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為什麼要帶孩子讀古詩

錢穆:為什麼要帶孩子讀古詩李桂春 2015-10-11 分類:教學反思上一周,我們結束了杜甫詩詞的賞析,這周開始我們將給孩子們展開另一個詩人——柳宗元的人生畫卷。我們要不要帶孩子讀古詩?怎樣帶孩子讀古詩?現在連這也演變成了一個有爭議的事。來聽聽錢穆怎麼說吧。文|錢穆我認為若講中國文化,講思想與哲學,有些處不如講文學更好些。在中國文學中已包括了儒道佛諸派思想,而且連作家的全人格都在裡邊了。某一作家,或崇儒,或尚道,或信佛,他把他的學問和性情,真實融入人生,然後在他作品裡,把他全部人生瑣細詳盡地寫出來。這樣便使我們讀一個作家的全集,等於讀一部傳記或小說,或是一部活的電影或戲劇。他的一生,一幕幕地表現在詩里。我們能這樣地讀他們的詩,才是最有趣味的。文學對我們最親切,正是我們每人一生中的好朋友。正因文學背後,一定有一個人。這個人可能是一佛家,或道家,或儒家。西方人分心為智、情、意三項,西方哲學重在智,中國文學重在情與意。情當境而發,意則內涵成體。若讀詩只照著如《唐詩別裁》之類去讀,又愛看人家批語,這字好,這句好,這樣最多領略了些作詩的技巧,但永遠讀不到詩的最高境界去。從前人作詩都是一字一字斟酌過。但我們更應知道,我們一定要先有了句中其餘六個字,這一個字才用得到斟酌。而且我們又一定先要有了這一首詩的大體,才得有這一句。這一句先定了,你才想到這一字該怎樣下。並不能一字一字積成句,一句一句積成詩。應該是這首詩先有了,而且是一首非寫不可的詩,那麼這首詩才是你心中之所欲言。有了所欲言的,然後才有所謂言之工不工。所以作詩,先要有作意。作意決定,這首詩就已有了十之六七了。作意則從心上來,所以最主要的還是先要決定你自己這個人,你的整個人格,你的內心修養,你的意志境界。有了人,然後才能有所謂詩。因此我們講詩,則定要講到此詩中之情趣與意境。先要有了情趣意境才有詩。我們學做文章,讀一家作品,也該從他筆墨去了解他胸襟。我們不必要想自己成個文學家,只要能在文學裡接觸到一個較高的人生,接觸到一個合乎我自己的更高的人生。比方說,我感到苦痛,可是有比我更苦痛的。我遇到困難,可是有比我更困難的。我是這樣一個性格,在詩里也總找得到合乎我喜好的而境界更高的性格。我哭,詩中已先代我哭了。我笑,詩中已先代我笑了。讀詩是我們人生中一種無窮的安慰。有些境,根本非我所能有,但詩中有,讀到他的詩,我心就如跑進另一境界去。我們不曾見的人,可以在詩中見。沒有處過的境,可以在詩中想像到。中國文學之偉大,則是那境那人卻全是個真的。讀杜工部詩,他自己就是一個真的人,沒有一句假話在裡面。這裡卻另生一問題,很值我們的注意。中國大詩家寫詩多半從年輕時就寫起,一路寫到老,像杜工部、韓昌黎、蘇東坡都這樣。我曾說過,必得有此人,乃能有此詩。循此說下,必得是一完人,乃能有一完集。而從來的大詩人,卻似乎一開始,便有此境界格局了。此即證中國古人天賦人性之說。故文學藝術皆出天才。西方文學主要在通俗,得群眾之好。中國文學貴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此亦其一異。故中國人學文學,實即是學做人一條徑直的大道。中國古人曾說「詩言志」,此是說詩是講我們心裡東西的,若心裡齷齪,怎能作出乾淨的詩,心裡卑鄙,怎能作出光明的詩。所以學詩便會使人走上人生另一境界去。正因文學是人生最親切的東西,而中國文學又是最真實的人生寫照,所以學詩就成為學做人的一條徑直大道了。文化定要從全部人生來講。一個光明的時代來臨,必先從文學起。一個衰敗的時代來臨,也必從文學起。但我們只該喜歡文學就夠了,不必定要自己去做一文學家。不要空想必做一詩人,詩應是到了非寫不可時才該寫。若內心不覺有這要求,能讀人家詩就很夠。我們不必每人自己要做一個文學家,可是不能不懂文學,不通文學,那總是一大缺憾。這一缺憾,似乎比不懂歷史,不懂哲學還更大。再退一層言之,學文學也並不定是在做學問。只應說我們是在求消遣,把人生中間有些業餘時間和精神來放在那一面。我勸大家多把餘閒在文學方面去用心,尤其是中國詩。我們能讀詩,是很有價值的。倘使我們有一年工夫,把杜工部詩手抄一百首,李太白詩一百首,陶淵明詩一共也不多,王維詩也不多,抄出個幾十首,常常讀。過了幾年拿這幾個人的詩再重抄一遍。加進新的,替換舊的,我想就讀這四家詩也很夠了。不然的話,拿曾文正的《十八家詩鈔》來讀,也盡夠了。