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綠色經濟

在法蘭克福車展上亮相的Roding Roadster 是一款運動型電動敞篷跑車, 它擁有強勁的發動機和輕盈的車身,能提供讓人飄然若仙的駕駛感覺。 但當Roding 的設計者們全數出席慕尼黑工業大學的電動汽車論壇時,來 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電動跑車「特斯拉」(Tesla)卻更受矚目。慕尼黑工 業大學汽車技術的教授馬庫斯·林坎普認為「特斯拉」電動跑車「速度很 快而且提供了非常好的駕駛樂趣」。「特斯拉」在慕尼黑新擁有一家專賣店, 就開在寶馬的家門口。

德國這個發明了現代內燃機的國家現在也有意繼續引領未來的汽車技術。 它向全世界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即現代化的生活能與環境友好型汽車共存。為了確保德國的電動汽車夢如約兌現, 德國政府承諾到到2020 年將有100 萬輛電動 汽車投入使用。因此「特斯拉」在電動汽車技 術領域的強勢突圍,自然備受德國人的冷嘲熱 諷,但也使他們感到了競爭的壓力。毫無疑問, 德國汽車業的能工巧匠們打造出的充滿創意的 完美汽車,將使得粗線條的美國汽車顏面掃地。但這種希望還沒有成為現實。林坎普對其他國家與德國進行的 競爭表示歡迎,他表示:「小心,德國工程師要發飆了。」

不過德國人對自己技術國家的身份也會感到困惑。一方面,德 國人勇於創新,在人均專利數量上,德國在所有國家中排名第四。 在全球創新能力調查中,德國同樣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德國 幾乎沒有像美國惠普那樣從車庫起家,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企 業。運作模式與Google 最為相近的德國軟體公司SAP,也有將 近40 年的歷史。麥肯錫的馬特恩說,能夠把自己的創意轉化 財富的德國人都去了美國。根據全球創業觀察的調查 ,德國 適齡勞動人口中只有4% 的人在從事創業活動,而美國則有8%。

不過這德國有什麼影響呢?從產品研發投入佔總體營業額的比 重來看,德國在汽車、機械製造、化學品和中級科技含量產品 中已經做得很好了。低調的創新並不等於沒有創新。慕尼黑工 業大學信息技術的教授曼弗雷德·布羅伊說道:「一輛寶馬汽 車裝載的軟體比一架太空梭裝載的軟體還要多。」在世界上 幾個發展迅速的「綠色科技」領域(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汽車效能),德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不過「特拉斯」的出現 也表明,德國並不是沒有可能輸掉這場科技競賽。

敏銳思考

有兩個問題困擾著德國的決策者們。一是該國唯一有市 場競爭力的資源優勢就是人才;二是這個資源正在不斷 縮水。德國在教育和科研領域投入不算多,德國只有五分 之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年齡在25 到34 歲之間,這一比 例是所有歐盟國家中最低的。相比美國和英國高校,德國 大學在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上遠遠落後。2000 年互聯網泡 沫破裂前,德國的風險投資行業才緩慢登場,而那次市場 的破裂使其在後來的發展中障礙重重。

自己就是一名物理學家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為應對這些 不利局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5 年至2009 年她領導下 的執政聯盟對政府支持的研究機構加大了資金投入。為 促進優秀高校和精品項目的發展,她推出了「卓越行動」 計劃。她領導的執政聯盟還計劃向教育行業額外撥付 120 億歐元的投入,並在研發領域大幅減稅。教育部長安 妮特·莎萬說:「德國政府在教育 和研發的投入上展現出 了前所未有的決心。」

上述大部分資金都將被用來實現德國最大的藍圖:將工 程技術與環保理念結合起來,帶來德國工業的第二春。 默克爾宣稱:「德國一旦搶佔了綠色科技市場的先機,就 能持續握有出口優勢,並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現在看來,綠色科技是一個寬泛且不明確的概念。看起 來似乎所有的工業活動都能通過綠色科技變得更清潔, 而德國一直處於工業領域的前沿,如果它不是第一個做 這件事的國家,那簡直令人費解。事實上,德國政府在 很多年前就已經發出了倡導綠色科技的市場信號。早在 1991 年,德國政府就頒布了再回收利用法,同時也是電價補助的先行者(政府要求公共事業用 電必須採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由此帶來 的高電價則由政府進行補貼)。如今,德 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到總發電量的 15%,德國也擁有了世界領先的太陽能電 池和風力渦輪機製造商。

