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雜說 115

太極雜說115太極網羅 懂勁趣談。 凡是練太極拳的都希望早日練成懂勁的功夫,真正懂勁了,才算邁入了太極拳的大門,「懂勁後越練越精......」。可是這個懂勁的功夫偏偏是最難練成,有的人練了一輩子太極拳沒嘗到懂勁的味道,落了個終身遺憾,其實,懂勁並不難,在日常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有許多懂勁的現象。例一,籃球運動員是懂勁的,不管傳來速度多麼快,力量多麼大、兇猛的球,雙手清清一接,並能隨即傳出,和太極拳與人交手時的接、化、發出如一轍。釣魚時,當大魚上鉤時,老練的釣手總是不慌不忙,利用魚竿的彈性,將魚溜的精疲力盡,這和太極拳推手練習時的不丟不頂簡直是一模一樣。當你用一隻手領著剛剛學步的孩子走路是,你會非常小心,當孩子走的快時,你會緊緊跟上,走的慢是,你也自動放慢步伐,這不也是沾、連、粘、隨嗎?等等。以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放鬆,不使僵勁,不硬來,結合到練習推手,同樣不能硬來,按照要領,以練沾連粘隨為主達到不丟不頂,求得懂勁。l 太極換勁淺談。內家拳無論太極、形意、八卦等的最高階段均為用意不用力。 只是太極拳在練拳之初,拳經拳理就已寫明此點,其他拳種 未指出罷了。事實上高明的內家拳拳師均已做到此點。如形意大師郭雲深半步崩拳走遍天下,更決非一拳一腳之力,他可以 用任何一種拳勢將人打出,只不過他喜歡用崩拳罷了。八卦掌 的高深功夫也要求用意不用力。 如何練出用意不用力的功夫,卻是練拳者的一個難點。我在 「太極進階」一文中,曾寫了大致的練習進程。但中間的一些難點 由於時間和經驗的關係未能寫出。這段時間我正好處於換勁時期, 有意識的回顧了一下我練習的進程。 我在此之前從未練過拳,從零開始,由生力進而練出整力,由整力練出整勁,這幾個換勁過程雖然不容易,但並不是最難的,因為這個 過程是不斷遞進的。目前我處於由整勁化為無勁的換勁階段,至少 我認為此關要比前幾關難過多了。此時我的感受是自覺功力上升,而實際推手時卻不能充分發揮,完全不用力,很難應付。 反而使用整勁更覺順手,此時正是一個螺旋上升的轉折點。如果大家練到 這種情況,千萬不要放棄,過了此關就是一個新境界。l 任何人常玩籃球、釣魚總能懂得一些其中的技巧。但太極推手就要複雜的多,這個不是任何人多練就能懂勁的問題。許多東西如果老師不說明,瞎練也只能是一個手熟,不長東西。很多人在經過一階段的推手練習,最能體會的是手上聽勁靈敏了許多,對方來勁手上就能變,但這種東西到一定層次就長不了了,因為那是梢節。再往下應訓練用脊來聽,因為這裡離發力點最近,這裡聽清了,發出的東西總會比對方快。拳經有云「多誤捨近求遠」。說明許多人只知道手聽和手發,於最直接的離最近發力點的聽和發卻不知道,這就是誤在「捨近求遠」。這種東西如果老師不說,那練一輩子也只能是手熟(手聽和手發),入不了太極之門。l 「動力形成自動化」的觀點,這個觀點值得大家的重視。我們練太極拳,就是要達到這個「自動化」。我們平時的力是散的,尤其沒有練過太極拳的人更散,一隻手就是一隻手的力,一隻腳就是一隻腳的力,不能形成合力,而太極拳就是通過特殊的訓練,把身上的所有的力全部集中在一個方向上,而且這種力在任何時候、任何部位都能立刻形成。我想這就是「動力形成自動化」。但這種「動力形成自動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就象儲蓄一樣,今天儲一分,明天儲一分,十年以後拿出來就是一筆大資金。「動力形成自動化」關鍵是要全身放鬆,放鬆才能使內力貫透。但是許多人對放鬆有很大的誤解,以為放鬆就是柔軟,就是「用意不用力」,於是從技巧上去理解,去追求,把太極拳理解成只有柔軟,沒有剛勁的拳種。其實,柔軟、放鬆只是練拳的方法,而不是目的。太極拳是通過這种放松、柔軟來形成太極拳的剛勁,柔軟之極就是剛,太極拳就是要把我們的全身練成「柔軟之極」,一旦需要,「一念」之間就能「自動」形成「動力」,這個「動力」就是「剛勁」。l 關於敷、蓋、對、吞也不神密,按我的理解,實際上是在推手達到一定水平以後,六合勁的巧妙運用,推手時接、化、發、極小於圈,在接觸點上「捧、捋、擠、按」的巧妙運用,對方還沒反映過來就被化出去了。這裡還有一個功夫的深淺問題,功夫不錯上下的人相搏,誰也發不出誰;功夫相差不是很大(但有差別)的人相搏功夫差的發人者也教費力;功夫相差較大(三倍以上)的人相搏,發者輕而一舉。