止痛作用。也許有人認為日光浴有百利而無一弊。但不要忘記,任何事物都不能違背「物極必反」的規律,過度的日晒是有害的,它可能誘發皮膚癌。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英國醫生斯威德羅,根據牛津地區皮膚癌發病率變化,與當地氣象局保存的日照記錄,進行比較研究指出,「如果某年的日照強烈,則兩年後就會出現皮膚癌的發病高峰」。說來也巧,美國的研究者也發現某一年太陽黑子活動增加,兩年以後皮膚癌的發病率就會增高。顯然,太陽黑子的活躍,促使陽光中的紫外線輻射強烈。兩個研究的結論不謀而合。再從農民、漁民、野外工作人員皮膚癌發病率高,發生部位也常常在頭面暴露部位,這些都進一步證明皮膚癌與日晒有關。有一點卻是非常奇異的,非洲黑人幾乎沒有患皮膚癌的。黑人住在赤道附近,陽光最強烈,為什麼黑人皮膚癌反而發病率低呢?這是因為黑種人皮膚中黑色素多,可以把強烈的陽光吸收掉。過度日晒可誘發皮膚癌,所以在盛夏赤日炎炎似火燒,出門撐把陽傘還有防癌的意義哩!對經常暴露於強烈日光下的工作人員,更應該做好必要的防護工作,要戴上草帽,穿長袖襯衫和長褲。這都是很有效的防癌措施。(許沈華)為什麼電離輻射會致癌?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給日本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事情並不就此了結,那些倖存者雖然逃脫當時的傷亡,卻遭受了癌症危害。據1967年統計,廣島和長崎兩城市,原子彈爆炸後,存活者共發生白血病376例,發病的高峰是在爆炸後的第6年,比未受害地區人口的發病率高11倍,特別是10歲以下兒童和50歲以上的人發病率更高,而且距爆炸中心越近,發生率越高。原子彈爆炸後還引起了消化系統癌、惡性淋巴瘤、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和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率增高。引起這些癌症的主要原因,是原子彈爆炸時所產生的電離輻射。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居里夫人,也是在從事放射線的研究中,被白血病奪去了寶貴的生命。據報道:母體受到照射後生的兒童,白血病增高30%;孕期最初3個月照射後,其兒童的白血病發生率,比妊娠晚期照射高15倍。輻射致白血病,潛伏期為3~6年;致甲狀腺癌、乳腺癌,一般為15年;致皮膚癌,一般為10~30年,平均25年。放射線的致癌作用與其劑量、時間和放射方式有關。放射線的致癌機理是射線引起細胞核內DNA鏈的損傷,在修復過程中,DNA鏈發生畸變,而成為癌細胞。因此,必須加強對放射物質的防護,防止短時重複檢查及不必要的X射線檢查,避免放射線的傷害。(許沈華)為什麼適當運動和睡眠也能抗癌?
2009年初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報道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對馬里蘭州5968名無患癌史的女性展開調查,研究體育鍛煉能量消耗、睡眠時間和乳腺癌及結腸癌等癌症患病幾率之間的關係。在跟蹤調查10年發現,每星期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可以降低患癌幾率,睡眠同樣對患癌幾率有著重要影響。如果每晚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不僅會很大程度上抵消體育鍛煉的抗癌效果,還會增大患癌幾率。只有適當鍛煉的同時保證睡眠時間才可以降低女性患癌幾率。他們準備進一步證實上述發現,調查睡眠和體育鍛煉的潛在作用機理,以便深入了解它們在預防癌症中起到的作用。(許沈華)為什麼不良情緒是癌發生、發展的誘因?