何去何從

麥肯錫的克里斯蒂安·馬羅尼表示,德 國在改良裝配傳統發動機的汽車上「絕 對是世界一流水平」,它使用的節能方法 包括採用輕質材料和更換啟停系統。與 此同時,德國中小企業也在積極地響應 綠色化浪潮,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德國 消費者有此需求。利空(Licon)是一家 專為汽車工業製造機器的企業,它也在 自己的機器上安裝了儲能制動系統。

諮詢公司的羅蘭貝格認為,如果以更廣 泛的定義來計算,全球綠色科技市場的 市值在2007 年為1 萬4000 億美元,到 2020 年有望增至3 萬1000 億美元,這 個數字甚至超過了汽車製造產業。德國 在這個市場里處於有利地位,它佔有了 綠色能源發電量市場份額的30%,綠色 交通領域市場份額的20%。到2020 年 綠色科技將創造出100 萬個工作機會。 「這樁生意好處連連。」羅蘭貝格的托 爾斯騰·亨澤曼說道。

但默克爾對佔領綠色市場的信心似乎過 於樂觀了。這一領域的競爭與其他領域 一樣激烈,正如太陽能行業所顯示的那 樣,中國產品低廉的價格也幫助它成為 了德國最強有力的對手之一。經濟危機 導致太陽能電池價格下跌,並帶動太陽 能電池的主原料硅的需求量一路下跌, 這種情況對當初簽下高價原料合同的德 國公司造成了雙重打擊。目前德國政府 意欲加速下調對太陽能電力的補助,而 當下太陽能電力的價格是傳統電力價格 的四倍。德國東部薩克森- 安哈爾特州 「太陽谷」里最大的Q-cells 公司已經 將一部分生產線移至馬來西亞。Q-cells公司的馬爾科·舒爾茨表示,他們只是把簡單產品的生產移至國外,高附加值的 光電產品仍舊在德國本土生產。

但事實上節能跑車汽車領域似乎存在一個悖論:跑車製造商絞盡腦汁地進行技 術革新,使跑車變得更加節能,買得起跑車的車主們卻根本不會在乎油價高低。 但德國人認為綠色技術有利於發揮他們的長處,除此之外他們也別無選擇。歐 盟法律規定汽車製造商在2020 年之前必須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寶馬因 此下定決心在不影響駕駛樂趣的前提下對汽車進行改良,「高效動能」的廣告 詞就顯示了它力爭兩全其美的努力。寶馬的汽車結構主管漢斯·拉特格貝爾說, 這其實也就是一些諸如「擺弄空氣動力學和加入即時冷凍劑」這樣輕而易舉的 小事。麥肯錫的馬羅尼則表示,對傳統動力汽車進行改良,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 實現歐盟節能減排的目標。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需要採用革命性的技術,比如 使用電池作為動力來源。

德國的汽車製造商們能否將電池這種最初只是用來為電子遊戲提供動力的技術 成功應用到汽車動力中?這不僅關乎汽車產業本身,也關乎這個創新國家的未來。 寶馬公司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內,電動汽車不會替代傳統動力汽車和混合動力 汽車,因為電動汽車的行程太短,充電時間又太長。不過寶馬也將做好準備—— 它正在大城市發展「機動性概念(mobility concepts)」。寶馬公司為了購買城市 電動車的專用電池,與德國汽車配件製造商博世(Bosch)和韓國電子企業三星 簽署協議。寶馬公司的未來學家烏里奇·克蘭茲稱,寶馬的核心競爭力並不在於 能源或發動機,而在於它擁有使一輛車變成一個整體互動系統的能力。

不過任何領域都可能出現價值連城的理念,連未來學家也無法預見它們可能出 現的地方。慕尼黑大學的林坎普就正帶領著一個團隊試圖研發出商業上可行的 電動汽車。創造性的理念和優秀的思考者對於一個創新型社會來說越多越好, 兩者缺一不可。

