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具備批判性思維
第一次接觸【批判性思維】這個詞,是在兩年前讀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有一個章節里提到了【批判性閱讀】的方法。當時沒有見過這種說法,比較好奇,就去網路上搜索了很多資料來看,之後才慢慢的明白何為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維,這其實是一個特別容易讓人產生歧義的詞語。【批判】兩個字就帶有強烈的貶義的意味,意思就是:批評事物、站到事物的對立面。這兩個字咱們國家用的也是夠多了。那麼,【批判性思維】是什麼意思呢?
批判性思維,英語是critical thinking,其實是指邏輯清晰嚴密的思考的意思,可見【批判性思維】這個詞,離它的本意相差太遠。critical的意思有:決定的、挑剔的、批評的、鑒定的等等。把critical thinking翻譯為【批判性思維】,明顯是屬於比較淺顯的劣譯,我個人比較贊同的是宋國明先生所提出的【審辯式思維】,這種譯法顯然更為接近原意。
但是【批判性思維】這個詞已經被大規模使用,成為了約定俗成的詞語,很難再去改變,否則要麼讓人無法理解,要麼徒增笑耳。舉一個反例:彼得.海斯勒在《甲骨文》里講到這麼一件事,他在北京的時候,為了在北京繼續住下去打算辦了一張記者證,結果辦證的官員把他的證件上的The New Yorker本應譯為【紐約客】的,翻譯成了【紐約人】,作者幾經勸說最好還是翻譯為紐約客,但是那位官員還是堅持他的翻譯。以至於後來他每次去採訪別人時,經常被人取笑他證件上的翻譯。其實嚴格來說,這位官員的翻譯並沒有錯,但是【紐約客】這個翻譯更能為大眾所認識和接受,也就是約定俗成。所以儘管我對【批判性思維】這個翻譯頗有微詞,但是也能用這個詞繼續寫下去。
言歸正傳,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
1941年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Edward Maynard Glaser)首先提出了這個概念,他聲明【批判性思維】必須具備三個特質:
1.傾向以審慎的態度思慮議題和解決難題。
2.對理性探索與邏輯推理的方法有所認識。
3.有技巧地應用上述的方法。
而在1987年的第八屆批判性思維和教育改革國際年度會議中,邁克爾·斯克里文(Michael Scriven)和理查德·保羅(Richard Paul)提出:
批判性思維是指對於從經驗、反思、推理或溝通中獲取或得出的信息,主動嫻熟地概念化、應用、分析、綜合以及(或者)評估的理性訓練過程,並將其作為信仰和行動的指導。在其典型例子中,它建立在統一的、超越客觀事實分歧的理性價值觀之上:明晰,準確,精準,前後一致,相關緊密,證據確鑿,理由充分,有足夠的深度、寬度和公正度。
批判性思維需要檢查隱含在所有推理中的思維結構和思考因素:目的,問題或爭論中的疑問;假定;概念;經驗基礎;取得結論的推理;啟示與結果;其它觀點的反對;參照標準。批判性思維——在回應各種客觀事物、問題和目的時——併入許多相互交織的思維模式的集合,包括:科學思維,數學思維,歷史思維,人類學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以及這些思維。
這麼長的兩段,我的總結就是:通過訓練,運用自己的理性與多種思維方式去接近事情的真相。
那麼,說了這麼多,為什麼我們需要具備批判性思維呢?
現在的我們每一天都會從微博、微信、電視、報紙、新聞和社交APP等各種渠道主動或者被動的接受著各種海量的信息,那我們是怎麼來對待這些信息呢?
