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懷我時,被爸爸用鋤頭砸:我家365天都是犯罪現場

原創2017-09-05最中國的文化微刊國館

文丨國館

「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華老去,而是在婚姻和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女人可以衰老,但一定要優雅到死,不能讓婚姻將女人消磨地失去光澤。」

——國館君按

8月30日那期《演說家》,

美女導演黃莉的演講讓人心顫。

心顫是因為她說:

「今年我38歲,我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

才能坦然面對爸爸家暴媽媽,

媽媽家暴我。

身體的傷痕會消失,

可是心理的陰影很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

從29min開始看

比起黃莉的經歷,她的開悟更令我心顫:

二十幾年只糾結媽媽家暴她,

但從來不想,

冤有頭,債有主。

媽媽為什麼會這樣,

爸爸才是不幸的源頭。

黃莉事件,從本質上來說,

不是單純的家長家暴事件,

而應該是一個丈夫家暴妻子帶來後遺症的傷害事件。

據全國婦聯調查,

在中國婚姻中,

每年約有30%的人遭受到家庭暴力的侵害,

其中約有25%的人選擇以離婚的方式結束折磨,

這在中國的離婚率中佔到了1/4以上,

更另人反思的是,

在這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中,

婦女的受害者竟然高達95%。

絕不是危言聳聽,這樣例子隨處都有。

天涯上有個樓主說:

1.當年我媽懷我還有三天要生了,

我爸還讓我媽去地里幹活,

由於我媽懷孕不方便幹活慢,

我爸就用鋤頭追趕著打我媽。

2.我爸在豬圈裡給豬頭讓套個繩子,

他按著豬,沒有剪刀,

讓我媽去房子里找剪刀,

結果我媽拿的晚了一會兒,

他生氣了,直接把我媽按到,

給我媽臉上抹豬屎和泥巴。

3.我媽不知為什麼和我爸發生口角了,

結果在房子把我媽按倒,

用小凳子扣在頭上,

讓我媽的頭動不了,

然後打我媽。

4.我媽去磨面的時候,

大腿不小心被機器上的皮帶磨掉一層厚厚的皮,

他知道了第一反應是,

罵了一聲而沒有安慰。

5.我爸年輕時經常抽煙,

身體不好,

他跟我媽說你別讓我生氣,

我生氣了說不定哪天就用斧頭把你砍了。

……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

樓主從小缺安全感。

連同學都不敢往家裡帶,

怕父親陰晴不定,

打同學、趕同學。

工作後,有能力養活父親。

卻從未正眼看他,

因為他在樓主心裡有陰影。

每次回家都很難堪,

因為小時候被那麼鬧,

根本沒有同齡朋友。

一個家庭的能量,是由高處往低處流動的。

有愛的家庭,強者愛弱者,弱者敬強者。

爸爸愛媽媽,媽媽愛孩子。孩子和媽媽崇拜爸爸。

沒愛的家庭,卻弱肉強食。

爸爸家暴媽媽,有些媽媽像黃莉媽媽一樣,

打不過爸爸,就家暴孩子,

孩子不敢反抗家暴,身上的傷會好,心理卻一輩子有痛。

有些媽媽打不過就隱忍,

孩子從小目擊家暴,性格怪癖,充滿戾氣。

為什麼現實生活中,

有那麼多家庭家暴成癮,

卻願意維持現狀?

--父親不要臉,吃定母親

珺聰母親一直知道他父親出軌,

但因為兒子才上小學,

為了家庭和睦,一直沒有說。

直到珺聰高一時,

母親忍無可忍,把這件事告訴他。

過了兩個星期,

珺聰發現父親家暴母親。

一問才知道,父親家暴母親多年,

而這一次,發現兒子知道他的出軌醜聞,

更是往死里打珺聰母親。

珺聰想保護母親,父親竟然反咬一口:

「你母親出軌,我控制不住情緒才打她。」

珺聰去上學後,

父親又毒打母親:

「誰借你這個黃臉婆膽啊,

敢讓兒子來教訓老子。」

珺聰母親沒做任何對不起家庭的事,

但丈夫卻揪著她太愛家,太愛兒子,

一定不敢離婚,打死不會離婚,

出軌、嫖娼、家暴,為所欲為。

--母親寧願挨打,也不願從頭再來

還是珺聰母親的例子。

珺聰想帶母親去醫院驗傷,

母親就是不肯,覺得丟人。

珺聰懇求母親報案並留下案底,

母親就是不肯,還是覺得丟人。

珺聰勸母親離婚,

母親死活不肯,

全職在家20年,

怕找不到工作,

怕要不到撫養權,

怕沒能力養活孩子,

怕丈夫從此風流快活,

怕中年離婚被親戚笑話。

珺聰父親現在更變態,

除了家暴,還會跟蹤她,

用陌生人的QQ、微信,

刻意跟母親聊騷,

想用各種熱暴力、冷暴力、

誣陷、造謠的方式逼母親離婚。

母親終日誠惶誠恐,

但不管珺聰給她提供多少條活路,

她寧可被家暴,也不願離婚去找工作。

--弱者的斯德哥爾綜合症作祟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

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

黃莉在視頻中說:

「家暴不是家醜,而是一種犯罪。

有暴力的地方就是犯罪現場,

哪怕那個地方叫做家庭。」

但往往有些人,越被家暴,

越覺得施暴者很有能力。

習慣暴力,覺得有暴力就有安全。

離開暴力,會無所適從。

還是珺聰母親的例子。

珺聰母親甚至覺得:

沒有教好老公,不怪老公,

都是自己的錯。

到最後,她很變態地堅信:

暴力的老公是個非常有能力的人,

對他畏手畏腳。

還有另一些人,

被施暴之後,

會認同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思路,

轉而用暴力傷害孩子。

比如《演說家》黃莉母親被丈夫家暴,

轉而家暴黃莉。

一個家裡,力氣大的習慣用拳頭說話,

力氣小為什麼連反擊都不敢反擊?

因為女人遇到家暴男,

就像發現100塊掉到屎上,

撿了臟手,不撿又不甘心。

果斷不啊!

100塊,撿完還不夠做一個手部SPA!

好女人,

要愛護身體,

更要愛惜尊嚴,

萬一攤上家暴,

及時止損最重要。

從小目睹父親家暴母親的孩子,除了像上面黃莉和珺聰一樣,容易有弒父救母情結,親密關係也更容易出現問題:

--家暴伴侶

簫慧跟男朋友談戀愛時,

得知他們家會經常吵架。

不過那時男朋友經常拉著她的手說,

我一定對你好,

我們一定會幸福下去的。

然而,婚後五個月,

簫慧就傻眼了,

跟老公有爭執,

口角起不到五分鐘,

他就突然打她。

她驚恐地求他改,

但這樣的事情,

就像大姨媽,

每月來一次。

最慘一次,

脖子被掐住,

整個人被拎起來在空中甩了兩下,

扔在地上,

狂吐了一晚上。

更可怕的是,

他還經常對蕭慧說:

我對你算很好的啦。

對!跟他爸年輕時把他媽踹出

6次流產,

打得鼻膜永久損壞,

肋骨折斷相比,

他算是對老婆客氣了。

簫慧媽媽勸她:「他原生家庭不好,你從小就滿愛,多感染她就好。」

簫慧爸爸勸她:「剛結就離,有問題你不克服,這樣下一段婚姻也會重複。」

但蕭慧還是結婚第8個月就辦了離婚手續,

沒有人想剛結就離,

但總好過有了孩子被打再離,

不幸不會因為結婚而終結,

也不會因為離婚而加劇,

明知他暴力而不改,

卻沒勇氣離開,

不幸才會重複。

--感情不順

30多歲的女企業家收入很高,

但輕度抑鬱,去看心理醫生。

她跟丈夫分房七年,

家庭關係異常冷清。

心理醫生引導她回憶童年,

原來她父親脾氣暴力、酗酒,

一點小事就會動手打人,

母親剛生完她就被毆打住院。

父親同樣家暴她和哥哥,

後來雖然父母離婚,

兄妹倆跟母親生活,

但她總會夢見父親拿榴槤要打她。

她特別害怕另一半跟父親一樣家暴,

會跟老公走到一起,就是看重他脾氣好。

結婚之前,她還特地考驗老公:

一次家宴,她因為一點小事很無理地當著准公婆的面打了老公一巴掌。

她看著老公很驚恐但沒有還手的意思,才徹底放心嫁他。

婚後,她百般挑剔老公。

老公明明是優秀的程序員,儒雅體貼的伴侶。

但無視所有優點,打擊老公胖、死板、沒幽默感。

心理醫生認為,她企圖通過無理行為引誘老公像父親那樣虐待她,

但老公性格隱忍,這一切沒法發生,

所以她就選擇疏離老公的方式來製造冷暴力。

這種從小在暴力家庭成長的孩子,

成年之後內心缺愛,

更傾向於用「讓自己難受」,

或者「讓別人難受」的方式來找存在感。

他們往往越愛一個人,

越容易把關係弄糟。

--養兒既溺愛又虐待

還是女企業家的故事。

她在生活方面對兒子異常遷就和呵護,

吃用都要全進口的,

早餐都必須經過營養師搭配的。

但對學習方面卻過分嚴厲,

除了正常上課,

周一到周五每天給孩子安排三個補習班,

周末要學三門藝術課和兩門體育課。

只要兒子流露不快,她立馬甩自己的計劃表給他:

「你以為我容易,

要容易你就你爸一樣當豬,

一輩子只會敲電腦,

工資永遠跟不上通貨膨脹。」

兒子要是周末睡過頭不去上興趣班,

她一發現,衝進去一盆冷水澆到被子上,

兒子3分鐘不爬起來,

就等著繞小區跑10圈再回來把家裡大掃除一遍。

無怪兒子平時見到她就躲,

連母親節不願跟她過,

寧願跟父親去看奶奶。

《致青春》里有句傷人的話:

怕到最後,我們都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女企業家痛恨父親,

卻冥冥之中將最討厭的暴力因子帶進新的家庭。

被暴力家長傷害,

又變成暴力家長傷害下一代,

冤冤相報何時了?

木桶定律上講:

決定盛多少水的,

不是最長那塊木板,

而是最短那塊。

要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一樣平齊且無破損。

男人也是如此,

再高再富再帥再有才,

有暴力傾向,

幸福這桶水就一滴也盛不了。

想要家庭平和喜樂,各位男人捫心自問:

第一、能不能做到,不管內心多生氣,男人不能對女人動手?

第二、能不能做到,不管爭吵多激烈,男人不能對女人動手?

第三、能不能做到,不管誰對誰錯,男人讓孩子看到爸爸凶媽媽?

想要家庭平和喜樂,各位女人必須明確:

第一、拒絕家暴。家暴是犯罪,不管多愛伴侶,他犯罪,就要反抗,必要時要報警。

第二、如果相愛容易、相處暴力,不管有無孩子,最好分開。如果只能二選一,完整而暴力的家庭、單親但溫馨的家庭,後者對孩子更好。

第三、萬一不幸,孩子目睹了家暴現場,請務必給孩子一個完整的交代,說清事情的來由,再對孩子進行心靈疏導。

《安娜·卡列尼娜》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不幸的家庭往往不是因為太苛求,而是因為太寬容。

有人想要濫施暴力,有人覺得應該包容。

沒有反抗和監控,家庭暴力的發生終會殺人於無形。

拒絕家暴,最好的辦法也許就是魯迅臨終那句話:

「我絕不寬恕!」


推薦閱讀:

做個不罵孩子的媽媽-7 - Qzone日誌
我和媽媽的友誼翻船記
中國每年5千准媽媽赴美產子 主要來自京滬穗
孕期患了癌症的媽媽會把癌症「傳染」給寶寶嗎?
張愛玲:媽媽愛過那麼多男人,卻不曾愛過我

TAG:犯罪 | 媽媽 | 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