在法蘭克福車展上亮相的Roding Roadster 是一款運動型電動敞篷跑車, 它擁有強勁的發動機和輕盈的車身,能提供讓人飄然若仙的駕駛感覺。 但當Roding 的設計者們全數出席慕尼黑工業大學的電動汽車論壇時,來 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電動跑車「特斯拉」(Tesla)卻更受矚目。慕尼黑工 業大學汽車技術的教授馬庫斯·林坎普認為「特斯拉」電動跑車「速度很 快而且提供了非常好的駕駛樂趣」。「特斯拉」在慕尼黑新擁有一家專賣店, 就開在寶馬的家門口。

德國這個發明了現代內燃機的國家現在也有意繼續引領未來的汽車技術。 它向全世界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即現代化的生活能與環境友好型汽車共存。為了確保德國的電動汽車夢如約兌現, 德國政府承諾到到2020 年將有100 萬輛電動 汽車投入使用。因此「特斯拉」在電動汽車技 術領域的強勢突圍,自然備受德國人的冷嘲熱 諷,但也使他們感到了競爭的壓力。毫無疑問, 德國汽車業的能工巧匠們打造出的充滿創意的 完美汽車,將使得粗線條的美國汽車顏面掃地。但這種希望還沒有成為現實。林坎普對其他國家與德國進行的 競爭表示歡迎,他表示:「小心,德國工程師要發飆了。」

不過德國人對自己技術國家的身份也會感到困惑。一方面,德 國人勇於創新,在人均專利數量上,德國在所有國家中排名第四。 在全球創新能力調查中,德國同樣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德國 幾乎沒有像美國惠普那樣從車庫起家,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企 業。運作模式與Google 最為相近的德國軟體公司SAP,也有將 近40 年的歷史。麥肯錫的馬特恩說,能夠把自己的創意轉化 財富的德國人都去了美國。根據全球創業觀察的調查 ,德國 適齡勞動人口中只有4% 的人在從事創業活動,而美國則有8%。

不過這德國有什麼影響呢?從產品研發投入佔總體營業額的比 重來看,德國在汽車、機械製造、化學品和中級科技含量產品 中已經做得很好了。低調的創新並不等於沒有創新。慕尼黑工 業大學信息技術的教授曼弗雷德·布羅伊說道:「一輛寶馬汽 車裝載的軟體比一架太空梭裝載的軟體還要多。」在世界上 幾個發展迅速的「綠色科技」領域(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汽車效能),德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不過「特拉斯」的出現 也表明,德國並不是沒有可能輸掉這場科技競賽。

敏銳思考

有兩個問題困擾著德國的決策者們。一是該國唯一有市 場競爭力的資源優勢就是人才;二是這個資源正在不斷 縮水。德國在教育和科研領域投入不算多,德國只有五分 之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年齡在25 到34 歲之間,這一比 例是所有歐盟國家中最低的。相比美國和英國高校,德國 大學在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上遠遠落後。2000 年互聯網泡 沫破裂前,德國的風險投資行業才緩慢登場,而那次市場 的破裂使其在後來的發展中障礙重重。

自己就是一名物理學家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為應對這些 不利局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05 年至2009 年她領導下 的執政聯盟對政府支持的研究機構加大了資金投入。為 促進優秀高校和精品項目的發展,她推出了「卓越行動」 計劃。她領導的執政聯盟還計劃向教育行業額外撥付 120 億歐元的投入,並在研發領域大幅減稅。教育部長安 妮特·莎萬說:「德國政府在教育 和研發的投入上展現出 了前所未有的決心。」

上述大部分資金都將被用來實現德國最大的藍圖:將工 程技術與環保理念結合起來,帶來德國工業的第二春。 默克爾宣稱:「德國一旦搶佔了綠色科技市場的先機,就 能持續握有出口優勢,並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現在看來,綠色科技是一個寬泛且不明確的概念。看起 來似乎所有的工業活動都能通過綠色科技變得更清潔, 而德國一直處於工業領域的前沿,如果它不是第一個做 這件事的國家,那簡直令人費解。事實上,德國政府在 很多年前就已經發出了倡導綠色科技的市場信號。早在 1991 年,德國政府就頒布了再回收利用法,同時也是電價補助的先行者(政府要求公共事業用 電必須採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由此帶來 的高電價則由政府進行補貼)。如今,德 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到總發電量的 15%,德國也擁有了世界領先的太陽能電 池和風力渦輪機製造商。

