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
《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
「《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的確是末法鈍根念佛者的究竟妙法」。
修學《攝耳根念佛法》與《攝心十念記數法》的心得體會(本段文章、段落,有改動)
印光大師是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是被印證大勢至菩薩的示現,是專修凈土法門念佛成佛的典範。今天我們引用佛在《大寶積經》裡面的一句話:「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人得度,唯依信願持名,方可度脫。」我們現在正是末法時代,如果不依信願持名,可以肯定的講,是很難得到度脫的。 為了認真貫徹推廣和弘揚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的念佛總原則,本人自成立印光念佛堂以來,謹遵釋常輝法師的教導,認真修學《印光法師文鈔》通過一段時間的潛心修學和親身體驗,真是受益匪淺,妙不可言!其實持名念佛的方法非常之多,印祖根據我們末法眾生多障有情,根淺福薄,念佛時妄念太多的特點,告訴我們很多種念佛方法,《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就是其中的兩種。 《攝耳根念佛法》印祖叫他《都攝六根念佛法》還叫做《念佛妙法》。為了突出重點,抓住要害,想都攝好六根關鍵在耳根,下手在聽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們稱他《攝耳根念佛法》。 有關《攝耳根念佛法》印祖在《印光法師文鈔》增廣上冊『與徐福賢女士書』中告訴我們:「念佛要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再收於心。」這四句話就是攝耳根念佛方法的法要,為了名正言順的將印祖《攝耳根念佛法》向大眾同修推廣,確保同修們在參學過程中有理可依,有據可查。首先將印祖原文呈現給大家,供大家參究。為了方便初學佛者或文化水平有限的同修對印祖原文有個理解,本人貿然以己之見,首先給原文做了個粗淺的解讀。希望能給大家在理解印祖原文的基礎上提供一些幫助。 念佛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再收於心。這個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叫做反念念自性。正好符合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和觀世音菩薩都是用此方法修行成功的。可能有同修會問,人家是菩薩,我們是凡夫,二者之間怎麼能相提並論呢?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末法眾生也是耳根最利,要想都攝好六根,耳根是我們修行下手的最佳之處。反念念自性等同於反聞聞自性,這就是我們末法眾生修行的最佳方法。 第二篇是《印光法師文鈔》『復張曙蕉居士書八』中又一次告訴我們,要想得到念佛三昧,必須都攝六根,要想都攝好六根,必須下手在聽。(最關鍵就是耳根)用此方法修行,既然目前沒有得到三昧,也離念佛三昧不遠了,這種《攝耳根念佛法》,我本人到現在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念佛堂同修用了將近一年時間,雖然時間不長,效果非常明顯,好處非常之多,用起來也非常方便,行、住、坐、卧,一切時,一切處,沒有任何障礙,可以同《攝心十念記數法》同時用,還可以單獨使用。我們每句佛號,字字句句由心發起,最後在收於心底,一字一句佛號都沒有丟失,我們由心發起的這句佛號,如果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那麼我們收於心底的就是自性佛,我們由心發起的這句佛號,如果是自性佛,收於心底的就是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可能有同修會問,到底是他方佛在前,還是自性佛在前,這是根據我們每個眾生因緣,理念,修行的方法而定。如果你偏重在理持念佛上,修唯心凈土,念自性彌陀,我們由心發起的就是自性佛,而收於心底就是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如果偏重在事持念佛上,我們由心發起的就是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而收於心底的就是自性佛。末法眾生反念念自性,等同於返聞聞自性。 為了方便初學念佛者,或都攝六根不知如何下手的同修,愚夫根據都攝六根念佛法要,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再收於心的四項原則,簡單的畫了一個示意圖。大家一看便知,想從哪下手,就在哪下手,立刻就能契入到如何念佛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再收於心。發於心攝意根,出於口攝舌根,入於耳攝耳根,眼下垂觀鼻端,攝眼鼻二根,再收於心,又攝一次意根。一個念佛法要流程示意圖下來,都攝了兩次意根,一次眼根、舌根、耳根和鼻根。五根具攝,身根也就無能為力不起作用了,用這種方法念佛念久了,必得念佛三昧。可能有同修會問,印光大師只告訴我們念佛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再收於心。根本就沒有畫什麼圖,可我們大家不要忘了,印祖離我們已經七十多年了,雖然都是鈍根,可那時還沒有電,更沒有電視、電腦,甚至連廣播都沒有,比我們現在人強多了,不用畫圖就知道如何都攝好六根,我們現在人不行啊,畫圖以後,還不知道如何下手呢?以上彙報的是《攝耳根念佛法》的心得體會。 2.下面彙報《攝心十念記數法》的心得體會。 《攝心十念記數法》印祖還叫做《念佛究竟妙法》印光大師在文鈔中至少有三次提到過這種念佛方法。 