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醉眼看李白---之---楊玉環

李白第一次見楊玉環,她已是告別清水的芙蓉,面若皓月,螓首蛾眉,腰身擺處,一身的珠光寶氣。行走時風擺花搖,儀態萬方。連投在地上的影子都昭示出大唐王朝的雍容華貴,路遇的琪花瑤草,一併低眉垂首。 那次是皇上召他入殿,腳步匆匆。迎面,她被一群佳麗的擁著,正從百花園的廻廊處過來,笑語盈盈,滿園花容為之一燦。 遠望,楊玉環應該算一位風姿綽約的美人兒,膚若凝脂,唇紅點漆,眉目顧盼,情深意切。李白咬了咬嘴唇,提醒自己的眼睛收斂些,然後閃身,畢恭畢敬退至路邊。 迎面的笑聲頓了一下,他知道許多的目光正在自己所站的地方旅遊觀光。他深深欠身行一掬禮。就有幾聲笑。 待貴妃行至距自己只有三步遠時,李白忽然間抬起頭。這一舉動是致命的,他看清了她真是豐潤凝脂的容艷,娥眉下,一對脈脈含情的眸子正端視著自己。是穿透性的眼神,一眼就是千年。 沒有喝酒的李白臉竟紅了,感覺到一種發熱,心的跳聲自己可以聽見,他低下頭,別無旁騖,用眼睛認認真真閱讀自己的紫袍。 身邊的花枝一搖,人就像擦身過了,很輕,很快,應該是瞬間,但把他牢牢栓住了,一種迷眩味的體香,醇而不膩,直沁心脾。他進出春樓柳巷這麼多年,逢迎過各等絕色女子的不同體香。煙柳巷中把這叫性香,視為女子的第二姿色。他覺得楊玉環身體上散發出的奇香是獨特的,他可以斷定這不是出自香囊,而是來自玉體的一種天然氣味。 未入宮前,李白就聽過楊玉環的許多傳說,說她國色天香,體凝香脂,行卧之時,通體有不同於常人的異香散出,他就此問過好友王維,就王維所言,他感覺自己這位堂嫂應該算天生的質的絕代佳人,她的內外修持皆呈高貴,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個性婉順, 聰慧依人。她精通音律,擅長歌舞,並彈得一手好琵琶; 她與常人最大的不同是天生多汗,且汗中帶香,稍稍活動過量,就有撲鼻的異香貼了肌膚散釋出來,香氣怡人,直透心魄。玄宗就是迷幻於這種異香,對她由愛進位於專寵的。他專為貴妃建了一座沉香亭,並賜名香妃。 其他還有一些說法,是他與詩友們喝酒時聽到的,內容大同小異。 說是在開元二十八年,唐玄宗行溫泉宮時,與正值芳齡的楊玉環相遇,當即為其美貌和身體上泛散的異香所傾倒,回身望其背影,凝神許久,連稱天人,掠須的手就有了勁,未感覺用力,已捻斷幾根灰白的鬍鬚,信手拋時,被過往的風接走,成為塵埃閱讀的幾首小詩。 玄宗目光的執著和浮沉是另一種意義的望斷秋水。隨侍於身邊的高力士不愧為阿諛之臣,立馬看懂了皇上的心念。即刻派人打探,回報的結果讓這位弄臣哭笑不得,這位讓皇帝瞬間心儀、食不甘味的女子,居然是皇上第十八子壽王的妃子,且由皇上御筆詔書所賜,當時已與壽王同寢共枕近六年。小夫妻情深意濃,恩愛有加。 但高力士就是高智商,他對皇上的事從不馬虎,只有不盡心得,沒有辦不成的。 苦思冥想幾日,掉了不少頭髮,終於給茶飯不思的皇上想了一個絕妙主意。於是中國歷史就上演了一出打著孝服旗號偷梁換柱的鬧劇。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下詔,令楊玉環出家,賜號太真,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這算是從倫理上給天下人一個交代,於是楊貴妃冠冕堂皇地搬出生活了六年的壽王府,住進驪山的太真宮,成為一名承奉皇命的女道士。 此後一段時間,苦熬青燈滅舊念,素齋凈身待新人。 玄宗是很有城府和定力的人,待時間把人們記憶中的敏感部分不動聲色地刪除之後,他以先人後己的高尚姿態出現了。 