何去何從

麥肯錫的克里斯蒂安·馬羅尼表示,德 國在改良裝配傳統發動機的汽車上「絕 對是世界一流水平」,它使用的節能方法 包括採用輕質材料和更換啟停系統。與 此同時,德國中小企業也在積極地響應 綠色化浪潮,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德國 消費者有此需求。利空(Licon)是一家 專為汽車工業製造機器的企業,它也在 自己的機器上安裝了儲能制動系統。

諮詢公司的羅蘭貝格認為,如果以更廣 泛的定義來計算,全球綠色科技市場的 市值在2007 年為1 萬4000 億美元,到 2020 年有望增至3 萬1000 億美元,這 個數字甚至超過了汽車製造產業。德國 在這個市場里處於有利地位,它佔有了 綠色能源發電量市場份額的30%,綠色 交通領域市場份額的20%。到2020 年 綠色科技將創造出100 萬個工作機會。 「這樁生意好處連連。」羅蘭貝格的托 爾斯騰·亨澤曼說道。

但默克爾對佔領綠色市場的信心似乎過 於樂觀了。這一領域的競爭與其他領域 一樣激烈,正如太陽能行業所顯示的那 樣,中國產品低廉的價格也幫助它成為 了德國最強有力的對手之一。經濟危機 導致太陽能電池價格下跌,並帶動太陽 能電池的主原料硅的需求量一路下跌, 這種情況對當初簽下高價原料合同的德 國公司造成了雙重打擊。目前德國政府 意欲加速下調對太陽能電力的補助,而 當下太陽能電力的價格是傳統電力價格 的四倍。德國東部薩克森- 安哈爾特州 「太陽谷」里最大的Q-cells 公司已經 將一部分生產線移至馬來西亞。Q-cells公司的馬爾科·舒爾茨表示,他們只是把簡單產品的生產移至國外,高附加值的 光電產品仍舊在德國本土生產。

但事實上節能跑車汽車領域似乎存在一個悖論:跑車製造商絞盡腦汁地進行技 術革新,使跑車變得更加節能,買得起跑車的車主們卻根本不會在乎油價高低。 但德國人認為綠色技術有利於發揮他們的長處,除此之外他們也別無選擇。歐 盟法律規定汽車製造商在2020 年之前必須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寶馬因 此下定決心在不影響駕駛樂趣的前提下對汽車進行改良,「高效動能」的廣告 詞就顯示了它力爭兩全其美的努力。寶馬的汽車結構主管漢斯·拉特格貝爾說, 這其實也就是一些諸如「擺弄空氣動力學和加入即時冷凍劑」這樣輕而易舉的 小事。麥肯錫的馬羅尼則表示,對傳統動力汽車進行改良,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 實現歐盟節能減排的目標。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需要採用革命性的技術,比如 使用電池作為動力來源。

德國的汽車製造商們能否將電池這種最初只是用來為電子遊戲提供動力的技術 成功應用到汽車動力中?這不僅關乎汽車產業本身,也關乎這個創新國家的未來。 寶馬公司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內,電動汽車不會替代傳統動力汽車和混合動力 汽車,因為電動汽車的行程太短,充電時間又太長。不過寶馬也將做好準備—— 它正在大城市發展「機動性概念(mobility concepts)」。寶馬公司為了購買城市 電動車的專用電池,與德國汽車配件製造商博世(Bosch)和韓國電子企業三星 簽署協議。寶馬公司的未來學家烏里奇·克蘭茲稱,寶馬的核心競爭力並不在於 能源或發動機,而在於它擁有使一輛車變成一個整體互動系統的能力。

不過任何領域都可能出現價值連城的理念,連未來學家也無法預見它們可能出 現的地方。慕尼黑大學的林坎普就正帶領著一個團隊試圖研發出商業上可行的 電動汽車。創造性的理念和優秀的思考者對於一個創新型社會來說越多越好, 兩者缺一不可。


推薦閱讀:

齊俊傑: 新加坡 德國模式!樓市未來的大方向定了! 新加坡 德國模式!樓市未來的大方向定了! 作者:...
品鑒|德國新表現主義
德國為什麼沒有唐人街?
高端進口衛浴,德國里凡ZEVA的平衡藝術
[轉載]德國人圖說中西差異

TAG:經濟 | 德國 | 綠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