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仕友:三聚氰胺監管漏洞(《財經》 2010-3-15)
「毒豇豆」將農產品安全監管的部際協調疏漏展示無遺,三聚氰胺重現則凸顯工業製成類食品安全監管的部際推諉和基層監管盲點《財經》記者 翁仕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面對各路記者針對三聚氰胺重現的「狂轟濫炸」,衛生部部長陳竺回應說,2月1日起衛生部等部門進行了一次徹查,很快會有一個銷毀行動。這項工作在新成立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領導下,取得重大進展。
而在身陷三聚氰胺漩渦兩個月後,河北省一個偏遠的縣城——樂亭縣已歸於平靜,在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三級政府未作任何說明和表態情況下,一起三聚氰胺超標事件似乎就此了結。
2010年1月31日,全國食品安全整頓辦公室緊急召開了電視電話會議,會議通報了上海、山東、遼寧、河北等省一批食品中三聚氰胺超標,河北樂亭縣凱達冷凍廠生產的「香蕉果園」冰棒位列其中。
這原本是2009年5月前後國家質檢總局突襲查出的食品安全事件,在被隱瞞八個月後,被一家地方媒體「意外」爆出。面對各界質疑,河北樂亭縣質檢部門自稱無責,縣委縣政府也選擇沉默,至於三聚氰胺來源,也是各執一詞。
《財經》記者在河北樂亭縣採訪時發現,這起偶發事件暴露出食品安全監管部際溝通之不暢和基層監管體系之脆弱。而面對城鄉結合部、小作坊、小企業等監管「死角」,薄弱的基層監管體系更是難堪監管重任。
質檢總局「內部案件」
經過《財經》記者多方調查,樂亭縣的三聚氰胺超標事件逐漸清晰。
2009年4月初,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調查組突襲樂亭縣凱達冷凍廠,要求提取該廠冰棒樣品。一個月後的5月27日深夜,調查組再次突襲凱達冷凍廠,查封了該廠原材料、成品庫、生產車間,查看了證書、購銷合同等材料,同時再次對十多個冰棒品種提樣。
兩次突襲,市、縣質檢部門事先均不知情。5月27日調查組來到樂亭後,樂亭縣質檢局和冷凍廠負責人劉吉旺才得知,該廠生產的「香蕉果園」冰棒三聚氰胺超標,超過了正常值10餘倍。
這並非一起孤立的食品安全事件。
2009年4月至5月,國家質檢總局還查出多個品種食品三聚氰胺超標,包括上海熊貓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中老年高鈣奶粉、煉奶醬;山東淄博綠賽爾乳品有限公司產品(生產批號:2009-4-25);遼寧省鐵嶺五洲食品有限公司的「五洲」冰棒(生產批號:2009-4-9)等。
但上述檢查結果並未向社會公布,直到2010年1月19日,《貴陽日報》一則簡短消息才將此事披露,一時間輿論嘩然。1月31日,全國食品安全整頓辦公室緊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會議除了通報上述名單,還通報了陝西、寧夏等地個別品牌奶粉出現三聚氰胺超標。
在國家公布名單一個多月後,樂亭縣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對此事依然諱莫如深。
樂亭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分管副局長白潤澤告訴《財經》記者,「凱達事件」是質檢局的內部保密案件,已做處理。
樂亭縣質量技術監督局辦公室主任陳志剛告訴《財經》記者,目前,該企業已被吊銷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不再進行生產,前去採訪已無意義。
樂亭縣工商局註冊科科長蔣作奎卻給出了另外一個說法。他介紹,凱達冷凍廠事件縣裡已開會討論過,至於是否吊銷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還在等通知,目前尚未收到正式文件。
