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常識(4)
06-22
亞健康常識(4)
推薦閱讀:
2014-07-23 16:49:19|分類: 亞健康常識 |舉報 |字型大小訂閱
13. 心理性疲勞 常見的心理亞健康的表現有: 思想渙散 消極易怒 悲觀失望 坐立不安 心煩意亂 胡亂猜忌 沒有愛心 缺乏友善 自我封閉 不願交往 吸毒酗酒 尋求刺激 人際關係緊張等 「心理性疲勞」也被叫做「慢性焦慮綜合症」。 所謂心理性疲勞,它與因連續緊張工作而致使體力消耗的生理疲勞不同,它是指人長期從事一些單調、機械的工作,伴隨著肌體生理方面的變化,中樞神經系統由於持續緊張而出現保護性抑制,致使人對工作對生活的熱情和興趣明顯降低,直至產生厭倦情緒。心理疲勞常常帶有主觀感覺的性質,並不完全是客觀生理指標變化的反映。對於產生心理疲勞的人, 輕者出現厭倦情緒、逃避工作、學習、生活的現象,重者還可出現抑鬱症、神經衰弱、輕度強迫症以及自我生活習慣突然改變的現象。 產生心理性疲勞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精神緊張和學習、工作過量。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及高度的競爭性,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害怕在競爭中失敗,由此導致了心理的緊張與疲勞, 此外,繁雜的信息轟擊、住房擁擠、噪音、工作條件惡劣、疾病、家庭不和、人際關係緊張、生活事業遭到挫折而不能自拔等等,也都是誘發心理疲勞的重要因素。 要解除心理疲勞,人對自我要有一個客觀正確的估計和要求,不能對自己要求過高過急,凡事要講求一個適度,根本辦不到的事不要硬拚蠻幹,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 心理疲勞是亞健康的重要原因,它會侵蝕人體的健康。尤其是學習工作緊張,承擔社會和家庭重擔的人,更易感到精神不振,心緒不寧,疲乏無力,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去工作和生活,如不加註意,則易罹患疾病。此所謂病從「心」 入。 人們怎樣防止病從「心」入呢?以下幾點十分重要。 一、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恰如其份的理想目標,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家庭關係,學會寬容,發揚愛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維持心理平衡的有效方法是宣洩疏導和轉移,不要迴避,找個知心的人把心裡的不愉快講出來,避免加重心理矛盾。 二、警惕心理積澱的潛在危機,不要產生麻痹思想 ,產生頹廢、消沉情緒,未老先衰的現象。中年人過分與年齡抗爭,過度的日暮途窮的緊迫感,長期干一些力不從心、超負荷的工作,可能會導致身心俱虧。一些人的很多陋習如吸煙、酗酒、熬夜、賭博及飲食不節等不良行為,都是在此時期基本固定下來,成為健康隱患。 三、克服種種心理障礙,努力消除自卑、猜忌、怯懦、排他、冷漠等心理。 四、保持良好的心境,善於調適個人情緒,襟懷坦蕩,以誠待人,獨立思考,善於學習,關注新事物,熱愛生活, 使自己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 不同年齡都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問題,但是老年心理問題更為突出。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已達1.26億,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空巢家庭」大量增加,老年人的孤獨現象日益嚴重,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原設立的兩個老年人病房已人滿為患,醫院將再增設一個老年人病房,以接納更多的患有心理疾病的老年人。有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市老年人患各類心理疾病的人數已從3年前的8%升至現在的19.9%,而其中尤以患神經官能性恐懼症、憂鬱症和綜合焦慮症居多。 據介紹,老年人出現心理失常、心病纏身等心理亞健康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首先,不少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回家後,無所事事,閑得無聊,於是整日心事重重,而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生活小事後,心理疾病便「一觸即發」。其次,一些老年人喜歡沒病找病,「對號入座」,結果使本已比較脆弱的心理更加脆弱,導致憂鬱症的出現。再則是各類紛繁複雜的家庭矛盾成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導火線」,由此而感發嚴重的官能性恐懼症。 上海市老年人各類心理疾病的上升,一方面反映了目前老年人心理疾病亟需加大醫治力度,但另一方面也給我們的家庭、社會敲響了警鐘,那就是如何來預防、疏導老年人的心理障礙,同時切實加強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使他們真正擁有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美好生活。