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開闔樞理論
2014-10-0109:22:58
六經開闔樞理論+有關開闔樞的幾個觀點+三七生---陰陽開合樞+再解開闔樞+開闔樞原理與臟腑別通+關於六經開闔樞以及部位表裡的問題+「開、闔、樞」當為「關、闔、樞」
六經開闔樞理論
楊維傑認為臟腑別通的理論依據為六經開闔樞理論中醫的藏象學說與西醫解剖學差異巨大,更看重臟腑經脈在功能上的聯繫,雖然經絡至今未能得到解剖上的證實,卻絲毫不影響經絡學說在醫療實踐中的應用。董氏奇穴傳人楊維傑先生認為臟腑別通實乃氣化相通,由六經開闔樞理論推衍而來[1]。《靈樞·根結》曰:"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太陽與太陰互通則肺與膀胱通、脾與小腸通,陽明與厥陰互通則胃與心包通、肝與大腸通,少陽與少陰互通則心與膽通、腎與三焦通。
敷布陽氣謂之開,受持陽氣謂之闔,轉輸陽氣謂之樞;敷布元陰謂之開,受納陰氣謂之闔,轉輸陰氣謂之樞",將開闔樞的意義分別歸納為敷布、受納、轉輸三個方面。太陽號稱"六經之藩蘺",為三陽之表,氣化主上行外達,敷布陽氣於外;肺主宣發敷布精微,脾為胃行其津液,運化轉輸精微,則津液的布達均為太陰所司,故太陽、太陰主開。胃與大腸氣化均主內行下達,心包為神明之守護,肝藏陰血,故陽明、厥陰主闔。少陽能使陽氣出於表裡之間,調節內外陽氣之盛衰,樞轉表裡之氣;少陰心腎為水火之臟,心主血脈外達,腎主水主納氣,水火上下交通互濟,故少陽、少陰主樞[2]。三陽的開闔樞分別與三陰的開闔樞為陰陽表裡關係。太陽、太陰皆屬"開",太陽偏重布氣,太陰則側重運化水液;陽明、厥陰皆屬"闔",陽明主受納通降,厥陰司陰血潛藏;少陽、少陰皆屬"樞",少陽偏於樞氣,少陰偏於樞血,它們在功能上協調呼應,一方發生失常時易導致向另一方的傳變,互為病理因果關係。如太陽、太陰的關係不僅體現在氣與水液的關係,而且肺司衛氣主皮毛,太陽主表,在功能上具有協同性;在病機上可相互傳變,太陽受邪會導致水液輸布異常,如風水泛濫型水腫;水液輸布異常亦會阻礙太陽經氣的運行,如《傷寒論》28條之"頭項強痛,翕翕發熱",其原因在於氣化不利、水邪內停。陽明與厥陰、少陽與少陰與此相類。在生理、病理上,三陽的開闔樞分別與三陰的開闔樞有著特殊的關聯,按照手經與足經為一組對應起來,就形成了臟腑別通的關係。
基於臟腑別通理論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治療方法,如治療肝病注重疏通大腸,大腸病如痢疾、泄瀉、便秘等皆宜平肝和血,水道不利時治肺宜利水的"提壺揭蓋"法等,在臨證時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廣東省中醫院根據"心與膽通,治心宜先溫膽,膽通則心自安",結合理脾法組方治療心臟手術圍手術期病症取得良好療效.
由於互通臟腑之經氣相互連通,則一條經上的穴位可治療相通經的主治或循行部位的疾病,這樣首先可以對一些穴位的功用從理論上做出更合理、更系統的解釋。如內關穴治療胃痛,伏兔、足三里治療心悸。傳統上一般分別從心包經的體內支脈聯絡三焦與足三里的強壯作用來說明其機理,而"胃與心包通"則提供了更具特異性的解釋。針刺曲池穴可用來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高血壓,其機理可從"肝與大腸通"得到很好的說明。四關穴堪稱經典配穴,具有開關宣竅、調暢氣機、活血通絡之功,臨床應用廣泛,其機理除與氣血、陰陽、標本等有關外,"肝與大腸通"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腕骨穴是小腸經的原穴,透過"脾與小腸通",具清脾濕、退黃疸之功,自古為治黃要穴。
其次根據臟腑互通,可以擴展穴位的治療範圍。中渚在三焦經上,由於"腎與三焦通",擴展其功用可以治療腎虛腰痛。胃經通過膝部,因為"胃與心包通",擴展心包經內關穴的功用以治療膝痛,取得很好的療效。秩邊、承扶在膀胱經上,透過"肺與膀胱通",成為治療扁桃體疾病的有效穴位。
有關開闔樞的幾個觀點
開闔樞的幾個觀點
開闔的觀念一直是中醫臨床上一個重要的理論依據,尤其是針灸醫學,開闔穴的探討,更是引為神秘之學,一般人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最近拜讀了思考中醫,發現他對開闔樞的理論偏頗的以為陰陽是分開,且相對存在的,不禁有點茫然。
人體是一個有機體,氣血不斷地運轉,豈能等待陰盡生陽,陽盡生陰,陽明閉而太陰開,厥陰闔而太陽開,此種病人陰陽離異,非死不可,我不知如何能視為平象?閉門造車,自以為是,顯然如清代陳修園被譏為滿口理論,臨床卻搔首搖頭,不知如何下手一般,我不知何以成為中醫理論的正宗?
自己研讀中醫學三十餘年,證諸臨床,但覺先賢理論正確,頗有實用價值,只是許多書籍無的放矢,不懂強裝專家,以致謬論充斥,使得中醫成為一門不切實際的醫學,實在可惜。
旅居加拿大數十年,接診的患者都是西醫引以為頭疼的疾患,治療效果立竿見影;竊以為讓西醫確診,何嘗不是一個好主意,至少在抓主證上,少了許多麻煩。
中醫是經得起競爭與考驗的,只是目前濫竽充數,僅受了一點膚淺的訓練,就以為是大專家,這些人將斷送中醫的前程,影響中醫在公眾的影像。實在可惜!
人體是以陰為基礎,以陽為運用的,猶如往日的社會男主外女主內一般,更像行軍作戰,陰是補給系統,而陽是作戰部隊,二者缺一不可。
觀察十二經脈的循環,不難發現一個定律,就是太陰傳少陰再傳厥陰,再傳回太陰,形成一個輪迴,而三陰傳化的動力,來自陽經的催化。厥陰若無少陽的催動,無法傳回太陰,同樣的陽明催使太陰轉少陰,太陽催動少陰轉厥陰,這是三陰三陽轉化的原理,如環無端,周流不息。
少陰、少陽為樞的理由何在?
樞者樞紐之意,也就是眾多通道的控制口,少陰與少陽是哪些通道的匯聚與轉口呢?
