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華風水龍脈的軼聞三則

  第一則:廣州龍脈傳說  在秦始皇時,嶺南(今廣州)背山面海,地勢開闊,有「偏霸之氣」。傳說,當時城北五里處有一座馬鞍崗,常有紫色的雲和黃色的氣升起,有人就說這就是「天子氣」。秦始皇得知大為驚恐,為穩固帝位,永葆秦朝,就派人去鑿馬鞍崗,以鑿斷廣州的龍脈,破壞廣州的風水。《廣州記》的作者——東晉的裴淵就曾說,他所在的時代還看得到秦始皇鑿山處。

  秦始皇鑿斷龍脈的做法似乎起到了作用,直到元末,廣州才有了「天子」氣象。據史書記載,元末時,曾城人朱光卿起兵,建立了大金國;廣州人林桂芳起兵,建立了羅平國。

  第二則:中華第一龍  20世紀80年代末的那一年,考古學家在仰韶文化遺址的一個距今6000年左右的墓葬中,發掘出了一組用蚌殼堆成的龍虎圖:一個壯年男子的屍骸頭朝南,腳朝北,在他的東面是一條朝北背向西的蚌殼龍,他的西面是一隻背朝東的蚌殼虎。這種安葬格局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墓主人的權利和地位。此事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這也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墓主的葬法,十分符合中國傳統的南北方向觀。龍與虎的圖案不僅與天上星座相對應,更符合了後世風水學中「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格局。這個墓葬說明,「天人合一」的觀念在原始時期的中國就已經產生,它可能是中國風水應用的最早、最生動的圖解。墓主把自己的骨骸與龍虎埋葬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三則:唐陵與明十三皇陵的選址  歷代皇帝生前尊貴無比,死後也希望繼續享用「萬人之上」的尊貴,並能蔭福後人,永葆天朝昌盛,因此歷代皇陵都會選擇極佳的風水寶地。

  唐朝的18座帝王陵寢分布在渭河的北岸,各枕一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陵寢群,而且唐代的皇陵一改過去積土成山為陵的做法,而採用直接鑿山為墓的方式,更顯氣派。風水學認為,山為大地的脈搏,是生氣行走的地方,將墓葬在這裡,能更好的的吸收生氣。此外鑒於過去歷史盜墓猖獗之所在,而在山中鑿墓室,封閉後則不容易顯露痕迹。

  明朝皇帝朱棣依據風水術決定遷都北京時,就開始為自己挑選了一個風水寶地以建陵墓。因此,他召集了大量的相地名士,跑遍了北京周邊的山山水水,最後挑中了北京北郊的黃土山這塊風水寶地。黃土山發脈自燕山山脈,陵區中央寬闊平坦,正是理想的名堂;陵區的東、北、西上面有無數山峰聳立,彷彿有層層的屏障護衛著皇陵;南面有兩座對峙的小山,左邊一座為龍山,右邊一座為虎山,中間則可毫無阻礙的通往北京小平原。朱棣對這一絕佳的風水寶地十分滿意,就把黃土山改名為天壽山,並建造了長陵。明朝共有13個皇帝、23個皇后及眾多的嬪妃葬在這裡,後世即把這裡稱為明十三陵。


推薦閱讀:

關於糖尿病控糖飲食,這5件事被很多人誤解了
關於周易卦序——周易的哲學思想
慧凈法師關於出家與皈依的最新開示
關於丑未戌三刑的最直白的講解
關於短線交易者的「入場見紅」

TAG:中華 | 風水 | 軼聞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