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鳴:建立人際關係的套路
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那麼至少說明你是一個願意與人接觸的人。我們知道,許多人並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像自閉症患者,抑鬱症,極度內向的人,或者那些偉大的天才們,他們都並不熱衷於交際。
著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哪有人喜歡孤獨,只不過是害怕失望罷了。
如果我們不能從人際中獲得教益和溫暖,那麼就極有可能會過上獨身的生活。
獨身的人,要麼苦心孤詣地成就了一番豐功偉績,要麼落得個晚年凄涼。
一方面,我們對人際是失望的,我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際關係,我們渴望更多有智慧的人出現在我們身邊,當然,不能免俗的是,我們也渴望那些擁有地位、財富、榮譽的人出現在我們身邊。因為他們可能會帶給我們地位、財富及榮譽。
另一方面,我們認為一些不必要的人際關係打擾到了我們的生活。縮減了我們讀書、愛好的機會。我們疲於應酬,沒法在人際中做自己。因為在人群之中,就意味著你要遷就別人,而別人,也同樣要遷就你。
因此,當我們遇到看對眼的人,遇到欣賞的人,遇到讓自己的喜歡的人,遇到讓自己敬佩的人,發自內心尊敬的人,能帶給我們教益和愛的人,我們是多麼希望成為他的朋友哇!
但是,一般而言,我們與一個人最終熟稔起來,需要經歷這樣幾個階段。
想像一下吧,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中午,你約見了一位素未謀面的人,你們握手,談論一些無關痛癢的話題,比如天氣,比如油價。你們看起來很友善。這類無關緊要的寒暄看似不重要,然而卻散發一種友善的氣息。寒暄,表示著你們對彼此的交往感興趣。這是傳統的力量。
它讓我們不必要說「我是個友善的人,我想多認識你!」
這就是寒暄的好處。
這一般就是我們的初始關係。尤其對於戀愛關係,對於害羞的人來說尤其困難,他們不敢、不會和別人互動。但好在有了互聯網聊天軟體的發明,比如微信,QQ,使得他們可以在很小的壓力下就可以完成一場「很高興認識你」。他們不必再害怕壓抑、窘迫。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微信?大家有沒有發現,聊天軟體可以加快我們發展關係的效率?一份研究發現,聊天軟體開始問那些關於態度、意見和表現的問題,比面對面接觸快得多,不需要擔心臉紅、結巴,也不需要為對方太多、太快的問題產生逃避心理,這顯然對互動是有幫助的。
初次關係開始後,我們開始考慮是否進一步發展關係。就像買東西一樣,我們需要了解一下這個產品信息。如果是有錢人,可能是「什麼貴買什麼」,那麼應用到人際關係就是「誰長得好看和誰交往」、「誰有權勢和誰交往」、「誰是個人才就和誰交往」等等。但一般我們不會這麼短視,也不會那麼唐突,我們會了解對方的家鄉、對方主要的專業,對方的興趣愛好......
閑談互動就開始了。我們討厭閑談。但是我們每天都用它。閑談有很多作用,首先,它幫助我們了解彼此的共同愛好。其次,閑談的內容也提供給我們很多信息,我們據此判斷是否值得與對方交往下去,這份友誼是否值得經營。在你決定是否繼續發展下去的時候,閑談作為一個緩衝期是一種安全的方法。另外,許多人還將閑談作為生活方式的一種,樂於此道。
於是我們決定了和對方交往下去,但是到了強化關係的階段了。彼此不常以直接的溝通方法,而採用經常見面,花更多的時間待在一起,要求相互的支持,為彼此做一些有趣、有愛的事情,給予一些情感的紀念品、暗示和調情,非語言的表達情感,了解對方的朋友和家庭,以及試著有一些生理上的相互吸引。一起出去參加活動,跟共同的朋友出遊或者一起去旅行。
這是一段令人興奮和眩暈的階段。多麼美妙的陶醉啊!尤其對於小情侶來說,那通常是目眩神迷一般的注視,伴隨著觸電和做白日夢的感覺,就像發生在電視劇中的感覺。最後,相愛的人墜入愛河。
然而,這個階段不會進入到永遠,可能就前進到關係的另一個階段——整合。
當關係增強到一定階段,團體中會出現一種社會認可,比如去見雙方家長。就像在社會單位中一樣。在親密關係中,情侶開始邀約,社會圈開始整合,同伴開始彼此承諾:「好,今年我到你家裡過年!」。大家開始以「我們」來稱呼彼此,我們的公寓、我們的車、以及我們的電影來稱呼,同伴會發展出一種獨一無二的行為表現。他們甚至開始說自己的口頭禪和句型。
整合階段,其實就是讓我們放下舊的人格習慣,與他人建立分享認同的階段。
而且當我們與他人整合的時候,我們對他人的責任感也會增加。我們開始為對方買東西,支付賬單,不管他人有沒有要求。令人驚訝的是,雖然整合階段彼此的關係是非常團結的,但是彼此卻很少直接提出要求。很多事情都是彼此主動為對方做的。主動為對方買葯,主動為對方訂機票,主動為對方做飯,主動為對方提包。
轉眼,到了結合階段了。也就是社會傳統的結婚。合法的婚姻。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到達了這樣的關係,會發展的一個和諧穩定的狀態。
當然了,結合階段並不單單包括結婚或者愛情,也可以是簽訂合同成為生意夥伴,或者像干姐妹之類的團體。我們熟悉的桃園三結義就是這樣。
日復一日,我們到了分化階段。也就是從「我們」變成了「我」的階段。以前我們互說「抱緊我」,現在變成了「放我下來」。我們在一段關係中,開始關係起自我的價值認同了,而不再是一味的彼此遷就了。交談的焦點從「我們這個周末幹什麼」變成「我這個周末幹什麼」。曾經兩個人意見一致的地方——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打掃家務,變成了爭議之點:我比你還有職業發展的潛力,為什麼我要做家庭主婦?
於是壓力產生了。但這不見得不是好事。就像一個國家裡還有自治區呢。一個家庭就像一個小國家,現在開始走向各自自治的道路了。但這個國家還在。這就好像,一個子女成年了,雖然還是愛自己的父母,想與父母保持良好的關係,但她依然渴望去過自己獨立的生活。
分化,是維繫關係穩定的必然階段。成功的分化,既可以保有彼此的獨立空間,還能維持關係中的承諾,比如忠貞,比如教育子女。
以上這些就是一整個關係中的成長模式。
但是,上天並不一定遂人願。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達到這種和諧穩定的關係。事實證明:有一部分伴侶的關係則會經歷衰落、瓦解的下場。
明天我將為大家剖析,一段關係的變壞崩塌是怎樣發展的。
推薦閱讀:
※八段錦基本動作套路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套路名稱和分解說明 - 幻影閃客的日誌 - 網易博客
※馬克龍老套路賣飛機未如願 美媒:時代變了,中國又不傻
※討人喜歡需要套路 如何練成討人喜歡的人?
※男生都是怎麼逼女生分手的?全是套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