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名人對魯迅的評價

  前不久,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的語文教材中,刪減了一些魯迅的文章,引起了不少爭議。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社新版)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葯》和《為了忘卻的紀念》不見了,只保留其《拿來主義》、《祝福》和《紀念劉和珍君》。與此同時,增加了梁實秋等人的作品。這一調整,引發讀者廣泛爭論。有人直言「魯迅作品是雞肋」,更激怒一些熱愛魯迅作品的人。一石激起千層浪,學術界、教育界都在議論此事。

  那麼,名人是怎樣評價魯迅的呢?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郁達夫在魯迅病逝後曾說,「一個不知道尊崇偉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這是魯迅同代人的卓越識見和深長嘆憾。郁達夫評價魯迅,「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幫。」

  郭沫若說,他是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個封建餘孽。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是反革命,封建餘孽對於社會主義是二重的反革命。魯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

  茅盾說,要冒鄭這一切偉大的永久紀念的必得辦到,由一個先決條件:學習魯迅!

  葉聖陶說,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裡。

  鄭振鐸說,魯迅先生的死,不僅是中國失去了一個青年的最勇敢的領導者,也是我們失去了一個最真摯最熱忱的朋友。

  老舍說,看看魯迅全集的目錄,大概就沒人敢說這不是個淵博的人。可是「淵博」二字,還不是對魯迅先生的恰好贊同。

  蔡元培說,著作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 (魯迅病逝後)

  梁實秋在《關於魯迅》中對魯迅的文學及思想進行評價:魯迅的作品,我已說過,比較精彩的是他的雜感。但是其中有多少篇能成為具有永久價值的諷刺文學,也還是有問題的。……在小說方面,……據我看,他的短篇小說最好的是「阿Q正傳」,其餘的在結構上都不像是短篇小說,好像是一些斷片的零星速寫,有幾篇在文字上和情操上是優美的。……在文學的研究方面,魯迅的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他的那本「中國小說史略」,在中國的小說方面,他是下過一點研究的功夫的,……五四以來,新文藝的作者很多,而真有成就的並不多,像魯迅這樣的也還不多見。……但是要作為一個文學家,單有一腹牢騷,一腔怨氣是不夠的,他必須要有一套積極的思想,對人對事都要有一套積極的看法,縱然不必即構成什麼體系,至少也要有一個正面的主張。魯迅不足以語此。他有的只是一個消極的態度,勉強歸納起來,即是一個「不滿於現狀」的態度。這個態度並不算錯。

  瞿秋白說,從進化論到階級論,從紳士階級的叛子貳臣,進到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的真正的友人,以至於戰士。

  馮雪峰也曾說過,魯迅的文學思想,並非中國傳統文學所培植的,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又無不浸潤著中國民族的長久傳統,他用民主革命的理性光輝,去照亮中國的傳統文化。

  林賢治說,歷史人物之所以偉大,正在與我們可以因它而深刻意識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選擇中間,我們根本不願意拒絕他的靈魂的參與。魯迅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沒有把黃金時代預約給人類,卻以燃燒般的生命,成為千千萬萬的追隨者的精神的火花。

  錢理群說,在四五十年代佔據支配地位的毛澤東對魯迅的經典評價中,可以看出一種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趨向,即注重魯迅結論的正確,不注重魯迅在得出正確結論之前探索的曲折與痛苦;注重魯迅行動的堅決、勇敢,不注重魯迅在堅決、勇敢行為之前的猶豫與彷徨;注重魯迅對民族的忠誠與熱忱,不注重魯迅對民族的失望,對民族弱點的憎恨,以及由此引起的矛盾與鬥爭。

  法捷耶夫在《論魯迅》中說:「魯迅是真正的中國作家,正因為如此,他才給全世界文學貢獻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語言是民間形式的。他的諷刺和幽默雖然具有人類共同的性格,但也帶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點。」

  美國女作家史特萊沫在她的回憶錄《魯迅具有「天才」的稀有品格》中,寫道:「在他的一生的最後的幾個月里,他的夫人和朋友曾勸他出國,但他總是不肯離開中國。他說,他不能在中國這種危急的歷史關頭離開。他知道他自己病已很深,可是他不能離開他所愛的這片國土。他說中國需要每一個人。我們回答他說,除非他出去休息一年,否則他是不能幫助中國了。但是他希望能夠好起來,而他這人是很執拗的。作為一個作家,作為一個執筆的戰鬥者,他是天才,但這天才太執拗了。也許他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所以他情願死在自己的國土上。」

  何滿子說,不論當代人對魯迅作了多麼高的評價,未來的歷史家對魯迅的評價將比今人高得多。

  何滿子說,人類之所以為人類,歸根究底是由於其能創造文化的文明。一切震懾人群的事功都只是暫時的,戰爭殺伐,王朝興廢,乃至制度更迭,受惠或受害只限於一時,數十年或數百年,只是無限時序中的一瞬,而文化和文明的偉大創造則是歷久不衰乃至是永恆的。誰記得神聖羅馬皇帝?但人們永遠謳歌但丁的《神曲》;誰記得詹姆斯一世或伊利莎白女王?但莎士比亞卻永遠是英國人的驕傲;誰記得魏瑪大公和維也納神聖同盟的各國帝王們?但歌德卻光輝奕世。一些英雄攫取了權力,主宰了世界,即使他們乾的儘是好事,蒙益的也只是同代人或延澤若干年,何況這類角色的負作用往往甚於其所產生的正面功勛;有些所謂業跡還都是同夥人或黨羽以及盲從者們鼓吹出來的虛美之辭,還須經過後世的考驗。惟有文化和文明的創造者,即羅曼·羅蘭所說的「以心而偉大的英雄」才是推進文明延澤永世的。尤其因為,那些以事功享名的人物不是一個人的能耐,都必須眾人的參與,而且他們在建成事功後必十百倍地取得報償;只有「以心而偉大的英雄」 才是獨立的創造,他們只有奉獻,沒有奪取,終生如魯迅所說的吃草擠奶。因此,歷時越久,未來的人更能認知其偉大。因此,歷史終將證明,魯迅即使不是中國歷史中的第一偉人,也必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中的第一偉人。(完)

  (註:以上摘自百度、搜狗等網站里名人評價魯迅的部分言論。恕未能一一核實,僅供大家參考)。

推薦閱讀:

對於王心田《命理用神精華》的評價
我們為什麼愛評價(二)
吳義勤:「文學性」的遺忘與當代文學評價問題
知識領域的公共悖論與學術期刊評價
怎樣評價甘地?

TAG:名人 | 魯迅 | 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