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都是孟子惹的禍?

作者:楊鵬,愛思想專欄學者,哈佛大學亞洲中心學者、北京掌上國學創始人。點「閱讀原文」可查看楊鵬專欄。

來源:原發「掌上國學院」公眾號,愛思想受權發布。

公元前318年,孟子建議齊宣王攻入燕國,由此引發了一連串的戰亂。孟子是個大思想家,但他的預知能力也極其有限。在戰國那個特殊的、非常脆弱的均勢情形下,孟子鼓勵齊宣王入侵燕國的建議打破了這種均衡,這一行為無意間成了牽動戰國局勢變化的那隻蝴蝶。

由孟子引發的一連串事件

戰國時期,燕昭王修建黃金台,引進人才強國,以弱小的燕國打敗強大的齊國,「雪其先君之恥」的故事,廣為人知。

大家不太知道的是,這件事的直接起因,與儒學大師孟子有關。

公元前318年,孟子建議齊宣王攻入燕國,如同一隻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引發一場海嘯一樣,引發了一連串的戰亂,深刻影響了戰國局勢的變化。

召公後人

在講燕昭王故事之前,我們先講講燕國歷史。西周王朝在公元前1046年前後建國,周武王、周公分封了71個諸侯國。

周公、召公與姜太公,這三位是西周王朝開國時最重要的功臣。姜太公獲封齊國,周公獲封魯國,召公獲封燕國。

召公是周文王兒子,與周武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燕國最初的地址在今天北京南邊房山縣一帶。召公獲封后留在周王室擔任太保,自己沒就封,派了長子克去擔任燕國國君。

春秋初期諸侯國形勢圖

燕國是召公的封國。召公與周公並列,地位很高。

《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說:「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其在成王時,召王為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東,周公主之。」

陝指陝縣,今三門峽市附近。周成王時,陝縣以西,召公管轄。陝縣以東,周公管轄。召公與周公同列,地位很高。

燕國建國700多年來,地處邊緣,國力弱小。公元前663年,山戎南下侵略燕國,燕庄公抵擋不住,派人向齊國求援。齊桓公急速出兵救燕國 ,打敗山戎,燕國才得以安定。

孟子建議齊宣王侵燕

公元前318年,由於燕國太子平和國相子之之間的矛盾,燕國發生內亂。孟子此時是齊國稷下學宮的稷下先生,享受齊國卿大夫待遇。孟子建議齊宣王發兵討伐燕國。

《史記·燕召公世家》載:孟軻謂齊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

孟子說:「現在討伐燕國,這是成為周文王、周武王的時機,不可失去這個機會。」

齊宣王聽從孟子建議,於公元前318年出兵打敗燕國,燕王噲和燕太子平死於戰爭。孟子似乎能把握戰機,但似乎也缺少大局意識。齊國是勝利了,但卻消化不了這場勝利,這場勝利最終給齊國帶來了幾乎滅國的大災難。

燕國君王雖然被殺,但封建制度是貴族共和的制度。朝廷軍隊被打敗,但是各貴族大家族還在,反叛者多,齊國很難有效控制燕國。同時趙國、魏國、韓國、楚國、秦國都向齊國施壓,齊宣王只好退軍。

請大家注意一個反差情況。公元前663年,燕國受山戎攻擊,齊國迅速救援。為什麼公元前318年,齊國、燕國關係惡化到這種地步?齊國會入侵燕國並殺燕王噲和燕太子平?