第一是《印光法師文鈔》增廣上冊『復高邵麟居士書四中』告訴我們如何用《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並強調三個原則:一念清楚,二聽清楚,三記清楚。特彆強調「唯憑心記」。 第二是《印光法師文鈔》增廣上冊『與諦閑法師書』中,印祖又一次告訴我們,真修行人,真肯用心的念佛人,因為沒有用心記數,往往不能精進而懈怠,肯定難以達到念佛三昧。 第三是《印光法師文鈔》增廣上冊『與袁福球居士書中』,印祖第三次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念佛用《攝心十念記數法》攝心切念,念久了必得三昧,即使得不到三昧,就憑真信切願之一念心,用《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之功德,也應當必保穩得親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的接引,這是雙保險,得念佛三昧就不用說了,得不到三昧只要用《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也有不可思議的妙處。 以上兩種方法如按李炳南大居士的說法,先用《攝耳根念佛法》妄念基本能制伏,如果還有妄念湧起,再用《攝心十念記數法》對峙。兩種方法都能使用到位,妄念則無處著腳,實際上我們念佛就是用一念治萬念,印祖告訴我們《攝耳根念佛法》也好,《攝心十念記數法》也好,就是讓我們同念佛時,還僅僅存在的一點點妄念,搶時間、爭地盤,首先佔領陣地,讓妄念沒有立足之地。 實際上無論如何念佛,都必須具備以下三個基本條件:一必須用真誠懇切的心念佛,二要念清楚,三要聽清楚,這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攝耳根念佛法》而言,下手在聽關鍵在耳根,也是《攝耳根念佛法》的基本要求,其中念佛發於心,再收於心才是此種方法的重中之重,妙處所在。《攝心十念記數法》前邊講的三個清楚也是基本要求,重中之重是唯憑心記。 首先說明的是我們在修《攝心十念記數法》時,無論是從一記到十,還是五句一記,還是三三四,但決不是一阿彌陀佛,二阿彌陀佛。更不是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因為我們是靠念阿彌陀佛聖號,將佛功德變自功德,才能夠帶業往生的,決不是靠念數字,更不能把數字混進腦海里或心裡,如果這樣認為可真夾雜了。以後想把數字在腦海里或心裡拔掉非常之難,臨終念佛時,十句佛號還夾雜數字肯定往生不了,因沒有放下萬緣,更沒有做到臨終十念(因有數字),印祖讓我們攝心十念是念佛號,不是念數字,記什麼也是記佛號,不是記數字。一至十記也好,二五記也好,三三四記也好,雖有數字,但不能執著數字,因他是幫助我們去除妄念的,必須念一句心知一句,念十句心知十句。我們要願解如來真實義,千萬不能以己見不及,錯解了印祖的原義。 再有就是我們一天念數萬聲佛號,都是十句一組,十句一組。但絕不是十句一組停頓一下,放鬆放鬆,自在自在,那樣的話我們念佛的功夫永遠也出不來,因違背印祖「凈念相繼,無或間斷」這句話。我們十句一組、十句一組連續的越多越好,時間越久越好,但要因人而異,只要不執著功夫,不執著往生,不執著品位,更不執著神通、感應、瑞像等等,才是印祖的真實義。 還有的同修說,念佛就念佛吧,又要攝耳根,又要記數,純屬夾雜和著相。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我們念這句佛號就已經連夾雜再著相了,可是沒有辦法,我們末法眾生障深慧淺,根基不夠,只能在事相上修,但事就是理,相就是性,是一不是二。我們要明白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道理。其實根本就不存在著相和夾雜,還有同修認為,用《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的時候,雙手合十不行,結彌陀印也不行,認為是著相,不自在,如果這樣認為,那你怎麼樣修行都是著相,因為我們的一切修行都沒有離開相,我們要願解如來真實義,千萬不要錯誤的領會印光大師的一片苦心。 其實《攝心十念記數法》修行起來非常簡單方便,只要知道我們念的佛號是十句當中的第幾句就行了,千萬不能把他複雜化。可能是感悟不同,理解不同,把他複雜到分幾個層次比上大學都難,根本就不是印祖的意思,更不是我們末法鈍根修行人所能修行的方法。 還要說明的是《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決不是佛號念的越慢越好,我們大家都知道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為什麼?就是因為經比咒長,咒比佛號長,時間越短妄念就越好控制。例:印祖在文鈔里告訴我們,《攝心十念記數法》和晨朝十口氣《追頂念佛法》攝妄念相同,只是怕我們念久了不是傷氣就是得病,沒有說追頂念佛法攝妄念不好。只要能把耳根攝住,同時能做到用心記數,快比慢好,可能一開始感覺快,用熟了就不會覺得快。念佛同開汽車一樣,也是越熟越精,快慢指共修,自修隨意。
具體修行方法後面彙報的非常詳細,大家要仔細認真閱讀。 以上《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我們一定要給他機會,給他時間,千萬不能簡單的用上個三五次,沒有什麼感覺,或怕累,或出現一些不正常反應就放棄了。我們仔細認真的想一想,沒用此兩種方法以前念佛我們得到什麼了,那麼我們用此兩種方法念佛又丟失什麼了,給大家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我們以前是念佛,現在還是念佛,念佛就是我們的保底工資,也叫基本工資。我們念佛能發於心,在收於心,能夠明白下手在聽,還能契入唯憑心記,這就是收穫,就是獎金。那這個獎金可比基本工資要高多了,可以講不成比例。所以印光大師一而再,再而三。