陽明是陽之盛極,產生一陰的少陰,催動氣血轉入太陰,此即第一條通道,陽明入太陰。太陰接受陽明之氣,傳化進入少陰,此第二通道,太陰轉入厥陰。少陰已生,激發陽氣釋放,轉入太陽,是為第三條通道,少陰轉太陽。因此少陰是陰陽之樞紐,調節陰陽之孔道。
同理,厥陰生少陽,催動陰氣轉入太陰,同時引導太陽之開放,使厥陰入太陽的通道開放,再為太陽轉入陽明之通道,顧亦為陰陽之樞紐通道。
五運六氣上,少陰與陽明相對,少陽與厥陰相對,更加深了少陽與少陰是陰陽樞紐的重要地位。
明白少陰少陽樞紐的地位,自然清楚他們是氣血流通的重要管道,至並時當然要留心二經的功能是否正常化了
三七生---陰陽開合樞
陰陽開合樞
太陽居左,太陰居右。太陽之開外升,陽明合之;太陰之開內降,厥陰合之。太陽承厥陰之合而升,太陰承陽明之合而降。陰陽相合,祖氣互根也。若陰全從左升,陽全從右降,則陰陽打成兩截,不成合抱之形,反有欲脫之勢矣。升降之軸,樞機所在:少陰君火以明於上,陰從外生也,主降斂;少陽相火以位於下,陽從內生也,主升散。若無火力推動,萬物即成靜止,無限生機不顯,生克制化全息矣。(圖見封底)
開合樞略說
開合樞為陰陽二氣三陰三陽轉化之門戶,如出入之從門。陽在外主入,陰在內主出:陽注於陰,陰滿之外。在外則向內為(陽)合為(陰)開(陽明太陰,先合後開),在內則向外為(陰)合為(陽)開(厥陰太陽,先合後開)。樞為轉動之軸(少陰主降,少陽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樞機不轉,則開合不利,升降不調,否塞不通。
開合樞標本中天地人器宇生化論
開合如門之開關,樞為門軸之轉動。太陽為開,陰出陽也;陽明為合,陽入陰也;少陰君火為之樞轉。太陰為開,陽入陰也;厥陰為合,陰出陽也;少陽相火為之樞轉。太陽之開接厥陰之合,太陰之開接陽明之合,開合樞不過陰陽轉化出入之機關也。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在外向內入者為陽,在內向外出者為陰。陰中有陽(少陽相火),陽中有陰(少陰君火),此為樞機所在,玄牝是也。
標本如樹之本末,六氣為本,三陰三陽為標。標本相應,陰陽互見,中氣也。言天者求之本,六氣也。言地者求之位,六標也。言人者求之氣交,中氣也。
經云:「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此言地者求之位也。
又云:「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本標不同,氣應異也。」此言天者求之本也。
又云:「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此人與天地相應,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隨天地升降而生長化收藏也。
又云:「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遠。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矣。故曰:無形無患,此之謂也。」天地,大器也,萬物之逆旅;人,小器也,百代之過客。日月升降,光陰動轉,人生天地之間,不過生化之聚散耳。
不生不化,靜之期也。與道合同,惟真人也。不與萬法侶,坐閱四時成。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寂照不二,萬法一如。離一切諸相,無相無不相,靈明洞徹之常寂光真境也。萬物眾生之本源也,不可道之常道,不可名之常名也。
再解開闔樞
太極圖陰陽魚眼為樞機所在,樞者,轉動也,非樞無以推動陰陽左右升降開闔。
火為一切動力來源,農業用木,工業用煤用油,皆為取火,以釋放能量,產生動力。是以火為樞機所在:少陰君火以明於上,少陽相火以位於下。
位於上者為能量,火之釋放者也;位於下者為能源,火之收藏者也。
在上者為心,卦象離,陽中有陰,為血。血耗則君火不明,離中陰減則近乾,上必虛熱以燥,熱及陽明而不闔則汗出津脫;
在下者為腎,卦象坎,陰中有陽,為精。精虧則相火不位,坎中陽少則近坤,下必虛寒以濕,寒及厥陰而不闔則陽陷熱郁。
相火以位,則陽載陰升,卦象震,震下之陽來自坎中,水升之路也,故厥陰之闔主升;
君火以明,則陰覆陽降,卦象兌,兌上之陰來自離中,火降之路也,故陽明之闔主降。
火之降有表裡二途,開闔由表及裡:從太陽則走表,通調水道,轉入腎。從陽明則走里,由腑入臟,歸於脾。
水之升有內外兩道,開闔自內而外:從厥陰則向外,變化而赤,化為火。從太陰則向內,以陰濟陽,化為濕。
太陽之開,始於厥陰之少陽(冬至),終於陽明(秋分)。
太陰之開,始於陽明之少陰(夏至),終於厥陰(春分)。
太陽太陰之開為陰陽運動之全過程,陽明厥陰之闔為陰陽運動之始終點,少陽少陰之樞為陰陽未動之根本位。
再解開闔樞(附「水中火」所悟)有更新
此文不敢班門弄斧,只求拋磚引玉
所註解乃先生原文不易理解之處,如有錯誤求先生指正,
陽載陰升(陰升指的是水升)的前提條件是相火位於坎中,陰覆陽降(陽降指的是火降)的前提是君火明於離內,先生後面提到的「陰陽未動之根本位」,就是指「位於坎中」「明於離內」,注意「未動」兩字。
「君火明於離內,相火位於坎中」與少陰、少陽有什麼關係呢?少陽在卦為坎(陰陽陰),注意括弧裡面的換算,外陰而內陽,樞者,轉動也,先生曾經說過「樞機在內不在外」,樞機在內指的就是樞機在坎中一陽,是以火為樞機所在,我再次提醒注意括弧裡面的換算,樞機不在外指的就是樞機不在坎外二陰,這一陽我們給他取個名字叫陽火,同理分析
少陰在卦為離(陽陰陽),內陰而外陽,樞機在內指的就是樞機在離中一陰,這一陰我們給他取個名字叫陰火,是以火為樞機所在,樞機不在外指的就是樞機不在離外二陽。
開闔樞就是人體調節水升火降的系統,火之降由開闔由表及裡實現,水之升由開闔自內而外實現。思考氣血運行至手厥陰心包經後,為什麼不沿同名足厥陰肝經流注,而是走手足少陽,其原因就是開闔樞的開合機制在起作用。
火之降有表裡二途,開闔由表及裡:(丙火)從太陽(手足太陽)則走表,通調水道,轉入腎。(相火)從陽明(手足陽明)則走里,由腑入臟,歸於脾(這就是脾主運化的動力來自相火的由來)。
水之升有內外兩道,開闔自內而外:(癸水)從厥陰(手厥陰心包經)則向外,變化而赤,化為火(化為手少陽三焦相火,三焦通百脈。亥時入眠,百脈皆得濡養的原因就在於此)。從太陰(手太陰肺經)則向內,以陰濟陽,化為濕(太陰以濕土主令,肺金從令而化濕)
[本帖最後由水中火於2008-9-1215:38編輯]
三七生:
難得如是思維
火降二途全是君火之用,水升二途全是相火之用。
癸水從足厥陰緣木升於火位,足下論癸水從手厥陰化為手三焦相火,頗合於經脈營氣流注次序,此解甚佳!然從足太陰內升化為濕土,此為三陰主從體用,從主令者論,未從化氣者言也。
愚意如此,與足下之解少異,醫理本自圓通,不必執為定論。
水中火:
再解「從太陰則向內,以陰濟陽,化為濕」
水中火問:
晚生能讀到先生的佳作,實乃三生有幸,所以每句必細細體味。
「從太陰則向內,以陰濟陽,化為濕。」這句以前我的解釋是
從太陰(手太陰肺經)則向內,以陰濟陽,化為濕(太陰以濕土主令,肺金從令而化濕)
現在我又有新解了,
從太陰則向內,這個"太陰」指手太陰肺沒錯,但現在我覺得「以陰濟
陽」中的「陽」應該是指足陽明胃,「化為濕」應該理解為胃喜濕惡燥,得陰自安,故要以陰濟陽,也就是麥味降肺胃之氣的原因。
三七生答:這樣解也可以,不過這個以陰濟陽則為離中兌上之陰覆陽下降之意,從降路解了。升路則坎陽載陰內出於太陰,上下水火相遇化為中土濕氣。
同為太陰,一從火降,一從水升,一從手,一從足,一屬肺,一屬脾,寓如環無端升降相因之意。一推百動,妙義無窮。
再解「從太陰則向內,以陰濟陽,化為濕」續
水中火問:
另外請教三七老師,「以陰濟陽」中的陽是否不單指足陽明胃,還應包括手陽明大腸呢?
例如有種便秘。是否由於手太陰肺陰(濕)虛,太過燥所致。不能以陰濟陽明大腸經呢?
是否手足陽明所得「濕」皆源自肺以陰濟陽呢?如果是這樣的話,「肺為水之上源」恐怕就是這個意思。這樣來說肺陰豈不是很重要。這樣解釋也更合於經脈營氣流注次序。
那麼肺氣當是推動「以陰濟陽」的動力。這樣一來手足陽明燥又多了一種病因:肺氣不足呢?
