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對儒學的新發展
周敦頤思想學說是融合儒釋道的結晶,但主調仍是傳統的儒學。周敦頤始終沒有忘記儒家的根本立場,出入釋老的目的是援儒,最終促進儒學的全面復興。周敦頤通過自己的努力,全面豐富和發展了儒學思想理論體系,開拓了儒學發展的新境界,使之面貌煥然一新,一掃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五代的頹勢,回歸到原有的正統地位,贏得了與釋道競爭的全面勝利,取得了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具體講,周敦頤有三個方面的開拓性貢獻。
首先,提供宇宙的化生圖式。北宋之前的儒學對宇宙萬物這一天道缺乏嚴謹而系統的論述,未能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由於這一巨大缺陷,儒學一直受到釋道的攻擊,並因還擊理論的蒼白而敗下陣來,失去主導地位而陷入困境。即使有隋唐兩朝的力挺,再加上韓愈專門開展排釋興儒的古文運動,儒學也未能藉機恢復元氣,重新成為人們的精神家園。唐朝興儒的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唐人骨子裡的潛意識則是藐視儒學仁義禮教,缺少儒家禮教的規矩和氣度。就連自稱「儒士」的杜甫,居然也喊出了「儒術於我何有哉?孔孟盜跖俱塵埃!」「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可見儒學在唐代地位的淪落。
直到北宋周敦頤的出現,儒學的命運才出現重大轉機。他把儒學理論的視野轉到了宇宙自然上,以「太極」、「無極」兩個範疇為基點,描述了宇宙萬物化生圖式,從而彌補了儒學的短處,使之第一次成為一個完整而嚴密的體系。周敦頤的宇宙化生圖式集中體現在《太極圖》及《太極圖說》中,「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生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這樣,周敦頤構建了「太極(無極)-陰陽-五行-萬物」的圖式。同時,周敦頤又進一步解釋說:「二氣五行,化生萬物,五殊二實,二本則一。是萬為一,一實萬分。萬一各正,小大有定。」上述圖式又可以逆變成「萬物-五行-陰陽-太極(無極)」圖式,兩個圖式可以正反順逆推理,使得「無極而太極」同時蘊含著生成論和本體論兩層含義,周敦頤的「天道觀」因此而建立。周敦頤《太極圖》及《太極圖說》,是儒學系統闡釋宇宙自然的開端,揭開了儒學思想史上新的一頁,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其次,提出心性本體化思想。周敦頤「破暗」之功在於「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心性與天道(義理)是先秦原儒思想的重要部分,《周易》體現天道,《中庸》、《孟子》關注心性。原儒按照「盡心知性以知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理想,追求「心性與天道」的內在貫通。但實際上,原儒並不重視「天道」思想的闡發,《周易》反而成了道教闡釋和利用的重點,因而並未實現「心性與天道」的貫穿。真正實現「心性與天道」的完全貫通,則是周敦頤。他以「誠」為雙方的貫通點,把《周易》的天道觀與《中庸》、《孟子》的心性論融合成一體,從而實現了心性的本性化,開創儒學發展的又一個新境界。
「誠」對「心性與天道」的貫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到了「誠」,也就能達到「心性與天道」的融合,也即實現「天人合一」的目標。「誠」既是社會倫理道德的規範和標尺,又是宇宙自然萬物的源泉,此即「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意義所在。怎樣才能做到「誠」?那就必須「成聖」。周敦頤對此系統地提出三種心性修養主張,也即修身成「聖人」的功夫與手段。一是無欲故靜,這是成為「聖賢」的必由之路。人性中的「惡」與生俱來,未達「純粹至善」前難以去掉,故人不可能不存在過錯,只有「遷過改善」,才有可能成為聖賢。「動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匪仁、匪義、匪禮、匪智、匪信,悉邪矣。邪動,辱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動。」人的行動必須符合「仁、義、禮、智、信」五常行為規範,否則會犯錯,變成「邪動」,招來禍端自受其辱。當然,慎動不是完全不動,只是動之前必須全面考慮後果,化解」邪「的隱患。同時,行動之前,還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和經驗,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做到有備無患,」擬人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只要按照上述三條功夫去修鍊,那麼就離」聖賢「不遠了。
第三,提升儒學的思辨水平。思辨不足,是儒學的另一個短處。周敦頤融《周易》的「太極」與《老子》的「無極」於一體,形成《太極圖》及《太極圖說》,內含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從而把儒學的思辨水平提升到了新的境界。周敦頤構建的宇宙萬物化生圖式,涉及宇宙本體與原始實體、天地、四時、萬物等幾個層次,相互之間的關係是「前後關聯、循序漸進」的統一過程。「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周敦頤肯定了宇宙萬物化生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此前的儒學中尚無人如此清晰地說過。周敦頤的思想學說中還內含著豐富的對立統一規律。「動」與「靜」、「一」與「萬」、「陰」與「陽」等對立範疇,有機地融合在其宇宙生成圖式中,並給予了深刻的闡釋。周敦頤以他的辯證思維能力,把儒學的思辨能力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儒學從此一改「跛腳」形象,獲得了重生。周敦頤的思想影響很深,此後理學家所倡導的本體論和發展觀大多源自周敦頤,圍繞「無極」、「太極」、「陰陽」、「動靜」、「一萬」等範疇進行再認識而構建的。這也就是周敦頤能從宋初眾多理學家中脫穎而出,成為「理學鼻祖」而得到後世廣泛推崇的根本原因。
(作者單位: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
推薦閱讀:
※從一棵草講《太極圖說》
※《周敦頤·太極圖說》釋義:
※110. 愛蓮說(〔宋〕周敦頤)
※周敦頤《太極圖說》:區區249字,道破宇宙之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