這三百多年間,有太多事情發生,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公元前386年發生在齊國的「田氏代齊」事件。

之前的齊國和燕國,是姜太公後人與召公後人的關係,雙方有著祖先共同開創西周王朝的歷史記憶,而且通過聯姻雙方也有複雜的親戚關係,雙方多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所以,當山戎攻擊燕國的時候,齊國馬上發兵救援。

公元前318年殺死燕王的齊宣王,已經不是姜太公後人,而是篡位的田氏後人。其實,自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齊後,齊、燕兩國就戰爭不斷,田齊對燕國姬姓王族毫不手軟。

招賢圖強燕昭王

齊國撤軍,但事情並未因齊國撤軍而結束,大麻煩還在後頭。公元前311年,燕昭王繼位為燕王,這是燕國歷史上最強悍的一任君主。

齊國入侵燕國,燕昭王的父親和長兄被殺,這是不共戴天之仇。對春秋戰國的中國人來說,不報父兄之仇,無法立於天地之間。燕昭王即位,下定決心向齊國復仇,引發了一連串大事。

燕昭王招賢納士

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本名姬職,燕國第三十九任君主。《史記·燕召公世家》載:燕昭王於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

燕昭王深知要強化國力,必須引進人才,變法圖強。

《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燕昭王對郭隗說:「齊國因為我燕國內亂,襲擊攻破燕國。我知道燕國國小,力量少,不足以報復齊國。但是我誠心希望得到賢才共治燕國,為我的先王雪恥,這是我的心愿。你發現可以的賢士,我將親自事奉。」

郭隗說:「如果大王確實想招攬賢士,請先從事奉我郭隗開始。那些比我更賢明的人,他們豈會因為千里之遠而不來?」於是燕昭王就為郭隗築建宮室,以師禮事奉郭隗。

《史記·燕召公世家》原文是:(燕昭王)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

《戰國策》記載,郭隗還給燕昭王講了一個千金買馬骨的寓言:我聽說古代有位國君,以千金求購千里馬,三年沒買到。一個內侍官說:「請讓我去求千里馬吧。」三個月後購得千里馬,但這馬已經死了。這位內侍官就用五百金買了死馬的馬頭,回來報告國君,國君大怒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用500金買了死馬的馬頭。」這位內侍官說:「死馬我都可以用500金去買, 何況活馬。天下人一定會知道你真能買馬,馬現在就會到了。」不到一年,果真就來了三匹千里馬。大王如果您確實是想招納賢士,就請從我開始事奉,賢士都會爭著到燕國來。如果連我都被事奉,何況比我更賢明的人呢?他們豈會因為千里之遠而不來?

此段《戰國策》原文如下:「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於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隈始;隈且見事,況賢於隈者乎?豈遠千里哉?」

燕昭王就為郭隗築台修宮室,內放黃金,以重金招攬天下賢才,被稱為黃金台。這一招果然奏效。

《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說:樂毅從魏國去往燕國,鄒衍從齊國去往燕國,劇辛從趙國去往燕國,天下之士爭相奔赴燕國。

原文如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

今天的北京城東南三環有一個叫金台夕照的地點,這是紀念當年燕昭王築黃金台招人才的事迹,大家看這是圖片。

金台夕照:紀念燕昭王築黃金台招納賢才的故事

看來,吸引人才得有三個條件,一是得給錢,二是得賦權,三是得讓人才有實現夢想的空間。

樂毅破齊

燕昭王重用樂毅。樂毅在《報燕惠王》中說,燕昭王對樂毅說:我對齊國有堆積於胸的怨恨和深深的憤怒,我不考量燕國的體量輕和弱小,我就想對付齊國。

原文是:「我有積怨深怒於齊,不量輕弱,而欲以齊為事。」

樂毅認為要戰勝齊國,一定要先強化內政的變法,同時要搞好外交的聯合。

齊國是大國,燕國是小國。燕昭王決心報仇雪恨,但他不拼血氣之勇,他有想法有耐心,放權讓利,引進人才,通過變法積累國力,小心翼翼進行準備,這一準備就是二十八年。行大事,目標要恆定,做事有耐心。

公元前284年,在內政外交準備就緒的情況下,燕昭王任命樂毅率軍,聯合秦國、韓國、趙國、魏國聯軍,共同討伐齊國,迅速攻佔了齊國的首都臨淄,並用半年左右時間,連續攻佔齊國七十二座城池, 齊國就剩下聊、莒和即墨三個城。