麥味地黃丸能否根治治療這種便秘呢?
先謝謝三七老師指教了。
三七生答:
手足太陰陽明互為表裡,臟腑本來相濟。乙木達肺,則庚金順降,乙庚合化也。甲木出脾,則戊土右轉,甲己合化也。甲乙同出於於腎水,故云腎為胃關,又雲腎開竅二陰,司二便,皆是陰中之陽(相火)推動升降之意。上水之源則為肺,肺氣不足,則水乏生化之源,天光不得下濟,相火必衰。先有肺氣,再有一陰斂之下降,則金能生水。若無肺氣則陰無所用,翻成生痰之資。如是觀之,肺陰固重要,肺陽(氣)尤為重要。
開闔樞原理與臟腑別通
如果對四柱八字有興趣並加以研究,對臨床也是很有幫助,我因為早期研讀易理學、易學及天干地支,對於學習董氏奇穴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其中的五行與中醫有極大的關係。
我的許多學生都深入研究易學,在這方面出色的學生也很多,有幾位在台灣及日本都很出名。我基於對臨床的幫助而學習易理,也有這方面的著作,研究陰陽及八卦,對臨床很有幫助,或許有人不這樣認為。但今天要講的「開闔樞」與易學就有密切的關係。在深入講解之前,為了幫助大家更易理解開闔樞,先講一下易學與經絡。
在針灸學裡,經絡的定位、定向、定性與定序都可以說與易理密切相關,現在大家看看手裡拿著的圖表,我來給大家說明。
一、先天八卦與臟腑經絡之定位
《系詞》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即先天八卦之由來,圖示如下〈見圖一〉。
圖一 先天八卦的方位圖 〈乾上坤下〉
圖一 先天八卦的由來圖 〈乾上坤下〉
再將此圖按《說卦》所言:「天地〈乾坤〉定位,山澤〈艮兌〉通氣,雷風相薄〈震巽〉,水火〈坎離〉不相射」之內容展開,則如圖〈圖二〉。
將臟腑與先天八卦對應並配置於先天八卦中,由於干為老陽〈陽中之陽〉,為陽之極,故統諸陽之主督脈。坤為老陰〈陰中之陰〉,為陰之極,故統諸陰之主任脈。其餘臟腑根據其屬性配於各之內〈圖三〉。兌卦屬金,肺大腸亦屬金,故配置於兌卦;離卦為火,心及小腸亦屬火,故配置於離卦:巽卦屬木,主風,肝膽亦屬木,故配置於巽卦;坎卦屬水,腎與膀胱亦屬水,故配置於於坎卦;艮屬土,脾胃亦屬土,故配置於艮卦。多餘之心包與三焦則配置於震卦中,蓋震為龍雷之火,心包三焦為相火。這樣左邊之三卦,兌離震為陽儀,全主手之經絡,右邊之巽坎艮為陰儀,全主足之經絡,而且如此則合於《說卦》之「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實應系相射〉」,構成1.肺、大腸〈兌澤〉與脾胃〈艮山〉對應;2.心、小腸〈離火〉與腎、膀胱〈坎水〉相對應;3.心包、三焦〈震雷〉與肝膽〈巽風〉相對應;4.督脈〈干天〉與任脈〈坤地》對應。
圖三
除任督兩脈為奇經自成循環外,其它十二臟腑就形成了三個對應的小系統,亦即肺、大腸、脾胃系統;心、小腸、腎、膀胱系統;心包、三焦、肝,膽系統。而目前的事實即是十二經脈循環為一個大循環系統,而其下也就有著這三個小循環系統,而每一卦有一臟一腑,彼此則互為陰陽表裡。
二、先天八卦與六經定性
太陰、少陰、太陽、少陽之名首見於《周易》,厥陰、陽明始見於《內經》,太少本就含有陰陽的多少和變化,屬於古人認識世界的工具,它影響了《內經》,利用其理論來研究人體。人體部位在身上有胸、背、側之分,在四肢也有內外中三部之分,《內經》中人體上的陽明和厥陰,可能是在這種情況下,按陰陽的原則,結合部位之特點提出來的。
六經之太少厥陰陽明之定性,如果用易理來解說,將更容易理解。這裡試將先天八卦依干兌離震巽坎艮坤之次序展開〈見圖四〉,並將其所屬之臟腑列於其下,干主督脈,坤主任脈,任脈及督脈皆屬於奇經,不與臟腑連屬。將其它之六卦按陽儀〈兌離震卦,臟在前〉陰儀〈巽坎艮卦,腑在前〉排列〈此有陰陽對稱平衡之意〉,再依對應卦象之臟與臟、腑與腑相連,則肺脾相連為臟屬陰畫--〈陰爻〉,大暘與胃屬腑屬陽畫-〈陽爻〉,心腎相連為臟畫--,小腸膀胱相連為腑畫-,心包肝相連為臟畫--,三焦膽相連為腑畫-,將上列按陰陽次序畫於右邊即下列圖式〈圖四及圖五〉,此一圖式在很多書中皆能見及,但也僅止於此,而未能進一步的加以分析或發揮。
我們深入研究及探索,會發現這與臟腑的定性有很大的關係。此一卦象恰為火〈〉水〈〉下,即如同人身之心在上,腎在下,天地以乾坤定位,人身以火水定位。將此一卦象〈圖五〉:六爻,根據天地陰陽之氣陰昇陽降之原則,分析其性質,陽往下增加,則最上之陽爻為少陽,依次為太陽,最下之陽爻為兩陽合明謂之陽明。陰往上遞減,最下之陰爻為太陰,依次為少陰,最上之陰爻為兩陰交盡謂之厥陰,如此產生出三陰三陽〈見圖六〉,將此六爻陰陽之性質還原於圖四之中,臟腑之陰陽進一步屬性亦隨之定性,即肺脾為太陰,大腸胃為陽明,心腎為少陰,小腸膀胱為太陽,心包肝屬厥陰,三焦膽屬少陽〈圖七〉。
圖六
圖七 六經開合樞
三、開闔樞與經絡定向〈兼談臟腑別通〉
《內經》根據陰陽互根理論,提出三陰三陽開闔樞理論,《素問.陰陽離合論》說:「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開闔思想顯然源於《周易繫辭》之「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干,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能。」,仔細探究,這其實來自易卦。
根據《易經》六爻的關係之象,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之間存在著一種呼應關係,稱之為「應」。在這種關係啊,凡是爻性相反則可交感,稱為「有應」;若爻性相同〈兩者皆陰或皆陽〉則不應。應則順利,象徵事物對立面存在著諧和、統一的運動規律。又重卦中的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為同位,因初爻為下卦的下位,四爻為上卦的下位;二爻為下卦的中位,五爻為上卦的中位,同為中位;三爻為下卦的上位,上爻為上卦的上位,同為上位。
在前述火水定點陣圖之三陰三陽中,下卦及上卦之下爻太陽、太陰在最外為「開」,下卦及上卦之中爻陽明及厥陰在內屬「闔」,上下卦之上爻少陰及少陽皆為轉化之樞」闔」。合乎「對應」〈一陰一陽〉及「同位」的原則〈圖七〉,象徵著一四爻、二五爻、三六爻閑,存在著諧和統一的運動規律及同類的性質。應用於人身,就有著同類的生理和病理活動。