現代生活中,人們工作和學習上的長期緊張、工作和家庭中的人際關係的不協調、生活中的重大不幸產生的不良情緒是癌發生、發展的誘因。 這是有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的依據。國外學者將接種了乳腺癌細胞的小鼠,分別放養在鼠籠內,並安裝不同轉速的轉盤,以造成不同強度的精神壓力,轉速越大,精神壓力也越大。結果顯示,轉數越大的籠內小鼠,癌塊長的越快。國外醫生對1353名健康居民進行了10年的跟蹤觀察,其中有166人死於癌症。他從中得出的結論是,壓制感情和嚴格的自我控制是癌症發生的危險因素。國內貝美森腫瘤藥房的醫師調查一些癌症患者的精神狀態發現,凡是自身充滿對癌症鬥爭決心的,有75%存活5年以上,而那些自認為沒有希望、失去信心者,僅有35%存活5年以上,表明精神狀態和對待疾病的態度明顯地影響著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精神因素與免疫功能的關係研究發現:一個人精神狀態良好則神經遞質、激素等物質分泌適量,機體各種生理功能平衡協調,免疫功能則處於良好的狀態。如果緊張刺激----引起心理矛盾----造成皮質類固醇分泌增多----由於動員心力、體力應付緊張狀態,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致使免疫能力下降----直至癌症發生。因為每個人對外界環境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強度是不一樣的。一個強烈的刺激能讓有的人精神嚴重受創,但是對一個性格開朗、豁達的人,則可能一笑了之。所以說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防癌抗癌的第一法寶。(許沈華)為什麼把鼻咽癌稱為「廣東瘤」?
國內統計鼻咽癌以華南地區特別是廣東人最多,鼻咽癌發病率在廣東省佔全部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因此,鼻咽癌素有「廣東瘤」之稱。我國鼻咽癌的發病率是世界上各民族中最高的。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世界上80%左右的鼻咽癌發生在我國。中國人發病率是印度人的30倍,是日本人的60倍;廣東人僑居美國後,鼻咽癌發病率也比當地美國人多21~34倍。鼻咽癌發病率在30歲開始迅速上升,50~59歲達最高峰。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約為3:1。鼻咽癌不但具有種族差異性、地區差異性,而且具有家族傾向性。對於鼻咽癌家族聚集現象時有報道,其中最典型的1例是廣東省1個葉氏家族,在所觀察的三代人其兩代49人中有13人患鼻咽癌。另有報道江蘇省陳氏家族兩代共20人有7人患鼻咽癌。在腫瘤聚集家族成員的細胞內存在「熱點」,當他們接觸了環境中病毒因素、環境促癌因素時,染色體容易發生斷裂,對腫瘤的發生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癌家族史,吸煙、腌制食品、廚房與居住房無分開是危險因素, 大量接觸氯酚及硫酸蒸汽的人群中鼻咽癌的發病率增高,生命早期暴露於危險因素的人危害更大。(許沈華)為什麼檢測EB病毒可能「追捕」到早期鼻咽癌患者?
1964年英國病毒學家愛潑斯坦(Epstein)和他的助手巴爾(Barr)在伯基特淋巴瘤中發現的一種新的皰疹病毒,以他們名字第一個字母被用來命名為EB病毒。已知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密切相關,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表現的EB病毒殼抗原(VCA)與早期抗原(EA)的抗體均為免疫球蛋白A(lgA),即VCA/lgA與EA/lgA。研究表明,鼻咽癌患者血清中 VCA/lgA陽性率高達90%以上,EA/lgA抗體陽性率為73%。EA/lgA抗體陽性滴度持續升高者屬「高危人群」,如果從1:5陽性持續升高至1:80陽性,那麼五年內就有1/3的人可能發生鼻咽癌。因此,通過EB病毒的血清學診斷,可能「追捕」到早期鼻咽癌患者。但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中都有EB病毒抗體,一般在低分化和未分化癌患者常表現為陽性,而在分化好的癌中常為陰性。相反,EB病毒抗體陽性也不一定是癌,根據血清學調查,我國3~5歲兒童中EB病毒VCA/IgA抗體陽性率也達90%以上,因此,EB病毒抗體陽性並不是鼻咽癌確診的依據。如果抗體呈陽性者應進一步做鼻咽纖維鏡檢查並做活檢,再結合X片或CT或磁共振以確定診斷。就算結論否定有鼻咽癌徵兆,EB病毒抗體陽性者也應3到6個月定期複查。(許沈華)為什麼絕經後陰道出血要警惕婦科腫瘤?