若是讀《全唐詩》,等於跑進一個大會場,盡多人,但一個都不認識,這有什麼意思,還不如找一兩個人談談心。學作詩,要學他最高的意境。職業不自由,在職業之外,我們定要能把心放到另一處,那麼可以減少很多不愉快。不愉快的心情減掉,事情就簡單了。對事不發生興趣,越痛苦,那麼越搞越壞。倘使能把我們的心放到別處去,反而連這件事也做好了。這因為你的精神是愉快了。我想到中國的將來,總覺得我們每個人先要有個安身立命的所在。有了精神力量,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這個精神力量在哪裡?灌進新血,最好莫過於文學。因此我希望諸位要了解中國文學的真精神,中國人拿人生加進文學裡,而這些人生則是有一個很高的境界的。這個高境界,需要經過多少年修養。但這些大文學家,好像一開頭就是大文學家了,不曉得怎樣一開頭他的胸襟情趣會就與眾不同呀!好在我們並不想自己做大文學家,只要欣賞得到便夠了。有人說這樣不是便會一無成就嗎?其實詩人心胸最高境界並不在時時自己想成就。大人物,大事業,大詩人,大作家,都該有一個來源,我們且把它來源處欣賞。自己心胸境界自會日進高明,當下即是一滿足,便何論成就與其他。讓我且舉《詩經》中兩句來作我此番講演之結束。《詩經》說:「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不求,不忌刻他人來表現自己,至少也應是一個詩人的心胸吧!

萬山浮雲去,松聲猶入耳;冉冉紅日升,古今天地間。

冉冉紅日升,蒼茫雲海間;天地一沙鷗,曉看滄浪南。http://qzone.haoduoge.com/music2/2014-11-08/1415452341.mp3

黃明勇:讀書報告會是課外閱讀教學的有效模式李桂春 2015-11-03 分類:教學反思 分享到:中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遭遇諸多尷尬。其一,教師缺乏具體的指導措施,導致教師很想有所為卻不知如何為。其二,學生缺乏系統而有效的課外閱讀方案。學生其實很想閱讀課外書,但又苦於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或者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閱讀。其三,家長缺乏信心,難以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課外閱讀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各種困境的焦點在於:課外閱讀缺乏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聯繫、時間保障以及評價機制。針對此種現狀,本文所提出的「讀書報告會」這一課外閱讀指導模式可以有效地讓課外閱讀教學走出困境,獲得實效。「讀書報告會」是指在教師定期指導下,學生預先在課外閱讀書目,並提交一篇讀書筆記,繼而由語文教師遴選擇優在課堂上進行閱讀心得交流的一種讀書形式。「讀書報告會」的主要特點是:教師有效指導、學生定時閱讀、心得及時反饋、讀寫有效結合。一、「讀書報告會」的運行模式1.「讀書報告會」的操作流程「讀書報告會」的操作流程依序為:框定可利用的節假日——教師開列閱讀書目——學生在規定時間閱讀——完成一篇有心得體會的讀書筆記——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小組推薦——教師審閱遴選——確定「讀書報告會」課堂交流人選(6到8名同學,每人5分鐘交流時間)——擬寫交流發言提綱——課代表擬寫主題、創設交流情境——課代表主持「讀書報告會」——課堂交流代表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學生記錄、提問——老師點評、總結。2.「讀書報告會」的幾個關鍵環節(1)課外閱讀時間的確定。一般是利用國家規定的較長節假日,比如,端午節、五一節、國慶節、中秋節以及寒暑假。可規定學生在假期讀一本或幾本書,並完成相應篇目的讀書筆記。確定時間的基本原則是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意義地讀完作品。