三陰三陽中之下卦第一爻太陰及上卦第一爻太陽在最外為開,也就是說包括手足太陽之膀胱經及小腸經,包括手足太陰之肺經及脾經為開。每當寒邪傷人,最先傷陽,即傷最外之太陽,寒為陰邪易從下起,先傷足太陽,故傷寒論敘證從足太陽膀胱經起。每當熱邪傷人,最先傷陰,熱為陽邪多從上而來,先傷手太陰肺經。外邪先傷太陽太陰,即因太陽太陰為「開」之故。上下卦之上爻皆為變化之處,上卦之上爻少陽及下卦之上爻少陰皆為轉樞之位,少陽在表裡之間其證以寒熱往來為主,又有兼表兼里之分。例如小柴胡湯為少陽正證,又有偏表之柴胡桂枝湯及偏里之大柴胡湯,柴胡加龍牡湯等。少陰亦有寒化熱化之證,如寒化之四逆湯,真武湯等,熱化之黃連阿膠湯等。陽明及厥陰皆在卦之中爻,有閉合之意,故為闔。觀傷寒之邪,當其陽亢之極則入陽明,而成循衣摸床不識人之重病;陰寒之極則入厥陰,則為厥逆之證。而溫病熱入手厥陰心包則神昏,入足厥陰則動風,皆為病症之極,已至閉闔之最後階段,而有嚴重之精神證狀。
圖九
圖八
開合樞怎樣影響經絡?試將手掌握成一個圓形如太極〈圖八〉,便可發現開闔嘔兩兩相連。先看少商與少澤,一為太陰,一為太陽,即是開;關沖為少陽經,少沖為少陰這為闔;中沖為厥陰經,商陽為陽明經,中沖與商陽為闔,這就匯成了開合樞的規律。依此圓形從最外之太陽向內運行〈傳經〉,依次為少陽,最後為陽明,陽盡則陰,依次為太陰、少陰,最後為厥陰。將拳頭伸開則開闔樞之關係成下圖〈圖九〉。
若將腳掌彎捲起來,亦成太陽太陰緊鄰排列,厥陰陽明緊鄰排列。至於湧泉,日人赤羽幸兵衛作〈知熱感度測驗〉時,以至陰與竅陰間之內至陰代替,這樣亦成為少陽少陰緊鄰排列的狀況,說明了開闔樞有一定的排列次序。〈見圖十〉
圖十一
圖十
此種位置與《素問.陰陽離合論》所說:「太陰之前,名曰陽明。」及《陰陽離合論》所說:「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相符。內經據此而確定經絡循行部位〈圖九、十〉,三陽在陽面,三陰在陰面,然後根據陽儀〈兌離震由太陽少陰而來〉,故肺、大腸〈兌〉,心、小腸〈離〉,心包、三焦〈震〉走手上,陰儀〈巽坎艮由太陰少陽而來〉,故肝、膽〈巽〉,腎、膀胱〈坎〉,脾、胃〈艮〉走腳上〈見到一、圖二〉。又據陰昇陽降,或到指端止,或從指端起,例如太陽經從小指走在陽面之最外,少陽沿約指〈無名指〉走在陽面之中間,……其它以此類推。
此一開闔樞握拳之圖以順時鐘方向旋轉,也甚合《傷寒論》太陽傳少陽,傳陽明,傳太陰、少陰、廠陰的六經傳變次序。〈見圖十一〉
每當提及開闔欐,總有一個疑點會被提出討論,就是關於究竟是「少陰為樞」或「厥陰為樞」的問題。內經並無「厥陰為樞」之文句,後世以厥陰與少陽表裡,且厥陰亦有寒熱往複之癥狀,而強以厥陰為樞,殊屬不合。本文在前述中已對「少陰為樞,厥陰為闔」的作用詳加說明,並從經絡排列次序作了比較分析,當不致再有疑問,為了加強說明,再就少陰與厥陰的位置略加解說分析,當可更加清晰確定。
從條文及癥狀看,少陰心腎陽虛確是生死關頭,從其死證條文較多,不難理解少陰之危,但若細看,喊陰死證條文更多於少陰,而厥陰病更危於少陰病,少陰病寒化危證長見合併厥陰的昏痙等症,如「傷寒脈微而厥(少陰陽虛)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出現厥陰昏厥)此名臟厥。」,可見厥陰應是在少陰之後。又從溫病條辨看「熱邪深入,或在少陰,或在厥陰,均宜復脈。」,條下吳鞠通自注「此言復脈為熱邪劫陰之總司也,概少陰藏精,厥陰必待少陰精足而後能生,二經均可主以復脈者,乙癸同源也。」,明白指出了少陰在前,厥陰在後,少陰影響厥陰。這樣少陰為樞就不是問題了。
四、後天八卦與經絡循環〈定序〉
大家對經絡循行的順序可以說無人不知,但是對於似乎抽象的經絡下點功夫,還是必要的。我曾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專研易學,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專研傷寒論,在中西醫科大學攻讀博士研究針灸,因此對易學、傷寒論及經絡有一些特別的研究心得,願與各位分享。
前面我們談過先天八卦影響決定了經絡的位置、性質及方向,此外的經絡順序則與後天八卦有關,我們再來看看後天八卦及不論那個方向相加都是十五的洛書九宮圖。(圖十二、十三、十四)
圖十二
在馬王堆出土醫書中,經絡並未相互銜接,在《陰陽十一灸脈》及《手足十一灸脈》中並無一定之循環次序,但在《內經.靈樞》中已有完整之循環次序。由於受易學「寰道觀」影響而產生出循環理論。從經絡之循環次序來看,其與九宮數即後天八卦實有密切關係,後天八卦之卦位〈圖十二〉如下:上為離,下為坎,左上為巽,左為震,左下為艮,右上為坤,右為兌,右下為干。因任督二脈不參與十二經之循環,將任督兩脈除外。試將臟腑依其五行屬性排列於後天八卦中:水(坎),火(離)各一卦,將屬水之腎及膀胱定位在坎(1位),將屬火之心及小腸定位在離(9位)。金、木之卦各二,由於肝膽屬木,所以定位在震巽,肺大腸屬金,所以定位在兌干,但肝屬陰木,膽屬陽木,根據後天八卦之宮位數(即洛書之數,見圖十三、十四),而將陽木膽定位在3的震位,陰木肝定位在4的巽位。同理將陰金肺定位在陰數6的干位,陽金大腸定位在陽數7的兌位,此亦與前述圖四之手經〈陽儀〉臟在前,足經〈陰儀〉腑在前相符。土雖然有兩卦,但若將脾胃分置於艮坤兩卦,則心包及三焦將無位置可安。根據九星流年學說,若逢5數則將陽寄於2,陰寄於8,其它金、水、木、火則無寄位之說。前曾述及脾胃經在足在下屬陰,因此寄於8,餘下之2位則將心包及三焦寄於此,即坤位,坤為火中土,心包及三焦含相火,安於坤位,亦合乎其五行屬性。根據前述1至9的順序運行(中間之5已寄於2,8位,則跳過5,向前順行)則成為:1.膀胱、腎→2.心包、三焦→3.膽→4.肝→6.肺→7.大腸→8.胃、脾→9.心、小腸→1.膀胱、腎……的循環,正合乎目前十二經絡循環的順序。
圖十三 洛書
在中醫學中有所謂的「天人相應」,這裡的「天」指的是自然,指天地,考察天地的變化原理,才有這樣的理論出現。人體的運行也符合著天地的運行,這樣才能了解經絡的原理。
開闔樞在於說明三陰三陽離合、互根、轉化、及經氣升降出入轉輸的規律,對於應用《傷寒論》有決定性的作用。對於溫病也有一定的指導及啟發作用,用之於治療一般雜病,療效顯著。由於陰陽失和〈失衡〉是《傷寒論》的總病機,如何促進陰陽自和,就在於調動三陽三陰開闔樞的失衡,使之調和〈平衡〉。
由前述得知,太陽太陰有一定類屬及相關,少陽及少陰性質相關,陽明厥陰相關,《素問》及《靈樞》均提及「太陽為開,少陽為樞,陽明為闔;太陰為開,少陰為樞,厥陰為闔。」,試以太陽為開,少陽為樞,陽明為闔;太陰為開,少陰為樞,厥陰為闔,將其展開,太陽太陰相對〈開〉,少陽少陰相對〈樞〉,陽明厥陰相對〈闔〉,陰與陽對,手與足對,配合作表如下:
