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真實的秦檜
06-22
秦檜(1090年~1155年),字會之,江寧人(今江蘇 南京),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生於哲宗元祐五年,卒於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南宋劣跡昭著的投降派代表。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補密州(今山東諸城)教授,曾任太學學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與宋徽宗、欽宗一起被金人虜獲,賣身投靠金太宗之弟噠懶。女真貴族將他放縱南歸以後,任禮部尚書,兩任宰相,前後執政十九年,為宋高宗趙構所寵信。他殺害民族英雄岳飛,貶逐忠臣良將,力主和議,堅持投降,實行向金稱臣納幣政策,成為南宋高宗一朝有名的奸相。家世清白的「奸臣」 與母親相依為命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天生的奸臣,這是可以肯定的。從有關記載來看,秦檜的家世相當清白,祖上多是不得志的下層文士,到他父親這一代才開始做官,不過也只是做到縣丞、縣令之類的小官,而且還以「清白」聞名。由於父親的早逝,秦檜跟母親一起投奔家境同樣並不寬餘的舅父,在貧寒困窘的環境長大成人。總的說起來,他還算是個好人家的苦孩子,其後來的飛黃騰達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儘管出身貧寒,生活坎坷,但秦檜早年的人生道路還算順利。他25歲時就已考上進士,步入仕途,而且還娶了一位前宰相的孫女為妻,成為豪門大族的乘龍快婿,為日後的仕途修築了一個相當堅實的人生平台。如果不是隨後發生的歷史巨變,以其精明才幹用於國計民生,他也許會成為一位口碑相當不錯的官員,被收入循吏傳。恐怕很少有人想到,以賣國求榮、屈膝投降著稱的奸臣秦檜早年還一度是個挺有主見、口碑不錯的主戰派人士。外族入侵引起的戰亂和災禍對一個國家民族而言是一種大不幸。起初,在大兵壓境的危急時刻,秦檜的抗戰立場還是相當堅定的,他臨危不亂,反對割地稱臣,反對張邦昌的稱帝,主張保存趙氏,於危難的國事中逐步顯示出其過人的見識和才幹,他本人的官職也在這種混亂的場面中節節上升,從太學正一直做到御史中丞,而且在士林中的口碑甚佳。為此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激怒了敵方首領,被金人拘捕到北方數年。應該說,秦檜的表現在當時是相當突出的,非眾多驚慌失措、棄官而逃的大臣可比,而且我們也相信他當時言行的真誠,並非是在做政治投機。但就是這樣一位立場堅定的抗戰派人士,後來卻搖身一變成為言必稱和的主降派,人生前後如此巨大的反差給人們帶來很多疑惑。一個背著黑鍋去死的替身演員岳飛作為宋王朝的統兵大帥,可謂是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而秦檜作為政府總理是國家最高首腦,他的才華也是有目共睹的,否則他當不上狀元,更當不上一人之下,眾人之上的帝國宰相。這兩人一文一武,可以說是互不相干的,雖然兩人認識,但相互之間並不熟悉,除了兩人對國策有爭議之外,兩人沒有別的紛爭和異議。而兩人更是沒有私仇與隔閡,更沒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也並不是冤家死對頭。但是歷史卻將兩人糾纏在了一起,並且生死相交。