任務要適中,時間要充分,目的是讓學生既能保證閱讀的時間,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悠閑中享受閱讀,避免有閱讀任務的壓迫感。(2)書目的開列與指導。教師在課外閱讀中的指導意義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閱讀書目的開列方面。開列書目的意義在於,一方面幫助不知道讀什麼書的同學明確可閱讀的書目,另一方面引導有強烈個人閱讀興趣的同學調整閱讀方向,增強個人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同時使對課外閱讀尚持觀望態度的學生感受到文學的浩瀚、人文的博大以及閱讀的魅力。閱讀書目的基本指導原則是:第一,與課內閱讀(包括選修課)同步。第二,與研究性學習課題同步。第三,符合中學生閱讀水平和心理特徵。第四,儘可能與考試緊密結合。(3)讀書筆記的寫作。既可概述原著內容,也可摘錄精彩語句,但重點應放在讀書心得的表述。閱讀鑒賞水平較高的學生甚至可以就此寫成研究性學習論文。(4)交流發言提綱的寫作與講解。發言提綱與讀書筆記不同,要求精短。該提綱具體內容包括:述一點作家作品概略,命一個有文采且有意義的標題,列幾點鮮明而獨特的感受,錄一些原文精彩的語段,談一點運用實例,最後用一兩句富有個性的話做結。(5)學生主持報告會。把評審權和組織權真正交還給學生,既符合新課改自主學習的精神,也在實踐中鍛煉了學生的協調、組織和統籌策劃能力。示例:關於畢淑敏的讀書報告會發言稿高2010級14班 劉雪瑩①標題:文學的白衣天使②作家簡介:畢淑敏,作家;軍人——堅毅而剛強的氣質,高原風雪讓她擁有對生命的敬畏和崇高的仰望;醫生——悲苦而溫馨的情懷,救死扶傷讓她擁有對生死的超脫和心靈的救贖。③心得要點:(1)幸福就是把握現在;(2)幸福就是珍惜擁有;(3)幸福就是書寫命運;(4)幸福就是自我實現。④精彩語句摘錄: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很有節制地向我們噴洒甘霖。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就看你是否珍惜。⑤運用實例:《關於幸福的個人體味》:海外報道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剛剛給孩子洗完澡的媽媽,為自己病人治療好目送病人遠去的醫生,沙灘上用沙子築出沙堡的孩子,寫完作品最後一個字的作家。消息入眼,我的第一個反應彷彿被人在眼皮上抹了辣椒油,嗆而且痛。繼而十分懷疑它的真實性。這可能嗎?不是什麼人閑來無事,編造出來博人一笑的惡作劇吧?還有幾分惶惑和惱怒,在心扉最深處,是震驚和不知所措。當我靜下心來,細細梳理思緒,才明白自己當時的反應,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悲哀。原來我是一個幸福盲。⑥富有個性的結語:她:沒有手術刀的刀刃,她卻可以切下人們心頭的腫瘤,解除病痛;沒有注射針的針尖,她卻可以施以療傷的藥物,撫慰心靈。一襲素潔的白衣,她是行走在文字中的天使。二、「讀書報告會」的效用1.延伸了有限的課堂時空,拓展了課堂閱讀內容教材選文無非兩類:名著節選,經典範文。在凸顯經典性和示範性的同時,也存在信息的殘缺性。在課堂教學中本來就需要相關的內容鏈接,而學生對空缺的內容也抱有補白的閱讀欲求。前文已述在指導學生開列課外閱讀的書目時與教材同步。通過對原文內容的全面了解,不但加深了對課文節選內容的理解,而且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教材甚至審視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比如,在鑒賞現行人教版教材第一課(《沁園春·長沙》)時,教師可以從本詩宏大的意象和絢麗的秋景中引導學生感受詩人豪邁的情懷。