圖十五
這樣就構成了肺與膀胱通,脾與小腸通,心與擔通,腎與三焦通,肝與大腸通,除五臟別通外,包絡也應與胃通,從而確立了六臟六腑全能相通的「六臟別通」,即「臟腑別通」,透過「臟腑別通」的臟腑關係,用於內科及雜病均甚為有效。
三十多年來,個人以此方法運用方葯及針灸治病甚多,極有療效〈方葯另文舉例〉,用於針灸效果更為突出。
開闔樞與臟腑別通為董氏針法的核心內容,各位在這裡知道開闔樞從易學而來。易學強調對稱及平衡,董氏奇穴也很強調對稱與平衡。下面重點介紹其應用,說明臟腑別通的發揮。
五、臟腑別通
(一)肺與膀胱通
膀胱的不利與不約,在於肺的調控,肺氣宣肅機能障礙,調控失利,膀胱蓄泄功能隨之紊亂,肺對膀胱的調控,是通過「氣」的作用而完成的,所謂「氣化則能出矣」。《金匱.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有「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的條文,這是「肺虛不能制約膀胱」的小便遺溺不禁證。臨床有肺氣不利,水停迫肺、肺氣上逆之喘症,常以清利膀胱的方法止喘。膀胱氣化失常,可以透過治肺來調節,例如常用的「提壺揭蓋」法就如吳鞠通說的:「啟上閘,化肺氣,宣上即利下。」。朱丹溪也說:「肺為上焦,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嘗用麻黃湯開上竅啟下竅以利尿,又以之控制尿頻治癒老人及小兒遺尿。針肺經列缺可治尿頻及多尿,針脾經之陰陵泉可利尿也可治尿頻、針肺經魚際穴可治膀胱經所行之背痛,針背部輸穴能治氣喘,也都是肺脾(太陰)與膀胱(太陽)通的應用。
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經的重子、重仙治療膀胱經部位的背痛。
有關子宮的疾患也與膀胱經有關,《傷寒論》有太陽經蓄血症,證狀為「太陽病……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結。」,太陽蓄血證常有如狂的精神癥狀,有許多婦女子宮蓄血瘀血,也會有精神的癥狀,如痛經、閉經、熱入血室等,常用桃核承氣湯加減治療;再如《金匱要略》中的子宮疾患,常用桂枝伏苓丸治療,這兩個方子都有膀胱經主葯桂枝。從此而論重子、重仙能治子宮肌瘤,可以說是透過臟腑別通的肺與膀胱通起到作用的。婦科穴在大指肺經上,而能治婦科病,尤其是子宮疾患,也系此一臟腑別通理論的發揮。
(二)脾與小腸通
脾主運化,統括小腸的受化功能,小腸賴脾腎陽氣的溫煦方能化物,小腸的分清必濁又為脾臟化生氣血升清降濁,創造物質條件。脾主升喜燥惡濕,濕邪易傷脾陽;小腸主降喜暖惡寒,寒邪易傷小腸陽氣。脾與小腸相互協同,關係緊密。從內經相沿迄今,小腸病與脾胃病並未嚴格區分,如《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脾病者,虛則腹滿腸鳴,食不化。」。《傷寒論》說:「太陰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這些雖在說脾病,也可看作小腸受盛異常的病變。因此小腸病常兩者共治。小腸有寒則溫中袪寒,小腸有熱則清腸瀉脾;小腸吸收不良腸鳴泄瀉,則健脾助運並加分清利濕之品,此即利小便而實大便,治脾亦即治小腸。臨床見腹部隱痛喜溫喜按,便溏清稀,胃納不佳,此常見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小腸吸收不佳之病患,辨證屬脾胃陽虛,可以黃耆建中湯或附子理中湯治療。又如《金匱》之黃土湯治遠血,吳鞠通認為「糞後便血,責之小腸寒濕,不與糞前為大腸濕熱同科。」病因責在小腸,但以黃土湯溫脾攝血,其實即是脾與小腸通治之例。
針灸常以小腸經之腕骨穴減肥。濕熱黃疸在古書中最常用腕骨穴〈見通穴指要賦、玉龍歌、玉龍賦〉,腕骨穴為小腸經原穴,能解脾濕。董氏奇穴肝門穴也在小腸經上,能治療肝炎。古今對肝炎的認識無不認為在於袪濕。急性肝炎之陽黃主在陽明,慢性肝炎之陰黃主在太陰,治療重點均在除濕,小腸為分水之官,能調整大小便,去濕作用極強。此外,以脾經之陰陵泉治療五十肩,療效顯著,也都是脾與小腸通的用例。
(三)心與膽通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與情志有闕,在人體精神意請思維活動的領域中,起著相當之作用。心主血脈,膽助消化,心主君火,膽主相火,膽之排必精汁,主三焦升降與痰濕的形成密切相關,其功能失常,常可導致血脂升高及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硬塞、心律失常等,現代醫學研究指出冠心病、心絞痛之形成與高脂血症有關,而膽囊炎、膽石症、膽道梗阻等病均可使血脂升高。心病從膽論治,以小柴胡湯、溫膽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的報導很多,以小柴胡湯、溫膽湯治失眠也很有效。而膽病從心論治,以瓜簍薤白半夏湯治療慢性瞻囊炎也有一定效果。目前以膽心同治治療心臟病或膽病,其療效似較單純治瞻或治心要高效的多。針刺膽經之風市治失眠、心臟病及膽囊炎,效果甚好。針心經神門治膽虛心怯也很有效,此外奇穴眼黃穴在心經上而能治眼黃,這些都是心與膽通的治例。
(四)腎與三焦通
《靈樞.本臟》說:「腎合三焦、膀胱。」,三焦有兩個系統,一個是以肺脾腎為中心的三焦氣化系統:上焦氣化,主司津液精微的布敷,主要在肺;中焦氣化,主司營衛精血的生化,主要在脾;下焦氣化,開竅於二陰,司決瀆排糟粕,主要在腎,腎又為三焦氣化的本源。三焦另一個系統是以心肝腎為中心的三焦相火系統、心為君火在上焦,肝有相火在中焦,腎與命門為相火在下焦。腎以一髒水火相兼,兩個系統皆本於腎,腎又是陰陽水火之臟,水火兩個系統在疾病過程中可相互轉化,但多出現在疾病後期,這是因為兩個系統都根源於腎,久病入腎,腎臟兼水火陰陽,為身體之總樞所致。臨床治療腎病要考慮三焦,治三焦要顧及到腎。例如少陰四逆雖責之腎陽虛,但治療則用四逆湯,方中有附子溫下焦腎陽,乾薑溫中焦脾陽,甘草溫上焦心陽,可謂三焦之陽皆治。