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末法眾生,念佛思想不能集中,妄念太多要選擇《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我們千萬不能在猶豫了,千萬不能以己見不及,懷疑印祖的《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致使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白白的丟失,沒有得到這兩種念佛妙法的真實效益,我們得人身不容易,聞佛法更難,能修行凈土念佛法門是難中之難,能修學印祖《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更是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真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之一日,所以我常常對我們念佛堂的同修講,這兩種方法的確好,不是一般的好,可堅持修學下來的同修一定很少,因為印祖告訴我們這是個萬修萬人去的法門,大家不要忘了,我們現在正是末法年代,不可能大家都接受這兩種方法念佛往生,那樣就不是末法年代了,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萬分珍惜。堅持、堅持、再堅持,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哪怕堅持到最後只剩下我們一人都不能放棄。依照印祖的《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早日念佛功夫連片,入三摩地,早日到達人生的彼岸倒駕慈航,普度眾生! 五、《攝耳根念佛法》 《攝耳根念佛法》也叫《都攝六根念佛法》還叫《念佛妙法》: (一)、選自《印光法師文鈔》『增廣上冊與徐福賢女士書』原文如下: 念佛必須攝心,念從心起,聲從口出,皆須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須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納於心中。耳根一攝,諸根無由外馳,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大勢至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者,亦即此是也。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舍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夫四種念佛,唯持名最為契機。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徹底圓彰。即持名而親證實相,不作觀而徹見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生反墜。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二)、 原文淺釋: 「念佛必須攝心」我們念佛必須將全身心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這句佛號上。 「念從心起」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必須要由心發起(念佛法要第一條發於心)。 「聲從口出」由心發起的佛號,聲音由口傳出。(念佛法要第二條出於口。) 「皆須字字句句,分明了了」無論心念口出的佛號聲,必須字字句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又須攝耳諦聽」無論是心念還是口出的佛號聲,耳根必須諦攝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佛法要第三條入於耳。) 「字字句句納於心中」無論是心念、口出、耳根諦攝的佛號聲,每一個字,每句佛號都必須印於心中。(念佛法要第四條收於心。) 「耳根一攝」如果耳根真能攝住。 「諸根無由外馳」其他眼、鼻、舌、身、意等五根接觸外面色、香、味、觸、法等五塵不起作用,反過來講就是其他五根也能攝住。簡單介紹一下六根: 「眼根」:一堵牆,一個布簾,一張紙我們的眼睛就什麼都看不見了。 「耳根」:外面打雷,放炮、汽車按喇叭都能聽得見,說明耳根最利。 「鼻根」只能嗅到一定的距離和範圍。 「舌根」能力更小了,範圍更窄了,食品不進嘴裡不知什麼味道。 「身根」也是如此,不碰不觸沒有任何知覺。 「意根」意根由於無量劫來的習氣,比較難攝,時時刻刻都在起心動念打妄想,印光大師讓我們用《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就是和意根,搶時間、佔地盤,讓妄念無處立足。 「庶可速至一心不亂」很多普通念佛的同修,通過用攝耳根的這種方法念佛,很快就達到一心不亂。 「大勢至所謂都攝六根」大勢至菩薩念佛就是都攝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凈念相繼」首先都攝六根,念佛不夾雜不間斷。 「得三摩地」梵語『三摩地』,譯成漢文叫三昧,是修行當中的一種功夫,是正定正受的意思。三昧的種類很多,而念佛三昧為寶王三昧,是昧中之王。 「斯為第一」念佛能都攝六根,又能凈念相繼,得到念佛三昧的速度和效果是排在第一位的。 「即此是也」大勢至菩薩就是用都攝六根的這種念佛方法念佛的。 「文殊所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也,亦即此是也」文殊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也是用都攝六根的這種念佛方法念佛的。包括觀世音菩薩也是反聞聞自性。他們都是用都攝六根的這種念佛方法成就的。『反聞聞自性』什麼是自性?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我們的自性,和阿彌陀佛的名字是一體同名。我們念這一句名號,也就是念我們的自性,我們由心發起的佛號經過口傳出、經過耳根諦攝,最後再收於心中,這個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就叫返念念自性等同於反聞聞自性,是我們末法眾生持名念佛的最佳方法。 「切不可謂持名一法淺近」千萬不要小看持名念佛方法簡單容易,更不能說是愚夫愚婦的修學方法。 