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鹽官,尋找野史中乾隆生身父母的線索

傳說海寧有位叫做陳世倌的,康熙年間入朝為官,與當時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的關係十分密切。兩家先後生了孩子,雍親王生了一個女孩,而陳家生了一個男孩。過了幾天,雍親王讓陳家把男孩抱入王府看看。可等孩子再送出來時,陳家的男孩竟變成了一個小丫頭。久在官場的陳世倌意識到此事性命攸關,只好打落牙齒硬吞下肚,不久就辭官帶著全家回了原籍。而那個被換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這個傳聞在海寧鹽官流傳挺久,民國時期被許嘯天寫進野史《清宮十三朝演義》,金庸先生更是以此為基礎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海寧陳家在清代是絕對的望族,科名之盛可以說是個奇蹟,三百年來年中進士者二百餘人,位居宰輔者三人,官至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者十一人,有著「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之美譽。其老宅在海寧鹽官鎮的古街上,被稱為陳閣老宅,即清代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轉工部尚書陳元龍故宅。始建於明代晚期陳元龍曾祖陳與相之時,陳元龍拜相後,將它改建擴大,並把大門改為竹扉。

乾隆帝六下江南,四次到過鹽官,每次都在陳府駐蹕,給那些民間傳說增添了不少「新材料」,連御筆所賜的「雙清」都被認為是「雙親」的諧音。雍正帝曾賜匾給陳閣老的一品夫人(傳說中乾隆的母親),那位夫人姓查,與金庸先生同族,或許金庸先生所知道的秘史來自家族傳承,真實度比民間以訛傳訛要高一些呢。陳家洛不完全是小說中虛構的,海寧那時候真有這麼個人,也的確是武林高手,在他雍正年間因浙江總督李衛鎮壓顧雲清反清案受株連,但未被處死,一直活到八十幾歲,至於跟海寧陳家有無血脈關係就不得而知了。

出於對大海的敬畏和對平安的祈求,中國沿海地區一直有敬奉諸海神的殿宇,比如媽祖廟、天后宮、顯應宮、陳靖姑廟等,多為民間集資、亦有地方財政撥款修建。雍正八年(1730),皇帝下旨並撥銀十萬兩,令自己的心腹大臣、浙江總督李衛在海寧縣城建一座「海神廟」。

皇帝下旨撥款建廟,至少說明雍正帝頗眷顧這個地方,但奇怪的是,所供奉的「寧民顯佑浙海之神」是個不在傳統神祀名單中、甚至可能是當時杜撰出來的神,且此神身著龍袍、雙手持笏,一副遠古帝王坐殿的打扮。

此海神廟的建築規格相當高,為宮殿式建築,門獅、門當、柱礎、外廊柱等主要構件甚至包括外邊的兩座牌坊,都選用優質漢白玉,正殿內的繪畫裝飾看似仿照皇家的龍鳳圖案來繪製,加上大殿後精緻的御碑,都給民間傳說增添了素材。

有說雍正帝建此有些「紫禁城」模樣的宮殿給被他迫害的兩位「阿哥」,而且可以讓他們每天兩次聽朝(聽潮);也有人說乾隆帝把這座海神廟作為自己的家廟使用如何如何,總之還是圍繞乾隆帝的身世傳說。

海神廟門前東西兩個各有一座三間五樓式仿木構漢白玉石牌坊,西牌兩麵坊額上分別鐫刻「作鎮南邦」與「仁智長寧」,東坊則刻有「雨陽時若」與「保厘東海」,均為康熙年間禮部侍郎、書法名家陳邦彥撰書。

一對由整塊漢白玉雕琢而成的獅子分立大門兩側,門開三間,前設三對海潮紋抱鼓石,上懸「海神廟」匾額,頗有氣勢。入山門、過儀門,即為正殿,大門設六柱五間。

正殿的天花上為團龍團鳳彩繪,據說細數為九九之數。正殿左祀伍子胥,右祀吳越王錢鏐,而著龍袍、冠帝冕的「浙海之神」端坐中央,氣勢相當浩大。

正殿後是海神廟現存最後一座建築「御碑亭」,所護碑刻北面為雍正帝《御制浙江海神廟碑文》,南側是乾隆《御制閱海塘紀》,這塊碑選材考究、刻工精細、飾紋考究,而且集雍乾二帝御書於一身,是難得的珍品。這座海神廟初建時佔地四十多畝,現存僅為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據說文革時成為糧油倉庫而逃過一劫。

