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筋柔骨正療法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我們生命主觀的規律,人人得病看醫生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找醫生不一定能看好我們自身的病,因為醫生看的是病,而不是我們的生命。自身變化而生成的病只有我們自身最了解,所以說求醫不如求己。如果我們能學會自防自愈,自己做自己的醫生,那我們就會少得病不得病。要想自防自愈就要先了解人體的規律和疾病產生的原因。
病是日積月累來得,久積成瘀,久瘀成灶,久灶成病,久病成癌。我們如何來維護生命健康呢?《內經》里有一句話能讓我們明白:筋柔骨正,氣血自流,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我們只要把健康之道立足於日常生活之中,持之以恆,通過運動鍛煉保持
人體筋柔骨正,自然就能健康長壽。
「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頸尋「列缺」,面口「合谷」收。歌賦示意:即肚子病,在「足三里」穴;腰背痛在「委中」穴;頭頸痛在「列缺」穴,面口痛在「合谷」穴。如果不想去醫院進行,那就直接按摩敲打以上這些穴位。
。①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3寸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風化濕,通經活絡,益氣健腦等。適用於腸胃功能低下、久病體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嘔吐、腸鳴、高血壓、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為養生長壽抗衰老的中藥穴位,對美容、減肥亦有一定作用。
②委中穴
位置:窩橫紋正中線處。
主治:疏筋活絡,祛風除濕,涼血泄熱,強健腰膝。適用於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項強、腰肌勞損、下肢癱痹、半身不遂、膝關節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③列缺穴
位置:人體的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
主治:指壓該穴,可以使手動脈及血液流動,對於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非常有效。針刺列缺穴,不僅善療偏頭痛,而且能疏通頸項部經絡氣血,可迅速解除頸部疼痛不適癥狀。
④合谷穴
位置:拇、食指掌骨之中點,稍偏向食指側。
主治:疏風解表,通經活絡,鎮靜安神、通利五官。適用於頭昏腦脹、口眼歪斜、咽喉腫痛、頭痛、牙痛、耳鳴、發熱、神經衰弱、手臂疼痛等病症。並可防治感冒。
2對治療落枕十分有效的落枕穴
落枕穴是治療睡覺時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為落枕穴。
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間,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就是落枕穴。
用食指指腹,或圓珠筆頭(不是筆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會變得輕鬆多了。
當歸五加皮粥:當歸20克,五加皮15克,羌活6克。上藥水煮,去渣取汁,人粳米100克煮粥食。
3治療肩膀酸痛
肩井穴位於脖子根部與肩頭連接線的正中央。一壓肩井穴,就會感到十分舒服的壓痛(壓時的痛楚),很容易就可找到。還可夾緊腋下,手指併攏於另一邊的肩上。此時,剛好中指接觸之處即為肩井穴。
肩膀的酸痛擴及背部時,指壓天宗穴即可見效。天宗穴是位於肩胛骨正中央的穴道。在肩膀背側,左右皆有三角形的骨,即肩胛骨。
以指觸摸肩胛骨的中央,應可感知骨變薄而形成的凹陷之處,壓壓看,若感到刺痛,即是天宗穴。以刺激其它的風池穴、天柱穴看看。
4頸椎的自我治療方法
①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次,向後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後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②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③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
④局部按摩:可於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繃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⑤穴位按摩
用指揉及掌揉法按揉頸、肩、上背部肌肉10—20遍,以有輕微酸脹痛,使肌肉鬆弛為度。按揉風池、肩井、天宗、大杼、風門及阿是穴(痛點)各1-2分鐘,以酸脹為度。
5、解決頭痛的幾個穴位
頭痛的問題是現如今很讓人煩惱的問題,它們種類很多,有全頭痛、偏頭痛、巔頂痛、前額痛、神經性頭痛、後頭痛、神經官能症頭痛、糖尿病頭痛等,可謂門類齊全,花樣繁多,想起來都讓人頭疼。
解決頭痛問題,這幾個穴位最好用:合谷穴、太沖穴、太陽穴、風池穴、阿是穴。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主要作用是祛風解表、疏通經絡、行氣止痛,幾乎一切痛症都可以找合谷解決。大家注意了,這可是合谷的一個重要特點,它是我們身體里的止痛片,今後不管遇到什麼原因造成的疼痛,都可以用大拇指用力掐按合谷來止痛。
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氣、通經活絡、醒腦開竅、鎮驚寧神。
