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北方民族族屬分析
中國歷代北方民族族屬分析
一、延慶是北方各民族角逐的焦點
延慶地處居庸要塞之北,是幽、薊、北京的屏障。幽、薊、北京地控西北、正北、東北,為北中國的腹心地區之一,經濟文化發達。驃悍而比較落後的西北、正北、東北少數民族為奪取中原的財富和政權,歷史上發生了多次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延慶必首當其衝。
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北狄、山戎、東胡、匈奴、羯、烏桓、鮮卑、氐、柔然、突厥、奚、霫、靺鞨、回紇、沙陀、契丹、女真、蒙古、瓦剌、韃靼、朵顏、插漢、滿清等民族都曾馳騁在延慶的土地上。歷史記載發生在這裡較大規模的戰爭不下40次,多和少數民族有關。
七七事變後日寇統治下的延慶,劉斌堡以東歸偽滿洲國,大庄科鄉歸偽華北政權,其餘歸偽蒙疆政權管轄,一縣之境分裂為三國,就足以說明問題。
史書說匈奴和夏禹同是黃帝後裔。有人認為蒙古就是匈奴,岳飛的《滿江紅》把女真比作匈奴是可以的,但說女真就是匈奴那就錯了。近幾年延慶發現了春秋時期的山戎墓葬,五代時期的西奚王王帳以及千家店滿旗五品衙門,遂產生了研究北方少數民族的興趣,下面粗略分析中國歷代北方各少數民族的來龍去脈。
二、白色人種的民族
月支、匈奴都屬北狄,小月氏在新疆吐魯番地,大月氏即今阿富汗,北狄屬於白色人種。春秋時期中原地區有赤狄、白狄、長狄。白狄國有鮮虞、鼓、肥等國;戰國時中山國即春秋時的鮮虞國。《康熙字典》引《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巴(加山旁)子二國之地,秦為遼西郡,隋為北平郡,唐為平州。」即今河北承德、盧龍一帶之地。
可見春秋時期以前今河北、山西以北廣大地區居住的多是白色人種,即歐羅巴人種。古代的狄即指白色人種。
白色人種的體質特徵是:膚色一般較淺,部分呈淺褐色乃至褐色;發色有淡黃至暗黑不等,發質柔軟,多呈波狀型,部分呈直型。鬍鬚濃密,體毛較發達;臉面中部向前突出,顴骨微顯;眼球多呈褐色,部分呈淺灰色、蘭色或淺蘭色;鼻子較窄且高高隆起;身材一般較高。
匈奴被漢武帝徹底擊敗以後,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歸附漢朝,五族亂晉的劉淵即南匈奴後裔。和帝永元三年(91)二月,「大將軍竇憲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甘肅張掖、酒泉北),圍北單于於金微山,大破之,獲其母閼支,單于走死。金微山在漠北,去朔方五千餘里。」北匈奴余部西遁,進入匈牙利。但匈牙利也不都是匈奴人,匈牙利人說他們和中國寧夏裕固族有親緣關係。
羯是入塞匈奴十九種之一的羌渠種後裔,魏晉時分布於今山西潞城附近各縣。羯人石勒建立後趙政權。《資治通鑒·東晉成帝咸康六年(340)》載:後趙石虎太子石宣,於兄弟中最胡狀目深。公元349年,被石虎養孫漢人冉閔奪取政權。冉閔「敕鄴(後趙都城,今河北臨漳縣西南)城門不得相禁,於是趙人(漢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閔知胡之不為已用,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親帥趙人以誅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閔皆以書命趙人為將帥長誅之,或高鼻多須濫死者半。」(《資治通鑒》3099頁)可見匈奴、胡、羯都是白色人種。東胡也是白色人種。
柔然,古北狄之一支,匈奴之別種。強盛時其疆域據有大漠南北。後魏太武帝拓跋燾以其無知,狀類於蟲,改其號為蠕蠕。後為突厥所滅。
突厥,其先本平涼雜胡,其首領為阿史那氏,居金山(今新疆阿爾泰山)。金山形似兜鍪(戰盔),彼土方言謂兜鍪曰突厥,因以名部。隋、唐之際奄有漠北,東西萬里,後分裂為東、西二部,為回紇所滅。余部西徙,滅東羅馬帝國而建土耳其帝國。
回紇,本突厥別種,始名袁紇,至隋曰韋紇。大業中,苦西突厥之虐叛去,始稱回紇。突厥既亡,取而代之,有今內外蒙古之地。助唐室平定安史之亂,合骨咄祿可汗尚德宗女咸安公主。貞元四年(788)自請改稱回鶻,言捷鷙猶鶻一樣。後為黠戛斯所破,部眾西奔,散居於今新疆南路,元代號畏吾兒。其族唐代奉摩尼教,宋元以來改奉回教,即今新疆維吾爾人。