有的人,接受著每一條信息,相信著每一條信息,他堅信每一條信息對他來說都是有用的,所以他無時不刻都在準備著接收新的信息,最終的結果也就是:All is nothing . You want everthing,you lose everthing.這種人的思維方式,我們稱之為海綿式思維。猶如一塊不加選擇的海綿,見水就吸。
還有的人,面對著每天撲面而來的各種信息,過濾掉大部分對於他來說虛假與無用的信息,再從剩下的截取有用的信息,並且吸收它所帶來的益處。正如《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建議不要讀新聞,因為他認為,一個信息,被五千人知道後,它也就沒有價值了。這種人的思維方式,我們稱之為淘金式思維。猶如一個淘金者,去除渣滓,留下黃金。
很遺憾的,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是一塊海綿而已。
舉一個例子,2014年12月31號晚上,在上海外灘發生的踩踏事件,第二天(2015年1月1日)早上,微博上一片哀嘆之聲,為這些死者惋惜,也勸各位不要去太過擁擠的地方,以免發生不測。後來便開始有人追問這起事件的起因,微博上有人聲稱是因為現場有人撒美元(後來發現是某俱樂部代金劵)導致了踩踏事件,隨後多個新聞媒體官博轉載了該微博,該人的微博也被人肉了出來,網上一片罵聲(包括很多大V),大有不把此人凌遲不罷休的勢頭。然而事後證明兩者之間並無關係。
其實類似的事情,發生了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再加上是在網路上,也就的更加肆無忌憚。人們(無論是新聞媒體還是一般人)大多都不會去想,這兩者是否有關係?是否前者導致了後者?當有人告訴他們有這麼一件事時,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宣洩的出口,這個時候他們不會去思考,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只會用海綿式的思維方式,這其實這已經陷入了批判性思維謬誤裡面的【訴諸情感】謬誤和【事後歸因】謬誤。
因此,當我們具備了基礎的批判性思維的時候,哪怕我們不能夠一下直指問題的核心,但最少也能對某些類似核心卻不是核心的東西提出質疑。簡單的說就是,別讓自己看起來那麼蠢。
說了這麼多,我們怎麼樣才能夠具備批判性思維呢?
首先要說明,批判性思維並非是諸如解二元一次方程之類的,有一個既定的模式,沒有任何一種思維模式適合所有人。正如我在前文所引用的它是【是指對於從經驗、反思、推理或溝通中獲取或得出的信息】,而每個人的經驗都是不同的,所以做出的批判性思維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點的是相同的,就是建立在客觀與理性上,運用淘金者思維。
其次,學習批判性思維,並沒有一個分值標準,比如怎樣怎樣可以到90分,怎樣怎樣可以到100分。這是一件需要終生學習的事,聽起來是很困難的,但是正如胡適所說:"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我這裡,有一些學習怎麼樣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方法,希望可以供各位做個參考:
首先是閱讀批判性思維領域的書籍,其實光讀書,並不能培養批判性思維,但是可以讓不知批判性思維為何物的人建立起一個對於它的基本的認識,了解它的體系。因此在此推薦幾本批判性思維的入門書籍。
1.《學會提問》,這是最經典的批判性思維的入門書籍,其中不但介紹了批判性思維,也給出了一些關於此問題的練習。關於此書的讀書筆記,我之前在《學會提問》讀書筆記(一)和《學會提問》讀書筆記(二)已經記錄了此書的要點。
2.《批判性思維:帶你走出思維的誤區》,正是這本書把我帶入了批判性思維的殿堂,讓我見識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但這本書的後半部分就已經涉及到了專業的領域,所以後面的我基本沒看懂。
3.《清醒思考的藝術》、《明智行動的藝術》這是兩本書,十分簡明易懂,每一篇都是一兩分鐘就可以讀完的小故事,每個小故事都講述了一種批判性思維的謬誤。把簡單的東西講難很簡單,但是要把難的東西講簡單,這就顯示出作者的能力了。
但是只閱讀書籍,是沒有辦法掌握批判性思維的,還需要大量的練習,你可以依照《學會提問》里作者給出的建議去練習,可以找各種新聞報道去尋找新聞中的謬誤(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尤其是官報),微博上也有很多即時新聞。當然了,要說最容易找到的練習目標,大概也就是微信朋友圈裡面的各種中醫偏方、星座雞湯了。
舉個例子:比如喝蜂蜜水可以通便,這似乎是大眾所周知的。但是前幾天看了京虎子的一篇文章,裡面講到這件事,提到或許導致通便的只是水的作用而不是蜂蜜的作用,只不過因為蜂蜜使水變得更加甜美,所以喝的水也就更多。這種說法讓我眼前一亮,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也體現了專業知識對於思維的好處。
如果你能讀到這裡,或許你會對批判性思維產生一絲興趣,又或者你已經在學習批判性思維的路上走了很遠。無論如何,知識無窮,真理無盡,盡我們所能,達到最好,能夠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避免成為烏合之眾。
作者:蘇不慢鏈接:http://www.jianshu.com/p/7f763c4adbce來源:簡書推薦閱讀:
※學會提問讀書筆記(三)--理由
※崔清田/王左立:非形式邏輯與批判性思維
※為什麼會有宗教?宗教究竟是什麼?
※[001]混亂的思維世界
※【總247】關於批判性思維,我覺得這些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