合谷穴與太沖相配,很有說道。你看,合谷在手上,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的虎口處,太沖在腳上,在腳大拇指和食指中間,這兩個穴位,兩隻手上各有一個,兩隻腳上各有一個,共4個,中醫里把這兩個穴位合稱為四關穴。這有點兒像邊關的哨卡,兩隻手和兩隻腳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可以算是邊疆了,在那兒設立關卡,對保衛身體這個國家的平安非常有必要。合谷屬陽,主升,行氣,太沖屬陰,主降,活血,兩個穴位相配,一陽一陰,一氣一血,一升一降,一腑一臟,是一組具有陰陽經相配,上下配穴,氣血同調、陰陽同調、臟腑同調的穴位處方,協同作用很強。這也是四關穴的顯著特點。四關穴這種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相互為用的關係,使氣血升降協調,陰陽順接,共同發揮調理臟腑、平衡陰陽、通達氣血、平肝熄風、祛風止痛的功效。
太陽穴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穴位,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太陽在哪兒。太陽是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秘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認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腦的青春常在,使人返老還童。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當人們長時間連續用腦後,太陽往往會出現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對太陽進行按摩效果會好。按摩太陽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太陽穴的主要功能是祛風通絡,所以頭部的病症,如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疼等,都可以用太陽治療。
一、人體筋
筋與脈並為系。相互關聯的循行體系,主要約束骨骼、調控關節的屈伸活動,以保持人體正常的運動功能。經筋,即人體筋肉系統之縮稱。以十二經筋為核心。包括人體全身、肌肉、肌健、筋膜、韌帶等的機聯體結構。是機體的龐大組織。發揮「維絡周身」維護機體,護臟固腑,保證軀體正常「趨翔」活動等。
十二經筋的走向及分布,基本上和十二經脈的循行相一致。但是,十二經脈有順逆之不同,而經筋走向皆起於四肢指爪之間,在踝、胭、膝、臀、腕、肘、腋、髀、頸結聚,終結於頭面等處,沿行於體表,不入內臟,而與他經相結。經筋聯綴百骸,故維絡周身,各有定位。雖經筋所盛之處,則唯四肢溪谷之間為最,以筋會於節也。筋屬木,其華在爪,故十二經筋皆起於四肢指爪之間,而後盛於輔骨,結於肘腕,繫於關節,聯於肌肉,上於頸項,終於頭面,此人身經筋之大略也。」
1、筋的作用
筋的作用:通行氣血,溝通上下、內外,應天序、護臟腑,聯屬關節,主司運動。體現生命體正常生理功能活動。
2、筋對人體的影響
經筋是龐大的軟組織結構平衡體,是人體一個大系統。經筋內著藏經絡、神經、血管、淋巴等系統(經筋系統內部是一個大循環,由多系活性的、協控的微循環系統所組合成的大系統。與骨骼系統、臟腑器官等形成人體有機活性態整體巨系統結構。其功能運作良好,身體就能保持健康。
俗話說:筋長則壽長。筋要變短,命則難長,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健康、壽命與筋長緊密聯繫。比如我們調查百歲老人,大多都有盤腿坐的習慣,保持了筋的柔韌性。可以說,盤腿而坐是一種安全的、經過數千年實踐檢驗的坐位拉筋法。無論是佛家、道家、還是瑜伽都倡導這種方式,其原理就在於筋在保持身體健康和長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醫認為筋在人身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聯絡周身,通行血脈。圍絡周身,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謹道如法,長有天命,筋是我們身體的生命線
3、為什麼會得筋萎縮、錯位?
很多人從來沒有聽說過筋縮,即便偶爾聽說也對筋縮沒什麼認識。筋縮是什麼樣的病,是怎樣形成的,有什麼癥狀,如何治療,什麼樣的人會得此病。
何謂筋縮?筋是中醫的概念,西醫統稱為肌腱、韌帶、腱膜等。縮,是收縮和痙攣的意思。簡單的來說,筋縮就是筋的縮短,因此導致活動功能受到限制,當筋受傷縮短後,會產生反射性的收縮和痙攣,長期固定坐姿缺少拉筋的鍛煉,也會造成筋的收縮,使筋日漸縮短,有些人長期某條筋很緊,不
過去筋縮多數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青少年很少患上,現代人從小讀書。量劇減,過去電梯並不普遍,人們必須靠自己的雙腿上下樓梯,並藉此得到鍛煉,現在無論是上下多少層,哪怕僅一樓,也要使用電梯,即便有時走平路,但很少,動不動就是開車或者坐車,令肢體活動範圍現代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的生活日漸舒適,卻令現代人的運動能正常彎曲,這也是筋縮大大減少。
,可以說從小坐到老,最近幾十年電腦日漸普及,幾歲大的孩子就玩電子遊戲、電腦,而利用電腦工作或上網的青少年就更多了,坐的時間長,姿勢又不正確,很多年紀小小就患有筋縮。城市人口密集,居住環境狹窄,造成電腦擺放的位置不適當,電腦桌下沒有足夠的空間讓雙腳伸展活動,加上嚴重的不正確坐姿,背腿的筋肌漸漸收縮,日子久了便會造成筋緊而脊柱關節移位,壓迫血管神經。還有長期開車同樣是高危人群。他們整體屈膝坐在狹小的車廂內,筋骨難以伸展,背腿的筋肌容易日漸收縮,造成一條腿或兩條腿的筋縮,另外那些長期坐著工作一族,尤其是坐大班椅的大老闆們,喝水有人給送到坐上,雖然他們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做高爾夫、網球、游泳等運動,但久坐傷筋,傷筋後筋骨就移位,在沒有得到複位的情況下,越運動造成的傷害就越大。
有些愛好運動的人不明白,自己幾十年來經常打球、爬山、游泳等運動,為什麼還會有筋骨痛病呢?