如果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毛澤東詩詞鑒賞》(公木著,長春出版社出版),那麼還可以從《菩薩蠻·黃鶴樓》《採桑子·重陽》《七律·長征》《浪淘沙·北戴河》《水調歌頭·游泳》等一系列詩詞中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與他坎坷而豐富的革命領袖生涯息息相關,繼續探尋會發現詩人內心還存有既想當豪傑又想做聖賢的至上追求(「帝王一代帝王,聖賢百代帝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①,從而上升到對毛澤東詩詞崇高美的欣賞。也可引導學生從《虞美人·枕上》《賀新郎·別友》《蝶戀花·答李淑一》等詩詞中讀到毛澤東革命愛情三部曲,與豪邁的情懷相對,詩人也懷揣兒女柔情。通過這樣的比較閱讀,使學生對毛澤東詩詞及其本人建立更全面而豐富的認識,甚至有學生基於此而喜歡上了毛詩。2.硬化了課外閱讀作業的軟性要求,避免了課外閱讀活動的空泛性長期以來中學語文課外閱讀停留在口頭要求層面,表現為空泛淺表疲軟。而「讀書報告會」這一課外閱讀形式將課外自由閱讀與課內定時反饋相結合,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將書面表達與口語交際相結合。「讀書報告會」所具有的課堂定時和規範作業等硬性要求使課外閱讀這塊最軟的軟作業得以貫徹落實,從而增強了課外閱讀的時效性和實效性。3.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拓展了學生的心靈空間本文作者在高2010級14班從高一時即嘗試開展「讀書報告會」,學生涉獵的範圍涵蓋文史哲,縱貫古今中外。據不完全統計,全班64位同學共閱讀了200多部圖書,涉及古典詩詞作品2部;歷史著作10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7部;外國文學作品84部;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94部(篇);新聞作品1部;哲學1部;語言學1部。4.反饋學生深層思想狀態,及時調整學生人生價值取向閱讀不僅是一種上佳的語文學習方式,也是一種生活狀態②。閱讀興趣的取向決定了所閱讀的作家作品,而閱讀興趣反映了學生現階段的審美趣味和人生態度。中學階段學生的思想變化處於最活躍的時期,往往從其閱讀圖書種類的選擇可以窺見其內在的思想變化,從而找到談話的切入點並捕捉到教育的最佳契機。研究表明,人在18歲之前,閱讀對人的影響很大,18歲以後,人格和價值觀逐漸定型,閱讀的影響逐漸減小③。從正向看,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教師倡導的閱讀指向也可以改變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影響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再如本班部分學生最初喜歡武俠小說,名著難以進入。教師通過介紹孔慶東的著作慢慢引導學生先學會正確欣賞武俠小說,再引導學生對中國古典章回小說(如《水滸傳》)的豐富思想內涵和獨特藝術技巧進行欣賞,進而對名著產生興趣。許多學生在開展「讀書報告會」中,從不同的作家心路歷程或作品人物命運中感悟人生,尋覓到了反思自我超越現實的人生意義。比如高桑迪同學從畢淑敏作品中感受到了「追尋原始的力量。原始來自自然,原始來自母親」。曾麒燃同學從《泥沙俱下的生活》(畢淑敏)中體味到「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實是如何善待每人僅此一次的生命。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為小的苦惱而厭倦生活。因為泥沙俱下並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組成寶貴生命的原材料」。胡鑫同學從季羨林的《讀書治學寫作》一書中深刻地感受「文化、真理、實踐」三者的重要關係,認識到「文章從慘淡經營中來。我追求的目標是:真情流露,淳樸自然」。名著名篇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真善美的追求,特別是傳記作品人物的人生歷程,以及對學生的現實人生困惑有指導意義的言論都可以內化為學生的精神力量,影響學生的行為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講,閱讀有益課外書是德育中極為有效的自我教育途徑。