老年婦女絕經後發現陰道出血要警惕婦科腫瘤,這是因為許多腫瘤會造成絕經後陰道出血。這些腫瘤有:1.陰道癌常有陰道分泌物增多,白帶多呈膿樣或黃色水樣,同時可伴有陰道出血。2.子宮頸癌也常常引起絕經後陰道出血,表現為性生活、便秘用力、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後發生陰道出血。有的一開始就出現大出血,有的則表現為白帶中帶血。3.子宮體癌由於發生在子宮內膜,因此無接觸性陰道出血,表現為白帶增多和白帶中帶血,也有以陰道出血為主要表現者。4.卵巢功能性腫瘤:如粒層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等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可使子宮內膜增生,脫落而發生陰道出血,因此出血往往有一定的周期性,同時可伴其它女性特徵的再現,如乾癟的乳房增大,陰毛增多,陰道分泌物增多等。有的人以為返老還童了,還很高興,那裡知道是腫瘤在作怪。但也要注意的是絕經後陰道出血並不都是腫瘤引起的,炎症有時也會引起絕經後陰道出血,甚至有的人亂吃補品,其中有些補品中含有激素,也會造成絕經後陰道出血。總之,老年婦女絕經後發現陰道出血一定不要大意,要找醫生檢查排除婦科腫瘤後對症治療。(許沈華)為什麼普查發現的宮頸癌能夠完全治癒?
因為普查發現的宮頸癌大多屬於早期,特別是宮頸原位癌手術切除後,治癒率幾乎達100%。宮頸癌普查的主要方法是:宮頸塗片找癌細胞,該方法操作容易,對病人無痛苦,找癌細胞的陽性準確率較高。當細胞學檢查報告找到癌細胞或癌疑細胞、重度核異質細胞時,需進一步作宮頸活檢。有時為了明確宮頸癌腫浸潤深度(如原位癌有無局灶浸潤),需作宮頸錐形切除後的組織學檢查,以指導進一步治療。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十分重要。一般年滿30歲的已婚婦女,要定期參加防癌普查,應每隔2年進行一次宮頸塗片作脫落細胞學檢查,這樣就能早期發現宮頸癌。(許沈華)為什麼宮頸癌普查要增加檢測乳頭狀瘤病毒?
乳頭狀瘤病毒(HPV)是一種誘發女性宮頸癌及生殖器病變的主要病源。特別是HPV 16型,18型與宮頸癌關係密切。在超過95%的早期浸潤和進展期宮頸癌中,至少發現20種致癌HPV亞型。臨床HPV檢測對於發現宮頸癌高危病人,早期防治有著重要意義。也可作為臨床可疑尖銳濕疣確診、宮頸癌病因確定、早期確診,治療效果監測的診斷依據。目前,國外已經作為篩查宮頸癌的項目開展。原來光做宮頸塗片2年篩查一次,現在加了HPV檢測,如果宮頸塗片陰性,HPV陰性,那麼,宮頸癌篩查可以改為3年一次。如果宮頸塗片陰性,HPV陽性,則要改為1年篩查一次。(許沈華)為什麼宮頸癌疫苗可以預防宮頸癌?
宮頸癌主要由人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而宮頸癌疫苗是一種生物工程疫苗,可以預防HPV 6、 HPV 11、 HPV 16 和HPV 18型感染引起的宮頸癌和生殖道癌前病變,能保護病人免受通過性傳播的HPV的侵襲。2006年6月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美國默克公司生產的宮頸癌疫苗上市,疫苗的臨床使用對象主要為9~26歲的女性。注射三次的價格大約為360美元。測試發現針對宮頸癌預防率近100%,對於生殖器疣,預防成功率則高達90%。試驗中凡是按照規定注射全部疫苗的婦女,沒有一個患上宮頸癌或者出現子宮損傷的跡象,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結果。FDA稱,宮頸癌疫苗非常安全。但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仍然不清楚疫苗是否終生有效。美國默克公司將繼續監視這種疫苗的長期治療效果。(許沈華)2002-2010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 版權所有聯繫我們
推薦閱讀:
※有哪些原本只是藥材現代卻變成普羅大眾的「零食」?
※為什麼說獅子打不過老虎?
※局部區域阻滯
※這些食物是血管的「清道夫」,多吃可幫助清理血管垃圾
※生態生活——要不要叫醒夢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