安史之亂末(761),史思明長子史朝義遣使殺了其弟范陽留守史朝興。幽州城內無主,從暮春至夏中兩個月,以阿史那承慶為首的蕃兵與衙將高鞫仁、高如震的漢兵廝殺不斷。「高如震招漢軍萬餘人……應是胡面,不擇少長,盡誅之……幽州城中蕃軍家口盡逾城相繼而去,高鞫仁令城中,殺胡皆重賞。於是羯胡俱殪,小兒皆擲於空中,以戈承之。高鼻類胡而濫死者甚眾。」
阿史那為突厥姓氏,突厥可汗始祖即出於此氏。故柔然、突厥、回紇、安祿山、史思明皆為白色人種。
鮮卑,東胡之支也。漢初東胡為匈奴冒頓所破,走遼東塞外,依鮮卑山1,因以為號。後魏孝昌三年(527)「西道行台大都督蕭寶寅反狀已露,酈道元為關右大使,寶寅以為取已,道元至陰盤驛,寶寅遣其將郭子恢攻殺之,收殯其屍,表言白賊所害。」《注》「秦人謂鮮卑為白虜。自苻秦之亂,鮮卑之種有因而留關中者,是時也相挺為盜,因謂之白賊。」故東胡、鮮卑都是白色人種。
1、鮮卑山:《清一統志》鮮卑山在內蒙科爾沁左翼西三十里,土人呼蒙格。後漢和帝時(89-105)漢兵破北單于,鮮卑移居其地,勢漸盛,並有匈奴故地。魏晉時鮮卑分東、中、西三部,東部大人宇文氏、中部大人慕容氏、西部大人拓跋氏,都曾統治過北中國或北中國部分地區。段氏、乞伏氏、禿髮氏也建立過割據政權。鮮卑在魏、晉、南北朝時是北中國一支非常活躍的民族。長安人稱之白虜。(見《資治通鑒》1008頁)
《朔方備乘》云:「東漢、魏、晉之鮮卑,其庭幕在喀爾喀(外蒙古),而封畛則遠及北海,今西伯利亞地咸為所兼并。錫伯部實其後裔,蓋鮮卑音轉為錫伯。今黑龍江南、吉林西北境有錫伯部落;西伯利亞亦鮮卑、錫伯之音轉。嘉峪關有位同志告我:鮮卑拓跋氏後裔在今甘肅省酒泉市銀達鄉譚家堡之拓家溝,但現在已同漢族融合。
沙陀為西突厥別種,五代唐李克用、晉石敬瑭、漢劉知遠號為沙陀三族。原駐牧在今新疆天山北路境。唐太宗破西突厥,其小部落有處月朱邪者,處月別部之號耳。憲宗時(806—820)有朱邪盡忠及子執宜見於中國,而自號沙陀,以朱邪為姓。沙陀者,大磧(音氣,沙漠)也,在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之陽,蒲類海(今巴里坤湖)之東,自處月以來居此磧,號沙陀突厥。至盡忠孫赤心賜姓李氏,名國昌。國昌孫李克用以鎮壓黃巢起義軍功封晉王。李氏顯貴,夷狄之人遂以沙陀為貴種。沙陀族也是白色人種。
契丹源於東胡,為鮮卑之一支。遼保大五年(1125)二月壬戌二十,遼天祚帝行至山西應州新城東六十里余睹谷,為金將婁室所獲,遼亡。《續資治通鑒》載:「遼主之在夾山也,宋帝數遣使誘之,往來皆由雲中,金人盡知其事,金人以未得天祚,遣使謂童貫曰:『海上原約不得存天祚,彼此得即殺之,而中國違約招徠,今又藏匿不出,我必欲得天祚也。』貫不得已,遣諸將出境上搜之,曰:『若遇異色目人,不問便殺,以授使人。』會金人自得天祚,事乃息。」北宋大名人柳開,雍照中(984—987)官崇儀使,知寧邊軍(治博野,今河北蠡縣)。有《塞上》詩:「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干。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雲看。」說明契丹人是色目、碧眼,可知契丹也是白色人種。
綜上可知北狄、東胡、匈奴、羯、鮮卑、柔然、突厥、霫、回紇、沙陀、契丹都是白色人種。
三、黃色人種的民族
北戎、山戎、秦戎、伊洛之戎,所有戎族都是黃色人種。中國古代所謂的狄、戎、夷、蠻四族,只有狄是白色人種,其餘三者都是黃色人種。
我們漢人是黃色人種。黃色人種的體質特徵是我們所熟知的:皮膚呈黃色;頭髮色黑型直,鬍鬚和體毛不甚發達;臉面扁平,顴骨突出;眼球呈褐色;鼻樑不高;身材中等。歷史上的山戎、烏桓、奚、插漢,現在的漢、滿、蒙、回、藏、朝鮮都是黃色人種。我們的祖先炎黃部落當是黃色人種。匈奴、鮮卑自稱也是炎黃之後是不可能的,一個部落不可能繁衍出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種。學者稱黃色人種為蒙古人種,13世紀才有蒙古之名。稱黃色人種為蒙古人種似不合理。
夷是古代對東方民族的稱呼,如今山東的萊夷、淮河流域的淮夷都是黃色人種。但南北朝時北朝蔑稱南朝為「島夷」,《新舊唐書》把高麗、新羅、百濟、日本列入東夷已失去原意。《新舊唐書》把奚、黑水靺鞨列入北狄屬於錯誤,因他們是黃色人種。
推薦閱讀:
※北方行記(四百九十)濟南風光覽千佛山景區(三)
※北方男人和南方男人
※藏在中朝邊境的北方香格里拉,讓人不忍打擾
※5套北方大院,第3套田園又現代,很多人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