「舍之而修觀像觀想實相等法」認為持名念佛簡單而用觀像念佛、觀想念佛或實相念佛。 「夫四種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和持名念佛。 1、實相念佛。亦名無相念佛。是觀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之理。也就是說,觀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了不可得,這是空觀。正了不可得時,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又歷歷分明,這是假觀。正能所歷歷分明,而當處了不可得;正了不可得時,能所又歷歷分明,這是中觀。又實相無相,即空觀。非空假中,而即空假中,唯一實相。這些道理非常之深,不是我們末法眾生所能理解的。這種實相念佛的方法根本不是我們末法眾生所能修行的。 2、觀想念佛。觀想念佛是依據《觀無量壽佛經》所述,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什麼七寶池、八功德水、空中樓閣,觀阿彌陀佛白毫婉轉五須彌,甘目澄清四大海,紫金身高六十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等等。門都沒有,觀必須入定,我們別說入定,連靜都入不了。這種觀想念佛我們也是可望不可及。 3、觀像念佛。觀像念佛是觀佛的形象。無論是金銀銅鐵或木雕泥塑彩畫的佛像,我們要觀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直觀到無論有無佛像,睜眼閉眼,白天黑夜,行住坐卧,語默動靜,這尊佛像總在眼前,才算觀成。修這種方法每天至少需要八小時專門看佛像,還必須心定下來。我們末法眾生也很難辦到。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知道末法眾生要修以上三種念佛法門非常困難,所以在《佛說阿彌陀經》上特開持名念佛法門,我們今天才有希望。 4、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即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二六時內保持這句佛號不丟失,四字或六字都行,方法既簡單又方便,三歲小孩都會,無論何人何地何時都可以。只要有信、有願、有持名,臨終具足十念一念都能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不退成佛。 「唯持名最為契機」唯有持名念佛,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特別適合於我們末法的眾生。 「持至一心不亂」持名念佛能持至一心不亂。 「實相妙理」實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反過來講,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理就是實相妙理。 「全體顯露」我們的自性,法體、妙明真心全部顯現。 「西方妙境」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微妙勝境。 「徹底圓彰」全部徹底圓滿的彰顯在我們面前。 「即持名而親證實相」本來我們持名念佛在事上修,念到一心不亂,現在變成實相念佛理上修了。(原來不明理,通過念佛現在明理了。) 「不作觀而徹見西方」雖然沒有觀想,反而徹見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朗朗分明。 「持名一法」指持名念佛的這種方法。 「乃入道之玄門」在整個佛教教法裡面,是最深奧、最微妙、最不可思議的奇特法門,唯以佛與佛才能究竟。 「成佛之捷徑」是成佛速度最快、最直捷、最簡單、最方便、最究竟、最圓滿、最殊勝的修行方法。 「今人教理觀法,皆不了明」末法眾生,根淺福薄,多障有情,教我們實相念佛和觀想念佛一是不明了,二是辦不到。 「若修觀想實相或至著魔」由於根基不夠,非要修實相念佛或觀想念佛成功不了。弄不好還要著魔。 「弄巧成拙」本來持名念佛就能往生,非要用投機取巧的余行,結果沒有成功。 「求生反墜」本來念佛是想往生極樂,著魔後不但沒往生,反而墜三途。 「宜修易行之行」我們應該修行適合我們自己簡單容易的方法。 「自感至妙之果矣」通過一心持名念佛與佛感應道交,從而達到我們至高無尚的妙果。 (三)、《印光法師文鈔》『復張曙蕉居士書八—念佛妙法』原文: 今修念佛法門,當依大勢至菩薩所示,如子憶母之誠心,修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之實行。果能死盡偷心,則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視為易易。縱不即得,當亦相去不遠矣。都攝六根,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時無論聲默,常須攝耳諦聽。此乃合返念念自性,與返聞聞自性之二義而兼修者。返聞單屬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則為益大矣。心念屬意,口念屬舌,耳聽屬耳,眼皮下垂,即見鼻端,則眼鼻二根亦攝。五根既同歸一句佛號,身根焉有不恭敬嚴肅之理乎。故知都攝六根,下手在聽。能都攝六根,則心識凝靜而不浮散,便名凈念。以六根既攝,雜妄等念潛消故也。凈念又能常常相繼無或間斷。則念佛三昧,可即得矣。 (四)、原文淺釋: 「今修念佛法門」:正是指現在我們修凈土念佛法門的同修。 「當依大勢至菩薩所示」:就應當依照大勢至菩薩所指示的去做。 「如子憶母之誠心」:對待這句佛號,就像嬰兒思念母親那樣,一刻也不能離開。 「修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之實行」:修都攝眼、耳、鼻、舌、身、意實際之行。 「果能死盡偷心」:如果真能夠死心塌地的念佛,不搞任何投機取巧的余行。 「則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真能念佛做到一心不亂,念佛三昧就有可能獲得。 