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撤資450億,自以為中國無退路,其實是在自掘墳墓
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日資大規模撤離中國的消息,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尤其廣東一些來料加工類企業,因為經濟下滑,倒閉嚴重,9月份日本來了一個230人之眾的經濟訪中團,號稱史上規模最大,希望中方能夠對日本企業的撤退計劃,予以配合,使他們能夠迅速撤退,離開中國。
那麼,日資真的要撤退了嗎?日本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遠超其他國家。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西方國家反應遲鈍,普遍不關注中國。日本企業率先對華投資,提供無息貸款、低息貸款,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起步。這也成為日本人認為他們對中國友好的重要理由。實際上,日本企業也獲得的不錯的回報,在中國市場份額長期保持一枝獨秀。
從目前報道來看,日本企業家門似乎並未堅定地要求撤資,他們也在與中國政府討價還價。而北京應該也是有意挽留的。本人認為,學習日本的經驗,呼籲日本經濟界對中國的改革給予合作。換句話說,北京希望日企能夠留下,但不會對此作出過多讓步,日本的利益得失不及中國市場改革的重要性。
如果這次撤資是真的,那麼對於雙方都會造成巨額的損失,日本也不例外,但是日本依然撤資,不要說什麼中國勞動成本增長了這樣的忽悠人的借口。
這是一個實際問題,有人可能會以為外匯的不能自由兌匯是撤資時的大問題,其實這還是最後一個問題。日企一旦撤出中國市場,那麼中國將有幾百萬人面臨著失業。有得就有失,中國市場得到了日企的好處也變得更加依賴了,如此使得日企有恃無恐。而這次的"要挾"註定是無法善終的,中國經濟雖然會因為日企的撤資會有所影響,但中國肯定能夠挺過來的,每年中國的遊客去日本旅遊都將為日本的經濟提供了巨大的利益,日本這做法完全是"自取滅亡"。
根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貿易數據顯示,2015年日本對華投資額同比減少25.2%,減至32億美元左右。有專家表明,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勞動力成本上升、日本對全球投資區域調整及兩國政經關係是日本減少對華投資的重要因素。在美國將韓國和日本綁上"圍攻"中國的戰車後,日本對待中國的態度愈發激進,不久前菲律賓仲裁庭一位日本公民擔當仲裁法官,體現出日本對於遏制中國發展的決心。
日本僅僅只是彈丸之地,一旦在工業上被中國所排擠,就會像春天的櫻花一樣快速的凋零。隨著以後中國科技進步的加快,連韓國都跑來競爭,當年工業獨霸亞太的局面將會一去不復返,日本又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呢?所以,筆者看來,大批的日趨撤離中國的這種行為只不過是自作聰明,為日本的經濟自掘墳墓罷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沒有日本族?
※日本貨幣上的圖案有什麼意義嗎?
※【看新聞學知識】一篇點破中日東海能源格局
※日本藝術家Osamu.Obi油畫作品(2)
※電影《你的名字》 之女主紅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