5.積累語感經驗,提升應試能力中學語文教學與高考最本質的結合點究竟在哪裡,教師們一直在探索。目前存在以下兩種解讀:一是學在課內,考在課外。持這種觀點的人堅持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二是淡化課堂教學,側重課外輔導資料的練習。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大量的練習加上應試策略的總結可以對付高考。顯然第一種模式理論上更科學,而實際上難操作,或囿於教師素質想有所為而難以為。或是把語文課上成純知識灌輸課,枯燥乏味;或是把語文課講得天馬行空學生一頭霧水。第二種模式雖然在理論難以站穩腳跟但實際上一直統治著中學語文教學特別是高中語文教學。同步練習和高三總複習資料及各種閱讀作文教輔用書成了考試必備的工具。究竟中學語文教學和高考最本質的結合點在哪裡?本就是閱讀,尤其是課外文學作品閱讀,末就是練習。本末理應兼顧,而當下卻普遍本末倒置。斯迪芬·德·克拉森提出:「學生自發的課外閱讀興趣有助於作文能力的發展,增加課外閱讀比增加經常性寫作訓練對幫助發展學生作文能力更有效。」這與古人所提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謀而合。以2010級14班為例,平時語文考試成績與同類班級相比基本差5分左右,而高考卻超過同類班級。很多入學語文成績差的同學,經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不但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興趣,而且積累了豐富的語感經驗,形象思維能力大大提升,情感領悟能力迅速提高。對一些思維密度較大的文章能準確把握要義,作文水平大大提高,考試成績優異。該班呂磊同學曾做讀書報告《溫暖,絮在生活的棉花中——讀畢淑敏〈話說生活〉》,他引用畢淑敏文中序言「溫暖,這詞兒,像新棉花絮成的靠墊,讓人安適柔軟愜意放鬆依然舒展。為了傳達彼此的善意,我們需要傳遞溫暖。為了抵禦孤獨,我們需要彼此結成一體面對遼闊宇宙」。之後在成都市舉行的高三年級「一診」考試作文中就做了恰當運用,並獲得高分,其作文題目為《感受溫暖》,題記「溫暖,絮在生活的棉花中,織成一床棉被,用自己火熱的心將它捂熱,於是自己也被它溫暖著」就化用了畢淑敏的原話。文中還有一段論述:「不禁想起了劉墉曾經說過的話:生命就是一盒火柴,每燃一支,我們就能給別人帶去一絲溫暖。這讓我記起了無數個讓我溫暖的名字,畢淑敏,這個總是把文字當作藥劑的作家,用她的心靈處方給受傷的人們帶去無盡的滋養與幸福;三毛,這個流浪的女子,在生活中教會我們堅強,在堅強中教會我們感受生活;史鐵生,這個堅忍不拔的勇士,用自己的生命向我們書寫了一份人生的演講稿……原來文字是如此美味的心靈雞湯,感受好的文字,就如同一份生命的禮物,教會我們愛與感動。而我們感受到這一份溫暖,也就多了一分勇氣與希望。」所用的劉墉、畢淑敏、三毛、史鐵生都是「讀書報告會」中所涉及到的作家。「讀書報告會」曾在我所任教的兩屆(高2007級12班、2010級14班)中推行。實踐證明,「讀書報告會」所具有的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作用正好契合了新課程改革的三維教學目標追求。當然,仍有不足之處有待改進,比如學生的閱讀面有限,開展的時間有限,與課堂教學的聯繫有限等等。注釋:①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②王餘光.讀書四觀[M].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7年。③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推薦閱讀:

樊川居士杜牧古詩九首供大家欣賞
中國新詩向古詩學習什麼
古詩詞賞讀四 柳永《雨霖鈴》
古詩五天入門之第三天,選韻的法門
古詩詞課外名句補充

TAG:孩子 | 古詩 | 錢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