在傷寒論方劑中如上的用例很多,中醫的基本原則是「治病留人」,治癒疾病要顧到體質,不可雖治癒疾病,但身體體質變壞,更不能病未治癒而體質更差。因此在傷寒論的許多方子中,常加入甘草、生薑、大棗,顧護正氣。又如已用過麻黃湯,只能用桂枝湯;已用過大承氣湯,雖有可下之證,亦不可再用大承氣湯,這都在強調保護正氣治病留人,而不同於現代醫學的一些激烈手段,疾病尚未治癒,身體已不能承受治療而先倒下。
中醫的另一項重要原則是「雙向調節」,雙向調節在針灸中經常使用,例如心臟搏動太快針內關,可使其轉慢,心臟搏動太慢針內關,可使其增快;又如胃蠕動太快針足三里,可使其減慢,胃蠕動太慢針足三里,可使其增快。針灸雙向調節作明顯而具安全性。當然《傷寒論》中也有很多方子有雙向調整作用,例如四逆散中柴胡能升,枳實能降,調理氣機作用很好;但其中又有芍藥、甘草能理血,可以說氣血皆調能升能降。又如桂枝湯其中之桂枝、生薑溫陽調衛,芍藥、大棗滋陰和營,所以能「和陰陽」、「調營衛」,有雙向調節作用。
第三是「顧及整體」,例如雖說四逆湯溫腎陽,事實上三焦之陽皆溫。再如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治喘,表面看是治上面的喘,但此方的杏仁善理上焦肺氣,厚朴善理中焦之氣,桂枝能平沖理下焦之氣,雖說是治肺喘,其實是三焦之氣上中下皆治。
再來看看腎與三焦通,三焦經的五輸穴關沖、液門、中渚、陽池、支溝、天井,都與水〈腎〉有關,再者董老師治腎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腫也用中白、下白。此外,三焦經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董老師之奇穴還巢治不孕,這個穴位在三焦經上,也是透過臟腑別通補腎而發揮作用的。
(五)肝與大腸通
肝主疏泄,有協調二便的作用,而大腸傳導亦全賴肝氣疏泄,吳鞠通在脅痛、中燥、單腹脹等醫案中,都提到肝協調二便的作用,前陰為肝經所循行之部位屬肝,主治自無疑議,而疏大便則合於肝與大腸相通之意。例如:鳥梅丸主治的久痢,屬濕熱痢疾久而不已,系木郁橫土,肝之疏泄不暢,而致下利里急後重。白頭翁湯證亦系肝(木)郁土中,濕熱郁踞腸間,由於土因而木郁,木愈郁則土愈困,此時調肝疏木才能有效,白頭翁湯即在於清解陽明熱毒疏泄肝氣以治利。又如四逆散加薤白也能治痢,兩者治前陰病亦頗有效,蓋前陰病多屬濕熱屬肝經也。針治大腸經之曲池穴能降血壓治肝陽上亢之證,及治療各類頭暈皆甚有效。奇穴骨在大腸經治頭暈也很有效。木穴在大腸經上,但能治肝經之疝痛,其它大、小、外、浮間皆在大腸經上,都能治疝痛。針干經之太沖穴能治腹中痛瀉,這都是肝與大腸通的應用。
(六)心包與胃通
臨床常見老年人因飽餐胃氣上沖,而致心肌梗寒發作的病人不在少數。由於冠心病心絞痛病人,有的上消化道癥狀也很突出,同時治胸痹方也可通用於治胃痛,所以稱為「心胃同治」。陽明胃與心包絡通,陽明實熱上衝心包,擾亂神明出現心包的證狀,以承氣湯瀉胃家實熱,陽明得治,厥陰自安。《溫病條辨.中焦篇》還有「陽明溫病,下之不通,……邪閉心包,神昏舌短,內竅不通,飲不解渴者,牛黃承氣湯主之。」,「陽明胃病,下利譫語,陽明脈實或滑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傷寒論厥陰病篇》亦有「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陽明常與厥陰同病,除有承氣攻下法外,還有用牛黃、紫雪涼開之法及牛黃涼開與氣攻下並用之法。臨床上治療疫痢熱毒而見昏譫痙厥時常用承氣湯治療,即「治痢還需利,攻下以護正。」,使險症轉危為安。針刺心包經之內關穴治胃痛(因胃經循行所過)及膝痛甚效。胃經之三里穴治心臟病胸悶亦甚效。董老師用通關、通山、通天等穴治療心臟病,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經上,這都是包絡與胃通的用例。
結 語
個人在開闔樞樞學說啟示下·以之解說五臟別通之臟腑通治原理,並補足了「心包與胃通」的六臟別通治療原則,從而使臟腑通治的內容更為完備。並用之於治療一般雜病,療效顯著。尤其是用於針灸治療效果更為突出,蓋目前一般針灸之經絡療法悉以同名經〈如手陽明治足陽明,手太陽治足太陽〉等,或表裡經〈如手陽明與手太陽表裡等〉為主。同明經取穴一手一足一上一下〈如手陽明治足陽明,手太陽治足太陽〉重點在疏導。表裡經取穴一臟一腑一陰一陽〈如手陽明治足陽明,手太陽治足太陽〉重點在平衡。但臟腑別通則一臟一腑一手一足一陰一陽〈即以來與膀胱通而言,肺為手之陰經,膀胱為足之陽經。〉,有高度的疏導及平衡作用,效果當然突出,這就是董氏奇穴原理中最重要的核心。
譯按:楊維傑先生在台灣是四柱方面的名家,先生二十多年前的著作「系統八字學」,在台灣至今仍是同類書籍中最暢銷的。
。若就卦爻來看,陽明及厥陰皆在卦之中爻,有閉合之意,故為闔。觀傷寒之邪,當其陽亢之極則入陽明,而成循衣摸床不識人之重病;陰寒之極則入厥陰,則為厥逆之證。而溫病熱入手厥陰心包則神昏,入足厥陰則動風,皆為病症之極,已至閉闔之最後階段,而有嚴重之精神證狀。
。開合樞與經絡的關係密切相關,即以足三陽為例:太陽為開,在背部最外面;陽明為闔,在胸腹在最裡面;少陽介於兩者中間,分布在脅肋。。董氏奇穴的分布也與此相關。
。也可試將手掌握成一個圓形如太極,便可發現開闔樞兩兩相連。。先看少商與少澤,一為太陰,一為太陽,即是開;關沖為少陽經,少沖為少陰這為闔;中沖為厥陰經,商陽為陽明經,中沖與商陽為闔,這就匯成了開合樞的規律。。若從腳掌來看,亦成太陽太陰緊鄰排列,厥陰陽明緊鄰排列。。至於湧泉,日人赤羽幸兵衛作〈知熱感度測驗〉時,以至陰與竅陰間之內至陰代替,這樣亦成為少陽少陰緊鄰排列的狀況,說明了開闔樞有一定的排列次序。
。此種位置與《素問?陰陽離合論》所說:「太陰之前,名曰陽明。」及《陰陽離合論》所說:「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相符內經據此而確定經絡循行部位,三陽在陽面,三陰在陰面,然後根據陽儀,肺、大腸〈兌〉,心、小腸〈離〉,心包、三焦〈震〉走手上,陰儀肝、膽〈巽〉,腎、膀胱〈坎〉,脾、胃〈艮〉走腳上。。又據陰昇陽降,或到指端止,或從指端起,例如太陽經從小指走在陽面之最外,少陽沿約指〈無名指〉走在陽面之中間,……其它以此類推。
。此一開闔樞握拳之圖以逆時鐘方向旋轉,依此圓形從最外之太陽向內運行〈傳經〉,依次為少陽,最後為陽明,陽盡則陰,依次為太陰、少陰,最後為厥陰。將拳頭伸開則開闔樞之關係成下圖。。也甚合《傷寒論》太陽傳少陽,傳陽明,傳太陰、少陰、厥陰的六經傳變次序。
六(總四十七)、請問氣血多少與治療有何關係?