這是個好問題,首先,你在做運動前,有否先做熱身運動?你是否認真做過拉筋舒展運動?大部分人都沒做過,在運動前必須像運動員那樣做全身關節、肌肉、筋腱等熱身運動,做完後再松一松,這樣筋骨才不會受傷,有很多人已得了頸椎腰椎病和關節病而沒有得到正確的複位,在病癥狀態下去做運動等於對筋骨二次傷害或多次傷害,所以運動也不會得到康復。年輕人或成年人即使有筋縮或小關節移位,一般對生活暫時沒有太大的影響,當他們感到腰酸背痛時也不會想到是筋縮引起小關節移位的緣故,其實這正是脊柱壓迫神經的先兆,只是他們不知道後果會帶來哪些病症而已。
4、筋縮引發的症
、變趨和旋轉。骨關節錯位變形後導致椎間孔變窄,當椎間孔橫徑小於1/3,便可因代償而無癥狀,縮小大於1/3,小於1/2時,隨體位的改變而有癥狀產生,長期的筋縮會引起腰痛背痛腿痛及麻痹,長短腿,有時會導致腳跟筋放射性疼痛,和髖關節韌帶痛,步伐無法展開。筋縮造成最大的傷害是脊柱偏移、錯位小於1/2時,癥狀明顯,不但為引起我們的頸肩背腰腿痛,還會壓迫內臟神經,導致內臟功能失調,產生脊柱相關疾病。脊柱相關疾病多達280餘種,常見的有70 - 100種。可謂筋縮引起脊柱錯位後壓迫中樞神經是真正的百病之「源」。有人做過調查,我國有13億人口,50周歲以上的人群組,脊柱相關疾病的患病率達90%以上,小學生脊椎移位的發病率為50%-68%,側彎的發病率達到20%以上。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統計,25歲時脊椎移位的發病率達100%。這說明我們每個人都發生不同程度的脊椎關節移位,只不過有人處於代償期,而無癥狀,或癥狀輕微,有的人處於失代償時期,便產生癥狀,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筋縮或者當筋受到傷後,產生反射收縮和疼痛痙攣,坐的時間長了,姿勢又不正確,睡姿不正確等可能引起筋縮,筋縮造成最大的傷害是脊柱偏移、錯位、變曲和旋轉,癥狀如下:
①頸椎錯位,頸肩痛
②胸椎錯位,手臂不能上舉、背痛
③腰椎錯位,腰背痛、不能彎腰、轉身不靈活
④骶髂關錯位,
⑤尾椎錯位,尾骨處有坐立不安
⑥肌肉收縮萎縮,手腳肘膝活動不順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筋柔則骨正,調骨必先調筋。
5、如何自我拉筋
① 立位拉筋
一腳在前,站弓步,另一腳在後,腳盡量伸直,身體正好與牆平行,頭直立,雙目向前平視。兩條腿各自以相同姿勢站立3-5分鐘。
可治療肩周痛、頸痛、背痛
② 卧位拉筋法
身體以仰卧的姿態躺在床上或地上,靠牆處,臀部緊貼牆上,右腿伸直,左腳落地儘可能觸及地面,雙手舉起,貼近雙耳,堅持十分鐘,換條腿仍然堅持十分鐘。
③ 盤腿座位拉筋法
盤腿坐與筋的柔韌性密切相關。經常聯繫盤腿,可以改善腿部、踝部、胯部的柔韌性,使兩腿、兩髖變得柔軟,有利於預防關節痛,實際上就是將整
二、人體骨骼
1、人體骨骼的組成
骨骼是人體的基本結構,是人體組織中的一種,它是由206塊骨頭組成的,起到支持身體和保護內臟器官及重要組織的作用。骨骼也是人體的造血器官,是生成血細胞的地方。又是人體的鈣元素庫,人體內有99%的鈣質是儲存在骨骼內的。骨骼是活的組織,它也在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並達到穩定的平衡狀態。骨骼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骨骼的健康狀況與人體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所以骨質疏鬆也直接影響著人體的健康狀況,對人的生活質量負面影響很大,
他組織還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經、血管和軟骨。是人體運動系統的一部分。骨骼內部是堅硬的蜂巢狀立體結構;其成人有206塊骨。骨與骨之間一般用關節和韌帶連接起來。除6塊聽小骨屬於感覺器外、按部位可分為顱骨23塊,軀幹骨51塊,四肢骨126塊。
2、人體骨的作用
人體的骨骼起著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的作用,是人體運動系統的一部分。骨髓是人體內的"造血工廠",人年少的時候,全身骨頭都可以造血。18歲以後,脊椎骨、髂骨、肋骨、胸骨以及四肢長骨的近端一小部分仍然留有造血的骨髓,能不斷產生造血幹細胞,當身體大量失血時,骨髓進行造血,以滿足機體緊急的生理
3、骨骼的生理功能:
①保護功能
骨骼因為其堅硬的特點,可以保護人體內部柔軟的器官不受外力衝擊,如人的顱骨可保護腦組織;胸骨和肋骨則可以保護胸腔內的心臟、肺臟等。
②支持功能
全身骨骼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骨架,骨架又作為人體的支架,得以保持身體的各種姿勢。
③造血功能
在長骨的髓腔和海綿骨如蜂窩的空隙中充滿著骨髓,骨髓是人體主要的造血器官,因此患白血病的人常常要通過移植骨髓來治療疾病。
④貯存功能
骨骼中貯存著大量的礦物質,其中最主要是鈣和磷,這些礦物質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⑤運動功能
骨骼和肌肉是構成人體運動系統最主要的部分,人要依靠骨骼、骨骼肌、肌腱、韌帶和關節等的協同作用,實現人體的運動功能。
如今,人們過多地依賴藥物,忽視人體的自愈功能,很可能傷害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天生我材必有用,人體的每一組成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我們不能漠視任何一個系統,更不能人為地去傷害它們。否則,即使是醫療行為,也可能造成終生的遺憾。
4、自我查骨
古時的醫武之人講究"立如松、坐如鐘、卧如弓",這一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健康骨骼的狀態。骨是全身的支架,骨是否"四平八穩"、是否平均分配了全身的重力,正是它是否存在問題的最明顯表現。因此,我們要學會查骨、養骨,為自己的健康加分。
查骨就是檢查自己的骨骼,我們平時可以通過觀察身體的外觀是否平衡,從而檢查全身的骨架是否平衡,骨骼是否健康。
