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音重?別嘲諷,請學會尊重!
06-22
美國社會對多元文化的寬容與尊重一直是吸引全球移民的主因之一。雖然獨尊英文早已成歷史,但在美國生活、工作的華人新移民,常常因英語有口音、不夠流利,遭到冷嘲熱諷,主流社會對新移民的語言是否真正寬容尊重,仍值得考驗。反觀近年來中文學習在美國掀起熱潮,對待老美口音濃重的中文,華人往往能耐心、尊重以對,善意程度應讓主流社會汗顏。就讀本地某大學的教育學碩士生劉同學日前到學校餐廳就餐,聽見鄰桌一名白人學生和一名非裔學生談論他們的數學課華人教授,白人學生嘲笑教授長、短音發得無法區分,V、W混淆,非裔學生則說,他也快有中國口音了。當時周圍桌子坐著不少中國留學生,紛紛對這兩名學生側目而視,兩人卻毫不在意,更加手舞足蹈,說得起勁。一名留學生忍無可忍,走到兩名學生面前說,「沒錯,我們有口音,有一種東西叫第二語言,或許你們思想太狹隘而無法理解。但我們就算有口音,也能做教授教你們,這足以證明我們比你們更聰明」,不卑不亢的一席話反而令對方閉了嘴。1990年代初來美留學定居的華人鍾先生,求學時第一次給全班做發言,在座教授和絕大部分學生都是英文母語者,他一緊張,英語說得更磕磕絆絆,在座同學有的開始低聲聊天。老美教授當場讓他暫停,說「他現在是用他的第二語言發言,你們捫心自問,如果你們用西班牙語發言,會不會比他做得更好?希望你們能認真地聽」。教授此舉令他銘記至今,但鍾先生以自己的經歷指出,能夠做到這樣的老美並非多數,「很多老美很多都太自我中心,根本不會考慮你是在講一門外語,修養好、家教好的老美才會意識到你一個外國人,能夠用這門語言在這裡毫無障礙地學習、工作、生活,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有部分以英文為母語的華裔,對新移民口音也不乏冷嘲熱諷。華人鄭小姐透露,她在工作中與一名華裔打交道,經過非常不愉快。「接連在我兩句話裡挑出兩個單詞factors、importance,刻意加重語氣,反覆問我『你是說factories嗎?你是說interesting嗎?』好像我講不清楚話似的,她是第一個聽不懂的人」。鄭小姐又解釋了一遍,對方表示聽懂的同時,又意有所指地說了一句,「你看,這就是為什麼企業應該僱用更多英文好的人,至少我們能交流」。後來鄭小姐才聽別的華人同事說起,這名華裔年紀很小時就被父母帶來美國,對新移民一向態度倨傲。「她父母用帶口音的英語和她說話,難道她也是這種態度嗎?」家住聖費南度谷的孫太太前不久帶六歲的兒子參加學校活動後,兒子一回到車上就對媽媽說,父母講英文的口音讓他覺得尷尬,尤其還有小朋友還當眾模仿,以此取樂大家。孫太太教育兒子,英語是爸爸媽媽的第二語言,「如果你的同學說中文,一樣會有口音」。但這以後,孫太太注意到每次她英文發音不標準,兒子就會一遍一遍地糾正她。華人神探李昌鈺去年在拉斯維加斯一場講演中,也提及他早年在警察廳任職時被嘲笑英語有口音時,他會反駁對方,你們學中文看看! 隨著學習中文的老美越來越多,華人對老美口音濃重的中文,整體態度卻都善意、寬容得多。任職於一所非營利性研究機構的華人董女士,常有機會接觸不少會說中文的老美,「在工作中他們很喜歡跟華人講中文,有些人中學就開始學中文,很多時候還是會詞不達意或者口音很重,但從來沒有老中會拿這個來嘲笑他們,將心比心嘛。他們也會常常問這個詞發音對不對,那個詞什麼意思,大家都會耐心用英文給他們解釋」。在中國和美國都為老美做過中文家教的徐女士表示,會說一點中文的老美,哪怕說得再顛三倒四、不知所云,華人都會耐心聆聽,盡量去理解內容,也不吝讚美,「不像有的老美聽到老中說英文不流利、有口音,會不耐煩甚至打斷你『你到底在說什麼』、『我聽不懂你講什麼』」。 世界新聞網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表示失落的個性簽名:別用你現在的幸福來嘲諷我的失魂落魄
※多次插足做小三?為博關注出賣朋友,嘲諷對手平胸,沒演技被群嘲,卻不惜扮丑獲認可! ?
※「港獨」分子嘲諷內地奧運選手 對失金幸災樂禍|港獨|里約奧運
※麻生被指嘲諷中國記者 日媒稱其此舉丟盡臉面
※妹子被小男孩嘲諷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