關愛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老年人也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中國心理衛生學會副理事長劉福源教授認為,各種心理問題都可能引起亞健康狀態,精神疲勞、注意力分散、遇事緊張、敏感多疑、焦慮、抑鬱等大都由心理狀況不佳引起。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加上競爭激烈、工作或失業的壓力以及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部分社會適應能力欠缺、人際關係不和諧的人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劉教授指出,心理健康有三個標準:一是要有良好的個性,性格溫和、意志堅強、感情豐富,具有坦蕩胸懷、豁達心境;二是要有良好的處世能力,要客觀、現實,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適應複雜的社會環境,對事物變遷能始終保持良好情緒;三是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待人接物大度和善,不過分計較,能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有下列癥狀4種以上,心境低落持續2周以上的人,可能會有心理問題。即:對事物喪失興趣、無愉快感;精力減退、有疲勞感;精神運動遲滯或過激;自我評價過低、自責內疚感;反覆想死或有自殺行為;聯想困難、思維能力下降;食欲不振或體重減輕;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性慾減退。 由心理問題引起的亞健康狀態極易導致疾病,其中最為常見和嚴重的就是抑鬱症。據調查,許多嚴重的抑鬱症患者有自殺的傾向,1999年我國自殺人數14至16萬人,2000年自殺人數達20萬人,自殺未遂者將近百萬人。 調整心態,隨時化解壓力,就不會使心理「積勞成疾」。反之精神壓力長時間蓄積,大腦超負荷運轉,妨礙了大腦細胞對氧和營養的及時補充,使內分泌功能紊亂,交感神經系統興奮過度,植物神經系統失調,導致腦疲勞,從而引起全身的「亞健康」癥狀。 心理專家給大家介紹一些緩解之道: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膳食結構。順應生物鐘的運轉規律,學習 、工作與休息時間相對穩定,食物選擇多樣化,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薯類、豆類及其製品,飲酒限量,飲食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的體重。 這樣做有助於新陳代謝,有助於各生理機能的最佳發揮,是提高效率,增強信心的有效途徑。此外,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分利用時間,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簡單的鍛煉方式,如打球、慢跑、做操。也可以找一種心情的放鬆形式,如聽音樂、畫畫、練字。只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意外收穫的不僅是身心放鬆,而且還會有成就感。 時刻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及健康的情緒,就會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肺部氣體交換,有利於腦部輕鬆。專家還提出:有些亞健康人群過分相信多服用保健品就能重獲健康,希望人們對此持謹慎態度。當上述自我調試方法無效時,應該找專家就診,如內科、神經內科,以排除這些系統的器質性疾病,必要時應到心理科就診。 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就不難了。讓「心理亞健康」遠離自己的最佳方法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完成的。時刻告訴自己要努力,我能行。這是一種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也是一種健康的情緒,它會使人心情開朗,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肺部氣體交換,有利於大腦保持良好狀態。特別要提到的是,亞健康問題的發生,身體和心理因素可能交織在一起,例如失眠就是。 抑鬱症簡介 抑鬱症是一種慢性、致殘率高的疾病,它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無論是首次發作還是再次發作都有長期治療的必要,這對於預防復燃和複發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據研究者報道,這種病在世界上大都認識不明和治療不足,這樣,相當一部分的抑鬱症病人就會被漏診或誤診。 抑鬱症的核心癥狀,即情緒低落、持續性疲勞和內在動力缺乏、精力減退。患者感覺心情很壞、悲觀鬱悶、說話聲音低沉緩慢,動作遲緩,自卑自責,有生不如死之感。抑鬱症患者還表現有內在動力的障礙,這種體驗明顯不同於一般精神運動性抑制的概念與含義。患者無法振作起來,不能作決定或下決心,無工作興趣,缺乏主動性,缺乏幹勁和熱情,對任何事都無信心,做每一件事對患者來說都是痛苦的,尤其是早晨。而因此產生的失職、延誤又加重了患者的過失感和痛苦。病情嚴重者可出現抑鬱性木僵—表現冷漠麻木,幾乎不活動、不講話、但無內在緊張。 