每個人早上臨出門前,都要照一照鏡子,以檢查衣著是否乾淨,儀錶是否端莊。這就是很好的查骨機會,我們可以順便觀察一下自己身體的狀態:頭是否習慣性的偏向一邊、雙側眉毛是否在一個水平線上、雙肩是否一邊高一邊低、雙腿是否習慣於"稍息"的姿勢……不要小看這些細節,其實尋常之處往往蘊涵深意,我們可以就此觀察骨架的平衡,進而發現自己骨骼的問題所在。如果發現了問題,就要在以後的生活中有意去端正自己,即所謂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經常保持坐正、站直等正確姿勢,可以避免骨骼單側受力,是簡便易行的養骨方法。
三、筋與骨的關係
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筋附著連屬於骨骼,結聚於關節,通過骨骼的約束和連綴,使整個軀體得以保持一定的形態和位置。筋肉柔韌充實於體表與四肢,形成抗禦外邪和保護機體各組織器官及臟腑,。筋包括所有附著於骨骼的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等軟組織主要是起骨與骨之間的連接、聯絡作用,筋與骨共同具有保護人體臟腑,以及通過關節使肢體完成各種功能活動的作用。
中國人常說:傷筋動骨。人為什麼會得脊椎病呢?我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坐卧行走的習慣,長期的使用同一個姿勢,先傷到的是我們的筋,筋的長期變形或萎縮會形成筋走、筋強、筋攣、傷筋。骨間形成的關節聯結,主要依賴於筋性組織,筋的長期傷害會造成骨小關節移位、變形和椎間盤移位等。先傷了筋後又引起氣血瘀滯,骨骼得不到濡養,而影響脊柱關節功能活動受到限制,長期受到限制就會得頸椎病、胸椎病、腰椎病和內臟病。
四、人體兩軸理論
在大自然里,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的龍脈龍骨,甚至一隻螞蟻,一根野草都有它生存的龍脈,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龍脈龍骨。人體的龍脈龍骨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氣血和筋骨脊柱。我稱之為人體的氣血軸和筋骨脊柱軸
天地人都有自己運轉的軸心,軸心是控制生命生存的秘密鑰匙。依照相地如相人的理念,認為人體的軸心是健康的總樞紐,它協調著人與自然的一陰一陽,一實一虛,使陰陽互補,氣血運行,虛實相濟,控制著人體的動態平衡。這個軸心就是我們的氣血軸和脊柱軸。
氣血軸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營養臟器組織使食物轉化成能量並運送到身體各個部分;脊柱軸是人體筋骨和五髒的支柱,有負重、減震、保護內臟和調節關節等功能,是人體健康的總調節閥或者說總控制器;兩個軸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同心同軸才能保證我們的強健體魄
五、脊柱軸
脊柱位於背部中央,構成人體的中軸,是人體的頂樑柱。
人體的脊柱軸是由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組成,經筋附著連屬於骨,脊髓、脊神經、交感神經、血管、中樞神經系統均集中在脊柱直線上;正常脊柱從後背看,像一條由下的直線;從側面看,有4個生理彎曲,呈現一個拉長的「S」形。正是這根優美的脊柱曲線,完成了脊柱對人體貢獻的幾大功能。
1、脊柱的功能
(1)支撐功能
支撐頭顱、構成胸腔、腹腔、盆腔並支撐胸腔、腹腔、盆腔臟器的作用,同時也是上、下肢的支持者。
(2)保護功能
跳躍或劇烈運動時,椎間盤墊也可以吸收震蕩,防止顱骨和腦部受損傷。脊柱與肋骨、胸骨和髖骨分別組成胸廓和骨盆,對保護胸腔和盆腔臟器起著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於脊髓有保護作用,由於軀體所有的外周神經都是從脊柱發出來的,因此脊柱的健康關乎全身的健康。
(3)平衡功能
正常脊柱可做前曲、後伸、側屈、旋轉等運動。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
(4)運動功能
成人的脊柱是由26塊椎骨、23個椎間盤及方向不一、活動範圍各異的小關節和許多韌帶組成,這使脊柱既有堅韌的彈性,又有較靈活的運動能力。
2、人體脊柱的特點
人體脊柱有4個生理彎曲,即頸曲、胸曲、腰曲、骶曲,使脊柱如同一個彈簧,來完成它所承擔的功能。作為自然界中唯一直立行走的脊椎動物,人類的脊柱承擔著比任何動物都大的壓力。可以說,人們從幼兒開始學習走路起,就在對自己的脊柱進行挑戰,不斷加重脊柱的負擔。脊柱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勞動、鍛煉等活動中很容易受到傷害,從而使26節椎骨發生各種各樣的移位。沒有發生移位的脊柱幾乎是沒有的。二十五歲以上成年人發生脊柱不同程度移位的幾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在現代生活中由於電腦和汽車的普及,現代人的脊柱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3、脊柱造成的疾病
人體脊柱軸是人體的健康之本,亦是百病之源,脊柱上的小問題都會造成人體健康的大隱患,脊柱病是最易忽視的疾病,初期不會有明顯的癥狀,一般只要不嚴重到影響工作生活,大多數人是不會就醫的,而長期的移位得不到矯正就造成軟組織受傷,再使整條脊柱都發生不同程度的錯位。脊柱關節移位後可壓迫神經血管,主要產生兩大系統癥狀,一是運動系統和脊柱的本身癥狀,表現為頸肩背腰腿痛,四肢疼痛,麻木等;二是脊柱相關疾病癥狀,囊括全身各個系統。脊柱是人體的支架,神經系統的樞紐。人的神經從大腦脊椎脊髓發出後,經過脊柱而分布到全身各個部位和器官。所以,脊柱就好比大樓里的分線盒,任何一個小開關出了問題或跳閘,都會引起它所支配的區域電壓不穩或停電的24個椎體,134個關節,任何一節發生錯位(因為人體成年後,脊柱移位發生率接近100% ),移位不但會引起我們的頸肩背腰腿痛,還會壓迫和刺激神經血管,引起內臟器官功能失調,產生脊柱相關疾病,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我們的健康和生命。權威機構做過統計,脊柱相關疾病多達280餘種,常見的有70 - 100種。脊柱是人體的控制器,幾乎所有的疾病都與脊柱有關,所以說,脊柱是百病之源。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大多都在脊柱當中,從大腦、頸椎到胸椎、腰椎,任何一個脊柱關節移位、病變、變形都會影響到我們中樞神經健康,中樞神經受到壓迫產生的病都非常複雜,會經常造成誤診,脊柱的病變壓迫神經血管,造成長期的大腦供血不足;同時胸椎的病變會引起心血管的疾病,會造成心絞痛,冠心病的誤診;腰椎的病變會造成腰疼和下肢關節痛以及各種內臟病的發生,造成健康的誤區。
