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大古城牆
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建成於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城牆內側周長33公里,現存21公里,高14----18米,上寬8----12米,磚石結構。有13座城門,現存4座。城牆與水道相通處設有水門、水閘或涵洞。城牆上建有垛口13616個。南京明城牆不僅是我國現存的第一大城牆,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牆(巴黎城長29.5公里)。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大城牆。 摺疊 編輯本段 西安城牆
陝西省西安市城牆是明朝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一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
代和元代城牆基礎上擴建的。平面呈長方形,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周長約13.7公里。城牆外有寬20米、深10米的護城河。牆面用青磚包砌,厚重堅實,東西南北四面均開設城門。城門上建有城樓、箭樓、閘樓、巍峨凌空,氣勢宏偉。城樓與箭樓之間有瓮城。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樓。這是我國現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現已將城牆闢為環城公園。 摺疊 編輯本段 荊州城牆
即荊州城(位於湖北荊州市荊州區),曾名為「江陵城」,「千里江陵一日還」說的就是荊州城。現存明清重建城牆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面積4.5平方公里,城牆周長10.28公里,高9米。城牆現有八座城門,2座門樓。荊州古城分為三層,外面是水城,中間是磚城,裡面是土城。水城(護城河)全長10500米,寬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東連長湖,與古運河相連。明代時期建城時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腳條石縫中澆灌糯米漿,因而城牆特別堅固。荊州城牆設有瓮城、敵樓、戰屋、炮台、藏兵洞、復城門,防禦體系完備,歷來易守難攻,有「鐵打荊州」之說。
荊州城現在都保存較好,古色古香,呈游龍之勢。荊州城牆被譽為「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由此可見,荊州城牆保存是中國現存古城牆中最為完好的城牆之一。
1996年11月20日,荊州城牆作為明、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荊州古城已成為四面八方、中外旅客喜愛涉足的地方,並被列為國家三國旅遊線重要名勝,和湖北省定點涉外旅遊景點。
荊州古城不乏美妙佳話,傳說當年三國蜀將關雲長鎮守荊州,忽遇九位仙女下凡,傳王母娘娘旨意,說荊州刀兵頻仍,民不聊生,欲收回置於神地,不準凡人爭奪。關公忠於其兄劉備,不讓荊州,於是想出一條妙策,說:「你們在西北,我在東南,各築一城,城周五千步,天黑始,雞鳴止,誰先築好,誰就管理這個地方。」九仙女用衣裙兜土,關公伐蘆葦築城。關公城就,九仙女城差一隅,雞尚未鳴。關公振動雞籠蘆席,公雞啼鳴,九仙女羞愧地上天去了。這就是現在荊州城北門外九女琢的來歷。又傳說張飛也擔土來幫二哥築城,可是來晚了,便將土倒在東門外,現今人們都把這兩座小山似的土堆叫「張飛一擔土」。這些都是神話傳說,然而關公為了防範東吳,在漢代舊城旁築了一座新城,都是有史籍可考的。
摺疊 編輯本段 襄陽城牆位於湖北襄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城牆在元末被毀,現城牆為明初重建。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周長7.6公里。城下環以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最寬處250米,為中國最寬的護城河,人稱「華夏第一城池」。四面六門,每座城門設有瓮城或子城,四角都有角樓。登小北門城樓可北眺漢水南望峴山,憑弔古戰場。因其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 摺疊 編輯本段 興城城牆
即寧遠衛城城牆,位於遼寧興城。城牆保存完好,屬明代建築,南北和東西各長800多米,高10米,上寬4.5米,現存西、南兩座城門樓。城牆內至今還有許多明清時的鋪面和街道,整個
城市像一座明代建築博物館。 摺疊 編輯本段 平遙城牆
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周長6公里,高8----10米,底寬8
----12米,頂寬3----6米,牆身素土夯築,外壁城磚,白灰包砌。環城辟城門6道,門外築瓮城。平遙城牆馬面多,造型美觀,防禦設施齊備,為中國歷代築城之僅有,並以築城手法古拙著稱於世。現北、東、南三面城牆及東西隅的魁星樓,經修整而更加完好。 摺疊 編輯本段 壽縣古城牆
壽縣古城牆,位於安徽省壽縣,是中國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古代城牆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壽縣城牆有四門,東門稱為賓陽,南稱為通淝,西門稱為定湖,北門稱為靖淮。而四門的瓮城也依然保存。壽縣曾在歷史上是十分重要的軍事重鎮。而壽縣又非常容易遭受淮河泛濫,所以在歷史上壽縣城牆一直都在不斷整修中。
壽縣古城牆氣勢雄偉,是國內現有保存完整的七大古城牆之一,它有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包括瓮城、城門、
護城河、弔橋、角樓、警輔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在古代形容它為「金城湯池」或「固若金湯」,歷史上有「鐵打壽州城」之說。如今現存的城牆為南宋時期所重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