抑鬱症患者可能出現的身心癥狀: ● 腸胃道— 噁心、嘔吐、胃痛、腹脹、便秘、腹瀉、食慾過盛、厭食、潰瘍 ● 呼吸道— 呼吸困難、血管舒縮性鼻炎、哮喘 ● 生殖泌尿道— 排尿困難、神經源性膀胱、陽痿、早泄、性慾增高、月經過多、性冷淡 ● 心血管— 心動過速、心悸、期前收縮、心前區痛 ● 皮膚— 瘙癢、濕疹、神經性皮炎、脫髮 ● 代謝— 肥胖、消瘦 抑鬱症發病情況 抑鬱是一種情緒障礙, 過去近30年的研究發現,在綜合醫院的內外科病人中,伴發情緒抑鬱的比例相當高.目前,國外研究趨於一致認為:在內外科病房中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病人伴有抑鬱或其它心理障礙,而其中大部分未被診斷.一項WHO在15個國家或地區所作的多中心合作研究發現,抑鬱症在內科門診病人中的患病率為2.6-29.5% (平均10.4%),而在中國上海兩所綜合醫院內科門診病人中所作的研究發現,心理問題的發生率為15.4%,其中抑鬱症為4.0%. 根據1990年WHO公布的資料,全球疾病負擔排序抑鬱症列第五位,而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繼冠心病後的第二大疾病負擔源. 在中國疾病總負擔中,預測2020年精神障礙與自殺所佔總疾病負擔將列第一位(20.2%), 而抑鬱症是精神疾病中最主要的問題, (1990年為44%,至2020年為47%). 臨床上只有少部分患有心理和精神障礙的病人會被內外科醫師所識別. WHO多中心合作研究資料顯示,15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內科醫生對抑鬱症的識別率平均為55.6%.但是,在中國上海的研究發現,內科醫生對心理和精神障礙的識別率僅為21%,遠遠低於國外水平.精神障礙已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重視. 2001年3月8日江澤民總書記致WHO總幹事布倫特蘭博士的信中指出: 「精神障礙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 「動員全社會,努力為精神障礙患者重返社會創造適宜的環境」 抑鬱症的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是指在軀體上、心理上、社會生活上處於一種完全良好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患病或衰弱;也就是,一個人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都達到完好的水平方能稱為健康,同樣的這也是抑鬱症的最終治療目標。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治療為:癥狀緩解後,至少鞏固治療6個月,然後逐步停葯,即藥物的依從性。抗抑鬱藥物長期治療策略分為3個階段,急性期:消除癥狀;鞏固期:預防復燃;維持期:預防複發。 抑鬱症的長期治療方向是什麼? ● 抑鬱症長期治療方向是解決病人的依從性問題,即癥狀緩解後,至少鞏固治療6個月,然後逐步停用。● 服藥依從性對於抑鬱症治療的效果相當重要,但依從性如此差的原因: ● 患者自我感覺良好; ● 不能耐受副反應; ● 非處方藥物; ● 感覺藥物治療無效; ● 忘記服藥。 ● 床醫生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要注重心理治療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介紹一定的心理衛生知識、解釋藥物的副反應以及糾正患者對抑鬱症的曲解都顯得尤為重要。 抑鬱症所致的經濟損失如何? ● 隨著抑鬱程度的加重,病人的誤工天數、生產力等損失亦顯著增加; ● 當抑鬱症與其他軀體疾病合併存在時,病人的醫療費用支出明顯增加,有研究顯示,其費用是單一疾病病人的1.7倍。 抑鬱症在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中的情況如何? ● 到2020年,抑鬱症將成為繼冠心病後的第二大疾病負擔源; ● 未及時治療和未有效治療抑鬱症是導致疾病負擔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國,預測2020年精神障礙與自殺所佔總疾病負擔將列第1位,二抑鬱症是精神疾病中最主要的問題,(1990年為44%,2020年為47%) 14. 什麼是腦力疲勞 這是用腦過度的表現,而用腦過度的信號常有以下幾種: 1.頭昏眼花、聽力下降、耳殼發熱 2.四肢乏力或嗜睡 3.注意力不集中或記憶力下降 4.反應遲鈍 5.出現噁心、嘔吐現象 6.出現性格改變如煩躁、鬱悶不語、憂鬱等 7.看書時看了一大段卻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人之所以產生疲勞的感覺,是由於體力和腦力勞動的時間持續過久或勞動強度過大,體內組織器官急需要的營養和氧氣供應不足,代謝廢物乳酸和二氧化碳(兩者有合稱疲勞素)積蓄增多,此時需要有效的休息,是代謝廢物從體內排出,從而消除疲勞。因此,感到疲勞本身是對人體健康的一種保護性反應。目前的保健新觀點是不等疲勞出現就應該休息(稱「主動休息」),因為疲勞既現,說明身體已經受到某種損害,也許這些損害尚不可見,但卻在「侵蝕」著健康、生命。主動休息則可保證身體免受損害,有利於體腦的保健,人們把主動休息稱為「健康的金鑰匙」。推薦閱讀:
※關於亞健康的那些事,你了解嗎?
※輕鬆告別亞健康
※【每周兩課】《亞健康調理師》(六十九)——推拿的作用於要求
※一招讓爸媽更健康:通關決
※淺談隱性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