①頸椎移位壓迫引發的癥狀:
第1頸椎腦供血不足、頭暈、嗜睡、搖頭、
第2頸椎頭痛頭昏、耳鳴、眼框痛、視物模糊、斜視、鼻塞、失眠、心動過速
第3頸椎眩暈頭昏、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視力障礙、失聽、吞咽不適、房顫
第4頸椎落枕、呃逆、咽喉痛、噁心、弱視、全手麻木
第5頸椎胸痛、心動過緩、喘哮、血壓波動、發聲嘶啞、呃逆、口臭
第6頸椎咳喘、咽喉痛、血壓波動、扁桃體腫大
第7頸椎咽喉痛、哮喘、氣短胸悶、甲狀腺病、雷諾氏證
②胸椎移位壓迫引發的癥狀:
第1胸椎氣短、咳喘、早搏、房顫
第2胸椎氣短胸悶、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絞痛)
第3胸椎肺、支氣管癥狀、感冒
第4胸椎胸痛、胸悶、冠心病(心絞痛)、肝膽病
第5胸椎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絞痛)、肝膽病、低血壓、貧血
第6胸椎消化不良、胃炎、胃痛、灼熱、胃痙攣
第7胸椎消化不良、胃潰瘍、胃下垂、口臭、糖尿病
第8胸椎肝膽病、糖尿病、免疫力差
第9胸椎腎虧、過敏證、手腳冷、倦怠、浮腫、小便白濁、尿不暢、隆閉
第10胸椎腎虧、性功能改變、過敏
第11胸椎腎虧、皮膚病
第12胸椎不孕症、風濕症、下腹痛涼、生殖器官表面痛癢
③腰椎移位壓迫引發的癥狀:
第1腰椎便秘、結腸炎、腹瀉、下腹痛涼
第2腰椎便秘、下腹痛涼、闌尾炎、靜脈曲張、子宮卵巢病
第3腰椎月經不調、膀胱子宮病、膝內側痛無力
第4腰椎尿量改變
第5腰椎下肢血液循環不良
④骶骨關節移位壓迫引發的病狀:
行走困難、膝關節痛、婦科病、坐睡不安
⑤尾椎錯位引發的癥狀:
坐立不安、尾骨處有痛感、頸椎病、
七、氣血軸
(一)氣血的功能
1、氣
人體的氣源於與生俱來的腎之精氣和從肺吸入的空氣,以及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氣"。前者為先天之氣,後者為後天之氣。這兩者結合而形成"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在全身周流不息,以維持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其主要功能有:推動、防禦、溫煦、固攝及氣化等方面。這些作用雖各有不同,但又是密切配合、相互為用的。
2、血
血由脾胃水谷精微所化生,血液的化生,還有營氣的參與,而且營氣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血的正常循行,是各臟共同作用的結果。心主血脈,心氣的推動使血液布散全身,還有賴於脾氣的統攝、肝藏血及疏泄功能的調節。血循於脈中,周流全身,內至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骸,故對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有濡養作用。
3、氣與血的關係
氣與血的關係極為密切,血隨氣沿經脈循行全身,相互依附,周流不息。血的運行,靠氣的推動,氣也只有依附於血才能運行周身,故有"氣為血帥,血為氣母"之說。另外,氣還能生血與攝血,氣存血中,血以載氣的同時,血可為氣的功能活動提供水谷精微,故氣不能離開血而存在。
(二)氣血病機
人體一切傷病的發生、發展無不與氣血有關。損傷後氣血不得流暢,皮肉筋骨與五臟六腑均失去濡養,而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
1、傷氣一般可分為氣滯和氣虛,但損傷嚴重者可出現氣閉、氣脫等症。
2、傷血主要有血瘀、血虛和血熱,這三種情況又有互為因果的關係。
3、氣血同病氣血相互依存,氣病可影響及血,血病可關聯及氣,故常見氣血同病。主要有氣滯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和氣隨血脫等證。
(三)臟腑的功能
臟腑是生化氣血,通調經絡,濡養皮肉筋骨,主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器官。臟腑不僅指人體內的一切內臟實質器官,還包含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人體是由臟腑、氣血、經絡、皮肉、筋骨、精和津液等共同組成的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整體各組織之間,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的聯繫,而構成了複雜的生命活動。
1、心與小腸心位於膈上、胸中,列各臟之首,《素問?靈蘭秘典論》稱之為"君主之官"。心主血脈,主神志,主宰人的生命活動。小腸位於腹中,上與胃相連,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它能受盛經過胃腸腐熟後的飲食水谷,經過化物而泌別清濁。清者由脾布輸全身,水歸膀胱;濁者經大腸而排出體外。心與小腸有經絡相通,小腸須藉心火溫煦,才能分清泌濁,故心與小腸有臟腑相合的表裡關係。
2、肝與膽肝居脅下,主藏血,有貯藏血液和調節氣血的作用;又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鬱,調節氣機升降出入。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即肝以陰血為體,以疏通為用的生理特點。由於肝腎同源,兩臟多可同治。膽附於肝,內藏膽汁,屬奇恆之府。