l 在沒有遇到更好的老師之前,大家都認為自己的老師是最好的,自己練的太極拳也是真傳的。依我個人之見,三、五年出太極的上層工夫是不可能的,如果認為有,也只是自己認為的太極工夫。(當然,不排除天才和每天打拳十遍以上者)。我講的四步曲的第一步「治病」,不是平常意義上的「生病」,而是指去除僵勁,調整骨架,暢通呼吸。大多數習練太極拳者,都是成年人,由於後天不注意,我們的肌肉走向、骨架擺布都是不正確的,因此,需要矯正。這個矯正的過程就是「治病」。光這個過程就需要幾年的時間,我講的時間是以每天打拳在四十五分鐘左右。如果你一天打好幾個小時,那就另當別論。實際上,這個「治病」的過程始終貫穿於一輩子的打拳中,所以,打一輩子的拳,就是「治」一輩子「病」。所以,要完成「四步曲」,在十年以上,這還算是快的。而且,在進入「防身」這個過程後,還要每天苦練不綴。許多人認為太極拳有秘訣,有巧妙,實際上沒有,有的就是苦練,一輩子的苦練。以為不苦練就能得到太極真諦,達到上層工夫,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練了三、五年,就能拿住人,我是不相信的,除非你是天才。果真這樣,我們中華民族就大幸了:既不要苦練,又能得到太極工夫,豈不兩全其美。 太極拳是「不打人」的。所謂「不打人」,是指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出勁的,即使泰山壓頂,也不能出勁。打人先打己,惟有「不打人」才能真「打人」。如果有秘訣,這也算一條吧。l 我很贊成泰山壓頂不出勁之說,但碰到高手,自己想不出勁也不行。太極不是不打人,只是打人時仍不出勁。l 找名師,而且需要名師對你沒什麼保留,主要的東西都告訴你,這樣就可少走很多彎路。苦練應當只是堅持不懈就夠了。練什麼都不可過,過則牽強,以練到盡興為度,留有餘地,細細體味身體中的變化。再有光打拳是遠遠不夠的,應當站樁,定樁加行樁,只有這樣才能快。l 入門引路須口授是千真萬確的,有人想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領悟太極,是天方夜譚。任何人想通過翻書或者憑自己的想像來解釋太極的真諦,明眼人一看,只能付之一笑。我說的關於四字秘訣的解釋難道什麼書上有說嗎?如果有請告訴我書名。再有苦練十年才能出功夫的說法,只能說老師不高明,真正的名師指導下加上自己的有效練習3-5年就可出真正的太極功夫。另外苦練有可能導致強練,這是非常不可取的,應該盡興去練,有興趣和感覺舒適放鬆時非常關鍵的。這樣練出來的功夫純自然,沒有人工的痕迹,功夫自然比一般的苦練十年的功夫要強許多。不接觸你凌空打你;似挨非挨你使你飄起來;被打跌出全沒感覺對方出力;這種功夫是有的,不過人和人都不可能從一開始就從這種境界入手,應該一步一步來。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上,慢慢便會成為高手的,但這要有名師的指點。l 四字秘訣 敷:覆者,運氣於己身,敷布彼勁之上,使不得動也。蓋:蓋者,以氣蓋彼來處也。對:對者,以氣對彼來處,認定準頭而去也。吞:吞者,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敷,實際上就是拿,也就是完全控制對方。四字秘訣中的敷還只是中級階段的拿。高級階段的拿並不接觸對方,雖然彼此站得很遠,仍能用自己的生物場將對方拿住,對方感覺渾身發滯欲動不能。蓋,可以說是封,也可以說是截,截住對方的力源,對方的東西就使不出來了。高級的截,也是並不需要接觸對方,就可截住對方的力源,可以說是精氣神截,對方實際上是被神打了。對,可以說是反。把對方發出來的東西就地還給對方,對方感覺是自己在推自己。 吞,高級階段,對方發出來的東西,比如刮出來的風,滔滔不斷的洪水,全被透過和吸干,自己就向一倒鐵蔽子和大壩。東西能過,人不能過。全被吸干,人就剩下空殼樂,被打是必然的。四字秘訣並不密,誰到了那個層次都明白是怎麼會事,我個人感覺它只說出了太極拳的中級階段,高級階段它並沒有說出來。

道中情 發表於 2009-4-22 15:30:31


推薦閱讀:

太極法形氣的應用
用心用意,才能練好太極!
太極雜說 107
俞善行-太極拳好學難精的關鍵-參考資料
太極行拳對膝部的要求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