「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念佛三昧,梵語三摩地,修行當中的一種功夫,是正受正定的意思。三昧的種類也很多,而念佛三昧為寶王三昧是昧中之王。 「且勿視為易易」:千萬不要認為念佛三昧很容易得到。 「縱不即得」:雖然不能立即得到。 「當亦相去不遠矣」:用此方法修行實際離三昧已經不遠了。 「都攝六根」:念佛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為念佛最妙之一法」:是念佛最妙最好的一種方法。 「念時無論聲默」:念佛時無論出聲念還是默念。 「常須攝耳諦聽」:每一字每一句佛號必須攝耳諦聽。(例:印光大師攝耳根念佛法) 此乃合返念念自性」:『自性』無量光、無量壽。翻成梵語就是阿彌陀,梵語阿彌陀翻成漢語就是無量光、無量壽,那麼我們由心發起的一句佛號,經口傳出,再經過耳根諦攝,最後收於心底,這個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就是返念念自性,因我們的自性就是無量光、無量壽,我們念的這句佛號也是無量光、無量壽,所以這個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也叫返聞聞自性。 「與返聞聞自性之二義而兼修者」:返聞聞自性屬理持,上等根基才能做到;而返念念自性屬事持,我們下根也能做到。雖然二者要求根基不同,但起到的效果相同,因理是事,事是理,返聞聞自性也就是返念念自性。 「返聞單屬自力」:返聞(屬理持)念自佛。 「返念兼有佛力」:返念自佛他佛具念,不光念自性佛,同時還念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則為益大矣」:所以利益更大了。 「心念屬意」:心念都攝的是意根。 「口念屬舌」:口念都攝的是舌根。 「耳聽屬耳」:耳聽都攝的是耳根。 「眼皮下垂,即見鼻端」:眼微下,見鼻端。 「則眼鼻二根亦攝」:所以又都攝了眼根和鼻根。 「五根既同歸一句佛號」:一句佛號都攝了前五根。 「身根焉有不恭敬嚴肅之理乎」:前五根攝住了,難道身根還有不老老實實被攝受的道理? 「故知都攝六根,下手在聽」:要想掌握如何都攝好六根,關鍵下手在於耳根諦聽,因耳根最利。 「能都攝六根」:真能把六根攝住。 「則心識凝靜而不浮散」:心自然就清凈不胡思亂想了。 「便名凈念」:這樣念佛才叫凈念。 「以六根既攝」:真正做到六根攝住。 「雜妄等念潛消故也」:雜亂、妄想等念就自然不起了。 「凈念又能常常相繼無或間斷」:妄念沒有了,而且又念佛不間斷。 「則念佛三昧,可即得也」:那麼念佛三昧就能馬上得到。 (五)、《攝耳根念佛法》具體的修行方法 修行方法非常簡單,嚴格執行印祖關於念佛要「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再收於心」的念佛法要總原則。只要按照圖示說明即可。行、住、坐、卧,一切時,一切處,沒有任何障礙。 1、坐念:快慢隨意。(共修隨緣,自修隨意) (1)快念:一句佛號一呼吸,大約三秒左右。按照念佛法要示意圖循環一次。 (2)慢念:一字一呼吸,大約三秒左右。按照念佛法要示意圖循環一次。一句佛號大約十二秒鐘左右,按照念佛法要示意圖循環四次,每字一次。 2、繞念:快慢皆可。(共修隨緣,自修隨意) (1)快念:每走一步念一句佛號,一句佛號一呼吸,大約三秒鐘左右。按照念佛法要示意圖循環一次。 (2)慢念:每走一步念一個字,一個字一呼吸,大約三秒鐘左右。每句佛號走四步,呼吸四次大約十二秒左右,按照念佛法要示意圖循環四次。 3、禮拜念:快慢皆可(共修隨緣,自修隨意) (1)快拜念:一句佛號一呼吸,按念佛法要示意圖,循環一次大約三秒鐘,然後禮拜一次。禮拜時自然呼吸。 (2)慢拜念:念一句佛號,按念佛法要示意圖循環四次。一字一呼吸,一字一循環,大約十二秒左右。然後禮拜一次,禮拜時自然呼吸。 無論坐念,繞念,禮拜念,最好結合《攝心十念記數法》同時使用。 六、《攝心十念記數法》 《攝心十念記數法》還叫《究竟妙法》: (一)、《印光法師文鈔》『復高邵麟居士書四』(十念法)原文: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涌妄波,即用十念記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凈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印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註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 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 (二)、原文淺釋: 「至於念佛」念佛有四種方法:一、實相念佛。二、觀想念佛。三、觀像念佛。四、持名念佛。四種念佛方法在前面《攝耳根念佛法》原文淺釋中彙報過,那麼持名念佛的方法也非常之多,通常我們大家知道的就有高聲念,默念,金剛念,禪定念,追頂念,禮拜念,呼吸念,晨朝十念法等等。 「心難歸一」:念佛的心很難歸到一處。妄想雜念太多。 「當攝心切念」:應當真誠懇切,全身心的力量都集中在這句佛號上。 「自能歸一」:自然就能歸到一處,才能夠心佛不二。 「攝心之法」:用什麼辦法念佛才能把心攝住呢? 「莫先於至誠懇切」:首先必須做到真誠懇切。 「心不至誠」:如果念佛心不真誠,不懇切。 「欲攝莫由」:想把心攝住,是根本不可能的。 「即至誠已」:如果心已經做到真誠懇切。 「猶未純一」:還有夾雜,還有妄念,還沒有做到一心。 「當攝耳諦聽」:就應當攝住耳根,專心諦聽這一句佛號。 「無論出聲默念」:不管出聲還是默念。 「皆須念從心起」:必須每一句佛號都要由心念起。 「聲從口出」:心裡念起的佛號,聲音從口裡傳出。 「音從耳入」:心裡念起的佛號,聲音通過口傳出,在用耳根諦攝。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無論發於心和出於口,這句佛號聲必須清清楚楚。 「耳根聽得清清楚楚」:耳根也必須諦攝得清清楚楚。 「如是攝心」:如此這樣攝心。 「念自息矣」:妄念自然不起。 「如或猶涌妄波」:如果妄念還像波浪一樣湧起。 