在當時,宋王朝該出兵抗金還是與金講和,民間主流聲音是誓死抗擊,岳飛代表了這種民意和呼聲,他喊出「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還我河山,迎二帝歸京」的口號,在民間有非常強的號召力,民間挺岳派力量不小。不過,這裡的「君」是指被金人擄去的徽宗和欽宗二帝,岳飛一心想直搗黃龍,把二帝迎回來,還要與二帝痛飲,卻沒有考慮當朝皇帝宋高宗趙構的想法。宋高宗是因徽欽二帝被擄去才得以上位的,要是把二帝迎回來,徽宗可以安排個太上皇,欽宗呢,就要跟自己爭皇位,那隻能搞得頭破血流,金尚未來得及抗,內部已經分崩離析。所以從內心來說,宋高宋宗是不希望岳飛直搗黃龍,迎二帝歸京的,他內心希望與金講和,自己偏安南方,穩做自己的皇帝,享一福是一天福。岳飛一定要直搗黃龍府,宋高宗又不好表面上反對,這不是明擺著自己不講親情、不顧國家利益嘛,怎麼辦?他就要秦檜給岳飛羅織罪名,除之而後快。秦檜羅織了「莫須有」的罪名,在風波亭下害死了岳飛。當岳飛死於風波亭後,另一統兵大帥韓世忠,找到秦檜,質問秦檜,岳飛因何罪被殺,秦答曰:「莫須有」。事實上無論秦檜怎樣仇視岳飛痛恨岳飛,無論怎樣欲岳飛即可亡歿,如何給宋高宗進讒言甚或編造不實之詞陷害岳飛,畢竟他沒有決定戕殺岳飛的權力。執掌岳飛性命生殺大權的是高宗而非秦檜,判決岳飛死刑的是高宗皇帝,秦檜不過是借高宗之手完成了陰毒的夙願而已。但事實上國人把岳飛之死的罪責基本上歸結於和全加罪於秦檜一人身上,從杭州西子湖畔岳王廟秦檜等四人跪地鐵像可見一斑。令人費解的是,那鐵像里怎麼就沒有簽發岳飛死刑判決書的宋高宗呢?秦檜罪不可赦死有餘辜,那決定岳飛生死簽發生死文書的宋高宗也難免其咎吧?世人何而對這個聽信讒言善惡不分好歹不辨的昏君、殺害岳飛的第一大罪人如此大度和寬宥?千百年來本應為岳飛之死承擔主要責任、最該詛咒之人竟然免遭責罵和追究,而後人一味窮追猛打秦檜一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和難以理解。是世人糊塗還是歷史糊塗?在岳飛的事情上,秦檜是有罪責的。秦檜雖不是殺岳飛的主謀,但是是岳飛事件的主要策劃者,積极參与者和執行者。殺岳飛是皇帝的思想而不是秦宰相的主張,秦檜只是秉承了皇帝的意旨,秦檜不過是個替身演員,結果背負了陷害忠良的罪名,為平民憤,宋高宗只能讓秦檜背著黑鍋去死。被罵「媚外」:秦檜批知識分子空言誤國民間形成定見的秦檜是金國「姦細」的看法,都無實證,卻有很多反證。南宋的史學家就留下很多資料,如李心傳寫的《要錄》說,秦檜不是金人「姦細」,只是主和派而已。徐夢莘寫的《三朝北盟會編》說,前御史中丞秦檜和家屬從金軍佔領的楚州孫村中逃歸至漣水軍丁祀水寨,只使用「逃歸」二字。熊克寫的《中興小記》說,秦檜從敵中歸來,也沒說他是「姦細」。歷史上的秦檜是不是姦細,還有待考察,但如果他不是姦細,那麼為什麼初期堅決抗金而回國後卻主和呢?有人認為,秦檜在金國的那段時間,看到了金國民族的強悍和剛毅,而北宋二帝被俘虜,趙構逃到南方建立了南宋,百姓流離失所,民族心理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南宋的軍隊在北宋的長期體制下,其戰鬥力仍舊相對貧弱,相比之下,是以卵擊石。而根據2006年發現的秦檜遺囑,其中透露秦檜激烈指責中國知識分子空言誤國,「不知兵而好言兵事、不知國而好言國事」,以為慷慨激昂就能救國救民,更以為說過就等於做過了,只要一與金國議和就會被指媚外,而戰爭需要大量積累,需要「暫息兵戈勤稼檣」與民生息。宋朝的秦檜,清朝的李鴻章,民國汪精衛,都因與外族議和而被國人責罵。李鴻章運氣算是最好的,梁啟超為他樹碑立傳,現在的人也逐步從正面評價他。而秦檜汪精衛運氣就糟很多了,被千夫所指。 大概是中國歷史上遭到異族過多入侵和傷害的緣故吧,歷來的歷史學家都對大敵當前的主戰與主和給予特別的關注,往往將其視為忠奸的分水嶺,將主和者視為投降派,將主戰者塑造成正面人物。