雍正帝一共有過十個兒子,其中四人未到齒序年齡而殤,其餘六人中弘曆排行老四。弘曆出生的時候,還是雍親王的胤禛已經夭折了三個兒子,分別為八歲、三歲、十一歲殤,三歲那個連排行都沒進入,但無論如何,還有個八歲的皇三子弘時,所以沒有絕對必要「狸貓換太子」般用自己女兒偷換人家兒子。即使真偷換了別人兒子,雍正帝也決犯不著把皇權交到外姓外族手裡吧,甚至為了弘曆還特意把三子弘時賜死,就算弘時不行,他還有個比弘曆僅僅小三個月的皇五子弘晝呢。所以,弘曆是海寧陳家骨血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但是,這個推論只能說明弘曆應該是雍正帝的親生兒子。雍乾二帝都相當眷顧海寧、非常青睞陳家,加上幾百年民間流傳的乾隆帝身世,如果不完全是空穴來風,只能做出這樣一個推斷,當年雍親王與陳家夫人有染,為皇族的權力和陳家的聲譽,生出孩子只能用一種體面的方式還給雍親王;弘曆生母是陳家的,但自身還是大清龍種。如此看來,陳家洛與乾隆最多只能算是同母異父的兄弟,海寧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海寧還有個頗神奇的所在,叫做「五土廟」。從上古時代起,中國就有「社稷」祭祀制度,並一直延續至清。「社」為土,「稷」為谷,祭祀「土神」、「穀神」之處稱為「社稷」,「土」和「谷」為國之根本,於是「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代名詞。祭祀「社稷」是由皇帝主持的國家大典,比如北京中山公園內的明代「社稷壇」,就是明皇帝主持祭祀「社稷」的活動場所,該壇最上層鋪墊著五種顏色的土壤:黃土居中,青、紅、白、黑土各居於黃土四周,是為「五土」。

對「五土」的祭祀不是百姓可以作為的,但海寧居然有座「五土廟」,而且始建於明朝立國的洪武元年。理論上說,五土廟應為當朝皇帝所建,但朱元璋為什麼在海寧州治(洪武二年降為縣)祭五土,筆者沒能找到任何相關史料,有的也只是一個神奇的民間術士的傳說。正殿供奉五方「土帝」,後殿供門姥元君、月老真仙、航慈真人,是全國唯一一處把五方土地上升為「土帝」並集中供奉的道教寺廟。

海寧陳閣老宅對面,有座弈棋堂,為清初全國圍棋高手聚集切磋之地,其中頂尖高手是范西屏和施襄夏,以至於下江南駐蹕陳宅的乾隆帝特意召見並與之對弈。大江南北棋壇高手,紛紛欲與范施一決雌雄,此堂遂成中國棋壇聖地,故此堂又名弈聖堂。范西屏與施襄夏是棋壇之奇才,推動中國那時的圍棋水平達到頂峰。至晚清時期,海寧地區又出了一位傑出的棋手陳子仙,又為國人創造出了一個圍棋史上的神話。海寧成為圍棋史上的聖地,毎年世界各地棋迷前來朝聖者甚眾。

海寧自古就是人才輩出的地方,尤以清代之後為最,除了前文提及的陳氏家族、范施陳圍棋三聖、蔣百里將軍、金庸大師等,還有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紅學家吳世昌、詩人徐志摩等,最值得推崇的當然是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王國維大師了。他的故宅在海寧老縣城一隅,是座普通的民宅,裡邊為王國維老先生的生平和部分遺物展示。因為大師的緣故,這座普通的宅子不久前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獨步天下的錢塘潮、撲朔迷離的乾隆秘史、金鑾殿般的海神廟、聲名顯赫的陳家及宅第等,讓杭州灣畔的小鎮鹽官充滿神秘和高貴的氣息,當然層出不窮的文化名人更是給這裡籠罩上濃厚的書香氣息。

王國維先生治學有「三種境界」之說,筆者懷著敬意摘錄,以紀念這位「奮身一躍於魚藻軒前」的國學大師,並作為本文結束時的自勉語:「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推薦閱讀:

七月的微風讓你的在夜裡尋找一份心的寧靜
尋找。。
財位不好找?風水大師教你如何尋找家中的財位!
穿越40年,尋找當年的你!

TAG:父母 | 野史 | 尋找 | 乾隆 |