「即用十念記數」:那就用十念記數的方法。 「則全心力量」:用全身心的力量。 「施於一聲佛號」:全部集中在這一句佛號上。 「雖欲起妄」:雖然還想起心動念。 「力不暇及」: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力量和多餘的時間在打妄想。 「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這個攝心十念記數的念佛方法,印祖叫做念佛究竟妙法。 「在昔宏凈土者」:以前弘揚凈土的祖師大德。 「尚未談及」:還沒有提出這種念佛方法。 「以人根尚利」:因以前人的根性比我們現在人利。 「不須如此」:不需要用這種方法。 「便能歸一故耳」:也能心佛如一。 「(印光)以心難制伏」:印祖念佛時,心裡的妄念很難制伏。 「方識此法之妙」:才知道此攝心十念記數的方法非常之妙。 「蓋屢試屢驗」:通過反覆的實驗證明。 「非率爾臆說」:不是輕易草率隨便說的。 「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願把此攝心十念記數之方法,告訴給我們末法鈍根的修行者。 「令萬修萬人去耳」:一萬個修行此法的人一萬個人往生。 「所謂十念記數者」:什麼叫做十念記數法呢? 「當念佛時」:我們用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的時候。 「從一句至十句」:從第一句到第十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共念十句。 「須念得分明」:必須念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仍須記得分明」:記的也必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至十句已」:記到十句就結束,不要多記。 「不可二十三十」:不可以二十或三十一記。 「隨念隨記」:念一句記一句,念十句記十句。 「不可掐珠」:不可以用掐珠代替心記。 「唯憑心記」:只能憑心來記數。 「若十句直記為難」:如果從一句至十句難記。 「或分為兩氣」:可分二部分記。 「則從一至五」:從第一句到第五句。 「從六至十」:從第六句到第十句。 「若又費力」:如果還是很費力。 「當從一至三」:應當從第一句到第三句。(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從四至六」:從第四句到第六句。(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從七至十」:從第七句到第十句。(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三氣念」:分三個部分,三 三 四合起來正好十句佛號。 「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每一句佛號必須念的清清楚楚,聽的清清楚楚,記的清清楚楚。 「妄想無處著腳」:妄念雜想沒有立足之地。 「一心不亂」:念佛一心不亂。 「久當自得耳」:久而久之,念佛一心不亂就自然得到。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此為印祖攝心十念記數法,與早課的十口氣念佛法,攝心除妄念相同,但用功的方法可不一樣。 「晨朝十念」:早課的十念法。 「盡一口氣為一念」:長長地吸口氣,能念多少聲佛號是多少聲佛號。 「不論佛號數多少」:不管念多少聲佛號。 「此一句佛為一念」:此攝心十念記數法是一句佛號為一念,十句佛號為十念。 「彼為晨朝十念則可」:晨朝十念法一口氣能念多少是多少,早課可以這樣做。 「若二十、三十」:如果念二十或三十聲、或更多聲。 「則傷氣成病」:時間過長,過久不是傷氣就是得病。 「此則念一句佛」:用印祖《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一句佛。 「心知一句」:念一句心知一句。 「念十句,心知十句」:念十句心就知道十句。 「從一至十,從一至十」:從一到十,從一到十,三三四、 三三四。 「縱日念數萬」:無論一天念幾萬。 「皆如是記」:都是這樣記。(十句一記,十句一記。) 「不但去妄」:不但妄念越來越少。 「最能養神」:還是最好的養神之道。 「隨快隨慢」:快慢自己掌握,(眾修隨緣,自修隨意)。 「了無滯礙」:沒有一絲一毫障礙。 「從朝至暮」:從早晨一直到晚上。 「無不相宜」:沒有不適合的時候。 「較彼掐珠記數者」:用心記數同掐珠記數二者相比較。 「利益天殊」:得到的利益大大不同。(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 「彼則身勞而神動」:掐珠記數即勞身又動神。 「此則身逸而心安」:用心記數身安逸、心安定。 「但作事時或難記數」:不過作事時記不了數,或者很難記數。 「則懇切直念」:不用記數一心懇切照直念即可。 「作事即了」:事情做完了。 「仍復攝心記數」:還恢復攝心十念記數法。 「則憧憧往來者」:凡是修印祖《攝心十念記數法》的同修,他們憧憧往來不定的妄念。 「朋從於專註一境之佛號中矣」:都應該在修此方法專註於一句佛號之中消除。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凈念相繼」:用清凈心念佛(印祖十念法)一句接一句,不夾雜,不間斷為凈念相繼。 「得三摩地」:得念佛三昧。 「斯為第一」:用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得到三昧的速度第一。 「利根則不須論」:利根的念佛人不用說了。 「若吾輩之鈍根」:若像我們這樣鈍根的人。 「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捨棄印祖攝心十念記數的方法念佛。 「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想攝住眼、耳、鼻、舌、身、意,不夾雜,不間斷的念出清凈心來。 「大難大難」:非常之難,不是一般的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我們應該知道並且深信這種攝心十念記數的念佛方法。 