蔣作奎以敏感為由,拒絕提供凱達冷凍廠基本工商資料。他表示,所有的企業都可以提供,惟獨凱達不可以。
在樂亭縣城南一個名叫「郁莊上」的地方,記者找到了凱達冷凍廠,大門口沒有任何標示,老闆劉吉旺正在指揮工人將冷凍的豬肉裝車,他介紹說,自己和企業均未受到牽連。
今年51歲的劉吉旺,農民出身,年輕時依靠大棚蔬菜種植髮家。2000年以200萬元的價格買下縣水產局冷凍廠,2001年3月註冊成立樂亭縣發旺冷凍冷儲有限公司,開始涉足冰棒生產。鼎盛時期擁有員工200人,六條冰棒生產線。
一年前,劉吉旺從媒體上聽說了「三聚氰胺」這個詞。當時他並沒有想到,自己冷凍廠生產的冰棒也會出現三聚氰胺超標。三聚氰胺究竟從何而來,劉吉旺有些困惑。
三聚氰胺來源成謎
劉吉旺斷然否認自己向冰棒中添加三聚氰胺。最後他和縣質檢局一致認為,最有可能出問題的是原料奶粉。據介紹,2009年3月14日,劉吉旺以1.15萬元的價格購入奶粉4噸,用於生產冰淇淋、雪糕等,其中在同批次(生產批號:2009-3-19)的3萬支香蕉果園冰棒中加入奶粉40公斤。
這些奶粉均來自樂亭縣近鄰灤南縣的一家奶粉廠——明樂乳業。
明樂乳業位於灤南縣城西20多公里的一個村莊里。這是一家老牌企業,1983年建成投產,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是一家以生產「明樂」牌全脂奶粉為主的股份制企業,註冊資金188萬元,公司法人代表崔文傑。
2010年2月6日記者趕到該廠發現,偌大的車間、庫房均處於閑置狀態,整個工廠除了一個留守為廠里看設備的村民崔建新外,空無一人。崔建新介紹,企業一直為三鹿集團供貨,2008年9月三鹿集團奶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後,這個企業受到牽連,一個月後被迫停產,庫存的奶粉也被政府部門拉走,兌上煤灰後,用鏟煤車掩埋。
灤南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聞沛忠證實了這一說法。他告訴《財經》記者,三鹿事件發生後,全縣乳品企業停產整頓,稽查人員對庫存奶粉進行封存,對於不合格的產品全部銷毀,全縣共計銷毀奶粉1500多噸。
而劉吉旺購買奶粉的時間點是在集中銷毀之後,為何仍有三聚氰胺?
據介紹,受三鹿「問題奶粉」影響,當地大小奶粉廠停產,但很快導致另一個問題:奶農的牛奶無法賣出,開始出現奶農「倒奶」。之後唐山市政府決定,已停產整頓的乳品企業為奶農代加工,市、縣財政補貼部分加工費。此時所加工奶粉屬於奶農,而非明樂乳業。
劉吉旺的奶粉購買就是在代加工階段。2009年2月,他找到了明樂乳業的庫管員,購買了奶農寄存在的奶粉。劉吉旺覺得自己很冤,當時購買的奶粉均有灤南縣質量技術監督局蓋章的合格證。那麼,三聚氰胺究竟是誰添加的,在哪個環節被添加的?
聞沛忠介紹說,代加工的奶粉都會送到秦皇島市、唐山市質檢所檢驗,每批都有三聚氰胺項目檢驗合格報告,不合格的一律封存。
聞沛忠認為,奶粉在出廠後還有運輸、生產等多個環節,至於究竟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他也無法解釋。
不過,來自樂亭縣縣委辦公室提供的一份情況說明材料中提到,唐山市質監局曾對凱達出現不合格產品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經抽樣合格批次產品,並不等於該批次產品每袋都合格。因此,凱達冷凍廠雖然使用的是經抽樣合格的奶粉,但仍會出現不合格的可能性。二是國家檢驗中心對該雪糕檢驗環節可能出了問題。
冰塊雪糕與奶粉不同,含有多種添加劑,在樣本處理過程中如處理不好,對檢驗結果會出現很大影響。同時,如果檢驗中使用的標準物質沒有嚴格按照低溫、避光要求進行操作,對檢驗結果也會有很大影響。
樂亭縣和灤南縣的生產企業、質檢部門各執一詞,三聚氰胺究竟從何而來,又是誰的責任,至今沒有定論。
偶然,還是必然?
