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經周期基礎體溫辨治不孕症的臨床觀察
編輯推薦語
以月經周期基礎體溫的變化為基礎,通過卵泡期和黃體期體溫曲線的變化來監測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結合陰陽學說與臟腑辨證,針葯並用,使不孕症的中醫治療獲效頗豐。
[摘要] 筆者在美國行醫多年,在特定的環境和沒有西醫參與的情況下,總結出中醫用針灸結合中藥治療女性不孕比單一的中藥治療效果明顯且迅速。以月經周期基礎體溫的變化為基礎,將中醫的陰陽學說、臟腑辨證貫穿其中,通過卵泡期和黃體期體溫曲線的變化來監測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從而指導臨床,事半功倍。
1需要明確的幾個問題
1.1 基礎體溫、雙相體溫、單相體溫 基礎體溫(BBT)是指在基礎狀態下測到的體溫。根據基礎體溫的變化,以了解卵巢功能,因為卵巢黃體產生的孕酮(progesterone)作用在下丘腦溫度中樞,可使BBT升高。正常婦女每月有排卵,在排卵前卵泡期BBT維持在較低水平,排卵後由於孕酮作用,BBT上升0.3~0.5 ℃一直維持到下次月經來潮,這樣的體溫變化稱為雙相體溫,如未發生排卵,則體溫在月經中期沒有升高,稱為單相體溫。
1.2 測量基礎體溫的時間 應在清晨起床前,如有值夜班,可在睡眠6~8 h後測量。清晨醒後將表放在舌下5 min或聽到Bi的響聲。試表前不要起床進行任何活動。
1.3 基礎體溫測定的臨床意義 預測排卵;檢測卵巢黃體功能;診斷早孕。
2BBT圖表中醫理論解釋
2.1 天癸,即腎精是引發月經的首要條件 天癸就是由腎中精氣產生的一種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的重要物質。明代醫家馬蒔注釋《素問》說:「天癸者,陰精也,蓋腎屬水,癸亦屬水。由先天之氣蓄積而生,故為陰精,為天癸也。」
2.2 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使,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相交謂之泰」,「陰陽失衡謂之病」。
由上可知,月經來潮,則表明天癸充盈,腎精旺盛。臨床上將陰陽辨證的理論貫穿於女性月經周期,通過對基礎體溫的監測,以解讀女性激素的變化和各個臟器的虛實。
3分期西醫的月經周期分為月經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黃體期。為了便於運用中醫的理論來解讀BBT,我們暫且將月經周期分為卵泡期和黃體期。
3.1 卵泡期(follicular phase) 從月經第一天到排卵(day 1 to 12),體溫處在低相線上,它主要反映患者雌激素的水平,卵子的產生成長都在此期發生。
3.2 黃體期(luteal phase) 排卵後(day 13 to 26)體溫上升處在高相線上,它主要反映了患者孕激素的情況。
按照陰陽學說的概念,上為陽,下為陰;火為陽,水為陰;陽化氣,陰成形。從以上圖形,直觀地來看,我們可歸納為:卵泡期(包括月經期、經後期、排卵期)體溫偏低,應屬陰,屬水,屬形。排卵之日則是由陰轉陽的交接點。而黃體期體溫偏高,當屬陽,屬氣,屬火。整個月經周期從月經第一天到下次月經前,體溫由低變高,可以看成是一個陰消陽長的變化過程;當下次月經來潮體溫從高變低,則是陽消陰長的變化過程。具體來講,月經期是重陽轉陰,經後期是陰長漸重,排卵期是陰轉陽之交接點,黃體期是陽長旺盛,陰平陽秘。整個月經周期基礎體溫的變化為我們揭示了陰陽相為消長的全部過程。基於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找出患者癥結所在,從而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當然還要考慮陰陽的依存互根,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治療上當以辨證為準。
4中藥治療
4.1 卵泡期 填精補腎,養血疏肝,調理沖任。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左歸飲、復方當歸丸等為主方加減。
4.1.1 月經期 主方加柴胡、香附、益母草、丹參、牛膝、艾葉、王不留行等以疏肝活血,通經祛瘀。
4.1.2 經後期 主方加龜板、紫河車等有血有肉之品以助天癸旺盛,墨旱蓮、女貞子、菟絲子、黃精等滋補腎陰。
4.1.3 排卵期 在主方的基礎上加淫羊藿、黃芪、路路通、青皮、桃仁等,以促腎陽之氣發動,調氣血陰陽之轉化。