「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可思議之法」:淺小到就四個字,阿彌陀佛,誰都會念,深大到這四個字包含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萬法萬德,唯以佛與佛才能究竟。 「但當仰信佛言」:看來這種攝心十念記數法不是印祖一人發明,古佛古大德也是這樣要求的;或者大師已經告訴我們,他的真實身份,就是古佛再來,或就是大勢至菩薩再來。 「切勿以已見不及」:千萬不能由於自己的知見不到位 「遂生疑惑」:來懷疑印祖的攝心十念記數法。 「至多劫善根」:把無量劫來積攢的善根,福德和因緣。 「由茲中喪」:就這樣白白的喪失了。 「不能究竟親獲實益」:沒有得到攝心十念記數法的真實效益。 「為可哀也」:是非常的可惜,可悲。 「掐珠念佛」:用佛珠記數念佛。 「唯宜行住二時」:只適合站立念佛和行走念佛。 「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如果坐著念佛養神,由於掐珠手老動,神不能安,久了容易得病。 「此十念記數」:印祖的攝心十念記數念佛方法。 「行住坐卧皆無不宜」:無論繞念、站立念、坐念和躺著念都行。 「卧時只宜默念」:躺下時要默念。 「不可出聲」:躺念不出聲。 「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如果躺下出聲念佛,第一我們不恭敬,第二容易傷氣,修此方法的同修一定要千萬記住,千萬記住。 (三)、《印光法師文鈔》『增廣上冊與諦閑法師書』原文 愚謂今之悠忽念佛者,似不宜令依此法。恐彼因不記數,便成懈怠。有肯心者,若不依此法,決定難成三昧。 (四)、原文淺釋 「愚謂今之悠忽念佛者」:印光大師非常謙虛的說:「現在漂浮搖擺不定的念佛者。 「似不宜令依此法」:表面看不應該,也不適合,依照攝心十念記數方法修行。 「恐彼因不記數,便成懈怠」:恐怕這樣的念佛者因為沒有用心記數,不能精進而懈怠。 「有肯心者,若不依此法」:而那些肯用心的修行者,如果不依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 「決定難成三昧」:肯定難以達到念佛三昧。 (五)、《印光法師文鈔》『復袁福球居士書—三昧自得』原文 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凈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六)、原文淺釋 「念佛三昧」:梵語三摩地,修行當中的一種功夫,是正受正定的意思。三昧的種類很多,但念佛三昧為寶王三昧,昧中之王。 「說之似易」:念佛三昧說起來容易,看似簡單。 「得之實難」:真正得到念佛三昧,非常非常之難。 「但當攝心切念」:但如果我們真能做到攝心切念,(我們現在修行的印光大師攝心十念記數法就是攝心切念。) 「久當自得」:攝心切念久了,自自然然就能得到不可思議的三昧功夫。 「即不能得」:即使得不到念佛三昧。 「以真信切願攝心凈念之功德」:我們就憑真信切願之一念心,用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所得到的功德。 「當必穩得蒙佛接引」:應當必保穩得親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的接引。 「帶業往生」: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一個也沒有斷,帶業往生也證三不退轉。 (七)、《攝心十念記數法》具體修行方法 無論行、住、坐、卧,必須嚴格按照印祖《攝心十念記數法》的總原則,一念清楚,二聽清楚,三記清楚,重中之重是唯憑心記。 1、坐念:(共修隨緣,自修隨意)放下萬緣,根據自身條件,可雙盤、單盤或散盤自然輕鬆坐好。眼下垂微見鼻端,出聲、默念皆可。佛號如果同呼吸合拍就真的不可思議了。總之根據自己的身心情況去體驗,舒服自在為自己的最佳念佛方法。 2、經行念(繞佛):有快中慢三種。(共修隨緣,自修隨意) ①快念:一句佛號走四步,一字一步。一句佛號一呼吸能防止昏沉。 ②中念:一句佛號走一步呼吸一次。 ③慢念:十句佛號走一步,一句佛號一呼吸,左右腳交替向前行走平行站立,略有前後,保持身體平衡,防止身體打晃,通過將近兩年的實踐證明,此方法也是我們念佛堂最常用的念佛方法,整個《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都是圍繞這種方法修行。此方法心容易攝住契入狀態,有無妄念一目了然,隨時能檢驗我們念佛的功夫,防止掉舉,無論快中慢向前行走時,眼下垂見鼻端。 3、禮拜念:快慢皆可(共修隨緣,自修隨意) ①快拜:禮拜一次念一句佛號。(四字六字皆可)一句佛號一呼吸,然後禮拜一次,禮拜時自然呼吸。 ②慢拜:禮拜一次念十句佛號,一句佛號一呼吸。然後禮拜一次,禮拜時自然呼吸。 整個《攝心十念記數法》的具體修行方法都是圍繞印祖唯憑心記的總原則。無論坐念、繞念、禮拜念,無論邁步或呼吸都是小於一大於十。總而言之,肢體任何部位,包括呼吸或佛號音聲變調等等。都不能幫助用心記數,剩下的就只能唯憑心記了。以上《攝心十念記數法》最好同《攝耳根念佛法》一起使用,無論是《攝耳根念佛法》還是《攝心十念記數法》共修隨緣,自修隨意。詳細了解掌握兩種念佛方法,請看本念佛堂錄製的教學光碟。 七、《攝耳根念佛法》與《攝心十念記數法》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事項: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報恩的心,懺悔的心和真誠的心,來認認真真的使用《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 1、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示現五濁惡世,為我們介紹了這個凈土念佛成佛的奇特法門。感恩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在因地發四十八大願,接引我們信願持名的末法眾生。 2、我們要用一顆報恩的心,來報答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的念佛總原則。