3、脾與胃脾胃同居中焦,脾為陰,胃為陽,互為表裡。脾主運化,主統血;胃主受納,脾升胃降,燥濕相濟,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輸布。《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脾胃者,倉稟之官,五味出焉。"說明脾胃能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故亦稱為後天之本。
4、肺與大腸肺居胸中,主一身之氣。肺朝百脈,依賴於肺氣的敷布,輔助心君,推動和調節血液運行。外則溫潤皮毛,抵禦病邪侵襲。《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治節既概括了有節奏的呼吸,又調節氣的升降出入,輔助心君調節血運,主宣發和肅降,調節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等。大腸上接小腸,下端為肛門。大腸為"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大腸接受小腸下注的濁物,再吸收其中多餘的水分,使食物殘渣變成糞便,由肛門排出。肺與大腸互為表裡。
5、腎與膀胱腎位於腰部,左右各一。腎藏精,主骨生髓,與人體的生長發育有密切關係。骨是人體的支架,是人體賴以發揮體力的基礎。腎又主水,主納氣,腎中所藏的元陰與元陽,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本,兩者均宜固秘,不宜耗泄。腎與膀胱相為表裡。膀胱位於下腹,主要有貯尿和排尿的功能,
(四)氣血與臟腑的病機
人體遭受外界損傷因素的外因與內因的影響後,可破壞臟腑,乃至整個機體的協調平衡,外傷與內損,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故只有從整體觀念出發,才能認識損傷疾病的本質及因果關係。損傷疾患可由皮肉筋骨病損而引起經絡阻塞,氣血凝滯,津液虧耗或瘀血邪毒由表入里,導致臟腑病變;亦可由於臟腑不和,由里及表,引起經絡、氣血、津液的病變,導致皮肉筋骨病損。臟腑在損傷時出現的病理變化如下:
1、心與小腸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及痰飲、外傷、瘀血等皆可引起心臟病變。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或心經火熱下移可發生小腸病變。
2、肝與膽 "損傷一症,專從血論",肝藏血,故損傷與肝的關係極為密切。《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亦說:"有所墜墮,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
3、脾與胃脾不統血,素體脾虛,血不循經,溢出脈外而見皮下出血、衄血、尿血、便血、月經過多等。若遇損傷則易出血不止,甚則氣隨血耗,形成氣血雙脫重症。
4、肺與大腸瘀阻氣道,多因胸脅部損傷、肋骨骨折或胸脅部擠壓傷,而致經脈損傷,氣滯血瘀,肺失清肅。可見胸痛咳嗽,喘息氣短,不能平卧,痛點不移,甚者可有咳血、呼吸困難等。
5、腎與膀胱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腎精虛少,骨髓的生化不足,不能營養骨骼,則發育遲緩,筋骨痿軟不舉,輕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甚者骨痿軟弱,出現肢體彎曲畸形,骨折後,亦易遲緩癒合或不癒合。"腰者腎之府",腎虛腎精不足不能溫煦濡養腰膝。如《醫宗必讀》認為,腰痛"有寒有濕,有風熱,有閃挫,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景岳全書?雜病謨?腰痛》亦說:"腰痛之虛證,十之八九。"
總之,臟腑的損傷病機中以肝腎與筋骨損傷的關係最為密切。肝藏血,主筋,主運動。若肝血不足,調藏失司,則筋失所養,可出現筋肉萎弱或拘攣、麻木,關節屈伸不利等症。故中醫認為,大凡損傷之症,必氣血凝滯或惡血留內,不分何經之傷,從其所屬,必歸於肝。血者,皆肝所主,是因為肝主血的緣故。
腎藏精、生髓、主骨、通腦、出技巧,為先天之本。《靈樞?本神篇》說:"腎者,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在體為骨。"這說明腎具有藏精、生髓和主骨的功能。若腎氣不足或功能失常,則對人的生長發育和骨骼有重要影響,可出現發育障礙、骨骼先天變異和筋骨痿軟等症。腎髓充則骨髓生化有源,骨得髓充養而強壯有力,腦得髓而技巧靈活。反之,腎精不足,則腎髓、腦髓不足,骨不得髓充養,髓海虛空而出現骨痿或腰腿痛癥候。
腰為腎之府,主腰腳。多數腰腿痛疾患與腎的精氣不足有關,故在慢性腰痛或勞損治療中,應注意補腎。必須指出的是,由於肝腎同源,分主筋骨,筋骨相連,故在筋骨損傷中,雖傷損氣血、經絡,必累肝腎。傷筋必動骨,損骨必傷筋。因此,在辨證施治中,多肝腎、氣血同治為宜,只是主次有異而已。在顱腦和脊髓損傷中,也與肝腎密切相關,故在治療時也應從肝腎著手。
唐代,孫思邈應用多種補腎葯治骨傷,認為補腎葯能長骨髓,首先發展了《內經》的理論。中醫治療骨傷的系列中藥中也廣泛應用補腎葯,論述了骨癰疽的根源是腎虛,提出了"腎實則骨有生氣"的論點,力主補腎陽治療骨病。這一觀點,精闢地指明了腎對骨的生長修復和抗病能力上的滋養關係
(五)經絡
人體有手部有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足部有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共十二條正經和任脈、督脈兩條奇經共十四條經絡。《黃帝內經》中對經絡、臟腑的養生理論,萃取幾千年中華養生健體的精華,通過對應的經絡與穴位,來調理臟腑的功能。
經絡。經脈和絡脈的統稱,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串上下的通路。
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六)經絡系統組成
經絡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等。十二經脈是經絡的主幹,「內藏於府藏(臟腑),外絡於支節」(【靈樞?海論】)。
