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給孩子的老師送禮?

2012/10/29 07:16:20《華爾街日報中文版》該不該給孩子的老師送禮?

Mina Choi

我曾問過一位朋友,10年前她是如何把女兒送進一所上海最好的高中之一的。她坦白道:「我一個月花3000元租下了一個老師的在學校附近的公寓。」我懶得再追問這個租金是不是市場價以及她是不是得一次性付清全部房租。重要的是,她的女兒被那所學校錄取了,這對她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由於這已經是將近10年前的事情了,我推測,同樣一套公寓現在的租金可能已經漲了兩三倍了。朋友隨後輕輕地對我說道,這扇門現在已經關上了。如此一來,也意味著我不能請她幫我引薦了。我不斷聽到發生在各個地方的這樣的故事。有一名女士曾告訴我,她的朋友給一位老師送了一次日本游;另一名女士說,她的妹妹沒能得到一份老師的工作,因為「沒有給校長送上足夠好的禮物」;另一個來自安徽的熟人,不得不回老家一個星期,因為她的女兒要轉學,她需要準備好昂貴的禮物。每當我聽說這樣的事情,我就會對自己呆在上海這些年還不需要送禮感到幸運,當然出於禮貌和習俗上的送禮除外。我依然記得上海的朋友建議我在孩子開學時給老師送月餅。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與在美國給老師送聖誕節禮物以表謝意沒什麼兩樣。但是,當我第一次提著兩盒月餅(非常普通的月餅)送給小兒子在幼兒園的兩名老師時,她們呆住了。她們盯著月餅盒,拒絕收下。我並不理解她們當時的反應,但是現在我明白了。在上海當老師總要面臨艱難的處境,他們必須在行為得體、盡職盡責與不得罪家長之間權衡。收下一份貴重的禮物不大合適,但是我估計要想退回禮物甚至會更難。怎麼能做得到既退回禮物又不讓送禮的人丟面子呢?要知道,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做法甚至會被人理解為嫌禮物不夠貴重。幾年前,我們收到了一份別人送來的但我們不能收下的禮物。我們知道局面會變得尷尬,於是便諮詢上海的朋友退回禮物時該說些什麼。她告訴我們:「就告訴他你們沒有接受禮物的習俗。」我們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不斷運用她的這個建議。它差不多就像是在說:「我們是外國人,我們不懂這些事。」這些年我在中國的教育系統中所遇見的老師大多數都讓人尊敬,他們關心學生,在乎他們的職業尊嚴。但是,我也注意到他們身處的環境讓他們對每一次交流都非常謹慎。他們不想得罪那些可能身居高位的有權勢的學生家長,也不想得罪其他那些對收禮持不同標準的人。至於那些禮物,老師們常常就像對待一枚未引爆的炸彈那樣處理它,小心翼翼而且高度警惕。我曾聽說,有一位老師收到了一位學生家長送的禮物,她覺得禮物過於貴重。她確定無法把禮物退回,所以她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買了一個同樣價值的禮物送給那名學生。當我聽到這件事時,我的想法是──這也太累人了!但是,我也遇見過一些中國教育系統里的人,他們對送一兩件昂貴的禮物或許能獲得其幫助的事實並不掩飾。有一次,我坐在一所知名中學的領導旁,當我和他談起我的兒子時,他一邊只是說:「哦,是的,進這所學校非常非常難。」一邊把他的名片遞給我。雖然他什麼都沒說,但在我看來,很明顯我要帶著一份非常貴重的禮物(甚至可能是現金)上門去,以確定兒子能夠進入這所學校。每天我總能聽到關於老師收禮的事情,比如說一個LV的手袋、一部嶄新的手機或是一張價值數千元的禮品卡,但是批評聲常常總是一邊倒。其實,有老師收禮,就總是會有家長送禮,而且數量還更多。在這些家長看來,無論付出什麼代價,為他們的孩子獲得一些好處總是值得的。有許多家長抱怨說,他們別無選擇,體制就是這麼設計的,如果不參與送禮,就會損害孩子的機會。他們稱,如果其他所有人都送禮,他們怎麼能不送?他們或許是對的,但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在他們積極地參與送禮時,他們只是使情況更糟糕。我的孩子得以在中國上學而竟然無需送禮,對於這一點我感到很幸運。我和丈夫都同意,如果到了不送禮就不再可能繼續下去時,那麼也就到了該離開中國之時。對於我的孩子們來說,我希望不論是送出還是收到的禮物,它永遠都會保留它的本真──它是發自內心送出的東西,不附帶任何獲得回報或補償的期望。

(Mina Choi是韓裔美國作家,現居上海。移居中國前,在洛杉磯從事劇本創作。她已婚,有兩個孩子。文中所述僅代表她的個人觀點。)


推薦閱讀:

關注孩子高危「性格信號」
請不要把屠刀指向孩子,陝西米脂「4.27」傷害案:死亡學生人數升至9人
bdpq-----家長做到這幾點,孩子更有自信
一個和孩子對話的小技巧
孩子不打罵也能聽話絕招

TAG:孩子 | 送禮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