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去世當天還讀書近3個小時

毛澤東去世當天還讀書近3個小時

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兼《黨的文獻》雜誌主編陳晉介紹,古今中外的政治家、軍事家、政治家當中,像毛澤東這麼酷愛讀書,而且讀有所得、得而能用、用而生巧的人,非常罕見。毛澤東讀書是活到老、學到老、讀到老,甚至是「讀到死」。在去世當天他還讀文件、讀書11次,近3個小時。(2009年6月24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毛澤東之所以成為一位歷史的偉人,時代的巨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知識就是力量」,在他身上得到了最為真實的體現。無論是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還是在日理萬機的建設時期,他從來就沒有放鬆過讀書學習。正是把讀書學習與工作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他才能在革命建設中具有真知灼見,始終走在時代前面,取得事業成功。對此,陳晉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毛澤東通過讀書積累營造了他的「胸中日月」,他有了胸中日月才通過自己的實踐行動創造了「人間天地」。那麼,毛澤東讀書的動力是什麼呢?陳晉認為,毛澤東讀書的動力和目的是混合在一塊的。他讀書的動力有3個。第一,毛澤東早年讀書的時候很推崇「聖賢」人格,他很看重有思想並且能夠向人們傳播思想的人格境界。第二個動力就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深刻體會到幹事業,靠兩條,一條是人才,一條是道理。只有靠道理支撐的事情才能持久去干。所謂道理,就是科學的認識,正確的理論。一個軍隊、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要靠道理來凝聚,來幹事情。因此他說,路線對了,沒有人可以有人,沒有槍可以有槍。第三個動力,就是來自於他的個性,來自於他的讀書人的個性,他的文化性格。同樣體現為讀書人都有的潛在的求知慾,但凡有一個知識空間要他去了解,就有一種足夠的誘惑讓他去克服障礙,去了解它。這種讀書人的天生的求知慾,也是毛澤東讀書的動力。人格理想、領導方式、文化個性,這3點應該說是支持毛澤東終身讀書的動力所在。由此可見,毛澤東之所以孜孜不倦的讀書學習,是因為他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執政能力,所以,他把讀書學習建立在高度自覺的基礎上,活到老、學到老、讀到老,甚至是「讀到死」。而反觀我們時下的一些黨員幹部,別說每天讀書3個小時,就是一些參加工作30年的黨員幹部、剛剛參加工作3年的黨員幹部,他們一天又能讀幾天小時的書?一年又能讀過幾本書?想想看,一些黨員幹部為什麼會落馬跌跤、身敗名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講學習,不講政治,不講正氣。思想不經常「充電」,腦袋不重視武裝,自然就眼睛缺少鑒別力,心中沒有正義感,身體失去免疫力,在金錢美女之類的誘惑面前吃敗仗、當俘虜,也就毫不足怪,在所難免了。所以,作為黨員幹部,都應該像毛澤東這樣,有著「書猶葯也,善讀可以醫愚」的清醒認識,用「讀書破萬卷」的堅定決心,用「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的堅韌精神,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把讀書學習作為發展進步必備的基礎,作為修養身心的良藥。只有這樣,才能涵養品性,陶冶情操,遠離低俗,才能站得高、看得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推薦閱讀:

權赤延-走下神壇的毛澤東-第十三章
張庭賓:毛澤東正從曼哈頓歸來
毛澤東最欣賞的十個女人最終結局
翟談毛澤東:你跟人家在一個層面上嗎?
毛澤東中國詩歌出路的理論為民族新體詩歌發展指明了方向

TAG:去世 | 讀書 | 小時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