4.2 黃體期 健脾補腎,益氣壯陽,養血暖宮。代表方為金匱腎氣丸、成孕丸、暖宮孕子丸等為主方。如脾氣虛弱,重用黃芪、人蔘;腎陽虛重用附子、淫羊藿;宮寒者加紫石英、肉桂。
5針灸治療
需要強調的是,除了選穴準確,還要重視手法。月經期用瀉法,排卵期用圍刺震顫法,經後期、黃體期用補法。行針時要做到集中精力,「意守勞宮」。
主穴:氣海、關元、子宮、歸來、百會、腰俞、八髎、耳神門、耳肝點、耳子宮、 婦科穴(董氏奇穴)。
5.1 月經期 以活血為主。在主穴的基礎上加合谷、血海。
5.2 卵泡期 以滋陰為主。在主穴的基礎上加三陰交、太溪、陰陵泉。
5.3 排卵期 以通絡為主。在主穴的基礎上加合谷、血海、太沖、風巢穴(董氏奇穴)。同時加用電刺激中極、子宮(梅花刺)、歸來、三陰交、足三里以擴張輸卵管,促卵子迅速排出。
5.4 黃體期 以益氣壯陽為主。在主穴的基礎上加足三里、腎俞、命門、四正位(董氏奇穴),同時可輔助艾灸足三里、三陰交、關元。
雖然月經周期基礎體溫的變化為我們揭示了陰陽相互消長的整個過程,但同時還要考慮陰陽的依存互根。治療時不可一味地滋陰或單純地壯陽,因為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下面就具體談一下BBT幾種常見圖形的中醫辨證。
6卵泡期BBT的中醫辨證
6.1 卵泡期低溫相太低 多為脾腎陽虛,常見於基礎代謝低下、甲狀腺功能減退。治以健脾補腎,益氣壯陽。代表方為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加減。
6.2 卵泡期低溫相太高 陰虛火旺,常見於基礎代謝高、甲狀腺功能亢進。此型患者易伴有抗體增高的情況。治以滋陰降火,丹梔逍遙散或知柏地黃丸加墨旱蓮、徐長卿、金銀花、黃精。有報道滋陰清熱療法可以降低抗體。
6.3 卵泡期低溫相太短 陰虛內熱,精血不足。治以滋陰清熱,益精養血。六味地黃丸加墨旱蓮、知母、牡丹皮、當歸、黃精等。
6.4 卵泡期低溫相太長 多見於2種情況。
6.4.1 腎陰虧虛,精血不足 治以填精補腎,養血疏肝。六味地黃丸、復方當歸丸加鱉甲、龜板、紫河車等。
6.4.2 肝氣不疏,氣化受阻 治以疏肝理氣,活血通絡。六味地黃丸、柴胡疏肝散加路路通、青皮、白蒺藜等。
以上2種情況在排卵期均應加淫羊藿、黃芪以助氣化。丹參、當歸以溫通活血,其目的助重陰轉陽,體溫升高,孕激素分泌旺盛。
7黃體期的BBT中醫辨證7.1 黃體期高溫相太短 多為腎陽虛(腎陰虧虛導致陽虛,無陰則無陽),即陰轉陽失敗。治以滋補腎陰,溫通腎陽。成孕丸、左歸丸、六味地黃丸為主加減合方。
7.2 黃體期高溫相太低 多為陰陽雙虧(精血匱乏,陽氣不足),多見於高齡不孕患者。治以填補腎精,益氣壯陽。成孕丸加龜板、紫石英、紫河車、肉桂、升麻、人蔘、黃芪等。
7.3 黃體期高溫相體溫升高緩慢 多為脾氣不足,腎陽虧虛。治以健脾補腎,昇陽益氣。補中益氣湯、成孕丸加紫河車、金櫻子、韭菜子、巴戟天、仙茅等。
7.4 黃體期高溫相體溫下降過早 多為腎陽虧虛,脾虛無力上舉。當大補腎陽,健脾實脾。金匱腎氣丸、補中益氣湯加山藥、肉桂、紫石英、紫河車、巴戟天、覆盆子等。
8案例分析
白人女性,42歲,結婚8年未孕,曾做人工授精3次均未成功。醫生建議借用卵子再行體外受精(IVF),患者拒絕,經他人推薦來我診所求治。初診:2015年8月9日。自述疲乏無力,脫髮明顯,夜間盜汗,皮膚乾燥,情緒波動,大便稀薄,月經周期28 d,行經3 d,色暗紅,量少。促卵泡生成素(FSH)39,抗苗勒氏管激素(AMH)0.15。舌淡紅,有齒印,脈沉細,尺甚。BBT顯示卵泡期低溫相太長,排卵延遲(第20天),黃體期高溫相太短。中醫辨證卵泡期腎精虧損,黃體期脾腎陽虛。按月經周期療法施治,月經期活血通經,經後期滋補腎精,排卵期疏肝理氣,黃體期健脾補腎。針灸中藥並用,每周複診1次。第二個周期BBT明顯改善,排卵提前至周期第14天。第三個周期成功懷孕,足月生產一對雙胞胎。
9結論國外的醫療系統和國內大不相同。執業的中醫師臨床只能使用針灸、中藥,純中醫治療是基本原則。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針灸在擴張輸卵管,促進排卵,穩定情緒方面療效顯著;中藥在調理女性激素,平衡陰陽方面略勝一籌。通過對女性月經周期基礎體溫的測定來判斷陰陽的平衡和臟器的虛實,從而監測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指導針灸取穴和中藥的選用,療效令人滿意。
推薦閱讀:
※月經期這些穿著禁忌你犯了嗎?
※畫羽衛生巾友情分享 一張衛生巾的解剖圖(表層篇)
※四個標準診斷月經是否正常
※頻頻月經不調 小心卵巢病變
※古典詩詞中的詠月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