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內行支脈。奇經八脈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絡脈是指人體十二經脈加上軀幹前的任脈、軀幹後的督脈各自別出的一絡和軀幹側的脾之大絡,共十五條。十二經脈按其循行順序分別成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所以稱其為「正經」。
(七)經絡作用
1、聯繫臟腑溝通內外
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的協調與統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而實現的。經絡中的經脈、經別與奇經八脈、十五絡脈,縱橫交錯,入里出表,通上達下,聯繫人體各臟腑組織;經筋、皮部聯繫肢體筋肉皮膚;浮絡和孫絡聯繫人體各細微部分。這樣,經絡將人體聯繫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絡的聯絡溝通作用,還反映在經絡具有傳導功能。體表感受病邪和各種刺激,可傳導於臟腑;臟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於體表。這些都是經絡聯絡溝通作用的具體表現。
2、運行氣血營養全身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全身各組織器官只有得到氣血的溫養和濡潤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能將營養物質輸布到全身各組織臟器,使臟腑組織得以營養,筋骨得以濡潤,關節得以通利。
3、抗禦病邪保衛機體
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經絡「行血氣」而使營衛之氣密布周身,在內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在外抗禦病邪,防止內侵。外邪侵犯人體由表及裡,先從皮毛開始。衛氣充實於絡脈,絡脈散佈於全身而密佈於皮部,當外邪侵犯機體時,衛氣首當其衝發揮其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屏障作用。
(八)經絡的功能
中醫把經絡的生理功能稱為"經氣"。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溝通表理上下,聯繫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感應傳導;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活動四個方面。
①溝通表理上下,聯繫臟腑器官:人體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成,它們各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只有通過經絡的聯繫作用,這些功能才能達到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從而使人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②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必須通過經絡才能輸布周身,以溫養濡潤各臟腑、組織和器官,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③感應傳導:經絡有感應刺激、傳導信息的作用。當人體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時,這個刺激就可沿著經脈傳入人體內有關臟腑,使其發生相應的生理或病理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通過經絡反應於體表。針刺中的"得氣"就是經絡感應、傳導功能的具體體現。
④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活動:經絡能調節人體的機能活動,使之保持協調、平衡。當人體的某一臟器功能異常時,可運用針刺等治療方法來進一步激發經絡的調節功能,從而使功能異常的臟器恢復
(九)經絡、筋骨、氣血的關係
人體是由臟腑、經絡、皮肉、筋骨、氣血與津液等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骨傷科疾病發生後,皮肉、筋骨、氣血津液、臟腑經絡也發生病理變化。
人體生命活動主要是臟腑功能的反映,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氣、血、津液。臟腑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通過經絡聯繫全身的皮肉筋骨等組織,構成複雜的生命活動,它們之間保持著相對的平衡,互相聯繫、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不論在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上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傷病的發生和發展與氣血筋骨、臟腑經絡等都有密切的關係。
人體的損傷,雖有外傷與內損之分,從表面上看,外傷似乎主要是局部皮肉筋骨的損傷,但人體受外力影響而遭受的局部損傷,每能導致臟腑、經絡、氣血的功能素亂,因而一系列癥狀隨之而來。正如《正體類要?序》說:"肢體損於外,則氣血傷於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明確地指出了外傷與內損、局部與整體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所以在整個診治過程中,應從整體觀點出發,對氣血、筋骨、臟腑、經絡等之間的病理生理關係加以研究探討,才能認識損傷的本質和病理現象的因果關係。
外傷疾患多由於皮肉筋骨損傷而引起氣血瘀阻,經絡阻塞,或津血虧損,或瘀血邪毒由表入里,而導致臟腑不和;亦可由於臟腑不和由里達表引起經絡、氣血、津液病變,導致皮肉筋骨病損。
八、自我筋柔骨正療法