《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國經濟富裕,士卒開心安逸,都想戰鬥,於是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討伐齊國。齊兵戰敗,齊泯王出逃於外。燕軍獨自追逐敗軍,進入齊國首都臨淄,收取齊國寶藏,燒毀齊國宮室和宗廟。未被攻取的齊國城市,只有聊、莒和即墨,其餘城市都歸屬燕國。

原文為:「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軼輕戰,於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泯王出亡於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獨唯聊、莒、即墨,其餘皆屬燕。」

燕昭王用了二十八年來準備,報了齊國殺父兄之大仇。同時,燕昭王向東攻打東胡,將燕國勢力擴展到遼東一帶,向南攻佔中山國土地,擴大了南部的地盤。大家看,這是燕國極盛時期的勢力版圖。

燕國極盛時期的勢力版圖

公元前284年,燕軍攻佔齊國首都臨淄時,儒學大師孟子已去世5年。如果孟子還活著,他會不會後悔當年建議齊宣王入侵燕國?如果孟子還活在齊國臨淄,燕昭王會怎麼對待孟子?

難以消化的勝利

燕國打敗齊國,一時成為戰國一霸。可惜好景不長,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他兒子燕惠王繼位。燕惠王缺少父親的格局和智慧,他與燕軍主帥樂毅有矛盾,中了齊將田單的反間計,剝奪了樂毅的兵權,樂毅逃往趙國。齊將田單率領齊人從即墨開始反擊,打敗燕軍,又恢復了齊國。但經過這場戰爭,齊國元氣大傷。

公元前318年,齊宣王打敗燕國,卻消化不了燕國,結果自傷元氣;公元前284年,燕國打敗齊國,也一樣消化不了齊國。加上與趙國的連年戰爭,也是元氣大傷。

貴族多元共治的封建國家,容易被外敵打敗,但卻很難被外敵佔領統治。齊國打敗燕國,燕國打敗齊國是如此。後來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吞併六國,也一樣患上消化不良的毛病。陳勝吳廣起義後,六國原有的舊貴族勢力成了滅秦的重要力量。

一點啟示:社會行為的蝴蝶效應

從公元前318年孟子建議齊國進攻燕國開始,引發東方國家齊國、燕國、趙國之間的這一連串戰爭,使東方大國實力嚴重損耗,為西方秦國的東進和統一中國創造了條件。 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很多,我就講一個,關於社會行為的蝴蝶效應的思考。

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蝴蝶效應」的理論

1963年,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Edward N.Lorenz)在一篇論文中提到: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氣象的變化。他認為在初始條件下很微小的變化,可能帶動整個氣候系統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在1972年的一次會議中,他用了更形象的蝴蝶來比喻,「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會在德克薩斯引發一場暴風雨嗎?」他是想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變化,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變化。這是一種混沌的現象,我們人類對這種蝴蝶效應、這種連鎖反應的預知能力極其有限。

公元前318年,孟子向齊宣王建議攻打燕國,由此引發一系列的後果,惹出了孟子自己也想像不到的一連串的災難和麻煩。孟子是個大思想家,但他的預知能力也極其有限,那一般人不就更有限了嗎?在戰國那個特殊的、非常脆弱的均勢情形下,孟子鼓勵齊宣王入侵燕國的建議打破了這種均衡,他無意間成了牽動戰國局勢變化的那一隻蝴蝶。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人們對自己的言行引發的連鎖反應,往往缺少足夠預知能力。一念牽動大千世界。一個小小的善念和善行,可能帶來一場滋潤的春雨,引發巨大的變化;一個微小的惡念和惡行,也可能帶來毀滅性的暴風驟雨。

在一個混沌的社會系統中,我們不要小看自己的一個小小善行,它可能給這個世界帶來巨大的改變;也不能低估自己一個小小惡行,它可能帶來無法預知的、毀滅性的後果。

推薦閱讀:

張儀罵孟子!!! 罵得超爽
《孟子》10句處世箴言,句句振聾發聵,句句千金,永久收藏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私淑錄(清)戴震卷一
孟子(下册)【译注版】

TAG: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