先是很正經、很負責地盡慈父之責,聲勢浩大地為李瑁迎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待兒子心滿意足,天下人就此罷休之後,他才極低調地詔楊玉環入宮。在明確身份待遇時,玄宗依舊照之前的程序辦理,但實際的名分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玄宗先把韋昭訓的女兒封為王妃,之後才冊封楊玉環為貴妃。實際呢,玄宗廢掉皇后再未封后。這樣,楊玉環不詔自明地成了大唐王朝的無冕之後。 李白曾就朝野之中關於楊玉環和唐玄宗的一些傳說問過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她用幽深的眼眸與他對視良久,莞而一笑,說出八個字:「你信則有,不信則無」。 這是禪語,李白不得其解,只能傻傻地回以一笑。當時,牙齒是白的,對視的眼眸是黑的。 當李白漸漸從散去的體香中突圍出來,讓思維重新找到自己,那一行搖曳身影的麗人已經遠了,身邊草木尚未脫羞,花兒垂首,沒有嘆聲,詩人的感覺是望塵莫及。 如果說第一眼是公正的,李白認為這位小自己十八歲的堂嫂的確是一個無可挑剔的美人胚子,把她和西施、昭君、貂蟬並稱為四大美女真得名副其實,她那種豐滿艷麗的美是絕無僅有的,一雙眼眸不笑帶笑,眼底清波透碧,幽幽如水,泛著一種乾淨、明朗和純潔。看她第一眼時,李白未加任何思索,腦子裡就蹦出三個字——溫柔鄉。 當時他第二次轉過身去看她的背影,回憶那雙掃描過自己的眼睛時,結論出來了:她是那種讓男人見了就會怦然心動,一但走進她的世界就會樂不思蜀的女人。 但馬嵬坡事變之後,他對這句話作了重新定位。他認為,「紅顏禍水,姿色惑君」,是未近身宮廷生活的局外人對事變揣度後,作出的誤判。他認為楊玉環的死就是為堂哥李隆基替罪。 作為一個被皇上寵愛的女子,「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並不是錯。玄宗當帝王是坐江山的人,她身為嬪妃崇拜一個以江山為己任的人,把自己如花似玉、貌若天仙的青春和一切交給這個大自己27歲的老人,是一種出於仰慕和信任,從審美對等去思考,此種婚配於楊玉環而言是犧牲而非罪過。 從李白入宮三年的間或接觸中評斷,他認為楊玉環是善良明理、處事有度的女人。剛進宮就聽說了一件事,嶺南送來一隻白鸚鵡,能模仿人語。玄宗、貴妃皆喜歡,起名雪花兒。玄宗與貴妃下棋,看到棋局對玄宗不利時,侍從宦官怕皇上輸了,就叫一聲雪花兒,鸚鵡立馬飛下,撲翅將棋局攪亂。這隻鸚鵡後來被鷹啄死,貴妃傷心不已,將其葬於御苑中。李白就想,人心有眼,是以小見大的。對一隻小鳥有如此愛心,這位堂嫂的心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在宮裡的日子,這位堂嫂對李白一直厚愛有加,每到皇上命他題詩,她就放了架子,為他鋪紙、遞筆、捧硯,弄得一旁人私下裡都說李白不作謙讓就是持才張狂,以至流成後來的種種謬傳。 有一回,李白乘與其獨處的機會向她道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她向玄宗進言,能給自己一個為國效力的合適官位。貴妃對他一笑說:「堂弟你有想法可對皇上直言,我不宜向皇上轉言,你知道我的兄弟姊妹相繼被皇上封賜,是皇上聽一些大臣的偏見之言所致,宮內外已有不少傳言,我避之猶恐不及,不想再有任何干政之嫌。」聽這番話,李白有些尷尬,搪塞幾句後即行告退,心裡有不悅。 過後想想,這恰恰反映出堂嫂的品行,一個女人如此明理,應該是可敬的。 