其實,由於形勢環境的複雜,事情往往不會這麼簡單。對這件事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應該辨證地來看。遺囑力挽「名節」:曾力保岳飛之子性命2006年考古發現疑似秦檜在遺囑,秦檜在這份遺囑中為自己的死進行辯解,有人翻譯過來是這樣的:帝位一旦有紛爭,內戰必起,國家必亡,因此不如保全半壁江山;而即使帝室無恙,但畢竟皇帝已經對擁兵大將起了猜忌,此隙一開絕難彌合,即使岳飛本人無所謂,但手下驕兵悍將也難保萬一。至於自己事後為皇帝分謗,從公議而言,高據相位責無旁貸,為江山社稷只好犧牲自己的令名;從私情來說,高宗於他有「知遇之恩、信任之專」,他也只能為知己者死。秦檜表示,他已竭盡全力至少保全岳雲和張憲,但高宗指示全殺,他亦無奈。同僚們在岳飛被殺後不敢質問皇帝,都來質問秦檜,秦檜也不敢和不便說皇帝的意思,只好說「莫須有」含糊應對。但這份遺囑真假有待考證。秦檜一直以投降賣國的漢奸形象跪了整整429年,因他害死了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岳飛,後人就讓秦檜夫婦塑像跪在岳飛墓前,這貶秦尊岳之舉,就是要告訴世人,莫做漢奸,莫害忠良,那樣的後果很嚴重。所以,痛恨秦檜的人,就認為秦檜該跪到地老天荒。2011年,秦檜在南京有了自己的博物館,開館前,一位上海藝術家為秦檜夫婦塑了雕像,一改這對男女的跪姿,讓他們「坐了起來」藝術家還為這個雕像起了一個名字,叫《跪了492年,我們想站起來歇歇了》。回到歷史現場,秦檜必須向岳飛下跪,只有這樣才能讓皇帝老爺可以表彰忠良,嚴懲奸臣,呼應民眾的抗敵之聲,培育民眾的忠君思想。岳飛的死,最終體現的不是奸佞殘害忠良的定式,而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鐵律。不止是「漢奸」:筆墨功夫了得創造「宋體」秦檜是進士出身,官至宰相,筆墨功夫了得,非但能寫漂亮文章,對怎樣寫漢字,也頗有研究並大有建樹。他日理萬機,在批閱公文並向皇帝轉呈文件時,發現來自全國各地的公文,字體混亂,肥瘦不一。於是,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潛心研究當今皇帝的父親、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體」。在「瘦金體」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字體。此字體筆畫整齊、排列工整、文如線懸、字如珠璣。這種新字體譽寫的奏摺,一經呈上,宋高宗趙構大悅,下令全國統一按此字體書寫公文。這種新字體就是當今的宋體,可是秦檜別認為是殘害忠良的奸臣,所以他創的字不叫秦體,而稱宋體。人們又模仿宋體字的結構、筆意,改成筆畫粗細一致、秀麗狹長的印刷字體,這就是仿宋體。今天,仿宋體被國家指定為機械製圖使用的標準字體、中文打字機所採用的字模及電腦中使用的主要字體。要不是專門提起來,可誰知道它會和秦檜有關係呢?這其實是對秦檜貢獻的褻瀆,事實是怎樣我們應該呈現,不該因他人臆斷的思想隱藏有功之人的功績。
秦檜舊照
秦檜書法出品:搜狐歷史 編輯:楊少傑
推薦閱讀:
※6、悍婦多因性妒,老後無歸;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轉載
※【轉載】同學情深,地久天長,句句肺腑! 原
※【轉載】漁村楹聯第一講,對聯初識
※[轉載]王海光教授對高饒事件的系列研究?3
※【轉載】嬌嫩花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