自我筋柔骨正療法共二十六個動作,通過「搖筋骨、動肢節、行氣血」,鍛煉全身經筋骨骼,使筋柔骨正,氣血暢通,從而使人體臟腑功能趨於平衡,進而使我們的身體從亞健康、疾病狀態逐步向健康狀態轉化,並保持強健體魄及良好的自愈力。
實踐證明自我筋柔骨正療法是一項廣大群眾自防、自治、自救、自我健身、自我康復的好方法。經上萬例臨床實例,堅持練習自我筋柔骨正療法可以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效果。持之以恆的鍛煉可以實現經絡通暢,氣血充盈,臟腑平衡,百病自化,從而預防和治療慢性病並實現延年益壽的目的。
(一)自我筋柔骨正療法---調節氣血
1、疏通面部經絡
雙手搓熱,由下顎推至額頭三至五次;雙手搓熱,敷眼睛三至五次,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環
功能
面部經絡和穴位眾多,而面部不同部分亦分別反映不同臟腑的狀態。經常把雙手搓熱,上下搓揉面部數次,可促進面部血液循環,改善身體機能,消除皺紋,並能預防面癱
2、疏通頭部經絡
十指刮頭,兩手指尖放在頭部髮際線上,十指自然彎曲,十指尖用力從前髮際線向後刮至風池穴,經頭兩側回前髮際線,連續刮十至二十次。可使頭部經絡暢通,防治腦血管病。功能
可開發人體潛能,增加體內的真氣,調節心、腦血管系統功能,益智開慧。並能治療頭痛、眩暈、脫肛、昏厥、低血壓、失眠、耳鳴、鼻塞、神經衰弱、中風失語。
3、疏通耳部經絡(鳴天鼓)
雙手掌捂住兩耳,十指併攏,兩手掌用力捂住耳孔,用力向內擠壓然後迅速外彈,連續十次。可增強記憶力和聽覺。功能按摩耳輪以補腎氣,防止耳聾和耳鳴更可以防治眼病。
4、疏通兩竅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同時在空腔內轉舌頭,上下左右。重複3次。按5、 疏通頸部經絡
雙手立掌以小魚肌從耳後刮頸部至鎖骨,左右各二十次;然後從腦後風池穴順膀胱經刮至大椎穴,左右各二十次。可以改善頭部頸部經絡及血液循環通行氣血。
6、轉運上肢關節
雙手合掌從胸前抬起過頭頂至後腦,然後手掌朝上雙臂展開,下至腹部合掌升起,連續做二十次。調節上肢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及肩臂筋骨。
7、疏通胸部經絡
雙手反掌合於胸前,以小魚肌順胸前至腋下畫圓,連續二十次。防治乳腺疾病
8、疏通陽蹺脈
用雙手掌跟從腋下推至胯骨十次,用雙手掌跟推肋骨十次;疏肝理氣
9、拍打膻中穴
雙手十指交叉握拳,回拳捶打膻中穴十次,調節心肺功能。
10、 疏通任脈
雙手手掌從上至下交替推任脈,十次;左右推腹部,十次;理中疏氣,調節臟腑。
11、 舒筋展骨
雙腳與肩同款,膝蓋微彎,雙手扶住膝蓋,頭向前伸,頸椎、胸椎、腰椎一節節向下彎曲,然後腰椎上提,胸椎上提,頸椎上提;然後左右伸筋。
12、 調運人體氣血
兩腳與肩同寬,雙膝彎曲與腳尖平,雙手握空拳放於腰眼,用膝蓋發力帶動全身顫抖,一分鐘;振顫全身一分鐘;
13、 太極動樁
兩腳與肩同寬,雙手合掌於身後,做上下屈膝動作二十次。調節全身經筋,預防筋萎縮。
(二)自我筋柔骨正療法---調節筋骨
由於人體筋骨和經絡是互相連接的,如果有一個關節出現問題,可能在長期波動中,都會引發上下或下上的病症,所以要想真正完全的複位和康復,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通過正確的運動實現「搖筋骨、動肢節、行氣血」之義,使身體經絡暢通,達到強身防病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如何運用自我運動筋骨療法療法?
自我運動筋骨療法是利用太極原理,對自我人體本能「潛能」的激發,調動調節而達到維護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
1、調節呼吸
脊柱保持正直,全身放鬆,兩腿微垂,想像一下,將你的身外之物全部放掉,想像一下,你身上穿著、連同你的肌肉全部放掉,想像五臟六腑全部放掉,微笑,從內心發笑,到全身笑。
2、立位拉筋
雙手托天,全身上下把筋拉直,腳尖點地,兩腳後提起,然後用力向下踏為一次,連做兩分鐘。
3、顫筋
保持剛才的姿勢,腳尖點地,兩腳後跟提起,用全身向下顫動二分鐘。
4、轉運下關節
上身正直,收臀,一腳屈膝半蹲,足尖朝前,全腳掌著地,另一腳斜向前方移動半步,屈膝半蹲,與重腳約成45度,足跟距重腳足弓處一拳左右,用腳尖轉運圓,順時針36次,再倒時針36次。主要調理下肢關節骨與筋。
5、提運髖關節
全身正直,含胸舒背,兩手臂自然下垂,心平氣靜,利用髖關節發力,做左右提髖關節一分鐘,主要調理腰柱錯位,膝關節病,骨盆病症等。
6、轉運腰關節
坐位,兩腳展開與肩同寬,上身正直,腰部先自右向前、左後做迴旋運動,然後改為腰部自左向前、右後做迴旋運動。兩腿保持伸直位,迴旋的圈子逐漸增大。主要調理腰柱錯位,腰背痛,婦科病。
7、轉運胸椎
坐位,兩腳與肩同寬,雙臂打開,立掌中指立起,眼睛看著拇指、胸椎和手臂同一方向迴旋,左36次,右36次,每做一次停頓一次,再迴旋,主要調理腰椎錯位,胸悶,心臟病,胃痛。
8、轉運頸椎
坐位,兩腳與肩同寬,上身正直,頭頸部前伸,側轉迴旋運頸,左右各36次,主要調理頸椎錯位,頭痛,肩臂痛,手麻,眩暈
9、轉運肩關節
立位,雙手搭在雙肩上,肩關節先向前轉36次,再向後轉36次;雙臂自然下垂,肩關節向後轉,每一次壓緊肩胛骨,鍛煉膏肓穴。
10、轉運臂關節
立位,雙臂展開立掌,同時慢慢向後旋轉,轉至一半時用寸勁快速向後旋轉。
11、轉運上肢筋骨(上肢還轉法)
站立位,兩手各伸展屈曲,放於腹前方,上運胸平握拳上舉,松拳轉腕,指尖向下,在由腹上舉反覆左右手交替運動。主要調理手臂痛,肩背痛病。
12、舒筋展骨
雙腳與肩同款,膝蓋微彎,雙手扶住膝蓋,頭向前伸,頸椎、胸椎、腰椎一節節向下彎曲,然後腰椎上提,胸椎上提,頸椎上提;然後左右伸筋。
13、調運中氣攝穀道(即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做20次,調理中氣,消化和運化及胃腸道腹部病等。
推薦閱讀:
※進化的決心:超越集體意識,獲取切實知識
※100句自我激勵的勵志名言:勤奮是成功之母,懶惰乃萬惡之源
※不死生物五節蛇:摔成5段能自我拼接
※【門徒訓練】《耶穌是怎樣帶門徒的》信仰篇 |13耶穌向門徒自我啟示C(附:音頻朗讀)
※6個步驟:拋棄自我設限,成就人生夢想
TAG: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