冰棒生產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冬季,夏季以生產冰棍(主要成分是白砂糖、水、色素)為主,冬季以生產含奶的高檔產品(冰激凌、雪糕)為主,因此冬季冷凍廠對奶粉需求量大。
對於冰棒出現問題,當地業內人士認為並不奇怪。
樂亭縣一位曾從事冰棒生產的冷凍廠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冷凍廠奶粉的來源很複雜,有的是超市下架的過期或快過期的奶粉,其價格非常低,零售價的一半都不到,也有的是當地規模較小的奶粉廠生產的奶粉。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本地小廠生產的奶粉沒有合格的。」他曾將在本地買的奶粉拿到河北省石家莊去檢驗,檢驗結果不是含有三聚氰胺,就是大腸桿菌超標。而生產企業為了壓縮生產成本,往往採用低廉的「不合格」奶粉。
據調查,單支冰棒利潤極其低,以0.5元價位的冰棒為例,每箱(20支-30支)的純利潤約為0.5元-0.8元,生產企業要想獲利必須以量大取勝,同時還得壓縮原料成本。上述負責人介紹,一條生產線一天可產冰棒2000多箱,滿負荷生產可達5000箱,一年的銷售額600多萬元,利潤約佔10%。
市場需求在短短十年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劉吉旺剛入行時,市場上以冰棒為主,近年轉變為對冰激凌、雪糕等含奶的高端產品為主。冰棒生產企業對奶粉的依賴越來越強,但由於奶粉價格太高,一些冷凍廠採用「糊精」替代。
「糊精」又名麥芽糊精,是由澱粉經低度水解、凈化、噴霧乾燥製成,在食品工業、造紙工業、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廣泛用途。在冰棒中加入麥芽糊精主要是提高粘性。劉吉旺之所以捨棄糊精選擇奶粉,是因為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後奶粉價格驟降。
2008年9月, 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爆發後,河北產奶粉「身價」一落千丈,每噸1.15萬元的價格是市場價的一半。劉吉旺說這是他第一次用奶粉生產,未曾想到,第一次用就遭遇三聚氰胺。
當地一位知情人士介紹,冰棒中三聚氰胺超標在意料之中。此前三聚氰胺超標的奶粉長期存在,那麼冰棒中三聚氰胺超標其實是早有之事。
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後,政府部門開始對奶粉企業進行整頓,然而整頓僅限於奶粉生產、銷售環節,對於使用奶粉的下游企業,如冰棒生產企業、蛋糕店等,並未進入排查範圍,這也導致了「問題冰棒」的出現。
基層監管薄弱
樂亭縣曾經是冰棒生產大縣,鼎盛時期,有將近30家生產企業,產品銷往山西、河北、北京、陝西等省市。之後,隨著飲料等替代產品日盛,冰棒需求量縮減,加上運輸費用增加,利潤被攤薄,一些企業選擇退出。在凱達停產之後,目前樂亭縣僅有劉吉太(劉吉旺之弟)的樂太冷凍廠從事冰棒生產。
《財經》記者在樂太冷凍廠了解到,該廠每天出廠的冰棒在3萬支以上,產品經過中間商再銷往各地。樂亭縣北新路農貿市場是中間商最為集中的地方,共四家,其餘散落在縣城其他地方。據介紹,這些冰棒主要售給樂亭和周邊縣的鄉鎮零食店,也有一部分發往山西、北京等地。
在過去數年裡,這些冰棒就是通過這個鏈條流入消費者手中而對監管又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上述負責人說,產品出廠後便很少有監管介入,流入地的監管部門一般採取「查大貨,不查小貨」。「大貨」指的是大批量的產品,這些小批量的冰棒則在不查之列。
在縣級政府中,食品安全職責共涉及食品藥品監督、質檢、工商、衛生等部門,各單位分段監管,各負其責,灤南縣質檢局一位官員笑稱,「我們就像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樂亭縣一位曾從事冰棒生產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衛生部門會上門查車間衛生,工人是否按規定佩戴健康證,並不涉及產品本身;質檢部門查的是原材料、成品質量;工商局主要是在超市查包裝是否合格等,如果發現產品質量有問題,還得送質檢部門檢驗。
上述負責人透露了這個行業一些小企業、小作坊的「秘密」。在生產時會拿出事先藏匿的次質奶粉,摻入其他原料中製成成品,雖然之後會有質檢部門前來抽檢,但他們「設備好不好,能不能查出來就不知道了」。
在縣級食品安全檢測中,三聚氰胺一直不屬於檢測項目,縣級質檢部門也沒有相應的檢測能力。樂亭縣質監局辦公室主任陳志剛表示,三鹿事件後,國家才給每個縣配備了一台檢測設備。
和大企業不同,這些作坊式企業為贏得市場,不斷更新品種,變化包裝,這就面臨高額的檢驗費用。以一個品種500元算,如果一個企業有200個品種,那就得繳納10萬元的費用。在沒有出現三鹿事件前,「都是相互照顧著,抽(檢)得少」。
設備落後、人才缺乏、監管缺位,使得縣級食品安全監管成為監管體系中最為薄弱的一環。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hargecontent2.jsp?id=110395869&time=2010-03-14&cl=106推薦閱讀:
※硫氰酸鈉莫蹈三聚氰胺覆轍
※監管放縱: 牛奶摻假豈止三聚氰胺!
※繼三聚氰胺後,誰成為了嬰幼兒奶粉的頭號殺手?
※為什麼有人說牛根生是毒奶粉的始作俑者?
※奮戰22年,中途幾度生死,他在洋品牌的夾擊中,拼成「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