答答:《標幽賦》說:「先詳多少之宜,次察應至之氣,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這裡的多少是指根據各經的氣血多少概況,以掌握針下候氣而行補瀉。
將氣血多少理論首先應用於臨床的應推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實際的臨床例證(這裡從略)。將氣血多少理論首先應用於臨床的應推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實際的臨床例證(這裡從略)。金元四大家之張從正善於刺血,尤為重視氣血多少理論,他在「儒門事親」中曾說:「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金元四大家之張從正善於刺血,尤為重視氣血多少理論,他在「儒門事親」中曾說:「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張氏常在背部太陽經放血,由於背部乃太陽經循行所過之處,又「太陽主表」故治療瘡癰癤痤,張氏常以刺血瀉太陽之熱。張氏常在背部太陽經放血,由於背部乃太陽經循行所過之處,又「太陽主表」故治療瘡癰癤痤,張氏常以刺血瀉太陽之熱。
目前常用的刺血穴位,實則均與氣血多少之理論相符合,如太陽經多血少氣,故常用委中穴刺血治療身熱、頭痛、嘔吐、腹痛、疔癰瘡癤等熱實證甚效,尤其是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甚效。目前常用的刺血穴位,實則均與氣血多少之理論相符合,如太陽經多血少氣,故常用委中穴刺血治療身熱、頭痛、嘔吐、腹痛、疔癰瘡癤等熱實證甚效,尤其是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甚效。董老師常在背部刺血治療多種疾病,範圍廣及各科。董老師常在背部刺血治療多種疾病,範圍廣及各科。內臟病及四肢病變均能治之。內臟病及四肢病變均能治之。尺澤為肺經合穴,肺手太陰多氣多血,瀉針能治肺實症及筋骨不利之病,亦為刺血常用要穴,對於五十肩、肩、腕、手掌痛、鼻衂、嘔吐、頑固性皮膚潰瘍、痧症等均極有效。尺澤為肺經合穴,肺手太陰多氣多血,瀉針能治肺實症及筋骨不利之病,亦為刺血常用要穴,對於五十肩、肩、腕、手掌痛、鼻衂、嘔吐、頑固性皮膚潰瘍、痧症等均極有效。
陽明經多氣多血,外感病傳至陽明,常出現正盛邪實的病況,甚而高熱神昏,治療時常用瀉法或刺血法。陽明經多氣多血,外感病傳至陽明,常出現正盛邪實的病況,甚而高熱神昏,治療時常用瀉法或刺血法。如在商陽及少商點刺出血治療外感發燒及喉痛,即是掌握陽明經「多血」而以之瀉血之故。如在商陽及少商點刺出血治療外感發燒及喉痛,即是掌握陽明經「多血」而以之瀉血之故。此外「氣有餘便是火」,臨床上對於一些火熱所致之病,或病有火熱現象者,如目赤腫痛、火熱牙痛、乳痛、瘡癤疔等,常取陽明經穴之清熱瀉火以達解毒之效,如手陽明之二間、三間、合谷、手三里、曲池及足陽明之內庭、陷谷、豐隆、足三里等皆為清火瀉熱常用穴位。此外「氣有餘便是火」,臨床上對於一些火熱所致之病,或病有火熱現象者,如目赤腫痛、火熱牙痛、乳痛、瘡癤疔等,常取陽明經穴之清熱瀉火以達解毒之效,如手陽明之二間、三間、合谷、手三里、曲池及足陽明之內庭、陷谷、豐隆、足三里等皆為清火瀉熱常用穴位。
個人常以足三里刺血治療胃病、氣喘、心臟病等,更常以豐隆穴刺血治療久年怪病及疑難雜症,即是掌握其「多氣多血」,可以瀉之之故。個人常以足三里刺血治療胃病、氣喘、心臟病等,更常以豐隆穴刺血治療久年怪病及疑難雜症,即是掌握其「多氣多血」,可以瀉之之故。而豐隆穴為「痰會」之穴,在此刺血既可化瘀又可袪痰,痰瘀並治故為治療疑難雜症之特效要穴。而豐隆穴為「痰會」之穴,在此刺血既可化瘀又可袪痰,痰瘀並治故為治療疑難雜症之特效要穴。又,陽明經氣血俱多,亦可用之調補氣血治療氣血不足之症,而善治中風後之半身不遂及痿症等。又,陽明經氣血俱多,亦可用之調補氣血治療氣血不足之症,而善治中風後之半身不遂及痿症等。
以上種種皆為「氣血多少」理論之應用,「氣血多少」理論告訴我們在針灸取穴及治法方面要掌握氣血盛衰狀況,補虛瀉實調其氣血,以使陰陽平衡,達到治病癒疾的目的。以上種種皆為「氣血多少」理論之應用,「氣血多少」理論告訴我們在針灸取穴及治法方面要掌握氣血盛衰狀況,補虛瀉實調其氣血,以使陰陽平衡,達到治病癒疾的目的。
七(總四十八)、請問臟腑別通怎樣用於針灸?七(總四十八)、請問臟腑別通怎樣用於針灸?
答;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臟腑別通之用法很多,也可以很靈活,這裡暫且簡單介紹,其用法基本上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互治,即在臟腑別通(一)肺與膀胱通(二)脾與小腸通(三)心與膽通(四)腎與三焦通(五)肝與大腸通(六)心包與胃通的基礎上,互相治療相通臟腑的疾病。答;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臟腑別通之用法很多,也可以很靈活,這裡暫且簡單介紹,其用法基本上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互治,即在臟腑別通(一)肺與膀胱通(二)脾與小腸通(三)心與膽通(四)腎與三焦通(五)肝與大腸通(六)心包與胃通的基礎上,互相治療相通臟腑的疾病。如:
(一)肺與膀胱通:肺主利氣,膀胱能行水。(一)肺與膀胱通:肺主利氣,膀胱能行水。取肺經穴治療膀胱經病,有提壺揭蓋之意味,針肺經列缺可治尿頻及多尿,尺澤可治療小便病及腰痛;此外針肺經魚際穴可治膀胱經所行之背痛,針膀胱經背部輸穴能治氣喘,針委中可治療皮膚病及惡瘡甚效,都是肺與膀胱通的應用。取肺經穴治療膀胱經病,有提壺揭蓋之意味,針肺經列缺可治尿頻及多尿,尺澤可治療小便病及腰痛;此外針肺經魚際穴可治膀胱經所行之背痛,針膀胱經背部輸穴能治氣喘,針委中可治療皮膚病及惡瘡甚效,都是肺與膀胱通的應用。
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經的重子、重仙治療膀胱經部位的背痛特效。董氏奇穴用位在肺經的重子、重仙治療膀胱經部位的背痛特效。有關子宮的疾患也與膀胱經有關(詳見董氏奇穴治療學第一章附論),從此而論重子、重仙能治子宮肌瘤,也可以說是透過臟腑別通的肺與膀胱通起到作用的。有關子宮的疾患也與膀胱經有關(詳見董氏奇穴治療學第一章附論),從此而論重子、重仙能治子宮肌瘤,也可以說是透過臟腑別通的肺與膀胱通起到作用的。婦科穴在大指肺經上,而能治婦科病,尤其是子宮疾患,也係此一臟腑別通理論的發揮。婦科穴在大指肺經上,而能治婦科病,尤其是子宮疾患,也系此一臟腑別通理論的發揮。
董氏奇穴在面部的一些穴位如馬金水、馬快水、六快、七快等面部穴位,雖不在肺經,皆能治小便不利結石之症,即在於開上竅起下竅,提壺揭蓋。董氏奇穴在面部的一些穴位如馬金水、馬快水、六快、七快等面部穴位,雖不在肺經,皆能治小便不利結石之症,即在於開上竅起下竅,提壺揭蓋。
(二)脾與小腸通:針灸治濕熱黃疸在古書中最常用腕骨穴〈見通穴指要賦、玉龍歌、玉龍賦〉,腕骨穴為小腸經原穴,能解脾濕。(二)脾與小腸通:針灸治濕熱黃疸在古書中最常用腕骨穴〈見通穴指要賦、玉龍歌、玉龍賦〉,腕骨穴為小腸經原穴,能解脾濕。減肥亦常針腕骨穴,即取其健脾去濕之作用。減肥亦常針腕骨穴,即取其健脾去濕之作用。董氏奇穴肝門穴也在小腸經上,能治療肝炎亦同此理。董氏奇穴肝門穴也在小腸經上,能治療肝炎亦同此理。古今對肝炎的認識無不認為在於袪濕。古今對肝炎的認識無不認為在於袪濕。急性肝炎之陽黃主在陽明,慢性肝炎之陰黃主在太陰,治療重點均在除濕,小腸為分水之官,能調整大小便,去濕作用極強。急性肝炎之陽黃主在陽明,慢性肝炎之陰黃主在太陰,治療重點均在除濕,小腸為分水之官,能調整大小便,去濕作用極強。此外,以脾經之陰陵泉治療五十肩有效,其下寸半之腎關治療五十肩更是療效顯著。此外,以脾經之陰陵泉治療五十肩有效,其下寸半之腎關治療五十肩更是療效顯著。腎關治療頸椎病手麻亦與小腸經有關,也都是脾與小腸通的用例。腎關治療頸椎病手麻亦與小腸經有關,也都是脾與小腸通的用例。心門穴治療膝痛也是去濕及強心兩重作用。心門穴治療膝痛也是去濕及強心兩重作用。
(三)心與膽通:針刺膽經之風市治失眠、心臟病及膽囊炎,效果甚好。(三)心與膽通:針刺膽經之風市治失眠、心臟病及膽囊炎,效果甚好。針心經神門治膽虛心怯也很有效。針心經神門治膽虛心怯也很有效。奇穴眼黃穴在心經上而能治眼黃,這些都是心與膽通的治例。奇穴眼黃穴在心經上而能治眼黃,這些都是心與膽通的治例。心經之解穴(少府)祛風止癢特效,雖說諸瘡痛癢皆屬於心,但心與膽通,膽經能祛風,也是有效之原因。心經之解穴(少府)祛風止癢特效,雖說諸瘡痛癢皆屬於心,但心與膽通,膽經能祛風,也是有效之原因。風市為治療各種疼痛之第一特效針,又何嘗不是透過心主神,膽與心通而發揮作用的呢?風市為治療各種疼痛之第一特效針,又何嘗不是透過心主神,膽與心通而發揮作用的呢?