報恩印祖一而再再而三,苦口婆心的為我們講念佛發於心,出於口,入於耳,再收於心和唯憑心記的念佛法要。 3、我們要用懺悔的心。懺悔無量劫來我們沒有學佛,沒有智慧,有意或無意在諸多方面傷害和殺害的一切眾生。 4、我們要用一顆真誠的心,認認真真厭離娑婆,誠誠懇懇欣求極樂,老老實實的信願持名,死心塌地講一句佛號念到底帶業往生。 (二)、無論道場供奉的是金、銀、銅、鐵、木雕、泥塑、彩畫的佛像,還是畫像,我們都要象對待真佛一樣的恭敬。 (三)、無論坐念、繞念、禮拜念,要坐如鐘、站如松、現莊嚴相。雙手合十或結彌陀印,最好手不亂動,兩眼下垂見鼻端。繞念時,邁步有力,雙腳前後各有輕重。 (四)、使用《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時,一定要死心塌地的用心來記數。使用《攝耳根念佛法》念佛時,一定要嚴格運用念佛法要的四項原則,其它投機取巧的余行全部斷掉。 (五)、無論是心念,還是口出。聲音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節奏均勻。特別是大家一起共修時,發現自己的佛號聲與別人不一致時,要默念,雖默念自己還要聽到自己念的佛號聲。 (六)、不要一日曝之,十日寒之。要一點一點的進步,隨著日久天長功夫可能越來越提升,或在念佛時可能會有感應或瑞相,此時心態不能發生變化,因一切法無所有,必竟空,不可得。 (七)、在使用《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時,要抓重點,嚴格按印祖原文去做,《攝耳根念佛法》有三個重點,1、佛號要發於心。2、佛號要收於心。3、關鍵是耳根,下手在聽。《攝心十念記數法》有一個重點就是唯憑心記。其他什麼我今天進入狀態了,得到加持了,看到這個了,看到那個了,或嘴怎麼張,鼻怎麼發聲等等,都不是主要的,因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條件不同,體會的也不一樣,少談為妙。 八、《攝耳根念佛法》與《攝心十念記數法》的正常反應: 使用《攝心十念記數法》時,一開始很累,會出汗,有時記數不準時,還會心煩、心慌,疼痛等,繞佛時間過長時,身體僵硬、腰酸背痛、兩腿發脹等,使用《攝耳根念佛法》時,一開始會有兩耳發癢、發脹、耳鳴等,或出現頭疼、頭暈、打哈欠、打嗝、流眼淚、鼻子發酸、發癢等,以上都屬正常現象,不必著急驚慌,過一段時間這些現象都會慢慢消失。 九、沒使用《攝耳根念佛法》與《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前後的效果對比: 1、以前都是傳統的唱佛、念佛不知道發於心、也不知道收於心,更不知道下手在聽和唯憑心記數。這些時間都被妄念佔領了,所以精力不能集中,妄想紛飛,同樣繞佛一小時,以前過得很慢,不是東張西望就是昏沉打瞌睡,念佛很難精進。 2、現在我們用《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念佛,精力非常集中,妄念非常之少,因念佛時有妄念,不是攝不住六根,就是記不準數,所以現在繞佛同樣一小時過得很快,感覺不過癮,就像吃飯沒吃飽一樣的感覺,我們念佛堂功夫好一點的能繞上幾個小時,妄念很少,非常攝心,因數記得准,就連我們做護法的義工,也包括我本人,繞上一個小時幾乎沒有妄念,時間久了功夫還會提升,至始至終保持心態,不能發生變化。 十、為什麼要編寫此書、教學光碟和佛號光碟 以前編寫的這兩本小冊子,今天合成一本,主要為了方便大家攜帶。《攝耳根念佛法》只強調三點,第一佛號要發於心,第二佛號要收於心,第三關鍵是耳根,特彆強調下手在聽,《攝心十念記數法》也同樣強調三點,第一佛號要念清楚,第二佛號要聽清楚,第三佛號要記清楚,特彆強調唯憑心記。 這張教學光碟,如果離開《攝耳根念佛法》與《攝心十念記數法》這本書,大家也能看懂、學會、修學起來也很方便。 這張佛號光碟,以後製作成念佛機,攜帶起來更方便,其目的只有兩個,一是幫助我們調息,呼吸與佛號合上拍非常不可思議,睡覺時都能念佛。二是幫助我們在最短時間內進入念佛狀態,不然大家共修不是快就是慢,要靠引罄或木魚調整速度,浪費時間不說,還常常發生矛盾。 《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得到了印光念佛堂和弘一佛堂釋常輝法師的認證,並為兩種方法做了流通序,也得到了遼寧省佛教協會會長釋照元法師的認可,並題詞為:「《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的確是末法鈍根念佛者的究竟妙法」。 十一、尾 聲 以上《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是愚夫在修學《印光法師文鈔》中發現的兩種念佛方法,愚夫認為是最適合我們末法眾生念佛思想不集中,妄想雜念太多的修行方法。由於本人即無修又無德,加之文化知識有限,在修學過程中沒能將印祖的思想意識充分體現出來。請同修諒解,並衷心希望此兩種方法能給修學者帶來法喜,並真誠希望同修們在修學此兩種方法的同時,有好的經驗、好的建議、好的體會,及時與我們分享,為印祖的兩種念佛方法多做貢獻,我代表修學此兩種方法的同修,以及我本人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真誠的頂禮! 最後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早日得到《攝耳根念佛法》和《攝心十念記數法》的真實利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倒駕慈航,普度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李文祥居士於錦州印光念佛 |
|
| |
分享:
前一篇:[轉載]凈空法師-阿彌陀佛教我們的方法妙絕了,我們
後一篇:凈空法師-我如何抵得住外面的強大誘惑
推薦閱讀:
※看到了一篇關於無常的文章,題目還說正因為無常我們才有希望,但是還是有疑惑?
※彌足珍貴的佛法
※佛法實證的妙用(開示篇)
※佛法教人如何對待壞人?
※念佛法門.受持三歸之行(二)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