之後的一段觀察,他發現堂嫂所言確為實情,從楊玉環的被選入,到貴妃兄弟姊妹逐漸地權勢顯赫,不知情的人都認為是她吹枕頭風所致。其實從開始出家,到馬嵬坡賜死,她自己的命運都在別人手裡。真正為皇上出謀劃策的人是高力士,許多事都是他先為自己打了小算盤,又為皇上出的點子。一為討皇上歡心,二為擴充自己勢力何圈子。 高力士是陪皇上一起長大的,類似於《鹿鼎記》中康熙與韋小寶的關係,很鐵。皇上當權後,在謀殺韋後、太平公主等歷次兇險的鬥爭中,高力士都堅定不移地站在玄宗一邊,皇上對他極信任。曾當面誇他說:「力士當上,我寢則穩。」。因此,有人就說:他對皇上惟命是從,皇上為他「違」命「私」從。朝廷里的事,皇上不張口,他能當一半家。 但到了國破家亡,命運攸關的關鍵時刻,真正當權者和擅權者一盡成為隱士。 把一個女人頂到了風口浪尖,「紅顏禍水」,「姿色惑君」成為言詞鑿鑿的判決書。其實捫心想想,楊玉環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真憑實據惡名,有人列了中國十大毒婦排行榜:呂后、昭信、驪姬、趙飛燕、賈南風、獨孤皇后、武則天、李皇后、萬貞兒、客氏。名單里沒有楊玉環。 另外,人長得漂亮是身不由己的,如果追責錯。「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是楊玉環父母的過錯,她不該把女兒生得出神入化,芙蓉映面; 由此延伸「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是一代君主李隆基的錯。楊玉環是美!但皇上為什麼不學學柳下惠,心存定力,坐懷不亂;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這是封建制度的錯。尤其是要怪高力士和那些察言觀色,拍馬抬轎的弄臣,他們阿諛,吏部失察,才使皇上「親小人遠賢臣」。其實妃子只是妃子,並不是皇上助理也不是吏部顧問,最後把好大一頂惑君的帽子扣在楊玉環頭上,實在是一代帝王不應有的推責諉過。可惜楊玉環不能於地下開口。否則我建議她唱一出「玉環冤」。 看來既愛美人又愛江山是許多英雄的通病,而愛美人不愛江山,大多是後人對前朝昏聵君王的總結式評判。實際上許多君王是富貴康隆時沉湎於美色。一旦到了國破家亡,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頭,不將欄杆拍遍大都會異常清醒。這時,一定是只愛江山不愛美人的。 你看唐玄宗就如此,悄悄地抹幾滴淚。端坐於驛館佛堂的梨樹下,賜一段絹綾給自己千般寵愛的貴妃,象賜一條圍脖兒 待那個生命的香頸軟了,垂下,一種痛扎進一個殘忍的男人的心裡,斷氣的是一代天姿國色。在這片地上垂死掙扎的是一個王朝。 寫到這裡真可憐楊玉環。我忽然想起了網路上看過的一段話: 女人就好比梨,外甜內酸,吃梨的人不知道梨的心是酸的,因為吃到最後都把梨心扔了。而男人好比洋蔥,想知道男人的心要一層一層地剝,剝的過程是流淚的過程,剝到最後才知道,原來洋蔥沒有心。想想楊玉環大概是這樣的命運,只是她最後那回眸一笑是假的,眼裡含滿的淚是血。 她忍著,不讓它流下,她嫌這個男人霸佔的這片王土不幹凈,她要把乾淨的淚帶走,清洗她被玷污過的靈魂。 她相信,淚里的血經泥土過濾,來世還能開出花的顏色!


推薦閱讀:

?趙飛燕?和楊玉環被皇帝夜夜寵幸,為何沒有懷上皇子?
楊玉環留給後人的幾個迷惑之處
楊玉環(3):香消玉殞馬嵬坡
「失語」的楊玉環

TAG:李白 | 楊玉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