(四)腎與三焦通:董老師治腎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腫也用中白、下白。(四)腎與三焦通:董老師治腎炎常用中白、下白,治浮腫也用中白、下白。此外,三焦經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治療環腰一圈痛也很有效,就是透過三焦與腎通而治腎病及腰痛。此外,三焦經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治療環腰一圈痛也很有效,就是透過三焦與腎通而治腎病及腰痛。指腎穴在無名指能治口乾腎虧,亦是透過三焦與腎通而發揮作用的。指腎穴在無名指能治口乾腎虧,亦是透過三焦與腎通而發揮作用的。董老師之奇穴還巢治不孕,這個穴位在三焦經上,也是透過臟腑別通補腎而發揮作用的。董老師之奇穴還巢治不孕,這個穴位在三焦經上,也是透過臟腑別通補腎而發揮作用的。
(五)肝與大腸通:針治大腸經之曲池穴能降血壓治肝陽上亢之證,及治療各類頭暈皆甚有效。(五)肝與大腸通:針治大腸經之曲池穴能降血壓治肝陽上亢之證,及治療各類頭暈皆甚有效。奇穴靈骨在大腸經上,治頭暈也很有效。奇穴靈骨在大腸經上,治頭暈也很有效。大、小、外、浮間等穴皆在大腸經上,都能治疝痛。大、小、外、浮間等穴皆在大腸經上,都能治疝痛。木穴在大腸經上,也能治肝經之疝痛,還能治療一些與風有關的病,這都是透過大腸與肝通的關係。木穴在大腸經上,也能治肝經之疝痛,還能治療一些與風有關的病,這都是透過大腸與肝通的關係。而針肝經之太衝穴能治腹中痛瀉,則是肝與大腸通的應用。而針肝經之太沖穴能治腹中痛瀉,則是肝與大腸通的應用。
(六)心包與胃通:針刺心包經之內關穴治胃痛、各種胃病及膝痛甚效,可說是透過心包與胃通發揮作用。胃經之足三里穴治心臟病胸悶極效,董氏竒穴之通關、通山、通天等穴治療心臟病,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經上,這都是胃與包絡通的用例。胃經之足三里穴治心臟病胸悶極效,董氏竒穴之通關、通山、通天等穴治療心臟病,這些穴的位置都在胃經上,這都是胃與包絡通的用例。
以上聊舉數例說明臟腑別通的基本運用,當然更重要的是互相配用,由於篇幅,這方面以後再談。以上聊舉數例說明臟腑別通的基本運用,當然更重要的是互相配用,由於篇幅,這方面以後再談。
關於六經開闔樞以及部位表裡的問題
《素問·陰陽離合論》:「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兩陽和明為之陽明,兩陰交儘是謂厥陰」《內經》根據陰陽數量的多少,把陰陽分為三陰三陽。三陰:一陰,厥陰也;二陰,少陰也;三陰,太陰也。三陽:一陽,少陽也;二陽,陽明也;三陽,太陽也。實際上,筆者認為這種劃分法內在的受到古代周易三才思想的影響。《易·繫辭》:「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關於六經開闔樞以及表裡的問題,歷代醫家有所闡發,但觀點紛紛,令後學莫衷一是。筆者經過反覆思考和研究《傷寒論》,六經是一個整體,《傷寒論》整部書是在揭示正常人體受到邪氣干擾之後所處六種狀態,其中開闔樞以及六經表裡揭示的是正常人體的氣化部位及其過程。請看下圖:
太陽為開,是輸布人體氣血於表;太陽開極則需斂降,陽明主闔是謂也;陽明之闔與太陰之開是同時發生的,陽氣內斂溫養臟腑,這個過程就是太陰之開;同樣道理,太陰開極則需升發,厥陰主闔是謂也;在這個過程中少陰和少陽是兩個樞機,少陰為陽之樞,少陽為陰之樞;少陰推著陽明降,少陽推著厥陰升,樞機在內不在外。少陰和少陽兩個樞機,其實質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在向外和向內兩個不同趨勢產生的。少陽相火不位相對於少陰是在表陽部位上,故屬小柴胡湯證;而少陰所謂龍雷之火不位則是在里陰的層次上,故主以四逆輩。同樣是樞機出了問題,說到底還是人體一氣藏不住了,只是在部位表裡不同而已。在上圖中,三陰三陽氣化的機制是同時進行著的,不能孤立來看某個過程,談陰則要顧到陽的一面,說陽則需聯繫陰的過程,總之陰陽不可分不可離。
三陰三陽當中,三陽屬表,三陰屬里,其中表裡之中又可復分表裡。太陽是表之表,陽明是里之表,少陽則屬半表半里之表,太陰是里之里,厥陰是里之表,少陰則是里之半表半里。如此一來,則可以理解諸如為什麼當歸四逆湯證是厥陰病,少陰病有寒化熱化二途,少陽病有小柴胡湯和柴胡桂枝幹薑湯陰陽二證之分等問題。此外,少陽是樞轉厥陰使之升發入太陽表地,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太陽病篇中有許多柴胡證;少陰樞轉使陽明順利的闔降,否則可以出現陽明腑實的三承氣湯證,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少陰病篇中有所謂的三急下證。
搞清楚了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有助於認清六經實質,從宏觀上把握六經辯證的方法,領會大論中的具體條文和方證。今筆者不揣譾陋,點滴心得供大家參考。限於經驗不足,還望高明正之。
己丑六月朔日他石於二覺齋
「開、闔、樞」當為「關、闔、樞」
開、闔、樞的理論出自《素問·陰陽離合論》。「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太陰為開……」。印象最深的是劉力紅老師在《思考中醫》中藉此來說明陰陽的工作機制。但是,這著名的「開、闔、樞」應當作「關、闔、樞」,理由是:
一、理證。查《說文解字》,【卷十二】【門部】關以木橫持門戶也。從門?聲。古還切。開,張也。從門從幵。古文。苦哀切。原來「關」是個名詞,指栓門得橫木,而「開」是動詞,張開的意思。又據《靈樞·根結》:「不知根結,六臟六腑,折關敗樞開闔而走……」中「折關、敗樞、開闔」(關闔樞功能的異常)的說法,因而有理由地認為是「關」而不是「開」。
二、書證。儘管通行本《素問》、《素問》王冰注本都作「開」,但是《黃帝內經太素》、新校正引《九墟》(靈樞經的別名)、《甲乙》作「關」。另外,《素問·皮部論》有「太陽之陽,名曰關樞」「太陰之陰,名曰關蟄」的說法,故當以「關」為是。
有的學者在校書時直接採用「太陽為關……」的文字(見田代華、劉更生整理的《靈樞經》,人民衛生出版社),誠有卓識。
推薦閱讀:
※八字命理論命第一步——判斷日主的旺弱
※受到巨蟹影響的魔羯座(對宮理論系列)
※奇門遁甲(中國古代術數理論)
※六爻理論精華:
※八字知識之一零九:命理理論簡介
TAG: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